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统计学分析

经济统计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统计学分析

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单位成本;统计学;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伴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当前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只计成本投入,不计效益产出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必将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运用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多的收入产出,是现代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企业单位成本的含义及其统计学分析的必要性

1.单位成本

所谓单位成本,指的是某一企业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用的成本。通常,企业单位成本等于企业总成本除以企业总产量。因此,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平摊给单位产品的平均费用,它所反映的是同类产品的成本平均投入水平。一般情况下,多数企业按月编制产品的单位成本表,不同时期的单位成本表的相关数据分别客观地反映了产品不同时期的平均单位成本。

2.单位成本统计学分析的必要性

统计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期的统计活动仅仅作为一种国家行为而存在,它是统治阶级从管理国家事务的角度出发,对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料数据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在当今社会中,“统计”这一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并且越来越丰富。它既可以指一门学科——统计学,即统计和分析数据运用的方法及技术;又可以指数据的搜集活动,即统计活动本身;还可以指统计数据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所得的结果。

在日常生产实践中,不同的企业生产类型,分别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并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开列出产品成本明细账单。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要考察和检验其成本是否使用得科学有效,就必须对成本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一般而言,企业成本统计学是指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对企业成本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研判,以显示其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利用,即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收益。对企业单位成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真实地反映该企业在成本投入方面与同行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三、成本核算的含义以及精简核算的基本原则

1.成本核算

所谓成本核算,指的是某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性质用途和使用地点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并进行收集、汇总、核算,从而得出该企业在这一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同时得出每一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成本核算的主要目标就是及时、精确地核算出企业产品的实际产生的成本总额以及单位成本,得出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精简核算流程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精简核算的基本原则

对企业单位成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十分有利于对成本核算的进一步探讨,对企业单位成本的统计学分析也将有可以于核算流程的精简。目前,部分企业从成本核算的精简性、高效性、实用性等方面着手,结合生产实践的宝贵经验,开发出了能够及时、精确核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实际成本并分析相关差异的核算方法,从而达到了精简核算、控制成本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精简核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原则入手:

(1)先期审核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应当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费用,审核其是否已经产生,是否应当产生,已经产生的费用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企业产品成本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节约。

(2)分门别类原则。在核算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和性质,进行分配和归类,核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基本数据。

(3)加权平均法原则。可以采取每半月或一月核算一次的方法。投入生产资料时只统计数量,到核算日时,月初时库存金额,减去月末库存金额=(月末可以采用盘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得出)算出来的就是产品成本,如果产品特别多,这样可以简化核算。

(4)专业数据库系统原则。根据企业成本管理实际,引进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将成本核算功能与库货管理功能融为一体,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确保数据安全、可靠、有效。

(5)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谓权责发生制,即成本管理人在行使运用和管理成本的权力的过程中,应该承担因成本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相关责任。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在确定核算的基本对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上级相关部门、企业内部等各级的规章制度,对已经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其中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因浪费、损失等产生的费用,加以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用权责发生制促进核算的一体化,完善成本使用以及报账流程,从而达到精简核算、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结语

企业成本的高效运用和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必要条件。企业管理者着眼于企业全局,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特别是企业单位成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精简核算。将成本的统计学分析和精简核算的管理理念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广阔背景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改进财务管理机制的逐步改进,实现企业成本有效的节约和控制密不可分。只有对企业单位成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精简核算,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可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枝霞.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42-42.

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危险因素;症因预防

自从1934年首次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因为该病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发病率高,病程长,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负担,荆州地区作为老牌轻工业基地,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从2007年起我们发现荆州地区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急剧增长,即对其致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进行症因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07年和2013年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荆州市中医院确诊收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抽样选择100例纳入研究。

1.2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神经张力试验阳性,CT或MRI显示至少腰椎一处椎间盘退变;确定需要住院的患者;确定为荆州地区患者;局部无骨折,未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未合并精神病,恶性肿瘤患者。

1.3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病例系列分析研究方法,以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电话调查,问卷以经预调查并结合临床实用性编制而成,危险因素涉及年龄、居住区域、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职业、工作姿势、持续时间、反复弯腰、负重方式、负重重量、工作时间安排、工作环境、吸烟史、饮酒史、辛辣食物史、睡床硬度、居住环境、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心理压力、家族史、糖尿病史等等项目[1~3]。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量化后采用EXCEL录入建库,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成对样本检验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明显改变的相关致病危险因素。

2结果

本研究调查针对相应致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2013年度与2007年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居住区域、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职业、工作姿势、反复弯腰、负重方式这些因素发生了明显改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为发病时严重的症状常常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工作、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原来造成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也发生改变,荆州地区内公立医院收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7~2013年逐年急剧上升的趋势。结合荆州地区人口调查及其他社会学因素综合分析,归纳原因并讨论分析,作者认为通过该项研究,能够有目的的进行相应症因预防,调整原有的卫生政策,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分析在这一时间阶段中,荆州地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因素发生了改变,其中,以年龄结构、居住区域、体重指数、职业、工作姿势、反复弯腰、负重方式这些因素对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相当大的意义。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文献报道年龄在35~55岁的青壮年为发病高峰,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会明显增加[4,5],所以既往都是面向中老年人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知识教育,但研究观察到患者的年龄分布逐步趋于低龄化,我们考虑与荆州地区低年龄区域的人群学习课业加重、就职后职业防护不够、生活娱乐方式不健康等因素有关,这代表健康宣教的对象需要进行调整,针对年轻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知识,而改变以前主要针对40岁以上的发患者群的健康教育;居住区域观察得出农村区域就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增加,我们通过调研,有部分原因与国家新农合政策开展和普及有关,以往因经济因素未能住院治疗的农村区域患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另一部分原因,荆州地区2005年提出工业兴市,大规模以上工厂企业总数2007年为789家,发展至2013年为1101家,其中农村人占劳动力的主体,加上各行业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工作,也增加了农村人口腰椎间盘突出人群的住院数量,所以对农村区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疗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体重指数过高者,有文献报道当腰部负担加重,腰椎退变将明显加剧,体重指数过高者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明显增高[6,7],近年来过多的生活不良习惯(多吃懒做,运动少等),导致荆州地区的体重指数明显增加,成为更为典型的致病因素;职业、工作姿势、反复弯腰、负重方式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是很大的[8],结合荆州地区产业分布及调查问卷综合分析:2007年荆州地区农业产值270亿元,轻工业产值49.1亿元,重工业产值77.9亿元,高新科技产值26.7亿元,建筑施工产值71.9亿元,而2013年荆州地区农业产值578亿元,轻工业产值282亿元,重工业产值247亿元,高新科技产值107亿元,建筑施工产值186亿元,代表随着荆州地区经济发展,传统的事业机关单位患病人群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轻体力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所占比重仍较低,而重体力职业为代表的农业、工业、建筑业发展比重更为明显,在相应行业普及医疗保险,进行职业防护,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职业分布中,2007年及以前,荆州地区以纺织行业为主,站立的工作姿势较多,大部分不需要反复弯腰,只有少部分搬运工作弯腰及负重较大,而2013年调查,增加的主要为汽车配件、玻璃、造纸、物流等产业,其前倾坐位的工种明显增多,在弯腰前屈抬重物、从事持续振动的职业人群也显著增加,长期静力性前屈引起的椎间盘、脊柱肌群和棘上、棘间韧带等的疲劳,可能是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的主要力学因素[9],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用力方式以及用力时姿势不当,也可能导致腰椎间盘髓核突出,这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增高的原因,有必要就职业、工作姿势、反复弯腰、负重方式之间进行针对性的深入进行,做到对各种工种人群的例数充分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更精确的数据和缘由,进行风险评估,而且,就职前进行腰椎间盘的CT检查,每年对应工种体检中包含腰椎间盘的CT检查,将其纳入职业病和慢性病区域。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前进行干预,减少发病率,提高人群的生存质量,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这需要于我们公共卫生事业和临床医学、社会学相互结合,更进一步的为促进人民健康的事业努力。

参考文献:

[1]J Kelsey,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ute 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J].Rheumat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1975,14(3):144-159.

[2]M Helivaara.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or sciatica leading to hospitalization[J].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s,,1987,40(3):251-258.

[3]Zhang YG.Risk Factors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A Case-Control Study[J].Clinical Case Series.Volume,2009,34(25) :E918-E922.

[4]Jason David Eubanks.Prevalence of Lumbar Facet Arthrosi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ge,Sex,and Race:An Anatomic Study of Cadaveric Specimens[J].Anatomy,2007,32(19):2058-2062.

[5]李秋明,北京犬椎间盘(T11-L4)年龄变化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6]Liuke M.Disc degener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in relation to overweigh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005,29:903-908.

[7]郭郡浩,体重对腰椎间盘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0.04.

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安全经济分析;应用

具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相应灾害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死个百分点。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文章将以统计学理论在安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安全经济统计标准的构建

安全经济指标即通过数字,客观的体现安全经济统计目标的状态及特性数据,亦为安全生产状态及能力的定量化显示。安全经济标准机制即通过一些和安全因素存在内质联系的经济特点标准所构成,要客观、合理的体现安全目标、安全状态及效果等安全经济质量特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2安全经济指数的应用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即为连续的过程,安全投入与事故为正相关,那么怎样从安全经济结构的相关环节,分析安全系统的基本状态即为安全经济综合指数的侧重点。安全经济综合指数要分析安全投入、事故损失及安全效益等参数,对安全经济系统运行环节予以综合性研究,分析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性。

安全经济统计指数的意义包括下述几点:第一點,通过统计指数分析繁琐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方向。举例说明,经编制安全生产指数能够在纵、横双向上体现安全生产相对水平及改善情况,同时事故综合指数能够通过差异化事故后果特点指标去整体评定事故的危害性;第二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予以因素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环境中,研究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之间的影响,可以为出台有效的安全生产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点,通过统计指数研究繁琐安全现象的长期变化状态,依附于动态指数所构建的指数数列,体现安全现象在很长时间范围内的动态特性;第四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多指标的安全经济予以整体评估。而安全经济现象能够经指数予以整体评定,这样便于对特定安全问题的发展程度予以整体的数量分析。

3安全生产及回归分析

安全经济系统涵盖下述及方面:①安全经济利益;②安全分工协作;③安全经济效益;④安全数量关系,而且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内质联系。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互制衡,会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及能力的影响而出现改变,经济活动能力及产业结构、工艺等因素都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

安全经济的数量相关性即为安全经济关系的基础,分析安全经济的数量比率即为安全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所以通过统计学评定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举措,可以理顺安全生产及社会经济进程间的关联与影响结构,研究经济损失、安全投入和安全有效性的关系,能够发现安全生产方面经济现象中潜藏的规律,这样便于从根本认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为安全经济的规划与安全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安全生产的时间序列分析

安全经济现象即社会生产环节的构成因子,与社会经济现象共同处在运动与发展中。安全经济统计也是了解安全问题的一种方式,不但要从安全经济现象的关联性及制约中予以分析,同时要从其发展规律中予以分析。在安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经时间序列资料研究,能够有效规避下述问题:首先,经计算水平标准及速度指标,掌握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通过时间序列的解析,利用长期趋势研究、循环变动研究等掌握安全经济现象的规律;最后,在对时间序列相应变动的基础上予以研究,把安全生产过去与现在的脉络及规律予以拓展,通过定量模型预测安全生产在以后发展的情况。

安全经济的时间趋势预测,尤其是匹配于宏观经济予以预测,针对客观了解安全经济发展规律意义深远,设计安全生产发展举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率指标予以预测,可以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5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经济学及统计学理论处理安全经济问题,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未来可能达的水平,评定安全投资收益及择取最佳安全经济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安全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能够找到对安全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为企业安全经济决策铺平道路。

作者:王奥

参考文献: 

[1]王子介.试用经济学理论评估安全效益[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 

[2]丁卫平,王杰华,管致锦.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评估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04. 

[3]张文文,尹江霞.AIC准则在回归系数的主相关估计中的应用与计算[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黄江林,杨俊义.试论当前县级政府统计工作及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015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15. 

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管理现状;优化策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C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071-02

1引言

统计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统计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言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规模化发展虽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实现持续性经营,确保统计学应用效益的最大化,是目前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

2大数据时代内容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大数据”是指在当前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有效处理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信息资产。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下时代未来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看,与传统信息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元以及数据价值高的显著特点,伴随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有效地对大数据进行处理,成为现阶段基层产业结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数据实质上是存储于计算机内的各种信息集合,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不断发展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巨大转变,在改变人们关注度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最终为企业预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倘若采取传统的处理技术,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目标,更极易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最终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大数据发展的同时,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突破,目前常见的管理技术主要有——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型预测,其中,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关系最为密切。

3新形势下统计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加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现阶段企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但由于部分企业受传统发展以及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企业管理和发展重心始终集中于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统计管理的关注度,致使单位在统计管理工作方面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各项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3.2统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统计管理人員作为统计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于统计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当下统计管理工作量的增加,部分企业为满足人员配置需求,不断地降低人员选拔标准,导致聘用人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养都有待完善。作为一项专业、系统的管理工作,统计管理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拥有细心、踏实、耐心等基本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随着企业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统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待遇不高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业务操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最终对统计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3数据库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

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便捷人们日常生活,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各单位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作业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数据管理库自身硬件设施、设备的完善度对于统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但对于某些偏远地区亦或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区域,统计管理设备、设施的落后性在影响现代化科技管理手段应用效益的同时,统计管理作业也始终未能得到突破性进展,企业发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4新形势下统计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析

4.1加强对统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视

统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企业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影响,而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是极为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管理人员对于统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是影响统计管理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地改善当前管理现状,一方面基层产业机构需加大对统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统计学应用效益”高度认同的同时,为统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加强对统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力度,在不断增强统计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基础上,为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4.2积极和有关大数据公司或机构进行合作

要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统计管理工作,就必须将大数据有关技术和统计管理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行业限制,积极寻求和有关大数据公司或者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开发出真正适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大数据无法使用单台计算机进行操作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技术等,其也必然和云计算的有关分布式处理、云存储以及虚拟技术等密不可分,因此统计管理必须要积极寻求多方合作,积极将大数据的有关技术引入统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

4.3不断优化和完善统计管理模式

在当前企业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产业时代背景下,数据的形成过程较为烦琐,且数量也较为庞大,为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有效性,不断地优化统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进行统计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渠道的日趋增多,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统计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部分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未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电子统计管理中,导致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同时,预期管理目标也难以实现,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数据信息化纳入到工作日程中,为单位的数据管理部门配置专门的信息化设备,是现阶段提高统计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4.4将各项统计管理工作细节落实到位

在统计管理作业过程中,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细节落实到位也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换言之,在当前多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统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企業整体的经济效益,以会计管理工作为中心,确保各项细节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十分必要的。要想确保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需将会计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在确保两者“统一性”的基础上,以会计管理工作为中心对企业经营进行系统化管理,最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4.5确保预算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在当前企业经济收支管理过程中,预算统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是影响精细化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而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全面预算统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是现阶段企业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预算统计管理作业的开展不仅能确保企业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其在科学预测企业未来运营状况、协调内部资源以及控制内部预算编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预算统计管理过程中,企业统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需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在做好日常收支管理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内部全范围、全过程及所有资产的预算统计管理落实到位,由此在保障全面预算作业有序开展的同时,提升企业在多元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经济统计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普通高校

一、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而组织的特殊的教学活动空间,构建体育教学环境的目的在于对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锻炼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意志。体育教学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通常可以将体育教学环境分为两个层面,即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即物质环境因素,包括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教学设施的配备以及适合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自然环境等因素;软件环境,即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包括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课程的安排、各种活动和竞赛的组织等因素,为学生自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营造的文化氛围等。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分析

1.硬件环境

首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的硬件环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运动场馆、运动器材、图书资料等要素,这些要素的配置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决定了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质量。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说,体育设施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集教学、休息、娱乐和审美多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设施,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标志。只有不断的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才能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服务。

其次,在普通高校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对学生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完备的体育设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从而有效的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硬件环境也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缓解疲劳,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身体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最后,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也是普通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可以起到装扮校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所以,普通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基础,不断促进硬件环境的建设,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软件环境

较之硬件环境来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软件环境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主要有:普通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这决定了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高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的建设成果可以直接、直观的表现在师生面前,但是软件环境的建设成果,却需要通过日积月累,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渗透,并且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软件环境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师资力量的方面来说。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好的教学氛围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从中发挥作用。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作用的发挥,在于他们对教师在体育教学环境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可以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的和谐统一,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二,从体育教学的软件环境来看,是否具有热烈的体育氛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体育氛围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这种体育氛围可以在普通高校内形成体育锻炼的软环境,通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体育校园文化,但是这种体育教学环境氛围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并且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渗透,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培养,可以说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软件环境的核心内容。

第三,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软件环境就是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的建立,这种有效沟通能力的搭建往往就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交往与沟通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学交往,体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需要的教学内容、更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手段、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学生也可以通过交往,了解体育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以便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提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只有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完善。

三、优化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途径和建议

1.加强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完善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器材配备等是否完善,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高校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当前,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方面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经费不足引起的。在这种背景下,要加强硬件环境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加大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从政府的方面来说,不仅要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要给予每个高校足够的独立发展空间,在分配体育教育经费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确保经费的分配达到均衡的标准使其可以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实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要鼓励高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吸引外资,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筹集资金。从高校的方面来说,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拓宽经费的筹措渠道,以此加大在体育教学场馆、器材等方面的犹如力度。作为教师,也需要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逐渐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