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概述

数字乡村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乡村概述

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乡村 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在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成果斐然。乡村文化共享工程在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来源更加广阔;服务点增多,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各乡村把建立具有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成果斐然;将文化共享工程与乡村党员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在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以及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现代技术手段与通讯设备提高资源的传输效率与使用率,互联网、有线电视、卫星等方式实现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稳定快捷传输。

1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

(1)根据文化信息的来源划分: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信息资源与物质文化信息资源;社会主义文化系统资源,是文化观在中国的实现,是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2)根据文化信息生产部门划分:党政机关文化活动产生的文化信息资源,党政机关是文化活动管理的主要机构,在文化活动管理中产生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公共文化公益机构文化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与科研机构等为村民免费提供的信息资源;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资源,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开发企业的信息资源。

(3)从文化信息内容划分:科技类文化信息资源;文娱类文化信息资源;教育类文化信息资源;经济类文化信息资源;政治类文化信息资源以及卫生类文化信息资源。

2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状

(1)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致,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政府部门财政压力沉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管理人员编制与经费问题无法落实,设备引入、维护经费问题得不到解决。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虽然文化共享工程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地域差异,基层站点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百姓对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了解程度有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信息鸿沟的影响,乡村居民获取信息有一定的障碍。

(3)政府政策支持不够与技术服务不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虽然工程开始之初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支持政策,经费与技术支持力度薄弱,相关政策难以切实执行。

(4)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乡村居民参与热情不高。政府在文化工程建设中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缺乏竞争机制,乡村文化机构设置不规范。文化生活的参与积极性与参与者的文化素质有很大关系,由于乡村居民文化素质有限,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匮乏。

3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性

3.1建立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

政府需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经费纳入预算,确保乡村人均文化服务经费均衡;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建设,通过资金社会化实现工程的可持续运转;加强文化部门、财政等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设由乡镇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以及学校教师组成的文化工作队伍,为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乡村服务点工作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发动民间艺人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3.2建立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从文化共享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到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维护,都应制定量化管理体系,通过分析项目进程中的知识、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项目,需要进行综合性管理。充分运用软硬件设施与资源,借助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数字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共建体系,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形成职责明确、服务规范、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管理体系。

3.3开发建设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工程项目的核心,须在数量与质量上有保障,同时需要加强网络建设。数字资源在内容上要雅俗共赏,面向乡村普通百姓,增加农业科技知识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其具有实用性与大众性。同时要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关注少数民族与少年儿童的需求。解决数字资源版权问题,鼓励作品权利人授权文化共享工程使用作品,通过募捐、合作、优惠采购以及购买等方式实现数字资源版权自主化。

3.4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评估理念,强化公众对政府文化行政的监督责任,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使公众意识到自身享有文化服务的权利,也有维护文化服务提供秩序的义务;绩效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分析以及评估反馈四个阶段,借助这一过程促进政府组织文化服务的绩效;根据工程的实践情况对文化体系建设不断修订改进,确定绩效考核的内容与范围,形成正确导向与有效激励;根据公众反馈进行改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纳入到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工程项目良性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4结语

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分类复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果斐然但仍有不足,需要在经费与人才保障机制、文化服务管理体系、监督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同时做好数字资源的开发建设,为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单肖娟.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J].艺术百家,2012(S1).

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第2篇

数字转换最新发展

除了确定数字红利频率位置与大小,澳大利亚数字转换工程也有了最新进展。一周后的6月30号上午九点,澳大利亚数字转换试点地区Mildura/Sunraysia正式停播模拟电视信号,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数字转换。全国数字转换进程稳健迈向第二阶段,预定在今年12月15日完成南澳大利亚与布罗肯山(Broken Hill)地区的数字转换,政府也再次声明将努力达到2013年12月底全国数字转换的目标。

与数字电视转换最新进度相呼应的,还有国会于6月25日通过《广电法数字电视修订细则》《Broadcasting Legislation Amendment(Digital Television)Bill2010》。该细则不仅是数字转换相关事项的处理大纲,同时提供推动VAST(Viewer Access Satellite Television service)卫星数字电视收视近用新计划所需的法律架构。根据数字电视法,政府在未来12年内将投入37540万澳元以推动VAST计划。

澳大利亚国土辽阔,但人口高度集中在沿海几个主要大城市,在模拟收视时代,许多居住乡村与偏远地区的家庭,长年来必须忍受信号接收不良问题,且仅能收看选择非常有限的电视节目。VAST 计划的目的即在改善数字电视信号黑域(blackspot areas)的问题,通过该项计划可使偏远地区以及位于信号盲区的观众接收到与大城市相同的频道数量,其中也包括ABC2、ABC3、SBSTwo、7Two、Go!与OneHD等服务,而公共广电ABC将于年底开播的24小时新闻频道也能在VAST平台上收看到。目前Mildura/Sunraysia地区已在推行VAST计划,以弥补数字无线电视收视不足之处。

频道重整作业

今年一月初,澳大利亚政府向社会公众与利害关系业者发出《数字红利绿皮书》《Digital Dividend Green Paper》,征询各界对于数字红利的意见,并初步设定从UHF频段开放126MHz频率的目标;不过,若要达到该项政策目标将涉及频道搬迁作业,也就是进行频道重组(reorganising)或重整(restacking)。频道重整除了需延续现有数字无线电视的收视,用意也在于创造最大的数字红利。

澳大利亚引进数字电视技术之初,将数字电视使用频率分配在现有模拟频道附近。同时,各家无线电视台另外从澳大利亚政府取得7MHz的数字频率免费使用,用来提供数字信号的同步播送(simulcasting)服务,不过无线电视台取得该免费频率的条件为数字转换完成之际需将模拟频道缴回政府。

“数字红利”(digital dividend)一词即是用来描述模拟电视在完成数字转换后所开放的无线电频率。澳大利亚将部份无线电频率指定为电视广播服务专用,共有五个频段,主要用来提供现有与未来电台、电视与数据广播(datacasting)服务。

五个广播专属频段上,电视服务使用的频率范围与频道位置概述如下:

频段一的VHF电视服务:45~52 MHz(频道0)与56~70 MHz(频道1、2);

频段二的VHF电视服务:85~108 MHz(频道3、4、5);

频段三的VHF电视服务:137~144 MHz(频道5A)与174~230 MHz(频道6、7、8、9、9A、10、11、12);

频段四的UHF电视服务:526~582 MHz(频道28至35);

频段五的UHF电视服务:582~820 MHz(频道36至69);

目前模拟电视台在所有五个电视频段上提供转播,但数字电视仅使用第三、四、五频段,因此一旦数字转换完成后,所空出的模拟频率将分散在VHF与UHF频段上。

可以预见的是,连续频率对于数字红利频率的潜在用户而言,其价值是远高于大小7MHz、交错在数字电视频率之间的小区块,特别是连续频率较能广泛运用在移动语音、固定式与移动无线宽带服务等新兴通信服务上,而移动通信与宽带运营商将是未来数字红利频率进行招标的主要对象。

UHF频率本身具有可远距离传递信号、穿透建筑物并载送大量信息的优点,若能在UHF频段上半段清出一连续的数字红利频率,将可提高数字红利带给全社会经济的潜在价值。于是,为达到此项目标,数字电视频道在数字转换完成后有必要进行更有效率的规划,将电视台重整搬迁到不同频道上。

数字频率位置指配

国际上对于UHF频率的应用标准也是数字红利政策制定的思考重点。由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定期召开的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WRC(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s)已在会员国之间达成无线电频率使用标准的国际协议,目的在避免各国通信系统的电波干扰问题并降低频率使用冲突。

澳洲大陆地处南太平洋,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因此电波干扰问题对于澳大利亚决定数字红利频率的意义不大,不过,若是从提升通信与设备制造商竞争潜力、达成经济规模以降低网络与手机设备订价,并促进全球通信漫游服务等观点加以考虑的话,澳大利亚数字红利频率位置的指配仍有必要与各国协调一致。

根据2007年召开的WRC(WRC-07)会议,会员国之间已达成将数字红利频率配置在UHF频率位置的协议。目前英国已计划重新分配128 MHz大小的UHF频率作为数字红利,并宣布将与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芬兰等欧盟国家协调一致,将790~862MHz频段指配给国际移动电信IMT(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服务;刚于去年6月完成数字转换的美国,已将698~746 MHz与746~806 MHz共108MHz大小的频率指定为数字红利;加拿大则将数字红利配置于698~806 MHz区块上;亚洲的日本正规划从710 MHz以上,分配60 MHz的UHF频率提供给非电视服务使用;新西兰也已宣布将694~806 MHz,共112 MHz大小的UHF频率发展移动通信服务。

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物联网;数据库智能匹配;异步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ID Intelligent Job System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Services Point

Wei Zhijing,Zheng Ruixue,Wang Chen

(Jining City Job Market Information and Online Marketing,Jining272000,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for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social problems of inequality,this paper presents a smart card system,job design ideas.The system has been completed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design of Jining City,grass-roots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points and Gymnasiums universities,to obtain good results.

Keywords:Smart card job system;Internet of Things;Database smart match;Asynchronous transfer;Job

一、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概述

(一)系统简介。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设计理念,结合射频识别RFID、数据库智能匹配、互联网网站异步传输等技术,使得求职者只需凭二代身份证即可在求职招聘网站职位信息库中匹配到合适职位,实现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智能对接;同时系统采用触摸屏终端,可通过人机交互方便、快捷的完成用户注册与求职,提高了求职者获取职位信息和人力资源机构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

(二)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备:主机、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触摸屏。

B/S与C/S相结合架构的客户端是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以上操作系统+自主开发的有特有功能的网页浏览器。客户端需要安装数字证书的驱动程序和客户端控件。客户端主要设计方案是:

采用基于B/S的瘦客户端的架构模式;

基于c++的二代身份证阅读器接口程序;

采用标准的HTML4.01定义页面的元素和显示;

采用CSS统一格式化HTML各元素的显示;

通过Javascript操作动态HTML元素以达到动态菜单显示等效果,改善用户交互的体验;

通过Javascript检查页面的输入是否有效;

通过Javascript调用ActiveX控件,操作个人数字证书设备,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和数字签名;

通过xmlpost调用请求进行校验,优化大数据量提交时的数据校验;

服务器输出的XML数据使用XSLT技术转换为标准的HTML;

某些页面的打印功能需要调用ActiveX控件进行打印;

以XMLHttpRequest为基础,为增强用户体验,使用Ajax技术。

系统所用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静态文件均支持本地调用方式,减少与服务器的交互次数,加快页面显示速度。

(三)系统方案图

(四)系统性能指标。(1)交易量最大达到每天50万笔,系统高峰时瞬时并发交易量最大达到500笔;(2)数据交换服务器主机CPU平均利用率保持在50%以下,高峰时CPU平均利用率也不高于75%;(3)使用者注册个人信息平均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4)使用者获取招聘信息的速度达到每分钟85条;(5)求职、招聘信息匹配成功率达到70%以上。

二、身份证智能求职系统的应用

(一)应用效果。系统适用于县乡村、社区和高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商店、行业服务网点和人力资源代办机构。目前该系统已在济宁市基层人力资源服务点和驻济高校应用,在实际使用期间,已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根据用户使用中的反馈,逐步升级完善了多项子功能模块,使之更具人性化。使用过程中普遍反映该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1)操作简便,受用人群广。该系统同时具有简单、方便、快捷、准确的优越性,使用者不需要有使用计算机经验;(2)人性化设计。系统不仅提供职位信息,而且支持打印、在线提交简历、查看面试通知和定制匹配职位信息邮件或短信;(3)灵活的数据分析。通过图形化的前台应用可以灵活的定义数据分析条件;(4)职位智能匹配。求职者只需提供专业、求职意向、地区等条件,系统即可智能匹配合适的职位,真正实现了“到手的,就是可口的”。

(二)对应用领域产业影响分析。该系统有其独特的行业特色:(1)采用物联网设计理念、第二代身份证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了求职者获取职位信息和人力资源机构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2)与招聘求职网站整合,信息同步,强大的求职信息收集和聚合能力;(3)人性化设计。精心策划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大大提高受众人群范围,解决了城乡就业信息获取机会不平等的社会难题;(4)安装灵活方便,适合布置在有网络环境的公共场所。可以轻易的将产品部署到农村、社区与学校,扩大网上求职招聘系统的延伸范围。(5)该系统让政府部门随时掌握辖区内求职群体详情,让管理或服务机构充分获取人力资源信息,有效提升当地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6)可与其他业务系统相结合,提高现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后台数据挖掘效率,给扩展人才服务技术的研发提供了良性基础。

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述;问题;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述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念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都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所谓的社会化服务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在充分考虑其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以满足高校自身各项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前提,通过网络或是传统途径,将收藏于高校图书馆内的虚拟和实体等资源,向社会广大用户开放,并为广大社会用户提供其能力范围之内的各项信息化服务,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由以往的被动服务过程转变为主动对社会用户的各项信息需求进行满足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的这种社会化服务可采取有偿形式也可以采取无偿的形式。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1、服务的对象具有社会化,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为本校师生,而随着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加快迫使图书馆拓宽视野,将服务的主要对象从本校师生延伸到社会各阶层成员,进而充分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2、服务的功能具有社会化,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为了教研工作而服务,这不仅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受到了严重束缚,并且禁锢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功能,为适应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努力摆脱这种狭隘的观念,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功能向社会化发展,即在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形式的面向社会全体开放,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各类用户信息多元化的需求。3、服务的内容具有社会化,在图书馆社会用户信息需求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用户对信息文献内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为更好的应对这一状况,高校图书馆需深入了解并掌握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以便于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封闭

高校图书馆一般来说是面向高校以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高校的各项科研和教学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机构。高校图书馆这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使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的推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并且由于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长期处于一种缺乏竞争发展的状态,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缺乏创新及竞争的意识。再加上高校许多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采取的是无偿型服务,因此图书馆运行、管理等各项经费只能依靠高校的财政拨款来获得,而面对经费时常不足的窘况,高校图书馆由于无力自行解决,也只能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以要、靠、等的被动方式来解决。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观念陈旧还表现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社会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具体表现为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长期处于这种保守、封闭思想的束缚下,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未来的良好发展,制约了其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的是自成一体且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封闭,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行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结构属于多元等级式结构,根据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将其划分为科研类、公共类、中小学、高校等图书馆系统,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自成一体、互相分裂的状态,单纯只是依靠这其中的一个是很难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而就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它只是高校管理系统当中一个单独的部门,因此它并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无论是馆内设备、经费的来源还是工作人员的任用等事项都需要依赖于高校的教学管理计划和意愿。而高校一切计划的制定几乎都是以提高师生满意度为最终的落脚点,因此高校图书馆需从学校意愿角度出发,使学校优先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进而高校在计划的制定上就缺失了对推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条件方面的考虑,例如:人才数量、资金、馆藏数量、空间等。由此可见,高校书馆即使基础条件再好,迫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也难以向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化信息服务。

三、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各类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和协作

社会公共图书馆是开展社会化图书馆服务最主要的力量,而社会大众则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但现阶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我国社会公共图书馆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图书馆不仅藏书陈旧、量少且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履行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中作为人们的终身学校和信息枢纽的职责。而相比较来说,高校图书馆具有十分丰富的资金、物力以及人力资源支持,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师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能够间接或是直接的为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行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快其社会化服务的进程,积极的参与到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阵营当中来,以配合社会公共图书馆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图书馆通过馆与馆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能够实现各类图书馆互相之间的优势互补,不仅使其自身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得以增强,同时也为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了范围较广的可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各类信息的检索效率。由此可见,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共知、共建是一项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工作。具体来说,各个图书馆首先要破除封闭陈旧、各自为政的观念,勇于深入到公共、社区、乡村、中小学等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区域之间的联合,并建立区域信息网络联盟,以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互补,为区域社会读者提供质量优良的信息服务。

(二)加强数字化信息服务

数字化信息服务指的是高校图书馆在利用现代设备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网络手段和设备来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为高校图书馆广大用户提供更加灵活的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应努力抓住科学技术进步所为其带来的好处,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功能得以很好的发挥,强化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具体来说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网上购买数据库的方式获得,另一种方式可通过对图书馆资源整合方面的知识,对网上那些无序的、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进而在提高信息稳定性的基础上,增强其存取效率。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加强其特色网站的建设工作,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向社会更好的介绍信息资源的最新动态。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强化,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与各个社会用户以及其它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易于沟通,

参考文献:

[1]李挺.浅析我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特点及其保障[J].图书馆论坛,2009年04期.

[2]彭年冬.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方式的探讨――以河池学图书馆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3]罗,曲捷.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数字乡村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GPS RTK技术 全站仪 数字测图

[中图分类号] P23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34-2

0前言

在测绘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以往的测图法逐渐地被新型的测试方法、设备及其技术所代替。CPS―RTK配合全站仪技术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借助于CPS―RTK配合全站仪对地形图测绘,能够省去构建控制图根的中间步骤,从而省却许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1 GPS RTK和全站仪的基本原理

1.1全站仪概述及其检测原理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ETT),一般又名“电子速测仪”、“电子全站仪”。在它的作用下,微处理机、测距与测角等诸个部分首先有机地整合,然后自动化地掌控好测角、高差、测距、智能化演算水平的距离以及坐标的增量等相关的测试绘制设备,还能够智能化地记录、输出数据、屏显以及记录等不同的程序。全站仪由于它完成了有关望远镜视准轴、测距的发射轴以及接收轴等不同3轴共存一个轴中的体系,从而更适宜测量移动目标与相应空间点。其中含纳非常丰富的检测软件,即能够便捷地展开相关的操作。

全站仪展的检测原理如下:轴心点为测试站,同时根据测站的现有的方向,然后测试并确定现有的方向与所需检测点方向内部的角度,再检测出测站点与不同碎部点的间距,进而定位所求点所处图环境中的具体方位。

1.2GPS―RTK概述

GPS―RTK指的是一种通过载波进行相位差分的技术,其前提要求是:同步地处理2个检测站所测试的载波及其相位信息。基准站则采用数据链的方式同步地把搜集到的载波相位检测量与对应的坐标数据传递至流动站。流动站通过接收来自于GPS卫星所发射的载波相位和源自于基准站所发出的载波相位数据,再构建起存在着相位差分的观察数据展开同步的处理,并输进对应的坐标改变参数以及投影参数,同步地得出流动站三维坐标与精度的数据。RTK技术通过GPS检测技术时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的优点有:误差非积累化、作业效率高、定点时速迅捷等。

2 GPS-RTK配合全站仪联合作业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

2.1测区概况

蓬江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下游西岸,是江门市的中心城区,毗邻港澳,北连佛山、东接中山,是江门市与珠三角核心区联系的重要门户。本次的数字测图任务是蓬江区棠下镇三堡村,处于该区的西南面,该测区南北长约3.3KM,东西约3.5KM,面积约为1.5平方千米。该测区地势平坦,有乡村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范围内有一级导线点5个,坐标系统为江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且分布均匀,可作这图根控制点的起算数据。

2.2作业技术标准

①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③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8-1991);

④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AUG-97);

⑤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⑥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8);

⑦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

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H/T2009-2010);

⑨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2.3仪器设备及成图规格

本次测图中的仪器有GPS-RTK南方测绘的S86-2013RTK型接收机3台(1+2),水平精度1cm+1ppm ,高程精度2 cm+1ppm,全站仪 TOPCON GPT-3002LNC和 KTS-442R6LC各一台,测角2″,测距3 mm+2ppm,这次测图的目的用于该区的国土和规划业务的服务,成图比例尺为1:500,等高距为1m,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江门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4作业过程

2.4.1基准站架设

根据测区的实地情况,我们把基准站架设在三堡村委会的楼顶(三层)上,该楼顶比较开阔,天遮档,无干扰。其基准站为任意架设,开机,设置仪器为基准站,电台为内置电台,通道为2,空中速率为9600,电台功率为高。等基准站正常启动,发射信号正常则为基站设置完成。

2.4.2流动站设置及求转换参数

连接好移动站接收机、天线、对中杆,开机,设置仪器为移动站,通道为2,空中速率为9600,启动手簿。蓝牙连接好移动站,该手簿的端口与该移动站的端口一致。确定接收到基准的发射的信号且GPS-RTK固定,然后新建工程,设置开线高,在测区的内均匀测量三个已知的一级导线(分别为T1、T2、T3,且三个点组的区域能很好覆盖整个测区)点的坐标(这些坐标为WGS-84坐标),然后在手簿“求转换参数”那选择增加点T1、T2、T3,且分别输入T1、T2、T3的已知坐标值。 解算后得到 T1、T2、T3对应的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别为(0.002m,-0.011m;0.001m,0.009m;0.002m,-0.021m),解算的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都满足精度要求,接着单击“保存”并输入文件名“3.cot”来保存这次解算的参数文件,并将求出的坐标转换参数赋值给当前的工程。接着找另两个已知点T4、T5来检查,经过检测得到T4和T5的已知坐标与测量的坐标的差值分别为X=-0.004mY=0.006mZ=-0.011m及X=-0.003mY=0.004mZ=-0.009m,因此,该参数精度满足本次测图的精度要求。

2.4.3GPS-RTK 与全站仪图根控制及碎部点数据采集

根据测区的实地情况从及考虑到作业的效率问题,一台GPS-RTK先三堡村进村路口为全站仪测设三个图根点,别一台GPS-RTK则从村的另一边为另一台全站仪也测设三个图根点,两台GPS-RTK和两台全站仪同时进行全数字野外数据采集,在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同时,GPS-RTK又可继续为全站仪布设图根点,但测设图根点时一定要做好点之记,因为这样全站仪组能更好的找到这些图根点。在村岱课荼冉厦芗的地方和信号遮挡的地区,使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在测区上空较为开阔的田野、塘、沟、河流及公路等地区则用GPR-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2.4.4 碎部点数据处理

野外采集的数据都是在南方CASS7.0平台上处理的,因此,GPS-RTK和全站仪的坐标数据都要与南方CASS7.0人展点数据格式一至,需要对输出数据格式进行整理,将数据转换为*dat 格式,具体格式为“点号,编码,东坐标,北坐标,高程”。如:

1,f,14329.093,54744.411,20.330;

2,f ,14650.295,52958.834,22.140;

3,w,13466.445,54165.886,21.580;

4,w ,15104.986,53855.837,19.550;

5,f,15909.553,54231.689,13.580。

2.2.5构建图形文件

图形文件的构建环境为CASS7.0平台,其比例尺寸是1:500。把处理好的碎部点数据通过*.dat的格式输进计算机内,基于外业所测绘的草图经由软件进行编辑,然后将其连线成图。为了规避接边的误差现象,须把全部测区的图形编辑整合起来,基于所需加以分幅。

2.2.6实地勘测与精度研究

全部测区内的地图在编辑完成之后,通过 HP Designjet T920绘图仪汇出样图,然后到实地展开比对检测:(1)勘察地形与地物:补测未检测的地形与地物,把坐标数据储存成存单个新文件,并对其进行补测相关的草图,在进行内业处理时须将补测后的坐标数据放在原地形图中,对地形图加以修补。(2)勘察点位的精度:借助于GPS―RTK或是全站仪检测准备检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再通过电脑内部获取检测点的坐标数据,再加以比对,将实查数据95%的点误差限制范围设置在 5cm之内,最大值不可以大于 10cm。把所有的检测点的较差演算之后的中误差确定在±3.25cm内,使其精度与要求相匹配。

依照CJJ8―2011的《城市测量规范》所设置的相关要求可知,图根点就最近的控制点的平面方位的中误差应该大于图上的±0.1mm,将其换算为实地的点位误差数据即是 5cm,根据此次的图根点掌控测试对象的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数值范围在 4.7cm,和精度的相关要求相吻合。碎部点就相邻的图根点平面方位的中误差不能够大于图上的 0.6mm,通过实地的检测之后,与精度所制定的要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