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口腔科;院科级检查;医院感染

虽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因日常饮食及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极易引发口腔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口腔诊疗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侵入性操作也随之增多、诊疗器械的使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等等相关因素,加之口腔科诊疗器械容易被患者的口腔血液与口腔分泌物污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因子[1]。倘若在口腔诊疗活动过程中,各项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措施落实不严格,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即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从而引发相关的医疗纠纷或事件,因此,口腔科对清洗、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为做好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保障医疗质量,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未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院级与科级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014年~2015年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职称、学历、人数相对无变化。

1.2院科两级检查 对照组按照以往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未制定科室自查具体内容及自查频次。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查找分析近3年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查找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文献,制定科室自查内容及每周自查制度,并在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记录本》予以实时记录;院级检查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医院口腔科感染控制督查反馈表》,感染管理科院级检查每半月进行一次,并予以反馈口腔科[2]。口腔科根据院级反馈及时召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措施;院科两级分别每月调查100例就诊患者对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科两级检查结果整理统计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3];院科两级共同制定《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题,每题10分,9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方法 汇总检查数据统一录入Excel文档软件,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卫生学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科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科级检查合格率;对照组院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亦低于实验组院级检查合格率,两组组间比较P均

3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医学常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诊疗活动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一直以来将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2015年科室层面及医院感染管理科院级层面采取院科两级强化检查督导模式,明确院科两级各自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共同查找感染隐患,强化培训考核,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做好个人标准预防,持续提高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合格率[4]。从表1可见2015年度院科级两级患者就医满意度均随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的持续提高而上升。因口腔诊疗相关的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直观的就医体验度,这些检查合格率的提高,必然能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预防控制部门应当明确院科两级感染管理职责,细则检查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检查频次,持续质量改进,方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玲娣,周国娟.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6-137.

[2]袁辉霞.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5,16(30):25-26.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对策

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1,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章立制、循证干预,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使经口腔诊疗而发生的医源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口腔器械清洁、消毒、灭菌难:口腔诊疗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繁,形状结构复杂,且在诊疗操作过程中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频繁接触,污染严重。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压,使患者口腔内血液、唾液、组织碎片、各种微生物等回收吸入机头内部,如去污不彻底就会影响灭菌效果而致医源叉感染。

诊疗环境污染: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更大,如不及时清除环境中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扩散[3]。

综合治疗台水路、气路污染:在口腔综合治疗台停气、涡轮手机停转的一瞬间,手机头部的空气呈负压状态,该状态已经Ojajarvi等实验证实可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并可经接头进入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还可以在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的侧壁形成生物膜,当再次使用时,即便使用彻底消毒灭菌的手机,微生物也可经污染的综合治疗台供水、供气系统喷入患者口中[4]。在手机灭菌合格情况下,连续3次的手机喷水采样超标且有致病菌生长也充分证实了水路存在污染。

忽视口腔诊疗工作中的环节控制:手卫生及干手措施配置不完善,忽视诊疗前后的认真洗手或规范洗手,以至洗手后的采样结果超标且有两种致病菌生长。部分医务人员自身与患者双向防护意识淡薄,两名患者间不更换手套,操作时不注意个人防护及对患者的保护。有牙科医师因职业感染艾滋病的报道[5],20世纪90年代曾有口腔科医生感染艾滋病并传染给患者的报道。

医疗废物:口腔科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牙胶尖、带血棉球,以及刀片、针头、缝针等均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诊疗后如回收不利或乱丢、乱放或未严格分类及时处置,易造成交叉感染和锐器伤。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加强知识培训,坚持循证干预: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共同制定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科通过定期检查或随机对口腔科空气、物表、手采样及器械清洁度及灭菌效果监测,了解口腔科及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循证干预,持续质量改进。

规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①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灭菌条件不完善造成的隐患。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机清洗灭菌流程:分离手机钻头自来水清洗复合酶浸泡(5分钟)自来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贮存。对清洗后器械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清洁度检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对牙科手机、拔牙钳等耐湿热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单包装,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不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感染管理科每个月到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物品的清洗质量,定期对压力灭菌器、消毒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监测,对不合格项目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结果达标。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诊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坚持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椅和地面清洁、消毒2次,对易污染的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牙椅的开关、头托、手柄等处用防护罩覆盖,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1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加强水路消毒:定期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理系统进行清洁,每天在接诊患者前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从而使附着在水管内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对口腔科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更换净水装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机前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利用其不规范洗手的采样结果,教育督促口腔科医生给每位患者操作前、后严格按张贴图示洗手,更换手套。进行拔牙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及药品由专人规范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通过医院感染事件及随机监测结果的警示,提高医务人员防护依从性。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并据需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分类收集,凡诊疗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及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废弃医疗用品,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器均置入利器盒内,每天专人密闭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统一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3:3220-3221.

2 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 杨梅.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38-4539.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诊疗 感染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067-02

当前,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重要课题。无论是国内或国外虽然已对院内感染加强了各种预防措施,但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比率却一直居高不下。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科室,如口腔科门诊,其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尚在探讨之中。口腔门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且多数传染病可以通过口腔就诊过程传播,故控制口腔科门诊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各个环节,防止污染与污染扩散是控制门诊感染的一个重要任务。

1 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1 口腔门诊的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病人密集在有限的空间内,极易造成院内感染,有口腔医院调查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14%。病人咳嗽喷出的带菌飞沫,口腔治疗使用的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产生的水雾飞溅(水雾中不同程度地混有病人的血液!唾液及龈沟液),还有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都是构成诊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1.2 口腔诊疗自身的特点

口腔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操作大多数在口内进行,包括唾液、血液在内的体液为多种病原体的载体,如HBV、HIV等,且口腔门诊病人中,多数其口腔粘膜因病变的原因或治疗中操作的原因而使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了高度的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1.3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不严密

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频繁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手套未作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的手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这些极易造成感染的传播和病毒的扩散。

1.4 口腔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尤其是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因手机及其附件包括机头、机头内的涡轮腔、水气管道等,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的内腔中,如消毒不彻底往往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此外根管治疗器械、拔牙钳、牙挺、凿子、手术刀、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也是传染疾病的工具。

2 预防和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诊室和空气消毒

净化及消毒是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每天保持空气流通,同时使用湿式清洁,避免菌尘飞扬,做好各诊室的清洁卫生。每天用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后开窗通风。诊室的工作台、灯手柄及开关、痰盂、地板每天使用有效氯含量5g/L的速消净擦拭或消毒二次。

2.2 加强隔离措施

由于慢性传染病不可能通过问诊或口腔检查确定,因此应按“标准预防”原则,即假定每位患者均有血源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一律按严格的防止交叉感染原则进行。

2.3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感染的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每3~6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及经血传播的病原抗体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和动态观察健康情况,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和鼻咽部带菌检测以防其成为感染病人的传染源。

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如果被疑有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或其他瑞其次上,立即注射抗HBVIgG(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保护率至95%。

在口腔诊疗操作中带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唾液溅入口咽部及手的皮肤破损处。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应立即放耐刺的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口腔科病人,在诊疗操作前采集有关病史及必要的检查,以了解病人的其他健康情况。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与风疹、麻疹、疱疹、肝炎、病人接触,或戴双层手套、口罩及保护眼睛。

2.4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2.4.1 一般口腔器械消毒灭菌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拔髓针、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小器械使用后先用2%戊二醛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擦干。分类包装采用小型高温蒸汽灭菌器灭菌。拔牙钳、牙挺、非一次性弯盘、探针、镊子、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剪刀、玻璃调板、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雕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min,清洗擦干分类包装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min,浸泡的容器要加盖,初消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毁形分类装入黄色塑料袋再装入专用密封桶定点上锁放置,每日由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特种医疗垃圾回收公司上门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禁止回流市场。

2.4.2 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灭菌

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较难消毒。治疗完毕将水汽开关开启,冲洗水汽系统1s,用2%戊二醛棉球将钻针周围的残垢擦掉,将钻针卸下,然后将手机卸下,再用2%戊二醛棉球擦拭手机外部,用清水冲洗擦干,从管口喷入牙科手机清洁剂,袋装封口注明灭菌日期, 再放入小型预真空高温蒸汽灭菌器,接通电源,启动消毒器,选择程序及灭菌温度和时间。

2.5 预防措施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灭菌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我院为适应临床需要,口腔科购置小型速效压力蒸汽灭菌器,经检测,临床使用后污染的手机、吸唾器、车针、扩大针经压力蒸汽灭菌135℃,作用10min后器械上附着的细菌均被100%杀灭,化学指示卡完全变色,生物指示菌片培养全部阴性,HbsAg抗原性全部灭活。

门诊口腔感染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52-01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3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2 加强环境管理,作好个人防护:各诊室、治疗室需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用紫外线照射2次/d,1 h/次。诊断桌、窗台、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做到规范洗手。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规范的洗手是避免医院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2]。为确保医患安全,操作者应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洗手。

3.3 更新口腔器械,改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手机选择耐高温而又耐湿的品牌,且配备足够的周转基数。手机清洗:手工清洗不能将手机内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机空转30 s后,再清洗手机上的污垢,并使用超声清洗消毒机在清洗过程中加入清洗剂、消毒剂或酶等,从而达到彻底清洗手机内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机采取全自动注油,纸塑封包,然后再高压蒸汽灭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机一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推荐的首选方法,应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3]。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拨髓针、牙周刮治器、拨牙钳、牙挺、洁牙器、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调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清洗擦干后分类,独立包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4 对一次性物品加强管理,并合理使用:口腔科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厂家商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要求提供购进物品相关批号的质量检验报告。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浸泡容器要加盖,初消毒后,用专人回收,送焚烧炉焚烧,并做好交接登记,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5 印模材料的消毒:先用清水洗干净,轻甩,在500 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 min后灌模。

3.6 牙椅管道系统的消毒:下班前每张牙椅用0.5%含氯消毒液抽吸消毒,开诊前、收诊后用快速手机排气、排水1 min,牙椅表面采用250mg/L含氯消毒液在治疗结束后抹洗,痰盂随时保持清洁。

3.7 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口腔科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消毒、灭菌效果、清洁卫生、规章制度、执行监测制度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4]。

参考文献

[1] 陈力,阎黎津,傅体权,等.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48-449

[2] 钟秀玲,程棣研.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