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的方式

国际贸易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的方式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第1篇

国际贸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国际商品流通,具体来说,是指的商品、劳务和技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交换或者买卖的活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国际贸易是超出本国国界而进行的,不仅仅限制在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内,而是超出了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而进行的一种商品交换活动。而国内贸易在地域上是局限于本国国内的,而且其商品交换活动也只是在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之内进行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国际贸易,无论是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还是在其发展中,国际贸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社会制度会原始的公社制度,因此也就不存在国际贸易,随着奴隶制的出现,奴隶制的国家也开始形成,才使得商品的流通超出了本国的国界,最初的国际贸易由此而形成。

二、国际贸易创新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国际贸易创新,具体来说指的就是在近十多年来,国际贸易及其关系发生的一些列的改革与调整的现象,这些改革与调整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和领域。

(一)思想和理论的创新

国际贸易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其观念上的创新,观念上的创新首先是把贸易开放看成了本国对外开放的起点和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所以,一个国家贸易的开放程度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其次,对于外贸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充分发挥了国际贸易在本国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贸易也是协调国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外贸还成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在西方国家,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收入偏好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产生都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外贸的特征,具有对于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观念和理论的创新也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核心和基础,影响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各个方面。

(二)制度和局势的创新

从过去军事和政治色彩较重的贸易集体转变为根据地区和领域划分的各贸易利益集团,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趋势开始淡退,接连而来的是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发展。更多的新生力量出现并相互制衡,区域性为特征的贸易利益集团发展迅速。国际贸易的主要市场向东部地区转移。在制度上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组织制度上,世贸组织的出现已彻底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着国际贸易组织制度的一大创新。世贸组织管理的幅度和范围、协调机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都优胜于关贸总协定,WTO更具权威和有效性。其次是协调制度的创新。区域性贸易利益集团的发展驱使着相应的贸易协定和协调制度的建立健全。再次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管理制度的规定更加全面和公正。贸易制度上的创新和局势的转变都是国际贸易根本性转变的标志和特征,同样意味着以往的贸易格局和制度的淡退和新制度的产生和推广。

(三)产品和政策的创新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形式来看,股权投资及其他投资工具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主要的贸易产品和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国际贸易也迎来了新的贸易方式和平台,网络信息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颠覆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传统模式。具体包括国际贸易的结算、筹资、销售和运输等各个方面,促使国际贸易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革新和进步。贸易限制措施由过去直接性为主转变为间接性为主,贸易限制措施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更加隐蔽低调,贸易政策与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外交政策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政策的综合性更强,更加全面,包含的范围也越广。区域性贸易集团的政策措施逐步得到相关成员的认同和自觉遵守,标志着区域性贸易格局的逐步发展和强化。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其创新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同时,国际贸易的创新也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国际贸易的创新呈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鲜明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代的国际贸易创新,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这种创新集合了政策、构成和工具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并使其充分体现在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第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上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分水岭,其立体性和全面性使得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方面呈现了同步性,这些时间的分水岭准确地划分了国际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三,在当代的国际贸易创新中,自由和开放是其所突出的主题;第四,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动者、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还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把控作用。

三、电子商务的产生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

所谓电子商务,包括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它兴起于近些年,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狭义方面,电子商务指的是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进行商业贸易;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指融合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商务活动,并对这些商务活动进行综合的电子化的运作。

(二)电子商务的产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才逐渐得以兴起,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商务模式,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的程序不再像之前那么纷繁复杂,而是更为的简化,对于国际贸易的时间以及空间距离都有大大的缩小作用,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也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简洁化、智能化以及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市场的效率更加地高,因为电子商务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传递和交换,而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交易速度,同时有效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此外,电子商务的出现也使得新的国际贸易主体产生,实现了更加快速高效地供给给全球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的运作程序有了大大的简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整个运作流程更加的流畅,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单向物流运输的格局,大大地提高其服务效率。

四、网络贸易的兴起

(一)网络贸易的含义

所谓网络贸易,是指的交易的双方直接在网上进行一种在线交易,网络贸易的实质也是也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贸易所利用的主要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融合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流程,使得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可以全部在网上完成,而不再需要交易双方面对面地进行,省去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很多不必要得环节。

(二)网络贸易的兴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虽然我国得网络技术和经济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就网络贸易而言,我国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的经济体制虽然得到了改革,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整体环境还并不适宜于网络贸易的发展。虽然如此,但我国的网络贸易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开始对于网络贸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政策上在资金上都有所扶持。网络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网络贸易不同于传统的贸易活动,但是传统的贸易活动在我国经济中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所以必须对于传统的贸易意识加以破除,才能使得网络贸易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对于网络贸易,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对其发展方式加以探索,只有将网络贸易成功地运用到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去,才能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提高竞争力,面临风险和挑战时能够无所畏惧,并借国际贸易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

五、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迅速转变观念思想,快速适应新形势

当代已经是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格局。因此,我国的企业应当积极适应当前经济格局的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战略定位,转变思想和理念,提高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我国的国家化企业,应当用大局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正确认识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使我国能迅速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稳定国际竞争地位。

(二)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信息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在一定层面上看,影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这将直接作用于我国对国际贸易创新方式的适应和运用能力,因此尽快进行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必要,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提高,从而确保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顺利推广和提高。

(三)重点扶持企业网络技术的学习

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企业,因而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运作方也主要是企业,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从而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扫清障碍,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我国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普遍存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难的问题,所以需要从管理入手,首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再逐步展开,实现全方位网络化经营。

六、结语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 合理选择 风险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国际结算方式多种多样,如何更合理的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成为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减少成本、加强竞争力的重点。

一、国际贸易的常用三种结算方式概念

1.汇付

汇付是指进出口双方交易达成以后,买方主动通过银行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2.托收

托收是指银行收到的指示,对金融单据或商业单据进行处理,以求获得付款/承兑,或者凭付款/承兑交单,或凭其他条件交单。

3.信用证

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应买方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即期或在一个可以确定的将来日期,兑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二、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简单的结算方式是卖方寄单给买方,买方汇款给卖方。卖方允许给予买方记账赊销的便利,即卖方发货、自寄单据给买方,暂不收取货款,记在账户上,待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按账面余额结算一次。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贸易结算规则日趋完善,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上述的简单的结算方式对国际生产及交往活动有很大的阻碍,由银行的介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使国际结算业务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结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使开证、通知、寄单、索偿、结汇、调拨等结算环节的计算机化程度加深。同时,世界各大银行参加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网络,开展银行之间互委业务,大大地提高了银行业务质量和效率。

银行结算还与电子数据交换结合起来,成为技术革命新潮。称为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在商贸过程中使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并实现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它具有快速、准确、安全、高效、降低成本等特点,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应用EDI时,租船定舱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承运人在收到货物之后应发给发货人一份收电讯,这就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承运意义上的承运人所签发提单。同时,电子提单与传统提单所包含的信息基本相同。可见,电子提单的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于传统书面提单。

我国EDI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起步,起点比较低,发展速度相比国外而言比较慢。但是,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各项工作的逐步完善,这种技术逐步得到提高。未来的国际结算发展将更多地呈现出无纸化的发展态势。

三、国际结算方式的各自风险

1.汇付的风险表现形式

用汇票的传真件诱使出口商发货,控制了货物后就到银行撤销票汇。使用票汇方式进行结算,出口商应将收到的票据交银行托收,待票款回来后才发货是很安全的。但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因种种原因,忽视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而造成了收不到货款的损失。利用在境外付款的空头支付骗取出口商的货物。出口货物若采用凭外商的支票发货,应谨慎以防外商递交空头支票。一旦凭空头支票发货上当受骗后,耗费财力和精力。利用假银行本票骗取出品商的货物。银行本票因为是银行信用,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国际上有名气的银行本票更受欢迎。但有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用银行本票行骗。

2.托收风险的表现形式

托收比起汇款方式来说无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结算方式,但托收方式同样也存在着自身的隐患,从付款交单来看,虽然进口商只有在履行了付款义务后才能拿到货权凭证,然而在市场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下,进口商常常拒绝付款赎单,此时出口商就要面临很被动的境地。要么另行处理货物,要么将货物运回来。在这两种情况下,出口商都要遭受相当大的损失,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被进口国海关作无主货物加以没收。从承兑交单来看,进口人只需在汇票上履行承兑手续,即可取得单据,提走货物。倘若进口人于汇票到期时不付款,虽然出口人有权依法向承兑人追索,但实践证明,此时的进口人多半已无力偿付,或早已宣告破产甚至人去楼空了。在付款交单方式下,进口商是以支付货款作为取得货权凭证如提单等的前提条件,而代收行在提交这些单据时,并不负责核实单据的真伪。因此,若出口商伪造了提单等一系列假单据,银行和进口商往往就难以发现。进口商付款赎单,但手持的却是假单据,提不到合同规定的货物。托收对卖方有一定的风险,在托收方式中,卖方先行发货,然后委托银行收取货款。在付款交单方式中买方不付款,即不能取得货物,因而对卖方有一定的保障。但这种保障是不充分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买方缺乏资金、货物调价下跌等),买方拒绝付款,尽管卖方还能控制货物所有权,但由于货物已发运至国外,卖方将承担货物存仓、保险、转售或运回的费用损失。而承兑交单,则由于在买方付款前已交出货物,帮风险较大,一旦汇票到期,买方拒付,卖方有可能钱货两空。承兑交单的托收与汇款中的货到付款相比,同样是在买方付款前卖方已向其交货,然而前者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除了合同之外,还多了一张买方已承兑的汇票。如果卖方能够将汇票贴现,一旦事后买方拒付,持票人的债权将得到票据法的保障,这比起民法和合同法对买卖合同的债权人的保障要更为有力。

出口商有一定的资金负担,在托收业务中总是由出口商先行发货,而后才能收回货款,故出口商有一定的资金负担,其大小视汇票付款期限而定,对于即期付款,出口商从发货到收回货款一般在10到15天,对于远期汇票,则还需加上从承兑到付款的日期。手续稍多,费用稍高,托收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需要经过很多手续,服务费用较高。

3.信用证风险的表现形式

开证行信用风险。进口商可能会和小型银行或不存在的银行联合诈骗。信用证硬条款风险。任一条款的细微变化都会带来巨大影响。信用证软条款风险。进口商或开证行设置“陷阱条款”。单据风险。它包括了单据不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不符合 UCP600 的规定,单据之间相互矛盾三种情况。这样就解除了银行信用,变为商业信用,就有可能存在拒付。

四、国际结算方式的合理选择

1.汇付

在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的结算方式中,进出口商都希望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存在着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等特点,因而很难达成协议,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很少使用,多用于贸易从属费用的支付。汇款方式的手续是比较简单的,手续费用也比较少。因此,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或者在跨国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间用汇款结算方式比较多。

2.托收

总的来说,托收对出口商不利,对进口商有利,不同的交单条件,对出口商不利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期付款交单的托收对出口商不利的影响最小,因为,只有进口商即期付款后代收行才交单,所以出口商的货款收回比较快。即便是进口商拒付,则代收行可以不交单,出口商的货物仍然在控制之中。出口商可以通过需要时的另选买主,不会出现汇款业务中钱货两空的风险。远期付款交单的托收,对出口商的不利影3响大一些。因为代收行交单的条件是进口商做远期付款,出口商货款收回比较慢。但是如果进口商不融资,出口商也能避免钱货两空的风险。承兑交单托收,对出口商最不利。因为只要进口商承兑汇票,代收行就交单。万一汇票到期,进口商拒付,则出口商就面临钱货两空的风险。

3.信用证

信用证不同于其他付款方式,它可以尽量减少买卖双方的风险。买方可以从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中获得收货的保障,而卖方只要提交全套单据就可以保证从银行得到货款。因此,国际贸易结算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信用证进行结算。但信用证的跨国争端很难解决,并且手续复杂环节较多,费用也较高。

五、总结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选择何种结算方式关乎到各方的利益,更关乎交易成功与否。要明确交易对象的信用及其它状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能规避较大风险的结算方式,选择某种结算方式后,要考虑风险并能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有效的保护交易各方利益。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第3篇

1、汇款人是指(债务人)将款项主动交给银行,并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按照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的不同,汇款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的利益,既能够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也能减轻资金负担;而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于得到资金融通。此外,如果付款的期限长,就要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由此可见,结算时采取汇款方式,就会出现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的情况。

收付款人要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客户名称、账号与银行信息的正确、完整。因此,对收款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中管理应收付款项。对付款人来说,办理汇款一般要承担手续费和电报费两部分费用。对收款人来说,收取汇款一般要承担银行的清算费用,也是按笔数收取。

2、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并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尽管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时,出口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完整正确的代收行、进口企业名址。托收银行是完全按照出口企业的指示来处理托收业务,主要涉及到代收行和客户信息,缮制出口托收函件并进行邮寄等。通常情况下,托收银行几乎无法,也不可能负责审核代收行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在实务中,经常有出口企业提供代收行、进口企业的名称或地址不完整、不正确。如果代收行邮寄地址错误,将会延误收汇,甚至是单据遗失而无法收汇。如果进口企业信息不完整(尤其是没有地址、电话),还会令代收行无法及时联系到进口企业而延长收汇时间。

(2)必须使用明确规范的业务术语。

托收使用的术语主要有D/A和D/P两种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进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很少发生争议。而在实务中,很多进出口企业可能被要求使用其他术语。比较常见的有D/P远期,CAD等。

3、近年来,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一般采取该方式将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因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就由银行承担,承担了审单的义务后,也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算的风险,资金融通更加便利,由此该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的接受。

信用证的出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企业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也促使双方在支付货款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但银行做出的确认承诺是以交单相符为前提的,如果出现交单不符的情况,那么开证行可以按照规则拒付单据。出口企业在缮制信用证下单据时,要格外小心,并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所以,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单证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素质不高,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从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如果只坚持某一种结算方式,那么要满易各方的要求是极为不现实的。面临长期不断的市场变化,我们所要采取的是综合支付方式来进行结算。

1、将汇款与托收结合起来。例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付T/T合同款的4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付剩余的50%。这种选择可以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也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和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跨境电子商务 研究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参与度不断增加,我国的外贸经济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阻碍。如何着力解决外贸经济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出出现的漏洞与不足,是当前外贸型企业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跨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外贸型企业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使外贸型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保证外贸经济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话语权。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新机遇

当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具备一些良好的发展条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逐渐被替代,电子商务成为了有效防止经济疲软、谋求国际大企业发展第二春的有力举措;其次是中国市场与产品的生产现状为电子商务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温床,世界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逐渐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支持和认可,而要想进一步地扩大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总量,有效的电子商务发展与规划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相关企业着力提升自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外贸型企业为了实现自我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成功地利用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品牌附加值,以实现企业长效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主要包括物流问题和退税与结汇的问题。首先是物流发展进程缓慢的问题,跨境电子贸易对物流输运的要求高,强度大,而当前的跨境物流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成熟,滞后的物流水平一方面增加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对外贸型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外贸型企业所自主探索的跨境物流合作模式并未形成一定的广泛推广与应用,这就说明当前跨境物流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服务要求;其次是退税和结汇的问题。当前一些小型的商品在出口过程中企业采用多种不正常的方式来逃避报关,这就使得企业未能获得相应的合法报关凭证,也就无法进行外汇结算,进而享受不到出口退税。此外在结汇过程中,部分企业采用隐秘的方式进行结汇,又进一步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三、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对策与措施

(一)对政府而言

政府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支持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当联合起来,针对当前在获取出口的报关、退税、结汇等各方面的问题,积极协调与沟通,一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与规范性制度,另一方面要推行适当的优惠措施以减少外贸型企业的发展阻力;其次应当整合跨境电子商务资源,将其归纳为一个整体性的商务产业园区,要求各外贸型企业在园区内积极采用最新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贸易与物流的活动流程,集中管理资源,从而有效降低电子商务的成本;最后则要积极参与国际电子商务的合作活动,通过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交流沟通,进行国际间的合作,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想发展状态。

(二)对企业而言

外贸型企业在跨境电子商贸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重视国际市场的调研,这就要求外贸型企业在进驻国际市场时,首要明确目标市场的现状情况,做好该市场的经济调研活动,以判定是否适合发展跨境电子商贸。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将自己可能遭遇到的各种经济风险降低到最小;其次是推行品牌战略。中国产品要想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拥有自主品牌。这就要求企业应着力通过各种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品牌战略的打造活动,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表现力而迅速抓住国际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后是要强化跨境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外贸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空间和经验上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外贸型企业应当积极与国外生产厂家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实现最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先进技术经验的有效交流,通过不断协调规划以实现资源和产品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合作氛围,有效地避免国际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方面,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政府部门与外贸型企业只有分别从自身出发,积极着手解决各类问题,才能有效规避电子商务发展风险,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汇,王平.电子商务市场分析探索[J].科技信息,2010,6.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36-02

一、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考核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曾一度快速加大,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其中部分原因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及考核方式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进行有效调整,从而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国际贸易行业的需求。

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普遍采用“三块式”课程模式,即将全部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三部分。从考核方式来看,国际贸易专业的考试形式多为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二、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几乎所有院校都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并把“高级”等同于“理论型”,导致“重理论、轻实务”,以经济学科为本位,过于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务课程,一些必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开设不足,造成学生专业技能结构不完善;二是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并且在以科研为主的高校评价机制下,不得不专注于经济理论研究,导致教师本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欠缺;三是在课程教学中,未能注重加强学生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只是简单地将理论课时缩短,降低理论知识难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没有切实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位转换。即使增加了一些外贸模拟实践课、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四是校内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由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学生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很多学校地处内陆地区,远离沿海对外贸易活跃地区,加上外经贸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很多不愿接纳实习生,即使接纳也不让实习生真正深入到外贸业务流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导致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

(二)考核方式方面

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国际贸易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自主决定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试则为闭卷考试。这种考试形式虽然比完全闭卷的考核方式有所进步,但仍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重较大,致使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而把精力主要放在期末考试上,成绩评定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国贸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二,现有的闭卷考试,题型设计单一,缺乏创新,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案例分析题以及无标准答案的发散思维题很少,导致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取决于与标准答案的一致程度,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

第三,现行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虽然占总评成绩的30%,但这部分并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师在评定成绩时缺乏公平公正,随意性较大。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方面

1.以外贸行业实际需求为指导,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重组。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教学场所上,探索课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的一体化。在该门课程成功开展工学交替的项目教学试点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同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形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及特色。以培养学生外贸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外贸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构建的模块化课程如下:(1)出口业务模块,包括审核与修改信用证、备货单证、货运单证、保险单证、报关单证、结汇单证6个子模块。(2)进口业务模块,包括信用证开证申请、报关单证、单证审核3个子模块。在上述模块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集中实训,教师均以真实的任务或项目来驱动,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把外贸信息识读、国际结算与外贸单证、国际物流与货运、报关与商检等4 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体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资料齐全的特色课程。

2.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大部分专业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外贸行业实践经验,因此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十分必要。学习是迅速提高师资素质的最好办法,应支持在职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取资格证书;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外经贸企业学习,掌握外贸实践技能。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络化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践、双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贯穿始终,注重国际商务英语和商务管理能力、国际贸易操作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考核方式方面

1.闭卷、半开卷、开卷考试相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有一部分为基础理论课,可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如国际贸易理论。半开卷是通过提供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考试方法。有些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所以考试就应以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主,而不应以死记硬背的内容为主,如统计学课程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公式计算出经济指标,再根据经济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统计学以及类似的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的考试形式,具体做法是:将一些基本公式印在试卷上,学生可选取公式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可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分析问题上,从而提高其分析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大部分课程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务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应偏重应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这类课程完全可以采用开卷考试。

2.平时表现、实验操作、笔试相结合。为了改变传统笔试占大部分比重的考核方式,就要创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指标,把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强调过程考核。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三部分。平时成绩又分为平时上课出勤、课上回答问题及平时作业三项,每项各占10%。平时上课出勤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上回答问题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平时作业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三部分由任课老师评判打分。针对实证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实验成绩”这个考核环节,由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三部分组成。如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外贸交易过程中各种单据的缮制为主,只要熟悉每份单据必要项目的填写规则,一般就不会出错,不必要求学生背诵规则,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这种考核方法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同时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以上考核中,任课教师要公平公正,命题时要根据不同的考核方法确定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简单推理部分可以采用客观题目以笔试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考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又可以检查教学效果,让专业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