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21年3月14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中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可见,数字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赋能政府服务、赋能“中国梦”的实现,从而推动人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全面迈入数字社会时代。在数字政府领域,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也成为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一、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国家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所作出的总体部署。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体育产业相关系列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健康的需求更加突出。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差异和农村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短时间内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还难以消除。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则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供给方式的整体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让优质的体育资源惠及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滞后的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尽管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受历史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衡水市农村的常住人口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学龄儿童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传统行政村中老年人常住人口占比较大,很多村落成立“空心村”。
(一)衡水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2006)提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从2006年开始,衡水市从最初的“一场二台”到后来的乡(镇)健身工程、乡(镇)示范工程、新民居健身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不同形式,逐年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持续投入。截至2020年,衡水市下辖5148个自然村已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所有村落都有健身路径,但受行政村的规模、常住人口和场地影响,健身场地大小、健身设施数量、整体布局略有差异。
(二)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的特征
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呈现明显的性别、项目和村镇“三差异”特征。1.性别和项目差异。调查得知,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有常态化的广场舞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形成至少已有5~6年,以45~60岁的妇女为主,男性主要以散步为主,儿童活动呈多样化、随意化现象。衡水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开展“村、乡、县、市篮球联赛”,按照规定进行选拔,历时2个多月,因此衡水市篮球运动一直有较好的民间基础,但非赛季的农村,篮球项目只有学生在周末锻炼,成人极少参与。2.村镇差异。乡(镇)健身活动的丰富程度和参与人群也远远高于行政村,除了健身舞,乡(镇)还有健步行、太极拳、柔力球等活动。
(三)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现状
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属于村民自发行为,由健身爱好者、村体育骨干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以自娱自乐形式为主。一些活动开展比较好的体育组织通过参加上级行政部门或社会商业活动获得部分资助或奖品。
(四)衡水市农村体育技能培训现状
衡水市每年都会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县级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但除了传统的线下晋级培训,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继续学习培训,农村体育骨干后期开展日常健身项目的更新完全靠线上自学。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置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锻炼需求,但随着农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场地不足成为农村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能开展常态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但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这和县市每年以广场舞为主的赛事引导和培训服务密切关联;村民健身意识增强,移动终端基本普及,体育骨干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健身人群方面,儿童活动呈现随意化,男性和老人的活动项目匮乏,急需引导;在技能培训方面,体育系统的培训指导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不管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都没有和信息技术发生联系,滞后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健身意识、健身活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了村容村貌、农村文化、农民身体素质、农民精神面貌的极大提升。但由于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总量增加,需求人群和结构出现多元化,仅靠增加供给总量的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变化。而数字化公共服务不但可以削弱农村地域分散的制约因素,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群众健身的多元需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一)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政府运营机构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的各个机构分工明确,缺乏协同,在数字化政府运营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第一,政府的行政职能和信息化管理合二为一,各部门各系统自行负责和建设本系统的数字运营工作,这样就使大量行政人员从事与行政无关的数字技术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二,各自为政,出现“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现象。[1]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建设同样应该吸取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必须用数字化服务的“整体理念”来进行建设和运营,而不是由各个基层部门进行建构。因此应由省级部门采用委托经营的方式,牵头成立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运营中心,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各级政府作为使用者,只负责具体内容的建设和平台的使用。这种政企合作的整体理念可极大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进程和运营效率。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公共体育服务层级平台
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平台不是单独在农村构建,而是采取“主站+分站”的站群系统模式。[2]整个站群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便以后的更新和维护;有完善的管理权限配置功能,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子站进行管理,如市可以指定县管理员进行管理县级子站,县管理员可以设置乡管理员管理属于乡级子站,依次类推。
(三)衡水市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型要求,政府角色要从“划桨”走向“掌舵”,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在健身活动基础好的村设立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示范点,政府通过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优秀的创新企业加入,提高运营效率和活力。
(四)开展衡水市“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
公共体育数字化建设虽然是政府牵头的一项民生项目,但服务最后对接的是普通民众,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社会层面的转化,在实现创新的同时,也给社会转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3]所以要使数字化服务在农村地区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首要的现实问题就是要消除“数字弱势群体”,弥合“数字鸿沟”,避免因受教育程度不高、网络技术不敏感而导致资源浪费或效率受限。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下“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可分层推进,首先对所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数字化使用培训,能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数字资源;其次发展、挖掘和培训关注运动健身的农民和社团,发挥他们在数字化推广中的作用;最后,以点带面,在村民中开展数字扫盲活动,从线下推进数字化进程,营造数字化发展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线上资源的作用。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是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赋予了农村体育新的内涵,既是农村体育供给侧改革的触发器,也是激发农村体育市场活力的发酵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范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逯峰.整体政府理念下的“数字政府”[J].中国领导科学,2019(6):56-59.
[2]温雅婷,余江,洪志生,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3):101-122.
1网络信息传播
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新闻传播学和信息科学的学者分别使用了“网络传播”和“网络信息传播”的术语。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是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本质及状态,因此,就使用术语而言,笔者认为“网络信息传播”比“网络传播”更确切。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研究网络信息传播,由于其自身工作、专业和知识背景等不同而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本质认识有所不同。其实,网络信息传播是信息在非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只是传播的环境和手段不同而已,其传播的目的和功能都是一致的。从概念上说,网络信息传播是人类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活动。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电脑是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输入、处理、储存、组合、复制输出的智能化操作平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终端工具;互联网是网络信息的传输通道和交流平台,帮助人们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网站则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中继媒介,它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搜索、粘贴、下载、互动、超文本链接的中转站。网络信息传播不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交互性、动态性、虚拟性、全球性特征,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功能和超文本功能,信息传播的无序性、传播主体的隐匿性和个性化等特征[1]。
2数字鸿沟
2.1数字鸿沟———网络时代的知识沟
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提出“知识沟”理论,他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信息的日益增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数字鸿沟又被称作电子鸿沟、数码鸿沟、数字分裂等。目前关于数字鸿沟的定义众说纷纭,如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美国商务部则认为在所有国家,有一些人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另外一部分人却没有,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网络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传播导致信息的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加剧了知识沟现象的产生。这种网络时代的知识沟现象,就是数字鸿沟。因此,数字鸿沟指的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和分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信息贫富分化”和“知识沟”问题。
2.2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
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网民规模较2010年底增长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家庭电脑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9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总体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的域名总量达到786万个,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达到1182261.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6%[2]。尽管我国网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1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1%,是近年来最低水平。新增网民为2770万,网民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万的水平。《报告》还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31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网民中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互联网正在向农村地区渗透。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更加完善,农村地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相对不明显。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分别评估测算了28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并且了《中国信息能力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的测算与比较》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表明,美国列入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第一位,其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为71.76分,其次是日本,信息能力得分是69.97分,第三名是澳大利亚,总分为65.59分。而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为6.17分,仅是美国的8.6%。在所有参加评估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27位,处于最低水平之列[3]。
3消除由网络信息传播形成数字鸿沟的策略
网络信息传播是以网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但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拥有和利用。因此,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势必造成网络信息分布的失衡现象。这种网络信息分布的严重失衡造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影响我国和其他国家未来的发展,而且它所引起的贫富分化必将恶化社会关系,从而威胁社会的安全。因此,消除数字鸿沟是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3.1开展信息扶贫是基础工作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信息扶贫是指政府借助推广信息技术和开展信息活动的方式解决人们信息贫困的问题,具体方式有:为贫困者提供劳务、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服务;沟通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推广适合贫困地区使用的农业使用信息技术。从2006年开始,为落实总书记要求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开展扶贫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的批示,帮助广大农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村络工程通过解决中国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网络与便民服务中心、配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从解决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信息贫困入手,着力开展信息化扶贫。在西部地区和农村,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信息极其缺乏,影响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信息扶贫工作已经开始实行,但必须从多方面和多途径加大力度做好信息扶贫工作。
3.2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是重要途径
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把信息素养简单地定义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人们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它与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信息内容及其传播与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人们既需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也需要通过调查、鉴别、推理以获取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用户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小,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如可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通过举办信息素养教育讲座或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学等方式,构建起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平台,帮助用户提升信息素养,逐步缩小甚至消除数字鸿沟。
3.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传播的基石
信息基础设施是指能以交互方式传送话音、数据、文本、图像、视像和多媒体信息的高速通信网及相关设施。一般包括电信网、广电网、计算机网、大型数据库、支持环境等。在我国,城市用户早在十前就开始利用网络获取海量信息,而今天,我国边远地区的农村用户还没有接触过网络,无法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可获取信息的不平等造成了信息贫富差距。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进行网络化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边远地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3.4着力发展经济是消除地区数字鸿沟的抓手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问题。尽管我国早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且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数字鸿沟仍将存在。着力发展经济,提高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加强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网络设备建设,使这些地区的用户能获取网络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并逐步消除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
0引言
“互联网+”自2015年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1],黔西南州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相继推出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战略、“三年会战”、“大电强网”等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全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挥其在全州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和战略性性的作用[2,3,4]。“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分两个层面: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度网络、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二是能力基础设施,主要是指IDC、大数据、CDN、云计算以及与存储等[6],两者互相共同作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5,7],目前,黔西南州由于地理条件客观原因,信息化开发不成熟,服务机制不健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服务缩小城乡差距[7],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黔西南州发展“大数据”以及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6年计划总投资8亿元,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24%;市(州)城域网上链带宽达410Gbps;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21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6万公里;3G/LTE基站规模7822个;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覆盖规模18.8万户;农村家庭数字电视延伸覆盖4.3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规模达8.9万户。完成高速3G/4G覆盖670公里;高速公路隧道3G/LTE覆盖54个;高速铁路3G/LTE覆盖60公里。
1.1电信公司2016年计划投资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规模达32.4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1.76万公里;3G/LTE基站规模达1501个;城市宽带50M(20%用户)接入能力达20%;农村宽带12M(15%用户)接入能力达11%;农村移动互联网络覆盖行政村比例75%。
1.2移动公司2016年计划投资2.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规模达61.8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1.99万公里;3G/LTE基站规模达3600个;城市宽带50M(20%用户)接入能力达19%;农村宽带12M(15%用户)接入能力达14%;农村移动互联网络覆盖行政村比例97%。
1.3联通公司2016年计划投资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规模达26.95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1.78万公里;3G/LTE基站规模达2721个;城市宽带50M(20%用户)接入能力达19%;农村宽带12M(15%用户)接入能力达14%;农村移动互联网络覆盖行政村比例51%。
1.4铁塔公司2016年计划投资2.7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1.5广电网络公司2016年计划投资1.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覆盖规模18.8万户;农村家庭数字电视延伸覆盖4.3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规模8.9万户。1.6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完成情况2016年计划投资1.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4亿元;建成光缆5173公里,覆盖905个行政村,新建乡村级机房69个,完成县至乡10G传输平台、州至县波分传输平台的扩容改造。1.7小康讯完成情况2016年计划总投资为21979万元,分别由移动公司和铁塔公司共同投资承建,累计完成投资22513万元,贫困村通信网络覆盖629个。
2发展数字经济
2.1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基础一是硬件基础,发展数字经济的前提是具有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黔西南州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二是人才基础,高端人才是黔西南州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瓶颈,应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专门为黔西南州培养大数据、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紧缺的技术人才。三是安全基础,安全保障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线,做好黔西南州大数据安全靶场。
2.2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工作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出台相关保障措施,搭建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园区信息化建设,以创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搭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等,推进企业信息化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监控、人性化服务。
3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面临的困难①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个别乡镇仍然存在对《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学习不够、认识不够、贯彻不力的现象。如:2016年3月底,义龙试验区修建木咱镇至德卧镇的东峰林大道,在未与义龙通信联建办、安龙县通信运营商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强行拆除通信杆路9公里,损毁光缆27公里,造成木咱镇通信阻断,影响手机用户6000余户,宽带用户700余户,义龙试验区管委会虽已出面协调,但还未得到妥善解决。②部分单位和企业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意识还不强。主要是施工方和一些不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造成信息基础设施大面积受损,危害到企业和广大群众利益。③纵向、横向沟通不畅。通信事故发后,企业未能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导致事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协调和处理。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业与行业、行业与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统筹、协调、调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④网络安全缺乏资金、人才。信息管理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都很缺乏,需增加相应的管理技术人才和网络安全资金。州、县行政部门都存在同样的问题,网站维护基本都是外包。
3.2对策建议①加大《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宣传贯彻力度,依法保护信息基础设施。通过短信、网站、微博、微信、易信、广播电视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多样化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②加强协调沟通。把黔西南州通信联建办“嵌入式”派驻工信委,一是为工信委做好技术、规划等支撑,将信息基础设施实质性地纳入到城乡建设统筹规划之中,在州人大的监督下,与公检法等联动,优化完善全州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执法检查机制,加大落实《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的州级执法检查、通报、问责力度,高效推进我州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以推进黔西南州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实施为出发点,将落实《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尤其是保护和迁改补偿信息基础设施落实情况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按照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督促联建办加强各通信企业的沟通协调,减少通信设施的重复建设,强化企业共享的规范性,全面清理整治非法共享和共享安全隐患,杜绝非法共享和疏于管理而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共享安全事故发生,提高资源共建共享率和安全共享率;四是明确责任,出台制度将全州小区、企业单位等室内无线分布系统等室内通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纳入到小区和企业单位自有预算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交付,通信运营商负责外部公共区域的通信设施的建设及负责通信接入部分建设和运营管理。③加强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在州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调度分析会,集中统筹解决会战中存在的问题。④加强财政支持,大力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和国家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支持,引进民营企业和社会投资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投资增长较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势也将增强,从而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全州建立“大数据”中心呈现出良好势头。目前,市(州)城域网上链带宽达410Gbps;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21万户;光缆线路总长度6万公里;3G/LTE基站规模7822个;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覆盖规模18.8万户;农村家庭数字电视延伸覆盖4.3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规模达8.9万户。完成高速3G/4G覆盖670公里;高速公路隧道3G/LTE覆盖54个;高速铁路3G/LTE覆盖60公里。
参考文献:
[1]司文博,鲍宁远.运营商在新时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讨论[J].世界电信,2016(2):46-49.
[2]胡海波.中国IDC产业发展与监管[J].现代电信科技,2014(11):18-21.
[3]李璐璐.粤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情况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9):171-173.
[4]刘磊,李旭辉.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战略[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34-35.
[5]朱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8):23-25.
[6]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25-38.
2017年3月9日,河北省档案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档案局馆党组副书记、副局馆长耿树伟,副局长刘学圃,副巡视员李会生出席会议。此次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以来历次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视察河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二次全会和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部署。各市档案部门负责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部分省直单位分管档案工作负责人及省局处室、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对获得全省档案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与授奖。随后,对2016年全省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总结并给予肯定。
耿树伟副局长代表省局领导班子作工作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全面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全面强化档案新馆建设、坚决守住档案安全底线”三条主线,明确2017年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服务导向,筑牢档案工作之魂。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深化档案文化建设年活动,省局拟举办1个展览、拍摄2个专题片、编纂3本档案丛书;围绕服务发展,深入推动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启动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建档工作,扎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档案的处置及流向问题;围绕服务民生,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档案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大力推进档案供给侧改革,试点建立民生档案查阅中心。二是扭住馆库建设“龙头”,完善档案工作平台。省局要全力以赴推进省档案方志馆项目,争取早日动工;已经启用的市、县新馆,要在提升公共档案馆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正在建设的市、县档案馆,要对新馆启用后各项工作的摆布问题进行超前谋划,确保一投入使用就满负荷运转;已立项的要加快落地步伐,未立项的要抓紧谋划,争取早日立项;要下大力气攻坚县级馆新馆建设,着力建立项目数据库并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切实改善基层档案馆库保管条件。三是坚持防治并举,守住档案工作底线。围绕筑牢思想、制度、检查、技术支撑四条防线,加强对档案安全管理人员的警示教育,加快健全各项档案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推动安全检查常态化、长效化,以检查促整改、促规范、促提高,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现代化设备推动档案库房升级改造及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综合性保护。四是做强信息化“引擎”,助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坚持以档案信息化引领档案事业发展智慧未来,多措并举推动网络信息化与档案工作深入融合。强化顶层设计,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大格局。扎实推进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服务网络化”的原则,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快河北省档案云管理中心电子档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功能,深入推进档案业务管理系统联网建设。五是种好基础业务“责任田”,夯实档案工作主阵地。着力在“抓基础、促规范、强管理”上功夫,适时组织开展市、县档案馆业务考核试点,促进档案馆业务管理规范化;以《机关档案工作规定》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把特色档案征集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国家及省级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着力实现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提升,由简单汇总向专题研究提升,由粗放型运作向项目化管理提升;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档案解密、鉴定、开放工作,重点做好文件目录采集工作;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加强档案科研工作;抓好全省档案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及《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河北档案工作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各级档案学会平台,不断活跃全省档案系统学术氛围。六是高扬法治“利剑”,提升档案工作治理能力。不断完善与档案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体系,努力构建科学完备的档案标准体系;加强依法行政监督和指导,积极探索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合法性审查机制,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推动档案执法常态化、长效化;将纪念《档案法》颁布30周年列为全年法治工作的重头戏,谋划系列主题活动,力争在全国档案系统出彩。
[关键词]贵州 信息政策 信息产业
一、信息政策概述
信息政策是一种在国家或政府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信息政策可以分为信息财政政策、信息人才政策、信息内容政策、信息技术政策、信息服务政策。
二、贵州信息政策内容分析
(1)适度财政投入
贵州省主要是加大信息财政资金的投入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来扶持信息产业,从而减轻信息内容业、信息技术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压力,在信息内容业方面,主要是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维护工作,在没有图书馆的地区,重点投入资金建设图书馆,从而有效地保障图书的数量,目标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图书的共享。在信息技术方面,政府推出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系统集成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信息服务业方面,主要是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优化信息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扩展信息服务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2)重视信息人才培养
在信息内容产业方面,主要加强数字内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字内容的技术服务能力。将现有培训机构整合,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加强对数字内容产业人员的培训。并且还要依托人才培训平台,建立数字内容网络教育培训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培训项目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主要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的机制,打造创新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尽力提供智力的保障,创造优越环境,引进省内外优秀人才。加快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在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用高薪吸引专业人才,尽力的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使信息服务得到全面普及。
(3)强调信息服务质量
贵州省政府就加快贵州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下简称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相关意见。一方面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联动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推动市、县组建服务联盟。另一方面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中国中小企业贵州信息网为基础,加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络。2010年,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逐步形成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在线营销、政企信息交互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贵州省采取的主要是为了稳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政府采取对信息服务的方向、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服务的范围、服务的质量、收费的标准作出统一的标准,从而稳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贵州省在建立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加大资金投入。
(4)全面实现信息内容共享
贵州省结合信息财政政策重点投入图书馆的建设,在贵州省各县市大力建立图书馆,并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图书的数量,以保证公众对图书的拥书权,在数字内容方面,贵州省数字信息内容发展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扶持政策打造数字内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重点以白云区数字内容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开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和动漫外包服务业务,形成动漫创意产业链,带动贵阳各区域的数字内容发展,在贵阳逐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
(5)提高信息技术行业的创新力
关于如何去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重点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IPV6)、云计算等。加强开展新一代显示技术、关键元器件,进一步推进推进软件业与信息设备制造业。一方面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贵州省主要是从增强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政府通过减小对信息技术行业的税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多方筹资,加强对信息产业的创新力,政府也通过政府采购形式来支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信息人才的政策的辅助作用,向贵州省的软件企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使贵州省的这些企业加速了发展,并且使软件企业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
三、贵州信息政策发展策略
(1)制定信息政策时加强公众信息的收集
在信息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公众的意见,政府也应该多采取公众的意见,企业是信息产业的直接研发主体,企业也应去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总结起向政府反应,政府部门要多和企业沟通,让部分企业参与信息政策的决策,在信息政策的规划时,政府应注重信息的收集,明确信息政策的目标, 政府部门加强对信息专业人才的培训,使信息政策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2)加大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
在经费预算中,增加贵州贫困地区的信息产业经费,每年应该适当提高,贵州各级政府应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各级财政预算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出台一些对贵州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在经济投入上加大对贫困地区力度。对偏远贫困的地区设立专项经费补助,并确保这些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信息产业建设和维护。
(3)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贵州省可以主要发展电信网,互联网,努力实现规模化经营。规范信息服务价格,促进有效竞争。拓展服务领域,鼓励增值服务的发展,推进信息服务业、信息集成业的发展。建立和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为各地区贫困乡村提供多媒体业务等增值服务。
(4)加大信息政策宣传、监督力度
贵州省应注重宣传力度,使信息政策的执行得到大力推广,这样才能使政府补助的资金送达到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贫困地区应该重点通过信息财政政策给以扶持,以增强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信息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采用正确的组织、协调和监控,让信息服务产业的服务价格得到有效的统一,对信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信息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让整个服务市场稳定发展,在执行过程中,积极采取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来辅助信息政策的执行。
参考文献:
[1]牟锐.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24.
[2]马艺. 加快贵州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J]. 贵阳学院学报,2006(3):2-4.
[3]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中心.关于贵州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DB/OL].[2011-04-17].http:///content.php?IndexID=204
[4]汪传雷,谢阳群.信息政策研究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