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胎政策带来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内容摘要 “单独二孩”作为一个压力测试和政策试验,有助于对未来生育政策的改革方向和策略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鉴于“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效果的类似性,我国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率仍然将低于人口更替的生育水平的现实,从现在开始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调整是可行的。从充分满足民众的生育需求和维持宏观人口发展均衡可持续的目标来看,建议从2019—2020年开始,在“全面放开二胎”以后逐步落实向、“家庭自主生育”转变,以及实现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转变。
关键词 单独二孩 全面放开二胎 新生儿-母亲-代人口比 家庭自主生育 家庭计划
作 者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200433)
一
五普以来,人口发展完成了人口转变,而我国生育政策调整一直滞后于人口状况和中长期人口变动的态势。六普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实际上低于本世纪初国家人口战略预测的结果,而人口内在萎缩的速度比预想更严重。近年来,虽然较多学者论证应该可以实行“全面放开二胎”的改革,而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的是“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该政策到目前为止的实施效果是,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有1100万,到同年8月底,只有70万对申请生育二胎。全国不同地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增加生育的情况都远低于预期的水平,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实际生育水平不高,职能部门所担心的“单独二孩”政策所带来的补偿性生育的人口反弹并没有出现。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效应产生一定预判失误的原因有:一是政策变动效果的跨年度效应,政策影响行为可能需要一些年份才能表现出来。二是利用200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进行生育预测,在数据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不少生育预测往往是以生育意愿来代替实际生育行为,而社会生活和经济约束下的生育行为决策往往显著低于生育意愿。我们有理由相信,1980年以后独生子女一代年轻人口的生育意愿已经显著降低,在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人口群体中选择生育的比例相当低,一些研究论证这个比例大约在20%—30%。
“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调整,整体上说是一个相对滞后的政策调整。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作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压力测试和政策试验,据此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后果进行预判,目前进行的单独二孩政策及其实施结果,可以对未来生育政策改革的方向和策略提供新的研究发现和政策文持。对于“全面放开二胎”,国家仍然持谨慎态度和“没有时间表”。前不久,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表示,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育势能还是很大,现在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全国测算有1.5亿左右,有近80%的家庭有生育意愿,就有将近9000万的家庭准备再生育孩子”。他指出,如果现在普遍实施二孩政策,就会使中国的生育水平有一个很大的反弹,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使国家制定的人口发展目标受到影响。他强调,中国人口多这个基本国情目前还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还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还不会改变。 为此,笔者拟利用已有的数据,估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究竟会对新增加的生育带来多大影响,从而为生育政策改革提供依据。
二
本文的研究假设是,假如所有家庭夫妇在“全面放开二胎”下的生育行为和单独家庭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的生育行为是类似的,那么,按照目前1100万“单独家庭”在“单独二孩”政策下的生育行为,可以推断出所有家庭在“全面放开二胎”下的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
为了估计这种生育行为的影响,笔者设计了“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 (NM)的分析工具,这是指当年新生儿人口和平均生育年龄之前出生人口中女性人口的比值。“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类似一种倒推上去的队列总和生育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指标。当然,这个指标也没有考虑移民效应、母亲一代人口的死亡等。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衡量这种生育率水平和时期总和生育率(TFR)究竟谁高谁低,而是以此为工具来衡量生育政策调整对生育水平变化的影响,以及估算生育政策变化对新增加的生育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对国家人口和生育来说,存在一个基本能够反映当下生育政策约束的“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 (NMl)。例如,我国的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是28岁,可将2013年新生儿人口数1640万人,与1985年出生人口中女性人口983万的比值1.67,作为“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前计划生育政策约束下的基线生育水平。其中, “单独二孩”家庭中申请生育二孩而新增加生育的新生儿数,与平均生育年龄前母亲一代人中符合单独政策人口数的比值,构成第二个“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 (NM2),这是所有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水平。而单独二孩家庭的新增补偿性生育,与平均生育年龄前国家所有出生人口中女性人口数的比值,则构成第三个“新生儿一母亲一代人口比”(NM3)。NM3和NM1两相比较,基本能够反映“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对于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 (详见表1)
假设2013年和2014年的生育水平无显著差异,我们用“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的分析工具,可以估算“单独二孩”政策调整对于生育水平的影响。“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是类似于队列的终身生育率,不适合直接和时期指标计算的总和生育率进行类比。参考郭志刚从时期生育行为对终身生育水平的去进度效应的估计,1990年代末妇女终身生育率TFR’约为1.7(近期的育龄妇女终身生育率水平应该更低)。即使用这个较高的终身生育率水平来推算, “单独二孩”可能使得我国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率上升到1.8;而“全面放开二胎”会使我国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率水平上升到1.83,但这个结果依然是较低水平的生育率,仍然低于人口更替的生育水平。
从生育政策调整来看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水平,这也说明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已经进入了“低生育陷阱”,即和东亚诸多国家和地区类似,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了就很难反弹”的风险。就此而言,对生育政策调整会带来显著的生育反弹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从长远来看,人口与发展的主要风险不是生育水平过高的问题,而是生育水平过低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放开二胎的限制,解除生育行为背后的政策枷锁。
图1描绘了我国1980年代以来的年出生人口数。1980年代,我国年出生人口数基本都在2000万以上,特别是1986~1990年受到1962~1970年出生高峰推移的影响,形成了出生堆积的高峰,每年新出生人口数达到2500万以上。而1990年以后总体上出生人口数是快速下降的,基本稳定在1600万左右的年出生人口。
如果所有家庭都“全面放开二胎”,也就是说按照NM2来生育,那么通过“新生儿—母亲一代人口比”的分析工具,结合过去各个年份出生人口中的女性人口数,可以近似推断出在平均生育年龄以后的未来各个时期“全面放开二胎”新增加的生育人口。 (详见表2)
研究表明, “单独二孩”政策下,2014年大约年出生人口数会达到1983万。“单独二孩”政策使每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比政策实施以前增加6.3%左右,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效应是每年新增加的出生人口比政策实施以前增加7.8%左右。即使立刻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014—2030年新增加的生育人口也就是1932万左右。如果说中国总人口在2025—2030年将到达顶峰,我国峰值人口数量仅比现在高出2000万人口。就此而言,“全面放开二胎”会增加9000万人口,不太可能出现。
四
我们将“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作为政策试验,来预判“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生育反弹实际上不必过分担忧。值得担忧的倒是,即使放开生育控制,妇女的终身生育率水平仍然可能低于更替水平,即我国可能已经进入生育率下降很难反弹的“低生育率陷阱”。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带来不可控制的人口增长。
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所带来的补偿性生育反弹,大约会增加6%—8%的新增生育人口。同时,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比“单独二孩”多增加的人口实际是有限的,或者说“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别。 (图2)这也再次说明,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胎”的渐进改革有些“过于碎片化”的谨慎,实行“单独二孩”或许仅仅在政策调整试验上具有意义。鉴于“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胎”实施效果的类似性,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实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对于生育反弹的影响不大,人口生育水平仍将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
值得提醒的是,相对于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2014年出生人口预期会达到1980万, “十三五”前四年即2015~2018年年出生人口都将相对较高,在2000万以上甚至达到2200万。但是我们并不用过分担忧,因为即使没有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会出现年出生人口数增加,这是1986—1990年人口出生高峰的推移效应。我们千万不要将这段时间人口出生的显著增长归因于(或者怪罪到)生育政策的调整,避免将因为人口惯性带来的生育反弹归咎于政策调整造成了政策波动。同时,我们要看到即使2014—2018年人口生育数量将有较大增长,仍然显著低于1986—1990年生育高峰阶段的出生人口数;而且,2019年以后,随着上一波生育高峰开始下降,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快速下降。
上述研究再次表明,从现在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可行的。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我们实行“全面放开二胎”,我国的生育政策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全面放开二胎”仍然限制了部分人口群体的生育意愿,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生育率水平仍将低于替代水平的生育率,在人口上依然是长期不可持续的。从充分满足民众的生育需求和维持宏观人口发展均衡可持续的目标来看,我们需要在“全面放开二胎”后逐步落实向“家庭自主生育”的转变,以及实现“计划生育”向“家庭计划”的转变。此时,我国自1980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完成了过渡期任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实现自主生育”的时间点建议放在“十三五”期间最后一年,大概在2019—2020年。因为如前已述,2014—2018年的年出生人口会在1986—1989年出生高峰推移效应下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加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但是,2019年以后年出生人口数就会显著下降,如果利用这一年开始推动实施全面自主生育,能够抵消生育下降的缺口,并帮助稳定人口的波动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2021年是建党100年,用实现自主生育的民众民主来作为全面小康的历史里程碑,并为第一个100年献礼,将使中国开启一个全新的生育政策时代,标志着国家新人口政策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卫计委回应普遍放开二胎:现在还不是时候.中国网,2014.7.10.
关键词: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职雠性;职业生涯;影响作用
女性在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女性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女性社会关注的重点,女性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对其家庭、事业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面二胎政策在表面上虽然看似单纯的关系到生育问题,但是生育与女性自身的就业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女性在生育以及教育孩子上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就业能力;同时,女性自身劳动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其自身的生育能力。
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对职场女性的职业劳动权益面临的问题
二胎政策会对女性职业生涯带来一定的影响。女性因为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工作效率与质量,怀孕生子对于女性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女性面对这些压力无法进行自我调整以及应对的时候,就会导致其心理层次上的抑郁以及恐惧等状况的形成,同时在在工作压力等作用影响之下,就会使得女性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应用各种工作状况。职业女性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以及强度都无法持续,同时,在其产后工作之后,也容易出现各种精神松懈以及工作疲惫等相关状况,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适应调整,自然就会影响其整体工作的进度以及整体的工作效率。
1.二胎政策对女性求职的影响。在“全面二胎”政策出台以及践行过程中,相关企业在招聘育龄妇女时候要求会更加严格,因为“全面二胎”政策对于女性的产假以及哺乳期休假的制度相对更多,在大部分的省份要求女性享受产假,延长了其哺乳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导致企业的负担加重,虽然我国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中,对于女性的其实观念还是存在遗留问题,这导致人们在思想与意识、行为与做法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问题,女性在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家庭责任,要肩负怀孕以及分娩等责任,这也就导致了企业作为雇主,为了最求其利益的最大化,是不愿意承担孕产妇的产假工资、检查费与生育费、生育补助费以及相关费用等。这也就导致了女性自身生育权利与就业之间的冲突问题,在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员工的招聘工作的时候,会对男员工、已婚已育的女性优先录取,这也就导致了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不公平状况。
2.二胎政策全面开展之后对于女性工作的影响。首先,在全面二胎政策开发之后,女性自身的生活重心就会转向家庭之中,女性自身会更加重视家庭生活,这也就导致了在全面二胎政策开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逐渐的转变自身的重心,由企业转到家庭生活之中,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女性因为在家庭耗费大量的是时间,这就会导致其无法在工作上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在整体上来说其职业发展呈现着停滞的状况。基于雇主的角度来说,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对于利益较为重视,但是女性因为二胎政策的影响,一定会延迟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也就使得企业不愿意雇佣育龄妇女。
3.全面二胎对于女性再就业的影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工作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为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导致女性出现工作疲劳等问题,导致女性在家庭的“柴米油盐”中丧失了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大部门女性在回归家庭之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其衣食住行都要依附于其丈夫,这也就使得其处于一个“边缘化”的家庭地位之中,这无疑降低了女性自身的家庭地位,没有充分的发挥内在的整体价值。在生活中,女性这种“边缘化”的家庭地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并不是女性自身的因素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观念以及生育政策的出台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女性职业生涯阻滞原因分析
1.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
(1)就是因为女性缺乏自我保护以及)维权意识,导致女性在就业工作中遇到各种不公平待遇以及性别歧视的时候,会具有一定的消极的态度,并且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普遍因素,单凭自身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大多数内女性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就业平等权利是其自身争取的,在整体上来说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维权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2)女性自我认知能力的偏差,在女性成长过程中收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对于家庭较为重视,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职业发展意识。
(3)就是因为女性缺乏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念,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没有进行系统的评估,对于社会塑造的女性形象较为认同。
2.外界因素对于女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1)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对于女性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女性自身的存在感远远地低于男性,传统性别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其就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状况;同时又因为各种社会媒体对于女性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对于女性的外貌较为重视,对其内在的价值以及工作能力等相关内容鲜有报道。
(2)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影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劳动市场中占有明确的主动权以及选择权,企业在进行求职人员的选择过程中,对于女性形象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导致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地位较为弱势,同时,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过程中,因为女性自身的生育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亲雇佣成本,降低其工作能力,会提升其企业的整体生育成本,进而导致企业在人才的选择过程中对于女性较为严格。
(3)法律法规缺乏完善性,对于女性平等就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定。虽然现阶段法律对于男女同工同酬以及女性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招聘权利进行了规定,对于女性在晋升以及评定职务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践的工作中,女性在工作以及工资等领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状况与问题。
法律对于女性自身的权益以及相关保护政策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缺乏全面性,虽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女职工的怀孕、生产以及哺乳期等工资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女性职工还是面临着怀孕以及生育等多方面的限制,甚至还会出现因为怀孕出现岗位调离以及辞退的等问题。
3.家庭的影响因素
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以来,女性承担着两次的生育责任,照顾两个孩子还要耗费大量的经济、人力以及精力的,女性在工作脱节之后,因为自身经济压力以及家庭压力的提升,女性在选择重返职场的时候,会考虑到孩子的照顾问题、家庭的经济问题等诸多因素,同时在其经历了较长的生育周期之后,女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又因为孩子对于女性的依赖,导致其对于工作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这些种种因素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全而放开二胎背景下对职场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对策
要想全面的缓解我国劳动力的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就要深入践行“全面二胎”政策,要想在根本上保障全面二胎政策的顺利开展,国家就要通过各种财政补贴工作的开展,全面的提升女性自身的地位,“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就意味着女性承担着两次的生育责任,这也就导致了女性在求职过程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其面临着“拒绝录用”等状况,使得原来具有优势的已婚已育女性在职场中的优势也会消失殆尽。可以说在一胎政策的影响之下,女性自身的职业风险可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二胎”政策实行之后,女性面临的负担与问题也会更为尖锐,对此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究科学全面的解决措施与途径。
1.完善我国的相关生育保障制度与措施,促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
生育保障政策对于女性自身的基本权益的主要保障政策之一,可以全面的保障女性在其生育期间的相关合法权益,有效的保障了女性的基础的生活权益。对此要基于实际的状况等相关因素对于现有的产假制度进行完善修复;同时,要提升对男性陪护产假的完善,要提升男性员工自身的家庭责任感,尽可能的分担女性因为生育造成的各种生理以及心理恐慌问题。
女性就业对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自我价值的凸显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现阶段要不断的完善优化女性自身的劳动权益,提升对女性就业保障制度的重视,基于现有状况不断的优化完善其内在职能,进而提升女性自身劳动权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在实践中要避免相关用人单位因为女性生育问题导致工作的丢失或者拒绝录用等问题。只有不断的完善就业反歧视法律,才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对女性自身就业权益的保障能力,进而为女性的权益的维护奠定了基础。
2.提升对女性社会工作的重视,全面保障女性合法就业权益
女性社会工作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领域,在实践中要基于人本理念,提升对女性社会工作的重视,工作开展过程中倡导人本理念,始终秉持着“助人自助”等相关理念,基于社会性别角度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特殊性进行探究,通过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模式对其进行帮助,利用此种介入模式,全面的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全面的促进其发展,满女性在社会中应需的社会福利,进而提升对女性权益的维护性,全面促进女性的整体发展。
在实践中要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展,构建与女性社会发展以及其自身工作发展需求的核心目标,进而全面的推动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将在决策主流中融入一定的社会性别意识思想,全面的提升在社会发展中女性工作的敏感度。同时,要不断的拓展相关社会资源、提升其整体服务内容,完善整个服务的过程,全面优化其整体服务质量,全面全面的保障女性合法权益。
3.凸显社会组织自身的效能与作用,加强对女性合法就业权益的保护能力
在实践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对整个女性合法权益的维护,就要在多个方面整合资源,使其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支持。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女性可以通过各种劳动仲裁以及诉讼的方式探究社会公众的帮助,但是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对此相关国家机关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自身的作用与优势,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对于一些女性自身的劳动权益收到侵害,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或者劳资双方具有一定的强弱差异的过程中,女性无法全面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关工会以及妇联等社会组织在实践中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中立性、专业性等特征,进而在一些女性受到相关劳动权益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内外部相关监督手段,通过协商有效开展。
4.降低二胎养育成本,倡导生育二胎
国家鼓励生育二胎,要想提升其整体实践效果,就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手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人口的整体质量,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第一,优化完善现有的公共设施与手段,通过公立托儿所以及幼儿园等教育设备的配置,在根本上降低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第二,要充分的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对于影响国家政策的家庭,要适当的提供补助,减免费用,缓解二胎家庭的负担;第三,要适当的补助女性职工,消除女性职工二胎顾忌,保障女性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
5.呼吁家庭关爱与支持女性职业发展
在我国践行全面二胎政策过程中,要对其二胎产假等相关保障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优化。我国二胎女性的整体年龄相对较大,其整体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对此在实践中其恢复时期相对较长,对此家庭与企业要给予其足够的关爱,丈夫要承担一定的照顾孩子的责任,鼓励女性参与工作,继而在根本上促进女性职业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的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开展的,可以说二胎政策对于优化家庭人口结构,提升家庭风险地域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优势,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也要正视其对于女性自身就业权益的影响,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段,不断的优化其整体效能,进而缓解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商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为我国职场女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欧佩雯. 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对女性就业的影响[J]. 中国市场,2016,(34):88-89.
[2]庄丽,唐茜. “全面二胎”背景下职业女性权益保障的调查与建议[J]. 经营管理者,2016,(07):152.
[3]王懿智. 浅析全面二胎背景下女性的权益保障[J]. 赤子(上中旬),2016,(03):192.
[4]. 全面二胎职场女性是“生”还是“升”?[J]. 中国就业,2015,(12):59.
由此可见,当时出台的“独生子女政策”,即“一胎化”政策并非最佳选择,而是在中国人口过剩、计划生育起步阶段不得已而为之的“急刹车”政策,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但是,这项政策只考虑30年,也就是一代人是不科学的,至少应再考虑三代人,否则不可能认识到“一胎化”可能产生的社会弊端,结果可能导致30年后“一胎化”政策被否定。到头来,这种国策是难以持续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
基本国策当以百年计
其实,早在1980年9月25日“独生子女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正式出台之前,笔者就在1979年冬提出,下一代要实行“双独可以生二胎”,即一百年四代人平均为“1.5胎化”的中国人口战略主张。30年过去了,实践证明笔者当年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
一项长期政策,特别是基本国策,必须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影响,权衡利弊,作出最佳战略选择。人口战略所涉及的计划生育应该作为百年大计来考虑。也就是说,计划生育至少要以100年为单位,以25年为一代,考虑四代人应如何实施计划生育,而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么“一胎化”,要么“两胎化”,把根本国策混同于临时对策。
“一胎化”政策在当时是必要的,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弊端。“一胎化”生育政策实际上是以“剥夺”人们自主选择生育数量的权利为代价的,其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老龄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从现在起就要应该计划地实行中国计划生育的新战略“1.5胎化”。
有选择地“1.5胎化”
近期有报道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2011年将首批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五省试行;然后,在京沪津等大城市实行;计划在“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执行“单独二胎”政策。这与笔者的人口架构理念比较接近。
我认为,中国最合理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战略应该是在未来100年,即1980年至2080年,实行“有选择地1.5胎化”。即,从中国在全国范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以未来四代人为对象制订计划生育长远规划,具体做法是:
第一,凡是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而他们的下一代人生育第二胎则要受到一定限制,提倡重返生育独生子女。
第二,凡是夫妇中男方是独生子女的,原则上可以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如果只有女方是独生子女,则这对夫妇则不能享有生育第二胎的选择权。这非歧视女性,而是在客观上有利于保护女婴。
第三,父母是独生子女的“二胎选择”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如果放弃这种权利,便意味着这种把权利移交给了自己的下一代。这就增大了人们接受的自愿性和自主性。城市和农村应统一政策,少数民族可以例外。这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素质和中华民族多民族合一的国家特色。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新闻:
某明星为了多生孩子而悄悄移民;
医院附近发现被人丢弃的女婴;
为了多生一个孩子假离婚,结果孩子有了,老公却跑了……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家庭:
为了生儿子背井离乡,结果却生了“五朵金花”;
为了多生一个孩子,想方设法去香港;
为了生一个孙子,婆婆唆使儿子和媳妇离婚……
这些所谓的“超生游击队”为了多生一个孩子,想出的办法可谓五花八门,也引出许多纠结的爱恨情仇。
如今,这样的故事可能要被改写。2011年两会期间,有委员透露,在“十二五”末期,国家有可能放开“生二胎”的政策。这条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人们激烈的讨论。
有人为此欢欣鼓舞,有人却是五味杂陈。如果政策真的放开,你愿意生二胎吗?请听一听大家怎么说。
放开政策,我就不用折腾了
倾诉人/董建丽(女,31岁,公务员) 文/本刊记者 王九
“二胎政策头天放开,我第二天就怀孕。”刚一开始接受采访,董建丽就撂下了“狠话”。
董建丽和老公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而且都是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高,一个女儿已经2岁半。“别人都把我家当幸福模板,但我们却觉得像少了一块的拼图。”董建丽这么形容。
这块缺失的拼图,就是第二个孩子。
“不排除有想生儿子的想法。”董建丽很坦诚,“但我们俩都不算重男轻女,就是想生俩孩子,第一是想儿女双全,二是想让孩子有个伴儿。”
但董建丽和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从去年开始,董建丽的“二胎梦”像吹胀的气球,不停地膨胀。董建丽还记得,两人刚开始琢磨生二胎的时候,就出了个新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教授因为生二胎被开除公职、罚款24万。“我们一直以为罚款也就十几万,24万可不是小数目,虽说咬咬牙也能忍,但开除公职,两人都没工作就麻烦了。”董建丽叹了口气,“再找,绝对找不到现在这么好的工作了,我真舍不得辞职。”
去年8月,董建丽在网上加入了一个“二胎QQ群”,她发现,稍微有点经济实力的,都会找个中介公司去香港生,一趟下来花个十几万;没钱的,想办法躲到农村去生。可这两条路对于董建丽来说还是困难重重。“我们俩都是公务员,不可能请那么长时间的假,如果被发现,工作肯定保不住。”
去年“十一”长假,董建丽回到湖南老家,一心想抱个外孙的妈妈竟和她说:“让你妹妹帮你生一个嘛!”刚开始,董建丽觉得“太荒唐”。可没过多久,她冷静下来后却觉得这是个可行的方法。妹妹高中毕业后没再读书,妹夫是农村户口,两人现在有一个儿子,按政策还能再生一个。“给妹妹10万块钱,再花点钱在老家那边的医院做个人工胚胎移植,把我俩的受精卵移植到妹妹的子宫中……孩子生出来先落个农村户口,我们接过来在北京养,等上幼儿园了,再找个理由办收养。当时我想了这一串,激动得不行了,恨不得马上就实施。”董建丽说。
可没想到,妹妹同意了,老公却不同意。老公说她自私,又想要工作,又想要孩子。“让你妹生,亏你们想得出来,没出卵子还贡献了肚子呢,能没感情吗?以后家里能不乱吗?”
一番话让董建丽逐渐冷静了,但她一直处于消极的情绪里。她说:“无数次想辞职,辞了就去香港生,但一直也没下定决心。”直到今年两会,看到“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放开二胎政策,董建丽的心一下跳了出来。“要真能放开政策,我就不折腾了,谁不想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说起“政策放开”,董建丽激动不已,“我巴不得政策明天就放开,真的,只要我没过40岁,我就自己生。”
专家点评
董女士想生二胎,是出于过分追求完美的心态。
像她这样苛求完美的人,即使生了二胎,也会发现生活中新的缺憾。尽管在别人看来,她的家庭已经是幸福的模板,但她只习惯于盯着自己的短板。其实,与其挖空心思生二胎,不如修正自己内心的极端完美主义情结,肯定和接受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说到底,她的困扰并不在于能不能生二胎,而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幸福。
故事二
多子多福,我要生生生
倾诉人/李程楷(男,31岁,公司职员) 文/本刊记者 王小艾
国家可能放开二胎政策的消息,如一针注入我体内的兴奋剂,让我激动不已!我原本想着,不管政策是否允许,我都起码要生两个孩子,哪怕丢工作、哪怕被罚钱都无所谓。
我们老李家一直人丁兴旺,我大伯有4个儿子,我二伯有两儿两女,我们家有我和妹妹两个孩子。逢年过节,一大家人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谁家遇到点儿事,其他家的人都过来帮忙。生病了会来看望,受别人欺负了会替你找对方算账。尽管有时候也有家庭纠纷,但毕竟是一家人,遇事还是都团结到一块儿。在当地,谁都不敢轻易得罪我们李家,就是因为我们家族兴旺。
我和妹妹虽然小时候也经常打架,但现在感情很好,有什么事兄妹俩都一起想办法。我上次买房时,我妹二话不说赞助了10万块的私房钱。对此,我老婆很感慨。她是生在北京的独生女,从小父母感情不太好,岳父不顾家,心情不好了还会揍她。她一直觉得自己孤零零的,特别想有一个兄弟姐妹,能说说贴心话,相互关心。所以,老婆特别羡慕我有一个妹妹,她也十分赞同以后多生几个孩子。
我俩商量好了,第一个孩子留在北京养,第二个就送回老家让父母养。等政策一放开,就接回来。当然,送回老家的孩子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不管,可以每隔两月回去看看。老家很多孩子,父母在外打工,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也都过得挺好。
老婆可以不工作,在家专职看孩子,我就努力挣钱养孩子。钱和工作都不是问题,有钱了就过有钱的日子,没钱了就过没钱的日子。再说,让孩子吃好喝好,也花不了多少钱。至于他们以后会长成啥样,我也不担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嘛!
有人说,你生那么多,以后孩子大了,你能买得起房子吗?其实这个我一点儿都不担心,我推测不出10年,中国的房价肯定会大跌。等孩子们大了,房价肯定便宜了。而且到时候,他们兄弟姐妹也能相互帮衬。等我和老婆都离开世界的那一天,看到他们并不孤单,相亲相爱地生活着,我们也可以安心了。
所以,政策不是问题,经济不是问题,无论怎样,我都下定决心要生,多生、再多生!
专家点评
多子未必多福,关键要看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从李先生设计的生养计划中看,他只重视数量,认为人多势众,没人敢欺负,脑子里根本没有法治社会的概念,难怪他觉得违反政策不是问题。还有,把孩子生下后放回农村老家养,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忽略孩子的成长质量,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孩子,数量上不孤单,心灵上却孤独。
李先生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关心孩子的将来,我却替他担心。按照他的思路养育出来的孩子,会有不少心理问题,这样的人即使生活有保障,也感受不到幸福。
我怕孩子孤单,怕老无所依
倾诉人/林安欣(女,33岁,公司职员) 文/本刊记者 罗丹
前天下班回家,看到8岁的女儿坐在三楼的楼道里,我不解地问:“婷婷,放学了怎么不回家呢?”
“我在等琳琳回来,我要去她们家吃饭。”婷婷的眼睛一直盯着琳琳家的大门。
“妈妈也买了很多菜,为什么不回家吃呢?”我晃了晃手中的食物袋。
“琳琳家有哥哥姐姐,我们家没有。”
不顾婷婷的哭闹,我强拉着她回了家。老公一回来,我就对他说:“婷婷最近总喜欢去琳琳家玩,你说,她是不是太孤单了?有时,婷婷为了让别的小朋友来我们家玩,就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不惜一切满足别人的要求。看着她那委屈、巴结的表情,我真恨不得立刻帮她生个伴儿出来。你说,我们再给她添个小弟弟好不好?”
一听完我说的话,老公沉默了。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我还很得意自己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家里好玩好吃的都一个人占着。可随着慢慢长大,我偶尔也会觉得孤单,遇到高考、工作、恋爱这样的人生选择,我总会想,要是有个兄弟姐妹给点意见,哪怕只是聊聊天,也是一种很好的慰藉。
后来,我遇到了老公,然后结婚生子。头几年,我也觉得有婷婷一个孩子就够了。但随着婷婷上小学,看着她一个人打游戏、看电视,一个人玩玩具,我越发觉得女儿孤单。
这时候,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给婷婷生个弟弟或者妹妹。
“我希望婷婷拥有手足相亲相爱的机会,从孩子到成年,一路相互扶持,有商有量。那样,即使有一天我们年迈逝去,她也能有人相依相伴。”我不止一次对老公这么感慨。
“我不是不喜欢孩子。”同为独生子女的老公也理解我的想法,“但是,再生一个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
其实我也明白,老公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婆婆中风住院,公公身体不好,家里没有兄弟姐妹,都是我们轮流去医院照顾公婆,再加上巨额的医药费,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时候想想就觉得累。
我有时候也会在老公面前畅想两个孩子的好处:“虽然现在压力大些,但以后就会越来越小啊。而且等我们老了,也能有两个孩子给我们养老。”
老公附和着说:“是啊,家里有4个老人要赡养,天天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一刻都不敢松懈。再说,要是真有两个孩子,家里该多热闹啊!我妈看着也会高兴,说不定,病也跟着好了。”说完,老公就笑了。
生二胎的计划就这样在我们的心中酝酿着……
专家点评
林女士以自己的经历揣测女儿的“孤单”,认为女儿需要一个伴儿。其实,她不了解8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来自同伴的友谊,并不是要妈妈给她生个弟弟或妹妹做同伴,而是要学会如何找到合适的伙伴,掌握一些同伴交往策略。林女士如果能从这个角度解读女儿的“孤单”,培养女儿社会交往的初步技能,协助女儿择友,才能改变女儿在同伴关系中被动的局面,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另外,独生子女夫妻需要供养4个老人的事实,的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负担主要是一种心理负担。换句话说,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如何看待这件事。看得开,就没压力;看不开,压力会越来越大。
公公给我频下生“二胎”死命令
倾诉人/窦小豆(女,29岁,公司主管) 文/本刊记者 玄圭
公公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他退休前是船员,人生的30多年都在海上漂泊,因为常年跑日本,到现在还能跟日本人畅快交流。他动不动就跟我们说:“我们真得跟人家日本父母学习,他们教育孩子那叫一个严格和科学!”
公公思想比较传统,经常对我老公和他哥哥说:“你们只管生,生完后我和你妈负责带,钱不用你们出一分。”原本只准备要一个孩子的哥哥和嫂子,头胎生了个女儿,婆婆很欢喜,公公却有些不满,“得再生个儿子!”哥哥嫂子都在广州打工,两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不足3000元。嫂子不想生,公公就三天两头打电话催,“长子不生个长孙叫我怎么向老祖宗交代?”嫂子最终屈服。好在老天有眼,他们第二胎生的是儿子。
我女儿出生那天,公公毫不掩饰他的失落:“怎么又是个丫头?得再生一个!”老公当时就表态:一个都养不起,决不再生。再说了,我们又不是独生子女,国家也不允许。可公公表示无所谓,大不了罚钱呗!
女儿一岁后,公公又开始老话重提,“趁我们还带得动孩子,赶快生。”老公还是那句话:“打死也不生了,把闺女培养好就足够了。”其实只要不提生孩子的事,我们对公公很尊敬,他却动不动就催我们生,每次催完后被我们呛,他也不生气,总是说:“你大哥的儿子就比女儿聪明漂亮一百倍,简直人见人爱。”
他口中所说的聪明漂亮的大孙子,3岁了还说不了一句利落话,个头跟我们家两岁闺女差不多,还脏兮兮地到处捡东西吃,谁家小孩都不跟他玩。邻居都跟我说:“你公公天天夸他那孙子,也不觉得害臊!”连我嫂子都有点嫌弃自己儿子,她跟公公吵架时说:“还不是您非要我生儿子。看看这孩子,我都没脸带出去!”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更让我对生二胎恐惧万分。
随着侄子上幼儿园,公公逼我们生二胎的力度愈来愈强烈。我们已经千万次地表态:坚决不生。他也万千次地宣告:一定要生!或许因为我们的反抗,他对我们的女儿不冷不热,有好吃的只给孙子。过年给压岁钱,给大孙女和孙子各500元,给我们家闺女竟然是莫名其妙的140元。
我越来越不愿意回公婆家,公公打电话过来,我总是让老公接。我已经对他的“二胎命令”深恶痛绝了,尽管老公和我站在一起,但我不知道面对这样一个死脑筋的公公,我们的婚姻能否走到底。现在听说国家“生二胎”的政策可能要放开,我吓坏了。可千万别放开,否则,我连唯一的挡箭牌都没了!
专家点评
窦女士公公的催生令只是老年人的一种唠叨,并非不可抗拒,不必放在心上,更何况老公始终跟她站在一起。如果窦女士过分升级与公公的冲突,可能导致老公处境尴尬,反而造成夫妻关系紧张。
孩子都是讨债的,再生一个我得破产
倾诉人/吴倩(女,25岁,会计) 文/本刊记者 叶林
我和老公是毕婚族,结婚一年后有了一个女儿。
孩子的出生给两家父母带来了很多快乐,尤其是婆婆,对孙女更是百般宠爱。身边的同事总是用羡慕的口气说:“吴倩,你真有福气,这么年轻就结婚有了孩子,还摊上一个好婆婆。”
可是我心里的苦,谁又知道?
我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按照政策现在就可以生二胎,所以政策放不放开跟我们没关系。自从女儿出生后,婆婆就一直给我施加压力,希望我再生一个。她的理由很充分:“老王家两代单传,我可不希望王家的根断在我手里……”
但对于生二胎我是反对的,现在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再到以后上小学中学大学,生得起养不起!以前都是养儿防老,可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是来讨债的。
我的工资并不高,家里的收入主要靠老公,除去房子的月供,每个月的家庭节余不到一万块钱。自从孩子出生后,我发现原本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消失了,日子开始变得紧巴起来,对自己喜欢的衣服和化妆品,也不敢乱买了。
我算过一笔经济账:女儿上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大概在1500元;参加两个兴趣班一年大概要8900元;家里保姆的工资一个月1500元;幼儿园伙食费,每月要200元……平时给孩子买衣服、看病、买玩具等等,这些都要花钱,平均算起来,孩子一个月的花费没有6000块钱打不住。
养育一个孩子已经快让我捉襟见肘了,要是再生一个,我非破产不可!
专家点评
吴倩反对生二胎,是害怕生养成本影响自己的生活,并非真的不想要。按照她的养育标准,那些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家庭怎么养育孩子?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孩奴,是因为过分攀比造成的,过分看重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而忽略孩子内在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吴倩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孩奴”心态,孩子的健康成长跟高标准的养育成本没有直接关系。
生育风险让生“二胎”成为不可能
倾诉人/墨子(女,36岁,记者) 文/本刊记者 张慧娟
虽然儿子已经6岁了,可每次看到别人怀里抱着婴儿时,我心里都会痒痒,那种感觉我也说不清楚。老公总笑称我是“母性泛滥”,有时会趴在我耳边小声说:“要不,咱们再生一个?”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过,有时候心情高兴的时候,就随口跟他说:“行啊。”我这么说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老家有个邻居,儿子在15岁时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出于各种考虑,夫妇俩打算再要一个孩子,可女邻居已经40岁,想再生孩子十分困难。女邻居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总觉得,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万一有点儿什么事,做父母的可怎么办?
所以,生二胎的计划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了芽。可是,当我距离自己设定的生二胎极限年龄越来越近时,却犹豫了。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历了难产,最后只能剖腹产。这段经历每次回忆起来,我都心有余悸,至今仍然怕听到“分娩”这两个字。每每有亲朋好友即将分娩,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有着各种不好的猜测,这种猜测完全不受我大脑意识的控制。
由于头胎是剖腹产,生二胎的时候仍需要剖腹产,我无法想象为了生孩子,自己还要再挨上一刀的感受。我不是那种为了要一个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我实在是害怕那种疼痛和不堪。而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更是加剧了我的担心:北京一家妇产医院里,一位高龄产妇在做羊水穿刺时胎儿被扎死了……家人为了讨说法,拿着扩音器在医院的大厅里喊:“还我孩子!”
我已经36岁了,我知道高龄产妇生二胎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比如,生育困难、妊娠并发症,甚至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都会增高……
对于不可预知的生育风险,我感觉无力面对。我不希望让生儿育女这样原本欢喜的事情变得悲凉,我必须要对自己、对将来出生的孩子负责。我很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我实在没有勇气承担“高风险”的未来。
专家点评
独生子女出了意外很可怕,但生养孩子的过程同样有不少意外。无论什么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墨子总是习惯盯着不好的一面,过分关注那些有风险的事情。墨子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难产的经历更加重了这种心结。事实上,墨子面对的不是生不生二胎的问题,而是要学会如何应对有风险的生活,如何寻找内心的安全感。要不然,生下二胎,会增加更多的担心,活得更累。
专家的话
生二胎,
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1.先从内心接纳第二个孩子,放弃性别期待
有些人生二胎之前,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生,只是随大溜儿,有儿子的想要女儿,有女儿的想要儿子,从内心不接受下一个同性别的孩子。这种心态不利于第二个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会觉得不被接纳,受到伤害。一旦父母怀着性别期待的想法,就不能公平客观地爱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生二胎,最好先别急着生孩子,想清楚再要。
2.听听第一个孩子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想独占父母对自己的爱,在生二胎之前,需要跟第一个孩子好好沟通,听听他的想法,尤其是担心自己被冷落的孩子。父母要避免被有关第二个孩子的事情过分吸引,要知道,在多子女家庭中,有差别的爱最伤孩子心。
3.反思生养第一个孩子的得失
在生养第一个孩子的过程中,难免有得有失,既然有机会再生养一个孩子,那么,反思以前的经验就非常重要,避免陷入不良循环。同时,也要面对养育两个孩子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比如老大心理不平衡怎么办。
本刊观点
不要给“生二胎”
赋予太多意义
生不生二胎都有很多理由。
想生的:孩子太孤单、养儿防老、婆婆想要孙子、喜欢儿女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