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走近校园欺凌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9年5月22日媒体曝光,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2019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19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她们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其中涉案人员刘某被刑拘。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让我们远离校园欺凌,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小学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二】活动目的及意义:不管是言语上还是身体上的攻击,都是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行为。在校园暴力欺凌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抵制呢?我们应该保护自己,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长期欺负别人,会很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等等。同时间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欺凌是学校须正视并加以制止及预防的问题。但同学和家长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说一件有关校园欺凌的事情。
2、播放几则校园欺凌记实录像片。
3、由电脑高手制作smart课件。
4、准备一句反欺凌口号。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你对校园欺凌最深的一件事情。(略)
3、大家说了很多欺凌事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播放校园欺凌记实片)
4、看了这部记实片,大家有什么看法呢?(同学意见略)
5、我们将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反欺凌?,请大家说说想法。
6、请胡悦悦同学带领大家读口号。
7、活动结束,请班主任老师讲话。
班会效果:
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挪威于2019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班会总结: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一、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的现象
在当前的校内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个明显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未成年人校内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并且这一事件发生的几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的思想与自主能力,他们完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与言语负责,高中校园中出现校内暴力的事件甚至要高于大学,可见这一现象正呈现出年龄降低的趋势。
在校内暴力的主要类型中,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以及心理暴力,无论是哪一种校内暴力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语言暴力主要是指在同学之间起外号,嘲笑对方,对学生的精神造成严重的侵害。力量暴力重点是对学生的肉体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同时这一类型也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在很多高中院校中,每隔几日就会发生这类暴力事件,轻则对受害人造成身体上的残废,重则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很多学生都是未成年,只能在少管所进行改造,但是无论是从哪一方来讲,因为校内暴力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挽回的。之所以会发生校内暴力事件,追根究底应该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一种扭曲,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施暴者极有可能产生反社会人格的倾向,这在今后步入社会中,将会是十分严重的潜在威胁,所以只有进行有效的预防,才能避免他们在成人以后发展犯罪。除了上述两种暴力类型以外,心理暴力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主要是在班级或者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故意孤立某个人,对他的精神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这一类型的校内暴力事件是经常容易被忽略的,但是一旦发现后果却是相当严重的,并且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成为心理暴力的施暴者,教师也极有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施暴者。
二、未成年人校内暴力的主要原因
从个人方面来讲,施暴者经常会对一些弱势群体展开校内暴力,因为施暴者在社会认知方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所以会产生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学生在高中这一阶段,自认为能够领导别人,潜意识中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认为需要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与羡慕,所以就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欺辱他人,还有些学生是为了义气,认为朋友有难,应该两肋插刀,所以采用暴力的手段解决人际之间的摩擦,但是熟不知这种方式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双方。在很多高中院校中,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有些是单亲家庭出身,从小就缺少亲情的关爱,对于社会会产生一种排斥感,因此经常在学校作出一些有违学生行为的事件,以此博得关注。除此之外,类似的原因还有很多,都是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校园暴力事件。
从家庭方面进行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很多学生的习惯都是从父母处潜移默化的形成的,如果父母进行了错误的示范,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教育意义。有些父母的潜意识中,认为只有棍棒之下才能出孝子,所以一旦学生犯了什么错误,经常以棍棒伺候,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能顺着他们的心意,那么就会走上一条十分极端的道路。在相关调查研究中发现,校园暴力中的施暴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学习水平不高,所以在学校期间会整天无所事事,以欺负同学为乐趣,有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产生冷暴力的情况,对周围的事情保持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前者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不管不问,而后者的家长则主要将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也保持着漠视的态度。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领导对未成年校内暴力事件的忽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不受到同学与老师的重视,他们为了引起关注,才会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瞩目,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宣泄心中的不满。所以在高中校园中,经常能够发现损害学校公共物品现象的发生,但是在这种情况出现后,学校领导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惩处,进而才会发生更加严重的校内暴力。学校制度的不健全会对教师的计划辅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多挣钱,对其他事情一概漠视,将学习成绩当作一切,因此才会造成现在校内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除了文中提到的一些原因以外,还有很多问题是由于被害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单一的从加害者的角度分析未成年校内暴力的问题,这样是片面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矛盾,为校园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未成年校内暴力的法律讨论
在法律的角度上来讲,未成年的校内暴力现象已经上升到互相伤害的层面上,轻则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重则是对心灵与肉体上双重暴力,严重损害到了一个学生的正常发展。在当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主要是对未成年群体进行保护,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到侵犯,但是在未成年校内暴力事件中,绝大部分的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而被害者同样也是未成年,这就在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矛盾,究竟如何对他们的利益加以维护,这是需要相关法律条文应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还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出现早熟的情况愈发明显,那么相关法律是否应该对未成年的年龄进行重新界定,这样才能保证从法律上对被害者有一个合理的交代。除此之外,很多情况的校内暴力事件发生以后,并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效果。
上述的这些法律亟待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约束校内暴力事件,还被害者一个公道具有重要的帮助。
四、降低未成年校内暴力事件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的许多新闻中,能够发现未成年校内暴力事件的程度愈演愈烈,其手段十分残忍,很多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周围的同学进行人身伤害,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这类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相关专家建议在未成年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方面应该进一步提前,因为在当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并没有具体对校内暴力事件加以明确的制约,甚至可以说是相对落后以及偏轻的,所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概率才会逐年提升,他们并没有对自身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全国两会中,明确提出了要想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就应该各方承担起应付的责任。
为了应对校内暴力事件,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手段,这值得我们的借鉴。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预防校园暴力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暴力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暴力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暴力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学校对暴力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以上的措施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但是还应该从具体的国情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来抑制校内暴力的发生。
对于学生如何自护自救,有论者给出了几个建议:首先,应该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其次,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最后,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冷暴力;新媒体
【Abstract】Emotional abuse is a growing problem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and the dormitory is the most intensive place for emotional abuse. Methods of resol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emotional abuse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note Speech and case sharing, etc.,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bout emotional abuse. Diversified forms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s were taken full advantage of helping these students suffered emotional abus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was construct and there were no place for emotional abuse in dormitory.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ust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nd the road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ust be opened to realiz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Key words】Undergraduate; Dormitory; Emotional abuse; New media
0 前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学生校园暴力频频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高校的普遍重视。无论社会、高校、还是家长对于这样的校园暴力有了足够的认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减少或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但是,对于校园暴力频发的深层原因追究甚少。这一问题的背后,往往能发现“冷暴力”的影子。“冷暴力”就属于一种不健全心理的行为表现。“冷暴力”是指:“双方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1-2],主要包括孤立、冷漠相向、关系攻击、置之不理等不作为手段。冷暴力的实质是一种精神虐待。
另外,S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qq,微信,微博,各类直播平台,游戏交流平台等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影响下,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表现为淡化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分依赖新媒体平台。例如:有问题先找网友倾诉而不是找同学沟通解决;在寝室不是聚到一起交流谈话,而是拉一个帘子把自己隔绝出来玩直播;喜欢在网上发表心灵感言,诉说孤独,而不愿意跟舍友聊天……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助长了“冷暴力”的发生,因为被“冷暴力”的人只能是越来越依赖新媒体平台,同学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沟通和解决,结果导致一件小事被无限放大,最后矛盾聚集爆发。其实新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在解决大学生寝室“冷暴力”的问题上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大学生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3-7]
1.1 学生的成长环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孩子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际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研究表明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之间感情冷淡,长期以冷漠方式相处或解决矛盾的,其子女在进入大学后,也倾向于选择同样消极冷漠的方式来解决人际冲突,因此,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冷暴力的受害者或者施暴者。
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自身发展不够成熟,面对问题的时候,思想、行为上都存在偏差,容易导致极端、不健康情绪的产生。虽然现在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受限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这些同学往往比较内向,朋友少或者不愿意向熟人倾诉,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释放手段,所以不良情绪累积,一旦爆发,后果严重。
1.3 大学生本身的特点
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长辈宠爱,往往有求必应,受到的挫折较少,所以个性比较突出,自我意识比较强,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在集体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冷暴力”的认识,很多同学不认为“冷暴力”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反而觉得比“打架”要文明:它既能给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达到惩罚他人的目的,又不用负法律责任和产生太过于明显的人际冲突。殊不知,这种所谓的“文明方式”,其反作用是巨大的。使用冷暴力解决人际冲突,既符合大学生这个群体成熟和幼稚并存的特点,又与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有关。
2 解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的对策研究
当代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性格往往比较自我。大学生活的开始,通常也是第一次离家的开始。大学宿舍的集体生活,不同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种情况下,适往往应过程不顺利,容易产生矛盾。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宿舍“冷暴力”随之而来。没有耐心有效的沟通,替代的是言语的嘲讽、威胁、冷漠、无视……受害者在心理、精神、情感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让原本比较敏感的神经持续紧张,当遭遇到宿舍“冷暴力”的时候,这个危害就更加的明显。
2.1 采用问卷调查法,摸底“冷暴力”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本校大学生对于冷暴力的了解情况以及目前学生遭遇的冷暴力情况。问卷调查的设置问题主要围绕大家对冷暴力的认知情况,对常见的冷暴力行为的了解情况等;自己是否遭遇过冷暴力;自己是否也使用过冷暴力;遭遇被冷暴力以后,自己心理的变化;以及遭遇冷暴力之后,会采取的办法等。
2.2 重视前期宣传教育,普及“冷暴力”知识
基于“冷暴力”自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的特点,难以被发现,许多“冷暴力”的施暴者和被施暴者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跟“冷暴力”握手了。其实,更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对于“冷暴力”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够准确识别“冷暴力”,也不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冷暴力”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主题宣讲会、漫画展、“冷暴力”事件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冷暴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3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育人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具有很多优点[8-9]:首先能够加深互动,拉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其次能够实现多种沟通渠道的交流,打破时空限制;传播交流行为更人性化,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从学生自身而言,也更倾向于选择这种隐秘安全的交流方式表达自己。
开设专门的宣传栏目,讲述身边的“冷暴力”。比如“我和我所认识冷暴力”等专门介绍大学生“冷暴力”,特别是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冷暴力”事件,让大学生能够有直观的理解――原来这就是“冷暴力”。另一方面,开设专门的网上心理咨询平台,提供服务和指导。当代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强,自尊心强,不愿意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给身边的人,包括家长、朋友、老师。网上心理咨询客服了上述缺点,便于大学生接受。
2.4 采用谈心谈话法,帮助已确定的冷暴力对象。
通过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时时了解学生中可能存在冷暴力的学生案例,采用逐个谈话法进行了解。谈话过程中,注意分别真假冷暴力,并分别记录。这一过程的侧重点在于帮助。一旦确定学生被“冷暴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对于施暴双方都要进行心理约谈,要把问题及早解决。
2.5 加强大学生宿舍文明与寝室文化建设
在宿舍生活中,积极倡导“宿舍是我家”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融入“新家庭”,建立团结互助、有爱和谐的室友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例如寝室幽默小品大赛等,团结寝室同学,增强集体荣誉感,获得更高的集体认同。建立良好有序的宿舍协调机制,寝室内部成员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的沟通解决,而不是相互不理睬的消极做法。
2.6 疏通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实是各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数量有限。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增加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才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更多的有心理困惑的同学,避免因为心理问题引发产生更大的悲剧。
3 结语
通过解决寝室“冷暴力”,既能帮助大学生和谐相处,快乐成长,也能避免很多因为同学间“冷暴力”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寝室“冷暴力”的认识,拒绝做施暴者,也避免做受害者,是有利于校园和谐,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功课。
【参考文献】
[1]马方圆,王晓英.大学生“冷暴力”的成因及组织管理措施[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6)453-454
[2]孟凡启.“90后”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象分析[J].南方论刊,2015,(4):86-87
[3]赵红霞,郭倩楠.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状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4),84-88
[4]王德恩.谈高职大学生宿舍冷暴力[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4(6),27-30
[5]曾凡富.高校校园冷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24-128.
[6]杨永芳.家庭、校园和职场冷暴力本性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2):52-54.
[7]李鹤,高蕾.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冷暴力现象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04:11-13.
一、小学危险源的分析
1.运动伤害
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由于课程性质所定,较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轻则擦伤、碰伤,重则残废、死亡。这是因学生活动方式不当,加上体育设施设备陈旧而引起的伤害事故。
2.课余伤害
这类事故最易引起纠纷。下课了,学生在操场、走廊和楼梯旁嬉戏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操打闹,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的因素,引起伤害事故。
3.校外活动事故
这类事故往往是重大伤亡事故,给社会带来极不良的影响。这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学校组织活动不够周密,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4.上学或放学时的伤害
这是学校安全管理最为薄弱、也最为艰难的环节。既包括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也包括发生在路途中的伤害事件。
5.自然灾害的伤害
如汶川5?12的地震,火灾事故的发生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逃生自救方面的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交通安全事故
这是造成学生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拦路虎,令社会关注、家长忧虑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的。
7.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问题显得非常严峻,管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等,长时间如此一定会影响身心的发展,因为小学生一玩就会着迷,无法自控。
二、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各项工作之首。要预防与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严治教,严格管理,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管实管细。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探索和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分析加强学校安全的办法和措施,显得十分紧迫。
1.校风与制度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校园的安全环境。良好的校风会形成学生间相互尊敬、谦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校风肯定伴随着学生之间称王称霸、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弱小孤单的学生就会去寻求保护,从而助长校园帮派的形成和发展,如此产生校风和安全的恶性循环。学校校风的建设一定要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做起,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加强学校的制度安全的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
(1)学生正向行为应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2)校长应该将资源开放给大家使用,并要带头在校园里创造正向的且合乎人性的风气。
(3)学校的所有人员如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和家长,应当合作修订并执行校规。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成绩不应该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
(5)校园里的不合法行为不应宽恕,犯罪与违法事件都应处理。
(6)提供咨询服务,以调解家长、学生和学校人员之间的冲突;有严重问题的学校应该设置安全警卫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免受校园内外暴力行为的侵犯。
2.安全预警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预警救助机制,特别是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因为只有建立这些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解安全隐患。例如校园内应设置灭火器,警卫设备,防盗、防摔倒、防拥挤设施,应急照明,常用医疗急救药品和器材,报警通讯,安全引导和警告标志。
3.遏制校园暴力
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地方,而不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学校在维护校园内的治安,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力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学习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主要包括家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课外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安全、火灾防范等方面。
5.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要会同教育等部门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要重点进行整治,对治安混乱或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强化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期间等重点时段和路段重点加强巡逻控制。对校园内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经营摊点、违章建筑、出租房屋、文化娱乐场所等认真清理,清除各类治安隐患。
6.充分发挥校园保险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
从事故的特性分析,安全防不胜防,无论怎么加强安全管理,事故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除一些人为等可控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呢?笔者以为,参加保险,以保险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或转移学校风险,是事故损失控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7.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是“政府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负责、师生员工遵守校规校纪、家长和群众参与”,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从不同的角、不同的层、不同的方面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一致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实施,促使各有关方面、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决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必须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三、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征及原因
根据三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历年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心理咨询老师接受心理方面咨询的学生人数以及各学院思想老师面临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事件发生的人数都有一定增长的趋势。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大学生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根据三亚学院发展目标,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办学人才培养定位,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七大平台中明确将“健康人格平台”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探索和分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的特点,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三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征
(一)共性心理问题表现
1.长期家庭培养方式形成被动依赖的性格,对新环境y以适应;2.有充分的自由时间进行人际交往却并不如意;3.脱离应试教育后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与自身抗压能力失衡;4.同学间无形的攀比产生家庭经济能力悬殊引起的心理失衡;5.没有足有社会阅历,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判断;6.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宠爱是的叛逆心理严重
(二)特殊心理疾病问题表现
1.适应性较差,不能适当调整自己从而产生极端心理;2.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占有欲强;3.同学攀比之中较大的落差产生的嫉妒心理;4.应试教育中只注重学习从而产生人际障碍;5.为博得吸引以及对事物较为激烈的反应产生校园暴力;6.无人倾诉,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产生抑郁症。
(三)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问题特征
1.适应阶段――大一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失落感;对大学的不适应造成紧张、焦虑;对大学生活不适应造成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导致严重的孤独感:目标的迷失与徘徊导致的困惑和迷茫。
2.成长阶段――大二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悲观甚至敌对情绪;学习任务重、学习方法不得当、压力大,导致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加重;考试焦虑;性困惑和对爱情的渴望产生焦虑。
3.发展阶段――大三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人际关系不和谐依然是困扰大三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业和考研压力的提前到来也使大三学生感到焦虑不安。
4.成熟阶段――大四年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毕业走向选择冲突、就业冲突、考研冲突、恋爱走向冲突、大学期间的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找工作花销造成的经济压力。
二、三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将所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完全摆脱家长的束缚教师的管教生活在集体宿舍中的状况下,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很难迅速完成这种从依赖向自立转变的过程,这样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困惑和挫败感。
(二)社会发展环境:进入大学的学生往往会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寻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高薪、舒适、福利待遇好等等。然而现实又是这样残酷:一个职位要有几个甚至上百个竞争者。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对工作往往高不成、低不就。高校每年扩招,全国每年毕业大学生400多万人。在这样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三)家庭教育环境: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其积极的一面, 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挑战等。而独生子女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缺乏和他人的合作精神,不懂交往技巧,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为所欲为。家长的过度包办代替,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理解问题偏激,同样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学校教育环境:大多数学校近年来才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高校推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以心理教育者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撑,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的支持,难以构建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红清、许国彬 .《试论归因理论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