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校园暴力;心理问题

校园暴力是近些年校园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心理干预在校园暴力的管理和预防上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洞察校园暴力学生的心理,从心理上建立校园暴力防范的长效机制,寻找预防的根本措施。

一、校园暴力的内涵

校园暴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中的,本校学生或者是校外人员对学生进行人身、财产或精神侵害;广义的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发生的,由校内学生、校外人员、教师对学生进行人身、财产、精神侵害的行为。校园暴力是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问题,要想保证校园安全,就必须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是施暴者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和扭曲,心中压力积怨已久,以这种暴力的方式寻求发泄,或寻求刺激。所以,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是预防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方法。

二、校园暴力的心理原因

1.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感导致暴力

据笔者了解,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一般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家庭成员构成比较特殊(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的家庭)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没有父母的指导和关心,生活中遇到问题之后没有倾诉对象,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成绩要求较高,但是这些学生由于受自身学习能力水平的限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在家中又被父母批评,学习上的挫折感让他们感到压抑和自卑,感觉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无处宣泄的他们转向外在暴力的实施来释放压抑,寻找心理。客观上来说,由于学习的时间少了,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就多了,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早恋,有的则开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校园暴力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勒索敲诈,这种行为的出现与学生家庭经济原因有直接的关系。总之,这些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压力是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动因。

2.盲目崇拜与模仿引发暴力

近年来,随着网络影视的发展,不少暴力的、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影视作品等进入了学生的视野。通过报刊、图书、网络等媒体,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暴力场面。多年前的《古惑仔》给青少年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之广泛、之可怕,可以想见。现今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暴力视频,这些画面,大人看着都觉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青少年,如果他们也效仿视频中学生的行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所在的学校中也发生过不少校园暴力事件。这些学生都普遍地受到暴力文化的侵染,都对暴力文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感,认为暴力可以让他们“强大”,让人们都怕他们,因而盲目地进行模仿。

3.以暴制暴的攻击性本能触发

笔者在调查了解中发现,不少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本来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因为不堪忍受暴力学生对他们长期的折磨与伤害,因此,有的学生自己拿着刀子进行“自卫”,有的则也拉起“帮派”进行反击而不是选择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则加入到施暴者队伍中去了。这些学生的心理中普遍都有“以暴制暴”的思想,这也是校园暴力心理的一种。

三、校园暴力心理干预方法

1.开展心理疏导

开展校园心理教育活动是及时发现和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的良好方法。一般情况下,对于那些有可能产生暴力行为实行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谈心,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交友、学习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帮助其解决,帮助他们搞好人际关系。同时,要建立起相应的心理档案,方便为其制定比较完备的疏导方案。通过心理访谈等方式,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学校、家庭、学生要相互合作和沟通,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排除危险产生的可能。

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重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德育教育,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的关怀和合作中去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加强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避免学生因为小事而发生校园暴力。

2.对校园暴力进行心理防范

学校在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以化解矛盾为目的,不要因为处理方式过当而激化了矛盾。要重视校园暴力防范教育,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校园暴力,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学生自己判断出校园暴力的危害。同时,要教会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时以何种方式进行处理,是以暴制暴,还是忍气吞声,亦或是向老师、家长、警察寻求帮助。要教会他们应对技巧,在面对暴力时,保持冷静和机智,避免硬碰硬,要先设法躲过,然后再向家长、学校或警察报告,寻求帮助。

校园暴力的心理干预机制是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的重要措施,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重视以心理角度为突破点,减少校园暴力事件,提高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1]梅志罡,汤志超.中学校园暴力:社会化视角的透析[J].青年探索,2007(4):20-21.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一】一、校园暴力的几种表现

(一)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通常是一些品德较差的大同学,自以为有力气,就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来殴打校内外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这伙中学生与另一伙中学生相互殴斗的现象,也称为学生打群架。中学生打架斗殴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声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不难发现,中学生打架斗殴的发生具有时间上的规律性:

(1)放学 时。中午或傍晚放学,特别是周末中午,一些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校外少年,还有被学校开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门口寻找机会打架。同时,大批学生出校时易因发生碰撞而引发打架。

(2)考试结束时。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老师忙于批改试卷,学生普遍松口气,一些不良学生就惹是生非,易发生打架斗殴。

(3)秋季开学时。新生刚入学,学校老同学串联的,其中有因过去的“仇恨”而算账的,往往采用暴力攻击的手段来解决。

(4)课外游乐活动时间。不少学生喜欢到校外去打桌球、玩电子游戏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会活动场所管理不严,人员复杂,学生之间常因争输赢、争地盘而发生冲突,导致打架斗殴。

(5)节假日。由于休息时间,有的学生家长又不在家中,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就跑到外面去,易发生打架,甚至相约互斗。

(二)强索钱财。

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普遍且严重的校园暴力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学校门口或附近地区,大年龄的中学生向低幼学生强索钱财,以暴力相威胁,逼迫低年龄学生交出零用钱或学习用品等,并不准他们告诉学校和家长。此类事件不仅摧残了被袭击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造成许多家长人心惶惶,对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担惊受怕。

(三)毁坏物品。

有的中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怨恨等情绪作用,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在一些中学生里可以看到被学生破坏的课桌椅、墙壁、门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这类攻击行为的目标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争风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恋现象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而早恋给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往往会因为女生而产生嫉妒、排挤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为缺乏沟通和引导而酿成打架甚至凶杀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碍。

青少年攻击行为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具有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的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碍、情绪情感激烈等。在这种异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引起攻击性行为,给他人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极端严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见的少年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多动、多话、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较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有多动综合症的少年行为,常有攻击性,一次性精神症状有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的表现,二次性精神症状有明显的暴力攻击行为,在生活中显得喜与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意志和行为的障碍,造成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会伤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经常惹是生非,发生打闹等冲动行为,造成对他人的攻击。鉴于这些攻击行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碍,而是在精神障碍的情形下发生的,所以应提醒人们给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暴力病态在向校园延伸的结果。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无疑会给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无论对其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隐患。这种由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造成的校园“恶瘤”,如果不在校园内得到应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一)家庭暴力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们大多受到极度贫困、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可见,缺乏关爱、缺少管教是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师对学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土壤。

老师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体罚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严重的。老师施暴在前,学生想要对抗在后,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吧!

现在老师对学生体罚的事件,虽还是时有发生,但已大大减少,这正是教师观念进步的体现。而校园“冷暴力”却常常被忽略。校园“冷暴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不理睬、疏远、隔离及在语言上进行讽刺等行为。这些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举动,但其杀伤力更大。老师如果对向个性较强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话,将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的后果,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二】一、活动主题:

我将本次活动确定为“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参与的校园暴力事件33起,占总数69%,初中成校园暴力事件高发阶段。我校近期也出现了几起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目的: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给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守则》,人手一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让学生宣读背诵《守则》,事先熟知《守则》内容,并思考校园暴力的表现及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事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先思考,活动过程中学生能更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活动内容。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学生明确何为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2、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校园暴力的恶劣性质,进而讨论校园欺凌的危害,提出问题“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3、多媒体出示2019年上半年校园暴力事件,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学生会根据平时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广西宾阳县初中女生打群架,目击者称现场惨烈。

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欺凌拍照上传空间。

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

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红安00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

5月12日,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

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

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学生间出现矛盾时、校园欺凌发生前、校园欺凌发生中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的,能够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处理矛盾,并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避免校园欺凌的做法:

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

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学一女生食堂打饭时,和另一名女生发生口角,没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还做出胜利的手势。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引案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校园暴力、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施暴者、欺凌者都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于施暴者、欺凌者来说,其硅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噩梦,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不可抹去的伤痕。

纵观许多校园暴力事件,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所以,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那么,校园暴力、欺凌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呢?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会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添增了大量的阻力。对于施暴者而言,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在学校打架、拉帮结伙干坏事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容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校园暴力的伤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呢?

首先,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其次,要及时报告。我没有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校园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要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不能给对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欺凌机会。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校园暴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的对象。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近些年来,中学校园暴力事件逐渐增多。我们千万不能轻看这些中学校园暴力,小型暴力会给青少年的内心和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型暴力还会使中学生犯罪,最后进入监狱。这些不利于中学生安稳学习,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

一、中学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

通过研究以往发生过的中学暴力事件,发现中学校园暴力不单单是口角相争、欺负弱小、恐吓勒索别人的钱财等方面,在一些地方校园暴力还会升级成带有黑社会特性的暴力。一般事情发生的原因都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因素,原因大致分析如下:

(一) 从中学生自己身上找问题

中学时期比较危险,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为大人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是既矛盾又复杂的。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心理跟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们在中学里学习知识,但他们的理论和社会知识比较缺失,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少数学生以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已经违法都不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只会乖乖就范。

(二) 从家庭方面寻找问题

1、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没有适当的度。

一方面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宠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过度的宠爱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主的个性。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管的太紧。有些家长学历不高,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手段。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家庭结构的缺陷以及父母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不完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学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其人格和行为容易发生扭曲。

(三) 从学校方面寻找问题

许多中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升学,会给学生上各种专业知识课和文化课,至于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等则被看成是上不上都行的课。学校只重视了学生应该学的功课,却忽视了学生的德行一样很重要。

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学校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监护责任,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常行为,或者处理事件不及时,以致造成了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 从社会方面寻找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中学生来说竞争压力过大,而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较差,没办法调节自己情绪的时候就会把这股压力转移到他人以及社会,对他人或社会进行暴力攻击。

二、应对中学校园暴力的措施

由此可见,中学校园暴力的后果非常严重。我们要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进一步说,预防中学校园暴力,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如何应对中学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 学校方面

1、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2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3 、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

4、加强校园环境管理。

(二) 家庭方面

1、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2、家长应教会孩子一些生存技能,传授社会经验。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现象:层出不穷,令人揪心

视频《校园暴力层出不穷,受害女生诉说被打经历》。2009年11月12日,邯郸某中学一群女生围殴吴某。吴某晚上在女生宿舍临近熄灯时被8个女生群殴,巴掌一个接一个打在她脸上,踢、踹、抽、打的过程持续长达5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吴某对此的态度只是一个“我认了”!这8名野蛮的女生对她第二次蹂躏,让吴某两腿夹住两个矿泉水瓶,穿上高跟鞋走路,不许将瓶子掉下,否则继续殴打。接下来的戏谑游戏一个接一个,往脸上吐唾沫,吃卫生纸,灌白酒,用酒洗脸,用自己衣服擦地……

视频《广州中学女学生校园暴力》,几个女生对一位女生扇耳光,揪头发,飞踹,另一群女生对小女孩扇巴掌,甚至还有脱衣服,最后得意洋洋地离开……

视频《广州中学校园暴力,两个学生与60人群殴》,60多名男生对两名男生殴打长达3分钟……

视频《广东中学女生校园内被扒衣服毒打》,这段手机录像的画面拍自广东汕头的一所中学,画面中3名15~16岁的女生对另1名年纪相仿的女生进行毒打,并强行脱去她身上的衣服;被打女生企图反抗,但却遭来更凶狠的报复……

视频《东莞中学校园内女生群殴》。在该段视频中,参与围殴的是几名女生,被打的是一名身穿红色外套的女生,男生们都远远地在一旁围观起哄。在视频最开始,3名女生将红外套女孩逼在教室外走廊处大声质问,在推搡中,挨打女生试图下楼,两名女生遂上前将其堵截并用拳头打她。在重新将其追回走廊后,一名女生又冲过去开始用脚踢她,其后又有一女生上前用脚踢她,穿红色外套的女生被打倒在墙边……

这些层出不穷的校园暴力案例真是骇人听闻,看了让人愤怒,更让人揪心。它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使被害学生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带来精神疾病,产生自杀念头。

原因:德育的缺失

引发校园暴力最常见的原因有:语言摩擦,同学之间三句话说不到头,就动粗;青春期的学生争强好胜,性格好强,不肯服输;同学之间玩笑开过了头,尤其是歧视性、侮辱性玩笑;同学之间的误会,常常因背地说同学坏话,或者同学之间的闲言碎语,“小广播”“小报告”……情绪冲动,自制力差;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女生之间相互争夺男朋友等。

校园暴力施暴者行为和心理分析,归纳起来有:他们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为了寻求报复,得到心理平衡,对弱小同学施暴;学习成绩差,或者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在同学中常常受到歧视,没有成就感,对胆小怕事的学生施暴,获得成就感;施暴者多为离异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他们常常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馨,性格孤僻,心里压抑,无处发泄,对同学施暴来发泄他们心中的寂寞和空虚;社会上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不良环境,“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报复行为的影响等。

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施暴者的学习压力过大。应试教育的盛行,有的学校仍然分快慢班,快班重成绩,慢班观纪律;有的学校排挤差生,学期开始,把快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调整到慢班;有的学校把学生每科的分数排队,把综合成绩排队,使成绩差的学生“排”掉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校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业绩和学生素质的唯一依据等,导致成绩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在课堂上捣乱,故意与老师顶撞,课后殴打弱小同学。

引发校园暴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德育的缺失。学校重学生知识地传授,轻思想品德教育。

对策: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但学校和师生都要负起应有的责任,共同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告诉学生本校、本地容易发生校园暴力时间、地点和遭受暴力袭击的对象,教给学生遏制校园暴力的对策:一是发生校园暴力,立即告诉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学科教师,告诉家长,求得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施暴行为就可以停止,以免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二是若受害者有手机,或者离公用电话亭近,要立即打电话报警,让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制服施暴者,有效地阻止侵害行为的发生;三是避免落单,尽量不要一个人在学校,要呆在人多的地方,不要一个人在路上走,上下学要结伴而行;四是当有人喊你的名字,要你给钱时,不要理睬他,装着没有听见,快步向前走,以甩开他人纠缠,预防他人施暴;五是尽量冷静,当施暴者要对你侵害时,尽量保持平静,不要表现出特别惧怕的样子;六是如果对方和自己的身高、力气、体质等实力相当时,可试着进行反抗和大声呼救,以吓退对方;七是如果对方带有凶器,一定要顺从对方的要求,可以把身上的钱全部给他,也不要激怒对方,以免造成人身伤害,记住:保护自身安全、保护生命最为重要;七是如果自身受到伤害,要及时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治疗,切不可延误治疗时间。

学校要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落实德育在育人中的首要地位。强化学生的德育,重在人格尊严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对学生的德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多方面人才、复合型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极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纪律、法律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将学生的德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传承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美德;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与肩负的重任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第二是充实德育内容,实施关爱工程。现在中学生性格方面有不少缺陷,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扭曲。如拉帮结派,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唯我独尊,炫耀武力,自卑,缺少爱心和同情心等,与同学发生冲突后不退让,不宽容,不道歉,一心报复,得理不饶人,冲动,不冷静,校园暴力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所以,学校要针对学生个体的道德表现、性格特征、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善良心、正义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荣辱观。

大力实施关爱工程,一要做到尊重差生、学困生和问题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和侮辱他们,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消除学生因为不公和不满而产生的报复心理,引发暴力行为。二要对特殊家庭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关爱,多给予抚慰,多给予帮助,多给予资助,多给予温暖,切实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烦恼,把校园暴力消除在萌芽之中。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爱自己。三要教师有亲和力,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发自内心的爱给予学生,在他们心灵深处以激荡和震撼;四要开展同学之间“手拉手”互学互帮工程,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减少矛盾的发生。五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大力创建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让友谊之花常开。

第三是拓宽德育途径,遏制校园暴力。第一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纠正思想品德课是“小科”“副课”“不重要学科”的错误理念,突出思想品德课在育人中的地位,落实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上好每一节品德课,做到“润物细无声”。二要注重德育手段的现代化。通过网络视频,播放校园暴力的案例,让学生在“警示”中受到教育。三要形成德育合力。家庭、社区、校领导、政教处、团委、班主任、老师要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全社会要齐抓共管,通过校园网、教育网、德育网等途径,共同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德育环境。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德育环境。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远离暴力,陶冶情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