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保护的方式

植物保护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植物保护的方式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静脉配置;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医院管理创新和实现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plvas的配置室洁净度高达万级,每个配置操作台的洁净度达百级,护士从进仓加药到工作台消毒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效防止了空气微粒对药物造成的污染,提高了药物配置的质量[1],保证了用药安全。但是,护士每日在配置大量抗癌药物的过程中掰开安瓿及抽吸瓶装药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形成,随着操作人员手出入安全柜在柜窗周围形成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毒性药物笼罩范围,操作人员暴露在这种药物环境中,通过皮肤、呼吸、眼睛进入人体长期药物蓄积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和致癌[2],除了化疗药物这种职业暴露外还有物理、化学等暴露都会给配置人员带来伤害。笔者结合我院pivas就配置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职业暴露种类及危害

1.1 物理因素

1.1.1 锐器损伤:锐器损伤是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在配置间由于护士缺乏对生物安全柜及其他器具的专业知识在清洁及整理时造成的损伤、配药时针头刺伤、掰安瓿时划伤等。锐器伤后化疗药物可直接进入身体造成危害。

1.1.2 噪音危害: 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等。 配置间噪音的主要来源包括风机、震荡仪等。资料表明声噪音超过50db(a)可影响人体的休息和睡眠,声级达到70~90 db(a)会使人感到厌烦,影响学习和工作,噪音长期刺激可引起耳聋,机体植物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功能失调[3]。严重超标的噪音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工作效率,特别是准确性及应对意外的能力。同时产生厌倦、焦虑的感觉,出现躯体化症状[4]。

1.2 化学类

1.2.1 细胞毒类药物:日益增多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大都具有细胞度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每天集中配置抗肿瘤药300~400袋,大多数是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顺铂、卡铂、替加氟、紫杉醇等,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的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直接通过口、皮肤、眼睛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配置人员身体健康并污染局部环境。

1.2.2 化学消毒剂: pivas人员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酒精和洗涤酶等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挥发性,配置间是一个相对密封环境,药物和这些消毒剂的挥发性气体在室内存留时间长,引起工作人员头痛、鼻炎、皮肤过敏、注意力不集中等。

1.3 社会心理因素 pivas是一个新型科室,送药工、药师、护士来自不同领域彼此之间要相互适应加之工作中存在的上述诸多负性因素难免产生一些心理不适甚至产生心理压力严重者导致身心疲惫引起失眠、焦虑、忧郁、生物钟紊乱等,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2 对策与措施

2.1 提倡安全操作,预防各类伤害 充分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在校和终身教育的内容。据毛秀英等[2]调查的26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使得上岗后的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防护技术和方法。因此,营造一种氛围,唤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不仅仅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同时还应包括在工作中免受损伤、保持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2 规范操作行为,防止锐器损伤 严格遵守配置室的各项操作规章,提倡使用安全医疗器具,改变操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如在处理锐利器械及废弃物时戴防护手套,妥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使针刺发生率降低50%[5],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手法,徒手掰安瓿是导致锐器损伤的常见原因,应予禁止,提倡使用保护性措施如无菌纱布包绕等。

2.3 遵守出、入配置间流程,保护自身环境 根据配置区面积和新风机组的功率设置送风口数量,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风注入。配置人员严格按操作流程出、入配置工作间,进入配置间时做好自身准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目镜、一次性帽子、口罩等。着装要求:防护服为无絮状物、防静电、不易渗透一体式制服(袖口具有松紧性,能紧密地套住手腕部,帽子系带后完全包裹发迹);帽子为2层(内层为一次性帽子);手套为2层(内层为防渗透的聚氯乙烯手套外层为无粉乳胶手套),手套每30 min更换一次或有损伤等及时更换,口罩应有滤去粉尘和雾化液滴的作用。操作台铺涂有塑料背膜的吸收衬垫以吸附偶然逸出液,衬垫污染时及时更换。配置前备好所需物品,防止操作过程中双手频繁出入安全柜,减少人员走动,保证柜内气流稳定,减少气溶胶逸出。

2.4 重视操作细节,减少气溶胶形成 配置时,尽量选用容积比所吸药液体积稍大的注射器, 每次抽吸药液后注射器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3/4。打开安瓿前,轻拍瓶颈和瓶身上部,必要时静置1~2 min,保证没有药液或粉末留于该处,开启时用无菌纱布包住瓶颈,折力方向要避开前窗;配置西林瓶药物时要避免强正压或强负压操作,选择合适的压力和角度进行抽吸,对难溶药物须反复溶解时可借助增加注射器数量来减少对胶塞的穿刺次数;须要通过震荡器溶解的药物,震荡前用酒精棉签清洁瓶塞表面逸出物。通过这些点滴细节防能护有效减少气溶胶形成和逸出。

2.5 预防并正确处理药物逸出和锐器损伤 护士的各项操作都应严格遵首配置间规程,避免减少药物逸出及身体损伤。当生物安全柜内有药物逸出时,用配备的逸出包彻底清除巨部可视药物,之后对整个安全柜内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操作者应着保护性衣帽等,清洁次序为先无腐蚀性ph值与肥皂相近的洗涤剂,从上之下,从污染小到污染大的区蜮擦洗并随时更换擦布,清洁完毕风机须正常运行30 min后再继续使用。若药物污染衣服、皮肤时,及时更换衣服;局部皮肤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3~4次;黏膜被污染时要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至感觉正常。最后将废弃物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5]。操作完毕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净双手并淋浴。

2.6 作好各种仪器保养 降低噪音污染 定期对工作台进行风速测定,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检测送风系统防止因尘菌累积确保机器运行正常;集中使用震荡仪最大限度减少开机时间;加强自身防护如戴耳塞等,使噪音危害降到最抵。

【参考文献】

   1 许燕玲,朱瑞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12613.

2 毛秀英,郭娜,于荔梅,等.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现状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09812.

3 徐万军,曹黎莉,万兴铭. 噪声作业对女工健康的影响.兰州医学院报,2003,9:18.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第2篇

一、加强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挖掘我镇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镇文化品位。

2.基本方针:XXX古遗址文物保护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3.工作目标:通过有效措施,永苏里古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坚持以政府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体制,逐步形成更为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建立一支高标准文物保护员队伍;切实保证文物安全,继续保持不发生文物被盗案件;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保护文物意识深入人心。

二、实施重点保护,构筑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1.对永苏里古遗址文物保护建档立案:对XXX古遗址文物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对其进行保护管理,建立记录档案,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制度健全。

2.文物保护点保护措施:XXX古遗址文物保护点所在村委会负责本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日常看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要密切注意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古遗址保护点范围内进行取土、挖掘、爆破、建设、钻探、砍伐、垦植等影响文物安全和破坏文物点整体风貌的活动。未经县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文物保护点范围内的土地用途。对于确实要进行工程建设的文物点地块,要及时上报文物主管部门,及时完善报批手续。文物保护点所在村,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包片干部包组、组干部和文物巡查员具体负责保护点制度,所有责任人要经常进行安全巡护,镇文广站人员要加大巡查督查力度,积极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提升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共同保护。村组干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要当即制止并及时上报县文物局、镇公安派出所或镇文广站。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全镇文物保护的社会合力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了由镇长XXX同志任组长,副镇长XXX、党委委员XXX任副组长,党政办、综治办、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文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山镇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广站,具体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日常事务协调、宣传等工作。各有关单位要成立专门的保护工作队伍,实施经常性巡查管理工作。建立XXX古遗址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文物安全格局,始终保持对各类文物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

四、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永苏里古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管理,谁负责,一旦出现问题,逐级问责。

2.各村(街)委员会为第一责任单位,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要成立一支保护意识强、责任心强的文物保护队伍,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巡查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3.文广站具体负责永苏里古遗址点保护管理工作;对本辖区文物巡查员进行监督指导;经常性进行文物点的巡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4.综治部门要加强文物犯罪的宣传,做好相关普法工作、要充分发挥职能,将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本部门的一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5.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文广站等相关部门要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加强镇域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审查,严防违规建设。要特别关注XXX景区建设工作,对景区用地范围内的文物保护点或新发现的文物点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保护处理,确保XXX古遗址文物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疗药物;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92.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29-03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on chemotherapy drug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the oncology nurse

LIU Ruizhi1, XIE Liqiong2, CHEN Jianfang3

1.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1, China;2.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the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1, China; 3.Obstetrical Department, Huiyang Car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oncology nurse on chemotherapy drugs occupational exposur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in order to prevent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nurses. 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45 nurses who contacted chemotherapy drugs. Results: 90% of nurses could tell the harmfulness of chemotherapy drugs, 80% of nurses could tell the harm pathway of chemotherapy drugs, 51% of nurses had carried out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Oncology nurses have the less knowledge of chemotherapy drugs, their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is weak who have no perfect chemotherapy preventive measures. We should carry out som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safety education, strict operation procedures, perfect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res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rm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 of nurses.

[Key words] Chemotherapy drugs; Oncology nurs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Protection

动物试验表明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具有潜在的致突变、致畸、致癌的作用,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1]。肿瘤科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经常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何海丽等[2]的调查显示,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的细胞染色体有较多异常现象,长期接触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月经不调、脱发等发生。Hirst的研究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 d以上才消失[3]。因此为了解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的认知情况及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接触化疗药物年限在1年以上的肿瘤科护士45名,均为女性;年龄(26.44±5.35)岁,护龄(6.16±4.21)年,接触化疗药物年限为(7.24±4.25)年;学历:中专56%,大专33%,本科11%,本组以初级职称为主(67%)。

1.2 药物接触情况

配置的化疗药物主要有比柔比星、多柔比星、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鬼臼类(VP-16、VM26)、长春新碱、长春瑞滨、喜树碱、甲氨蝶呤等。

1.3 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接触化疗药物年限、对化疗药物毒性的认知、对危害途径的认知、有无采取保护性措施、有无参加专业性培训、是否按正规操作配置药物、是否正确处理废弃物品(如注射器、药瓶等)。由调查者向被调查护士讲解填写要求,由护士长协调发放及收回,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试卷4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护士对化疗药物的毒性、危害途径及正确操作的认知情况

见表1。

2.2 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时防护行为的自评结果

见表2。

3 讨论

3.1 体制不健全

在校学习时缺乏相关职业暴露的知识教育,导致在校学习与临床在岗的专业知识培训脱节,思想模糊不清,增加了化疗药物侵入人体的机会。

3.2 医院的防护设备不健全

据调查广东省仅有少数大医院成立了静脉液体配置中心科室,绝大部分医院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原因,仍采用各个科室加化疗药的模式,甚至有的科室连生物安全柜都没有,造成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3.3 防护意识薄弱

由于大多数年轻护士未参加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致使她们在工作中思想麻痹大意,另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少而工作繁重,认为一些细节防护措施麻烦,浪费时间,放弃了穿防护衣、戴手套、戴护目镜等措施,这就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暴露率。

3.4 防护措施

3.4.1 提高护士对肿瘤药物的防护意识

护士接触化疗药物频繁,抗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损害作用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不像患者用药一样产生直接效果,使许多护理人员不能从意识上加以注意和落实好防护措施。加强抗肿瘤化疗职业危害认识,强化防护措施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的信度和意念,将学到的防护知识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4.2 规范抗肿瘤化疗药物防护操作,提高防护措施执行力

护理人员在实施化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选择僻静处配药,配药场所应有良好通风设备,配药前后要洗手,佩戴一次性的无纤维防护口罩、帽子、护眼镜或面罩,有条件者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操作时戴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外面再佩戴乳胶手套,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渗透护垫,熟练操作规程,防止药液和雾粒溢出。冷冻粉剂安瓿打开时,有溅出的危险,需用无菌纱布包裹打开。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若为安瓿制剂,打开安瓿时应垫以无菌纱布以防划破手套。如为小瓶药物在注入溶媒时,要防止瓶内压力过高造成药液外溢,如注入溶媒量过少,要抽出适量空气后再注入溶媒。使用大针头和大管腔注射器,抽吸不超过3/4满,在药瓶内完成排气或使用密封袋进行排气。盛有药液的注射器中的气泡通过无菌纱布排除以减少气溶胶的形成。静脉给药时,输液管要先用配置化疗药同溶剂预充,以减低药液外溢和药液雾化的危险。使用软包装输液袋输液,针头连接紧密防止脱出,有条件的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如果药液溅到桌面或地上时,先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表面。化疗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均含有抗癌药,处理被浸湿的床单、衣服、纱布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污染皮肤。同时要将安全防护知识及方法告诉家属或照护者。化疗患者使用水池、马桶后反复用水冲洗2次。化疗用过的所有物品均放入专用的污染带中并扎口,最终焚烧处理。操作完毕后用清洁剂擦拭工作台,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洗手。孕期禁止接触化疗药物,一旦接触化疗药物,应立即采用肥皂水反复清洗等补救措施。

3.4.3 肿瘤科护士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我国对放射性接触的人员休息有足够重视,放射性接触的人员有放射假期及营养补助,而对肿瘤科化疗护士的休息重视不够,化疗护士没有化疗假期及营养补助[4]。肿瘤科护理护士身体健康状况不宜过劳,应有化疗假期及营养补助,同时重视化疗护士孕期保护,孕期应调离化疗岗位。

3.4.4加强安全管理

3.4.4.1 加强对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培训凡工作中能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化疗药物职业防护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轮岗制度。

3.4.4.2 建立化疗药物防护管理体系由于存在抗癌药物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应尽快建立有利于化疗药物防护的管理体系。郭秀泉等[5]认为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集中配置化疗药物,以减少在无防护设备下配置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人数。配药室应有良好通风条件,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配置。配药前启动紫外线灯进行柜内操作区空气消毒40 min,保持洁净的配药环境。在配药操作室内禁止进餐、吸烟、化妆,减少药物对人体危害。操作完毕后至少30 min,待药物气雾吸除干净,才能清洁安全柜,用后紫外线消毒处理。配置完毕后产生的废弃物,密封后放在标有“化疗药物废弃物”且牢固防刺透、防漏的垃圾桶中,防止废物蒸发污染空气,最后将垃圾袋封口,放感染性废物袋内,由专人按化疗污染物品的相关规定处理。

3.4.4.3 制订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法规我国应尽快出台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法规,各医院必须尽快制订化疗药物的防护制度,将职业防护制度与常规护理工作制度视为同等重要地位,并在工作中按要求落实,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各项防护措施的依从性。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广泛运用于临床,随着化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推广,特别近几年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新的化疗药物、新的疗法、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广大医务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而至今我国尚无“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卫生与安全作业规范”或“医疗卫生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指南”之类与《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法规。这点需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需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制订和完善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作业规范和防护制度,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积极创造健康促进的工作场所,辅以一定的管理办法和采取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强化防护行为和防护措施的执行力,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江会,李武平,付菊芳.护理人员对肿瘤药物职业防护认知现代调查[J].护理研究,2005,8(19):1521-1523.

[2]何海丽,吕菊红,鲁娟,等.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健康影响及防护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2):33-34.

[3]杨方英,刘丽华,周慧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45.

[4]江会,李武平,付菊芳.抗癌药物对护士职业性危害及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9):307-308.

[5]郭秀泉,苏仲玲,许德芬,等.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0):1739-1740.

[6]叶方立,郭继华.职业卫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43-46.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地方院校;图书馆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遍布各地的高等院校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生力军,地方院校图书馆该如何确定和把握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位置,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作用?本文试就此略作讨论。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总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如下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包含了人类文化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有的人类文化遗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对其进行有选择的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濒危文化采取的“一种记录、保存、评估、拯救、起死回生、继续自续、人类共享的一项文化工程”。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以来,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陆续公布,其数量和类别均非常丰富。2006年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518个项目,2008年第二批又公布了5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147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仅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前景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幅员广阔、民族文化异常丰富,目前国家和地方所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远远不能涵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在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一体化使得主流媒体和流行艺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占居了公众视野,同时也挤占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存在空间。在这种主流媒体的强势权威下,我们的整个民族,现在都在“自觉自愿”地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去追求现代化的文化。

二、地方院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功能定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切需要集合来自社会的各种力量,通过全社会各团体和个人的努力,才能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物质形态却有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包括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文化场所和对其过程记录的文字、声音、影像等等资料。这些物质载体与图书馆馆藏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物质化保护是国际遗产学界公认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手段,而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是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形的图书馆馆藏就好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物质遗产有其非物质性,非物质遗产也有物质性。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在其《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所赋予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主要使命中,即有: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等,上述表述都确认了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地位。事实上,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文献资料作为自己搜集、整理、开发乃至服务读者的对象。

三、地方院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首先,地方院校图书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需要的必要场所。它设有收藏书库、报告厅、展览厅、大厅或广场等场所或设施,可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保存、宣传、展示、研究等活动。而且很多地方院校图书馆本身就有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并把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作为其工作任务之一。可以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最基本的资料支持和帮助,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

植物保护的方式范文第5篇

1 生态农业与植物保护技术的概述和理念

生态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它是指在不损害环境和不影响生态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经验,融合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发展创新,以达到有效防止病虫害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农业质量,实现传统农业向绿色、无公害、可持续的方向上发展。

作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条件,植物保护技术运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植物保护手段。在传统的植物保护方式中,为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手段来杀菌,而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存在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质量,而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应用则避免了传统植物保护方式的弊端。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技术本身也对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负面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降低了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运用

2.1 “三诱技术”的运用

所谓的“三诱技术”,具体就是指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属于一种物理方法,诱杀害虫时主要使用到了光、波、色、味4种方式。该项技术的效果目前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杀虫范围和杀虫量都极大,同时还具有无污染,无毒害等优势,安全性好,有利于降低虫害所带来的威胁,综合效益好,可以在生态农业中推广应用;黄板诱杀技术是一项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害虫趋黄性特点来对趋黄害虫进行诱杀。在传统的叶茎类植物防治中,农药药性大,不符合生态农业理念,而黄板技术的应用则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性诱剂是当前植物保护技术中的一项新型绿色防控技术。

2.2 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

防虫网阻隔技术属于物理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防虫网对害虫进行阻隔,防止其进一步危害和繁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22目防虫网即可。通过在生态农业中运用防虫网阻隔技术,其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可以有效阻隔害虫繁殖,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可以适当调节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对炭疽病、软腐病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因此综合来看,防虫网阻隔技术的运用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

2.3 其它植物保护新技术的运用

随着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进步,各种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也开始被广泛应用。实际上在实施植物保护过程中,不能单一依靠某一项防治技术,要想提高防治效果,需综合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确保植物保护的效果。

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和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业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具体手段有充分了解,为植物保护工作打好基础。各地可以考虑建立病虫害测报系统和监测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植物保护预防工作做好。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植物保护工作队,向农民普及介绍相关技术,提供专业服务,打造科学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