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公共建筑

乡村公共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公共建筑

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检测;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单位的资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检测单位应当取得相应资质, 并且只能从事相应的质量检测业务, 检测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检测技术培训, 检测机构未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不得承担本办法规定的质量检测业务。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有些单位承揽超业务范围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有些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为了赚取利润, 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检测鉴定工作。

1.2 检测人员的水平、对规范的理解掌握程度

现场检测人员一般包括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但这两类人员在检测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考核, 或者虽然经过了培训, 但未能对检测鉴定规范和评定标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出现漏检、误检甚至错检的情况, 使最终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既有建筑物的真实状况。至于现场的具体操作人员, 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许多检测单位的操作工人一般是临时召集的农民工, 且又没有经过教育培训, 在现场操作过程中, 蛮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

检测结果能否真实反映建筑物的客观情况,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外, 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检测单位人员应本着“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态度进行检测、鉴定工作, 但少数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人为的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或者在检测过程中不负责任, 粗心大意, 走马观花、试验方法不认真, 极大的影响了检测、鉴定成果的可信度。

1.4 检测资料的存档管理

检测鉴定单位应建立起完整的资料存档制度, 做到检测资料分类存档。但实际中, 许多单位档案归档内容不全, 原始检测记录、委托合同、检测报告、计算书等不归档, 资料遗失, 给后期的加固等工作造成困难。

2 现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检测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直接影响现场采集的数据的准确程度,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检测、鉴定使用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精度不能满足现有检测标准的要求;

(2) 不按要求对仪器进行定期校检, 使用前不进行校定, 使用后不做保养;

(3) 仪器混用、乱用, 例如有的检测人员在检测中不负责任, 误把混凝土回弹仪用于烧接普通砖的检测中, 造成检测结果的重大错误。

2.2 检测方法

既有房屋的检测, 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两种类型, 现以此两者为主阐述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2.2.1 混凝土结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2.1.1 材料强度的检测

(1) 回弹法

①回弹仪的使用不规范: 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 2001) 的要求,在使用回弹仪检测构件时, 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 缓慢施压, 准确读数。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由于现场的操作人员可能不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检测人员, 因此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这一点往往不能被很好的执行。即在弹击的过程中,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可能会出现一个小的夹角, 对回弹仪本身和读数的准确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 由于弹击的过程中, 回弹仪的轴线不能与构件的检测面垂直, 回弹仪的弹击杆始终处于偏心受压的状态, 由于偏心距的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后弹击杆会因为受压不均而变形, 影响回弹读数的准确性。

第二, 当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之间出现夹角时, 因为构件表面与回弹仪套筒端部之间存在摩擦力, 构件施加给回弹仪的反力将会变为正确操作情况下构件施加给回弹仪反力的一个分力, 从而造成回弹值的结果偏小。另外, 由于回弹仪的轴线与构件的检测面之间夹角的存在, 回弹仪的弹击杆会对游标造成一定的压迫, 使游标与套管之间发生摩擦, 同样会造成回弹值的结果偏小。

②对不满足回弹要求的混凝土不做修正: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要求, 对于龄期超过1000天的混凝土应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但少数检测单位为了图快、图省, 并不对构件进行钻芯检测。另外, 有的检测单位不事先了解混凝土是否为泵送混凝土, 直接按照普通混凝土进行回弹值计算;

③测区布置随意, 不按《规程》的要求布置测区, 甚至存在不布置测区, 以弹够总数量为目标,任意在构件弹击;

④许多混凝土构件表面都做过砂浆抹面处理, 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混凝土用量, 随意减小构件截面, 并采用粘接能力很强的界面剂在混凝土表面粘接砂浆, 使构件的截面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能否完全去除砂浆层, 找出真正的混凝土面层将对回弹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 钻芯法

由于构件钢筋的设计间距比较小, 钢筋笼在运输过程及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可能使钢筋的位置发生偏移, 因此在对构件进行钻芯取样时, 经常会出现取芯机的钻头碰到钢筋甚至截断钢筋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 无论对于结构构件还是对于芯样都是不利的。一方面, 当构件的钢筋( 尤其是受力主筋) 被截断后, 被截断的钢筋将会失效,构件的受力情况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由于取出的芯样中有钢筋的存在, 必然会对其抗压强度产生影响。当芯样中的钢筋平行于构件长度方向时,钢筋会起到受力主筋的作用, 使芯样的抗压强度大大增加; 当被截断的钢筋出现在芯样外侧边缘时, 这个位置会成为芯样的薄弱环节, 在压力的作用下, 此位置会首先出现裂缝从而导致芯样过早被破坏, 降低了芯样的抗压强度。无论钢筋是增加还是降低了芯样的抗压强度, 都不能真实反映构件的实际强度, 从而可能使鉴定人员在对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2.2.1.2 碳化深度的检测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与否与回弹值一样,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精度。在碳化深度的测试中, 孔洞内的粉末和碎屑未清除干净就测量,势必将难以区分己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线, 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普通钢尺和目测方法也会使测量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建议使用已获国家专利的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 可提高测量精度, 减少碳化深度给检测混凝土强度带来的误差。

2.2.2 砌体结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中给出了十种砌体结构现场检测的方法, 其中的直接方法( 如原位轴压法) 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砌体结构材料的真实状况, 但由于仪器设备笨重, 现场工作量大, 应用较少。回弹法和射钉法作为间接检测砌体结构的方法, 因操作简单而被广泛采用。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砂浆饱满度对砌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缺陷。砂浆饱满度降低, 砌体的力学性能就降低, 就相当于砂浆强度降低, 此时砂浆强度可以低判定。当采用回弹法或射钉法时, 即使是出现了“板凳灰”也只能测试墙体灰缝表面的砂浆强度, 用这样的检测结果来推算砌体强度, 显然将造成误判。反之, 砌体的砂浆饱满度高, 提高了砌体强度, 从工程意义上讲相当于提高了砂浆强度, 此时砂浆强度可以高判定。另外, 从砂浆养护环境看, 砌体内部的砂浆强度往往要高于砌体表面的砂浆强度。对这些差异, 采用表面硬度法检测砂浆强度是无法反映出来的。

2.3 构件抽样的方法与数量

检测评定时抽样数量、检验批、检测单元不按标准执行, 检测鉴定时以客观条件为由, 随意减少抽样数量、扩大检验批、检测单元, 满足不了检测及鉴定标准要求。

3 计算分析阶段存在的问题

结构分析的结果是建筑物可靠性评定的理论依据, 只有正确的结构分析, 才能真实反映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因此, 在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 也应考虑既有结构的特点。本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模型和理论的选择问题。以最基本的框架结构为例, 当图示结构没有损伤时, 可以按照弹性理论进行计算, a、b、c三根柱的弯矩按刚度分配。当柱b产生开裂后, 其抗弯刚度降低, 相应分配的弯矩减少, 而a、c柱会分配到比原来多的弯矩, 若此时仍按各柱的初始刚度计算,所得到的结果对于b柱是偏于安全, 但对于a、c柱则是不安全的。所以, 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 采用合理的模型使之符合建筑物的实际工作状况和构造状况。

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大,投资多,工期长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好的工程项目需要较高的质量性能,基于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人文因素,环境因素,材料质量以及施工水平等,其中一个环节因素处理不当都会给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经常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质量管理者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检测。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质量管理者忽视材料质量的把关,往往使一些质量低劣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加之质量检测内容方面存在着样品委托管理不规范且结构实体检测验收不规范等情况,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按照材料标准规定的抽样规则进行检测,造成了取样的不规范,这样也会影响到对材料质量的准确判断。这些都是当前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的表现,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注意。

其次,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机制的支撑。要想更好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撑。但是从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内部尽管具有质量干预体系,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这样就使得质量管理工作陷入到无序的状态中,加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项目质量的检验缺乏严格性,很多项目以完工为目的而忽视质量的优劣,造成了工程质量最后的评定缺乏透明性,这也是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最后,质量管理者本身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管理水平的优劣,因此说一定要下大力度提升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者的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匮乏,不能够全面深入的对质量问题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严把材料采购关,从源头上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性能,并且要做好相关的验收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和项目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上文中已经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是针对当前材料采购把关不严的现状,一定要采取有效且严格的措施改变这一情况。具体来讲,质量管理者需要结合建筑材料的市场情况,对材料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调查,选择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了进一步确保材料质量,需要货比三家,严格禁止不合格材料的进入。同时,在材料进入现场之后还需要进行抽样检查,进一步提升材料质量的合格率。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原材料是建筑的根本和基础,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原材料的检测工作。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管理者和质检人员需要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材料检测的质量性能。

其次,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施工企业来讲,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其中重点问题在于这一管理体系是否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在开展实际的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要运用系统化的思想建立并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者需要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相关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全面控制并且要形成文件化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并对照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更新。

第二,要逐步完善质量管理责任机制。作为施工企业,要想更好地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健全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各施工环节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质量管理责任,建立起以质量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机制,使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有相关人员的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水平。

第三,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质量管理的结果,能够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采取最佳的解决措施。质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需要依托技术的力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流通共享。

第四,要建立起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施工规模较大,其中有诸多的隐蔽性工程和细节性工程,这些环节最容易存在着质量问题,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很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动态监督机制,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工序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采取质量管理措施,需要坚持将工作质量作为中心进而展开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都是由每个小部分组成的,每道工序都会对项目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说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把握好质量控制点,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管理,确保施工时能够做到良好的工序交接,并且要对程序内容讲述清楚,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质量水平。

最后,要提升质量管理者的综合水平。质量管理者综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说需要不断的提升质量管理者的综合技能。具体来讲,要做好宣传工作,提升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能动作用,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对其进行技能培训,不仅要增强管理知识,还需要增强和建筑施工相关的专业技能,全面发展,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的引进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且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团队。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对于项目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基于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辉 张志超 当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破解对策 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第10期

[2] 张希 张涛 江永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3] 黄强生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4年第8期

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合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前提,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不仅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以工程施工为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建设单位要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必要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施工单位要按合同要求完成建筑安装工程任务。合同是否公正、可行,对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其经济效益都会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工程合同条款将逐步应用于国内的建设项目,如何利用有效的合同管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将成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与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

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条文不严谨比如在承发包过程中的 “ 双合同” 、“ 阴阳合同” 。业主在公开的招投标过程中与承包商签订一份合同,此合同是合法的,但却是仅供有关部门备案用的。在承包商中标后,业主会要求再签订一份合同,这份合同才是供实际执行用的。供实际执行用的合同大部分是业主在不合法的情况下迫使承包商接受一些不公平要求。这两份合同,一份满足《合同法》要求,一份满足《招投标法》要求,但同时一份违反了《合同法》要求,一份违反了《招投标法》要求。再比如,我们只要求承包商向业主提供履约保函,却没有要求业主提供预付款保证。虽然要求建设项目立项时,建设资金必须到位,但资金到位并不等于业主会按时拨付工程款给承包商。这是有缺陷的,我国每年几千亿的工程款拖欠以及农民工工资拖欠与此不无关系。

2、对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业主和承包商不能正视彼此的关系,造成对合同管理的错误认识,一个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要把项目成功的做好业主和承包商应该是为了这个目标,通过合同的联系而走到一块的,虽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们都还有着各自的利益考虑,但他们最终利益的实现都是以这个目标的实现为条件的。

3、合同文本存在一些缺陷

合同管理意识不到位,造成合同作用难以发挥,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按合同办事。当前好多承包商在项目实施中遇到利益纠纷问题后,往往不是按照合同条款去依法寻求问题的解决,而是希望借助各种私下关系,甚至委曲求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他们认为专门设立合同管理部门是没有必要的,合同执行环境不理想,设了也没用。诚然,现在的合同环境是有点混乱,但如果大家都能认真严肃地对待合同,再加上政府各种法规体系的完善,这种混乱是会改变的。正是他们的那些错误认识在延续着合同管理的混乱局面。

4、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合同管理的相关培训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能把握全局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然而,目前我国这种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5、合同的履约情况差,索赔难度大

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而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的效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索赔难以进行

四、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合同管理的方法

1、分包合同管理

(一)、项目经理职责

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合同管理工作。项目范围内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部合同的履行。建立健全项目部合同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满足合同要求。

(二)、商务经理职责

对项目部合同管理工作全面检查、监督,并对项目部合同管理工作在业务上负总责。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评审、考核、评价项目部合同管理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制定和完善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审核对外合同商务部分的合理性,有效性及使用与表达的语言的准确性.

(三)、总工程师职责

负责审核对外合同技术部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分包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施工方案,评审分包合同的可行性。制定分包合同单价,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四)、施工管理部职责

针对本职工作范围、掌握分包合同文件要求,详实记录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保持完整的施工日志。

2、业主合同管理

(一)、重视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为项目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委托设计公司进行工程设计,包括有关的勘测及专题研究工作;对设计公司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选择和确定。其次,确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编制施工招标文件;确定项目施工期的施工管理方式,招标选定监理工程师,组建业主现场项目组织机构。

(二)、按施工合同规定行使权力

工程质量控制总目标,是使建设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等级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业主必须要求监理工程师对工程使用材料、设备、半成品及构件的质量进行验收;按合同规定的规范、规程,监督检验施工质量,执行第三方质量检测检验活动,包括按合同规定程序,验收隐蔽工程和需要中间验收的工程质量。业主在收到承包人提供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后,应按合同规定的程序,组织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竣工验收证明;验收不合格,向承包人提出修改意见,由承包人修改后,再组织验收。有保修期的施工合同,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保修期内,业主还要进行施工合同保修条款的履行管理。

(三)、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履行应尽的义务

施工合同内规定应由业主负责的工作,是使合同最终实现的基础,如提供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施工图纸、材料与设备等,都是为承包人开工、施工创造的先决条件。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有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才能有权要求承包方履行合同。

(四)、合同价款管理

合同价款应依据中标通知书中的中标价格和非招标工程的预算书确定。合同价款一般有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种方式。业主在签定施工合同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工期、施工难易程度来确定合同形式。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建设工程合同法律法规

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是确保建筑市场正常运行的首要前提,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依据。制定从项目可行性研究至工程交工验收全过程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将工程建设整个过程纳入法制轨道进行规范和管理,对于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增强各方主体的法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建筑市场中的信用缺失、合同履约率等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和探索制度创新,制定新的更规范的法律法规矫正市场运行中的种种偏差,遏制消极因素,规范各方行为同时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制定相应的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合同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合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筝. 浅析建筑施工合同的谈判、签订和履行[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胡贤熹,张海印,海钧.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山西建筑, 2010,

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第4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工程成本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决定了工程成本的控制效果,与工程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于追求自身利益,不重视材料的采购,使得材料不符合工程标准,造成工程成本的浪费。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缺乏明确的工程费用使用制度,预算使用缺乏有效的审查,造成了工程成本的大量浪费。

第二,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进度控制是保证工期按时完成的基础,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施工规划。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施工单位进行交叉配合,而如果不能保证各个部门有效的沟通,施工工序安排不科学合理,就会造成施工进度受到影响,难以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多个工序施工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工程施工出现拖沓,难以保证工程及时的交工。另外,部分工程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水平,难以将工程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执行,也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第三,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采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而影响了整体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一系列的返工行为,影响了整体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质量管理的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督和管理,质量管理赋予形式,难以实现真正的管理目的。

第四,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是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安全管理同时也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工程管理人员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要提高安全意识,有效的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并且保证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布置。建筑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工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一,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对于工程中出现费用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审核,并且通过与预算的核对,提高工程资料的利用效率。在施工现场要建设一个节约施工的氛围,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将成本控制理念进行执行。

第二,加强工程进度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对于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与不同的施工部门进行主动的沟通与交流,安排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在出现施工问题的时候,项目管理人员要进行积极的协调,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对施工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保证工程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第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工程管理人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制度。在工程建设队伍中,建立一直高技术水平的质量控制队伍,并且落实相关质量责任,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第一时间的问责,保证相关责任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在施工材料的采购时,要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质量需求,并且保证进场材料受到严格的检测。

第四,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要在施工现场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并且将安全生产理念进行有效的落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将安全与施工进行有效的同步。另外,管理者还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进行落实,最终实现工程施工安全的进行。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内容,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建筑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的对于工程中的不同部门进行协调,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

乡村公共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程序;监理制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完成,都少不了建筑监理的认真细致的监督。建筑监理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需要确保工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标准。他是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扮演着检验者的角色,是高质量和安全的守卫者,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辞劳苦,才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国家、公众以及业主的利益。虽然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识,但是在建筑工程的监理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和发展,针对问题的策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2监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2.1监理整体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督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2.2监理人员的素质存在差异

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如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的监理人才,能够集管理与技术于一身的监理工程师凤毛麟角,而且大都缺乏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筑工程的相关监理人员缺乏有效组织与协调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2.3市场行为有待深入的规范化

考虑建筑业自身的特点,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

2.4服务价格不够规范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盲目竞争的行为,在竞价过程中忽略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使正常监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由于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监理行业的进步与发展;由于监理企业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工作效率和监理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加上行业内违规压价、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存在,使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费用甚至低于正常的的监理成本水平。监理企业维持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运行态势,严重制约了监理行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是不健康的。

3针对上述问题对应的实用对策

3.1委托程序规范化

规范监理委托程序,对监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规范监理市场中各方的行为。首先,作为业主,应当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直接委托时应当按照规定正常办理委托手续,要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避免施工与监理为同一行政管理单位;其次,业主应当与与中标单位签订规范合理的委托监理合同,明确彼此的权利与义务;最后,监管部门要强化竣工备案制度,严禁转包、挂靠工程现象的出现,一经查实,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3.2法律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

法律规章制度是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展及运行准则和基础,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还不够规范。所以,需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逐渐淘汰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与建筑市场和工程监理相关的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规范市场行为,监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招投标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使自己能够顺应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需要。

3.3优质优价服务原则的确立

目前,我国的监理收费标准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工程监理的的需要。较低的收费标准很难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吸引高素质的监理人才,也不利于监理企业的自我发展与壮大。所以,适度合理的提高监理服务的价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建筑工程的监理是一项高质量的服务工作,需要有高素质、高质量的监理人员,要始终把业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当监理价格过低时,很难保证监理服务的质量。

3.4专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和技能,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加强对监理单位的审批和整顿,对于人员不整、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监理单位本身也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要完善监理的培训机制,加强和完善对监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切实做好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

3.5监理工作规范化管理

如何针对监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统一规定和要求,都有定量、定性的衡量标准供监理工作参考和对照是极其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现状只实现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组织与协调,未能达到全面标准化管理的水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内部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协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协商解决,避免建筑工程延期拖后、缺乏监理等情况的发生,监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监理日志以及总结,在积极协调多方利益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监理的标准化管理建言献策,促进建筑工程监理的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全过程建设周期内,监理工作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工作不单单只是严控工程质量的手段,也是使整个建筑工程建设制度完善的重要保障,不但要在实践中加强管理,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意义深入思考,不断的重新认识,积极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反映。

参考文献

[1]王洪星, 卢喜成, 牛翠兵.建筑工程监理300问.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1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