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GDP;出口依存度;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47-03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估计1986年至1990年间共有500多万吨危险废物由工业化国家运往亚非拉诸国;经合组织OECD国家每年有至少10万起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事件,数量达200万吨以上;绿色和平组织某项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目前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运送危险物,其中美国曾在1991年将超过1500万磅塑料废物运往菲律宾,3500万磅运往印尼,7500万磅运往中国香港,其中大部分转运中国内陆。进入21世纪,虽然污染物转移的手段更加隐蔽,但事实上仍然大量存在。应当承认,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投资的确是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一大原因,贸易自由化在使各国的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生态资源依赖性,加速了生态资源与能源物质的高消耗和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新的环境压力与生态退化,加深了环境与贸易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府、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自古就有“千湖之省”美誉,其武汉城市圈又是最早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的试验区之一。可见在环境保护方面,湖北省在全国有一定的先锋和示范作用。那么湖北省的出口贸易对湖北省的总体环境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试图借鉴已有的方法和湖北省的数据来解决这一问题。

2文献综述

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Grossman和Krueger(1991)最早将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建立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OECD(1994)则是将贸易的环境影响分为产品影响、技术影响、结构影响与规模影响四个方面,补充了有关贸易产品的环境影响分析。

很大一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国际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Copeland和Taylor(1994)最早利用南北贸易模型进行环境效应的综合分析。他们认为贸易自由化减轻了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Copeland和Taylor(1995)也探讨了全球性污染问题的南北贸易模型,他们的结论是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就会改善环境,发展中国家则会加剧环境污染,而世界贸易从总体上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过该模型系理论分析模型,其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各国的贸易实践检验。Antweiler(1998)利用44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通过对国际贸易与S02浓度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贸易的结构效应使资本丰富国家的产出更具有污染性。Dua和Esty(1997)提出的“向底线赛跑假说”(race to the bottom),主要内容是由于各国争相扩大出口,会促使各国纷纷降低环境标准门槛来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从而出现向环保标准的底线不断逼近的现象。

也有学者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以此说明采用贸易保护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以Keydiche Stevens(1993)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贸易有益于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Stevens利用贸易的规模、技术、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可以为环境保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因而有利于环境保护。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2001)通过引入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扩展了Copeland和Taylor(1994)南北模型,利用该模型他们对一组国家在1971到1996年间二氧化硫污染的实证检验,发现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是积极地。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庄慧明、赵春明、郑伟腾(2009)运用计量模型分别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对贸易的环境效应影响做了分析,并最终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环境的改善。王赞信、唐华琴(2009)则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做了研究,通过对废水、废气和烟尘等工业污染物分别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含量,也认为对外贸易使江苏省受益。钱幕梅、李怀整(2011)通过利用Grossman和Krueger的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的29个省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三个地区的碳排放受进出口影响程度。刘林奇(2009)更是从规模、结构、技术、市场效率和环保政策这5个方面对我国30个省的工业污水排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环境污染,而技术效应和市场效率效应减少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有不同的影响。高静、黄繁华(2011)利用中国30个省15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是否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最后检验结论显示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EKC,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西部地区存在正U型EKC。王菲(2011)分别基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模型和考虑环境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对河南省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影响河南环境的重要因素。

但是现有的研究有的是单独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在进出口货物中的含量进行计算比较,如王赞信、唐华琴(2009)则对江苏省的研究。有的在选取环境解释变量时又仅仅只采用一个环境指标,如高静、黄繁华(2011)基于低碳的视角只选取了CO2的排放量,刘林奇(2009)只选取了污水的排放量,王菲(2011)对河南省的研究时也只选取了碳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以表示环境污染程度。在笔者看来,这些指标都只是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很全面的反应真实的环境污染水平,因此本文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现阶段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综合指标的情况下,分别对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都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

3数据选取和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查阅各年的《湖北统计年鉴》,分别选取了湖北省从1981年到2011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来说明湖北省整体环境的变化趋势。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在传统的化工生产中,不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极大。不过随着环保意识的发展,现在的工业废水一般都要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从图1可以看出湖北省工业废水排放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改革开放之初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并且在1988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在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的影响下,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开始下降。特别是在进入2000年以后更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是从2008年开始又有上升的趋势。

废气主要由工业企业排放或汽车尾气排放产生。虽然现有大多数研究从低碳的角度选取CO2排放作为废气排放指标,但是由化石燃料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作用更大。SO2排放过多,极易在空气中遇水形成酸雨,而酸雨对土壤、建筑物和地表植物都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达到一定含量就很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对于呼吸道系统有强刺激作用,20世纪环境公害事件,其中有两件光化学烟雾都是罪魁祸首。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工业废物消极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许多工业废渣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淋溶污染土壤和水体。粉状的工业废物,随风飞扬,污染大气,有的还散发臭气和毒气。有的废物甚至淤塞河道,污染水系,影响生物生长,危害人身健康。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的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一直呈增长的态势。而且在2000年之后表现出更快的增速,虽然在个别年份稍有下降,但总体上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这说明2000年以后,虽然湖北省的水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剧增很有可能又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现有的研究框架很多都是在经济增长内生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以下简称EKC)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加以分析的。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假设化的反映不同环境退化指标和人均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环境退化和污染加剧,但当经济增长超越某一临界水平时(不同环境指标有所差异),该趋势将出现逆转。因此,较高的经济增长会引致环境改善。这实际上指出了环境影响指标是人均收入的“倒U型”函数。

本文借鉴黄静、高繁华(2011)在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效应的模型,运用EKC模型确定人均GDP、FDI和出口外贸依存度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但是以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构造三个模型。

其中W、A、S分别表示湖北省当年的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PGDP表示湖北省的人均GDP,FDI表示实际外商投资额,DEGR表示湖北省的出口依存度,由每年湖北省的出口量除以GDP总量所得。t是从1986年到2011年,本文数据都是由各年《湖北统计年鉴》收集整理而得。若β1>0,β2

分别对模型(1)、(2)、(3)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

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看到,以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存在“倒U型”曲线,但是在显著性上存在一定问题。而以废气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中存在“正U型”曲线,且比较显著。人均GDP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最大,且加剧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这说明湖北省的的经济发展还是以工业废水的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而人均GDP对废气的排放则有改善作用,说明经济发展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生产技术升级和清洁生产方式的普及,减少了工业废气的排放。虽然人均GDP的提高也可能会提高汽车的拥有量进而增加废气排放,但是这一提高作用现阶段还不明显。

FDI对于环境的影响都很显著,其中提高了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而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湖北省吸收外资投资的领域多数是产生工业废水较少对水环境污染更少的企业。但是较为忽视对于废气和工业固体废气物的产生量,因而导致了FDI对这两项的促进作用。

从图1、图2和图3中不难发现,湖北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00年开始就逐年下降,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却持续上升且并无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虽然湖北省中心腹地的“武汉城市圈”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试验区,但是由于自身被称做“千湖之省”和拥有数座“百湖之市”城市的现状,湖北省首先把提高和改善水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因此,在吸收FDI时对工业废水排放量把关更为严格,而对于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则较为宽松。

出口贸易依存度对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比较显著,而对于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则都不显著。同时可以看到,出口依存度对湖北省工业污水排放影响很大。可见虽然湖北省引进的外资投入企业大多对水污染比较小。但是省内自身的出口企业却对产生了更多的工业废水,因此湖北省的出口产业大多数依然是以高污染为主的。

4结论

单一环境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只能说明某一特定方面的环境问题,并不能评价整体环境质量好坏。采用一个综合的环境指标可以更好的反映贸易和经济发展对总体环境的影响。在没有适当的综合环境指标的情况下,分别对几个重要的环境指标,如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整体环境水平。

本文的数据显示,湖北省除工业废水排放呈下降趋势外。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且近年增长更快。可见湖北省在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推动下,着重进行了水环境的改善,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忽视了对大气环境的改善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这也直接导致了湖北省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恶化,如2012年初夏武汉市出现的“迷雾”事件,以及2012年末全国范围出现的“雾霾”天气等,都是湖北省乃至我国大气环境恶化的显著表现。

通过实证结果,我们看见发现,只有废气的排放模型存在“倒U型”曲线,而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则存在“正U型”曲线。

人均GDP对三类环境指标的影响都很显著,但是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都有有促进作用,对废气的排放量则起到了抑制作用。所以人均GDP的增长加快了水环境的恶化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气环境。

FDI对于三类环境指标的影响也显著,但是只对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减少作用,对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都有促进作用。这说明湖北省吸收FDI改善了水环境质量,却损害了大气环境质量和加速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这可能与湖北省在吸收FDI时更倾向于严格控制水污染有关。这也印证了前文湖北省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先改善水环境的结论。

出口依存度对湖北省工业污水排放影响很大,对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却不明显。可见湖北省的出口产业大多数依然是以高污染,尤其是高度的水污染为主的。

参考文献

[1]王菲.河南省出口贸易环境效应研究部——基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互相内生框架[J].生态经济,2011,(6).

[2]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

[3]高静,黄繁华.贸易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内在机理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4]钱慕梅,李怀政.中国东中西出口贸易环境效应分析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1,(6).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字】工业废气排放;TOPSIS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应运而生,工业污染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已呈现加剧之势。“十一五”期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7%,工业烟尘占烟尘总量的75.5%。同时,研究表明,工业废气的排放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污染区的患病率为36.57%,清洁对照区患病率为8.06%,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实施监督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增多也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呈现加剧之势,工业排放废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正对于向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按照现行的工业发展模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为维持或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减少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是今后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相应的做出了防治举措,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对工业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等。美国和日本也对工业废气排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工业生产增加的同时,工业废气排放在减少。

本文就31个省的工业排放废气进行了TOPSIS方法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对我国各地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十分有益。在数据方面,选取的《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废气排放的数据。

2 TOPSIS分析方法

2.1 TOPSIS分析方法概念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称为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它借助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正理想解是一个方案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好的值;负理想解是虚拟的最差方案,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差的值。将备选方案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比较,最靠近正理想解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3、对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

对全国31个身份工业废气排放量进行评价,考虑以下7项指标,废气治理设施数、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都是经济型指标,故不用进行指标转换,即不用将高优指标转化为低优指标,或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

(1)原始评价矩阵如表1: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海南的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由于和海南工厂不多,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发展好,工业废气排放多,这是和人们的认识相吻合的,这说明了我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污染少,即要发展和污染相协调,可以在工业发展不好的省份建立多一点的工厂,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少的影响,可以在工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建立更多的污染处理点,让污染减少到最小,这样既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让人们受到污染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了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评论结果与实际结果符合,这些结论可以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或进一步考核的参考依据。通过上述讨论与分析,论述了TOPSIS方法用于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但是这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可以考虑TOPSIS方法的加权,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可信。在今后的应用中也可以把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应明,徐南荣.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11(4):17-20.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第3篇

随着工业化的急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已不可忽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纲领要求,体现出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研究及治理重视,因此明晰引起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及各自贡献度,对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97、02、07年全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部门合并所得11部门表,结合各部门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分析,最终得出各变化因素贡献值,得出针对不同污染物更为有效的控制排污量措施方向,并提出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量;结构分解分析;投入产出表;原因分析;贡献值

0 引言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扩大,实现物质丰富的同时,环境保护、实现永续发展以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一大工作重心。本文根据所得数据情况,具体对97-02及02-07年全国各部门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利用IO-SDA技术建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各部门各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提出相关分析及结论建议。

1 数据来源

文章分析建模所用数据主要通过查阅1998、2003及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另有97、02、07年投入产出表得到。而其中对于投入产出表的使用,笔者针对部门相关及污染物排放部门情况,将部门进行如下表所示部门合并处理。其中合并后所得部门投入、产出值累加获得,各类消耗系数及后序计算分析均基于改编后11部门(矿业、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工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新表。

2 模型建立

对于各主要污染部门污染物排放量,文章认为主要直接取决于部门总产出与部门污染物排放强度两者影响,故本文将影响因素确定为排放强度变化(E)、生产技术变化(L)、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M)、最终需求构成变化(D)及经济规模变化(F)。文章对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排放量变化计算均选用97、02年及02、07年变化量数据进行分析及对比,其中由于三废排放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少,故下文中对于固体废弃物比较分析从全国总量入手,废水废气排放量则具体到11个部门。

结合投入产出表含义及结构,污染物排放量SDA模型如下:

中间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产出关系为:;又由投入产出行模型有,即实现将目标变量排放量变化情况通过设定的影响因素(排放强度、生产技术及经济产出)变化表现,从而求得因素变化贡献值;根据选择的5个影响因素,将Y进行内部结构分解得。最终可得分解公式为:

其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研究单一因素单独改变,计算所得各部门排放量变化值即为每个影响因素对于排放量总体变化贡献值大小,由此可以定量具体地单独反映出某一因素对于目标值变化造成的影响。

3 模型结果分析

我国年份逢2、逢5系统编制行列均有平衡性质的投入产出表,文中以02年为界,进行2个时段内“三废”排放总量变化的原因分析,具体划分为5方面的因素,并利用数学推导将污染物排放量总变化分配到代表各类影响的因素变化上,以贡献值及贡献率的形式,对比各因素影响程度及各部门排放量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结论提出意见。

1)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各部门废水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从废水排放总量来看,02年相较97年废水排放总量减少了23亿吨,数据与年鉴上查得数据相符,总量下降了11%,降低幅度较大。其中11个部门中大部分废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而一向作为污水废水产生及排放的“大头”即纺织业及造纸业,其污水排放量仍呈较大幅度增长趋势,而化学工业部门污水排放总量下降最为明显。

结合结构分析,综合部门总体来看,由各影响因素贡献率符号及数值大小可知,对于比较时间内废水排放量变化起积极作用即有助于减少排放量的因素有排放强度变化、生产技术变化及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其中排放强度变化对于各部门废水排放量影响相对显著,在排放强度普遍使部门排废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不提纺织业排放强度变化反使其污染加剧,表明该部门废水排放强度及废水污染有加重趋势。生产技术变化综合所分的11个部门总体情况,总值为负,表明此处变化由于生产技术改进是有助于减少废水排放的。另一对各部门废水排放量影响显著的则为需求总量即经济规模变化因素,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供给增加及废水产量排量增加,因此反映为最终需求总量增加使得废水排放量增大,污染加剧。

类似的,我们看到02年与07年相比,废水排放总量增加了30亿吨,其中排放强度变化整体使废水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生产技术变化、尤其是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均使废水排放量大幅增长。各部门排放情况看来,排放量有所减少的部门有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减少最多的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笔者认为这与供热供电新途径新方式(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产生与普及使用有一定关系。其余部门废水排放量均有增加,而增加最多的仍是纺织业及造纸业部门,这两个部门排放强度变化、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使其废水排放量减少,其余三个因素均使其排放量增加,尤其是经济规模变化这一因素对其废水排放量增加影响尤为明显,可见经济规模扩大不利于以上两部门实现废水减排,不过可以从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角度考虑对策,实现适当降低废水排放。

相比以上两个废水总量变化结构分析,可以看出97与02年对比,02年废水总量排放呈减少趋势,而07相比02年,废水排放量明显增加。且两个变化相比,从合计贡献率来看,均主要受到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很大程度上负向影响,以及排放强度正向影响。笔者认为此处即说明排放强度影响是相对刚性而直接的,即排放强度相比于其他技术、需求因素更为直接的可以体现在排放量上,故该因素贡献率大即影响大,而比较97、02、07三年排放数据,可以欣慰的看到排放强度变化引起的均是废水排放减少,表明排放强度在减弱,减排得到较好的落实。此外,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使得对于废水排放增加消极作用明显,而最终需求构成及支出结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排放,因此需要我们辩证的去思考废水减排对策,即不可抑制经济快速增长势头,而应从调整优化最终需求结构等方面入手。对于部门,纺织业及造纸业作为废水产生的大户,要实现废水减排,对其生产、排放等相关情况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2)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各部门废气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同上原理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97、02年相比,02年我国废气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且排放增加数额及幅度相对较大。从各部门排放总量来看,废气排放有所减少的仅有其他行业即除去工业部门的行业组合,此外其余部门废气排放量均有较大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工业生产过程中,目前废气减排控排实现存在困难。其中尤其是在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3部门,废气排放污染加剧尤为明显,与实际获得数据与行业特征相符。

分析排放量变化原因可知,对于总体排放量降低起积极影响的主要是排放强度变化及生产技术变化因素,而使得废气污染加剧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最终需求总量增加。其中排放强度变化使得大部分部门废气排放减少,但作为造成废气排放量增加主要部门非金属制造业部门其排放强度变化很大程度上造成其废气排放增加,而最终需求总量增加使得部门为满足需求扩大生产,使得其废气排放量只增不减,因此作为产品需求大且废气产生较多的部门,其应当成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应当关注予以帮助的重点,此外看到生产技术变化较大幅度上使其废气排放量降低,因此从生产技术改进革新上入手有助于降低其污染物排放。

02、07年相比,废气排放量总体仍呈增加之势,废气污染加重,且各部门变化量均为较大正值,07年废气排放量总体变化量相比02年增幅超过一倍,废气大量排放使得环境极度恶化。结构分解之后分析各因素影响可知,期间变化并非由于部门废气排放强度加大引起,相反排放系数变动此处使得所有部门废气排放量减少,且下降幅度较大。而生产技术变化及需求总量变化均使得废气排放量大幅增长,尤其体现在工业部门排放加大,表明需求加大,为实现减排环保同时保证生产产量满足需求,工业部门生产需要更为有效的生产技术。

以上两个变化数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得主要影响部门废气排放量因素为排放强度变化、生产技术变化及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其中生产技术变化对于废气排放量影响可正可负,表明为满足扩大的需求进行生产,适宜有效的生产技术对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十分必要与关键。

3)97与02年相比、02与07年相比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变化原因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

由于工业“三废”排放中,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相对较小,故对其采用部门数量汇总后的总量分析,且直观地分析其绝对数变化情况。由下表数据结果可知,工业固体废弃物总体变化呈先增加后以减缓的速度减少的趋势。其中排放强度变化对于固体废弃物减排起到很大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同废气排放量分析,生产技术变化对于固体废弃物排放影响较大,应慎重且选用最为合适有效的以实现高产低排。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这也要求我们在追求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时,也应注意需求加大生产扩大带来的污染加剧问题,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平稳发展而考虑。

最后,为基于3个变化值做出的各因素引起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变化情况及总量变化情况,其中可以看出大概趋势,即排放强度变化有利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减少,而最终需求总量变化则使固体废弃物排放增加,但有平稳增加趋势,而最终需求支出结构变化相比对于其排放量影响较小,而生产技术变化影响具有不确定不稳定性,综合使得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并非呈现单调趋势,而是呈随各因素具体情况增减不定的状态。

因此,对于工业“三废”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可知,污染物排放加剧是经济高速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更好的实现减排环保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但国情现状也不允许我们抑制需求增长从而降低污染排放,因此,笔者认为相比于最终需求总量不可遏止的扩大工业生产增加污染排放的作用,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污染物排放强度变化对于排放量减少的积极作用以及拥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对于污染物排放的降低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权衡经济发展速度与污染物排放强度轻重,同时需要寻求改进以获得能带来更大效益效用的生产技术,从而实现快而稳、蓬勃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1998、2003、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范伟,基于SDA法和微分法的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解分析——以废气为例[D],东北大学,2008

[4]房斌,关大博,廖华,魏一鸣,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2(2),66-77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加气站 ;城镇;监测;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X8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59

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天然气以其质优、清洁、高效、污染小和有利于改善环境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已成为城镇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新疆作为我国西气东输的源头省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为新疆各市、县的能源结构改变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能源危机已经日益严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人们的出行基本靠汽车等交通工具。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环保人士新的关注点。天然气以其高燃烧热值,能效高,易于运输,燃烧后有害气体排放量小等特点已经逐渐替换汽油和柴油。推动加气站的发展,能够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绿色能源工程建设,减少大中型城镇空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疆某地区加气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分析加气站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 项目情况

该加气站位于新疆西北部,建于一座拥有26万人口的城镇边缘,建设规模为日供CNG 16000立方米,LNG 25立方米,有4支加气枪及2支加液枪。地下储罐总体积86立方米。

2 大气环境影响与分析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进出加气站汽车排放的尾气、站场存储设备及加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废气以及冬季采暖使用的燃气锅炉废气。

加气车辆进站加气怠速和慢速行驶,产生的汽车尾气经过自然扩散作用排放进入大气环境中。由于车辆行驶缓慢,且车辆数量有限,因此车辆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天然气存储设备及加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有极少量的天然气以无组织形式逸出扩散到空气中。主要为非甲烷总烃。通过对这部分废气进行了连续2天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最大值为2.77毫克/立方米,未超^《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限值,说明天然气储存设备及加气设备正常运行时无组织泄露的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采暖锅炉进行了连续两天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燃气锅炉废气总排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监测结果最大值分别为18.1毫克/立方米、99.8毫克/立方米、2.86毫克/立方米,燃气锅炉废气各监测项目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新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废气通过15米高排气筒达标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3 水环境影响与分析

加气站员工,车辆司机员工等会产生废水,主要为厕所冲洗废水,年排放量约为40立方米,生活废水排入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加气站周边绿化。对污水处理设施出口水质进行了连续2天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废水总排口pH值范围在7.59~7.93,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动植物油的最大日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8.7毫克/升、58.4毫克/升、26.4毫克/升、24毫克/升、0.63毫克/升,各污染物最大日均排放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表明加气站运行阶段废水在可接受范围内,对周边环境没有造成污染。

4 声环境影响与分析

加气站的主要噪声来自压缩机、调压器和泵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过往加气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主要通过采取减震、消声、隔声、减速慢行等措施来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连续两天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加气站周边各监测点昼间噪声结果为40.2~53.5分贝、夜间噪声结果为36.1~46.4分贝,加气站周边各监测点昼夜噪声结果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不产生环境影响。

5 固体废物影响与分析

该加气站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以及来往加气车辆司机及随行人员产生的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t/a,集中堆放在加气站门口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至市政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6 结语

通过对新疆某加气站运行期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及固体废物影响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该加气站运行期间各主要环境污染均得到相应的治理。监测结果显示,各类环境污染物的实际排放浓度均在环保标准范围内,运行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周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郭杏妹,张秋云.汽车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广东化工,2009,36(05):96-98.

[2]祝家新,林文胜.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趋势及LCNG加气站技术特点[J].能源技术,2007(02):20.

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量模型 人均 GDP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曲线

一、近年来昆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变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处于经济的快速增长阶段,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总量规模,人均GDP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恶化现象。从1997到2007年来这十一年间昆明市工业三废(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气)的原始统计数据上来进行分析,昆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且在持续不断下降,截止2007年昆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84万吨,在1997年的原有基础上减少了12423.2万吨,平均每年约以6.4%的速度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大致相同,也是在以相似的比例持续不断下降;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已达到1786.90亿立方米,大约是1995年昆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的3.3倍。

总体上看,从1997到2007年,昆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中,废气排放量以平均每年21.6%的速度递增,而废水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则与废气排放量相反,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二、昆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和数据验证

(一)指标、数据的选取。

当前昆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本文选取昆明市从1997到2007年期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数据来对昆明市的环境污染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下列表中显示的是昆明市经济增长(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工业三废)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我们从下列表中可以清楚看出,昆明市的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且双尾检验值在0.01水平时,统计检验的相由此可见,昆明市的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建立人均GDP与上述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计量模型对昆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充分的解释意义。

(二)计量模型的构建。

曲线特征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但需要指出的是,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并没有达到工业化后期水平,昆明市主要工业区在20世纪末期及21世纪头几年内进行的矿山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效果是导致昆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对昆明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进行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昆明市当前的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昆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现出下降趋势,曲线走势良好,工业废气排放量则呈上升趋势。昆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仍然存在不足。

三、昆明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的建议

当今社会,各个地区经济都在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经济腾飞。昆明市在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从自身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本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不断加大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比重,同时应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借助科技进步等有利契机,发展当前热门的循环、低碳经济。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对当前环境保护的法规及地方标准体系进行完善,建立高效健全的环境监控和评价管理体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