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近几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每年都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1996年出口达27.5亿美元,产品已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风扇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另外,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在质量和品牌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目前国产家电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据1997年7月对我国35个城市百家大型商场家电产品销售情况的调查,十大畅销品牌都是国产产品(市场报,1997.7.7)。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产家电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大体站稳了脚根。然而,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重要问题,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一、问题何在

现在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什么是新的消费热点或经济增长点?一般认为家电产业似已难当此任,因为这个产业正面临着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过剩的困境,因而需要寻找新的替代热点,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问题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本节将通过对家电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普及率的比较分析,显示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其它因素。

生产能力与经济增长点

为了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人们已提出了很多备选对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个人电脑、轿车和住宅。然而,只要我们深究一下具体情况,就会发现这些新的可能热点与那些老热点所面临的困境是完全类似的。根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有如下的表-1。

表-1:主要家用机电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利用率(1995年)

━━━━━━━━━━━━━━━━━━━━━━━━━

┃│生产量│年末生产能力│利用率(%)┃

─────────┼────┼──────┼──────

┃摄像机(万部)│4.6│35.4│13.0┃

─────────┼────┼──────┼──────

┃微机(万部)│83.6│624.9│13.4┃

─────────┼────┼──────┼──────

┃房间空调器(万台)│682.6│2035.4│33.5┃

─────────┼────┼──────┼──────

┃录相机(万部)│208.3│516.9│40.3┃

─────────┼────┼──────┼──────

┃家用洗衣机(万台)│948.4│2183.2│43.4┃

─────────┼────┼──────┼──────

┃彩电(万部)│2057.7│4467.6│46.1┃

─────────┼────┼──────┼──────

┃家用电冰箱(万台)│918.5│1820.8│50.4┃

─────────┼────┼──────┼──────

┃电话单机(万部)│9956.4│19368.6│51.4┃

─────────┼────┼──────┼──────

┃自行车(万辆)│4472.2│8199.3│54.5┃

─────────┼────┼──────┼──────

┃摩托车(万辆)│825.4│1489.6│55.4┃

─────────┼────┼──────┼──────

┃照像机(万台)│3326.1│5766.1│57.7┃

─────────┼────┼──────┼──────

┃吸尘器(万台)│805.5│1283.6│62.8┃

─────────┼────┼──────┼──────

┃轿车(万辆)│33.7│51.9│64.9┃

─────────┼────┼──────┼──────

┃组合音响(万部)│2465.7│2567.2│96.0┃

━━━━━━━━━━━━━━━━━━━━━━━━━

注:资料来源见《中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

业卷》,第3列系根据前两列计算而得。

由表-1可见,这些产品(除组合音响外)的生产能力全都处于严重的利用率不足的状态。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标准,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率通常在85%至90%之间。以此为据,上述家用机电产品的平均生产能力利用率均在50.9%(中位数),这比合理的标准(取为87.5%)低36.6个百分点,即其实际利用率只有正常利用水平的58%。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仅以利用率是否充分来做为判据,那么个人电脑和轿车也同样没有资格做为新的消费热点,因为它们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也很低。就住宅而言,1996年上半年商品住宅的销售率仅为74%;估计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不会很高,这从目前流行的垫资施工作法即可窥见一般。

那么,这些情况是否意味着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总需求不足呢?不然。从1985年至1996年,十二年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1984年为100)年均上涨率为10.2%;由此可见总需求不足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同期内,我国GDP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亦达10.2%;因此,更不存在所谓滞胀这种离奇的状况。

如果我们仅以当前生产能力利用率的高低做为判断经济增长点的依据;那么在我国94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只有19种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5%以上(据第三次工业普查);其中,只有三种是最终消费品,即白酒、组合音响和电风扇,它们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97、95和90。显然,靠这三种产品来带动或支撑经济的增长是绝无可能的。

普及率说明了什么

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下面的表-2是1995年我国城乡家用电器主要产品的普及率状况(电话计入了初装费)。

在表-2中,全国平均数是以城镇权数为29%和农村权数为71%计算而得;饱和拥有率也是全国平均数,此列和价格列的数字皆为估计值。其中:录相机的饱和拥有率被设定在100,是因为我们把VCD合并于此项目中。

表-2:1995年家电产品普及率(百户拥有率)

━━━━━━━━━━━━━━━━━━━━━━━━━━

┃│城镇│乡村│全国平均│饱和拥有率│价格(元)┃

────┼────┼────┼────┼─────┼─────

┃微机│3.00│0│0.87│33│4000┃

────┼────┼────┼────┼─────┼─────

┃空调│8.09│0│2.34│35│4000┃

────┼────┼────┼────┼─────┼─────

┃录相机│18.19│0│5.28│100│2000┃

────┼────┼────┼────┼─────┼─────

┃洗衣机│88.97│16.9│37.80│100│2000┃

────┼────┼────┼────┼─────┼─────

┃彩电│89.79│16.92│38.05│100│4000┃

────┼────┼────┼────┼─────┼─────

┃冰箱│66.22│5.15│22.86│100│3000┃

────┼────┼────┼────┼─────┼─────

┃电话机│10.00│1.00│3.61│100│2000┃

────┼────┼────┼────┼─────┼─────

┃照像机│30.56│1.42│9.87│100│500┃

────┼────┼────┼────┼─────┼─────

┃组合音响│10.52│0│3.05│33│2000┃

────┼────┼────┼────┼─────┼─────

┃录音机│72.83│28.25│41.17│100│300┃

━━━━━━━━━━━━━━━━━━━━━━━━━━

注:第1、2列资料来源见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微机、电话机的数字是估计值;在农村有关数据中,凡因不可得者,皆以零为其估算数。

由表-2可见,对全国而言,在十种主要的家电产品中,没有处于饱和水平的产品;即使是所谓的新三件[2]也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其他产品(除录音机以外)则大致处于导入期。十种家电产品的全国平均普及率仅为20.4%(以不同产品的价格和饱和拥有率计算加权平均),这就说明,从全国来看,我国家电市场刚刚步入成长期,其未来的空间拓展潜力还很大,目前只不过利用和开发了这个市场1/5的容量。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根本无需去寻找新的消费热点,这些新型的家电产品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20年左右),给予我国经济的增长以有力地支撑。

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以目前普及率最高的洗衣机、彩电和冰箱(不考虑录音机)为例,做些进一步的分析。

1995年我国人口数为12.1亿人,假设今后其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至2020年其总数将为15.53亿人。设那时每户人数为3.1人,则届时全国将有5亿户。现再设上述三大件的平均更新周期为10年,百户拥有率为100;则饱和水平时全国三大件的保有量将各为5亿台,如以维持饱和时期更新水平的需求量作为最大生产量,则那时我国每个大件的年生产量将为5000万台(不考虑进出口)。

1995年我国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生产量分别为2058万台、919万台和984万台。由表-1可知,如这三大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由当前水平达到85%,则其年产量应分别为3794万台、1520万台和1857万台。在此基础上,还需分别再扩大32%、229%和169%,才能达到上述各自5000万台的年生产量水平(也就是饱和时的年需求水平)。或者说,如以1995年三大件的年产量为基准,要在2020年达到各自5000万台的年产

量,则在今后25年间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产量年均递增率应分别为3.6%、7%和6.9%。至于那些普及率远不及这三大件的家电产品,其增长前景更是一望可知了。

小结

由上文的分析可见,问题并不在于缺新的消费热点或经济增长点,而在于当前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与未来广阔市场前景的矛盾;矛盾焦点在农村。

先看新三件的情况。由表-2中的数据不难算出,其平均拥有率的状况是:城镇为81.75%,农村为12.99%,全国为32.93%(皆以新三大件的价格和饱和拥有率加权计算平均)。可见,在城市中,新三件的市场已高度成熟,即将进入饱和区域。但农村市场则刚步入导入成长区。

再看十种家电产品的情况。由表-2数据可算出,十种家电产品的城镇平均拥有率为52.08%(如以对称的S增长曲线做为参照,则其已过了加速高成长区域的拐点),而农村的平均拥有率仅为7.47%。可见目前城镇家电市场已相对成熟,但农村市场仍然处于导入阶段,与城市整整相距两个阶段。

这种差距显然不能用总需求不足来解释。目前我国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城市平均水平的1/3至1/4(计入城镇居民的非货币化的福利),这就说明上述差距是由收入(过低)制约造成的,短期总需求的波动影响不了这种长期内形成的缺口。

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给出下述直观的描述。在1979年至1985年,农村是用基本农副产品与城市的老三件[3]相交换,后者每件的价格约在200元左右,相互交换的双方之当量大体一致。但到了1986年至1995年,基本农产品的(城乡)需求受到自然约束,故其供给受此约束已无法大量增加(相应地,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也大幅度降低);且农村此时对老三件的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城市则更是如此),故其供给增加也呈相对停滞状态。

这时,城市部门新三件的供给能力出现大幅度增长,但除了满足相对狭小的城市需求之外,一时找不到更多的出路。因为新三件的单价约在2000元左右,比老三件的单价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农村却没有新的剩余产出(即较大的新收入增量来源)能与之匹配。而要以原有的基本农副产品与之匹配,则农业人口要减少9/10左右,即农业人均剩余产出要提高10倍(即要提高一个数量级,总产出大体不变),这在短期内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更简要地说,当前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与未来广阔市场前景之间的缺口,是由于在1985年之后,我国产业(就业)-收支-供求流程出现了转换断裂所致。对此点的详细分析,请参见“产业就业重组和城市化进程”一文。[4]

二、未来市场

本节将对我国家电产业的未来前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其中包括市场的容量、走势和结构。

市场容量

在前文中,我们仅给出了我国当前10种有代表性的家电产品。实际上,还有很多很有前途的家电产品未及考虑,如摄像机、VCD、家用冰柜、小型光盘机(MD)、家用传真机、数字式收音机等等,它们将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而进入更多的家庭。另外,还有一些小家电:如微波炉、吸尘器、电熨斗、排油烟机等等,也未及考虑。同时,像彩电这种产品,也将向大屏幕、高清晰度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把这三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以上述10种家电为代表的家电市场容量(每户平均为17180元,根据价格和饱和拥有率加权计算而得;注意这是一个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存量概念,与年流量不同),至少还要扩充一倍以上。以此为据,至2020年,如以那时的平均普及率达到饱和水平之值为100,则前述10种家电的实际全国平均普及率20.4%将被归一化为10%。

另外,1995年我国总户数为3.01亿户,其中城市为1.09亿户,农村为1.92亿户(根据1997年《中国统计摘要》中的市镇和乡村总人口,以及各自的户均人口数--抽样调查数,计算而得)。则由前文的假设,2020年我国将有5亿户,这相当于3.0亿户的166%。

如以1995年户均普及率为10%(见前述归一化计算过程),并以该年的家电市场总存量为10个单位;并设2020年户均普及率达到100%(新标准),由于户数还增加了66%(人口增长和家庭规模的缩小),则归一化的2020年的市场总存量将为166个单位,相当于1995年的17倍左右。要在25年间达到这一水平,则家电产业(或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为11.9%(以可比价格计算)。

现设未来25年我国GDP的年均实际增长率为8%,则家电产业的GDP增长弹性将为1.49。这种简略的估计表明,从未来的长时期看问题,我国的家电产业仍将持续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结构与趋势

要想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家电的市场前景,仅仅对其容量做出估计,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对其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而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电市场的城乡结构。在下面的表-3中,我们给出了部分家电产品的城乡百户拥有率的动态过程。

表-3:城乡家电产品百户拥有率的变化过程

━━━━━━━━━━━━━━━━━━━━━━━

┃││1985│1986│1987│1988│1989│1990┃

────┼─┼───┼───┼───┼───┼───┼───

┃彩电│城│17.21│27.41│34.63│43.93│51.47│59.04┃

┃├─┼───┼───┼───┼───┼───┼───

┃│乡│0.80│1.52│2.34│2.80│3.63│4.72┃

────┼─┼───┼───┼───┼───┼───┼───

┃洗衣机│城│48.29│59.70│66.77│73.42│76.21│78.41┃

┃├─┼───┼───┼───┼───┼───┼───

┃│乡│1.90│--│4.78│6.79│8.15│9.12┃

────┼─┼───┼───┼───┼───┼───┼───

┃冰箱│城│6.58│12.71│19.91│28.07│36.47│42.33┃

┃├─┼───┼───┼───┼───┼───┼───

┃│乡│0.06│--│0.31│0.63│0.89│1.22┃

────┼─┼───┼───┼───┼───┼───┼───

┃录相机│城│41.16│51.67│57.38│64.16│68.07│69.75┃

┃├─┼───┼───┼───┼───┼───┼───

┃│乡│4.33│--│9.68│13.04│16.23│17.83┃

────┼─┼───┼───┼───┼───┼───┼───

┃照像机│城│8.52│11.91│14.34│16.03│17.21│19.22┃

┃├─┼───┼───┼───┼───┼───┼───

┃│乡│--│--│0.50│0.63│0.79│0.70┃

━━━━━━━━━━━━━━━━━━━━━━━

━━━━━━━━━━━━━━━━━━━━━━━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

┃彩电│城│68.41│74.87│79.46│86.21│89.79│93.50┃

┃├─┼───┼───┼───┼───┼───┼───

┃│乡│6.44│8.08│10.86│13.52│16.92│22.91┃

────┼─┼───┼───┼───┼───┼───┼───

┃洗衣机│城│80.58│83.41│86.36│87.29│88.97│90.06┃

┃├─┼───┼───┼───┼───┼───┼───

┃│乡│10.99│12.23│13.82│15.30│16.90│20.54┃

────┼─┼───┼───┼───┼───┼───┼───

┃冰箱│城│48.70│52.60│56.68│62.10│66.22│69.67┃

┃├─┼───┼───┼───┼───┼───┼───

┃│乡│1.64│2.17│3.05│4.00│5.15│7.27┃

────┼─┼───┼───┼───┼───┼───┼───

┃录相机│城│70.34│73.59│75.53│72.96│72.83│72.66┃

┃├─┼───┼───┼───┼───┼───┼───

┃│乡│19.64│20.95│24.24│26.08│28.25│31.15┃

────┼─┼───┼───┼───┼───┼───┼───

┃照像机│城│21.32│24.32│26.48│29.83│30.56│32.13┃

┃├─┼───┼───┼───┼───┼───┼───

┃│乡│0.87│1.0│0.99│1.16│1.42│1.94┃

━━━━━━━━━━━━━━━━━━━━━━━

注:资料来源见历年《中国统计摘要》及《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3可见,在1995年,彩电和冰箱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1985年的水平,洗衣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1982年的水平(城市洗衣机的普及率在1981年为6.34%),录音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1984年的水平,照像机的农村普及率相当于城市1979年至1980年的水平(城市照像机的普及率在1980年为4.29%)。因此,大体上可以这么说,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家电普及水平滞后了十年稍多一点的时间。而城市家电市场的高速成长期大体是在十年前开始启动的。

从家电市场的城乡购买份额上看,在1985年至1995年,城市购买居于主导地位;但在1996年之后,农村市场将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以彩电为例,1996年农村普及率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约1200万台的购买量(农村约有2亿户,而城市仅有1亿户);城市新置购买量约为400万台(等于普及率比上年提高的百分点乘以1亿户),更新购买量约为450万台(以1995年的普及率乘以5%,再乘以1亿户),城市购买总计为850万

台。显然,1996年农村购买量至少已和城市旗鼓相当(1995年相应的数字是:农村彩电购买量约为680万台,城市为780万台。方法同上)。

由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来看,我国农村家电市场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已开始逐步进入了高速成长期。为了对我国家电市场的长期扩容趋势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我们把新三大件的产量变化过程列于表-4之中。

表-4:新三大件的历年产量(万台)

━━━━━━━━━━━━━━━━━━━

┃│80│81│82│83│84│85│86│87┃

───┼──┼──┼──┼──┼──┼──┼──┼──

┃彩电│3│15│28│53│134│435│415│672┃

───┼──┼──┼──┼──┼──┼──┼──┼──

┃洗衣机│24│128│253│366│578│887│893│992┃

───┼──┼──┼──┼──┼──┼──┼──┼──

┃冰箱│5│6│10│19│55│145│226│398┃

━━━━━━━━━━━━━━━━━━━

━━━━━━━━━━━━━━━━━━━━━

┃│88│89│90│91│92│93│94│95│96┃

───┼──┼──┼──┼──┼──┼──┼──┼──┼──

┃彩电│1038│940│1033│1205│1333│1435│1689│2058│2109┃

───┼──┼──┼──┼──┼──┼──┼──┼──┼──

┃洗衣机│1047│825│663│687│708│896│1094│948│1069┃

───┼──┼──┼──┼──┼──┼──┼──┼──┼──

┃冰箱│756│671│463│470│486│597│768│919│928┃

━━━━━━━━━━━━━━━━━━━━━

注:资料来源见1988《中国统计摘要》和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4可见,从1980年至1996年,我国新三大件的产量在1988年达到第一个高峰,而后在1989年至1993年经历了一个波动和停滞时期(特别是洗衣机和冰箱),再从1994年开始了新的增长期。这启发我们提出如下我国家电市场长期扩容的趋势:在1980年至1995年前后,这是我国家电市场扩容的第一波,其中城镇市场的扩张居于主导地位,产品形态是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如21英寸的彩电)。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城市市场的成熟和农村市场的低度开发,第一波宣告终结。这正是我国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出现暂时性过剩的基本根源。

第二波将在2000年前后大规模启动,它将席卷第一波所未涉及到的大部分农村人口。严格地说这是一批与原有的城镇人口数量大体相当的新城镇人口。因此,第二波中的主导市场是由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构成的。就产品形态而言,大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将与小批量、大容量的多品种产品市场(如大屏幕、多画面的彩电)平分秋色。后者与原有城市人口中的更新市场相对应。

第三波约在2010年前后启动,它将使全国绝大部分人口被包容于其中。届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0%左右。在这一波中,原有的主要家电产品都将成为更新市场中的第三代产品,同时还要有各种新型的数字化视听产品进入家庭消费领域。这时的家电市场将是一个小批量的、量子化的超大容量市场。这里的量子化是指每一件产品都有可能不再是完全相同的了。

三、生产方式

目前国内家电产品的新购市场主要还是第一代产品(对应于前述的第一波)。其特点是:单一的品种和一般的性能,技术已陈旧过时,其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被淘汰;它适宜于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为21英寸的彩电,价格已降至2000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很难与我国的家电产业竞争。

而当前的国内更新市场则是以第二代家电产品为主(对应于前述的第二波)。其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品种和较高的性能,技术已高度成熟,适宜于用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城镇的中高收入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是2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价格约在4000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家电市场的上述特征还要持续到下世纪初叶。这是我国家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此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但是,目前国内还有一个市场值得关注,其对象是高收入消费者,约占我国人口的5%至10%。对应于这类消费者的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家电产品(对应于前述的第三波)。其特点是:具有极多的品种、规模和极高的性能,功能和用途极其多样化,技术已相对趋于成熟,适宜用精益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价格约在万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以10%来计算,也有3000万户左右;其市场容量也甚为可观。特别是在10至15年之后,这类产品将成为我国家电的主流产品,且其具有高附加价值。因此,它们是家电产业必争的战略制高点和未来。

然而,由于我国家电工业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至目前止仍主要是通过引进获得的,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很弱,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配套能力较差,这成为我国家电工业的致命弱点。一旦第三、四代家电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在我国展开,我国家电产业原有的优势地位将可能不复存在,并很可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1]本文作者是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家电产业课题组的成员。

[2]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冰箱。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业 物联网 冬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稳定发展农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多方面制约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尤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近年来,冬枣种植效益较高,农民广有种植,但粗放式的冬枣种植手段和管理模式,存在着多种弊端,严重影响了冬枣产业的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冬枣种植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农业物联网技术能推动冬枣种植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实现

农业物联网通过各种环境和视频感应芯片和传感器,实现设施环境监控。可以最大广度地收集人和自然界各种相关信息,然后借助有线、无线和互联网络,实现三个互联互通。首先是实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农民、农业科技专员等“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其次是实现土、肥、水、气、作物、仓储以及物流等“人与物”的互联互通;最后是实现农业数字化机械,自动温室控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三个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即时感知、信息通畅和高度智能化。

例如,环境和视频传感器能采集到冬枣生长环境中的气温、湿度、用药、土壤营养等全部信息,设施环境监控,采集单株枣树位置信息,生产枣树分布电子地图,将电子地图作为底图实现信息查询、生产信息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再如,可把每棵冬枣上植入一个感应芯片,每个感应芯片,就是每棵冬枣的“标签”或者“身份证”。这个“身份证”不但能够记录冬枣生产的全过程,而且能够随时向信息平台智能反馈每棵树的生产管理情况,做到一有质量预警信息,就会自动报警。另外,土壤感应器可以检测冬枣的施肥状况,为保证品质,冬枣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如果肥料成分不达标,土壤感应器可以即刻检测出结果。

2 农业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冬枣种植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等生产过程管理水平

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解决方案,利用了物联网信息技术来改善生产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投入资源的附加值、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资源损耗,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冬枣种植环节,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可实现冬枣种植环境信息的实时有效采集和利用自组织智能物联网对采集数据进行远程实时传输报送。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监视冬枣种植环境的各种参数,如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值、降水量、温度以及气压、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等,这样就为冬枣种植精准化、精细化、数字化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优化了冬枣种植生长环境,既可获得适宜冬枣种植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同时又可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外部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标准化管理、精耕细作管理、设施农业管理和健康种植,实现了对冬枣种植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提升了冬枣生产竞争力。

3 农业物联网技术能有效地保障冬枣生产和食用安全

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集成运用电子标签、条码、移动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跟踪、溯源和可视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嘴边、从生产领域到销售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实行智能监控,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在不同供应链主体之间的无缝衔接,不仅实现农产品和食品的数字化物流,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如在枣包装或出厂时,冬枣芯片内各种信息可通过系统统一数据接口将数据传送到中心数据库,并通过条码打印控件打印二维条码,实现与流通环节的衔接。大的包装可采用RFID芯片标签,可采用特制的读写装备进行读写,内部小的包装可采用一维+二维条码的方式进行追溯。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够实现冬枣质量的全程追溯,而且能够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全程控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以及触摸查询机等方式访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条形码、RFID等标识查询到所购买的冬枣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全程环节的具体信息,从而保障质量安全可追溯。

4 农业物联网技术能推动冬枣观光—采摘—休闲—科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延伸发展

农业产业延伸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农业产业延伸领域,通过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把农业生产过程与农业观光旅游、教育科普等有机融合起来,招引市民到郊区、乡村,与村民共同参与、体验到农业生产中来,市民可以种植管理农产品,采摘农产品,体验劳动生活,也可以全程监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这样可以实现城乡互动,村民市民互动,消解二元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促进形成新型综合性农业生态体系,这可以从本质上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性转变。

借用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拉长冬枣产业链,促进冬枣产业长远发展。例如,沾化成立冬枣生态旅游区,景区内部的信息实况实现农业物联网平动,智能管理,有效提高了运作效率。冬枣生态旅游区以“品尝沾化冬枣,体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休闲”为主题,突出了浓郁的冬枣文化,其中冬枣嫡祖、冬枣示范园、天女献枣、枣乡艺苑、科研科普区以及认养冬枣林区等独具特色的景观,集观光、采摘、旅游、科普、考察、休闲于一体,发展成绩十分显著。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冬枣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对于优化冬枣产业种植结构、激发冬枣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冬枣产业生产流通安全、加快冬枣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果农增产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晓明,陈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农业监测中的应用.农机化研究,2009,31(6):141-144.

[2]牛孝国,朱桂芝,夏宁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现场数据采集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9(24):515-519.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着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建议我国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一、创建无界化创新创业教学园

尝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育能培养学生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三种精神对于即将就业的中职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这也是时代对中职学校的希冀和诉求。那么如何培养的问题便摆在教师们的面前。大家认为:光由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讲授创业知识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古今中外发明家、国内知名企业家无不从尝试开始的事实,让我们坚定地认为,一定要在学校就开始,“先让学生试一试”创新创业这件事。

为此,我校创建了“无界化创新创业教学园”(简称创业教学园)。“无界化”有以下三个含义:一是专业无界化,这是指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实现,要用到多种知识,涉及多个专业,需要各个专业协调配合;二是教师无界化,这是指在完成一个创新创业项目中,既然需要多种技术,那就要各个专业的教师互相配合,共同对学生的尝试实践进行指导;三是学生实践与教师教学、学校和社会无界化,即在教学园中,学生同时也是园内入驻企业的一员,既在尝试中实践,又在学习中提高,既在解决企业难题,又在发明创造,既接受学校专业教师考核,又接受企业技术人员评价。学校的创业教学园下设5个中心:电子电工联合开发中心、数字媒体创意中心、小微企业电子商务支持中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和SYB创业实训中心。学生在这五个中心内以校企合作的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实践。

二、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创新

我们通过“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让学生尝试创新。我们的很多原始问题都出自企业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都是很充分的。学生在尝试破解企业难题的过程中,小发明、小创造便应运而生,这也让学生拥有了发明创造的幸福感,这样的例子很多。

例1:纺织企业用来测量纺织布料的纱线强度、弹性等重要技术指标的机器不仅价格高达1万多元,而且体积很大、不易搬动、不够灵敏,急需更新。创业教学园接受这一企业技术难题后,先由专业教师对其目标要求和达标所用技术种类进行分析,然后就向相关专业的学生布置这一项目任务,让学生尝试破题。学生大胆探索,凭着“我不去尝试,怎么知道我不行”的冲劲和锲而不舍的毅力,边设计边试验边向教师请教,反复尝试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便捷式纱线抗拉力和伸长量测定器”,其体积只有原来机器的十分之一,容易携带,灵敏度又高,生产成本也只有350元左右。相关企业立即出资5万元,让学校转让了这项已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

例2:绍兴亚大科技公司缺乏工艺测绘设计和产品加工组装的技术力量及加工生产能力,于是学校让其在教学园的电子电工联合开发中心内设立了“教学车间”,学生为企业尝试设计产品并加工生产,为企业加工了零件共1741件,产生了17万元的经济效益,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和困难,更是让学校从原来的消耗性实训变为生产性实训,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训中充满自豪感,受益匪浅。

“便捷式纱线抗拉力和伸长量测定器”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之后,2013年,学生的又一个创新项目及其产品“水龙头快速电磁热水器”获得了浙江省第五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三、学生在尝试中模拟创业

创业教学园内的“SYB创业实训中心”、“数字媒体创意中心”等是相关部门支撑的学生模拟创业平台,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在这样的中心内进行各项创业模拟活动,包括组建创业团队并成立相应公司、摆摊设点进行商品交易、开设电子商务网店和实体店,进行试运营,且均可充分利用教学园设立的“一群、一网和两微”(一个QQ群、一个网站、一个微博和一个微信公共平台)与社会沟通联系。在尝试创业的过程中,学生对企业、商家和专业市场等有关部门作了走访调查,对市场前景作了分析和预测,大胆创办自己的公司。从给公司起名、资金筹集、证件申办到公司形象设计、场所装饰布置、产品宣传推销等均制订了周密的创业规划方案。

学校设立的“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的创业团队提供资助,帮助学生筹办创业模拟公司,实现创业的梦想。在学生的尝试下,他们成立了“快鱼”电子商务公司、乌篷船租赁发展有限公司、假日旅游服务公司、晨蚁制笔电子商务网店、第四维网站建设公司、音乐工舫有限公司、图形设计与广告制作工作室和摄影与动漫制作工作室等12个创业模拟公司,且在业务上均有了尽如人意的进展,有的还创造出了利润。

“快鱼”电子商务公司,抓住当前经济热点,通过市场调研后推出了以“绍兴自驾游”为主题的旅游服务方案,从设计路线、古迹引导、景色展示、鲜果采摘、特产介绍和提供咨询等方面推介绍兴美丽乡村,已被绍兴一家大型旅行社“绍兴中旅”所青睐,该旅行社出资6万元,与“快鱼”电子商务公司共同建立“绍兴自驾游网站”,合作开发绍兴自驾游的旅游市场。

“乌篷船租赁发展有限公司”,在广泛走访造船厂、乌篷船船老大和乌篷船的乘客后,委托教学园内的“电子电工联合开发中心”为其创新设计了“画舫式电动乌篷船”,即在原先的乌篷船上装了相应的发动机,不仅能乘坐6人,速度也能达到10公里/小时,绍兴电视台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并称可为绍兴水乡这一“东方威尼斯”增添一道亮丽的特色风景。

四、发扬“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的尝试精神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字] 太阳能 热水系统 市场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 TK01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5-2

0 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能源需求日趋增多,同时资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储量无限,清洁无污染,开发研究尤为重要。如何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量消耗的比例达35-40%,碳排放比例约为35-36% [1];而在我国,相应的数字为25-28% 及 38-40%[2],其中暖通空调系统消耗约50%的总建筑物能量供给。现在大多数建筑供热来自于传统能源消耗,因此利用可持续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 世界太阳能制热市场的发展潜力分析

近几十年来,世界太阳能制热市场发展迅速[3]。2000-2009年,有玻璃盖板的太阳能集热板安装容量的年增长率为20.8%。尽管在2007年降低了15%,2004-2009年有玻璃盖板的、以水为介质的太阳能集热板的年安装容量仍然上涨两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制热市场,其年安装容量增长率为22%。欧洲是世界第二大太阳能制热市场,年增长率在20%左右。

从太阳能集热板总安装容量角度来看,2009年底世界总容量为172.4GW[3]。中国市场占据58.9%,约101GW;美国排名第二,占据14.4GW;德国第三,约为9GW;之后是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巴西、奥地利、希腊和以色列。

国际能源组织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4]预测:如果继续采用现有的能源政策,到2030年,用于热水和空间制热的太阳能制热系统将提供45百万吨石油当量,占总能供给的0.6%;而如果采用即将出台的能源政策,到2030年,太阳能制热系统将提供64百万吨石油当量,是2003年6.6百万吨石油当量的10倍。中国、欧洲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太阳能热容量安装市场。

2 世界太阳能制热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世界太阳能制热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即低成本、政府激励、政府宏观调控、教育和其它因素(如环境和视觉影响)。

与其它能源(如天然气、石油和电力)制热成本相比,太阳能制热成本受气候变化、系统安装复杂程度、系统应用情况(如仅供热水,热水和空间双供热)以及劳动力和材料成本的影响很大。因此,太阳能制热系统在某些情况下成本很低。例如,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太阳能热水系统成本也较低[5]。

国家政府的激励措施主要是为了填补可持续能源技术和传统能源技术之间的成本差距,以此鼓励消费者利用可持续能源满足能源需求。政府激励措施分为金融激励和财政激励两方面[6]。金融激励来自于政府预算的直接资金支持,主要包括资本津贴、运营津贴和软贷款。财政激励以资金成本和能源产出为基础,包括课税扣除、税收减免和加速折旧等。许多国家采取了大量的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利用太阳能制备热水。超过20个国家为太阳能热水制备提供了资本津贴、附加税减免和课税扣除,包括奥地利、德国、希腊、日本、荷兰、西班牙、英国和美国。资本津贴和课税扣除一般是系统成本的20-40%。此外,许多公司也采取了如资本津贴等措施,如南非的ESKOM公司。

国家政府也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通过直接要求发展可持续能源技术,强制干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包括制定建筑规范和行业标准两方面。就太阳能热水建筑规范发展而言,西班牙要求所有新建和改建建筑30-70%的热水供应来自于太阳能;印度国家节能法要求有中央热水系统的住宅、旅馆和医院等建筑的热水容量,至少有20%来自于太阳能;夏威夷是美国第一个强制要求住宅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州;意大利罗马也正在制订太阳能热水政策,要求新建建筑30-50%的热水供应来自于太阳能。

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公众意识的方法促进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应用,主要形式包括提供信息和培训,如技术支持、经济建议和信息传递等。例如,加拿大能效办公室提供了可以免费下载的、以网络为基础的RETScreen工具和许多有关能效和可持续能源的免费出版物。培训一般发生在专业技术学校、大学和专家之间,如奥地利太阳能行业专家培训项目--太阳能制热系统安装工程师和规划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

另外,对世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要求,也能促进太阳能制热市场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制热系统不需要消耗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小。同时,如果考虑能源技术的外部成本(如环境税、碳排放费等),太阳能制热系统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此外,太阳能制热市场还受视觉因素影响。许多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在建筑屋顶上,与建筑屋面或墙面一体化。

3 世界太阳能制热市场发展的阻碍力

尽管太阳能制热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阻碍其快速发展,主要分为三部分: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和其它问题(如法律、教育、行为等)。

随着近几十年太阳能制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阻碍其发展的技术问题,如缺乏一种广泛的认证方法来说明系统生产和使用标准,夜间热损失较高,技术性能方面信息缺乏,缺少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安装工程师等。近期的技术问题主要集中在安装太阳能集热板的空间有效性、高能密度热储存、批量生产材料选择、系统结构与建筑一体化和保护系统免于寒冷季节冻结等方面。与太阳能利用有关的一些问题还包括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具有间歇性、受气候影响、分散度高等特性。太阳能不均匀地分散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集中在南北纬30度之间。

许多经济问题影响着太阳能制热的发展和应用,如缺乏公众意识、缺少能源政策、低收入水平、缺少资金补贴、短期投资和缺少政府机构支持等。此外,太阳能制热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尽管在丹麦,太阳能制热成本低于电价;在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日本,太阳能制热成本与电价基本相同;但在乡村地区,太阳能制热成本远高于天然气制热成本。最后,一些不富裕的消费者可能只考虑投资的直接收回,这是因为低运营成本不能补偿系统的初投资。

还有一些问题阻碍了太阳能制热系统的发展,包括如法律、教育和行为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不重视节能设备。这是因为投资回收将直接有利于房屋居住者。当地规范标准的多样性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太阳能系统的安装必须考虑与当地规范与标准的兼容性。最后,与行为有关的问题包括由于系统过于复杂而缺乏管理的积极性,太阳能间歇性导致居住舒适性降低等。

4 从市场角度看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生产能力之大,拥有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太阳能行业内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贴牌加工为主,真正实现自主品牌输出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许多不知名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低价抛售劣质产品,假冒名牌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程序。

(2)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制造总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突出表现为耐用性和稳定性较差,使用不方便等。

(3)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比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多数厂家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开发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

(4)配套产品服务没有得到保障。太阳能热水器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成为决定产品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售后服务配件标准、收费标准、安装标准等缺失,使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服务处于自由状态,缺乏规范。

5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应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面临的问题

针对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促进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发展:

(1)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高新技术和竞争性产品,加速热水器产业发展,扩大国内市场并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和亚洲市场,形成完善、规范的市场体系;

(2)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以及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惯例要求的太阳能热利用装备生产体系;

(3)在国内引导和培育数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各类大型太阳热水器生产的骨干企业,促进我国太阳热水器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行业内的领导企业;

(4)通过市场带动产业,即通过扩张太阳能热水器销售渠道,满足不同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扩大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规模;

(5)扩大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范围,通过示范工程扩大适用领域,包括太阳能采暖、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的商业和工业应用等。

6 结语

本文对世界太阳能热水市场资料进行了研究及综述,从市场经济角度提出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7 致谢

本研究受中国博士后基金(2012M521576)和广东工业大学校内博士启动基金(12ZK0380)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Pérez-Lombard L., Ortiz J., Pout C. A review o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J]. Energy and Building, 2008, 40(3): 394-398.

[2] 暖通空调在线. 中国建筑能耗总体状况 [J]. 2009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 2009: 1-20.

[3] Weiss W., Mauthner F. Solar heat worldwide: Markets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supply 2009 [R]. IEA Solar Heating & Cooling Programme, 2011.

[4]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R]. OECD/IEA,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