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场舞;文化活动;全民健身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受到了千万群众的喜爱与追捧。不论清晨还是日暮,都能在各大广场上看到一群跟随音乐肆情摇摆的广场舞爱好者,这俨然已成为中国各大城市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场景。广场舞已经渗透进了全国各地,这已成为这一时代的一种标志性文化现象。

一、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广场舞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并不单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广场舞能够反映一个社区建立是否完善,人们对目前生活是否满意,它是评判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一大指标,并且已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广场舞是市民群众自发组建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不少。

(一)广场舞场地缺乏规范管理

广场舞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建开展的文化活动,组织者不用向政府或一些有关部门进行申报,政府部门对广场舞的相关事宜也缺乏一定的管理约束,导致广场舞的场地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定,争抢广场舞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像扩大广场舞场地的市民群众,却因为实际条件不足够而使其无法实现。

(二)广场舞蹈形式不丰富

虽然我国的舞蹈专业人士根据广场舞的特点编制了种类多样的广场舞,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广场舞的需求,导致广场舞一直是那几个动作不断重复,时间太久后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广场舞的发展。

(三)广场舞曲目单一

组织广场舞的大多是一些文化爱好者,他们自购音响设备与准备音频,就会出现广场舞的音效太差,背景音乐种类不多的问题,在长时间的循环播放下,广场舞蹈音乐会成为一种“噪音”,并且这种“噪音”也会影响到广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损害他人的利益。

(四)广场舞参与者人身财产没有安全保障

开展广场舞的场地大多设立在公园、路边、广场等一些人流与车流量较大的地段,在跳广场舞的期间,跳舞者是没有办法对随身财产进行妥善管理的,很多扒窃者就利用这点来进行作案,给跳舞者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并且在这些地方要是发生事故的话,如何将人员快速疏散也是一大难题。

二、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投资与建设

广场是广场舞的承载地,因此,要推广广场舞,更多的建设广场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广场是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下才能建设的,因此在规划公共场所时,应该要多考虑建设广场与公园,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其所需的必要场所。

(二)加强官方宣传与推广的力度

目前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这些宣传方式中,最具宣传力的是官方宣传。官方宣传的渠道较其他宣传方式来说更加丰富。广场舞其实是一个十分具有正能量的活动,广大市民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身体,陶冶了自身的情操,丰富了业余生活。因此官方要大力对广场舞进行宣传与推广。广场舞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社区进行广场舞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也可以对广场舞进行一些积极正面的报道。社区居委会可以举办一些有关于广场舞的文艺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来调动群众对于参与广场舞的热情度,并科普关于跳广场舞的益处,加深居民对广场舞的理解与认可,促进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

(三)规范发展广场舞

政府为了促进广场舞的发展,可以帮助广场舞的组织者置办音响设备,改善音响的音质,增添无线耳机等相关设施,方便广场舞的开展。这些设备使用完之后可以寄存在社区储物柜或是其他场所,等到下次需要时再取出。这就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保障。在处理广场舞音响声音过大,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作息的问题时,政府就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将广场舞的跳舞实践进行严格规划,要求他们跳广场舞的时间要避开附近居民的休息时间,比如在上午的八点之后到十二点,下午的两点半之后以及晚上的十点之前才能够跳广场舞,在规定范围外的其他时间段跳广场舞就算扰民,广场舞组织者需要受到惩罚。这就有效解决了广场舞侵扰附近居民休息的问题。同时,各大媒体及政府应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力度,为广场舞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配备一副无线耳机,规范广场舞管理,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还能够通过科普与协调,让附近居民改变对待广场舞的态度,消除一些负面情绪,让他们能够与广场舞跳舞者相互包容与理解,进而促进广场舞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广场舞场地的安全管理

广场舞在进行的过程中,其实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跳舞者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决此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建设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甚至可以安排一些工作人员来对广场舞的现场秩序来进行管理。在解决跳舞者的财产安全问题时,政府可以考虑在广场附件建设一个储物柜,让跳舞者的随身物件能够有地方存放,这在解决跳舞者存放物品的同时也完善了公社设施的建设问题,一举两得。在人身安全的保护问题上,政府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一个安全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应对突况的处理能力,在广场附近设立保安亭,加强人员管理,尽可能杜绝危害安全的事件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消除因广场舞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五)大力发展广场舞文化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0导言: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执行,我国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全民健身运动成绩斐然。但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严重阻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体育健身设施和场所增多,体育指导员数量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和体育人口比例有很大提升,全民健身意识显著增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设施滞后且不足,体育场馆建设迟缓,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不高,各地体育消费水平差距大等,制约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

2.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锻炼场馆和设施不足且相对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锻炼场馆数量增多,绝对数量似乎可以满足大众需求,但是,我国体育锻炼场馆在分布结构、分布地点、利用率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居民小区、公路街旁,这些场所缺乏专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十分不正规。第二,由于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使我国体育场所东部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城市地区多,农村地区少,且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周围,可以供普通利用的场馆和设施十分有限,利用率低。第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对落后,缺乏国际先进体育设施。

2.2 体育市场发育不良,大众体育消费水平低

一方面,受经济收入和时间限制,我国体育消费主体需求量少,买方市场难以成型,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市场主体市场敏感度低、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中介组织不健全等原因,致使体育产品品质差、市场主体缺乏自主性,难以形成健全的体育市场运行机制。

2.3 全民健身意识相对不高,健身运动缺乏科学指导

目前,我国居民对健身的重要性意识不够,缺乏体育精神,大量的闲暇时间被用来看电视、上网等,全民健身意识有待提高。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锻炼者不能选择适当的健身项目选择和健身方法,不仅影响体育锻炼效果,且极易导致身体不良反应的产生,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3. 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3.1 更新体育场所建设理念,合理布局体育场所

一方面,应及时更新体育场所的建设理念,根据民众的健康需求塑造最新理念,向"场园一体化"和"多功能"格局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场所的分布结构应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特点、社会阶层等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体育人口的健身需求。

3.2 大力发展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培养体育市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水平,最根本是要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收入。经济是基础,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举措。此外,根据体育人口喜好增加健身运动项目,建立不同类型的健身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增加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完善体育市场运营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体育市场体系。

3.3 大力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健身、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增加,体育市场的拓展是大势所趋,一旦体育市场拓展,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因此,各大体育院校大力增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高等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壮大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3.4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健身知识,弘扬体育精神,以提高民众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认知,理解全民健身运动的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式,积极宣传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弘扬体育精神。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1995年颁布。为了促进各个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从1997年开始,国家体育局从体育彩票收益的小部分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场地设施建设资金。这一措施无形中就加快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健身路径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城市的每一个社区。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新乡市区四个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健身路径设置、使用、管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健身路径锻炼,促进新乡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推动新乡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使用调查

一、前言

有了体育场地设施之后,群众才能更好的进行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缺乏是目前建设的一大困难。健身路径是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及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而建设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产物。全民健身工程是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而实施的[1]。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调查研究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2]。

二、问题的提出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后,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市火热开展起来。位于祖国中部的新乡市、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社区体育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新乡市社区健身路径目前还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说:健身路径的管理、群众如何锻炼、场地的环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械造成的顾虑,这都影响了群众参加锻炼的情绪。

三、新乡市健身路径的设置现状

表1 居民希望健身路径摆放的地方

绿化带空地上 街道路旁、河边 公园、广场

人数467 310 60

%55.437.17.5

调查发现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室外为主。有55.4%的居民希望健身路径建在绿化环境较好的绿化带旁边,有37.1%的居民希望建在河边的道路旁,他们都认为建在这些地方不会影响交通,而且能美化市容。但还有7.5%的居民愿意选择建在公园和广场里面。

四、新乡市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表2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对自己锻炼持续时间与练习强度的注意度

很注意 注意 一般 不太注意 不注意

人数7023030016869

% 8.5 27.7 35.4 20.2 8.2

调查发现大多数新乡市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劲锻炼时、对锻炼的时间与强度不是太注意。但有36%的人会注意到自己锻炼的时间、练习强度,还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调查显示,居民不敢放心使用健身器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保护措施,其次是健身路径摆放地的地质过硬,据调查研究发现仅有少部分的社区健身路径摆放在塑胶地板或草坪上,其余以硬地面为主。

表3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受伤情况

有、不严重有较严重没有

人数 21522600

% 25.6 2.7 71.7

调查发现在进行健身路径锻炼时,轻微受伤者占到25.6%,重伤者较少,担忧占有2.7%。调查原因包括地质过硬,对器械使用方法不清楚、儿童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使用成人器械等。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器械告示牌上都使用方法、功效、健康禁忌等说明,但对使用者年龄没有明确的告示,一些看护的家长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些对儿童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

(一)新乡市区健身路径的设置基本上满足居民的需求,但仍有少部分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环境、合理布局不如人意,显得杂乱无章不美观。并且少儿、中青年、老年3组人对社区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

(二)新乡市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错误使用导致受伤,儿童误用成人器械,器械未标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器械损坏没有及时修理,难度大的器械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等。

六、建议

(一)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设置摆放相应的器械,器械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强度到高强度循序渐进摆放,以便提高器械利用率。

(二)建议生产户外健身器械的厂家相应开发出供儿童使用的产品。

(三)建议社区在健身路径设置位置时应该考虑天气、气候季节变化因素。

(四)建议加社区应加大对健身路劲的管理力度,有条件的可以安排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督察员这一岗位,对器械进行察看,发现有器械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锻炼器械,立即上报,进行维修,及时设立警示牌。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觉维护和监督意识,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五)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湖北省武汉430079;2.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 要:运用社会满意理论对湖北省民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个人满意向度和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大群众整体上对我国贯彻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持充分的肯定态度,对湖北省全民健身活动比较满意,人们从健身活动中得到了实惠,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满意的地方。

关键词:湖北省;全民健身运动;社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3-0054-04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2Y092)。

全民健身事业是一项惠及亿万民众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全民健身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及《全面健身条例》成效的最直接证明,也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趋向。本文试图通过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对湖北省全面健身运动社会满意度进行分析,从侧面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现状。

1社会满意度与社会满意向度

近年来对于社会满意度的研究日见增多,反映出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向。李宁宁等人认为,社会满意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指征,“应是人们在对社会满足其需求的程度加以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并将社会满意度区分为自身需求的满意度和环境需求的满意度两种。

所谓满意,是人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相比较的程度,是人的主观判断和心理的感知活动。满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感受超出期望值,人们感觉满意,达到期望值基本满意,低于期望值人们感觉不满意。进一步研究认为,社会满意度还可以是具有一定方向和强度的矢量,称之为社会满意向度。通常的情况是,对于一种事物或一项社会变革,人们通常可以表现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意向,由此可以推导出满意矢量有正向(满意)和反向(不满意)两个基本方向。社会满意向度特指公众对某种社会现象或行为的满意或不满意,归根结底反映出人们的社会需求满足程度。同时,就满意所指的对象而言,又可以区分为个人满意向度和社会满意向度两种。所谓个人满意向度,即指对个人的某些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是指向自身的,带有微观和内省的性质。与此相关联的社会满意向度,则指个人人对社会某些方面满意的或不满意,带有宏观和全局的性质。通过调查民众对于某种事物的满意向度,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民众对某事物的社会意见,以衡量人们对该事物需要的满足程度。同理,通过调查民众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五年来全民健身需要的满意向度,也可以衡量实施纲要的成败得失,为全民健身活动长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全民健身的个人满意向度

所有调查是在湖北省全省范围内部分民众中进行的,采用专家制定问卷,由各地体育主管部门按地域和人群发放的办法,其中,广大民众对全民健身的个人满意向度调查,是通过调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5年来个人所发生的变化”来进行的。在调查中列举出10项与普通公民个人感受相关的项目,请被调查者表达自己的认同程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1 个人正向满意向度

那么,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状况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对个人的体育健身状况是否满意呢?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明,广大民众在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活动中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被调查者普遍感到:“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坚持性比以前高”(1077人,占77. 5%),“有了终身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愿望”(839人,占60.4%),也“愿意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体育健身消费”(806人,占58. 3%)。同时,“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身体比以前健康,生病少”(1043人,占75. 0%),“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感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925人,占66. 5%),“通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结交了更多新朋友”(962人,占69, 2%),如此等等。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369人,占26. 5%)感到“目前生活与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这就说明,广大民众对我国贯彻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持充分的肯定态度,对湖北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也是满意的,人们从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广大民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比以前高,这是我国民众参加体育活动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体育健身活动正在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体育健身活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多元健身效果。首先,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许多人感到身体状况比以前好,身体素质也比以前有所提高,生病比以前少,许多人有了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和需求。全民健身活动的介入,有力地保证着人们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对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极其有利。此外,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人们结交了新朋友,扩大了生活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上述变化,对于促进家庭邻里和睦相处具有重要作用。从长远来说,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居民愿意进行各种类型的体育消费,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2个人反向满意向度

广大居民对参加健身体育也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调查反映出他们对参加体育健身的反向满意向度(表2)。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在影响民众参加健身体育的反向满意向度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是,居于在前5位的,却大都指向了客观因素,说明制约广大民众参加健身活动的因素主要来自外部条件。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消费较高、健身活动环境较差、缺乏参加健身活动的时间,以及缺乏专门的指导人员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广大居民的健身体育活动需求。

3全民健身的社会满意向度

那么,关于湖北省实施《纲要》十五年来全民健身的现实状况,广大居民的满意度又如何,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3.1社会正向满意向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与十五年前相比,“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全民健身活动”(972人,占69. 9%),“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明显增多”(64.2%),“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有明显改善,参加活动方便了”(66.0%),“居民体育健身中心和体育活动站点明显增多”(57.6%)。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五年来,“人们的体育意识被唤醒,体育活动热情明显提高”(974人,占70.1%),“健康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004人,占72. 2%),“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多,参与面广”(1083人,占77. 9%)。由此带来的,是“老百姓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761人,占54. 7%),“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4人,占57. 8%)。这就充分说明广大民众对政府在全民健身工作方面的工作业绩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其基本方面的评价是满意的。这就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理念在全民健身领域得到了较充分的践行。当然,人们对后二项指标的肯定程度还不太高,只占到五成多,说明人们对此还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考察表明,湖北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力度很大,并有其自身特点。特殊的地域和人文基础、经济和社会环境,决定了该省全民健身活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之路。通过近20年的努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其基本特点:一是做好“山”文章。如利用神农架、武当山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逐步开展和普及登山、滑雪、攀岩、武术、神农“探秘”等健身活动。尤其是武当武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不仅展示了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武当文化,而且扩大了对外开放,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二是做好“水”文章。被誉为“江城”的武汉市,一年一届的横渡长江群众健身活动已连续举办了37届,并有力推动了游泳活动的开展;两年一届的宜昌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也已连续举办了5届,被国际龙联列为正式国际赛事;还有长阳的公开水域赛、恩施清江、宜昌九畹溪等水域的漂流活动,都形成了规模和特色,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做好“农”文章。在农村开展的舞龙、舞狮、自行车载重、抛秧、水果包装等“准体育”竞赛健身活动,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爱。四是做好“健”文章。突出保健特色,挖掘、创编、推广湖北传统的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目前,长阳巴山舞、休闲三步踩、天罡拳十二式等一批有本地特色的健身项目,已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加入到体育健身队伍中来。

3.2社会反向满意向度

广大居民对全民健身的反向满意向度调查结果排序,见表4。

结果显示,“国家和社会对健身体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983人,占70. 7%),“对老百姓有利的健身体育法规措施不多”(773人,占55. 6%),这反映了广大居民对国家和社会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近15年来,尽管湖北省明显加大了全民健身的投入,出台了若干具有重要意义的推进政策和措施,把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健身体育需求。从政府提供全民健身服务职能的角度来说,湖北省全民健身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思想滞后,观念陈旧;政策法规制度缺位,存在全民健身服务和管理的“真空”;政府行政垄断,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和市场参与度低;存在“政府管理型”体制性障碍,资源占有和使用权益不均等;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全民健身服务产品结构和区域供给失衡等。

4小结

在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其满意度并不完全由他们所需对象的绝对供给量来决定,这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人们对这一供给量的期望。社会和谐,人民满意,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强调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可持续发展,再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反映出人类对自身小宇宙和社会大宇宙认识的跃升。通过社会调查反映出的对湖北省全民健身局面的社会满意向度,表达了公众对发展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需求和强烈诉求,从而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惠平,唐宏贵,李喜杰,等,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11):1—6.

[2]李宁宁.社会满意度及其结构要素?[J].江苏社会科学,2001(4):143-148.

[3]徐霞,高雪峰,林晓华.湖北省体育人才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5.

[4]唐宏贵,全民健身体育大视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4.

[5]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全民健身计划 海南高校 体育改革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倡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健身计划,是造福社会的宏伟事业。它的推广和实施,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健康、文明、科学有序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高校体育是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群众体育开展最广泛、最普遍的地方。它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新的体育观和锻炼价值观。学生在大学期间自觉参加健身锻炼并把学到的健身方法贯穿始终,将终身受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更持久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准,服务社会。同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将学到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及时传播给周围的群众,并拓展在校学习的新的理论和技术,能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中坚力量。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发展,如何深层次地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指导学生更新体育观念,提高体育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体育健身人才的需求呢?尽快建立一种新体育教育格局,为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海南高校体育现状

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中,无论是体育场地、设施、配套环境还是专业人才方面,高校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就我省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院校普遍对各类外出比赛和校运动会等项目投入较大,而对群体工作重视不够。在业余训练方面,往往只在有比赛任务时才抓,平时训练较为松散。从教师方面来看,不能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且对于工作量大、难度大、工作没有成绩衡量标准的群体工作很少有人进行组织。从学生方面来看,业余活动大多数是自发的,参与人数不固定,时多时少,活动项目以篮球、足球和排球为主,且绝大多数参与者为男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差,对自身条件也不够了解,仅仅依靠体育课堂的学习,自我锻炼的意识差,处处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大学体育锻炼。这些都不利于健身计划的实施,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确立目标,实施教改。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与体育终身化目标一致。首先,应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应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最后,应从个人爱好和兴趣入手,使学生掌握自我健身锻炼的方法,逐步确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目标。大学时期是学生们身心较为成熟的阶段,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增强学生锻炼的自觉性,使其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从而使高校体育教育能更好地体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二)领导重视,加强宣传。

各院校领导应加大力度,重视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要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专栏及各院系的体育机构,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体育锻炼的最新信息,不定期地举办体育卫生与保健、常见慢性病的防治及体育疗法、运动竞赛欣赏等体育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各类体育竞赛。还要因地制宜地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项目,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再滞留在表面,抓关键、促落实,开创新局面。

(三)明确目标,设置课程。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基本以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置。一年级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必修课,二年级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选项教学。该设置的不足之处在于体育学习只局限于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三、四年级却没有安排体育课。大三、大四学生正面临学业和就业等多种压力,如果继续开设体育选修课,就能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舒缓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议采用大学四年制的体育教学,这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工作效率。并且,在这一时期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不断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也能为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扩大师资,提高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搞好体育教学,而且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其他项目的技术水平,以及面向社会承担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能力。但许多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都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如何教好健身课、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缺乏深刻的认识。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意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健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推动作用。

(五)改变管理,接轨社会。

毋庸置疑,海南的公共体育设施还比较落后,群众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场所。因此,场地、设施相对较完善的高校也就成为群众体育锻炼的最佳去处。如能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通过硬件承包经营的形式,对学生、教师及外来群众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既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营造高校体育锻炼的氛围,又有利于学校体育设施完善。

四、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海南高校应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思想,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培养学生终身化锻炼的意识和观念,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高校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结合,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伯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成人教育,2010.30,(7).

[2]赵顺来.试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苏家文,赵少雄.海南大学生休闲体育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2005,12,(5).

[4]袁存柱,王颖.对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5.26,(1).

[5]马应才.海南省高校体育课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