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请您阅读。

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1近来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要我做”就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生活所迫或者别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主动,就会被动的接受一切,在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看不到前途,物质和精神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人的懒惰的本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就会处处“要我做”,如果在一个单位人人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开展一项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那么,如何才能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呢?《心理学》这本书给我们开出了一剂温良的治病药方。

心理学在人的激励方面分析的很详细,就是如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首先就是确定正确的目标。人活着要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不然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功:简单的说,就是目标加上进取心,有人安于现状,只想维持现状,采取“守”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变陈消极的态度,失去积极的动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要设置向前看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追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心里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在其他需要的前提之下,在工作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变成了一种兴趣的时候,人就会以工作为乐,而不是以工作为负担,一旦工作变成了一种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做”也就顺其自然成了“我要做”。

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自己时时拥有快乐的感觉,凡事不斤斤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感激,只要健康和活着,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应有的一切。

在现实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满足了基本需要以后,就要给自己定目标,思考和理解自己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如何体现,怎样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和轻松,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挑战和麻烦,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我做”也就逐步转化为“我要做”。

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2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己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_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3《读懂心灵》是一本以各种小故事构成的心理书籍。书中分有八个小主题,其中最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第三小主题一一在失意与缺憾中修复自己,其中的一句话很是令人深思: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旱地为未来担忧,那仅仅是徒劳,不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疲意。

生活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我们常常会好高骛远,内心幻想这美好的未来,却从未努力去靠近它。与其迷茫未来自己该做什么,不如踏踏实实过好现在,没有人会一生下来就明白自己的人生该是做什么的,未来都是掌握在现在一点一点努力的自己的手上。

好多同学可能都和我一样,进入大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是无知迷茫的,很多人在这种迷茫中慢慢松懈自己,没有目标的过着每一天,看着宿舍其他的同学积极的参加着各种组织或者协会,每天都很充实,心里是羡慕的,比起每天懒在宿舍的自己,虽然会听到舍友说:“好累,好羡慕你什么都没参加啊!”但其实自己心里是难受的,虽然也有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过许多,但每次定下的小目标,第二天就会被扼杀在了被子中,就如书中说得:生活不是在昨天,也不是在明天,它只是踏踏实实的今天。与其每天后悔昨天不努力的自己,然后再对明天设下目标,不如好好充实过好今天,不后悔昨天,不多虑明天,相信在一天天充实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慢慢的找到符合自己未来的目标,并一步步靠近它。

大学生活说久也不久,说短也不短,足够你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希望在毕业之时,别还是停留在思考中,而一点也未付出行动。

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4情绪转移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情绪平衡的作用,然后我会列出本书的目录,它简明概括了每章节的内容。

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学或不学,选择权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对你有所帮助,你不用谢我,谢谢你自己吧,因为是你自己想改变;如果你有经验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说出来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荐(是PUSH,不是PULL,就是仅仅宣传,但不要强迫别人来学);如果,你感觉没什么用,那就当个“打酱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随心转”,每种情绪会对心情造成不同的影响,还会对对应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情绪平衡,就是通过一种情绪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疗法+中医经络穴道敲击或按压+自我肯定陈述等)来释放各种不好的情绪,诸如仇恨、憎恶、痛苦、罪恶感与羞耻感等具有毁灭性的情绪;还有恐惧、愤怒、创伤、担忧、哀伤、压力、过度兴奋等程度较轻的情绪,从而预防由这些情绪造成的不适,或治疗由这些情绪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灵的健康,追求内心的爱、喜悦、和平。这种情绪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来进行,不需要别人的协助。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它。使用它,你将发现自己在哪里受了伤以及该如何治疗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潜意识心知道如何治愈你的创伤(不用担心秘密会泄露)。本书无意取代专业治疗,只是教你一种方法,学习化解痛苦。

宝贵

书的主要意图在于教人们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这样一本书,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自己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情绪的诱因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来自潜意识的线索和信号,提醒我们尚有未解决的情绪问题。如果,我们忽略它,或许会失去解决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宝贵机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身边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纳来管理内心的乱流…平衡情绪的重点就是要认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来自于内在,这是通往内心和谐的第一个线索。

同样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接纳生命是艰苦的,接纳人生中将会有重大的阻碍,接纳我们将会犯下许多错误,以及接纳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苦难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谈到去解决它。

大学生心理书籍读后感5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窗口的服务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窗口服务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已成为法人实体与市场竞争主体,企业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的首要选择,同时也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最有效方式。

1 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的基本概况

1.1 概念及意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1.2 特征

1.2.1 促进校企合作

校内生产性基地的建设通常会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资源或优质的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多元化建设。

1.2.2 提供全真生产情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全引入企业实际设备,实训内容挂钩企业生产任务,实训过程效仿生产过程。并且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严格管理学生,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2.3 完成社会职能

生产性实训还可以提供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模式的探究

高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某种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职业教育。它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要全面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经过多年的探索,最有效的实施模式就是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在进行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学生的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创业能力。

以厚膜电路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厚膜电路生产工艺实训基地是根据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要求,利用国家示范建设经费,建成了厚膜电路生产的最新工艺和主流技术的生产训练线。基地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布局,设置了与生产企业一致的5个岗位(如图1所示),并根据岗位任务开发了相应的项目课程,设计了教学环境和方法,按照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教学来实施。从专业实际教学角度对元器件采购与检验、人工调阻、SMT贴片、生产管理与维护、产品维修及质检等5个生产岗位进行整合,归并成5门项目课程(如图1所示),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把项目课程融合到学生的生产性实训过程中。

图1 厚膜电路生产实训岗位与项目课程开发根据教学的需要,生产基地内设置了理论教学区域和白板,方便学生在接受真实生产岗位训练的同时,接受生产工艺及现场知道的理论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生产、教学融于一体的特点。为更好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系列实训教材。考虑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带有生产性任务,所以要统筹规划安排实训时间。进入基地的学生以10人为一个工作小组,不同小组进入不同的岗位,每5天轮换一个岗位。为了确保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管理每一道工序,并进行打分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实训成绩中。通过生产性实训,既锻炼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质量管理等核心社会能力。

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经验,归纳以下几点:

3.1 新颖的基地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学校管理为主,企业为辅,分工合作的共同管理模式,较好解决了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承担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责任,解决办学资金缺口的一种有效途径。

3.2 独创的生产岗位训练和项目课程

根据专业需求和特点,把项目课程安排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内学习,学生既能够锻炼实践技能,又可以接受相应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具有实用性和独创性。

3.3 全方位的考核方式

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习过程中,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把学生的生活规范、团队合作和工作态度等的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纳入到综合测评,以是否适应岗位需求、是否做好岗位工作作为最后的评价标准,具有全面性。

4 结束语

高职教育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生零距离就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谢翠杰,张占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交通科技,2008(9):6971.关于工业设计心理学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黄国敏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设计心理学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师资、教材方面列举了目前的现状,围绕教学方法对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工业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中的基础必修课之一,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涉及到消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各项内容。该课程能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了解消费市场,加深对“以人为本”现代设计理念以及可用性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观察、思考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工业设计的学生普遍重“技”轻“道”,把工业设计当造型设计,不了解市场需求,问题表面化,以致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的作品大多停留在造型设计上,未做深入的市场调查,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无法投入市场,造成资源浪费,这与平时对设计心理学的忽视是分不开的。笔者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设计心理学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探讨。

1 教学现状

(1)从学生的方面来讲普遍的重视程度不高。《设计心理学》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实践课程作铺垫,在实践中有困惑了对设计心理学的作用才能有足够的认识,这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是至关重要的。该课程往往开设与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这一阶段的学多停留在基础课程范围,学生们尚无真正的产品设计经验而阻碍了学生对学习设计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与社会企业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重技轻理的现象,因此从心理上并未意识设计心理学有何作用和意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枯燥无味的现象。在这里笔者建议这门课开在大三下学期比较合适。学生在实践中碰到问题了再来上这门课,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重视。

(2)从教师的方面来讲对心理学的研究时间短,不够深入。据笔者了解,这门课程是高校近几年新开的课程,从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专业课教师,没有专门从事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都是从实际经验总结而来,从而造成了偏重设计而无法体现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为此对于专业教师应该多涉足心理学,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从教材的方面来讲适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心理学较少。设计心理学是近几年才开设的一门理论课,它包括视觉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而工业设计专业的心理学除了消费心理学,还有可用性的研究等。目前世市面上关于工业设计心理学的教材并不多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传授教学的工具,教材的好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希望专家和同行们一起花点力气来讨论大纲并编写教材。

2 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思考

(1)问题教学。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老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设计心理学就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刚接触这门课时,大多数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了解是模糊的,这时可以通过生活之中的心理学的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如图1,图中的儿童相机色彩、造型都符合儿童的心理,那么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这里就涉及到儿童的动作、习惯等,儿童自控能力不强,常常随意抓按物体,图例上的开关过于明显容易被误按,这些是学生在注意造型时容易忽略的问题。 通过提问可以很好让学生知道设计心理学是解决哪一类的问题,并引发对这门课的重视。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图2是一款打卡考勤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模拟公司的员工上班打卡时的情景分析这款考勤机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整个产品线条硬朗,棱角分明,采用黑色和科技银为主色调,似乎在强调其公正严明、一丝不苟和高效快捷的科技内涵,给人以威严和公正感,但从员工的心理角度讲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安排时,首先接触到的是这样一个冷酷而严肃的东西,心理没有愉悦的感觉,而到了下班的时候,经过了一整天的劳累,下班前离开公司最后看到的也是这么个冷冰冰的东西。所以打卡机显得没有人情味。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得出很多改进方法,如早上上班时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一些欢迎用语,。等到晚上下班的时候也可以显示一些温馨的语言,比如“您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之类的,这样,在这个考勤机整体的基调上,可以起到调节员工上下班时的心情的作用。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

图2(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创造精神,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项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成了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很熟悉不可替代的娱乐工具,在讲到可用性时,可以以手机为例,从手机的外观到内部、从造型、材料、价格到功能,使用方式等讨论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机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因为熟悉,所以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手段不失为一种比较完美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书面教学的枯燥乏味。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学生,理工科的基础相对薄弱,更容易对此类偏工科的课程产生排斥感。所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的准备切合实际运用和易理解的课程课件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而言之,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习的《设计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应该有效地把握此课程的心理学内容,结合工业设计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安排上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以保证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以上是笔者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所提出的肤浅思考。

参考文献: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孤独;围墙;师爱

一、案例简介

小雨(化名)是2014年10月中旬从某高校转学过来的学生,被分到市场营销某班。刚来我班上的时候她显得很不合群,从来不跟人讲话,别人跟她打招呼或者想跟她聊天她也不理人家,所以到班级没两天我就听说在班级里她很不受欢迎,于是我马上跟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第二天,小雨妈妈一早就来找我,当了解到小雨在班级里的情况后,她哭了,原来小雨在初二的时候突然眼角膜脱落,为了保住她那双眼睛,家人四处奔走求医,同时也限制了小雨做任何可能损坏视力的活动,比如看电视、看书、跑步、吃能量高的零食等。一年后,小雨终于保住了视网膜,但是由于一年的“与世隔绝”使得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女生。父母过于紧张的行为也让她意识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所以虽然重新回到了课堂的她还是日渐消沉自卑,慢慢就将自己封闭起来,久而久之便也失去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了。

二、案例分析

听完小雨妈妈的讲述,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同情之意,决定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于是我请教了几位心理专业的朋友,他们告诉我小雨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患上了交往心理障碍症,这种人喜欢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叫作自我封闭心理。找到了这个根源,那么如何将她从自我封闭中解救出来呢?我陷入了思索中。

从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封闭属于个人的性格缺陷,是不愿融入外界的一种独立的表现,除了非常必需的活动如工作、购物等,基本上跟外界没有社交沟通。所以,自我封闭的人一般空闲的时间都会在一个隔离的空间内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属于对环境不适应的病态。自我封闭的根源很多是由于外界刺激造成的,如在事业上或者日常生活中受到严重的挫折,精神上受到异常的打击,从而对外界环境产生严重的排斥感,导致对各种社交活动都不接受,甚至是回避。这种现象是典型的心理防御现象,心理防御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人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冲受到了挫折和打击,而个人的抗压能力又比较弱,最终导致内心产生焦虑。当伴随着自我封闭现象的焦虑越来越多,最终,只能选择越来越严重的自我封闭,以减少与社会的接触,降低可能的挫折感。所以,自我封闭使人与社会实现了隔离,没有了正常交往,自我封闭的人也因此使自己交流沟通减少、情感寡淡、人格扭曲,最终导致变态、人格分离等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产生。

很显然,小雨的情况比较符合这个特征,初二时候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使她硬生生的和自己相亲相爱的同学分开,更重要的是,对于失明和死亡的恐惧让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压抑,慢慢地也变得烦躁不安,这种不安让她对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得敏感起来,再加上长期被关在家里也使得她渐渐地失去与人交往的自信和能力,所以就出现了上述所说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桥梁,在现代社会中,交往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小雨跨越心理障碍,培养她与人交往的能力呢?

1.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以人为本”是每个教师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是每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尊重我们的教育对象,然后构建彼此之间的心灵桥,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沟通之中融合了更多的师生之情,只有爱学生,消除彼此的沟通隔阂,才能实施教育、完成教育。对于上述案例中的小雨,同样需要先用教师的爱融化她心中与他人之间的冰冷的距离感,然后平易近人地接近她、亲近她,使其能够将老师看成是平易近人的朋友;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满满的师爱拨动她内心的弦,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她、说服她,进而使其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走出封闭的心灵。为了能更多地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我经常约她来我宿舍玩,陪我一起散步,跟她谈谈宿舍的情况,聊聊家庭的情况。有时候我还会跟她分享我大学时的一些故事,考试前为她加油打气,生日的时候发动其他同学为她祝福,让她知道她并不孤独。起初,她畏惧我,甚至都不敢抬头看我,偶尔跟我讲话也总是不在一个意思上。但是渐渐地,我们的聊天变得顺利起来,很多心里话她也愿意跟我说了。

2.同学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之情是最容易构建的感情,同学之间最容易进行沟通交流,在同学的帮助下走出封闭圈子,对于一个自我封闭的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了。同学相助,比起教师的帮助来更有实效性。首先学生与学生本身就在同一个层面上,再加上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附属性,对于一个自我封闭的学生来说,通过同学来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无穷欢乐,是教师的帮助所无法企及的。在跟她聊天中,我发现她在言语间流露出对转学来的第一个宿舍有着强烈的不满和畏惧,几次追问下来后,她终于告诉我了。原来她所在的那个宿舍的女生对她不理解,经常骂她、嘲笑她,这便使得她对这个宿舍产生畏惧心理,后来她便干脆三天两头跑回到自己家里住。于是我便想办法把她调回本班级的宿舍,让她跟本班班长同住一个宿舍,通过和这个宿舍的其他几位舍友进行深入地谈话教育,她们终于愿意和班长一起努力与小雨沟通,争取同她交朋友,陪她一起吃饭、逛街,一起上课,一起晚自习。同时,我也发动班级里比较积极开朗的同学主动和小雨沟通,并针对交往的技巧等进行言传身教。久而久之,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我发现小雨同学开始发生变化了,她从原来的从不跟人打招呼到现在看到班级里认识的同学时她会朝人家微笑,这便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起码它说明了小雨终于愿意敞开心灵和人交往了。

3.家庭支持,寻求根源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那么来自家庭的帮助,对于自我封闭的学生来说会显得更加有效。针对自我封闭的孩子,父母要无障碍地与其沟通,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身边的真实的案例讲给孩子听。同时要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和自信的欢乐,从而让孩子敞开心胸、走出封闭圈,从而在和谐、快乐的家庭生活中,走向人生的光明大道。于是,我要求小雨的父母平时多关注小雨的心理动态,尤其是在平时言行中尽量不要说打击小雨自信心的话,要多说鼓励的话语来激发小雨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一旦小雨想做什么事的话,尽量鼓励她、帮助她去完成。引导她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切不可急躁,为其设定太高的目标,从而导致其再次遇到失败和挫折。对小雨的指导,家长可以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目标,从而一个个击破,当她成功时大力褒扬她,使得她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树立自信心;当她失败时要积极地开导她,并且要帮助她分析失败的原因,辅助她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4.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教师在开导学生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爱好、日常习惯以及个人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从而制订专门的解决方案,最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针对小雨的特殊情况,从小缺少安全感的她,本身就性格内向,加上刚转来我们班,很多课程跟不上,听不懂,她又不善于跟周围的同学交流,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就使得她更加自卑,甚至还产生厌学的心理。为此小雨妈妈好几次找我倾诉,请我无论如何劝服她留在学校里,至少先学会如何交朋友。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她谈心,主动与她交朋友,信任她,尊重她;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她坐一起,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用关爱唤起她那颗封闭的心,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终于在半年后的一天早上,班长非常兴奋地跑过来跟我说,小雨今天主动走上讲台了!原来,今天早上的市场营销课,教师在讲产品推销的时候,要求学生现场讲述一段关于自己周围的一些产品的广告策略。当时,小雨手边刚好有一瓶果粒橙,于是她就随手拿起果粒橙走上讲台,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她对果粒橙广告的理解。班长兴奋地说,小雨居然发现了果粒橙瓶身的粒状设计,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她所说的这一发现。看着班长兴奋的样子,我可以想象当时在场其他人的表情,当然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小雨终于成功地走出那道孤独的围墙了!

在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教育质量,一直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时,更多地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当前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关注的学生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社会的要求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有自我封闭倾向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这些人在性格上表现出缺乏自信,对外界的信息,他们往往不愿主动地分析和接纳。造成这种自我封闭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再加上他们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进而使自我封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多多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为学生构建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其敞开心扉,敢于交流。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多多与学生进行谈心,并且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来打开与学生沟通的源头,从而使其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健美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52-02

对健美操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质上是对健美操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合理程序的研究。通过对健美操教学模式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反映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根据体育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5种规律,即认识规律、技能规律、负荷规律、情感规律和交往规律,以及健美操教学过程的实践,将健美操教学过程结构分成5种形式和相对应的5种教学模式。

1 发现式的教学模式。也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它主张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具体做法:教师进行健美操动作教学时,在讲解动作技术的原理和要领时,以踏步类动作为例,首先给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是踏步类动作”、“哪些动作属于踏步类”、“踏步类动作的用力特点是什么”、“它主要是针对哪些肌肉和身体部位的练习”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教师再教给学生这一类的步伐,然后让学生体会总结这类动作的特点,以诱导学生认知踏步类动作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踏步类动作与身体练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的过程与方法。

2 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主动性教学”、“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等大致都属于这类教学模式,共同特点是都有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因而“主动性”教学模式过程也较多。有的是让学生概括教学内容进行准备活动,有的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选学习方法和进度,有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相互评价等。当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这些环节可长可短,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多采用的方法有小组学习和自练等。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学期进度的三分之一时,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20分钟的小课(每次课进行两组),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改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3 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又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健美操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在健美操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的结束部分,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压肩、压腿、斜坡俯卧撑等不同内容的素质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素质。

4 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教学模式。通常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在健美操教学中,首先在课的准备部分适当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健美操运动学习的乐趣;在课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组间的比赛,采用小组中学生动作准确率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让学生谈谈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学习乐趣的体会。

谈谈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合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是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有促进功能。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我对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一、处理好教师角色的意识,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保障

1、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2、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师生互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小组合作学习。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敢说;人人都想做,敢做。达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两种。 “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学生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教学对话”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主要采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问,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以此作为人共同对话的理由和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在“同一等级上”,在事先未确定的道路上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一定要有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如上例“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索中,教师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再在小组中交流,事实上就是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这样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再交流时就能各抒己见。

2、学会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 。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三、组建均衡小组,明确科学分工,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1、组建小组,均衡异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使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闪光点。

2、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以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要使学生们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依赖,“荣辱与共”。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例如:语言表达好思路清晰的可以当汇报员,计算能力好的当计算员,细心的当记录员等等。

四、善于把握合作时机,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完全平方公式》一节中,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

(1)(1+X)2 (2)(1-X)2 (3)(2a+3)2 (4)(2a-3)2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四道题存在什么规律?结果又有怎么的规律呢?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节课中,在学生选择了在顶点处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思考把顶点换为三边上的任意一点是否可以?如何证明?换为三角形内任意一点是否可以?换为三角形外任意一点是否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知识进行深化,拓展。

4、在试验探究规律时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例如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定义性质的探索归纳。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公式,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然后就是满堂的练习,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由于没有试验操作,所以很难做真正的把握和理解。例如在《摸到黄球的概率》这节课,就是一节非常典型的试验操作课,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两人摸球,两人监督,两人记录,这样得到的结论和探索得到的规律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5、在评卷课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每次考试,每位学生错的题目都不会相同,但是老师在上评卷课时,由于时间有限,老师只能评讲共性的问题,这样对于某些同学就会存在着漏。如果时间有限在评卷课最后的时间,我总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会到同学通过向他人讲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能力。对于有问题的同学也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快速解决问题。

五、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会趁机聊天,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2、要力戒小组合作学习的“假”与“浮”

我们在听课时不难看到,有些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这种假讨论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指导者。有的老师喜欢在学生小组学习时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张西望,或忙于在各小组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等。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环节

毫无疑问,作为老师是应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很多教师认为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收获只看他是否能回答出问题或是否能正确写出题目的答案就行了,其实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不单只看上面所说的,应该从参与情况、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三方面去考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多多鼓励后进生,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学生,而老师不是变得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反思、调整,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终建构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新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摸索,寻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1

[2]郭莉.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