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数字化;员工培训
一、背景
农广校系统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卫星教学系统,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虽然农广校在教学硬件方面基本达到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但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却缺乏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经验,针对其岗位需要开展的培训也还很薄弱,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远程教育的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教学设计等。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人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咨询者,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灌输者。从“教师者为中心”的模式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加强农广校开展远程教育的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合作项目,把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农广校“员工能力”这个瓶颈问题,项目聘请国际专家通过“管理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学习材料设计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辅导教师”三个层面对农广校系统的员工分别进行培训。“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为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出,主要是提高农广校辅导教师在数字化环境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整体提升农广校的各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手段服务农民教育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培训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手段,把培训本身当作案例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在农村地区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缩小和跨越数字农村鸿沟的经验和模式。
二、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培训
(一)培训的目标
如何有效地将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培训之中;如何组织农民和其他乡村教育目标群体的教与学,并为之提供帮助;怎样使用虚拟教室;怎样进行非同步的计算机会议;怎样将参与式的需求评价和考评融入远程教育的实践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来自菲律宾开放大学的Flor博士编制了培训课程教材并担任主讲老师。Flor博士有着丰富的项目执行和教育培训经验,但他对中国的国情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编制的培训课程适合农广校的特点,农广校的负责人向Flor博士详细介绍了农广校系统的一些背景资料并陪同Flor博士前往基层农广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就课程内容进行了反复的协商、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块结合了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特别考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培训前,组织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员,录制了他们在培训前的想法和建议;培训中,Flor博士与这些学员通过卫星音视频系统进行了对话,建立教与学之问的纽带。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者对培训的材料进行了翻译,并将培训讲义在农广校网页上,供学员提前预习。培训课程共有七个模块:
模块一:区分模拟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描述数字化学习的优点与特征;列举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原则。
模块二:详细说明电子学习的主要战略。
模块三:列举传统的和数字的媒体及学习资料;描述传输方式;复述数字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
模块四:详细解释术语“多媒体”;详细解释“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块五:描述农广校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过程;把参与者需求评价和评估结合到这些过程中;确定参与者的进入点。
模块六:在万维网上进行网上冲浪和浏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通过搜索引擎和网络人口进行网上搜索;描述农广校的网上信息;组织和协助在线讨论。
模块七:了解社会资本的定义;描述数字环境中社会资本的形式;讨论动员学习者的方法;开发一个动员学习者的计划
(三)培训的实施
培训采用面授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骨干教师在北京的直播教室接受面对面的培训,同时卫星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0个卫星小站进行了同步直播,共计1800多名辅导教师同时参加了培训,所有60个虚拟教室的培训者均可以通过音视频的双向传输与直播教室的主讲教师交流。
(四)培训的评估
为及时对每天的课程进行评价,并让学员积极参与到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来,每晚各虚拟教室的负责人把当天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总,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北京直播教室,全国学员也可在中国农村远距离教育网站上的留言板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则连夜将其归纳、整理,反馈给Flor博士,并在第二天课前安排答疑和交流。
培训最后一天,直播教室的每位学员填写了评估调查表,每个虚拟教室选派了十名学员填写评估调查表,并寄回中央农广校。培训结束后共收到705份反馈表,超过了预期的数量。多数学员踊跃填写评估表。以尺度1―5进行衡量(5表示非常好),在“授课内容”、“小组讨论形式”、“现场便利程度”指标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54%,52%和35%,对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我学会了描述数字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我学会了对传统式教学和远程教学及其传输方式进行比较”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47%和51%,而在“我学会了如何开发课程。进行数字技术教学”、“我学会了在一个虚拟教室组织和协助教学活动”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只占20%和21%。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学员们在思想上对数字化教学的概念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教学却还需要回到工作岗位上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和应用好。70%的学员在“我建议多组织些类似的培训”上选择了5,农广校广大教职员工渴望通过这样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能跟上时展的需要。多数学员都对今后农广校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培训班的几点启示
(一)授课教师Flor博士在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授课方式和评价测试上给农广校教学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展现了一套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模式
在讲义的编写和修改中,他认真倾听农广校的情况和实践,与农广校人员密切合作,很短的时间内,把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农广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的整合到培训模块中,同时针对每天学员的反馈意见,连夜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他幽默诙谐,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丰富多样,教与学的互动贯穿始终。学员在倾听Flor博士培训内容的同时,通过其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看到了从教材设计、教材修改、教材讲授到教材评估这样一整套培训流程,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研究和借鉴。
(二)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
历时5天的培训,通过卫星向全国60个小站同步直播,共1800余名学员同时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直播教室与各卫星小站始终保持着互动交流,大家虽然地处四面八方,但却又处在同一个课堂中。教学中充分采用了一系列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音视频双向交互,电子邮件、BBS、留言板、在线学习平台等。组织这样一次规模如此之大、覆盖面如此之广、手段如此之先进、效果如此之好的培训在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标志着中国农业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摘 要 本文以北京乡村旅游地的游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构成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游客特征 消费行为
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笔者选择了司马台景区,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的方法,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构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30份。
一、乡村旅游消费者的地域特征
从客源地来看,境内客源地主要分布北京市,占73.2%,天津占3.4%,河北占7.0%,其他城市占16.4%;境外客源地主要是美国、法国、俄国,分别是32%、19%、17%,其他国家有澳大利亚、冰岛、英国、比利时等。在所有的游客中,来自乡村的游客只有15 人(4.6%),来自城市的游客占了95.4%。这表明,司马台景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北京市以及周边的河北、天津。
二、乡村旅游者的群体特征
1.性别比例
在参与调查的乡村旅游者中,男女比例为35%和65%,女性略高于男性。这主要与性别的差异有关。一般来说,女性趋向于“静”,男性好“动”,追求刺激,喜欢挑战。而北京周边的大部分乡村旅游是属于山水观光型的,缺少参与性,因此对女性的吸引力相对要大些。
2.年龄构成
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19-25岁之间的游客最多,他们占了37%;其次是26-35岁之间的游客,占27%;36-45岁的游客占了17%;46-59岁的游客占11%;18岁以下游客占了6%。占比例最少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游客,他们仅占2%。这说明司马台景区乡村旅游的游客以青年人为主,而对老年游客,尤其是60岁以上的游客,吸引力不足。
3.受教育程度
游客中,学历为硕士以上(包括硕士)的游客占8%,学历为大学本科的游客占16%,学历为大学专科的游客占22%,学历为高中的游客占46%,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游客所占比例为8%。从整体来看,游客学历在高中以上的共占了92%,这说明乡村旅游者的学历层次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高的。
4.职业构成
在游客的职业构成中,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到总数的17%;其次为学生,所占比例为15%,再次为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为14%,公务员比例次之,占了总数的10%,服务销售人员和工人都为9%,农民占6%,离退休人员和军人分别为2%和1%,其他17%。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乡村旅游者的职业分布比较广泛,学生是很大的群体。
5.消费能力
在调查对象中,月平均消费支出为10000元以上者占3%,月平均消费支出在8000-10000元之间者占2%,月支出在5001-8000元的占6%,月支出在4001-5000元的占6%,月支出在3001-4000元的占7%,月支出在2001-3000元的占20%,月支出在1001-2000元的占26%,月支出在1000元以下的占30%,由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月平均消费支出跨度比较大,在1000元以下的旅游者占到了调研对象总数的30%,这也证明了乡村旅游的“平民化”特点,反映了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是城市中低档消费的市民,这也是乡村旅游中学生的所占比例高的另一个证明。
三、城市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分析
1.出游的主要目的
在调查对象中,认为到这里来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游览观光”的占40%,在于“休闲度假”的占39%,在于“探亲访友”的占6%,其他占5%,“探险”占4%,“交流访问”和“商务”都占2%,“交流访问”和“宗教”共占1%。说明了目前城市居民进行乡村旅游的目的比较单一,也从侧面反映了现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以基本的观光、游览为主的低层次,游客的出游要求并不高。
2.出游决策信息的搜寻渠道
从游客的所选择的最主要的信息途径来看,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亲友介绍”占了42%,其次是“互联网”占了15%。另外,旅游指南/手册和电视作为传统的信息途径各占了13%和11%,其他占了7%。报纸/杂志、旅行社推介、电台、户外广告分别占4%、4%、2%。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亲戚朋友的介绍在被访者信息来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另外,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方式,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3.游客选择的出游方式
在调查对象中,个人或与亲友结伴占了48%,自驾车出游的占了22%,单位组织占了19%,俱乐部组织占了4%,其他方式占3%,旅行社组织占2%,客户邀请占1%,出差顺便占1%,个人与亲友和自驾车出游共占了70%,说明家庭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主导地位,到这里来是游客大多是自己组织的,这些游客中选择旅行社的比较少。
四、乡村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构成
在旅游者消费结构调查中,选择花费最高的部分为“交通费”的调查对象占26%,选择花费最高的部分为“餐饮费”的调查对象分别占22%,选择花费最高的部分为“住宿费”的调查对象占21%,选择花费最高的部分为“门票费”的调查对象占15%,11%的调查对象的“娱乐费”是花费最高的部分。另外,有8%的调查对象认为“购物费”花费最高。
五、游客消费满意度与推荐意愿
对于“是否会向您的亲朋好友推荐来司马台长城旅游”这个问题,表示“肯定”的占52%,表示“不确定”的占8%,40%的游客选择“可能”。从游客的推荐意向上看,至少有超过50%的游客喜欢这里,愿意向亲友推荐,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积极需求信号,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游客的潜在意向转化实际,以及如何提高推荐率。
六、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1.司马台景区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境外客源地主要为美国、法国、俄国。其中,来自城市的游客占了绝大对数,少数来自乡村。这与出行距离和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游客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以青年人为主。旅游者的学历层次总体较高。被调查旅游者职业分布较为广泛,消费能力跨度较大。
2.旅游的目的比较单一,大多是为了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说明司马台景区的游客还处在观光游览的较低层次。游客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较多的信赖亲友介绍,其次是借助互联网,且多为与亲友结伴。
3.游客在交通、餐饮、住宿方面的支出较多,购物和娱乐费较少。这与司马台景区的特点相符。司马台景区主要为长城,娱乐项目较少。购物仅为山下的T恤、斗笠、京剧脸谱等手工艺品,品种较少。与北京市其他景区相比,司马台景区的餐饮无明显特色,多数游客自带食物和饮料。因此司马台景区应在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发掘保护文化遗产、民俗,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4.被调查的游客有52%左右的游客表示肯定推荐亲友来司马台旅游。乡村旅游需求具有明显的重复性特征,然而这一比例表明司马台的乡村旅游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提高推荐率,是景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司马台景区应依托司马台长城文化遗产的优势,解决产品单一、产品深层次开发不足等问题,探索多样化的旅游开发模式。游客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偏重自助游。此外,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地势、自然条件等营造相应的自然景观。
参考文献:
[1]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旅游科学.2001(3).
[2]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农村经济.2004(7).
>> 国内外开放获取期刊发展概况 国内外开放获取期刊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国内外开放平台综述 国内外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国内外社会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展 茶皂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乡村度假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内外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针灸戒毒研究进展 国内外护理暴力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普查国内外新进展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外农残检测技术进展 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 国内外就业质量进展及评述 国内外风暴潮预报研究进展 国内外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进展 幼儿体操科研国内外进展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张晓红. 图书馆古籍工作与文献学研究[J]. 晋图学刊, 2015(5): 60-63.
贾媛. 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现存问题[J]. 科技情罂发与经济, 2014(13): 84-86.
娄明辉.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视野下的古籍读者服务[J]. 图书馆学研究, 2012(12): 66-68.
孙巧云. 浅谈浙江省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其意义[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12(4): 28-32, 54.
董绍杰, 卢刚, 毕国菊. 外文古籍的概念与界定初探[J]. 图书馆学研究, 2010(14): 96-98.
PRUDERY J. The British Library’s Initiatives for Access Project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5, 38(4): 65-69.
Studying Beowulf[EB/OL]. [2016-02-23]. .
Europeana Regia Project Documentation[EB/OL]. [2016-02-23]. http://europeanaregia.eu/en/project-europeana-regia/project-documentation.
毛建军. 韩国古籍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启示[J]. 图书馆建设, 2012(4): 40-42.
张敏. 国内高校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述评[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1(6): 82-84.
胡良, 林珊. 国内重点院校古籍数字化调查分析[J]. 现代情报, 2012(10): 53-55, 116.
华艳. 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的开放性工作探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9): 18-20.
李晓源. 古籍开放存取的世外桃源――书格[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1): 50-52.
王玮. 中医院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5(22): 36-37.
关于IDP[EB/OL]. [2016-08-18]. http:///pages/about.a4d.
关于世界数字图书馆:背景[EB/OL]. [2016-04-18]. https:///zh/background/.
毛建军. 中文古籍数字化合作馆藏维护问题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8): 4-7.
杜婕, 张文亮. IFLA《善本与手稿馆藏数字化规划指南》解读[J]. 图书馆建设, 2015(10): 51-54.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the digitization of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EB/OL]. [2016-08-22]. http:///publications/node/8968.
作者贡献说明:
姚 远:调研并收集资料,撰写与修改论文;
李 莎:调研并收集资料;
沈东婧:拟定文章框架,修订论文。
Research Progress in Open Access of Ancient Books in China and Abroad
Yao Yuan, Li Sha, Shen Dongjing
Shanghai I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资源 共享平台 专递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渴望。于是,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区域、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公平问题,世界各国主要的做法是“补短”,也就是对薄弱地区或薄弱学校增加投入。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差距可能并没有缩小,原因是统计数据一般都是以“生均”来计算,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乡村学校大量的学生离开生源地,向镇、县、市流动,造成统计评价指标的偏差[1]。许多乡村学校学生数量少,教师配备不足,而且教师学历水平低,年龄偏大,课程开不好、开不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为此,《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要求,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期间,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探讨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县区综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县区内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县区内城乡、校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实现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就是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它不打破原有的体制建制,而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补充、改进和创新,让实体学校和线上虚拟学校有机结合,让线上数字资源和本地课堂教学同时并进。“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讲求实效的原则
讲求实效的原则即利用本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重点解决乡村学校开不全课、开不好课的问题。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完成,县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网络课堂的传输和实现功能,无须再进行专项投入。须重点解决的是本地优质教师资源和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位教师在一个课堂上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讲授,无论教师资源多么优质,但受众是有限的,共享平台可以将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一位优秀老师去服务成千上万个学生,通过直播课堂,学生可以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通过网上平台,学生可以打破时空,享受、学习到最优质的教学。
3.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是对实体学校教学的补充和改进,是通过网上虚拟的教学环境,弥补实体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因此,实现共享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首先,应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其次,优质资源共享,可帮助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把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引入乡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帮助这些学校开全课、开好课,和本地学校的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框架模式
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是基于县区“三通两平台”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各类网络课堂传输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因此对平台的硬件环境不再进行研究,只是对如何构建平台进行设计和研究。
1.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已有资源,构建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整合县区内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县区内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并实现与各学校之间的互通互联(如图1)。这是整个平台建设的框架和基础,是实现已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但与平台建设以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不同的是,这是云概念下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整合和筛选的,是单个学校的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向各个学校输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与补充。但这种方式的教育资源传输是基于平台对学校、对教师的传输,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所帮助,但对于已经存在的校际间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改变。
2.利用优质资源,开设同步直播课堂和专递课堂
针对县区内学校教学水平差异较大、许多薄弱校主要课程开不好、个别课程开不了的现实,开设同步课堂。在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中心学校或示范学校设置主讲课堂,利用宽带网络传输,通过平台同步直播到各相关学校和教学点,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一种是同步直播课堂,就是在主讲教师在本地为本校学生授课的同时,同步直播到其他学校,实现本校课堂和异校课堂同步讲授(如图2)。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各校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的讲授,不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但是由于资源输出学校的教师是在为本校的学生讲授的同时来完成输出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对于资源输入学校来说,由于教学水平的差异,可能会感觉到针对性不强,或者难度较大,影响教学效果。另一种方式是专递直播课堂,是资源输出学校的主讲教师专门针对资源输入学校设计的同步直播课堂(如图3),资源输出学校的课堂并没有自己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针对性强,可以照顾到资源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但主讲教师会长期面对无人教室授课,影响讲课激情。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条件的资源输入学校,让主讲教师作为专递课堂的支教教师,面对学生讲授,并向其他学校进行同步传输。
3.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校际互联互通,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平台与各个学校或教学点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传输,是一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均衡化的比较基础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在一个大平台下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诸如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的影响,一旦遇到问题,整个共享平台都可能被迫中断。而且从平台本身来看,规模越大,对维护的技术要求就越高,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平台整体行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须着力打造“中心一”管理模式,使某些学校成为整个网络运行的核心力量[2],在平台与学校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服务器分级下移,建立平台中心校,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让中心校成为平台运行的核心力量,逐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在小范围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见图4)。
4.借助“三通两平台”项目,实现教师教研与学习的网上互通
“三通两平台”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建设要求是初中学生有条件逐步实现“人人通”。结合共享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笔者认为当前重点是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形式上的人人有帐号,教师要率先使用。平台的构建,为在不同时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成为现实,对于课程输出学校和课程输入学校的教师针对同一课程的交流研讨变得非常直接,不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心得交流更加顺畅,大量“精品课程”、“名师课堂”等数字资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性地设置专门的教学研讨空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三、县区内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面临的问题
1.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顶层设计不到位
随着县区“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完成,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硬件环境已基本到位,但作为专门解决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设计并没有同步跟进,平台所需的软件环境没有进行整合,只是进行最基础的一点对多点的数字资源的传输。
2.课程建设不足,现有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
针对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特点的课程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本地自己建设课程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在实体学校按传统方式授课的录像而已,根本不具备共享平台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而市面上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虽然数量很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针对性不强,也不具备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根据华晓宇的调查[3],从使用频率来看,尽管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文献资源的教师比率达到98%,但仅有12%的教师会每天查阅网络文献资源,56%的教师每周查阅1次以上;从使用能力来看,仅有不到2%的教师没有任何困难地进行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50%左右的教师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教师只能制造简单的PPT,许多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版。
四、平台建设的保障与措施
县区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县区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合力建设完成。
1.政府主导,推进平台建设
(1)建立UGBS协作模式,做好平台顶层设计
UGBS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协同中心首创,是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4]。U是高校研究机构,G是政府,B是企业,S是学校。即引入高校的先进理念、公司的先进技术,通过政府资金与管理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的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
(2)组建核心团队,促进平台建设
无论是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还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归根到底是人员队伍的建设,需要逐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核心团队。因此,政府需要牵头组建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电教工作者等人员在内的学科研究团队,组成研究共同体。承担控制平台运行风险,帮助学校教师进行学科研究,进行课程建设,指导平台建设等任务。
(3)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平台建设
过去的几年间,国家实施了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针对平台运行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此推动平台建设。
(4)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平台使用效益
根据《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要制订针对区域、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相关评估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因此,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平台建设和使用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县区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提升共享平台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促进平台建设
(1)改变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要把教与学活动在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网上学习空g整合起来,并进行融合[5]。因此,学校层面必须改变观念,把实现县区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强化校际合作和支持,全力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打造信息化教育的教学环境。
(2)培养信息化队伍
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利用数字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把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于县区内的每一所学校,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校必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从课堂设计、讲授方式、课外辅导等,都要建立信息化教学的概念,符合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培养信息化的师资教学实施队伍。
(3)加强教研活动,探索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与实体学校相比,网上虚拟的学习环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概念,所要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改变,而且是全新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根据信息化教育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门的教研活动,包括跨校、跨课程、跨年级的教研活动,以最大化地实现经验共享和思想碰撞,探索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增强教师能力,提高平台使用效能
(1)提高信息化教学操作和使用能力
教师要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课程输出学校和输入学校的教师,都要熟练掌握课程同步直播过程中的各项程序,并且能够熟练地操作,保证课程同步直播和互动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教师能力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科学术水平,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数字资源,认真钻研业务。结合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争取人人创建微课,人人有优课,人人争做教学名师,全面提高学科学术水平。
(3)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在平台上教学是一种创新,包括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必须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认知规律的内容,培育多种新的教育方法。作为课程输出学校的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讲授时间、交流互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以保证教学质量;课程输入学校的教师,既要同步掌握输入课程的全部内容,同时要维护好课堂的教学秩序,在直播过程中引导学生同步学习,还要在课下做好学生的辅导和预习,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 陈鑫.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研究[J].求索,2012(3).
[2] 华晓宇.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
[3] 高振字.中小学校际介作网络构建的成效、类型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
[4] 杨宗凯.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在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组合,自发组织形成的。兴趣和爱好不同,所成立的社团性质也不同。社团的建立涉及到各种学科知识的延伸等。社团的活动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校园里面,社团的活动方式也是灵活多样。成立的社团的各项活动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社团的建立对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阶段,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的普遍情况是:爱好广泛,文化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的智力因素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且中职学生在心理素质上有着几个特征。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第二刚初中毕业,心理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表现欲。第三大多数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同样的基础及爱好。这些特征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觉得同学间更加亲密,容易形成具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小团体”。这样对学生社团的建立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
学生社团的建立,有着提升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中职学生在由义务教育进入了职业教育。在社团建立方面,根据学生专业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体现了学生社团的建立宗旨和社团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乡村家电维修服务社的建立,就充分地“学有所成,学为己用”为社团宗旨。在社团活动上,提出了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刚建立时,学生报名热情高,体现了学生对这种形式的社团组织兴趣高。在乡村家电维修服务社的运行过程中,从服务宗旨到社团成员的培养目标,都密切与专业课程紧紧相扣,让社团成员做到“学有所成,学为己用”。平时社团学习的理论知识,既是专业课程所设置的巩固学习,又是专业知识学习及实践技能素养提升的拓展。
例如,乡村家电维修服务社社团学习基础内容有:
一、电工和电子技术
掌握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会分析计算简单的交、直流电路;熟悉放大电路、整流可控整流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形式和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和实验能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熟悉模拟电路中晶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及应用;(2)熟悉电路基础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3)了解负反馈、直流稳压电源、集成触发器等电路。
二、专用工具、仪器仪表的结构与使用
了解万用表的功能和作用,会使用进行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直流电阻的测量。了解钳形电流表和兆欧表的功能和作用,会使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电压,会正确使用兆欧表对各类设备绝缘电阻的测量;掌握专用工具使用和技巧为专业训练提高技能,掌握制冷维修专用小型气焊设备的氧气和燃料的灌装方法,及点火调节和熄火方法。了解钎焊的概念和工艺掌握制冷设备用紫铜管的低银钎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毛细管与中小直径紫铜管的焊接技术,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焊接技术等。
三、制冷原理
掌握制冷剂的使用的方法和安全;了解对制冷剂的要求和和特性,掌握对制冷剂在不同的场合的使用;了解制冷的基本概念、制冷的方法及工作原理,明确制冷的??质。
四、空调器的电器系统与制冷系统和空调器的维修与安装
了解空调窗式和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和布局和系统工作原理及安装工艺再就是安装步骤方法,掌握分体机柜式空调器的安装和拆移方法。
五、社团不定期进行家用电器维修社会实践服务工作
而且,在中职学校里,专业课教学和课程开设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开设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适合中职生自身特点和特定条件情况而开设的。在专业课课程建设上做到规划、实施和优化三个方面。并要求专业课教学向实景化教学尝试。这样使得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