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伟飞熠”为你整理了这篇体育中心开放情况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海西州体育中心,位于柴达木东路8号,南邻格尔木东路,北邻巴音河路与奥运广场相连,东西相邻可鲁克湖路,占地面积为70483㎡,建设面积45418㎡,绿化面积10666㎡。体育中心内场东西看台可容纳观众20000余人。海西州体育中心于2004年竣工后由我中心负责管理使用,有田径场地、足球场地各一个,面积13400㎡;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面积2124㎡。室内场馆有健身馆一个216㎡;,高原训练基地点一个面积216㎡;乒乓球馆一个,面积216㎡;训练馆一个,面积216㎡。所有场馆全部免费对外向公众开放,没有改变体育功能,没有进行商业性娱乐性经营的活动。全心全意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服务。
海西州业余体校成立于1973年3月,现有编制8个。内设机构:校委会(校党支部)、田径教研室1个、重竞技教研室1个。目前教职工人数11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管理岗位1人,本科以上学历9人。州业余体校重点布局开设的项目有:田径、摔跤、柔道、射击四项,设非重点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足球、跆拳道四项,年平均运动员训练人数为100人左右。在这基础上全校教职工兼高原训练基地专职人员。2019年9月我中心根据机构改造要求,现更名为海西州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海西州业余体校)。
为进一步发挥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根据体育总局等八个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免费开放体育场馆,提升体育场馆的功能和使用效率,提高大型体育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公共体育服务。
二、开放情况
我中心全年开放时间365天,每周开放时间84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平均开放时间12小时,全年免费开放;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天气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需调整开放时间,均提前向社会公告。我中心每年免费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每年平均14次、开展体育健身技能等培训每年平均2400人次、进行国民体质测试每年平均1500人次,每年接待人数一直在增加,2020年全年接待42500人、月接待3540人、日接待118人,海西体育中心全面免费开放,无经济收益,场馆维修、维护费用从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入开放资金中列支。
三、业务范围
海西州体育中心负责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广普及本地区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民族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单项体育协会的指导培训工作,承办和协办地区群众体育竞赛,贯彻落实《中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计划争光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工作。
(一)群众体育全民健身锻炼、比赛和培训:随着州体育中心条件设施的改善,开展项目丰富多彩,晨练和晚练重点项目有:徒步、跑步、太极拳、民间武术、藏族锅庄舞、蒙古族安代舞、佳木斯健身操、中老年健身操、第八套、第九套广播体操、扇子舞、踢健子、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摔跤、柔道、射击、跆拳道等。平均免费指导人数2000人以上,夏季高峰期参加全民健身锻炼人群络绎不绝,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民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从健身的内容看,越来越丰富多彩,从健身的形式上看,档次得到了较大提升,健身人群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二)竞技体育竞赛活动:随着全国各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为不断提高我中心各训练项目水平和运动成绩,我中心积极开展冬季各项训练工作。在训练中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根据我中心队员的实际情况,以有效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运动负荷,以专项练习内容和手段为主,使专项素质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技术训练结合个人特点,适当调整训练负荷,加强对运动员训练和恢复过程的监督,正确处理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队员的训练兴趣。
从2020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男子篮球赛,第一次民族赛事举办以来,我中心还相继承办或协办了各项民族体育赛事,其中包括:2020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青少年足球赛、2020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成年男子足球赛、海西州“民族团结杯”信鸽竞翔比赛等各项体育赛事,各项赛事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促进了我州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四、场馆运营
(一)功能定位。根据我州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立足场馆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服务性和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创收增效性,我们的功能定位是:“以发展体育本体产业为主,稳固开展全民健身业,大力引进和开发体育竞赛、体育技能培训,兼容文艺演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馆”。也就是说用于全民健身和文体活动的主场地和配套设施设备全部自营、自行管理,以确保体育馆“以体为主”的经营原则。馆内闲置房间和非主要区域用于对外出租和开设体彩中心,这不仅提高创收效益,更体现了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社会效益。
(二)对外开放。海西州体育中心从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始终把最大范围地服务全民健身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作为根本目的,州体育中心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人口日益增多,健身锻炼的内容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通过各项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全州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扩大了我州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
五、场馆管理
(一)队伍建设。多年来,坚持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职工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秉承“爱岗、敬业、奉献、诚信”的精神,在高强度承接活动和工作任务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全体教职工敬业奉献,凡承接的各类活动,均在不影响健身用场前提下安排布场、撤场。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章立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和员工学习培训以及奖励激励机制。合理、规范的制度和严格、高效的管理,使得体育中心各项工作运行顺畅,运行期间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海西州体育中心以它独特的创新设计和建筑外观成为德令哈市体育基础设施的一大亮点,目前是全省、州、县一流室外体育设施场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中心场馆的管理,做好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维护、保养和环境卫生及安保工作,使海西体育中心更好的为国家、省州、市级的各项体育赛事和广大群众服务。
六、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国民体质监测任务重、缺乏经验、缺乏全社会宣传力度和支持,人们对此项工作特别缺乏认识、工作起来难度大,但是承担这项任务的全体人民秉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我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省体育局下达的国民体质监测任务。2020年测试人数达2960人,培训全格检测人员5人,办宣传栏5次。在实施体质监测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工作精益求精,每天忙完了测试还要一起统计一天所测的数据,保证计算机数据与问卷数据能准确无误,正是全体工作人员发扬团结协作和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州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了测试阶段的工作。
七、2020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全口径收入合计130万元,支出合计99万元。
我中心严格执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随着体育中心条件设施的改善,群众性的健身活动明显增加,健身形式进一步丰富,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体重中心基础设施年久,中心水电暖问题依然突出。
2.中心足球场,田径跑道已经超过使用年限。
关键词:锡伯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其早期的发源地位于嫩江流域的大兴安岭地区。锡伯族现有人口十九万多,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区。锡伯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射箭、摔跤、赛马、角力、滑冰、等活动,此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棋类(卡塔)、嘎尔出克(髀石)游戏等。
1.锡伯族简介
锡伯族,现有十九万多人。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2. 锡伯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
锡伯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射箭、摔跤、赛马、角力、滑冰、等活动,此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棋类(卡塔)、嘎尔出克(髀石)游戏等。许多项目似乎平常,但与汉族的类似活动都有明显的区别,大多数带有古代渔猎生活和八旗军事组织生活的遗存。
2.1 射箭
射箭是锡伯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古代的锡伯族是个善骑射的部落,驰骋茫野,拈弓射猎,随着时代的前进,弓箭作为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而逐渐失去其意义时,射箭就增添了民间体育活动的色彩。逢年过节或休闲之暇,锡伯人经常举行各种射箭比赛,赛后即兴宴集,载歌载舞。
20世纪70年代察布查尔县成立了射箭队,盖起射箭厅,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射箭运动员,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得了金银牌。2008北京奥运会射箭男团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三名成员中两名都是锡伯族的优秀射手,对中国的射箭运动真可谓是功不可没。
2.2 摔跤
这是锡伯族民间重要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是锡伯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摔跤是增强体力,磨练人的斗志,培养勇猛顽强的精神,养成好胜性格的体育活动。锡伯族男子从幼儿到成年人都喜欢摔跤活动。锡伯族的摔跤有支跤、抢跤、抱后腰子、“虎”等多种摔法。
2.3 滑冰
滑冰,锡伯族的滑冰由来已久,它是由滑雪演变而来的运动。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以前,锡伯族的祖先在茫茫大兴安岭就“骑木而行”。后来,锡伯族民间的滑雪、滑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的不用任何工具,只用脚打“滑溜”。也可以制作滑冰工具滑,一种是蹬冰滑子,用一块和脚大小一样的木板,顺板中间钉一根粗铁丝,叫冰滑子。滑冰时,一只脚踏板上,另一只脚蹬冰。也可在两脚上各缚一个,将冰滑子钻孔穿绳,绑在脚上即成。这种冰滑子既可滑冰,又可滑冻雪。另一种滑冰工具叫“撑冰车”,用一块约一尺半见方的木板,下面平行钉两块冰滑子状的“脚”。再做两根冰扦子,用二尺左右长的木棒,一端钉进一根粗铁丝或铁钉,露出一寸至二寸锋利的尖。小孩坐在冰车上,两手用冰扦子撑杆,其滑行姿势如同滑雪。这种活动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培养勇敢精神。
2.4 打“螃蟹”
这是锡伯族老少比较喜欢的有趣活动。锡伯族人民性格耿直倔强,凡见横行霸道、蛮不讲理者,便称之为“螃蟹”,疾恶如仇,狠狠打之。相传,最初抓住螃蟹放到岸上,年青人好热闹,见其横行,便用树枝、木棍抢着打。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做一个直径约10厘米、高约7厘米的“螃蟹”,再做一些长约1.3—1.7米,下弯部约20—23厘米,弯处角度大约120,形状似J的木制“螃蟹棒”。比赛要求:分两队,每队三人,场地可大可小,若以街道为场地,中间划一条中线,两头各划一条双方的底线。比赛开始时,先将“螃蟹”放在中线上,然后双方各出一人,在“螃蟹”两边对面站好。当开赛哨声一响,两人先用“螃蟹棒”互击三下后,立即开打。双方共六名队员在场地内互相争打,直到把“螃蟹”打过对方的底线即为取胜。
2.5 打瓦
打瓦是锡伯族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打法是,每人手中拿一方形厚木块叫做“瓦”,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组,按顺序排成老大、老二、老三的代号。没打之前,先赌出立瓦组和打瓦组,输者立瓦,赢者打瓦。立瓦组按顺序将自己的瓦立在一条线上,打瓦者也要按顺序打,如果老大打了老二的瓦,就算“烧死”。“烧死”者,允许别人来救,救活后可以继续打,救不活的,就要变成立瓦者,而原来的立瓦者就变成了打瓦者。打瓦的方法共有20多种。它起源于锡伯族的狩猎时代,它可以锻炼臂力、眼力。
2.6 嘎拉哈(髀石)
锡伯族在玩嘎拉哈时,一般分成两三个组,每组的人数不限,而所用的嘎拉哈的数量一般都在100个以上,多时可达几百。比赛时,把几百个嘎拉哈都撒在地上,抓嘎拉哈时,不是向上扔布口袋,而是扔和元宵差不多大的铁球。上阵者,要将铁球高高地抛起,并迅速地将嘎拉哈抓起,然后再把落下来的铁球抓住。而在抓嘎拉哈时,不能碰到其它的嘎拉哈,抓在手里的嘎拉哈也不能掉下来,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接住铁球,也不得分。哪个组抓的嘎拉哈最多,最先达到约定的数量,那么,胜利就属于他们了。
3.锡伯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锡伯族传统体育的契合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俗称“西迁节”,是我国2006年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锡伯族贝伦舞”和“弓箭制作技艺”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收录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归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的箭乡,国家唯一的射箭运动学校就设在该县。在漫长的岁月里,弓箭伴随着锡伯人降生、成长,弓箭文化孕育了锡伯族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今日弓箭对于锡伯族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西迁节民俗艺术当中的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和吉祥物,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的浓缩。每年举办西迁节活动时,射箭表演往往是重点项目。
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和理念作为参考,对于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契合,向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
锡伯族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居住生活及风俗习惯,且有许多的宗教祭祀和节令节庆等文化活动,如西迁节和“抹黑节”等。利用这些节日、节庆大会,再加上当地的自然环境,开发特色旅游,实现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也可以结合旅游资源、民俗以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合理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目中趣味性、观赏性强的体育项目,通过举办一些体育比,使广大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领略的民风民俗及人文景观。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游客也够参与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使广大游客切身体验和感受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可以了解地方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如位于伊犁州的锡伯民俗风情园就是一个集展示民俗风情、游客参与射箭摔跤表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基地。因此。要不断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借助环境优势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文化,使之持续地发展。随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已初具规模,这将为民族传统体育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3.3加强在学校教育、全民健身和终生体育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已成为趋势。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是民族体育活动中有许多项目可以稍加改造或直接就可以作为体育课程资源来利用。如锡伯族的摔跤、“打螃蟹”等民族体育项目本身就蕴育体育功能,而相较正规的学校体育的其它项目,更有其不受场地、器材、参加人数限定的优势。定期办校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周能够直接推动和巩固教课堂的作用,活动的形式可以单人项目,集体项目,既可以演,又结合竞技。这样才能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普遍推广发扬光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注重休闲性、观赏性、娱乐和趣味性,简单易学,便于普及推广,是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身项目的理想选择。近年来,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全民健身项目,不但在本民族中流行,也被其他民族用,并进入城市社区的健身活动。利用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亲和力,依托自家庭院、住宅空地、广场和体育场馆等群众体育活动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体育人口比例,满足少数民族人民健身娱乐的要求,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少数民族体育的优势,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胡巍.中华文化知识读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
[2]吴世旭.沈阳锡伯族社会历史文化丛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
[3]关捷等撰:《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朝鲜族文化志》,第193—194页。
【关键词】 健康;大学生体育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健康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意味者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另外一个在欧洲被广泛引用的健康的定义出自著名医药社会学家帕松斯(Parsons),他认为:健康是一个个体,及其成功扮演的社会角色,完成自己的社会分工能力的最理想状态。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身体,社会,情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基因,饮食,自然环境,生活质量,体育锻炼,睡眠,精神状态,社会关系,工作待遇,以及关爱,自信心,社会安全感等。在这些因素中,除了基因对健康的影响不能改变外,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可以通过作为个人和社会的调节来改善或加强。
中国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大学生的身体和心里还不成熟,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竞争,家庭,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身心健康极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妒忌心强,承受压力能力差,高校自杀率上升,生理方面,过早停止生长,高度近视,骨骼变形,抵抗力差,种种现象都说明,中国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状况急待改善。尤其是SARS疫情过后,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话题更是频频出现在各个学术刊物里。在许多学术论述中,许多学者都把在高校增设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站,以更好的宣传身体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固然重要,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还是要从改善体育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开始。
一、完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运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有年轻的话题,不管是东方的智慧还是西方的哲学,都反复阐述了运动的重要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动也。";"生命在于运动",大家对诸如此类的名言更是耳熟能详,事实上,大多数人从事体育运动正是出于对个人健康地考虑。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在运动过程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和内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肌肉群,例如肩背部肌肉,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得到适当的运动,这对于提高肌肉群,骨骼和关节的协调性非常有帮助。培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
2.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大学生进行定位
大学生应该是整个社会思想和肌体最活跃的群体,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大舞台的第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其机能,因为身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工作以及生活质量的好坏。
对于即将进入社会,面临多方面压力的大学生来说,学会正确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正确给自己定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塑造成为更加优秀,更能够适应竞争机制的新一代人才。
3.增进学生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在运动中,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增强交流合默契,团体运动中队友之间的配合和团队精神经常是比赛的关键。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融入集体。
总之,运动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中德两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比较
目前中国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非常令人担忧。根据实证性调查的结果,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相当低,只有32%的大学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而另外68%的学生几乎不做任何体育锻炼。在参加运动的大学生里,女生的比例大大低于男生。而且中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大多出于对于某项运动的爱好,并没有更深入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与国外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形成强烈对比,在德国某些大学,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竟高达79%,85%的男大学生和72%的女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推动德国学生锻炼身体的原因主要有: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大学生在参与运动的热情来自于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这与当地全民健身的普及,物质条件的丰富以及中小学理论与时间并重的体育教学当然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其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大学与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德国大学一般是综合性大学,没有校园,不同的科系分布在城市个个角落,但是大学一定会有一个对学生免费开放的体育中心,每个学期开始学生们都可以报名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课程,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从巴洛克时代舞蹈到中国功夫应有尽有,老师则主要由体育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这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和物质条件。
三、关于加强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若干建议
而中国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没有体育锻炼伙伴,没有科学的指导,没有场地,没有时间,甚至怕脏怕累怕出汗。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不能从物质方面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尽可能的鼓励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为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给予科学的指导。笔者根据国内外大学体育教育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利用高校互联网,普及体育常识2.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并对社团活动予以指导3.提供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的体育课程4.免费开放体育场地
参考文献
[1]丁英娈,耿涛. 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身心水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体育版).第5卷第2期,2003年6月
[2]Kuepper,Doris. 运动与健康(Sport Und Gesundheit)[M],卡尔·霍夫曼出版社.1991
[3]. 创新大学生健康教育理念[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3期.2005年3月.
[4]林志英.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0卷第2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2-0016-02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当前中专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高职教育中的体育工作自然不能忽视。
要尽快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体育改革的目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其整体水平关系着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本文试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目前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体育师资的基本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对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体育师资的现状调查,从中发现体育师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和措施,为更好地促进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职业技术院校体育师资的现状
(一)师资状况
河北省的28所职业技术院校中,国办职业技术院校有23所,民办职业技术院校有5所,分别占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总数的50%和10.87%。这28 所职业技术院校中,男教师占67.4%;女教师占32.6%,男女比例为2:1,男体育教师比女教师多一倍。
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各高等学校要在学校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授课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体育教师,原则上体育教师与学生之比为 1:150。同时课程标准规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体育课教学班人数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为宜。而目前在校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有113399人,师生比为1:373,是《纲要》规定的2.49倍,许多学校体育教学班人数远远超出30人/班。从师生比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工作负荷,体育教师的编制状况紧张,间接反映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势必会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很明显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师资显然是不足的,使得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二)年龄状况
教师群体的年龄结构,应能保证教师队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高的创造力。应以中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教师具有合理比例,形成延续成长的老、中、青梯形结构,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也便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但是,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教师年龄现状却较为年轻化。人数比例最多的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被调查院校体育教师人数的45.7%;人数居其次地位的是31—40岁和41—50岁的体育教师,分别占29.9%和19.1%; 51岁以上的教师占5.3%(图3.2—1)。
图3.2—1
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正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呈现出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根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关于师资队伍的评价和评价标准》,任课教师的平均年龄≤40岁即为A,反映出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年龄结构方面正趋于合理,若干年内不存在老龄化和断层的问题。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干劲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创新精神,领悟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应对改革的素质会更强。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经验不足,刚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培养和引导等等,这就使得培养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三)学历结构状况
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的体育师资学历结构是以本科学士学位为主,占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总数的83.9%,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2%,专科毕业占6.9%,博士研究生为0。
根据《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关于师资队伍的评价和评价标准》,可以看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严重缺乏,低于要求的20%,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无法与高校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落后于时展的趋势,势必严重影响学校体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职称结构状况
河北省28所职业技术院校体育师资职称状况,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教员分别为1.9%、23.4%、28.0%、43.4%和3.3%。显然,教授数量较少而且年龄偏大,年龄大多集中在 50岁以上,副教授的年龄集中在41—50岁,讲师集中在31—40岁,助教则大部分是30岁以下近两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结构比例为1:12:14:22,从宏观上看比较合理,形成了梯队,但平台过大,反映出教授比例过小,讲师、助教比例过高。这种比例与高校担负的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极不相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职业技术院校升格扩招上规模,使得学校近几年新进教师急剧增加,造成职称结构的断层;另一方面是对高职院校职称的评审套用本科院校的标准,强调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制约了这类学校高级职称的评定。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目标,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应着重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扶持和培养,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一部分年轻有为的人才脱颖而出,并在职称分配比例上适当向年轻科学带头人倾斜,使职称结构更加合理,以适应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五)专项结构状况
河北省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不合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体育舞蹈、跆拳道、羽毛球、网球、游泳和其他分别为24.3%、23.4%、13.5%、10.9%、9.9%、8.8%、3.3%、2.6%、1.3%、0.7%、0.7%、0.3%和0.3%。田径、篮球教师较多,分别占体育教师总数的24.3%和23.4%,但是,一些新兴项目和小球类项目,如跆拳道(1.3%)、体育舞蹈(2.6%)、乒乓球(3.3%)、羽毛球(0.7%)教师比例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的需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急需引进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适合全民健身项目的体育教师,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因此,拓宽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改革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体育师资专业结构进行改造调整势在必行。
(六)教学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由高校管理的性质决定的,教师周工作量平均约为20学时左右,从目前各个高校工作量现状分析,人均存在较大差异。周课时高者达24-26学时,低者只有8-10学时,教师用于自身提高和课余自由支配的世间差异很大。各个高校每年用于体育教师进修学习的经费大部分在人均2000元以下,工作量和工作薪酬计算方法与其它学科不同,绝大多数采用:其它课程工作量×0.8来计算。这样,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很多体育教师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形成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使很多老师采用放羊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建议
(一)优化年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前提之下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再提高,建立一支知识广、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是老、中、青充分结合,促进达到年龄结构的优化。
(二)培养骨干,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
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停留在本科生教本科生的落后局面上,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不能只停留在自然形成的基础上,应大力倡导青年教师在职进修,继续深造,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个项目的裁判等级考试,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根据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和各年龄段体育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工作,加强体育理论学习,扩大知识面,改变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培养中存在的只注重运动技术训练,而忽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不重视边缘学科研究的局面。
(三)建立人才档案,积极引进高级体育人才
各职业院校应尽快建立起《体育教师的人才资源档案》,积极引进高级体育人才,在招聘新教师时严把学历关,从全局出发,克服项目过于集中的缺陷;加快解决影响体育教师的各种不良因素,将评聘落到实处,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充满激情地投身于体育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黄春麟.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EB/OL].tech.net
[2]陈福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14-15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0年1月
[4]河北省教厅.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5]陈晓.上海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4)90-93
[6]杨秉龙.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调研[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109-110
1-10月,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8起,死亡8人,受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42.2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上升14%,下降30%,下降19%。死亡人数占市政府下达控制指标(13人)的61.5%。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一般事故16起,死亡6人;工商贸其它发生一般事故2起,死亡2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农业机械、特种设备、森林防火、公共聚集场所等未伤亡事故。
同时,按照省、市政策要求,今年全县已关闭煤矿6家,非煤矿山4家,超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关闭任务。
二、开展主要工作
㈠强化基层基础,落实监管责任。一是细化责任目标。组织18个乡镇、33个部门、37个重点企业与县政府签订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各项目标,层层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印发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明确全县上下以八强化(强化安全生产理念创新、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具体工作部署,分解细化事故控制指标。三是按照“突出重点,突出责任人,突出效果,突出奖惩”的原则,修订完善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在往年分值划分的基础上将考核分值更加倾向日常监管工作,使目标管理考核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四是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印发《关于印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关于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试行)的规定》、《关于印发县安全生产隐患曝光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县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及工作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明晰、任务具体、措施有力。五是修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2013年9月修订完善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安全生产专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督促18个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及行业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㈡创新监管体系,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创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管理,出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量化考核办法》。6-10月,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开展安全检查4130人(次),发现安全隐患6195条,责令当场整改3710条,限期整改2485条,停产整改企业15家,查处违章行为415例;跟踪整改隐患6166条,整改率99.5%。二是创新井工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台井工矿山企业实行两抓一改一赛工作措施(监发〔2013〕5号)。1—5月(煤矿企业从5月12日停工停产整顿至10月中旬)查处违章人员120人次,举办违章人员培训班2期120人(其中:安全管理人员33人,一线工人87人)参加培训,11名违章煤矿职工被列入“黑名单”管理,不得再在县井工矿山企业从事井下工作。三是印发《县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不准”》(监发〔2013〕79号),明确禁止包括证照不全、未落实安全宣传、未采取自上而下台阶开采或分层顺序开采、二次破碎采用爆破方式等十大不安全生产行为不准生产,该规定的出台,为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划定红线,让生产企业有规可循,监管工作有章可依,有效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同时,督促企业将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十不准”等规范上墙。
㈢强化监管领导,推进责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的指示、文件和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先后筹备召开5次县安委会扩大会议、11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4次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3次阶段性安全生产形式分析会,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县政府、县安委会、县政府办、县安委办、县安全监管局印发和转发涉及安全生产的文件277件,向有关乡镇和单位发出《安全生产监察建议书》12件,督促有关乡镇和部门对重点行业和重大隐患的监督和整改,有效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受理安全生产(举报)13件。其中:接待来人来访7人次,来信来电6次,办理完毕13件,做到了件件有查处,有回复,处置率100%。
㈣紧盯“重要时段”,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在春运、两会、汛期及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期和节假日按照《关于印发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办发[2013]54号)文件精神,督促各有关部门对道路交通、消防、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物品、学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多次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确保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安全稳定。据统计,全年重要时期和节假日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769个(次),查出安全隐患2100余条,除当场整改的外,发出检查意见书526份,限期整改隐患指令书90余份,整改率达96%以上。
㈤整合力量,扎实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今年以来,根据上级的统一布署和安排,我局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县安委办召集相关部门、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乡镇进行专题研究,制发《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委发〔2013〕15号)、《关于在全县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委发〔2013〕21号)、《关于在全县开展“反违章、治隐患、防事故、保安全”专项行动的通知》(委发〔2013〕11号)等文件,对专项行动、打非治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从5月份起至9月底,在全县深入开展突出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含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交通建设施工、电力建设施工、水利建设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高危行业领域为重点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据统计,全县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各行业主管单位共开展打非治违4825人(次),发现安全隐患7238条,责令当场整改4950条,限期整改2388条,停产整改企业15家,查处违章行为466例,取缔2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点。跟踪整改隐患7202条,整改率99.5%。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有效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㈥严格实施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治理。年初,印发《关于上报2013年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整治项目的通知》(委办发〔2013〕12号),组织全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7项。除市安委会下达的2项(镇西江大桥大桥引道路堤毁损、过境公路转盘事故多发点)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外,县安委会将“蟠龙——铁坎”公路新安段路面悬空隐患等15项隐患整治任务确定为2013年县级挂牌任务下达,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由县安委会挂牌督办。
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县统一安排部署,1-10月份相继组织各乡镇、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以“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煤矿、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运输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等各类专项治理行动11项,共发现安全隐患8450条,查处违章行为645例,责令当场整改6760条,限期整改1690条,跟踪整改8410条,整改率99.5%,教育培训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4700余人次。
㈧扎实有序推进基层基层工作。一是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主题,开展第1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从三方面精心组织开展18项活动,力求使宣传月活动出氛围、出成效,并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召开一次专题安全生产座谈会、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开展一次煤矿一线工人技能竞赛、开展一次送安全文化活动等“五个一”活动。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安全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主办《安全生产工作通讯》7期,对外报送安全生产信息截至10月底150余条,国家、省、市、县级媒体采用(转载)182条(次)。其中:国家安监总局等媒体采用14条,省安全监管局等媒体采用44条,《市安全网》等媒体采用104条,《新》等媒体采用20条。三是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按照安全社区“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3个(镇、水清镇、底蓬镇)省级安全社区成功备案,4个市级安全社区成功备案。四是稳步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建设。2013年度1个危化品生产企业(金世界公司)完成三级安全标准化达标、2个危化品企业(海丰和锐、捷恒化工)完成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2个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友和、蜀南烟花爆竹公司)完成三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同时,对华夏酒业、故宫酒业、新宇酒业、宜泉酒业、北方高科农药、久和民爆及县自来水公司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专项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目前,自来水公司、华夏酒业、新宇酒业、北方高科农药公司创标工作正有序进行;县煤矿有限公司二级质量标准化计划于年底前申请验收;全县38个露天非煤矿山规划在2013年达到三级标准化。目前,自评和初审工作已完成,第一批拟推荐25家企业上报市安全监管局审批,其余13家计划在11月底前作为第二批上报审批。捷恒化工公司、腾飞化工公司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通过初验。镇创建市级道路交通安全示范乡镇已在全省公示。五是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资格管理。年初分开展节后井工矿山企业全员职工培训,共分4期培训合格1616人取得上岗资格证上岗作业;3月份邀请省安科院专家为40家非煤矿山企业3级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培训;5月5日开展全县客运船舶、货运船舶(含餐饮船、装卸作业船)、采砂船、自用船、打渔船(含养殖船)业主,渡口码头负责人、船舶管理人员和签单发航人员共计330余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5月18日召开全县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对18个乡镇安办主任和重点监管企业法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计150余人进行培训;5月24日对10个乡镇分管领导、安办主任进行了安全社区创建培训;其次1至10月组织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730余名(其中:8月底开展为期3天的职业卫生负责人(管理人员)共计192人职业卫生管理资格证培训。9月组织100余名电工作业人员再培训;11月拟联办220名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再培训;11月拟组织220余户烟花爆竹经营(零售)户再培训。六是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截止目前,运通公司通过市安全监管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设立安全审查、三湘化工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生产;天竹公司预评价报告通过市安全监管局审查同意,准予备案,目前试生产工作正全力推进;圣亚凯公司通过安全设立审查、安全设施专篇审查,现投入试运行,有望年底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梦圆酒业、巴蜀液酒业技改项目已通过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㈨切实做好职业卫生健康宣传和防治工作。1—10月,督促全县4家企业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开展离岗(煤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人数278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852人;督促全县63家企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点位约240处;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专项检查28次,下达安全检查文书30余份,发现隐患49条,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49条,整改率100%;督促完成82家不同类别企业职业卫生基础情况统计、汇总,25家符合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企业及时完成职业病项目申报。
㈩依法行政,严肃事故查处。一是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今年,我局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严格执法程序,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全年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按照《关于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工作的通知》(江府办发〔2013〕41号)的要求,对我局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认真清理,共清理有行政权力事项198项(其中:行政审批(行政许可)10项;行政处罚182项;行政强制2项;其他行政权力4项)。同时,修订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事指南,并在互联网上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项目、监管文件、要求、工作动态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全年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235次,共下达隐患整改指令943份,实施行政处罚4起,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二是切实抓好事故处置、查处工作。全年发生的各类事故均严格按照《事故上报相关规定》及时上报,无瞒报、谎报、漏报现象。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伤员抢救,协调处理善后事宜,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开展事故调查,有效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三、围绕中心,全面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㈠积极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要工作,按时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种会议,并及时传达学习县委、县政府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㈡认真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主题教育活动和“环境兴县、全域开放”战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活动,局班子高度重视,调整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经办人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活动贯穿日常工作中,与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强化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将良好的行风效能体现在各项工作的落实当中。
㈢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今年,我局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各项制度,深入贯彻中央、省、县“八项规定”、“十项规定”和“十条规定”,坚决杜绝工作中的吃、拿、卡、要现象,切实做到廉洁从政、文明执法,切实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干部职工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㈣实施目标管理。对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的目标任务进行认真分解和落实,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行奖惩逗硬,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把各项工作在机关内部股室及各工作人员中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各岗位。实行“月办月结”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职工会,通报上一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月具体工作。
㈤认真推行、综治维稳责任制。结合安全工作实际,把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平时工作目标,真正做到工作上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并努力使维稳措施、治安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㈥认真做好保密、防邪及党政网、无纸化办公工作。严格执行保密工作各项规定,并把保密与“防邪”纳入职工教育。严格党政网、无纸化办公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及时收发网上公文,并通过党政网按要求报送信息。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局还认真做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省级文明城市、机关效能、信息、调研、年鉴、档案、税费同征、扶贫、联系乡镇和“3.15”宣传、“12.4”法制宣传、“全民健身”及支部、工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均取得较好成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我局在2013年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尽心尽责地做好了相关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安全责任制度还不够落实。少数乡镇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重签订、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个别乡镇、部门仍然存在监管人员变动频繁、人手少和厌倦情绪等问题。二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措施不落实,没有把制度真正落实到生产现场和实际工作中。三是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个别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对安全执法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也不予重视,事故隐患仍然存在。四是从业人员和群众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集中体现在矿工、操作工等一线工人习惯性违章和缺乏必要的遇险自救能力,以及群众自觉抵制违章、违规行为的意识不强。
五、2014年工作打算
㈠工作思路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深化安全发展观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大安全投入,抓好基层基层、员工培训,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㈡工作目标
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一般事故,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挂牌隐患整治治任务和其他工作任务,打造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新亮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㈢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和“一票否决”制度,全面落实乡镇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力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2.突出重点,狠抓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深化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公共聚集场所等方面整治,采取源头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落实联合执法牵头部门的责任,采取强硬措施,强化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从源头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责任,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严厉惩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三非”、“三违”、“三超”等安全生产现象和行为,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制度。以生产作业一线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治为重点,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密度和力度,定期跟踪督查,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各种违法和非法行为,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4.健全机制,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加大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力度,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安全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缴存、工伤保险等经济政策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指导督促企业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强化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