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缓解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机动车 尾气 污染控制 对策
1 前言
汽车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19世纪至今的100多年里,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全球汽车总数突破10亿辆。然而汽车在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其排放的尾气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 除CO2 、水蒸汽之外,其余均为有害成份,如CO、HC、NOx、烟尘微粒等。
东莞市属于新兴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城市,无传统的污染性工业,因而其大气污染类型属于汽车排放型。由于城市发展,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交通尾气污染呈上升趋势,对城市环境保护存在潜在压力,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2 机动车保有量
到2010年3月,东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28万多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82万辆,而这个数字正以500辆/日的速度递增。由于特殊的发展情况和地形条件,目前东莞市城区交通堵塞现象严重。为解决该问题,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区主干道的改造,加强城市新路网建设,实现交通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然而,新路网虽然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与日剧增的机动车燃耗着大量的油料,同时排放出更多的尾气,将严重影响着城市空气质量,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者在解决交通拥堵和控制尾气污染两个方面都要重视,“两手都要抓”。
3 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
机动车尾气成分复杂,主要包括CO、HC、NO2、SO、Pb、苯并芘、烷基铅和固体颗粒物等。汽车尾气污染主要在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地区,其排放高度接近人体的呼吸带,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中,HC与NO2在强阳光作用下,在不利扩散气象和地理条件,可形成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对公路两侧范围进行监测表明,有50%的铅落在公路两侧数百米范围内。经过饮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铅有5%~10%被吸收,通过呼吸道吸入肺部的铅,吸收沉积率高达30%~50%。
氮氧化物作为机动车尾气特征污染因子,根据东莞市相关部门检测,机动车尾气是东莞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因子,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倘若未提前重视并采取防控措施,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等污染事件,势必增加红眼病、肺气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病患人数。
4 尾气污染防控的主要对策
根据机动车尾气环境污染特点,结合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从汽车保有量、能源结构、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机动车产业等方面入手,统筹兼顾使用清洁燃料、清洁车辆技术、完善车辆维护,以及可持续的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以完善的交通、环境管理措施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探索符合东莞特点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体系。
4.1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保有量。大力发展与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东莞市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人均建筑面积较小,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修建停车场。原有规划缺乏前瞻性,道路路面狭窄,高楼大厦多,这给东莞市的路面拓宽与改造形成极大障碍,如果城市汽车拥有量过大,城市扩张受地域限制,交通拥挤堵塞不可避免,城市的交通系统将难以正常、有效地运转。
4.2 推行清洁能源技术(AFV)。鼓励使用清洁高效交通工具,发展清洁燃料车和公共交通系统。燃油有效完全燃烧,与燃烧系统、空燃比、高品质燃料有关,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实现汽车燃料替代。实施高效、低污燃料替代战略,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鼓励“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普及天然气燃料。
4.3 突出城区交通道路规划前瞻性。把城区交通尾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与旧城区改造建设之中,适当降低坡度,改弯取直,利用地形差建立城市立交桥,保证车流畅通。在城市新区开发规划中,把道路的交通流量及汽车尾气的输送扩散纳入道路规划中进行综合考虑。交通道路体系规划中,在保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容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新建主干道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增强交通尾气输送扩散能力。统筹城区交通道路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城市道路系统。
4.4 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状况,改善汽车运行状况,减少车辆的怠速时间,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建设适度超前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有助于城市未来交通问题的解决,建设和使用东莞市的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成为改善东莞市交通问题的必然之路。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率,降低汽车的空座率,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4.5 加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环境监测。建立日常监测和环境预警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定期环境质量信息,适时分析交通尾气污染水平,切实控制光化学烟雾等机动车尾气污染现象的发生。加强交通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宣教工作,提高人们自觉执行交通污染控制措施的意识。从战略上重视交通污染问题,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有关交通污染与治理的课题研究。
4.6 强化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的行政监督,依法行政,强化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协调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年检、抽检监督工作,维修保养和淘汰更新工作。推广加装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控制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5 结束语
防治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广泛的社会问题,要加快汽车尾气治理进程,必须坚持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以经济和宣传为辅、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实行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才能事半功倍。这需要从提高燃油质量、尾气治理、定期保养和维修、研制新型发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燃油替代物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完善相关政策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治理。各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对策,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北源,刘纯旭.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简介[J].科技信息, 2008,(5):35.
【关键词】 城市机动车 车尾气浓度 时空分布规律
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完善,使城市中机动车数量增加,机动车在城市中的大量引入,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我国空气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缓解城市建设中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实施有力的城市空气治理措施,对城市中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整体环境的净化提供发展新方向。
1 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对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本文针对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机动车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00份。结合本次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和调查结果,得出数据分析表,如表1所示[1]。从表1中数据可知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机动车应用情况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占空气污染百分比、机动车应用时间、机动车在出行中应用比重中一线城市最大,二线城市其次,三线城市最低。
2 影响城市机动车尾气产生的基本因素
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的研究对治理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以上表1中数据分析结果,对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的产生因素进行分析。
2.1 机动车数量
通常情况下,城市中机动车数量越多,城市环境在某一时间段中的污染严重程度性越大,机动车数量越多,城市环境受到污染的严重机率也就越大。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口总量大,城市经济发达,机动车的需求量较大,机动车的数量也就加大;相对的,杭州、宁波等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总量要远远低于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总水平也相对较低,机动车应用水平较低,机动车产生的尾气相对一线城市而言较低,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2.2 工作时间
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主要以工作和娱乐为主,私家车在城市中的应用一方面,集中在早、晚高峰期,早高峰期一般在上午7时到9时之间,晚高峰一般集集中在下午5时到7时之间[2],这一时间段时期,人们处于上班、下班的路上,机动车的使用率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最大;另一方面,城市中机动车应用率的在节假日中的使用次数较大,五一、十一、中秋、春节等国家法定假日期间,我国城市中机动车应用比重也较大,尾气排放量的综合值较大,对城市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影响[3]。
2.3 人们的居住位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也将逐步扩大。城市中大部分人们的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距离,人们为了缩短上班的路程时间,往往采用私家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而导致城市中机动车数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也增加,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严重。
3 针对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优化措施
3.1 合理规划城市机动车的整体使用分布
合理规划城市机动车的整体使用分布,城市建设中优化城市中的生活环境,对城市中机动车的整体应用情况进行规划。例如:对城市中机动车的应用时间进行限制,采用私家车应用限号管理,每周一、三、五、日为私家车尾号单号限行,每周二、四、六为私家车尾号双号限行,应用强制化管理措施控制城市中机动车的行使数量,起到应用城机动车使用规律的把握,达到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控制的作用。
3.2 加大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究
加大对城市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的研究,⑾执科研技术产品应用于耐心机动车车尾气排放净化中来,提高汽车尾气在应用中尾气自动化净化处理能力,推展机动车应用中机动车的设计应用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灵活性发展。
3.3 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出行
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倡导绿色出行。城市市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城市交通建设中人们出行思维的转变,加强人们对低碳生活理念的深入认识,引导人们大量使用个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城市中机动车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总体排放量,优化城市环境建设。例如;政府积极组织城市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宣传与引导,加强绿色出行理念在城市居民观念中的应用。
4 结语
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治理城市环境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对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实况为背景,总结城市机动车车尾气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基本因素,并提出优化管理措施,降低城市中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改善城市环境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卫,位楠楠,王广华,姚剑,曾友石,范雪波,耿彦红,李燕.碳同位素比技术定量估算城市大气CO2的来源[J].环境科学,2012(04):1041-1049.
关键词:PM2.5 危害解决方法 雾霾可入肺颗粒物灰霾气溶胶粒子
中图分类号:O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PM2.5的概念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粒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2、PM2.5的来源及成分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自然来源则包括:扬尘、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是人们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石化燃料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了69% 。类似地,1999年测定的上海PM2.5中有41.6%是硫酸铵、硝酸铵,41.4%是含碳的物质。
3、PM2.5的影响
PM2.5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水平上,造成灰霾天气,而对人类则会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使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3.1对天气的影响
虽然人眼看不到空气中的颗粒物,但颗粒物却能使能见度降低,使蓝天消失,天空变为灰蒙蒙的,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能见度的降低其本质上是可见光的传播受到阻碍。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粗颗粒的消光系数约为0.6平方米/克,而PM2.5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灰霾天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而雾天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和人为污染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雾霾的混合体。
3.2对健康的影响
一般情况,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 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PM2.5因为人体的生理结构对它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除了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同时它还可能作为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的载体侵入人体肺部,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4、PM2.5影响的解决方法
4.1用法律手段来解决PM2.5的影响
解决PM2.5的影响,必须全民动员起来,国家必须制定相应健全的法律法规,拟于2016年实施的PM2.5国家标准的出台已经走出了依法治理PM2.5影响的第一步,接下来必须切实有效的贯彻下去,提高执行力,加强约束力。对燃烧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影响PM2.5因素的行业标准,用法律来制约各行业对PM2.5的贡献。PM2.5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广泛被人们关注,做好PM2.5国家标准的宣传力度,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从我做起,参与到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当中去,充分认识到这是个全球性的、长期性的难题,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4.2从实际出发,从本源入手,从根本上解决PM2.5的影响
4.2.1控制工业燃烧的排放,完善配套治理措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控制PM2.5浓度。改变燃料构成;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工业合理布局;深化污染减排。政府必须参与,强制整改,控制好国内高耗能企业的燃烧排放,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成本低、对经济发展无影响的新型整改路线。
4.2.2控制好国内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PM2.5大幅度升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治理汽车尾气排放,加快实施更为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刻不容缓。提高燃油品质,降低在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清洁代用燃料,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有害成分。
4.2.3利用自然、做好绿化。保护分散的水域,尤其是河流、沼泽地、湖泊、洼地等。城市干岛易形成稳定的大气团,特别是人工强烈热岛和干岛的配合形成城市下垫面稳定的尘岛。分散水域能够有效净化空气,大幅缓解干岛和热岛效应。市区的绿化尤为重要,增加分散水域、增加楼顶绿化、增加楼外墙光触媒涂装或装饰。
4.2.4冬季实行区域集中供热,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尤其是北方城市,采用集中供暖方式,将分散的锅炉拥挤中的大锅炉替代,可有效地达到除尘、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质对PM2.5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焕启.PM2.5在国内外的发展[J].地球,2013,(2):24-27.
[2]江镕,邝飚.驱散雾霾需举全局之力[J].环境,2013,(2):36-36.
[3]关于PM2.5那些事[J].计算机应用文摘,2013,(5):65-65.
[4]严控PM2.5《汽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拟出台[J].中国计量,2013,(2):72-72.
【关键词】交通;拥堵;噪声;大气;污染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汽车保有量也随之增加,由于过去城区布局具有建筑物密度大、人口密集度高、道路过窄的特点,所以近年来城镇交通拥堵也问题日益严重。与之同时产生的交通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1.交通拥堵对环境的影响
1.1 道路交通噪声的特点及危害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观点讲,就是各种不同频率的杂乱组合:从物理学观念来看,就是干扰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而道路交通噪声一般指机动车辆在交通干线上运行时所发出的超过国家标准(白天70dB(A),晚间55dB(A))的声音,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一般是在60~80dB,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点:
(1)道路交通噪声与坡度、路面的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同一地点再不同时刻的噪声声级也是有变化的,这体现了道路交通的不确定性。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主要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研究表明,噪声能引起人们的精神、情绪、心理及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导致职业性的紧张、烦恼。实验表明,40~50dB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dB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dB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聋。噪声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75dB的噪声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有影响。噪声尤其对驾驶者影响较大,可使驾驶者心里产生变化,使驾驶者疲劳焦虑思维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1.2 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危害
汽车排放的尾气, 除燃烧产物CO2、水蒸气为无害成分外,其余均为有害成分。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的一部分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而导致的,如CO、CH和碳烟;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环境而产生的氮氧化合物NOx (NOx 是NO和NO2 的总称) ;此外还有燃料及添加剂本身燃烧所产生的S02和铅化合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中,CO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阻碍血液吸收氧气和输送氧气而中毒死亡,被称为汽车尾气第一排气公害。NOx 是NO及NO2 的总称,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比CO还强,容易使人们中毒而死亡,还能与O2反应产生NO2。
而NO2 是一种褐色有毒气体,有特殊刺激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二公害。
CH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与NO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刺激人们的喉、眼、鼻等粘膜。它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迫使农业减产,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它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三公害。
S02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铅化合物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原因,而碳烟能粘附SO2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呼吸道极为有害。
2.治理措施
2.1 开展城区车辆限行,控制高声功率级车辆和大排量汽车进城(如控制手扶拖拉机进城和卡车),抓紧淘汰黄标车。
2.2 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城区路网布局,分流车辆,降低车流量,以达到降噪目的,在同样运输量时,双行线改为单行线(单方向行驶)。
2.3 通过优化路面材料、结构构造、粗糙度。如利用多孔面层材料代替常规的混凝土和沥青铺装路面,来降低车辆的行驶噪声。
2.4 在道路两侧采用专门设计的配合吸声型屏障,以减弱反射声能及绕射声能,阻断声波的传播,以降低噪声,也是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一种治理措施。
2.5 实行城区绿地降噪,城区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减少噪声污染。在道路主干道朝干道侧种上厚草地、矮生树或厚密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丛,既可绿化街景,又可减弱声反射、增加噪声衰减量。
2.6 合理地按噪声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合理布局临街建筑的房间;利用商店等公共场所做临街建筑,隔离噪声;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等等。
2.7 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在上下班高峰期和易堵路段交警部门要随时进行疏导,设立禁鸣喇叭路段,严禁乱停车等违章行为,改善人车混流状况。
2.8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遵守交通法的自觉性。
3.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拥堵带来的污染不容小觑,治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社会、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采取上述一些控制措施,道路交通拥堵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应考虑在公共活动中心设置规范的停车场,并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地应用各种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才能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多方面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马民涛,王庆杰,柳志和等.在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2).
[2]赵凤强.城市环境噪声问题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2006.
[3]叶桥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交通控制手段探讨[J].科技信息,2010,(19):830.
1. 现阶段城市的环境状况随着城市经济的腾飞,环境也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城市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2006年全年的部分领域指标数据为例:200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2006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2402.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15%。2. 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来源以及原因分析2.1城市经济主体保护环境意识淡薄。
环境污染问题在各城市都可以看到,无数的江河水资源被污染,土地被破坏、沙漠化,空气质量差,气候恶劣。
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济主体。他们之间在进行交易,通过多次的交易,逐渐形成了多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经济学证明,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是有效率的。但是现实情况却往往无法与理论保持一致,任何经济主体的个体行为,都会对第三方产生外部性影响,以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为例,他们要生产产品,就必然会产生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虽然这些有害物的产生的无法避免的,但是城市经济主体由于单纯追求个体企业账面成本的低廉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而随意排放这些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2机动车尾气排放过度。随着城市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2.2.1一氧化碳(CO)。CO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吸入过量的CO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长期吸入CO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其生成主要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燃烧中的碳不能完全氧化生成C02,而CO作为中间产物生成。 2.2.2氮氧化物(NOx)。NOx是在内燃机汽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NOx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氮氧化合物进人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 2.2.3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尽管在汽车尾气中含量不多,但其构成成分中含有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2.2.4铅。汽车主要靠燃烧汽油(柴油)行驶.而汽油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液体,为了防止爆炸,人们往往在汽油里添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汽车尾气中的铅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进而产生慢性危害,尤其是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粘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红素制造障碍等后果。
2.3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输出,转嫁本国环境危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公害与污染、转嫁本国的环境危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直接投资进行转移;二是通过垃圾废物的出口。2.3.1由FDI引发的环境污染。西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其国内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高昂的环保费而无法立足,往往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的名义或直接通过跨国公司将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引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很严重的环境污染负效果,除了发达国家和国外企业的原因之外,也是由于城市目前存在的不足而导致的。一方面,城市的外资政策显得过度优惠。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往往忽视环境污染。一些境外投资商以此为契机,兴建污染防治费高、处理难度大、易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的企业以获取高额利润和逃避严格的污染治理。另一方面,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而且执法不严,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法制环境。2.3.2用做原材料的进口废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城市进口废物用作原料加工利用已有十几年历史,进口废物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对于增加再生资源供给、缓解原材料供给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废钢铁协会统计,城市近些年废钢铁进口量每年都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2004年城市钢产量达到2.7亿吨以上,全年共消耗废钢4707万吨,其中进口废钢铁1023万吨,占全国废钢铁消耗量的20%。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进口废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会不断提高。目前进口废物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非常突出,非法进口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大量危险废弃物通过夹带或走私等途径进入到国内,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3. 加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3.1建立健全环境税征收机制。
自20世纪70年代起,不少发达国家将税收作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纵观这些国家的环境税收,都是依据“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其课征范围极为广泛,并都把环境税收取得的收入专项用于环境保护,使环境税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2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产业指导,限制严重污染项目,对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干预。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均衡各个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的经济能够和谐发展。这么做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节制城市第二产业对环境破坏的程度以及加强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对环境保护的力度。3.3使用清洁能源型交通工具。 3.3.1使用电力或太阳能动力来机车代替机动车。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的兴起,部分减少了城市摩托车的使用量,使很多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有所降低。但电力机车存在一次充电行驶公里短,载货量小的不便,使电力汽车在使用上并不普及。如果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内,发展使用电力汽车,或通过增加电动公交车以及电动出租车的使用会对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改善。 3.3.2建立无车区,建立永久性的行人专用区和禁止汽车行驶的住宅区; 3.4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4.1不断提高城市的汽车排放标准,强化新车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新车采取“三不”措施:不准出厂、不准销售和不准上牌:促使各汽车企业加紧对节能减排汽车的开发。
3.5完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体系,促进机动车的维护保养。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和机动车的定期维护保养对于减少汽车污染非常重要。通过建立严格合理的机动车的尾气检测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监督在用机动车的实际尾气排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