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特克斯县初级中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相关精神,根据县教育局相关要求,特克斯县初级中学围绕制定校园欺凌相关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举行多种形式法制安全主题教育、开展按照要求全面自查自纠、进行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秩序状况调查几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治理,现将第一阶段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组及具体工作小组,责任分工明确。

2、工作职责:

总 指 挥: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订《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总指挥: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督促班主任、安保员、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召开以预防校园暴力和欺凌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总务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多措并举、专项治理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特克斯县初级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和《特克斯县初级中学校园欺凌应急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活动、加强教育

一是邀请公安干警来我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制安全报告会。报告会上,从校园暴力欺凌行为特有的欺凌逞强型、恶意斗狠型、蓄意报复型、无故滋事型、模仿暴力型的五种表现形式入手,列举了大量鲜活案例,阐述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发生的人群、地点、动机及危害性,分析了校园暴力欺凌行为产生的根源,随后对预防校园暴力欺凌行为提出了五条预防措施。要求学校经常开展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防范能力,预防、避免、抵制校园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还要求各学校师生及家长携起手来,加大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专项治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和力量,共同营造关爱学生的社会氛围。

  二是阿扎提江书记为学生做校园安全专题讲座。

阿扎提江书记结合近年来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欺凌案例进行了剖析。通过某些学校因学生打架、敲诈事件造成严重后果,让家长承担经济责任的典型案例,警示并教育学生要洁身自好,不通过言语侮辱别人,不与社会闲杂青年交往,不参与学生打架,敢于与来自校园外的欺凌行为进行灵活机智的斗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自我防范、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并强调学校在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校园欺凌隐患,对有欺凌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校园欺凌事件能够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是各班召开校园欺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各班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校园周边哪些地方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点,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欺凌,并懂得了实施校园暴力欺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及校内外安全环境状况调查。

我校利用“三进两联一交友”和“精准帮扶”活动为契机加强校园欺凌家校沟通,通过家长意见反映、实地走访摸排、校内外信息整合收集校园欺凌问题,多措并举保障学生校内外安全。

四、制度齐全,措施得力。

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

1、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2、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的建设,如有丢失、损坏、不健全的相关器械总务处要及时配备。

3、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多观察、勤关心,发现学生有异常情绪及时询问调查。

4、当天值班教师要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要做好巡查工作。

5、学校利用主题班会、教育讲座、国旗下讲话,校园展板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构建;纯净;安全;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97-01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校园暴力”的发生其实绝非偶然,它的发生都具有相应的诱因,甚至有的早已埋下了所谓的“祸根”,却不被发现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而一点一滴地积聚,导致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或偶尔受到强烈的刺激,轰然暴发,从而酿成悲剧,为时已晚。细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诱因:

(一)学生性格缺陷:学生的性格各异,特别象平时性格严重内向,甚至孤僻、自我封闭的那种,还有特别好胜、好斗、心胸陕獈的那种,都是最容易出现暴力倾向行为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平时多与人沟通交流,适当地向外界发泄下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减轻压力,缓释心中的不满与怨恨。而象他们恰恰由于自身性格的局限性,遇到问题,不喜欢或者难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其中包括有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日积月累,得不到帮助与解答,最终会使他们的思维钻进死胡同或发生扭曲,一旦爆发就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家庭环境问题:每个人的性格,行为、思维等方面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概而言之,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现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增多,家里只有年迈的老人照顾着孩子的生活,很难顾及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即使在交流过程中,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代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第二,现在随着父母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断增加,他们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亲的关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产生人格分裂或心理疾患。第三,现在中国“6+1”式家庭,即六个大人,关注一个小孩,溺爱有加,孩子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甚至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不良心态,孤傲、自私,吃不了亏,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因无法忍受而做出极端的行为。第四,“家庭暴力”也是孩子“校园暴力”的直接诱因,家庭中因父母长期不和,家庭暴力不断,试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从小心理便受到强烈冲击,蒙上阴影,于是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也学会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

(三)社会不良因素:学校周边社会的治安秩序等稳定与否,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教育不够: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如今学校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初高中,文化考试的压力更大,而往往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里尤其懂得心理疏导与咨询的专职教师更是缺乏。学生一旦遇到心理问题,找不到专门咨询的门坎,同样教师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教育水平也不高,从而导致此类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为“校园暴力”的产生留下了一定隐患。

二、“校园暴力”的应对策略

作为学校,针对“校园暴力”,决不应该回避自己的责任,而更要积极面对,综合分析以上各种诱因,认真思考,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正确有力的管理机制与教育策略,让我们的校园远离暴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一)学校要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做到“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更要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多一份关爱,平时对这些学生要留心观察,对出现的不良端倪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引导教育,努力让他们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方式应对问题与困难。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培训,尤其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与水平。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要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或性格缺陷的学生,树立信心,进行有效的纠正,让他们朝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去发展。

(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从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看到,违法犯罪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法规知识严重缺乏。象很多学生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但他们自己竟然还全然不知,比如:向同学敲诈钱财来“花花”;因哥们“义气”为朋友同学出头等等。还有从现在影响比较大的“药家鑫事件”中我们除了痛恨其行为外,更多还有惋惜和遗憾,本来只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伤害事故,却质变成一桩令人发指的杀人刑事案件。因此,我们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三)学校要严格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在学生在校期间,采取封闭式管理,坚决杜绝在校学生与外界不良因素的接触机会,比如,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教师值日监督制度等。同时,我们对极个别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该处分的也要处分,适当加强惩戒的力度,我认为,教育也不是万能,当然学校也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有的时候,用一用特殊的方法,严格施教,大胆管理,有利于树正气,压邪气,培养学生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从而将学校里可能冒出的不良风气,扼杀在其萌芽状态。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校园帮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了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对于校园帮派的成因,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帮派;校园帮派;成因

校园帮派是一个一直存在却又没有被重视的问题,其现状可谓十分严重。2008—2011年,广东各级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罪数量达5万多人,其中超半数是团伙犯罪,与“帮派”有关。据一项报道称我国中学生中,有25%的男生有意加入帮派,有4%的女生也有意加入感兴趣的“组织”。①学术界对校园帮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研究了校园帮派的成因、特点与治理。本文主要探讨什么是校园帮派,校园帮派的危害及成因,对于其成因主要从内因(学生本身)和外因(家庭、学校、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校园帮派的厘定

在英国,帮派最初常用来指代工作上的同事或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亲朋好友,并无贬意。而现在“帮派”则是一个贬义词,《美国传统英汉词典》将其解释为“一群为了相互保护和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罪犯或强盗。”在中国,帮派旧时多指因同乡、同行关系而结成的小团体,现在是指在组织内部拉帮结伙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小集团。《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为获取共同的私利勾结成的小团体。”校园帮派顾名思义是由校园中的人组成的帮派,抑或是发生在校园中的帮派,本文中的校园帮派仅指由学生组成的帮派,是指由三以上的人,其中包含有学生,为了获取共同的私利而在校园中勾结成的小团体。

校园帮派组织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有人称校园帮派是“危险的组合”,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因为其首先对在校学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一,受害学生害怕报复,在精神上易形成压抑感;其二,具有一定的引诱、教唆作用,使学生认为用武力可以解决矛盾,可以得到物质财富、权力和尊重,无形中诱使部分潜在的学生加入帮派组织。其次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其一,它是一个“犯罪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后背军”,有的直接就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其二,各成员在犯罪手段和犯罪动机、罪过方面相互补充,比起单独犯罪,其严重性大得多。

就像恩格斯说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终极原因。”校园帮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校园帮派主要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外因相结合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二、校园帮派的内部成因分析

1. 群居——人的本性。校园帮派与人类的群居习性有很大的关系。人是群居动物,一开始和家人、姓氏等诸多关联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发展到后来,与自己性格喜好等多方面相投的人亲近。而这样的多个不同原因相互联结到一起,不同的个体就发展成为不一样的群体。就和人类的部落战争一样,总会要分出个高低,就会慢慢形成以暴力著称的校园帮派了。

2. 自我控制力低——犯罪的根本原因。“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低自我控制”是导致所有犯罪的根本原因。②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人性本恶,人生来都有犯罪倾向,都是潜在的犯罪人,而有的人犯罪了,有的人没有犯罪,主要源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自我控制能力低的人就犯罪了,而自我控制能力高的人就没有犯罪。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很容易受到挫折和诱惑的影响,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而很容易误入歧途,从而加入帮派。

3.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较轻。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以前的学生,几乎都未满十八周岁,尤其是中学生,大多未满14周岁,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14—16周岁的,除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或投毒八种行为外,不承担刑事责任;14—18周岁的,不得判处死刑,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比较早熟,他们懂法律,知道自己受到的惩罚不会太重,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拉帮结派、实施犯罪行为。邱华说过“很多人都以为这些学生不懂法律,其实他们不仅懂,而且还知道怎么去规避。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多数孩子在14周岁前就有很多恶习,甚至做出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来,他们敢如此,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③

三、校园帮派的外部成因分析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充分证明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而外在因素中,对校园帮派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1. 家庭方面的影响。目前很多家长紧紧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朋友交往、心理健康等。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残缺。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上升,据统计,中国目前全国综合平均离婚率为30%左右。离婚率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增多,单亲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挣钱,因而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就直接把孩子交给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同时在孩子的教育中,少了一个人的参与,孩子的思想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是家长与孩子和学校缺乏交流和沟通。在笔者的记忆里,父母从来没参加过家长会,除了学校的名字之外,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和校长是谁,当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农村,在城市里比较少见,但也能反映出家长对学生的重视不够。

2. 学校方面的影响。目前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重心的失衡,在以考试、升学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中,教育部门、学校都紧盯着教学成绩,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所欠缺,学生可能会变得功利,同时不能得到协调发展。学校管理者认为,承认校园帮派的存在,校园帮派被公众知悉,那么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律师郝松劲认为:“学校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发生恶劣事件时没有及时发现、遏制,学生不得不加入帮派。”

3. 社会方面的影响。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能不为社会环境所感染。人们都说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英雄崇拜情结,人们都会模仿,中学生的英雄崇拜情结主要是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据对益阳地区250个帮会组织的调查发现,约30%的帮会是在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成立的,具有浓厚的模仿色彩,诸如鹰帮、十三太保、金刚等。④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特别是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从而走上歪路。

校园帮派可以说是正常现象,但是帮派的文化却是扭曲的,它加入了太多不符合学生年纪该出现的东西,具有很大的危害,它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予以制止。我们应该坚持“预防、打击和改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方面来努力,共治校园帮派,还学生一个洁净的校园。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校园安全、校园暴力及防控研究”(2012Z110)

注解:

① 黄长贵等.关注校园的“帮派”群体[J].初中生之友,2004(2):87.

② 屈智勇等.基于自我控制理论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650.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第4篇

摘 要:笔者从中职学生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法制课教学应从法律相关基础知识、趣味、身边案例及多媒体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

关键词 :法制课 教学 趣味案例 学生兴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内容丰富,论断精辟。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及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关系到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师要激发学生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可谓责任重大。

一、中职学生现状与特点

中职学生大多未成年,心智发展不成熟,控制力较弱,加之社会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冲动、盲目,学习缺乏动力,法律意识薄弱,旺盛的精力有时难免用之不当,加上血气方刚,极易引发校园暴力冲突。中职学生性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充满好奇,也宜受外界不健康内容的诱导和刺激,如行为得不到正确引导,也常演变为性犯罪。中职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在显著发展的同时,又呈现出表面性和片面性,易出现逆反心理,思想上易片面偏激,判断力差,不辨善恶,是非混淆,视打架为勇敢,把恃强凌弱看作有本事,视朴素为穷酸,追求名牌,甚至以身试法当好汉。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职学生形成不良个性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存在“树大自然直”“读书不如赚钱多”错误观念,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和管理30年,深感教育学生学法知法、避免犯罪意义深远,利国、利家、利民,并在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法兴趣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生能入耳入身,不再感到法律是一道遥远而美丽的风景,法律就在身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效果较好。

二、根据学生特点,导入法律基础知识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论语》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 三种学习态度。在讲授法律第一课时,笔者大量运用汉字会意法解释“灋”(法)字,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的角触向谁,谁就获胜,后来简化成“法”字,取“法”的本意水平、正直、公平。一个人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要关进笼子里,于是就导出一个“囚”字。一旦成为囚犯,就要受到审判、受刑,导出一个“刑”字。“刑”字会意“开刀问斩”,古代对死刑犯用刀作为行刑工具,又导出一个“刽”字,会用刀的人称为刽子手,进一步引申现代文明社会对非暴力犯罪死刑逐步采取注射方法,形象描绘注射过程。由此通过学习与法律相关的汉字的会意解释,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关注社会热点,灵活运用案例

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自尊心较强,关注社会热点,喜欢与老师同学争论。在法制课教学中,笔者利用《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等热点问题进行宣讲,引导学生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事半功倍。如在讲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公民有上诉权利,及时将当时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许某的案情向学生宣讲。许某利用ATM机故障,先后取款174次,共取走17.5万元,携款潜逃,被捕时钱款已被花光。法院一审认为许某盗窃金融机构,判处无期徒刑。此时,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随即请同学们对法院一审判决结果发表看法,许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量刑是否过重?许某怎样维护权益?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知道了通过上诉可以维护权益。老师最后进一步讲述案情判决结果,使学生对整个案件有了清晰的了解。是否行使上诉权利由案件当事人决定,任何人不得干预。教师举例说明某省副省长倪某因受贿当庭表示服从法律判决,不再上诉。在讲授证据内容时,教师举例河南和内蒙古各一错案,这两个错案的形成,公安、检察、法院三方都没有重视证据,难究其责。进一步联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错案终身追究制度,进行讲解。在讲民事举证倒置原则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笔者引用一案例,一患者因伤手术后,出院身上钢板断裂,患者将医院告上法庭。钢板断裂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患者用力过度造成?案例中证据举证原告很难完成,适用举证倒置。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激起了学生学法的兴趣。

四、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法制课教学落脚点在于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避免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案件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的70﹪以上,其中十六七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诱发或直接导致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危害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因此笔者在讲授预防违法、避免犯罪内容时,利用自己分管和主管学生安全工作的优势,及时根据校内学生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和本地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向学生认真分析其危害性。如本市一职业学校学生在打篮球时,金某、王某两人发生纠纷,金某认为自己吃了亏,便告诉了陈某等几个社会上的朋友。一天,陈某和几个社会上的朋友将王某殴打并用砍刀将其头部砍伤后逃匿,公安机关展开调查,陈某等人落入法网。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王某损伤程度为轻伤。经区法院判决,陈某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件小事,如果不能冷静,就有可能演变为暴力违法事件,从而身陷牢狱,这样的事例对学生教育很深。再如,本校学生因好奇将消防灭火器扔到河里,对此事学校严肃查处,同时课堂上进行消防法宣讲,学生因此知道了消防器材不可随意挪动、119险情电话不可乱打的法律规定要求,受益匪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和谐教学环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创造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信息空间,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法律课教学中,可尽量使用PPT等图影方式讲解,或观看青少年法制教育微电影,如《心桥》《省》《冲动之殇》等,学生的感受更直观。同时,教师要善于讲故事,课堂学习情境要多变,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景有机结合,法律教学生动活泼。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学生,以真情对待学生的真诚。

六、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法律权威

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社会,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参加法律援助、观摩执法过程等活动,增加学生直观接受法律教育的机会。教师可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和法律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评比,这样的法律教学就不再空乏无力了。

校园暴力的危害性范文第5篇

1.宏观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中职生作为国家百年发展大计的储备人才,出入社会后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大,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其自身的法律素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大任务。注重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任重而道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微观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认识自我。2012年4月,广州佛山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多名中职学生围殴初中生,据警方透露,涉案者因为讲究兄弟义气,意气用事,才造成了事件的发生。这一新闻引起了当地网民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讨论。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影视和网络成为了人们娱乐的工具,然而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对人生价值观认识的模糊,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受极容易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取向和心理健康,例如古惑仔片中的江湖义气,大型游戏侠盗飞车中的暴力元素等。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中职学生很难拥有基本的法律认识,在社会中也会因其年轻气盛难以与集体融合、实现团队合作,也容易犯下事端,甚至违法行事。而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够使中职学生认识到道德红线,明辨是非,从而认识自己,约束自己,正确地交往,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二、中职学生法制观增强的几点措施

1.树立中职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老师俨然是知识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在中职学生法律教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应以树立任职教师的正确教育意识为第一任务,以培养教师的法律认识为优先目标,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强调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严格制定措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工作。只有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了对法律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提高法律教育的实际效率。

2.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法律教育中,教育程序必须走出传统的教模式。将实践内容引入现代教学中,甚至把教室转移到律师事务所。在课堂的教育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材料,如一些典型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此为反面教材,让中职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警醒下得到启示,意识到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性,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避免误入歧途。中职生的法律教育不应只单单靠理论宣传,还应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在法律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民警现身说法。还可以举行模拟法庭,让学生自主地辨别是非,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在案例分析中主观地了解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开展与犯人的对话活动,学生在他人的反省与忏悔中更加容易接受法律的约束。

3.建立并落实全面的学生素质考核体系。现代公司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考核流程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前期工作的绩效评估。考核作为检验中职学生法律的最后一道关卡,其严谨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法律教育过程的反馈结果。建立并落实全面的考核体系,即力求考核的多样化和实际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将考核内容与心理学、道德考核相结合,追求教学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