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暴力的本质

校园暴力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暴力的本质

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育考试;监考;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08-034-07

一、问题的提出

监考既是教育考试管理的程序性环节,也是教育考试管理中惟一面对考生、并有考生直接参与的、对公平公正原则的执法性环节。在现代法治社会,监考既是监考人员对考生考试行为规范的监管和督察,也是考生对监考人员执考行为规范的服从和监督。监考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当场考试管理的好坏和考风考纪建设质量的高低。监考成为了教育考试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

对于教育考试监考工作来讲,在各种考务管理、监考制度与操作规范完善之后,监考人员就是考试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考试管理所有规定的落实、所有纪律的执行、对考生所有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制止,全都落在监考员身上。所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监考人员素质的高低、责任感的强弱、业务能力的大小、自律意识的浓淡、职责履行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考试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考风考纪的好坏,决定着考试信誉的成败。因此,作为监考工作的实施主体,监考人员和监考队伍在教育考试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别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湖北省现行教育考试管理由省教育厅委托授权,由省教育考试院承担和行使,具体现状如下:一是全省教育考试的管理是依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就是说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只能管理市、州教育考试机构,除省教育考试院直属考点外,省教育考试院不能直接管理市、州教育考试机构所设置的考点及其各类考试工作人员,如考务人员、监考人员等。另一个就是监考权来源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和授权。即教育考试的监考权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授权给由各级教育考试机构,各级教育考试机构将监考权委托授权给各个考点,各考点再将监考权委托授权给被选聘的监考人员。这种层层委托、分级授权的教育考试管理体制,使监考工作和监考人员的管理仅成为了考点的事务,最多是在高考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考试机构直接管理监考工作和监考人员。因此,在现行教育考试管理体制中,教育考试机构对监考工作和监考人员的管理中存在“用”“管”分离、“聘”“管”分开的“两张皮”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考试的监考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报酬低,大部分在校教师都不太愿意承担监考任务,如有的高校教师就在校园网上公开发贴“拒绝承担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监考工作”。可见考点在监考管理方面普遍面临着选聘难、管理难、考绩难、稳定难等问题。

到此可知,在教育考试监考管理中,存在教育考试机构对监考工作、特别是对各考点的监考人员不能实行有效监控和直接监管的问题,存在监考人员选聘难、管理难的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到教育考试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教育考试的社会信誉和公信力。如何调动教师及相关人员参加监考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支稳定、专业、高素质的监考队伍,成为了教育考试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故此,本文主张,实施监考员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教师参加监考工作积极性、确保教育考试管理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对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本研究开始之时,首先需要对监考、监考员、监考队伍和监考队伍建设等概念进行逐一界定。

1.监考。监考是在考试的施考过程中,按照考试管理规定,在某一具体考室承担执考任务、监管考试纪律的一项考试管理工作。监考是教育考试管理的关键环节,对考试管理质量与考试的社会信誉具有决定性作用。监考具有四项功能。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执考。监考的第一要义是执考,即按照考试规定和要求,组织本场的考场布置、桌椅的清理与摆放、座号的张贴、卫生的打扫和维护,负责本场试卷的领取、发放、清点、回收与封装等。二是监管。就是按照考试的规定和要求,执行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预防并制止考生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实事求是地记录考场情况和各种违纪作弊行为,为考生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考场环境。三是服务。监考工作也是服务,即要尊重考生,关爱考生,为考生排忧解难,包括为身体不舒服的考生送医送药,为考生提供意外损坏或丢失的考试用品,如钢笔、铅笔、圆规、墨水等。同时还要为一些特殊考生提供特殊照顾,如残疾考生等。四是教育。监考的教育功能是指专项教育,即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如组织考生学习考试管理法规,包括《考生须知》《考场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增强考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考生避免无意识犯规,有效维护考场秩序和纪律。

监考工作具有四种属性。首先是程序性。监考是考试的施考过程。施考是考试的具体体现和主要程序。没有施考过程也就无所谓考试。因此,监考是考试的程序性过程。其次是执法性。监考具有监管功能,即要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维护考场秩序、监督考试纪律的执行和落实。因此,监考实质上具有执法性。这一属性在国家教育考试中表现最为突出。其三是规范性。监考无论是履行执考功能还是履行监管功能,都要讲究规范,要语言规范、举止规范、操作规范。其四是服务性。监考要关爱考生,为考生服务,这是监考的本职要求。

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第2篇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事件过程中,涉事学生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根据2016年4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根据此前曝光的明明(化名)母亲提供的医院诊断书显示,受欺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急性应激反应”是在12月2日,即事发后第8天。

学校介绍,亮亮(化名)和军军(化名)的家长均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更不是施暴行为。吕老师告诉记者,明明(化名)和亮亮、军军平时都是正常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学校经多方调查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按照校园欺凌问题权威专家界定,欺凌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目前这三个特征现已被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所接受。“但现在的难点是,有人质疑欺凌的本质不应是行为的发生频次,而应是行为双方力量上的失衡关系;对于‘伤害性’的界定也不够清晰。”他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在对校园欺凌进行判定时,不能仅从表面、形式上判断,应依靠“被欺凌者”的感受,即当被欺凌者感到痛苦时,该学生就是受到了欺凌。

储朝晖表示,衡量此事件是否是欺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如果说是“学生之间在打闹”,要素之一是“被开玩笑者”在感情上接受这种行为,不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感觉。从当事学生的描述看,“被开玩笑者”在心理上是不接受的,并且是不是校园欺凌也不能由学校单方面定义,而应该对受影响的学生进行关注。

焦点二:事件处理为何这么难?

一起看似简单的冲突,为何在短短几天迅速发酵?处理这类事件难点在哪里?

中关村二小一些家长向记者表示,学校一直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此次对事件的调查信息披露还不够及时。从11月24日事发一直到12月初,多番协调依旧未果,后经舆论放大后影响扩大,陷入僵局。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件发生后,学校一直积极协调,与涉事家长反复沟通。但明明的家长坚持要求学校认定亮亮、军军的行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并记录在案,且书面提出四项诉求,导致家长间无法协调。

“我们当时也是为了保护这三个孩子,不希望家长矛盾升级,现在也依然是这样的想法,希望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杨刚这样解释学校迟未发声的原因。

他认为,在孩子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偶发、突发非正常事件,“学校教育承担的更应该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惩罚者的角色”。

一些受访中小学教师说,目前针对校园欺凌事件还存在认知不足、教惩不够的问题。学校往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私下和解、息事宁人。

“校园欺凌不像校园暴力那么明显,没有殴打或没造成轻伤等严重伤害,往往混同一般同学间的打闹、开玩笑、闹矛盾。”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未成年人的身心是脆弱的,有些玩笑、打闹、恶作剧,对一些人可能无所谓,对有些人就可能带来心理伤害。”

另外,部分专家认为,尽管国家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执行层面效力逐级减弱。佟丽华认为:“现在很多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都缺乏足够重视,这导致处理类似事件时往往简单甚至粗暴。”

焦点三:反校园欺凌薄弱环节在哪里?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根据2016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频次密集。而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至8月,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风认为:“目前,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依靠传统法律,缺乏针对性和指代性。对未成年人不良或不当行为的教育还主要依赖家庭和学校。”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多项措施,要求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佟丽华认为,目前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要真正重视落实,形成良好、密切的联系与互动。“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社会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零容忍’。另外,如果学生被欺负,家长到学校讨说法,需要如何妥善处理、采用何种应急机制、如何及时回应等都应在各校日常管理中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开发有效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操作手册。”

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进入激烈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高校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顺应高校亚文化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亚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提炼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品位,积极改变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等手段,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亚文化;特点;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43-02

一、高校亚文化特点

1.自发性

高校亚文化的产生不是由外在压力或经过事先策划、组织倡导而形成的,有着明显的自发性特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唯书、唯师”,对待世界和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个性张扬,更加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高校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态,它是社会和大学生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

2.时代性

高校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不同时代会产生出不同的高校亚文化,而且高校亚文化总是随着社会文化及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如20世纪60年代的服饰文化,就是以革命装、中山装为主,以蓝、黄、青为基色。80年代产生了西方文化热。90年论学习热,出现各种社团、理论学习小组。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普及,中国上网的人数迅速增加,而增长最快的莫过于大学生,于是便产生了网络亚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一些追求享受、盲目攀比的享乐亚文化等。

3.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是高校亚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大学生群体的价值体系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碰撞,矛盾运动的结果往往促使主体面对现实生活产生多种选择。它大到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小到交际中的言谈举止,都会有着与传统思维方式相异的表现。现在的大学生活中这已屡见不鲜。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文化,体现了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表现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创造。同时,他们希望其价值观念得到其他社会成员承认、认同,并尽量用自己的做法去影响更多的人。当新的价值体系被固定的人群接受的时候,一个新的亚文化群体也就随之而形成,亚文化产生的过程就是新事物被创造的过程。例如,国际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现代传媒把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由校园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同时也塑造了媒体一族。

4.多样性

社会越是发达进步,相应的高校亚文化的种类与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高校亚文化随高等学校主流文化的不断丰富,它也必将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亚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首先,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这就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塑造的空间,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高校亚文化的多样性生成由此海阔天空。其次,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展,大学生不满足传统的学习模式,以自己为学习主体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这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自然现象。亚文化创新性与多样性从根本上讲是相互促进的。创新性亚文化发展,以时代为大背景的高校亚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而亚文化的多样性又会顺势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亚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从下面的高校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得到说明。

二、高校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下,高校主流文化不再一统天下,高校亚文化以不可抵挡之势,占得一席之地,成为“无形的手”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它包含了物质表征、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层次,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现实基础上所创造、承载、传播、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

1.健康亚文化

社团文化: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常见的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英语口语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街舞协会、吉他协会、女生俱乐部等;新兴起的社团,如创业者协会、魔术社等。数目众多的社团大致可分为文化艺术类、志愿服务类、体育健身类、学术科技类、理论学习类五种类型,这些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宿舍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经常在大学生宿舍的门、窗上看到充满文化气息的雅号,也常常被温馨的照片墙、励志的书画贴、悬挂着的千纸鹤、当红明星的海报搞得眼花缭乱;从宿舍里的值日表、检查单、熄灯令中可以感受思想教育无处不在的触角;在宿舍成员的“排行榜”、生日聚餐、夜话会里不难发现生活的故事和集体的情感。

运动文化: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年龄结构、心理需求和集体凝聚力,他们始终是对体育运动相对热衷和敏感的阶层。对传统运动项目如武术、跑步、踢毽、跳绳等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热情,特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更是拥有相对稳定的人群。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时尚信息的介入,大学生运动文化呈现出其特有的活跃度和扩张力,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繁荣局面。像跆拳道、滑板、攀岩、街舞、健身操、瑜伽等时尚休闲健身的运动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2.中性亚文化

流行语文化: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表现之一就是语言创新,流行语作为宣泄个人感情的一种形式,充分表达了大学生群体当前学习生活的某种心态。大学生广泛流传的流行语,语言文字不乏幽默风趣,但也充斥着消极、无聊和庸俗的色彩,表现了某种不满和无奈、逃避和无聊的思想。

洋节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英语普及化教育,为青年学子开启了一扇西方文明之窗。大学生在关注、传承传统节日的同时,大量地接纳代表西方的各种文化节,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服饰文化:大学生服饰文化理念和着装现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服装设计作品在各类大赛中频频亮相,健康环保的自然服饰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推崇,还出现了自我设计的“个性化班服”新时尚。大学生着装主要类型为:舒适型群体讲究个人的穿着感受和面料做工;时尚型群体对时髦因子和简约因子最重视;个性型则希望服饰外观漂亮,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着装个性。

韩流文化:“韩流”涌入国门最早是1998年,时至今日在我们的象牙塔――高等学府,也随处可见“韩流”的追随者。《对不起,我爱你》、《豪杰春香》、《悲伤恋歌》等韩剧为课余饭后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铅笔裤、蓬蓬裙、色彩鲜艳的T恤衫、琳琅满目的各种金属饰品在校园的人群里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忙着学韩语、吃韩国料理、买韩国货、办韩国留学等。

商业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操场、食堂、宿舍楼、教学楼经常可以看到粘贴于广告牌、墙壁、房门、电线杆等处的商业信息和商业广告。大学生从事的商业活动类型大致分为:充当校园经纪人、做商家校园、自主商业经营、兼职做家教、承揽网页和广告制作等。2009年4月《中国青年报》以“我的团购我的团”为题介绍了当前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商业团购现象,大学生群体中商业文化的印记略见一斑。

3.不良亚文化

校园腐败文化: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最有激情、危机感与忧患意识的人群之一,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观察与模仿能力。而对腐败、个人收入悬殊、投机取巧、等社会问题,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难免受到冲击。尤其是对身边的学生干部评选、入党、评优等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时,部分大学生寄希望于“走关系”达到目的。

暴力文化:暴力文化作为校园不良文化的主要部分,表现形式多样,常诱发校园暴力,危害很大。如一些学生收取其他学生的“校园保护费”,敲诈勒索,强借强抢,打架斗殴等。大学校园暴力文化的形成是社会暴力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有:其一,影视中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影视中暴力的场景太多,甚至一些异常逼真、有着残忍杀人过程的恐怖片和鬼怪片,都被商家作为卖点。其二,网上暴力文化的传播。一些网络暴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采取暴力的心理,使其尚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沉溺于通过侵害他人显示自身力量的观念。其三,“文化暴力”的毒害。如一些报刊、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情景描写。

饮食攀比、娱乐文化: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同学间比吃、比穿、比用、比手机、比电脑、比父母的官阶和钱包等并不少见。对此种种现象,如果长期放任的话,极易导致大学生沾染腐朽的生活方式。

不雅信息文化:手机短信因其发送方便、信息简洁、便于沟通而备受大学生喜爱,因其在大学生中,使用频率高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手机文化”。短信陷阱、短信黄色笑话、带有诱惑性的欺诈广告等比比皆是,令人防不胜防,给大学生手机使用者再次传播不良信息提供了素材。课桌留言是书写于课桌表面的文字、图画,几乎是有课桌的地方就有课桌留言,俗称“课桌文化”。课桌留言有励志的、示爱的、漫骂的、笑话等,多是随意刻画,影响极坏。校园口头禅影响范围不大,多带有地域、专业、宿舍特点,属于少数群体。口头禅多是个人的喜好,对别人影响不大。要想办法减少口头禅,对于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很有必要,尤其是那些带有侮辱性的口头禅。

网络文化:大学生因上网而留级、休学、退学、不及格重修的不在少数。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创设的虚幻环境使传统的道德准绳失去监督,导致各种网络欺骗、破坏与犯罪。例如,在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公共场所用语粗俗、下流,带有侮辱性、挑衅性;通过不负责任的评点、留言进行人身攻击;在网络聊天中,使用虚假信息,变换平常的说话、处事风格;一些黄色游戏软件在大学生中流传,其内容多处涉及黄色画面。网络的虚幻环境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冲击着健康校园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欧盛端.高校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

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语言暴力;校园安全事件;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语言暴力”、“校园暴力”、“校园安全事件”频见报端,也因“语罚”而出现了学生自杀、弑师的悲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但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看,我认为是缺乏对学生最起码的热爱、尊重的体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因为老师一句恶意的、不负责任的批评,学生恨老师,厌学,甚至整个人生改道,每天有多少这种事情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上演?真让人痛心。

2009年在黑龙江省某一初中,一名学生因与班主任谈话而迟归宿舍,被管理老师拒之门外,并随口说“你真的没救了,老师说不让你迟到,你偏偏不听,就站在这吧”。说过这话,老师就再也没有理睬这个学生。该学生在零下20多度的楼道内站了五、六个钟头,最后咬破手指在地上写下“老师,我没有错”几个字后撞墙而死。今年我市某初中,因老师批评一学生说:“你学习这么差,又不听话,白白浪费你父母的钱粮,我如果是你,我早就跳河死了!”结果该学生真的跳河溺水而亡。也有因老师恶意批评,侮辱学生的尊严,或向其父母“告状式”的教育学生而引起学生的仇视,招致杀身之祸的事件。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不正是在向我们敲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警钟吗?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学生,才能认识、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尊敬、信任、佩服你,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尊严不是用武力、谩骂树立起来,而是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博取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老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的举动,甚至一个欣赏的目光,都会像阳光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赢得信任、理解、友谊、相互关爱,一个和谐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建立。

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人看”,让学生有尊严,“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学会用赏识、爱心、宽容去取代惩罚、暴躁、苛刻,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的过错、原谅学生的过失,给他们留下自信与希望!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使其更加上进,形成良好的人格,健康成长;给行为有缺失的学生以关爱,可能会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创造奇迹。

让我们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经常通过老师言行、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注爱护自己。罗森塔尔教授曾进行过一个有名的教育实验:有一次他到一个班级,当场随意点了一些学生的名,并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说他们是天才,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从此,被罗森塔尔教授肯定的学生不仅自己认为将来一定有出息,连老师都另眼相看。果然不出教授所料,20年后被点名的学生确实比较出色。事实告诉我们:只要生活上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是关心爱护,问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是关心爱护,关注学生的休息、衣食住行是关心爱护,关心爱护更应该是品行上、心理上的关心和帮助。必要的宽容是最好的爱。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对学生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生活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反之,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理解需要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怒发冲冠;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狡辩顶撞而暴跳如雷;有了理解,你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恼羞成怒 ;有了理解,你就不会为学生一时的过错、失误而大发雷霆。有了理解,当学生忘记了擦黑板,你会说:“该老师值日了吗?以后可得事先提醒我哦,以免耽误上课。”同时亲自擦黑板。这时值日生会低下头,为自己的失职难过。效果岂不更好吗?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而要耐心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那么自杀和弑师的事件又怎能发生?

校园暴力的本质范文第5篇

本文笔者在简单地陈述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令人欣喜的一面后,着重把个人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诸如:安全隐患、学生的作息时间不科学、家长经济负担过重、学生宿舍利用率低、拜金主义泛滥、教师队伍结构老化素质偏低、教师工资不尽合理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例如:校长的职责及作用;上级领导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部门支持等。

这是一个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参与者的“喜”与“忧”,这是一个教育者实践中的亲力亲为与切身体验,这是一个笔者的心声。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发展 思考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1]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党和各级政府下大力气,花费巨额资金,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辽宁省农村乡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雨后春笋般的相继涌现。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它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喜忧俱存。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出于对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现将本人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见闻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思考作如下客观表述,并期得到方家的指教。

1.九年一贯学校的现状

1.1 有利的条件

1.1.1 高楼耸立,环境优美。各个学校大都建成了四、五层的教学楼,学生的宿舍楼,松柏常青,鲜花斗艳。

1.1.2 师资得以整合。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有利于教学和教改。

1.1.3 教学设备、设施得以完善。多数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各类实验室等应有尽有。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1.1.4 七年级学生比以前好管理。由于一到九年学生都在一个学校,六年学生直接升入七年,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管理。

1.1.5 城乡孩子教育差距缩短。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孩子享受着与城市孩子同等教育。

这乃是学生之幸,家长之幸,教育者之幸。九年一贯学校孕育着农村教育将迎来美丽的春天,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在提高。

1.2 存在的弊端

1.2.1 校园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牵动着每位学生家长、亲属的心,校车严重超员、个别大同学欺负小同学、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1.2.2 老师没时间给“差生”辅导、补课。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多数学生乘坐校车,有的小学生早晨五点就得起床,起早贪晚,学生忙碌,家长辛苦。可怜小儿童,戴月又披星,人已入课堂,睡意尚朦胧。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没时间给“差生”辅导、补课。造成差生逐年增多。逐渐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的学生。

1.2.3 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学生乘车、吃饭每月要多花二百元左右。

1.2.4 个别学生早晚沉迷于社会网吧。网吧,是个大染缸。由于多数学生乘坐校车时间不同、上下学时间不同,个别学生去社会网吧,学校、家长很难控制。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个别学生违法犯罪。

1.2.5 新读书无用论表现明显。由于受社会拜金主义、毕业生就业难等影响,加之家长、学校对孩子监控时间有限,家长对孩子学习关心不够。部分家长、学生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尤为突出。多数学生胸无大志,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民族忧患意识。

1.2.6 学生宿舍利用率低。多数学校没有住宿生,就是有学生住宿,大部分都是九年级学生。

1.2.7 教师素质和能力滞后于教学发展。多数教师业务、教学能力与水平,还远不适应当前现代教学的需要,甚至有些教师不用、不想用、不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不适应复杂的社会影响下的学生的复杂的心理。个别领导、老师责任心、使命感意识有待增强。

1.2.8 中、小学高级教师工资差距大,教师工作受影响。因为同在一所学校,对中、小学高级教师工资差距过大,现在没有小学超高指标多数教师意见大,导致部分教师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原来评上的中学高级【小学超高】教师,许多大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感。没评上的教师,论资排辈,在每年极少的名额中焦灼的等待,许多多年教育教学骨干,特别是小学教师,在“认命”、“叹息”中放弃。

2.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