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公共建筑

现代公共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公共建筑

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廊;空间;环境行为。

1 前言

外廊(Veranda)是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同其类似的形式很多,名称也各种各样。在欧美的书籍和资料中,有明显地使用外廊、阳台(Balcony)、平台(Terace)、门廊(Portico)、连廊(Arcade)的例子。【1】

外廊起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殖民者称这种“外廊式建筑”为“廊房”。“廊房”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而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如图一。

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目前,外廊在南方地区,广东沿海一带运用比较多,特别是厦门,常见的骑楼就是外廊建筑的一种,如图二。

骑楼底层的柱廊风格可分为梁柱式和恢式两种。梁柱式是骑楼的主要形式,由横梁和柱式组成,带有明显中西合璧的风格[2]。骑楼的立面主要由柱式控制,立面风格仍沿用古希腊时期的三段式做法。公共建筑中骑楼比较传统,基本通过柱子支撑形成一层柱廊空间,这样有利于首层形成尺度较大的半室外空间,在传统架构形式下,空间利用不受限制。普通民宅中,对空间要求相对较低,也有少量的利用悬挑形成骑楼,如图三。民宅中的骑楼打破传统骑楼构图手法,形成灵活多变的外廊形式和立面形式。这种变化也给后来公共建筑外廊空间带了一些启发。

北方地区建筑外廊没有南方地区那样普遍流行,一方面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觉得需要大量的日照要求,另一方面,北方侨民文化没有南方地区发达,不过解放前,北方地区洋人聚集的区域也出现了一些建筑外廊的形式。典型代表是天津五大道的外廊式建筑,北京也有一些代表,如正阳门东车站。但是,在普通民宅中,外廊建筑出现较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廊式建筑在北方地区越来越少,而且现代建筑结构的解放,柱廊式外廊更是少之又少。不过现代建筑外廊空间并没有消亡,只是形式和空间感觉发生变化。特别是现代公共建筑半室外空间出现的频率更多。典型的案例,西单商街,外廊不光体现在首层,甚至二层通过一系列的外廊,形成公共平台。将外廊的形式和意义进一步扩大了。

2 公共建筑外廊空间调研

为了了解现代公共建筑外廊空间在北方地区的一些运用和发展,笔者通过观察法和问卷法将公共建筑外廊空间与环境行为建立关系。

通过对西单商业街和阜外大街某写字楼群的观察发现。商业建筑外廊最大的作用营造室外人流聚集的场所。外廊空间结合一些景观小品和休息座椅,成为购物人群休息,等候,放松的主要空间。而且外廊空间削弱了商业建筑相互争强斗艳的气息,保证了商业界面的连续性。而写字楼建筑外廊空间,即便没有休息座椅,没有过多的环境小品,也会成为人们放松,接触自然,接受阳光的场所。哪怕是吸烟,聊天,朋友的临时会面,外廊空间不会受到气候影响。有了外廊空间的写字楼感觉更加亲切。尺度更加宜人。

笔者对公共建筑外廊空间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一周时间内随机发放50分问卷的方式。发放的50份问卷回收46份。其中对建筑物外廊概念完全不知道的4人,对外廊概念不是很了解的1人,其余41人有明显的概念和自身见解,视为有效问卷。调研问卷统计数据如下表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73.2%的人认为建筑外廊空间适用于现代建筑中;63.4%的人认为建筑外廊空间适用于北方地区;48.8%的人认为建筑外廊空间形式有无柱子均可;92.7%的人认为建筑外廊空间设计值得研究和推广;大多数人认为建筑外廊空间功能是多样复合的;除体育建筑外,大部分人认为多数公共建筑需要考虑外廊空间。不过,笔者认为,几乎所有的体育建筑实际上也存在外廊空间,只是与建筑本身的大体量比较起来,外廊空间容易被人们忽略掉。

通过以上分析,结论比较明显,人们对公共建筑外廊空间运用于北方现代建筑是比较认可的,并且对形式没有太多要求,功能需求是多样化的,建筑类型也是多样化的。说明人们对公共建筑外廊环境行为有一定感知和需求,并且从调研报告的其他一些建议看出,人们对外廊空间与环境行为的融合希望进一步加强。达到实用,美观的建筑基本要求。

3 现代公共建筑外廊空间设计研究

经过之前对建筑外廊的资料研读,和对公共建筑外廊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再次回归分析一些经典的现代公共建筑外廊空间设计。

建外Soho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整个规划建筑设计是由建筑大师山本理显完成,但是其中的低层部分建筑设计是有C+A小岛和米环境设计所完成。整个规划设计完全体现了开放的,建筑物延伸规划理念。高层建筑被一个个低矮的,室外的,半室外的空间分割开来,弱化了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压迫感,营造了丰富的庭院空间和小环境。而且空间是立体的,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外廊的概念,看似没有外廊空间,但实际上,建筑本身到处都充满了外部公共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如图四。

建外Soho另外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在建筑本身上也创造了20个双层花园,将建筑外廊空间很好的融合到环境中来,重新解读了建筑外廊空间的概念,给现代公共建筑外廊空间做了全新的诠释。

另个一个案例是笔者设计实践,

厦门五缘湾油画街,如图五、图六。

规划中重点强调艺术家的创作的私密性,同时又要考虑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开放性,所以建筑外廊空间很好的解决了两者之间矛盾。同时,建筑外廊很好的解决了艺术品不能直接高强度阳光照射的问题。通过外廊的过渡,将室内外有效地区分,使得动静有一个相对的隔离。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外廊的形式没有受到建筑形体限制,设置比较自由,外廊空间、尺度可大可小,时断时续,位置灵活多变。局部通过立体交通空间形成二层外廊和室外平台。有效地解决上层空间的交流和观景需求。建筑外廊空间打破了单一的线性空间设计,形成不同尺度广场空间,满足不同主题需求和环境行为要求。

通两个案例分析,发现现代公共建筑外廊空间已经较传统的建筑外廊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外廊建筑跟局限于单向的,平面的。现代建筑外廊更为丰富、自由,更为立体化,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而且外廊空间与外部环境结合更加紧密。外廊的功能需求和艺术效果较传统外廊建筑也有很大不同,传统建筑外廊可能更多考虑遮阳隔热功能,或者立面构图需要。但是,现代建筑外廊空间的功能需求更加趋于多样化。

4 结语

通过对建筑外廊研究,总结出传统建筑外廊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发生期,18世纪70年代以广州十三街为代表;初期,19世纪40年代以上海,广东等地的十三夷馆为代表;盛期,19世纪60年-80年代,以上海、烟台出现的哥特式建筑为代表;晚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上海虹口区黄埔73号建筑为代表。[3]外廊建筑在中国经历相当一段时间和发展,给中国近现代建筑留下了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南方地区,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区域还能看到外廊建筑的影子。而且这种建筑外廊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所以它还会发展下去。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它,适当地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

通过对建筑外廊空间环境行为研究,总结出现代建筑外廊空间设计,既要考虑南方地区遮阳隔热功能的需求,也要考虑北方地区整体空间的过渡需要。更多的是要突破外廊形式的限制,充分发挥公共建筑外廊的功能和美观作用。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现代的技术手段,将外廊空间融入到环境行为当中去。

参考文献

[1] 藤森照信 张复合译 外廊样式――中国近现代建筑原点 建筑学报1993-5

[2] 余强 厦门骑楼建筑风貌分析 小城镇建设2003/9

[3] 刘亦师 中国近代“外廊式建筑”的类型及其分布

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施工管理;措施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建筑施工管理指企业为了完成建筑产品的施工任务,从接受施工任务开始到工程交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中,围绕施工对象和施工现场进行的生产事务的组织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各地正在新建众多的工程,这既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出现了巨大变革,给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仅靠原有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管理形势的需要,建筑施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国际建筑管理的发展趋势认真冷静地分析一下国内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对于不断完善新时代建筑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施工管理责任和监督问题

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是金字塔式的管理,这种管理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生产关系和管理层次复杂化。缺乏行之有效的建筑管理的责任体系与完善规章制度,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模糊。

监督机制没有完善的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没有或很少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监督力度较弱。

1.2 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施工管理科学化。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严重滞后。现场施工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2)安全管理工作未切实落实、施工安全资料不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或与现场实际不符。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3)现场施工使用防护不规范的机械设备、用电不规范。安全防护设施不能按规定配备到位。施工企业单纯注重生产进度和经济利益,经常忽视对安全的投入。

1.3 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总称。对于现代建筑施工,特别是大型复杂的公共建筑的施工,存在着复杂的纵横关系,非一个施工单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物全部功能的质量。在企业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有待改进;2)施工材料监控体系缺乏,施工工序流程不统一等等。

1.4 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队伍培养问题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企业的发展是靠知识的进步来推动的,随着社会高度发达的数字网络设施的建设和电脑等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建设的任务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现场施工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地改变。

1.5 施工管理制度问题

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和管理思想。这是一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它能使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很好地结合,使企业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是,许多企业对施工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根据时代进步引进知识化管理的制度,以使企业能够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更新阶段。

2.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

2.1 建筑施工管理责任和监督方面

在生活节奏高度发展的今天,变金字塔式的管理应变为扁平式管理,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实施建筑施工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建筑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建筑管理责任制和建筑成本核算制始终是建筑管理的核心。

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建筑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2.2 安全方面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2)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建筑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

(3)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及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2.3 施工质量方面。

建立施工质量督察保证体系。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专门成立以主要工序为主的施工生产小组,从现场组织管理、施工配合协调和现场原材料清理等方面着手,积极组织管理。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应严格实行“三检制”,即工区班组质检员先进行初检,工区质检组进行复检,最后由项目部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终检,做到层层把关、逐级负责、责任明确。

2.4 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队伍培养方面

企业的发展是靠知识的进步来推动的,随着社会高度发达的数字网络设施的建设和电脑等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建设的任务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现场施工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地改变。这些都对施工企业管理班子的知识结构、知识广度和深度及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标准、新要求来培养和选拔人才,更重要的是要求现在在职的班子成员立即学习,真正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化高新技术,具有更多的科学知识、树立强烈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2.5 施工管理制度方面

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和管理思想。这是一项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它能使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很好地结合,使企业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应该引进知识化管理的制度,以使企业能够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更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伟. 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2] 胡正华. 知识经济时代的施工管理浅析[J].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5(06).

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调方式,系统形式,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3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现代办公建筑的概述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崛起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已成为科学、技术、信息的载体与富集区,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新生建筑与以往单一的使用功能有着明显的区别,故空调系统的设计也随着建筑物复杂的使用功能而有着多样的变化。本文将对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方式、系统形式、节能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方式

现代办公建筑已不再是仅作为办公用途的建筑物,其往往是一个集写字楼、商场、餐饮、公寓、宾馆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物。由于其功能的复杂多样,则空调系统的设计须综合考虑不同功能的分系统、分区、运行时间上的差异、计量、租金以及安全等因素。现对办公建筑常用的空调方式及其优缺点、适合场所、造价等列表如下:

由于空调系统的方式与建筑结构有较大关联,所以空调方案的落实与整个建筑的设计有较大影响。甚至一经确定以某种形式的空调方案进行设计、施工后,当日后使用觉得不合适时,将出现难以改造的可能。故在设计前期,作为空调专业设计者,应主动与建设单位一同根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功能、商业定位等确定一个适合该建筑自身特点的空调方式。

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系统形式

空调系统形式主要分为空调风系统与水系统两大方面。对于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写字楼标准层常用的一种空调方式。该系统使用广泛,技术成熟,其所需吊顶净空高度较小,各房间的温度均能独立控制,且新风直接送入各房间,不会出现“窜风”的现象。但由于风机盘管设置在室内,其噪声会对室内声环境有一定影响,另外,连接风机盘管的冷冻供、回水管及冷凝水管的分支管路较多,会有冷凝水和渗漏水的隐患。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造价约6000~8000元/冷吨。

由于现代办公概念的逐步改变,近年来写字楼标准层趋向于采用敞开式办公的布置方式,故为变风量(VAV)空调系统创造了较为合适的使用环境。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与传统的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一样,只是送入每个区域或房间的送风量由变风量末端机组控制。每个变风量末端机组可带若干个送风口,当室内负荷变化时,由变风量末端机组根据室内温度调节送风量,以维持室内温度。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节能效果突出,且没有冷冻、冷凝水管在办公区域出现,杜绝了渗漏水的隐患。但由于该系统在写字楼标准层各层均要设置较大面积的空调机房,需占有较多的建筑面积,且送风管较大,室内净空相比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低150mm~200mm左右。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造价较高,约14000~15000元/冷吨。

对于空调水系统的形式,须根据建筑物高度来确定。对于普通高层建筑,应根据空调设备的承压能力,尽量采用制冷机直接对空调末端设备供应冷冻水。对于超高层建筑,为使空调设备的承压能满足使用要求,往往需要在竖向对空调水系统进行分区设置,常用的方式有:

(1) 高、低区合用冷源设备,低区采用冷水机组直接供冷冻水,同时在中间设备层设置板式换热器,作为高、低区水压的分界设备,使静水压力分段承受。

(2) 冷水机组分区独立设置:可集中设置在地下室,但高区和低区水系统分开两个独立系统,低区可采用普通型冷水机组及水泵等,高区则选用加强型设备。或高、低区冷水机组均设置在中间设备层,此时可选用普通型设备。

(3) 近年来笔者参与设计的高层、超高层综合性建筑,更加倾向于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冷源搭配,可解决不同功能的分系统、分区、运行时间上的差异、计量、租金以及安全等问题,如笔者参与设计的广西九洲国际项目,-1~3层裙楼商业区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为冷源设备;裙楼4~9层和塔楼11~27层酒店区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为冷源设备,空气源热泵机组为热源(夏季可制冷);塔楼28~71层办公区则采用水冷热泵多联式空调机系统为冷源设备。

4现代办公建筑的空调节能措施

由于现代建筑材料的进步,特别是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后,建筑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及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室内人员新风量设计值等均有强制要求,故在空调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参数计算逐项逐时的冷负荷。因为冷负荷作为空调设计的核心数据,不能只是根据以往建筑物的冷负荷指标盲目估算。对于综合性的办公建筑,应根据各功能场所的使用时间进行制冷机容量的优化搭配。例如:当建筑物内同时存在写字楼、餐饮、商场等不同功能空间时,应考虑写字楼的工作时间,与餐饮、商场的营业时间等因素,并注意写字楼在深夜或节假日加班时的空调节能运行。此外,还有其他的节能措施如下:

(1) 空调制冷系统设群控系统,根据末端空调负荷的变化,经群控系统计算优化开机的台数,或根据室外空气状态的变化,群控系统自动改变冷水机组的运行工况,有效的节省空调运行能耗。

(2) 大空间的餐饮、商场等,应按使用区域设置独立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并预留足够的新风进风面积,以使过渡季节能实现全新风运行。

(3) 宜将冷却塔设置在较低位置,可达到节约冷却水循环泵及冷却塔补水泵的运行能耗,并可对高层部分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通过重力自流用作冷却塔的补水。

(4) 冷却塔采用变频控制风机转速的冷却塔,变频器根据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与冷却水出水温度的差值的变化调节冷却塔风机的转速,始终保证冷却水的出水温度处在合理的最低值,可节省冷却塔风机的运行能耗。

(5) 通过热回收装置,利用写字楼标准层排风的冷量,进行对新风的预冷。

(6) 冷冻水泵设变频控制系统,冷冻水管路采用同程式并适当扩大管径,降低流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平衡阀,以降低冷冻水泵的运行能耗。

参考文献:

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办公建筑生态节能策略设计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及项目介绍

在我国城市建筑中,办公建筑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公共建筑,由于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办公建筑需求量非常大,而且人们对于办公环境要求较高,空调的能耗、使用的面积等都成为节能化建筑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办公建筑的节能问题探索,就有战略性的发展意义。本文以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西地块项目为例,先介绍一下本项目的一些基本情况。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西地块项目位于北外滩26E地块,是一体规划建设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三个相邻地块中的西地块。西地块基地南面为黄浦江,西面为公平路,北面为办公和住宅用地,东面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中地块。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航运贸易服务集聚区。地块内主要设有商务办公及配套的部分商业等设施。

本项目的一个特点是鉴于基地南侧的防汛墙顶标高为7米,考虑到景观的效果,本项目的各建筑单体均坐落在高出防汛墙500 的7.5 米标高平台上,而其周边的市政道路的标高在3.6 米左右,二者之间存近4 米的高差,鉴于汇山项目的航运特点,在7.5米的平台上项目的平台上将设有游艇港池,形成内港,容许小型游艇停泊并通过与黄浦江相连的船闸进出。

作为整个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的一部分,在西地块内布置有前后两排共4幢商办建筑(13号,14号,15号和17号楼)和1幢商业建筑(16号楼)。地上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103000 平方米,地下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101083平方米。

总平面图

鸟瞰效果图

二、办公建筑及其能耗特点

现代办公建筑诞生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期,办公室最早一般设在商人家中,书房就是商人们的办公场所。大约到了19世纪50年代,专门的办公建筑出现了,这时的办公建筑基本上是以一个个独立的单间串联而成。由此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办公建筑的模式主要为走廊式办公室。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办公场所的功能由简单变为复杂,过去那种个人在封闭的办公室中处理几个简单合同、单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办公建筑更加注重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交流。因此,其空间布局形式也由传统的封闭变为大开间景观式办公室。以13号,14号办公楼平面为例,可以看到大开间开放式办公布局具有以下优点:

1、布局灵活,适应性强

信息时代办公建筑的功能与管理体系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特点。一幢办公楼往往由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公司企业所组成。由于工作性质、公司规模、管理模式等的不同,采用小开间的办公室分隔将难以满足其千差万别的要求,办公楼一经建成,其基本结构和布局就很难改变。动态发展导致弹性设计,因此采用开放式办公设计具有布局灵活,适应变化的优点。

2、易于交流,便于管理

大开间办公布局安排紧凑,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方便,缩短了活动路线,密切了职员与职员,职员与上级之间的关系。

3、提高利用率

大开间布局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节省隔墙和交通面积,建筑面积利用率可以达到80%一85%"。

4、空间效果好

办公空间既分又合,既强调了空间使用和视觉上的联系的整体性,又强调了每一个独立空间一定程度上的私密性。

大开间开放式办公空间,建筑物内设备比较复杂,多采用集中系统进行通风,制冷或采暖。由于办公空间进深一般较深,因此多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

13号办公楼标准层平面

14号办公楼标准层平面

除了大开间开放式办公布局外,目前国内办公建筑中还有采用传统走廊串联的单间式办公布局,中间核心筒式办公楼,带内院空间的办公楼等。不同的办公空间形式,会对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建筑的护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节能设计中,应该结合当地不同的地域特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办公需要,营造合理的办公环境。

三、节能措施与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整体布局的融合

建筑设计方案是实现建筑生态节能的最重要保障,这个出发点使在规划布局层面就要把节能举措与建筑外部空间布局结合在一起。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西地块项目总平面布局上南侧采用人工游艇港池水体的引入,贴近办公建筑,基地内部广场绿树环抱,同时辅以若干下沉庭院,使地下室商业也能够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这些设计既丰富了建筑外部空间,也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周围的微环境,使人性化的节能措施与建筑整体布局有机结合在一起。

此外各个办公屋面均采用种植屋面,屋面绿化不仅可以使屋面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室外休闲的绿色花园,同时建筑立体绿化对美化城市也可起一定作用。

四、建筑节能与内部空间的融合

现代办公空间注重健康、舒适已成为永恒话题。光在设计中是很重要的部分,光照不仅能改变空间、美化空间,且能对内部封闭空间进行调节,与自然环境保持一定的信息交流,体现真正的贴近自然与回归自然。为创造舒适人性化的办公空间,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以13号楼为例,建筑设计成左右两个办公体块通过共享中厅连接在一起, 共享中厅7层通高,仅作为底层的公共休息空间和水平交通枢纽。考虑节能的需要,我们设计为自然通风,不设置中央空调系统。而对其连接的左右两个办公体块我们采取空调技术手段满足舒适度要求,这样既满足了舒适度要求,又使能源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率。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功能使用和形态处理的分析,我们以主动式节能手段达到了空间形态和节能措施的融合,保证了舒适度条件下的空间形态。

13号办公楼透视图

13号办公楼底层平面

五、建筑节能与立面造型、细部构造的融合

玻璃幕墙是办公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表达形式,但同时也是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的部位。由于玻璃的保温性能远比不上保温外墙体,其冬季热损失将是外墙体的几倍。有资料表明,普通单层玻璃幕墙所损失的热量可占整个围护结构采暖能耗的40%。而在夏季,普通单层玻璃幕墙得热过多造成室内过热也是增加空调能耗的主要因素。因此,幕墙的节能设计也是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西地块项目的玻璃幕墙采用的是断热铝型材Low-E中空玻璃幕墙,外侧结合立面设计设有水平向或竖向金属装饰遮阳构件、水平陶土装饰管或金属丝网,共同起遮阳作用。使用Low-E膜的玻璃,对可见光保持较高的透过率,而对红外长波段透过率却很小。此外,由于镀上Low-E膜的玻璃表面具有很低的长波辐射率,还可以大大增加玻璃表面辐射换热的热阻,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断热铝型材的特点同样是隔热保温性能好,经断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窗框其保温性能比断热前可提高30%-50%。

另外,现在不少办公建筑采用双层幕墙的形式来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双层幕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己经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应用于办公建筑中,双层玻璃幕墙是一种外墙构造。虽然它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是本质上它通常包括外层幕墙,通风的空气间层和内层幕墙。空气间层不仅能有效的阻挡强烈日照,并保证室内采光,同时还可流动通风,将热空气排出中间夹层,从而大大减少夏季空调系统能量消耗。

六、节能设计与可再生资源有机融合的思路和方法

在系统的能源使用方面,应尽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地热利用和沼气发电等,来减少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和电、蒸汽、热水等二次能源的依赖。例如,使用分体空调的建筑建议增设地源热泵,这样可大大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冷机组的建筑建议增加蓄冷装置,冷却塔的废热应予以回收利用。热泵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也可以在办公建筑中考虑采用。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在冬季利用太阳能供暖、夏季采用太阳能制冷系统,全年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热水系统。另外,很多高层办公建筑都采用了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过渡季应充分利用室外空气比较舒适的特点,尽可能利用气候的自然调节能力。

总之,生态节能建筑不能简单复制,应根据建筑类型、设计构思、地域特点、经济条件等有针对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或建筑设计节能手段,从而体现节能的目的性,达到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共融和统一。

七、总结语

近年来,绿色办公室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已经成为一个新型而又重要的课题,在我国仅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我国节能办公建筑设计,力求用高舒适、低能耗的生态建筑为我国城市办公服务,真正的事项我国建筑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逊.关于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13)

[2] 宋德萱,程光.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思考[J]. 城市建筑. 2009(08)

现代公共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工程;现代建筑工程;科技

前言

长期以来,冬期施工中一般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方法测温。这种方法读数不便、测量误差大、容易破损。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由主机和传感器探头两部分组成。传感器探头所触温度通过主机液晶显示屏以数字方式显示,数字显示有直观、准确的优点,测量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当被测温度低于0℃时,仪器面板上的超温报警灯发出红光,提醒施工人员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遭受冻害。

静电现象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广泛应用在静电复印工作中,静电涂敷以及静电除尘也是常见的静电利用形式,然而,静电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带来很大干扰,尤其给电子工程以及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不利于推动电子工程的持续发展。

1.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应用情况

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于1993年10月通过技术鉴定后,在北京地区一些重点工程、合资工程、公共建筑、民用住宅、市政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冬期施工中应用,使用工程面积达80多万m2,主要用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验收、检查、巡回抽查;工程监理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理阶段检测;建设施工单位混凝土施工等温度测量。

在测量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时,通常采用热电偶和电位差计或将玻璃液体温度计吊入测温孔内,两种方式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测温失准。而使用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就较为方便,只需将传感器探头放入测温孔内,主机即显示出混凝土内部温度,这种方法已在国家经贸委二期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并给建筑测温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2.现存建筑电子智能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和研发工作无统一标准

目前,中国大陆的建筑电子智能系统产品很多,有数百个品种。小到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大到拥有几千人的国有大型企业,都可以进行高层建筑电子智能系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中国市场上就产生了数百个互不兼容的标准,这样对于我国建筑电子智能系统的发展弊多利少。

2.2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与实际应用脱钩

在建筑电子智能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工作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这样一类问题:就是绝大部分建筑所使用的电子智能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脱钩现象,即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对于建筑本身应用功能不大,或建筑所需的功能系统不能提供支持。究其原因,发现在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当中,存在产品设计目的不明确;产品研发不成熟,精确度低;系统操作过于复杂,操作人员学习过程缓慢;系统功能无法凸显相应建筑的特性,“按需使用”的程度较低等问题。

3.新型高层楼宇电子智能系统标准化体系的设计

不同的高层建筑对于各自所需要的电子智能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系统标准的设计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从不同的服务对象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的系统模式。并且以这种具有共性的系统模式为基础,建立通用的平台和标准的接口,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求分析;网络平台与通信接口的标准化;控制器模块的标准化;采购安装的标准化。

4.电子工程中的静电防护途径

根据上述介绍,引发电子工程静电危害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静电场引发的三种效应是静电危害主要来源,我们必须针对此类效应开展深人研究,采取科学措施对电子工程静电开展有效防护,降低危害。

4.1防静电工作区域划分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防静电工作区域的划分,在具体实施上,首先,根据电子元件以及电子配件对于制造要求的不同,综合考虑产品的规格以及技术要求,对其实施科学分离。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对电子工程静电敏感程度进行检测,鉴定静电级别,之后根据鉴定标准选择合适的生产车间,通过这种方式,防止敏感期间受到电子工程静电的干扰,引发静电危害。

4.2防静电基本环境

要开展有效的静电防护工作,就必须要对静电工作区域进行科学的环境保护,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防止灰尘以及粉末等出现严重堆积或漂浮在空气中,此外,针对电子工程四周环境需要用到的所有材料以及材质,必须要慎重选择,避免静电危害。

4.2.1产品组装

在对电子产品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静电问题,重视静电防护,促进整机抗静电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认真实施防静电环境布置,开展科学的环境设计,加强工作环境的防静电功能。电子工程建设中工作环境的防静电设计属于有效的静电防护方法之一,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工艺设备、空调以及内装修设计等各方面因素,全面开展静电防护。

4.2.2重视地面防静电

地面的静电防护是创造防静电生产环境的重要内容,在选择地面材料时,必须要综合分析静电地板系统电阻,明确电阻上限以及电阻下限,不但要注重地面的导静电能力,而且要考虑操作安全问题。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采用的是防静电瓷质地板,该类地板属于新型防静电地面材料,在生产此类材料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瓷层中添加无机高温导电材料,使其物理性质发生改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静电的输导,此外,该地板材料是在136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烧制完成的,因此具备良好的抗静电功能,耐久性突出,同时具备较高精度的几何尺寸,不容易出现磨损,不易遭到腐蚀,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性能稳定,还拥有良好的防火抗压作用。该类地面不同技术指标均明显大于PVC塑料等其他防静电制品,具备很高的使用性能。

4.2.3选择具备防静电功能的涂料

针对那些要求静电防护的工作区域,其场地装修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防静电功能,内壁以及顶棚表面应选择具备防静电作设置,就要保证通风管道的平直性,在变形缝处还可以设置相关的软连接,避免通风不顺畅。要注意阀门的设置,阀门的设计方向应当与设计方向保持一致,且必须要控制通风系统内部支架的制作和风管的安装工艺,按照达标的质量进行制作和安装。此外,风管的悬着要按照设计规范进行选择,尽可能的悬着一些荷载力高、抗腐蚀性强的分管,从而为风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5.结语

(1) 高层建筑电子智能系统涉及而广、技术性强,对于不同的用户又有不同的要求,设计中要有总揽全局、兼顾个体的观点本文只是初步提出了一个总体设计方案,对于具体实施涉及不多,在实践中还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研发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层建筑电子智能系统设计,以及计算机控制通信和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设计者和研发者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设计。

(2)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因此,建筑物暖通工程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提升施工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成为了当前暖通安装施工工程领域的重点问题。电热采暖膜暖通安装施工工程领域的使用与推广,既满足了现代人对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为了我国建筑暖通施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我国暖通施工工程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茂芹.谈电热采暖膜在建筑暖通施工中的应用[[J],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20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