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线电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Trus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Based on trust transfer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s technology trust on e-commerce initial trust. We use an online survey to collect data from community members who haven’t trading experience and test hypotheses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ilitating mechanism of trust transfer in e-commerce is as follows: technology trust facilitates online interpersonal trust among consumers by facilitating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knowledge learning among virtual community members, which eventually affects consumers’ trust in vendors or VC service providers. Particularly, helpfulness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knowledge learning; information sharing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to cognition-based trust; knowledge learning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affect-based trust. The findings confirm that online shopping community’s technology trust can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Seller’s initial trust, and provide a new path for e-commerce enterprise 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technology trust; information sharing; knowledge learning; trust transfer mechanism; online interpersonal trust; trust in sellers
1 引言
电子商务信任分为制度信任、技术信任和商家信任[1],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决策的关键因素[2]。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制度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3,4],缺乏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近年来,技术信任的概念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5],并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研究成果还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技术自身特性对商家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国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制度信任较为薄弱[6],同时构建和完善制度信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现有制度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中国情境下如何通过技术信任构建电商信任成为学术界和电商企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此外,Mcknight等[2]认为信任转移是构建电子商务初始信任的重要机制。大量现有研究发现了信任源与信任目标间的信任转移现象。虽然研究结果丰富,但很少有学者对两者间信任转移的促进机制进行研究,无法解释对信任源的信任如何产生。Lu等[7]从制度信任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从技术信任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尤其是从技术自身特性的角度。鉴于此,本文在Stewart的信任转移理论的基础上[8],从技术自身特性出发,构建了技术信任对商家初始信任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在分析技术信任的作用过程中融入了人际互动和信任转移,以更深刻地了解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机理。本文丰富和完善了国内技术信任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1 技术信任的内涵
自从Ratnasingam和Pavlou[9]提出技术信任的概念以来,有学者认为技术信任属于制度信任的范畴[9,10],是制度信任的延伸和扩展,强调技术信任是一种非治理结构。研究表明,制度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对电商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态度产生显著影响。也有学者将技术信任划分到人际信任的范畴,运用人际信任的维度对技术信任进行测量。Komiak和Benbasat[11]发现对在线推荐的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建议的采纳。Mcknight等[5]首次从技术特性本身对技术信任进行研究,认为技术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应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焦点,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信息技术的功能性、有用性和可靠性的信任。其中功能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具备他们完成任务的功能或特性的信念;有用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和及时帮助的信念;可靠性是指人们相信该信息技术可以一直正常运作的信念。与制度视角和人际视角下的技术信任概念不同,技术视角下的技术信任强调消费者对技术本身特性产生的信任。
2.2 技术信任对人际互动的影响
本文借鉴Mcknight等[5]的研究成果,将技术信任的维度分为功能性、有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中技术信任主要指在线品牌社区成员对BBS的技术信任。
在线品牌社区中的人际互动包括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12]。其中信息共享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个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形式分享各种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显性知识[13];知识学习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个体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形式对虚拟社区成员的隐性知识的学习[12]。BBS是以计算机为媒介,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料和资讯,在用户之间进行交换与转移,从而实现沟通的技术[14]。它是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的物质基础。
多数学者认为技术信任的三个维度与技术的使用紧密相关。从功能性来看,技术具备一定的功能是用户使用技术的前提。交流技术只有在具备交流功能的基础上,才会促进用户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快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学习。从可靠性来看,任何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都少不了可靠性试验。企业通过技术可靠性能有效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用户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道德风险,促进用户对技术的使用。从有用性来看,用户通过技术可以获取及时有用的帮助,是用户使用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市场中快关系的研究表明,交流技术(本文以BBS为例)的有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买卖双方的人际互动,进而产生快关系[6]。本文基于技术特性的视角分析技术信任如何影响虚拟社区成员间的人际互动,从功能性、可靠性、有用性三个维度对BBS技术信任和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H1 虚拟社区成员对交流技术(BBS)的技术信任促进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
H1a BBS的功能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b BBS的功能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H1c BBS的可靠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d BBS的可靠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H1e BBS的有用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H1f BBS的有用性可以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
2.3 人际互动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
网络人际信任不仅是人际信任的一个维度,同时还是网络信任的一种类型。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形成统一定义,但Naquin和Paulson在回顾在线信任和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网络人际信任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网络人际信任是指在有风险的网络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相信和愿意基于他人言辞、行为和决策采取行动的程度[15]。赵竞等在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将网络人际信任划分为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个维度[16]。其中认知信任(Cognition-based Trust)指在互联网情景下,信任方对被信任方能力和可靠性的理性期望;情感信任(Affect-based Trust) 指在互联网情景下,信任方依赖被信任方感觉安全和舒适的程度。
现有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成员通过沟通和互动可以弥补不确定感,进而促使信任的产生[17]。基于社会信息过程模型的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可以获得并学会辨别商家和产品的信息,促进人际信任的形成[17]。Ou等的研究也证实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买方对卖方的信任[6]。我们认为共享的信息受到全体社区成员的监督,社区成员更愿意相信;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成员之间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增强社区成员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最终实现成员间的网络人际信任。
以往研究认为在组织、虚拟团队等多个背景下,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具有正向影响。比如,Mcallister认为认知领先于情感的形成,对情感起着基础性作用[18];Johnson和Grayson研究发现,在服务行业,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供应商的信任既包括认知信任,也包括情感信任,其中,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有显著正影响[19]。相对于情感信任,认知信任较粗浅且不够专一,更多地是表面现象,缺乏细化。在虚拟社区的研究背景中,目前还缺乏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间关系的验证。根据以上理论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促进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网络人际信任。
H2a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的认知信任。
H2b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成员间间的情感信任。
H2c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促进成员间的认知信任。
H2d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知识学习促进成员间的情感信任。
H2e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认知信任正向影响情感信任。
2.4 网络人际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
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作为制约电子商务持续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早已成为电子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自从Mayer等[20]提出信任的概念以来,学界对信任的概念、维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Ou等在此基础上将商家信任定义为买方感知卖方的能力(如技能、能力,产品的特点)、正直(遵循一系列买方可以接受的原则)和善意(善意地对待买方)的程度,并将其划分为能力、正直和善意三个维度[6]。时空的隔离和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与他们信任的商家进行交易。因此,提高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是降低其感知风险的关键因素。
信任转移是构建消费者初始信任的一种机制,该理论认为信任可以从一个值得信任的个体向另一个与之相关的未知个体发生转移。Stewart[8]指出信任转移过程涉及信任方、被信任方和第三方等主体,其中第三方是信任转移的来源,被信任方是信任转移的目标。根据转移渠道的不同,信任转移分为渠道内信任转移和渠道间信任转移[21]。其中渠道内信任转移[21,22]的信任源与信任目标来自于同一渠道,包括线下至线下的信任转移和线上至线上的信任转移两种类型。渠道间信任转移[23]中的信任源和信任目标来自于不同的渠道,主要包括线下至线上的信任转移和线下至移动环境的信任转移两种类型。Lu等通过对淘宝社区成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对社区成员的认知信任影响对淘宝网的信任[7]。Dabholkar和Sheng通过实验设计指出消费者对相关物体间的信任可以相互转移[24]。我们认为消费者会将社区其他成员视为社区的一份子,对其他成员的信任会转移至对社区商家的信任。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网络人际信任促进对社区商家的信任。
H3a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认知信任正向影响对商家的信任。
H3b 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信任正向影响对商家的信任。
除以上基础假设外,本研究控制了人口特征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现有研究表明,相比男性,女性更不容易信任他人[25]。我们得到最终的研究模型,见图1。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样本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小米社区成员。确认这一数据来源主要鉴于小米社区有以下几个特点:交易型社区、开放型社区、用户基数大。同时艾瑞咨询和百度于2014的“大数据解析小米手机成功之道”报告中指出小米用户结构与中国使用虚拟社区的网民结构属性大致相同,样本具有较大代表性。2014年11月,小米社区同城会高校联盟俱乐部部长协助研究人员筛选调查对象并以俱乐部内部邮件名义将问卷发送给社区成员,以确保更高的回收率。问卷调查持续1个月,共发放问卷570份,收回490份,剔除无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共416份,有效回收率73%。男性254人,女性162人;19岁以下96人,20~29岁276人,30~39岁42人,40岁以上2人;高中及以下18人,大专152人,本科170人,硕士及以上76人;学生256人,企事业单位人员40人,其他80人;月消费者水平2000元及以下326人,2001~5000元70人,5001元及以上80人。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包括:(1)技术信任。根据Mcknight等[5]的量表,功能性有3个题项;可靠性有4个题项;有用性有4个题项。(2)信息共享。根据Ridings等[13]的量表,包含4个题项。(3)知识学习。根据Kankanhalli等[12]的量表,包含3个题项。(4)人际信任。根据Mcallister[18]的量表,认知信任有8个题项;情感信任有4个题项。(5)商家信任。根据Ou等[6]的量表,包含7个题项。为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我们控制了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除控制变量外,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7点评分,1表示完全不赞成,7表示完全赞成。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信效度分析
数据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4至0.94之间,组合信度(CR)均大于0.6,在0.89至0.94之间,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所有指标在各自构念上的因子载荷显著,标准化系数在0.54至0.88之间,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各构念的平均抽取方差(AVE)均高于0.5,在0.67至0.90之间,同时均大于其相关系数的平方值,表明各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变量的均值、方差进行计算,并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功能性与信息共享(r=0.172,p
4.3 关系模型的验证
本研究利用AMOS 21.0统计软件对前面提出的假设模型予以验证。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所知,所有假设得到验证。技术信任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有用性对信息共享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151、0.272和0.287,分别在0.05、0.001和0.001水平下显著。技术信任的功能性、可靠性和有用性对知识学习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200、0.182和0.364,分别在0.01、0.05和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1的6个分假设全部得到验证。信息共享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453和0.169,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2a和H2b得到验证。知识学习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349和0.207,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H2c和H2d得到验证。认知信任对情感信任和商家信任都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306和0.303,两者都在0.001水平下显著,假设H2e和H3a得到验证。情感信任对商家信任也存在显著关系,路径系数为0.480,在0.001水平下显著,假设H3b得到验证。该模型中对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的被解释方差分别为43.300%和39.000%;对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被解释方差分别为48.900%和30.400%;对商家信任的被解释方差为50.500%。我们控制了人口学统计变量(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对商家信任的影响。各人口学变量对商家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文研究样本男性比例较大;其次,使用小米产品的对象比较年轻化,年龄层比较集中,本研究超过61.057%的样本都处于20~29的年龄阶段;最后小米社区的成员77.404%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接受过高等教育。教育可能会通过锻炼个体的理性思维进而提升个体对可信度的准确判断,但并未对个体固有的信任倾向造成影响。总之,除人口学变量外,我们的数据分析支持了所有假设。
模型的拟合指数值均接近或超出可接受水平,其中χ2/df 值为2.309,RMSEA值为0.074,GFI值为0.865,说明模型的绝对拟合水平较好;NFI值为0.875,CFI值为0.910,说明模型的相对拟合水平较好。因此,可以看出研究假设模型与数据总体拟合良好。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对商家信任的作用机制,有力地解释了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如何影响商家信任。技术信任作为一种有别于制度和人格特质的新要素,能够通过加强个体间的互动促进成员间的网络人际信任,进而转移至电商初始信任。本研究对技术信任和信任转移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扩展,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回答了信任源是如何产生的,并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1)在线品牌社区中技术信任通过提高社区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进而影响成员间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这意味着虚拟社区新成员对交流技术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信任会促使人们更愿意进一步采纳和使用该技术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进而促进成员间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技术有用性对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影响最大。同时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影响社区成员间网络人际信任的形成,这意味着人际信任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共享[26],信息共享也可以影响人际信任。以往研究关注个体或组织间信任对信息共享的影响,但研究信息共享对信任的影响却非常稀少。其中信息共享对认知信任的影响最大;知识学习对情感信任的影响最大。(2)网络人际信任中认知信任正向影响情感信任,而对社区成员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显著影响商家信任。这意味着对虚拟社区成员的信任可以转移至对社区服务提供商或商家的信任。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该结果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另外,情感信任对商家信任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些发现不仅弥补了现有信任文献中对技术信任研究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信任的影响作用研究,同时也是对技术视角下技术信任研究的有益补充。
5.2 实践启示
本研究对电子商务企业技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现实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技术层面对产品的有用性、功能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以提高消费者的技术信任水平。(1)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产品的有用性,有用性是消费者对技术产品实现技术信任的必要条件。消费者只有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才能获得对相关产品的认可,进而增进对该技术产品的信任度。(2)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技术产品得到广泛认可与使用的重要保证。相关技术产品只有具备了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服务于消费者,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依赖效应,该技术产品才能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实现消费者对其信任。(3)电子商务企业在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产品的功能性,功能性是技术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相关技术产品只有能够帮助消费者实现特定的目的,发挥特定的作用,解决特定问题,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尽管本研究以信息共享技术为例,但是各类技术都有其自身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如何设计,欲带来怎样的效果,都是系统设计开发者值得考虑的问题。同时本文为构建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也提供了一些启示:(1)随着消费者技术信任的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注重为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以促使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学习。通过技术信任为消费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创造宽松的网络技术环境,消除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和距离障碍,促进消费者之间信任的建立。(2)信任转移是电子商务企业获取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品牌社区,加强消费者之间的人际信任,进而通过信任转移实现对商家的信任。
文/刘静贤
对于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病情的加重,这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有必要,具体应该关注哪几个方面呢?在日常活动中,这类老年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专家在线
专家提示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平安,应做到五“慢”。
起床宜慢
此类老年人清晨或夜间起床时动作要缓慢,有必要做到“3个半分钟”。即清晨或夜间醒来后,继续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之后再坐半分钟;接着双腿保持下垂,在床沿待半分钟然后再下地。
排便宜慢
老年人常有便秘的困扰,所以在排便之时千万不要着急、用力过猛。因为,使劲憋气会使腹肌强力地收缩,导致腹压明显升高,迫使大量血液迅速流回心脏,增加心脏负担,并使血压骤升,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转头宜慢
老年人颈椎大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因而老年人在低头或转头时切勿速度过快,否则易使硬化的颈动脉受压、扭曲,造成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壁上斑块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吞咽宜慢
老年人咀嚼功能降低,所以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发生意外,并且最好吃切细、切碎和煮烂的食物,避免油炸、黏性、带骨刺和坚硬的食品。
走宜慢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症,且肌力减弱、稳定平衡性差、视力减退、反应变迟,因此走路宜慢,以避免摔伤。
健康提示
冬天在冰雪的天气里,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外出,如果要出门的话,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或者有家人陪同。
看灯光出现“彩虹”需查青光眼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陈虹 主治医师 于洁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的致盲因素,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更为多见,患者由于眼压急剧上升,可能感到眼胀、眼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看灯光时可以见到像彩虹一样的光环,双眼充血,眼球坚硬如石,需要马上去医院采取降低眼压措施,以保护视功能。
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则比较隐匿,偶有眼胀、鼻根部酸胀等不适,不易早期发现,常到晚期发生了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缩小时才确诊。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眼胀痛、鼻根部酸胀等感觉,特别是在暗处较明显时,就应到医院检查。40岁以上的人进行常规体检肘,也应做一下眼压和眼底检查。已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患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更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
学点脑卒中的急救知识
万雪梅(副主任护师)
前不久有位朋友告诉我,他父亲打麻将时,突然头晕摔倒在地,伴呕吐、左侧手腿都不能动,神志不清。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办,手忙脚乱,抱住父亲大哭,也不知采取急救措施,造成病情加重,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此事对我触动很大。家庭成员掌握正确的脑卒中急救知识很有必要。下面介绍几点要点:
1.发现病人突然发病,不要惊慌失措,盲目采取措施,应立即求助120送医院诊治。
2.在等待120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发生意外:解开病人衣领、取出假牙,用纱布或手帕垫在手上将病人舌头拉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的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病人出现气急、发生痰鸣症状时,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轻轻插入病人咽喉部,另一端用口吸出分泌物。
1、股东加速出资的法律适用
依照现有的法律规范体系,《公司法》[1]未对此问题进行规定,《公司法司法解释三》[2]构造的补充赔偿责任,能否进行扩张性的解释,即债务清偿责任扩展到出资未到期的股东,目前争议较大,在公司非破产、解散的情况下,牺牲股东出资期限利益,履行到期债权,落实到具体执行工作中存在较大难度。
2019年出台的《九民纪要》[3],以股东依法享有期限利益为由,明确提出原则上不支持加速到期,同时规定了两种例外情形。《九民纪要》看似对于股东加速出资给出了权威的解答,但却无法作为审判执行的依据。例外规定1的实质要件与破产[4]规定并无二致,即要求加速股东出资,偿还到期债权,但在执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若根据例外规定1做出执行裁定,要求股东加速出资到期的财产,其结果是个别债权人受偿。若依照破产程序,将未到期的股东出资归入破产财产,其结果是由公司所有债权人公平受偿。在执行效果上,《九民纪要》的这一规定会导致偏颇性清偿。
当前关于股东加速出资的法律规定,审判、执行工作的标准无法统一,通过查找相关司法判例可知,对于是否引入股东加速出资,赋予了审判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2、司法实务中对于加速出资的争论焦点
(1)认缴出资的约定义务与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定义务
部分观点认为,认缴出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基于公司章程,约定股东认缴、实缴金额及时间,本质上是公司内部的约定,其不具备对抗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效力。而股东的补充赔偿责任,是法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应承担的交易风险,应对其进行扩张性解释。股东认缴制度不能成为股东逃避补充赔偿责任的原因,补充赔偿责任应股东认缴这一行为发生时就产生效力。约定义务不能对抗法定义务,在企业无可供执行财产时,可以加速股东出资。
反对观点认为,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在设立时会对外进行信用信息公示,股东出资情况会完整的体现,股东出资情况因公示行为而获得公信力,股东基于公示行为享有出资的期限利益。第三人在与公司交易时,可以实时查询到企业出资情况,如第三人自愿与企业进行商业贸易,客观上即认可股东认缴期限,不能以债权到期为由,加速股东出资。
(2)股东加速出资清偿单独债务人与破产清算均偿的矛盾
根据《九民纪要》第6条规定两种例外情况,情况1规定,当穷尽所有执行手段后,仍无财产可供执行,已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的。根据《九民纪要》,债权人申请执行公司到期债权时,如符合第6条规定,法院可执行未到期的认缴出资,实现债权人的到期债权。然而这一规定实施受到了批判,反对观点认为,首先,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应依照破产法规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未到期认缴出资应由公司全部债权人共同均分,因执行某一案件而加速股东出资,是对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侵害。其次,即使在公司破产前,加速股东出资,清偿了某一债权人的债权,在进入破产程序后,其他债权人仍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已执行债权,无疑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法官点评:
从执行工作角度出发,如何确保公司独立法人地位、促进股东出资自由、维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是相关法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讨论股东加速出资这一问题时,应当着眼于保持公司、股东、债权人这三方利益的相对平衡,对股东出资义务的规则进行修补。
1、明确法律适用的选择
之前已讨论过当前法律构建,根据现行法律规范体系,首先,应明确是否对公司法第3条进行文义解释,即“股东”是否包含出资期限尚未届满的股东。对公司法司法解释第13条是否进行扩张解释,认为在公司到期债务无法清偿的情形下,“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当包括出资期限尚未届满而未实际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
2、完善《公司法》司法解释
有观点提出,应跳出现有法律体系对于股东加速出资规定模糊不清的情况,完善相关立法,才能根本解决当前法律漏洞。但修法的时间成本过高,牵涉的范围太广,修法并不是最佳选择。建议在充分考量当前审判执行工作的痛点,以相关判例为研究基础,推动《公司法》司法解释的完善,统一司法审判标准。
3、短期过渡方案:实施执行转破产程序
从执行工作出发,通过参考部分执行工作处理方法,执行转破产程序可作为短期过渡方案,当收到执行申请人的执行申请后,穷尽全部执行手段,确认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后,可终结执行程序转交破产清算。这一制度设计仍有相关细节需要把控,如:执行与破产清算工作如何衔接;穷尽全部执行手段、无财产可供执行是否由相应标准,防止转破产程序的随意性等。
[1]《公司法》第3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自制实验仪器
就地取材,发动学生收集废旧材料,自制仪器,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解决了仪器不足的困难,保证了实验的落实。
1.自制小小电动机:把一段漆包线绕成4cm×3cm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3cm。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注意,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上半圈或下半圈,这样做的目的是起到换向器的作用。用铁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木板或纸板上,两支架宽约4cm~5cm,分别与电池和一个开关相连(电池以一节或两节一号干电池为宜)。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磁铁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离开平衡位置不停地转下去。
2.自制孔明灯(小制作)
材料:大塑料袋(如饮水机桶外面的塑料袋)、胶带、细铁丝、酒精、火柴或打火机、剪刀、棉花。
操作步骤:
(1)用细铁丝弯一个与塑料袋的口一样大的圈,在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牢系在圈上。(2)将塑料袋的口卷到铁丝圈上,用胶带黏好。把棉花缠在交叉的细铁丝中间,在棉花上倒一些酒精。一位同学将塑料袋开口朝下拿起,另一位同学将酒精点燃。当感到塑料袋稍有上升时放手,塑料袋会缓慢上升。(温馨提示:实验时需要控制酒精棉球的质量。另外,实验时应在无风的教室内进行,并事先准备一块湿抹布,以便实验结束时或临时需要可以及时扑灭酒精棉球上的火焰。) 3.其他自制的实验仪器。用黏土制成底座,罐头瓶盖做托盘,铁丝做砝码,组装成天平;用铁皮和干燥木材制成单掷和双掷开关;用纸盒和小平面镜制潜望镜;用薄纸和药盒制作简易相机。
二、安排课外实验
要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实际情况拟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不作统一要求。初中阶段我们布置的课外实验有四十多个。例如,用注射器测大气压强;在小刀上镀一层铜;已知太阳的直径,用小孔成像原理测太阳离地球的距离;解剖干电池。这些实验既满足了在课内未能满足的求知欲,又培养了青少年热爱科学的习惯。
三、开展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我们先后开展了电工和无线电等课外科技活动。在电工活动中,首先,学生观察了学校教学照明线路的分布情况,了解电路的实际装置。然后,每个学生反复拆卸螺口灯头、插口灯头、灯座、各种开关(手捺、拉线、床头、灯头开关等)、插座、日光灯装置等元件,了解白炽灯、保险盒、单相电度表的构造和接线方法,进行了家庭照明电路进、出线的设计和独立按规格要求安装一排宿舍的电灯,研究了家庭照明电路常见故障检查和修理。一般步骤是:如果家里电灯忽然灭了,可以先看看周围邻近房间的电灯是否仍然供电,假如邻近房间的电灯也灭了,说明故障不一定发生在家里,很可能是这排房间总保险盒中保险丝熔断,只要按着线路的负荷换上适当的保险丝就可以了。如果邻近房间的灯照常供电,多半是灯口或开关处的接头松弛或断线。这时就要先把闸盒打开切断电路然后进行修理。通过电工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修理技能。在无线电活动中,三人一组,安装四管再生来复式收音机,从单管开始逐级增加,直到完成四管机的安装和调试。既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常识和技能,又发挥他们的专长。
四、观察物理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很多的,学生平时不注意,也没有观察习惯。为了养成观察习惯,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种观察记载表,表内设有观察时间、地点、内容、情况简述、疑难问题、问题解答诸栏。要求学生每周观察一个物理现象,要做好记录。结果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摄取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并能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如学生写道:“弟弟把茶壶盖掉到泥地上,盖上的小孔被泥堵住,盖按在壶上就倒不出水,这是大气压的作用。”“黄鳝通常不易捉,只要撒把灰就容易捉,这是增大摩擦。”等等。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
五、组织学生参观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农用水泵抽水、喷雾器喷药治虫、皮带运输机运物、辘轳提水、工人利用斜面赶猪上车、手摇风车扇米、电工带电检修电路、水电站的建设情况以及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直观理解水能是如何利用的,从中体会水位的高低与流速的关系及能的转化的过程。电站外是如何通过变压器把低电压变成高压电输送的。这样,既丰富感性知识、扩大了视野,又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论文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校园网;IEEE802.11;AP;子网设计
随着网络应用日益丰富,传统局域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移动网络的要求,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手段,被更多的师生所认同和接受。众多师生开始在无线局域网中开展各种应用业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正在悄悄地改变。虽然如今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近年来,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业趋向成熟,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无线局域网正在以它的较高传输能力和很好的灵活性在高校各项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与架构
1.1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1.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射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局域网络。该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WLAN主要是作为传统布线LAN的延展和替代,它能支持较高数据速率(1~300Mbit/s)、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的,自主管理的计算机局部网络。还可以采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作为传输媒质,采用扩展频谱技术,移动的终端可通过无线接人点来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无线局域网有以下常用标准:
1)IEEE802.11b
802.11b(通常又称Wireless Fidelity,WI-FI),是现在最普及的无线标准之一。设备工作在2.4GHz的范围内,带宽可以达到11Mbps。
2)IEEE802.11a
802.11a标准是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无线以太网标准。它工作在5GHz频段上,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5GHz分为多个重叠的频率,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以减少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带宽可以达到54Mbps。
3)IEEE802.11g
802.11g是一种混合标准,能向下兼容传统的802.11b标准。IEEE802.11g的54Mbps高数据吞吐量比802.11b快出5倍,将改善已有的应用性能,使高带宽数据应用成为可能。802.11品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与802.11b产品结合使用。
4)IEEE802.11n
IEEE802.11n将WLAN的传输速率从802.11a和802.11g的54Mbps增加至108Mbps以上,最高速率可达320Mbps。与以往的802.11标准不同,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这样11n保障了以往的802.11a、b、g标准兼容。另外,天线技术及传输技术使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可以达到几公里(并且能够保障100Mbps的传输速度)。
2 校园无线网络应用与优势
无线局域网以其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人的优势,可以突破有线网络节点限制、实现多人同时上网的问题,大大地增加了校园网络信息点,方便在校师生获取信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2.1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 安装维护方便无线局域网的安装简单,无需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这样避免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影响,减少网络布线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成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一旦发生事故,不必寻找损坏路线,只要检查信号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信号是否正常即可。
2) 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技术有对等模式、中心模式、中继组网模式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3) 经济节约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律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 使用灵活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5) 传输速率高
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带宽,其中IEEE802.11g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54Mbit/s。可以满足用户上网的实际需要。
2.2 无线校园网的网络应用
1)电子网络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教学,拓展了知识空间。
2)移动教学。上课不用再聚集于教室,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地域空间。
3)随时互动辅导。师生不必在课堂上直接对话,拓展了教学空间。
4)科研与教学。校园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网上获取学术信息,获取无限的网络资源。
5)无线多媒体业务。无线活动教室;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无线视频监控;校园语音电话及网上视频点播。
3 校园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3.1 网络需求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无线校园网的规划是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本学院地处江阴市南郊,占地500亩。校园内共有大小建筑27幢,师生员工9000余人,地理环境简单,考虑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建设一个满足教学和工作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无线校园网络;
2)无线与有线的统一:高校网络一般已经建设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建设必须在原有的有线网络上进行,并实现网络互联、认证计费、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这就要求校园有线网络的架构不需要任何改变,只需用原有的网管、认证、计费系统就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管理和统一认证。
3)所有教学楼及实训实验大楼:各层走廊和教室均要求信号覆盖;所有学生宿舍楼:鉴于各宿舍都有有线接通,尽量覆盖各宿舍(不做要求);篮球场及足球场:信号要求完全覆盖;室内体育馆:信号要求完全覆盖;各建筑周围的草坪和场所:信号要求完全覆盖;行政楼:要求信号完全覆盖;学生食堂:要求信号完全覆盖;教师宿舍楼:要求信号完全覆盖;要求能提供1000并发用户能力;
4)各信号输出点信号强度10-15dbm;将按照2.4G工作频段2.412~2.462GHz(FCC)分为channel1、channel6、channel11三个完全不干扰频段设计;要求室内容许最大覆盖距离为35—100米,室外容许最大距离100—400米。
5)校园无线网络在支持数据转发的同时支持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网络应该具有其它智能业务扩展的能力,满足学院的多功能发展需求;
6)现在建设高校无线网络,除了要考虑对现有IPv4网络终端的无线接入,还要支持高性能的IPv6的用户接入,以适应网络发展趋势,并保护网络投资。
3.2 无线校园网的设计
3.2.1 校园无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对于局部无线网络,主要采用的是以AP或者无线交换机等为中心结点的星型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多用户的需求。而如果建设全局无线校园网,可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进行设计,在整体上一般采用以树型和星型混合的拓扑结构。
3.2.2 校园无线网络物理结构设计
本校已经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信息点覆盖教学、办公、图书和实验等大楼主要部分的校园网,在目前的校园网环境下,借助于轻型AP模式架构,可以在现有校园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建立逻辑独立的无线网络。
通常模式下所有无线数据及控制流量均交由无线控制器来处理,所以我们采用现有校园网的交换机/路由器组成集中控制管理的“覆盖式”(Overlay)无线网络设计,如图1所示。
修改现有校园网交换机的VLAN参数设置、路由设置,使得AP尽量不与一般有线网络设备混合在同一个VLAN中,避免有线设备的异常流量阻断AP和无线控制器之间的通讯;将连接在同一交换机端口下的所有AP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VLAN中,设计时统一分配给这些AP静态IP地址,以便于管理;采用核心交换机搭配无线控制模块的方式,进一步减小AP和无线控制器的AP-Manager之间端到端环回延迟,保证AP能够顺利连接在现有的校园网接入交换机上。
3.2.3 无线校园网的构建方法
校园无线网络构建的两种方法。第一,阀值法。通过调整AP的阀值设置,控制AP接入覆盖范围,从而在相同覆盖面积条件下,通过增加AP数量,提高系统容量。第二种,频率复用。学校人群主要由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和大量学生构成,以上人群工作和学习生活分布在以下区域: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研究楼、学生宿舍、运动场以及各类休闲场地(草坪广场等)。
因此,在同一覆盖范围内的多个AP利用802.11g规定的13个可用信道中相互干扰最小信道1、6、11三个信道进行设计,客户端无线网卡根据各AP信号强度,选择不同信道工作,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3.2.4 室内网络组建
室内的范围主要包括所有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在这些场合中主要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即AP的覆盖范围和AP的容量问题。由于AP是通过微波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室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信号覆盖的问题。由于办公室、教室、实验室被各种墙面分割,这对信号的衰减影响很大,因此在室内构建无线局域网时必须对建筑物的信号强度进行详细测试。在合理地分析各个AP的容量与覆盖面后,还需考虑信号衰减因素,适当地增加AP个数来减少数据盲区。室内组建简图见图2。
两个AP的放置要保证AP覆盖区域无间隙并且AP重叠区域最小。相邻AP工作在不同频道,以1、6、11三个频道实现全方位的覆盖。根据经验值,当相邻AP设定相同频点时,要求间隔25米以上;当相邻AP设定相邻频点时,要求AP间隔16米以上;当AP设定相隔频点时,要求间隔12米以上。
对于房间多、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分散的楼宇,如教学楼等,用户主要为学生、教师,因此应用肯定会比较频繁,由于楼长、墙体结构厚、房间多等特点,所以在该环境下覆盖AP安装在楼道内,通过内置天线覆盖楼道两侧房间,微波通过房间的门窗传输到室内,实现了比较细腻的覆盖环境,AP通过有线接入到楼层交换机。
3.2.5 室外无线网络组建
室外设备的AP使用数量基本也遵循室内的条件,但室外AP的放置和设计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室外环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放置的设备必须是在密封盒内的,天线布置应该增加避雷器防止雷击,不提供本地供电的场所选用远程供电设备。我们通过室外无线接入点外接增益天线的方式覆盖室外区域,体现覆盖范围最大化的覆盖原则来保证无线用户需求。
从整体上对学院室外部分进行规划,通过室外建设WLAN射频基站对室外和室内用户进行无线覆盖。室外射频基站由室外型AP、外接天线(全向、扇区)以及配套避雷设备组成。根据复杂的室外建筑结构,外接天线的选择更加尤为重要。选择天线型号时应根据现场环境考虑增益、水平波束宽度、垂直波束宽度、极化方式、视觉效果(尺寸、外形、重量)等因素。
学校体育场、足球场、教学楼宇间公共区域等,一般是学校需要实现无线覆盖的室外公共区域。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完成区域的无缝无线覆盖。选用室外型无线路由器,在空旷地方,信号传输距可以达到300M~600M左右,视空间大小可以使用多个,或者使用室外无线AP,配合室外大夹角定向天线,成功实现系统设计目标。简单设计如图3所示。
4 无线校园网的网络安全设计
当一个无线局域网组建成功后,用户最关心的是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用户接入认证控制:原有线校园网络已经部署了用户认证系统,建成后的无线网络必须完全融合进该认证系统中。
2)基于用户的访问策略:不同的用户可能有不同的上网行为,包括HTTP、FTP、语音等,针对不同的应用,应加以配置不同的行为控制权限,保障不同用户的网络互访的安全性。
3)受保护的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安全事件往往会发生在数据传输阶段。因此,建成的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满足合法的无线用户与无线接入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无线接入点与上行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