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的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作为一种便捷、高效、全新的文献服务模式,开放存取可以实现文献资源传播与共享的自由、查询与获取的公平,从而使学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放资源与日俱增,给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地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开放存取这一新资源形式,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自身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37-0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文献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开放存取日益增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获取数字资源的渠道。开放的学术资源当前主要表现为放期刊、仓储、图书、课件等的开放,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基础,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开放存取概述
1.1开放存取的涵义
开放存取模式形成的指导思想是信息资源自由共享的新理念,是学术资源价值实现的一种全新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必将给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倡议》对其定义为:文献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搜索、链接、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可以看出,使用开放存取的文献资源,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和技术壁垒,使用者对知识产权所有人不需要尽义务,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唯一需要做的是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和作品的完整权。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放存取”模式以“出版付费、阅览免费”为实施原则,对科学领域学术论文进行信息共享。其基本特征是“作者付费发表、读者免费使用”。这种免费且极其方便的获取方式,大大方便了学术传播和成果转化[1]。“开放存取”包括学术论文作者的存放过程和读者用户的获取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这种出版机制和信息共享理念获得了各个领域学者的普遍认可。
1.2开放存取的主要特征
1.2.1创新了出版方式。开放存取颠覆了传统的出版模式,著作权人和读者的利益本末倒置,需要支付成本费用的是著作权人,而社会公众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可以免费获取信息资源。在开放存取的模式下,法律和公序良俗都没有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尤其是收益权进行保护性规定。虽然缺乏了这种保护,但著作权人却并不排斥这种出版方式。
1.2.2扩大了信息的用户群。开放存取的模式下,著作权人不以收益为目的,让更多的读者获取到了所需文献,文献的引用率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影响范围得到了拓展,普通公众接触科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最终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2.3使信息用户利用资源更自由。科技文献在开放存取模式下变得更容易获取,用户查找信息、使用信息将变得更加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沟通渠道将变得通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开放存取模式下将具有相同的获取信息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整体上的科研进步。
1.2.4促进信息获取理念更新。免费获取学术资源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一种直接表现,对人类文明传播有益无害。社会出现的开放存取信息资源越多,社会的公共信息量就越大,对人们的信息观念的冲击也就越厉害,为人类最终实现信息的免费共享做了很好的铺垫。免费与自由正是开放存取最大的魅力所在[2]。2开放存取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积极意义2.1数字资源规模扩容得以实现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单位,经费投入大都得不到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受到多重制约。为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图书馆在处理“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比例时左右为难。教育部规定了本科院校图书生人均纸质图书的标准,但容量大、前沿性强的电子图书又非常诱人;学校有学科建设重点,图书资源建设要对其倾斜,但是一般学科也需要发展。这些矛盾导致图书馆扩容顾虑重重,而免费的开放存取资源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图书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在没有大量增加经费的情况下,使数字资源规模得以大幅度扩容。
2.2实现数字资源访问的便捷
有的图书馆经费充足,在这种前提下,“免费”的因素就不再是图书馆所考虑的重点。但开放存取资源的短平快、限制小的特点对很多大学图书馆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纸质论文的发表,经历各个环节,短则数月,长则经年,才能见诸版面。如果作者采用在预印本仓储进行自我存档的方式,在完成之时该文献资源能迅速得到充分利用,这种近乎“同步”的交流,就可以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科研的发展。
2.3实现数字资源的永久使用
数据库服务商为维护自身利益,在图书馆引进的所有数据库里,都进行了种种限制、多种技术防范,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也使用户的使用权受到多重限制。数据供应商设定的限制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桎梏。而开放存取则没有这种人为限制,只要用户具备应有的设备和互联网络,就可以免费、无需许可地使用数字资源,而且可以永久使用。3开放存取模式给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开放存取模式为电子资源的开放使用创造了条件,必将对现有电子资源秩序带来冲击。图书馆和读者作为供求双方,一方面,因开放存取获得了意外收益;另一方面,在开放存取模式下,他们的利益又受到了冲击。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文献中心,在信息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读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开放存取的实施,使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大大减轻,文献信息的来源渠道由单一变成多元,读者在信息获取上更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图书馆地位的相对弱化,迫使图书馆人改变思维和工作模式,为了抓住读者,必须更好地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刘建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影响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刘建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影响下的数字资源建设*我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开放存取的资源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对于读者来说做出准确科学地判断和读取并不容易。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通过对开放资源的组织和揭示,可以保证研究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得有效的学术资源,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将开放资源纳入到数字资源建设中的意义所在[3]。
4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的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积极、主动、认真地研究,成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倡导者、参与者,使开放存取资源能真正为广大读者服务[4]。
4.1加大宣传工作,以提升对开放存取资源的认知
开放存取模式发展迅速,规模膨胀较快,内容日渐丰富,每年有近五分之一的成果被放在开放存取平台上,且这种趋势还在逐步加强。但作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一种补充,开放存取毕竟是新生事物,社会公众的认识、认可程度都还不够。有人统计,90%以上的读者对开放存取的意义、功能、实现途径都不甚了解,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仍然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义务[5]。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开放资源进行宣传,以促进开放存取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使读者了解其运作模式和优点,还可以开设“开放资源”专栏、讲座。此外,图书馆员还应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推动开放存取模式的发展。
4.2对开放资源的搜集与揭示要进一步加强
作为开放存取资源的受益人,图书馆更应是开放存取资源的供应者。因此,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建设上,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在网站或主页上,将已收集到的开放存取资源建立链接,或者予以存储,便于自己的读者检索使用。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做了很好的先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山东菏泽学院图书馆也做了一些初步尝试,链接了部分免费学术网站,提供了一些开放资源,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效果显著。
4.3补充馆藏,以实现开放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结合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高校的图书馆馆藏得到了极大丰富,尤其是近几年,其加大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但由于检索系统的差异,使得用户无法一次性获取所需的信息,使用效率低下,所以进行资源整合十分必要。南大图书馆采取的是“一站式”检索,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是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特点鲜明,各有千秋。利用这些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展示检索结果[6]。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当研制或采用更加先进的集成系统、集成检索、跨类型链接、不同层次间传输,实现馆际间充分交流。各个高校图书馆都要密切跟踪开放存取的出版动向,及时获取国内外有关学术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以弥补自身馆藏之不足。
4.4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存取资源
开放存取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弱小、新建、资源匮乏、经费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开放存取带来的资源便利,努力扩大自身文献存量,提高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建立科学的开放存取体系,以推动本校的学术发展,同时借以服务社会,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建设本校开放存取资源时,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以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为目的,考虑好本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育人特色,服务好学校发展大局和建设重点。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相关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的能力。
4.5推动开放存取资源共建共享
开放存取的模式虽然出现时间较晚,运行不久,但创造的社会效益却是有目共睹的。开放获取的优势,能使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速转变为社会公共知识财富[7]。建设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要动员校内多种力量,既要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又要取得校内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一些校内基金项目成果,或者学校进行了资金匹配的高层次立项成果,学校可以强制要求其在学校图书馆平台上以开放存取模式发表。此外,学校还要做好本校老师的动员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开放存取的意义,认可开放存取的影响,把他们的一些成果以开放存取形式公开。最后,学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情报文献机构的合作,做好馆际交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的各种平台,走共同发展之路。
开放存取模式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出版发表的新模式,顺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学术交流,未来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放存取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指引了一条资源建设的新道路,对图书馆事业的促进作用也将会逐步地显现出来。开放存取为读者提供的免费资源服务也使图书馆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赞誉,树立了高校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开放存取资源建设,发挥好学校学术中心、社会知识宝库的作用,为知识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春波,黄晓春.我国图书馆开放存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2009(6):80.
[2]郑晓雯.开放存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1):32.
[3]陈振辉.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4):33.
[4]杨文珠.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8.
[5]马莉.开放存取图书馆如何应对[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25.
[6]吴漂生,邹佑云.基于开放存取资源利用调查及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5):62.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立足X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二是积极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一、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四、结语
宁波市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展的重要抓手,要求在2011年底全面完成宁波市2512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使农村居民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及时了解掌握生产、销售、用工信息,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转型;接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学习机会,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和沟通的平台,实现城乡信息共享,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管理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建服务站
为推进宁波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宁波市充分利用了宁波市行政村现有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宁波市农经网服务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农民信箱服务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现有的场地设施和人员,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资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迅速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推进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市远教站点原有的设备设施,提升了市远程教育站点的川正务水平,取得了站点共享共用互惠互赢的效果。同时,为了方便农村居民上网,解决农村居民上网难等问题,有效整合政府部门各类为农服务网站,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在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完成宁波市涉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软件开发工作,实现了宁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浙江农民信箱、宁波农信通、宁波农技110语音系统、宁波文化共享工程网、阿拉新宁波网、宁波农业专家系统等有效对接,并为全市各行政村开发网站系统、村务管理系统。通过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平台,让各级各有关部门实时地了解宁波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硬件建设情况、服务内容和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大学生村官和衣村信息服务员的工作情况,便于随时了解各服务站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和激励考核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来自服务站的成效
宁波农村人多地少,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转移和现代农业的推进,信息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成效包括: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以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实际应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社会是社会的必然阶段,每一个人、每一个阶层都必须与信息打交道。信息技术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波的信息化已全面进入农村农业的方方面面,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影子。慈溪市海通公司的订单式、基地化农业,产品及生产过程全面接轨国际化要求,产品安全监管全面信息化。慈溪市浒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庄园、大棚管理信息化,监控中心可随时了解田园情况,成熟的果实随时都可上网直播,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入市销售。象山县蓄牧兽医站生猪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疫情预警、屠宰等全程信息化管理。鄞州区第二医院已对所属乡村医院的数码影片联网诊断、专家会诊,大大提高了乡村医院的诊断水平,改善了乡村医疗条件。奉化市、慈溪市等县市区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出租车调度呼叫中心,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三年来,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平台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整合了宁波市各种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宁波市广大农村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宁波市农经网”、“宁波市农民信箱”、“宁波市农技110”、“宁波市农信通”、“宁波市文化共享工程网”、“宁波市网络图书馆”等各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阿拉新农村网”、“中国花木网”、“象山水产网”等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效率。
大学生进村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大学生信息员的培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考核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在农村创业,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宁波“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了农业、科技、劳动、民政、计生、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涉农信息,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易学便懂,操作便捷的上网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朋友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上网查询、交流难等实际问题,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推广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用技术赢得未来
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让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法律政策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农产品销售和转移就业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借助于网络技术,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缩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农业经营、农村管理的高效化,促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互动、和谐的发展环境。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起点。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关键是发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作用,要根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指南》的要求,根据宁波市农村特点,积极探索农村信息服务方式和模式,拓展服务内容,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丰富和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农村整体信息化水平。
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将各部门涉农方面的相关工作,与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工作相结合,共同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整合宁波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市农经网、农民信箱和文化共享工程、社会综合治理等系统平台,探索开展农村基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合力推进宁波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创建文明城市,为创建平安城市,为创建智慧城市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