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摄影与电影本就难舍难分,再加上当今各类高科技领航,摄影师又何尝不是运筹帷幄之中的导演呢?仅色彩这个环节,便足够忙乱一阵了,拍摄时要捕捉亮眼的色彩,后期制作要精心调色,打印输出更要盯准色彩,每个环节都考验摄影师对色彩的敏感度。虽然数字技术无所不能,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摄影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掌控色彩的自由度,也有接踵而至的尴尬。例如,要通过色彩表现风光无限美,总觉得镜头拍的不如鼠标击的,但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层次性如何确定,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考验摄影师敏感而精准的视觉判断能力;再有,通过色彩表达情绪,小清新还是深沉前卫,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色彩心理学,这堂课还是不能缺,纵然我们空有高超的PS功夫,也不能出空拳吧?

行摄路上,还是要擦亮双眼,不能被熟知的东西所蒙蔽。

1 《简约也可以时尚》—Ross Garrett

现居约翰内斯堡的南非摄影师Ross Garrett擅长时尚及肖像摄影,他的时尚摄影作品精致细腻,充满雕塑般的古典美感,画面的色调与模特的造型相得益彰。其实,简约也可以很好地诠释时尚理念,而在色彩这个环节上也要与简约主题相吻合,其实净色往往是最难驾驭的色彩语言。

2 《华丽的复古》—Alexia Sinclair

大多数艺术家都喜欢将摄影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视觉效果更震撼的作品,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摄影师Alexia Sinclair也不例外,她的摄影作品一反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审美,通过艳丽的色彩与大胆的想象力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进而表达自己的复古理念。

3《末世,初始》—Frank Herfort

德国摄影师Frank Herfort的作品在色彩上颇费心思,灰暗的背景给人带来一种末世感,但他又会在细节上弱化这种感觉。例如,人物的亮色着装、汽车的暖色彩以及车顶鲜艳的卡通游泳用具,这些都会提亮画面的色调,色彩的巧妙运用带给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

4《极致光影》—Inobras

现年45岁的俄罗斯摄影师Inobras的作品将色彩与光影完美结合,作品拥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从他的每幅作品都可以看到这个效果。但最令我们惊奇的是,即使采用了同样的光影技巧,每幅作品看起来又是那么不同,这些相似又各自不同的画面好似梦境,同时也极易使我们陷入回忆之中。

5《乡村故事》—Andre Arment

印度尼西亚摄影师Andre Arment的作品大多拍摄于乡村,画面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色彩饱和艳丽,又有点奇幻风格,看起来似真似幻,熟悉又陌生。摄影师对色彩的掌控很准确,既有乡村小镇的自然景致,又营造出一种超脱于自然之外的理想氛围。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形图;缩编;清华山维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城市的面貌与规模也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为了满足杭州市萧山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需要,浙江省测绘大队以现有的1:500数字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利用清华山维软件将其缩编制作成1:2000数字地形图。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重新测量需要消耗的费用,还大大的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测区的基本情况

萧山拥有8000年文明史,是越文化区域和新时代浙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临浦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部,是钱塘江南岸、浦阳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全镇区域面积42.48平方公里,临浦镇拥有千年古镇、中心城镇、经济强镇、品质之镇的美称。

3 地形图缩编的流程

3.1 模板制作

项目的主要作业过程是在清华山维EPS2008软件里对1:500地形数据进行缩编,缩编完成的1:2000数据经检查通过后再转成DWG数据,然后在南方CASS7.0软件里进行图幅分幅、整饰,最后提交成果。所以在清华山维EPS2008软件里进行地形图缩编,首先要定制1:2000地形图缩编模板。

萧山1:2000地形图模板是在清华山维“萧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地形图模板基础上修改而来的。修改后的模板既适用于萧山1:500数据库,同时也适用于萧山1:2000数据库,定制后的模板名称为“萧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500-2000”。

3.2 程序化自动处理

3.2.1 符号自动转化

将1:500地形图的点、线、面、注记要素符号转换成1:2000符号;1:2000图面上小于3mm×3mm范围的各面状地物转换成不依比例的点状符号表示,如塔形建筑物、露天设备、抽水机站等。

3.2.2 删除次要地物

不需表示的地物做删除处理,如门顶、支架、门墩、室外楼梯、门牌注记、检修井、电话亭、牌坊、宣传橱窗、邮筒、单柱广告牌、小于2米的阳台和2.5米飘檐等。

3.2.3 等高线抽稀

等高线抽稀:1:500地形图的等高距是0.5米和1米,是1:2000地形图等高距(1米和2米)的两倍。把奇数位的等高线自动删除,再把逢5倍数或逢10倍数的用计曲线表示。

节点抽稀:1:500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特征点很多,导致的图形的字节量很大,通过曲线节点抽稀程序对等高线统一进行抽稀,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图形容量。节点抽稀参数设置为最大垂距0.15mm(图上距离),强制保留高程注记点、转折点、特征点等。

3.2.4 房屋面合并

房屋结构和楼层相同、共边的房屋或相互之间1:2000图面上间隔小于0.5mm结构和楼层相同的房屋要合并,图上面积小于一个注记的房屋自动并入较大面积的房屋。

3.2.5 房屋边线化简

房屋、建筑物轮廓在1:2000图面上凹凸小于0.4mm,简单房屋凹凸小于0.6mm可综合成直线。

3.2.6 舍弃多余注记

注记过多,如两个相同的,距离太近的,通过程序自动删除,文字间隔配置。

3.3 人机交互式处理

对于地物形状不规则、主次类别不确定或程序难以批量处理的情况,采用人机交互处理,按照系统提示,根据图面表达的合理性、地物的连通性选择批量或逐个处理,这样可保证地物综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1 短小地物筛选

首先对图面上可能要删除的一些短小地物作了换层、换色的预处理,确定其为可能要删除的地物,如1:2000图面上宽度小于1.5mm的廊房、柱廊;宽度小于2mm的飘楼等。

3.3.2 高程点筛选

高程点的筛选必须按高程点的重要性来判别,优先选取:山顶、鞍部、谷底、山脊、山脚、沟底、水涯线、坡上坡下、凹凸地、道路交叉口、桥面、广场处的点位,不能简单的通过程序“一键式”过滤手段来完成,软件通过高程点保留标记(种钉子点)的方法再执行人机交互式筛选功能。

3.3.3 交互式坡转坎

斜坡坡脚线至坡顶的最大间距在1:2000图面上宽度小于2mm时,系统将提示是否采用陡坎表示。

3.3.4 搜索1:2000图面上间距小于0.5mm的房屋

对图上间距小于0.5mm的结构或层数不同的房屋筛选出来,放入选择集中,用“导航”功能逐一判别是否合并。

3.3.5 双线变单线

选择1:2000图面上最大宽度小于0.5mm的双线沟,提示是否采用单线表示;图上最大宽度小于1.5mm的道路,提示是否采用乡村路符号表示;图上最大宽度小于1.0mm的乡村路,提示是否按不依比例乡村路单线表示。

在完成程序自动批处理和人机交互式处理工作后,图面负荷已接近1:2000成图要求,但还需要经过手工编辑做进一步图面完善。

3.4.1 地物取舍

删除不成规模,零散的棚房;删除零散的篱笆、围墙;删除非工业区的小水池;删除建筑区内零散的陡坎线、等高线和高差小于1米的陡坎线;保留主要道路交叉处的路灯;表示非临时性的电力线和通信线,舍去较短程或连贯性较差的配电线;建城区房屋密集不便绘制等高线的地方可以不表示等。

3.4.2 地物简化

简化是指不同类地物重合或并行间距太近时,可采用简化表示,以反映各地形要素之间关系协调、主次分明。如当坎与道路边线相距不超过0.2mm时,应使坎与道路边线重合表示。

由于比例尺的改变,符号和注记的尺寸相应放大,图形元素会出现相互压盖、重叠、相交、关系混乱等情况。此时可依据各符号间的距离不小于0.3mm的间隔关系,将次要地物进行移位处理。

文字注记除了统一缩放、压盖处理、移位以外,还应注意当图上地物密集,名称注记过长时,可把单位名“杭州市××”可省略为“市××”、“杭州市萧山区”可省略为“萧山区”,字大也可适当缩小一至二级;注记分布应清晰易读,配置合理,同一名称注记字距不应超过字大8倍。

3.5 数据格式转换

该项目要求提供EDB和DWG两种数据格式文件,因此1:2000数据编绘完成经检查后,在清华山维软件里开始进行数据转换。首先定制输出使用编码对照表、输出使用符号描述表、输出使用注记分类表、颜色表、DWT模板,然后直接通过EPS2008系统设置、图形重置、输出DWG数据、导出图廓信息(txt格式)。

4 结束语

数字地形图作为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空间数据,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已有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缩编得到需要的比例尺数据,避免了外业不必要的数据重复采集,从而实现基础测绘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您玩过扑克牌吗?您有将扑克牌游戏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吗?今天我们将结合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话题谈一谈低年级中扑克牌的有效利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越来越倍受人们所关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中,由于受经济发展、地域环境的制约,数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相对不足,师生在教学中常为教具、学具的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我认为,数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农村小学课程资源虽然没有城里丰富,但也有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而且丰富多彩,具有特色。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依据农村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兴趣与已有经验出发,以原生态的,简单实用的,容易获取的,如:庄稼作物、田园水果蔬菜、乡村活动信息、乡村风俗等为突破口,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并达到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与发展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扑克牌游戏进行教学是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条件进行自主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尝试之一。我校地处偏僻的农村,农民闲暇时的娱乐活动很少,打扑克牌便成了他们的主要业余活动之一。从三、五岁的小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弄几把。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同事用扑克牌教小孙女认识数字的游戏中我受到启发,并联想起在校级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和《对策问题》中我巧妙利用扑克牌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并落实教学重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收到的特佳效果,使我思考并认识到扑克牌这一曾经被认为仅仅是娱乐的工具,现今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它在学生生活中极易获取,使用率高,是值得充分开发和利用的。于是从那时起,在我班的“小小讲桌”上一直摆着两幅作为教学材料的扑克牌,学生学习小组成员手中也会备有几张学生从家拿来的扑克牌。几年来,通过扑克牌游戏的活动有效尝试与开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在玩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同时,还转变了一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

那么,如何使扑克牌游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发挥最佳且有效地作用呢?现抛砖引玉,介绍如下:

一、巧妙识数量

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当小学生新奇的步入一年级的课堂,首先走进他们数学生活的是《生活中的数》。这时,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选1(A)―10的同类扑克牌,开展认数字、数图案、比大小、排顺序的小游戏,与其它如数圆片、查小棒、猜数字等活动相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里特殊强调的是图案与数字的同时出现有利于学生将数字符号与物体的多少联系起来,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我们知道数字“2”的意义是表示有两个和第二,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出示一张字牌“2”问学生“牌中画有几个大图案?”(答:2个)“对,‘2’就是2个或2个的‘2’”。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2”的基数含义。认识2后,让他们也跟着出“2”字牌,边出牌,边看图案,边读数。这样反复看图,数数,认数,使他们对10以内各个数的形状,读音及含义有了清楚的认识。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我们指导同学出示“2”字牌,其他同学也跟着出“2”字牌,然后问:“2前面的数是几?2后面的数是几?”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示“1”字牌和“3”字牌。接着我们再指导同学出“3”字牌,再问3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同学们又根据老师的提问分别出牌……这样同学们从“1”字牌出到“10”字牌,又从“10”字牌出到“1”字牌,结合牌中图案,帮助同学掌握熟悉1―10这10个数的排列顺序,使我们的学生初步体会了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另外,在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中扑克牌的应用也会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对应思想,达到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的教学目标。

二、巧妙提高计算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变浓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了而感到欣慰。但也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特别是口算题,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无意中在一名学生计算10以内加法6+3=?时,他很自然的用铅笔点数这两张扑克牌上的图案总数时受到启发,我又将扑克牌作为最简单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工具,每堂课开始我都会坚持进行3分钟口算训练,作为教者可以采取先准备好再出牌、随机出牌和学生随机抽牌三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好奇,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毕竟我们的孩子还小。还有,在教学百以内加减法时,为了让有困难的学生对竖式的形式便于理解,我帮助他们把两个加数用扑克牌摆成上下两行,强调数位对齐的重要性,然后学生再进行计算,就这样,学生不怕计算了,计算正确率也在不断提高。临下课前5分钟左右,学生交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扑克牌游戏能再度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激情,加一加、减一减的小活动中,如有谁出错了牌、算错了数可以让他唱支歌,或朗诵一首诗,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快乐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玩的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三、巧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广播剧是一种完全依凭听觉和想象来欣赏的一门艺术。声音、音响是它的艺术载体,其传播的内容(文本)需要依靠播音来实现,传播的效果需要通过受众参与,并与声音、音响、文字等一起共同营造的想象空间来达成。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还是环境的变化,剧情的展示,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声音的手段来实现的。作品凭藉声音的渠道,通过各种音响效果,有力地调动听众的感知和体验,使听众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如果说,文本是广播剧的骨骼的话,那么,声音便是广播剧的血液和灵魂。诚如晋代文论大家陆机在《文赋》中指出的那样:“收视反听,耽思傍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①虽然晋代并无广播剧,但艺术的共通性可以穿越历史和国界,基于此,陆机之于“文赋”的评点,对于广播剧而言,真可谓切中肯綮,令人感佩。

在这个读图和读屏占绝对主流的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剧日益式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真正优秀的广播剧,依然有它顽强的生命力,依然能够在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里散发一柱独特的幽香。由长沙电台音乐频道倾心制作的广播连续剧《扁担上的影院》(以下简称《扁担》)就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作为以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扁担》,讲述的是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人马恭志的感人事迹。自1988年以来,身高只有1.41米的马恭志,迈着残疾的双腿,挑着超过自己体重三倍多的放映机和相关设备,走遍了100多个村组,放映5.3万多场次电影,观众人数达250多万人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马恭志都虔诚地坚守在放映机旁;无论诱惑多大,世道如何变化,他都没有改变执着的信念:为村民们送去一份份文化美餐。②他不仅是文明风尚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文化的守望者。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典型,广播剧该如何表现?

首先当然是制造情景。因为情景在广播剧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和推动力,它不具有视觉形象,而是靠语言、音乐、音响在空中营造一个思想空间。《扁担》的主创者们显然明白情景的重要性:好的情景不仅能够丰富广播剧的表现形式,强化剧情的内在张力,而且能够使剧中散发出生动多彩的意蕴和韵味,展现出独具一格的魅力,给听众以广阔的视野、多元的启迪和审美的熏陶。

其次是追求意境。戏剧家说得好:“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③《扁担》的主创者们,决心用广播连续剧的方式,以电波为载体,以时空为舞台,认真塑造平凡人物数十年如一日的不平凡的闪光点,让听众放飞想象的翅膀,重构审美的内蕴,获得心灵上的感应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出全新的“意境”,彰显文本的“意义”,听众借助作品精湛的艺术构思、思想表达和审美感诉求来产生情景交融式的精神联想,最终呈现动静结合的画面,虚实相映的情趣,以及生动逼真的美学效应。④

二、艺术张力下的故事或情景再现

为了最大限度地呈现广播剧的艺术张力,《扁担》一剧的主创者们对素材进行了精心的裁剪和高明的组织,全剧围绕主人公的成长、奋斗和奉献这根红线,把马恭志的事迹分配成三集进行制作,每一集都有矛盾的爆发点或故事,而推动全剧前进的动力则是主人公的执着、坚守和爱。

例如,该剧的第一集,矛盾爆发点便是“赶考”:即获得一张放映员的资质证。由于身体残疾的实际原因,体重只有81斤的主人公,如何跨过放电影的机器及其设备重达300多斤的现实门槛?剧情是这样处理的:“马母:(连珠炮似地)我是马恭志的妈,今年三十九了,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一百三十斤,我是种地的。我能挑两百斤的担子,你看看,我行不?”此番话,不仅打动了考官,更感动了听众。马恭志梦想成真,迈出了人生艰难的第一步。而马母则成了马恭志工作上的最坚强的保证人和生活上的最大帮手。

许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特殊年代,乡里人不仅难以吃饱穿暖,迫切需要食品,同时需要精神上的向往和爱,那种充满期待和联想的向往和爱,靠什么去实现?露天电影无疑凝结了无数人的情感和向往。空旷的禾场,满天的繁星,宽大的幕布,横七竖八的小凳,黑压压的脑袋,神奇的放映机,露天电影是无数人记忆深处一个美丽的亮点,是梦想启航的发动机,承载着难以替代的欢乐,伴随着爱情、青春和理想……是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当时的一部电影,哪怕是一部反复播放过的黑白老电影,对大多数精神饥渴的人来说,都是一次盛大的节日,是狂欢的,浪漫的,难忘的。《扁担》之所以引起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除了主人公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之外,人们还感受到马恭志的执着、坚持和爱。因为,爱不仅是在危难中彰显,更是平凡生活中点滴的积累。执着和坚持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用心、专心、耐心和恒心。

第二集的矛盾集中点在山路“遇险”,也是真实反映主人公思想轨迹的剧情亮点——

马恭志:(突然滑倒声)哎哟,不好,妈妈你接住片子……(落水声)

马母:儿子,儿子,你怎么掉水里了……

……

马母:儿子,儿子,我们一起使劲,一、二、三……

(马恭志在水里的挣扎声,水中扑腾声,出水声,两人气喘吁吁声。)

……

马母:(哭)傻儿子,你光顾着把片子扔给我了,你自己就滑到水里了?

第二集中的这个亮点或故事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为了自己所喜欢的放映员之梦,马恭志把电影拷贝看得比生命还重,而马母则把马恭志的事业和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正因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马恭志愿意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愿意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多年来,他就这么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把最美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电影放映事业,献给了质朴的乡亲们。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能养活自己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乡亲们需要的人。”这是剧中的一句独白,也是马恭志的肺腑之言。的确,作为一个残疾人,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行动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他不仅没有成为母亲的累赘,反而成了母亲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反而成了村民最需要的快乐天使。

我们知道,广播剧既然作为“剧”之一种,当然也离不开塑造形象、展示戏剧冲突和刻画人物心理这些基本的戏剧元素,通过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才能在听众脑海里形成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在《扁担》一剧中,马恭志和马母艺术形象的出现,依靠各自的语言及声音,使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声音具有强烈的角色化,冲突具有深刻的性格化。听众由此感受到的不是单调的扁平型的模糊形象,而是立体的、真实可信、听得见呼吸的生动形象。

第三集的部分应该有两个:一是马恭志自制的幻灯片,因讽刺了不孝之子的村民刘全而挨打,通过刘母及全体村民的声讨,以刘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道歉而收场;二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方面,农村许多家庭都有了电视机、甚至电脑,农家书屋也不少,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老的老,小的小,农村大面积“受伤”,在此境遇下,柏林乡原来八十多个农村放映员为了生计,都另谋他路了,唯独马恭志一个人还死死地坚守着:“我的扁担,你一头挑着放映机,一头挑着我的梦想,多年来跟着我和妈妈承载了多少重压,见证了多少欢乐。”这是主人公内心独白,是焦虑,是痛苦,是难以言说的郁闷。正所谓“执着改变命运,坚持成就梦想。”后来,在乡镇领导的支持和炼银厂的大老板、老同学张书亮的帮助下,马恭志与时俱进,采取与“企业联姻”的创新方式,继续走乡串户,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并且达到了新的高度,提升了新的境界。

三、人物塑造的缺失与数字的失真

作为“空中之音”广播剧,像任何艺术作品一样,它的结构本身,既有朦胧美和形式美,又有诗化美和内在美。它对听众也有相应的要求,即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广播剧的受众,广播剧的受众至少要具有细腻的情感,健全的耳朵,聪慧的心灵,敏锐的感悟,能够在音乐流动的韵律中,张开审美的想象,体味深长隽永的韵律和丰富的情致,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心灵的触动。⑤

遗憾的是,《扁担》在人物塑造上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尚嫌粗糙,在表现手段上也显得有些无力,虽然,优质的播音水平和特殊的音响效果弥补了由于单调的艺术方式所带来的审美想象的不足,但是,不断重复某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失去了一次性表现所带来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失去了新鲜感、幽默感和历史厚重感。《扁担》一剧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主人公对经典电影对白的过度依赖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种“电影对白”的密集出现,大大降低了听众对典型人物乐于奉献的亲切感和信赖感。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依靠流动的音乐传递的文字,过多“电影对白”形成的思维间歇和情节跳跃,不仅打乱了故事发展的线性次序,增加了听众对剧情理解的难度,同时,对听众原有的电影知识要求较高,而且容易产生歧义,大大冲淡了故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其次,该剧在处理情感戏上表现欠佳。例如,马恭志与凤英的爱情受阻,他是如何取得凤英母亲的理解和支持的?剧中没有交待或交待不清。而凤英成为马恭志妻子后,在对她参与电影放映的事情上,表述不够。她应该是主人公事业上真正的帮手。马母愈来愈老,如此的重担也应该由凤英来承接。此外还有一些细节,由于过于追求典型人物的高、大、全,有损人物的真实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到最后,在对主人公“扎根乡村,放映电影”的解说上,一连串的数字让人眼花缭乱——

二十多年中,他走过了全乡一千多个村村寨寨,累计行程二十多万公里,每天平均四十公里。二十多年中,他放映了一万一千多场次电影,观众达到了二百五十万人次。

我们知道,适当的数字表达,不仅有着高度的概括力和说服力,也是最质朴、最原始和最有力量的表达形式,但是,这种数字一定要精确,一定要核实,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否则就容易导致混乱、虚假和失真。比如,文本中讲的是“他放映了一万一千多场次电影”,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上报道的却是“5.3万多场次电影”,这两个数字差别实在太大了,读者和听众如果是同一个人,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个数字?再比如,文本中表述:马恭志走过村村寨寨,“每天平均四十公里。”这样的表达准确吗?四十公里,也就是八十里的路程,一个挑着重达300斤重担的残疾人,在崎岖的乡村小路上,每天都是这样,能够做得到吗?即便到了九十年代后,马恭志有了上级奖励的摩托车,每天走四十公里不成问题,但是,一个小小的乡镇,活动区域和范围能有多少呢?一个数字的不慎或失真,对整个人物的真实性虽说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毕竟蒙上了一丝阴影,而这样的“疏忽”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四、广播剧的传播方式与《扁担》带来的启迪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广播剧的受众是“听者”,这种传播属于线性的,其特点是单向度的,不可逆转的,一次性接收。它不像报刊、图书或网络作品,可以对文本进行停顿、选择和及时回复;也不像电影或电视,可以借助于字幕、视频和图片,把传播内容具体化、立体化。广播剧的传播特点使之对文本和播音的要求更高,音乐和音响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程度,也直接制约着传播的艺术效果。

总体来说,《扁担》很好地把握了广播连续剧的传播特点,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剧中不仅融合了民间说书的表现形式,而且借用了传统的章回小说的叙事技巧,增加了剧情的紧张和故事的悬念,引诱听众欲罢不能,并能在“听”的过程中,自身情感的律动能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跳动,把“爱电影,化作春泥更护花;放电影,引得百花芳满园”的乡村放映员马恭志的感人事迹变成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且行且歌,以文字为元素,以音乐为材料,以想象为翅膀,共同搭建起一座瑰丽的人生景观。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说过的一句名言:“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⑥每个人的一生只能在大地上行走唯一的一次,不可能重复,也不可能逆转。因此,所有的行走者,都应该像马恭志一样,“让大爱在生命的追求中升腾”,他用虽然艰难但依旧执着的行走姿势,将生命始终定位在一种高度,一种精神的高度,一种触摸灵魂的高度。这种强烈的励志性带来的感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是《扁担》一剧带给我的第一个启迪。

第二个启迪是当下的农村还需不需要马恭志这样的乡村放映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谁?靠我们这些城里人吗?肯定不是,靠的还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年。现在农村许多青年为什么外出打工?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文化生活上的单调和贫乏恐怕依旧是绕不过去的重大外因之一。如果我们的“文化下乡”落到实处,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是“唯修路建楼”是从(基础设施的硬件是必要的,但文化上的软环境更不能忽视),如果我们的农村多一些像马恭志这样的有心人,“小人物的担当照样能撑起一片蓝天”,大家齐心协力,把乡村世界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农村里的年轻人思想上有依托,精神上有交流,生活上有奔头,他们就一定会自觉地留下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个启迪是面对新媒体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广播剧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不少专业人才忍痛割爱,另谋生路,导致真正的精品力作越来越少,在如此恶性循环的严峻形势下,作为广播剧的制作方,一方面需要得到相关部门更大力度的政策(特别是财力、人力的)支持,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去保护广播剧;另一方面,制作方也要打破体制上的藩蓠,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从形式到内容,从音乐到文本,都可以增加有生命力的艺术元素,比方借助于网络、动漫等新兴媒体,或与之联姻,像马恭志放电影自制幻灯片、后来在银幕上打出企业名字等“电影与企业联姻”等模式,都是创新之举,有了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拯救自己,更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注 释

①张胜利、田英华:《陆机〈文赋〉的一种新读法》,《名作欣赏·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②潘跃:《马恭志:钟情电影放映事业 累计放映5.3万多场》,《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8日。

③高坦:《吧主访谈——聊聊评奖》,中国广播研究会网站,2012年5月4日查询。

④⑤黄南程:《声之美 音之魅——论广播剧〈大法官梅汝璈〉的艺术特色》,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网站,2012年5月5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