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中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普遍企业认为计网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较合适;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培训机构,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计算机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4)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一、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基本上是仅凭感觉走,教学上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学生学完之后很多人抱怨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学生也认为在职业学校学三年还不如在培训班学习一两个月的动手能力强,造成了不少的学生流失;用人单位也有着同样的不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从就业状况看,统计数据表明(见计算机应用专业初级人才岗位比例表),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如何设置?

从用人单位上看,由于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都比较快,用人单位并不要求学生学得特别多,而是要求基础比较牢固,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基础较差,体现在工作中简单的数据计算都不能完成。这可能与在中等职业学校这三年学习中,语数外这三门基础课基础打得不牢有关。另外,计算机中一些最常见的简单的故障也不能排除,硬件方面知识太少,最基本的安装与维护都不懂。这与部分学校没有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有关。还有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用机操作习惯,如有单位反映有些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经常一边吃零食,一边操作计算机。

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方面人才必须掌握的课程,一般根据单位性质不同而各有所不同,以下为各课程被选中的比例:计算机操作基础:94.53%,网络基础知识:59.70%,数据库原理与使用:58.71%,计算机安装与维护:43.78%,网络管理与应用:41.79%,多媒体技术:30.35%,计算机原理:11.29%。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呢?我们从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职业学校的老师们经常感叹最多的就是:现在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当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但是我们仍然要仔细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应该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才有助于课程的设置呢?我个人认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他们报计算机专业的目的是什么。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

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因为我们是中等职业学校。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还是社会需求。从调查结论分析,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微机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数据库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网络技术与Intern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

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学会动手”,而且还要了解、熟悉他们所教的学生。但教师并不是百宝箱,学生要什么就有什么,社会需求需要什么教师就可以教什么。作为计算机教师,他们肩上的担子也相当沉重。所以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及时的培训,以适应所设置课程的教学。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的选择,应当根据所学的专业,分层次地进行。我们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兴趣)课程三类:

1.基础类课程

属于“扫盲”性质,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会的,如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计算机病毒知识,Internet使用常识等等。

2.专业类课程

对于与计算机关系较为密切的专业,可开设相应的提高类课程,使学生在与专业相近的方向上能有所发展。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硬件维修等。

3.选修类课程

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选修一门或更多的专业以外的课程,以使将来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多一分优势。

四、成效显著

计算机专业从成立之初的30台微机,发展到目前拥有多媒体微机500余台。全部实现光纤上网,设有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机房;学生人数增长了十倍。这与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有很大关系。

以本地人才需求为目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习实践课程,我们的毕业生很快就成为劳动就业人才市场的香饽饽,不到就业时间,学生就被抢订一空。

事实证明,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对方经济为宗旨,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更新课程设置,就能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够使职业学校越办越红火。

参考文献:

[1]武秀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2005.2期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初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79-02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各个学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建设和发展各种新专业,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曾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如今大有日薄西山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与之相应的计算机教育却明显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如何重新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进行定位和改革,使之能够继续向前发展,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其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是最基础的课题,笔者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状

2000年以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并不完善,有的甚至照搬大学的课程模式,比如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和C语言,这些课程连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吃力,更不要说中职学生了。当时较实用的主要课程有DOS,Windows,QBasic,WPS或者Word五笔打字,计算机系统操作工(初级、中级)等,在这一阶段,打字成了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标准。2000年以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条件较好的学校开始进行了大幅度的课程改革,编制了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主要课程中,一年级开设的有:汉字录入,WindowsXP,Excel2000,Word2000,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二年级开设的有:常用软件,动画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安全,数据库应用等。三年级顶岗实习。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有待更新。主要问题是没有对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形成效果良好的课程体系,有的课程定位准确度不高,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方向不大相符,课程功能低下,没有突出职业岗位。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改革,但一些核心课程仍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课程结构。尽管对一些课程进行了修改整合,也只是按照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一些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仍然按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去组织课程,没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去修改课程。

实用课程教学不够。学生学习计算机两三年毕业后,连给亲朋好友配置一台计算机都心有余悸,这是许多中职学生曾经有过的尴尬。课程中,对装机、上网、联网等实际操作讲得甚少或无法实践。学生单项的能力培养环节相对薄弱,而且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课程的实训跟不上,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受教材、教师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清楚。尤其是具体到章节甚至每一小节的教学,这种不明确性更为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与课程目标不相符;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是被动接受。

由于现有教材结构不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若教师教学能力不够强,只能按照教材体系来进行教学,那么教材就成了制约中职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编写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用教材,成为了当前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已经有一些职教改革先锋、专家在努力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出版了一些优秀的以“项目教学”课程为模式的教材。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开展市场调查,修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与计划。学校选派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乐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善于与人沟通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到当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知名企业等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有何建议或意见,然后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得出调查报告,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利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用人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吸纳企业对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将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比如隆林各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动漫设计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就是比较好的一种课程编写模式。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原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课程设置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平面广告设计、网站设计、动漫设计制作为主干,兼顾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计算机维护等其它方向。主要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制作、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课程比较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中职校教师还是采取比较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是采取提问法、讲授法等,有的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教师缺乏研究和反思精神,对自己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上课学生没有兴趣,不喜欢听课。教师课后也极少自问“我用这种方法上,学生听得懂吗?能掌握知识吗?”有的教师把原因往学生身上推,认为这些学生都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有的没有参加过中考,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素质低下,没有上进心,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教得好的。这样的老师没有从自身方面查找原因,也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中的一些老师还是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上课,还在黑板上“修车”或“养猪”,这样上课学生肯定没有激情,对课堂就没有兴趣,所以要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革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流行的教学方法,要花大力气才行。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的概念、理论及运用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灵活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演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模式。多数普通中职学校老师还是沿袭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旧的教学手段。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一些老师从头讲到尾,也不管学生的情况,只管自己在表演,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主动性欠佳,学习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的需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广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不自觉学习的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在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上,可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同程度、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普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中职校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有待提高,据我们当地调查统计结果,计算机专业教师科班出生的比较少,仅占20%,80%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函授本科或从其他专业转岗过来的,这些转岗过来的教师,由学校选派到国家或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训一至三个月,考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就来上课了。由于时间较短,一些老师的理论知识学得还不够深,技能掌握欠佳,整体上,专业素质就不那么高。因此,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力度,让他们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比较好的办法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设立专项基金,根据学校专业教师的情况,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鼓励支持教师攻读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要求专业教师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将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每年邀请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及相关企业的专家来学校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家或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习,同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企业能力。鼓励、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这就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并使其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变化。学生培养必须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让其具有一技之长,要求他们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杜向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3]李伟玲.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河南农业,2011(04)

[4]马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03)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评价方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能力。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这两年我一直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师,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当今世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然而相应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教材课程的内容与学生购买、使用、维护自己的计算机不能与时代同步,这样的教材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二至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如果这样的教材再用上几年,这样的问题会更为突出,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材选择上,首先,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发展现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弥补所用教材内容上不足和滞后的问题,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也会使学生感觉到本课程的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厌学。如何改变旧的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引导式、示范―模仿式、讨论式、演示式和自学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人根据教学内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在硬件介绍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各个硬件的相关知识,并在适当时候开展一些讨论

2.在讲解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部分等内容时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方法

3.在讲解BIOS设置、分区格式化、系统设置和优化等内容时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边学边练

4.对于引导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培养学生

(1)网络学习

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

(2)市场调查研究学习法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通过下任务、教方法、组织市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既缓解了学时紧张,又克服了理论内容抽象难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环节必不可少,且实验课时占很大的比重,目前我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还存在实验机器少,机器配置过于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安装实验室,并配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并及时更新实验器材,还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就是要实行学生实验小组负责制,实验前登记每个小组所领到的实验设备,实验完成后按照登记表如数归还并记载设备损坏情况,出现丢失情况的由该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教师在实验前首先确定本次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以便课后给每位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期末考核的参考。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条件来掌握本门课程所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现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评价方式单一,只有期末笔试的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违背教学的目的。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考虑到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生进行的实验课、社会调查报告、平时作业以及现场测试和实际操作等各个实践成绩的总评来考核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到课率提高;上课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打瞌睡、干其他事的人明显减少;很多学生反映,通过教学改革,不但使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具有了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渤海大学高职学院.

[2]佟伟光.微型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文光斌.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与维修.清华大学出版社.

[4]新电脑课堂:组装维护篇.电子工业出版社.

[5]辛再甫.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教程与上机实训.中国铁道出版社.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Computer Basis" cours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reform ideas for this course's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课程;调查;信息技术;改革

Key words: course;investig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reform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77-02

0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素质教育的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意见,但是,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受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入中学课堂,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不再是“机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他们不满足大学课堂仍然只是讲计算机操作,但也不希望大而全的“蜻蜓点水”式的计算机知识的介绍。②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提高。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推进,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对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各异。很多教育者认为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应该给其他课程让路,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会无师自通;许多学生也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很高,不屑学习,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自己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希望能学习相关课程。

种种问题说明,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但是,应该怎么改?依据是什么?以什么为切入点?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主观需要,期望用调查结果指导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1调查方案

1.1 样本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2009级全校各专业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3000份调查表,实际收回2865份。

1.2 调查表设计

调查表从“评价自己入校前的计算机水平”;“评价自己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情况”;“评价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表达自己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的愿望”等四个方面进行选择。试图了解高中阶段信息教育课程的效果、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态度、了解计算机应用在学生中的影响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查结果

2.1 从评价自己入校前的计算机水平,了解高中阶段信息教育课程的效果

调查表的第1、2项,要求学生对入校前的计算机水平、大学阶段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从调查结果看,66%的人在进入大学前有点计算机知识,也有基本的操作能力,但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有所认识的仅占4%,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也只占12%。

95%的学生认为开设本课程很有必要,仅仅只有0.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本课程。因此,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了希望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

2.2 从评价自己学习的情况,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调查表的第3、4项,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设置,自己学习本课程后的收获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从调查结果看,39%的人认为本课程设置的内容很好,59%的人认为基本合理,仅有2%的学生认为设置不合理。

由于实施教学的重点在了解计算机知识、操作计算机、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 Point操作等五个方面,故认为在这五个方面有收获的人数分别为73%、74%、85%、80%、79%,均达到了70%以上。

2.3 从评价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了解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态度

调查表的第5、6项,要求学生认识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参加计算机竞赛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从调查结果看,86%的人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了,仅有2%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提高。另外,只有13%的人对参加计算机竞赛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约76%的人对参加竞赛不积极但也不排斥,仅有11%的同学根本不愿意参加竞赛。

2.4 从表达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的愿望,了解计算机应用在学生中的影响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表的第7项,列举了目前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计算机应用较广泛的几个领域,要求学生进行选择。

从调查结果看,微机的组装和硬件知识、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多媒体的深入应用、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想学习这些知识的人数均在50%以上,特别是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希望学习的人数高达68%,说明网络在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3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3.1 大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任重道远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进入中学课堂,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只是中学阶段的“豆芽”课,并没有被学校和学生所重视,离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很多学生在调查表中写到:“原来除了打游戏、聊QQ、上网之外,计算机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计算机太神奇了”,“上了本课程才发现要掌握的东西这么多,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却没有这半年学到的东西多,感觉很充实”,“令人期待的课程,计算机很重要,喜欢计算机,想好好学,内容再拓展些,我一定要学好”,“觉得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学到了许多知识,终于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学生反馈意见进一步说明,计算机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2 调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合理”,说明本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的期望有一定距离。

现行本课程的重点包括“了解计算机知识、操作计算机、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 Point操作”等五个方面,其中“了解计算机知识”含盖了“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计算机安全、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全部理论教学的内容,其余四项是实验教学应该完成的内容。虽然学生对现行教学内容认为有所提高的均在70%以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暴露出,word操作、excel操作、Power Point操作等内容对很多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可以考虑增加微机的组装和硬件知识、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多媒体的深入应用等实用性、操作性的内容,对学生有基础的内容不再重复介绍,调整出时间介绍更多的有实用价值的软件,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

除了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传统思路,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分离的方法进行教学,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的学时比例是2:1或1:1。但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也受到了学生的反对,许多学生在调查表中反映了他们的意见。比如:“若不是从事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工作,没必要将计算机知识学得那么深,只多些生活中实用的即可”,“概念性知识糊,内容广泛且陌生,学起难”,“尽量少讲理论知识,对于初学计算机的我们来说,对理论都不懂,尽量用实践带动理论”,“多增加一些对生活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加大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上课到机房,边讲解边操作,少点理论,多点实际操作”,“在机房边讲边操作,让学生动手”等,表达了希望采用“边讲解、边操作”,“多实践,少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的愿望。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的必然趋势。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本次调查中,尽管仅有13%的人对计算机类竞赛活动愿意积极参加,但很多学生也说明了对竞赛不积极的原因主要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许多学生表达了学好计算机知识的愿望,希望教学能提高趣味性,形式更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许多学生在调查表中写到:“可以分小组分配任务,促进同学间的协作”,“增加网络知识和电脑维护知识,并希望组建强化班,吸收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可以适当举行计算机知识竞赛,培养同学对本课程的兴趣”,“布置具有容易上手、有娱乐性又能获取知识的活动及作业”,“建议组织班级或班内学生作品比赛”等等。提出了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令人振奋和高兴。

3.4教师水平的提高

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对教师是及大的挑战,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尽管很多同行和学者提出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履行“教”的职责,必须自己先知道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4结束语

本次调查说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但是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尊重学生兴趣,满足对使用计算机的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多媒体知识的学习是调整课程内容应该考虑的因素。“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的方向。期望学校能考虑本课程的特殊性,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实施“分级教学”,是解决目前我国大环境下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较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庆章,等.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社会需求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8):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