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业生产;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86年我国举办的第2届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会议上就对植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植物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期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农业生产一定要根据环境与有害生物的相互关系,采用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尽量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1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也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不断的高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对植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植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病虫防治面积不断降低,挽回的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全民大力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来,农田灭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低了百万吨的粮食损失,化学除草的面积也快速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作物质量与产量的提高,使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在农民收入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加强植物保护的策略

在农业的快速过程中,植物保护工作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及长期性,需要制定新的植物保护策略,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环境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平衡。

2.1 坚持综合防治

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综合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配套技术。今后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是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保证植物保护综合防治的顺利进行。在现有的农村形势下,各村镇领导要要带领大家有效解决每家每户的防治困难问题,并且要尽量减少植物保护防治成本以及农药污染,从而增强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使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断降低。

2.2 建设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将变化频繁的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准确预测,把握农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只有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农业发展才会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预测网络的建设;提高预测的水平;加强预测信息的服务建设。

2.3 加速抗性育种过程

加强对抗性育种的研究力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持久抗病性及水平抗病性育种的研究,需要从育种方法、生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品种的宏观管理,使不同生态区内的多系品种、不同基因型品种实现最优配置,从而使垂直抗性品种的服务年限得到一定的延长。相关部门还应该在不同生态区内建立抗病虫的检测圃,检测不同的病菌以及害虫新生物型种群,从而为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后背品种的选择与培育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2.4 加强生物防治

对农田植物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前提是要创造出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大环境,从而保证当地现有的天敌资源,协调好保护天敌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保证有益生物有效控制有害生物。

2.5 加强病虫的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通过建立病虫及其抗药性检测系统,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且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抗药性跟踪以及治理。将病虫的抗药性防治作为植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相关部门要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检验,建立起规范的药物抗性治理体系,把对农药的使用控制由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给当地的农民,做到真正的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6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相关部门要定时定点地对各村镇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方面保证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让农民认识到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植物保护示范基地,带动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努力提高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转化率,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培训出更多具有相关技术的农民,建立起一套完善植物保护应用体系,将上述的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只有这样,植物保护技术才可以更多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才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庞树楷.提高学生的植保意识,为农业生产服务——浅谈“植物保护知识”课教学的体会[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6).

[2]柴玉花.谈当前我国在植物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18).

[3]肖国学,冯跃华,易勇.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7) .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仅影响到城市环境,同时也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也越来越强,为了建设出良好的城市环境,就必须加强城市园林植物保护。

1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1城市环境恶化,病虫害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生活,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造成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加,而人们环保意识还不够强,这些垃圾很自然地就会恶化城市环境,进而使得一些病虫不断滋生,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1.2滥用农药,破坏生态平衡

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农药品种多、用量大,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以及环境造成污染。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当园林植物遭受到虫害的威胁时,人们就会选用一些农药进行杀虫,然而农药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虽然可以消除病害,却也威胁到生态环境,一味地采用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而农药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沉淀在土壤和环境中,污染城市环境。

1.3树种选用不合理

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品种单一,设计人员缺乏基本的植保病理知识,将易引发病虫害的植物种植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导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在园林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要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利用植物间互相制约和调节的性能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2.1加大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加大园林植物保护有着重大意义。为了确保城市园林植物更好的生长,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园林保护工作中。另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将园林植物保护相关技术措施印发成小册,并分发给人民群众,提高他们的认识。

2.2农业保护措施

农业防治是综合运用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而创造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消除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另外,种植户还必须加强土壤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

2.3化学保护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在选择农药防治虫害时,农药必须是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生产要求,并被正式推荐用于绿色生产的农药类产品。例如利用草木灰水防治蚜虫,事先准备好草木灰,按照一定的比例,向草木灰中加入水,浸泡1昼夜。第2天取其上清液,对植物喷洒,达到除虫害的效果。

2.4树种的检疫

针对城市绿化,应当选用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如榕树、樟树等,并对其进行更加良好的培育以及引种。为防止在幼苗期出现病虫害发生,可事先将播种的树种进行药剂处理。如,将树种放进石灰水中浸泡36h,可有效地预防恶苗病的发生。

3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

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应当摒弃以往的观念,要提高植物保护的认识,要采用新的植被保护技术,确保植物的绿色成长。同时,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则,使得园林植物与害虫种群以及他们的天敌种群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使得园林植保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 化学农药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26-01

0.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进行植物保护的需要而大量使用的农药,使土壤、水源和农产品受到了较大的污染,使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步伐。

1.植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病虫害的防治上,化学农药起着高效、特效和速效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从大量应用有机氯农药到现在的有机磷、除虫菊酯和各类杀菌剂等,对杀灭病虫,防止病虫害蔓延,提高农业的增产丰收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频繁发生的,破坏力较严重的病虫害,化学农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对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不良的后果已经显现出来,害虫的不断变异,使其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所以只能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不断增加,以达到灭虫的效果。这样以来,用药量就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中越来越大,导致害虫的天敌受到杀害,从而使农业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土壤受破坏较为严重,农产品上农药残留过多,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破坏,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1.1 化学农药使用过量

目前,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上的效果,使用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病虫害得以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仅导致土壤及农产品上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同时农业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环境越来越恶劣。

1.2 单纯依靠化学农药

由于过分的化学农药的作用,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使大量的有益生物也被灭杀,使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受到破坏。与此同时,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不断地增大,导致农药的尝试得以不断的增加,早一些年里已经被控制住的一些害虫在近年内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1.3 农药误用、错用现象还较普遍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部门普及力度还不够,同时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还较低,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地方,往往区分不明白杀菌剂和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混用和误用的情况。这样盲目地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同时也导致药害的发生。同时农民对害虫的认识度不够,抓不住治疗的最佳时机,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导致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1.4 农药使用浓度逐年提高

由于长期对化学农药进行使用,促使害虫的抗药性得以逐渐地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杀虫的效果,只能不断地提高农药的浓度,这样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则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和农产品中。

1.5 喷药设备落后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由于其雾滴直径较大,所以导致化学农药的利用率较低,不仅达不到应用的效果,同时也使农药的浪费程度较高。

2.合理有效地进行植物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

2.1 加快新型农药的研制及推广应用

2.1.1 研制开发新型高效、低用量、易分解、低残留农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农药的技术手段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农药的使用量已开始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新研制出来的化学农药具有高效、低用量、易分解和低残留的优点。这样不仅在使用的量上有所降低,同时对土壤的环境的污染也有所降低。

2.1.2 合成新的农药增效剂

当前,害虫的抗药性因长期使用农药而增强,如何延缓或解决抗药性问题,是农药研究和害虫防治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增效剂对代谢解毒酶系的抑制来作为害虫抗性的手段之一,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发研制新型有效的农药增效剂,是提高农药防效,减少用药量,使现有农药品种发挥更高效能的有效途径。

2.2 加快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应用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只用用于昆虫,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控制害虫发展。它无毒、无害、无污染,不杀伤天敌。在日益强调保护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今天,开发推广应用活性高、选择性强、具有较好环境相容性且成本低的新型无公害农药,理应成为必然趋势。

2.3 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无公害,无污染,但由于微生物农药见效慢,杀虫谱窄,受环境条件影响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若微生物农药能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就可以有效防治虫害,且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4 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有效生物控制病虫害

我国所倡导并实施的生态农业,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和生态工程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水和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得到保护,有益生物得到保护,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利用其中的有益生物来抑制病虫害。其重点是做好瓢虫、寄生蜂、寄生蝇、捕食螨、食虫动物等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并配合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来获得高产、稳产。

2.5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作物及其品种

基因工程的基因重组技术,使人们已经能做到按照设计的“图纸”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段,在体外进行人工“剪切”、“组合”和“拼接”,重组形成新的DNA,然后注入或通过载体转入受体生物细胞内,从而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或生物类型。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安全、高效、选择性强、连续性强且无污染的防治效果,可能成为高科技农业条件下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

2.6 试制植物病害免疫剂

对于一些流行快、发病重、损失大的植物病害,可考虑研制免疫剂,通过喷施免疫剂或用免疫剂拌种来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也许属于植物保护的创新课题。

2.7 更新喷药设备

加大对喷药设备的研究力度,从而使其向超低容量方面发展,使其喷雾直径缩小,从而提高化学农药的效果和效益。

2.8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业要想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对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文化素质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也能有所提高,因此需要在广大农村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接受能力。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4篇

1.1园林植保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由于缺乏植保知识,部分从业人员从开始栽植物就认识不到病虫草害防治的意义。病虫草害发生前不知道预防,等到严重就乱投医,时有因防治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现象发生。

1.2配置植物重景观轻植保

园林规划设计在配置植物时考虑景观效果多,考虑植物保护因素少。如果某种病或虫的寄主植物和转寄主植物种在一起,一旦病虫发生非常不利于防控。

1.3对植保存在误解

很多人提到植保就说是施用农药;一发现虫或病就马上用药,不考虑允许存在的范围;因生物农药成本高、效果慢、防治不彻底及有效期短等缺点,杜绝使用生物农药。忽略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合理混用,形成优势互补,既能起到较好防治效果又有利于生态园林建设等情况。

1.4散兵游勇式的植保措施

目前园林行业植保措施还处在单个单位、单病单虫为防治对象的阶段。防治方法、产品使用种类及防治时间上不统一,既造成防治效果的暂时性,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又导致大量农药的重复使用,污染环境。

1.5重栽轻养

作为园林绿化主体的植物材料是生命体,需要不断投入精力进行养护管理,才能使其生长健壮,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实际工作中只重视建设,不重视管理,特别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按照植物移栽对水的要求满足其成活基本能做好,而施肥方面做的不太到位。因而植物体成活后营养较少,缓苗慢,树势较弱,容易感发病虫害,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行道树后果更明显。

1.6虫害预测、预报不到位,病害的检查识别不及时,植保工作比较被动在园林绿化实际工作中,植保工作人员不固定,一人兼多职或植保工作人员缺乏园林植保知识,造成病虫害预测预报不到位甚至没有预测预报,往往是凭经验或者是病虫害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1.7植物检疫法规实施不到位

在新建、改扩建绿地过程中,园林部门种苗交往日益频繁,在引进或输出植物材料时,植物检疫关把得不够严,有些私人苗木不经检疫直接引进。加上苗木种植前考虑规格要求、景观效果因素多,植物检疫因素少,导致进苗地区尚未发现的病虫害给当地植物造成了危害。

2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保护要求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园林的地位更加突出,园林绿化的植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人类管理的城市园林生态里,由于人类、植物、有害生物、环境条件和天敌等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其中任何一因子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重点放在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而不是放在病虫害产生后如何防治打药上。在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管理上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不要求“彻底消灭”,只要求降低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使园林系统内的病虫害种群与植物类群达到生态平衡,使城市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3生态园林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

要使园林植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考虑生态平衡、居民安全、防治效果和社会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危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植保保护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预测预报为前提,种植规划、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3.1加强植保从业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植物保护的科学性

3.2测报防治

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土壤、植物长势等条件,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一定的数学模式,及时病虫害动态。以在达到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危害造成的损失,使自然界各种生物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3.3把好植物检疫关

对于一种外来物种的入侵来说,由于离开原生活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天敌种群未形成,使之成为该环境中的生态霸主,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各地大规模绿化引种的同时,对园林生态系统潜在的巨大破坏隐患,应引起植保工作者的重视,严格按各级检疫法规把好关。

3.4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园林规划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

3.4.1利用物种乡土化,种苗本地化。乡土树种在当地通过长期驯化,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这类植物具有的适应性较强、养护成本相对较低、对病虫害抗性强等性状。本地采收的种子或培育的苗木,已经过一定的耐性、抗性考验,播种或栽植后,能尽快融人当地的生态系统之中,对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强。

3.4.2品类多样化,结构复层化。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因时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构建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植物景观。这对病虫害的滋生蔓延、传播扩散有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生存繁衍,能很好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4.3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当、景观优美,又要科学利用植物间的相互关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种植结构,避免人为造成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杨树林里种植臭椿,椿树的臭味能驱避杨树蛀干天牛;把山茶花和山苍子混植,山苍子可减轻山茶花煤污病的发生。能减轻或限制病虫的危害;搭配不合理,会诱发或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如松和芍药互为松芍药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梨和桧柏互为梨桧柏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若把它们近距离混栽,无疑会利于锈病的发生。

3.5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6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3.6.1保护利用天敌。天敌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就能长期持续地对病虫害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要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

3.6.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3.7配合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害虫的趋性或某些特殊的生活习性,设计诱杀器械等来诱杀害虫。(1)黑光灯诱杀舞毒蛾等害虫;(2)利用人工合成专用性诱剂诱杀槐叶柄小蛾雄成虫等;(3)利用害虫对寄主喜食性的差异,种植零星的引诱树种,通过对引诱树种害虫的防治来控制害虫危害;(4)利用草履蚧若虫早春通过树干上树的特点,采用在树干上涂药环、做塑料环等方法阻止其上树危害,即可达到防治的目的;(5)利用柳毒蛾低龄幼虫(三龄前)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绑报纸或稻草诱杀柳毒蛾防治其危害。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1 前言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针对植物的生长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病虫害的具体表现出的问题,采用有效的对策。针对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生物防治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现阶段已经开发出的细菌菌株逐渐投入到商品化生产之中,比如说假单胞菌属、木霉属真菌、芽孢杆菌属以及农杆菌属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使用生物防治手段,也存在著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对策。

2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情况

病虫害的发生,将会对植物的良好生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植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候,提升人们关于生物灾害的全面了解,让农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等方面,对于有效开展房主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表现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开展相应的预防工作,将病虫害的威胁降低到最小限度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意义。

3 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对于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升植物的生长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和意义。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当中,生物防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充分控制和全面分析。

3.1 生防菌本身的抗拒药物能力不够强

针对生物菌开展试验工作的过程中,其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生防应用效果,但是在农民实际防治病虫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喷洒药物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残余较多的药物,从而严重影响到生防菌种群的数量。

3.2 生防菌在野外中的定殖能力不高

生物防治工作中使用的多数生防菌,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筛选和鉴定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防菌在试验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条件和外部自然环境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一些生防菌在野外的定殖能力不高,影响到了生防菌的良好使用效果,甚至不能够形成良好的生物群体。

4 针对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积极采用有效的控制和应对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手段的作用和价值。

4.1 针对生防菌采用的有效应对措施

生防菌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充分控制,能够采用的有效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一些其他菌种。针对生防菌使用效果不够明显的情况,增加相应的诱导生物种群,比如说壳聚糖等,能够促进生防菌产生一定的抗菌素。第二,利用菌株产生的混搭效应。菌株混搭,能够有效减少生防菌不稳定的情况,逐渐提升生防菌定殖能力和水平。从现阶段的实践情况能够发现,不同菌株混搭产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要比普通的单独使用效果要好。这主要是因为混搭后的菌株本身的抗性较强,能够促进生物菌的效用更好的挥散。第三,和化学药物进行混搭使用。将生防菌株和化学药物进行混搭,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生防菌自身的防治效果。第四,积极应用抗性基因。针对生防菌进行全面的改良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生物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提升抗菌的竞争力,增强抗菌的实际效用,增强抗菌诱导的抗性效果。生防菌株自身的抗性基因,通常情况下都能够成为生产新型生物农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1]。

4.2 积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基础设施,是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前提,对于提升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生物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有充分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渐提升生物防控能力的技术储备能力和效果,首先需要针对无公害工业提出植物保护的各项要求,有效研发相应的微生物农药,增强这些农药和其配套技术的使用效果。其次,还需要有效建立起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体系之中需要将非化学措施作为重要的基础,积极加强生物防治的应用效果。再者,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要求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的各项基准,提升相应的仪器设备、标本室、实验室以及通讯设备等应用效果[2]。

4.3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

提升生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需要积极加强各项基础药物的研发工作,组建起高素质的人才科研队伍,针对生物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开展生物防治工作的时候,需要针对其使用的各项技术进行充分研究,提升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3]。

5 结束语

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将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效果。针对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问题进行有效应对,需要采用合适的策略,比如说针对生防菌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有效应对措施,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并且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邢燕燕,韩俊艳,刘广纯. 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8):51-54.

[2]荣旭生,李子环. 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5(70):00156-00157.

相关期刊更多

青海草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粮食与油脂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考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