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幼儿园 绘本阅读 策略
绘本,即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阅读,即幼儿从观察入手,以理解画面为主,以口语表达为主要形式的一种阅读方式。绘本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一种感悟能力,培养幼儿观察画面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等。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将会对幼儿乃至其一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呢?结合我园近一年绘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材料
选择好的绘本材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基础。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幼儿把阅读活动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以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逐步爱上阅读。首先,选择的绘本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易于被幼儿理解。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与自己的真实生活或想象世界密切相关的人、事、物。我们在给孩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如果故事中讲的就是幼儿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或是他们经常喜欢想象的情形,幼儿就容易理解、产生共鸣,也更愿意去读。其次,所选绘本内容要有幽默的语言、想象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结尾。反映幼儿情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幼儿,并吸引他们反复阅读。最后,要考虑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的兴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不同,其阅读水平也就不一样,因此在绘本教学中就需要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的读本。
二、围绕“活动链”设计展开
绘本所隐含的教学内容,是以语言为主的文本内容学习,对内容的学习重在以看图讲述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一般可根据教材编排核心“活动链”,设计成4—6个教学环节。主要的活动链可采取:进入式——理解式——分析学习——提升式——应用式学习。例如:大班《彩虹的尽头》绘本教学,我们可以先采用提问的方式进入:彩虹的尽头有什么?宝贝会是什么东西?让幼儿对书本大概内容有个了解,然后进入理解式阅读,以看图讲述方式进行;接着开始以分析学习的方式介入,例如:为什么说松果是松鼠的宝贝,鸭宝宝是鸭妈妈的宝贝?以故事教学的形式进行;再进入提升式阶段的学习,对于“宝贝”的理解,不仅是对物质的理解,从兔爷爷美好的回忆中迁移到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宝贝,并进而转化为现实生活每个人之间的爱;最后让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相互拥抱朋友、老师,并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找到的“宝贝”,续编绘本故事。在教师引领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了最美的境界。
三、创新绘本阅读形式
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内容都是图文结合,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他们会把阅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这时,教师应该利用儿童对文字敏感和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指认文字和幼儿感兴趣的标点符号,寻找相应的形容词、对话、叠词等文学表现手段,提升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
要允许并引导幼儿对绘本的改变和创新。比如有些绘本可以编排故事剧进行表演,但表演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到有声有色,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并从中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增强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阅读范围
除了在集体活动进行绘本教学外,还要正确处理好集中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保证幼儿阅读的兴趣。
1.在幼儿园设置绘本阅读区,供幼儿课后自由取书进行阅读。
2.拓宽渠道,构建家庭学习共同体。让家长共同参与并对孩子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快乐阅读渗透到家庭里。
3.定期开展“购书”阅读交流活动,由家长陪同幼儿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开展绘本阅读交流活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家长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又可以使我们的选材成为向导。久而久之,幼儿阅读接触的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快乐阅读的好处,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使儿童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享受到阅读成功的愉悦。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指导时,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千万不能简单地将绘本阅读理解为故事教学、看图说话等。教师要善于研究、分析绘本图书的特点,寻找教育元素,从中诠释书中不同角色的内涵,提炼主题思想,这样才能挖掘出绘本阅读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我们只要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绘本阅读的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本;提问;想说;敢说;会说
3~6岁的幼儿正好处于一个“读图”的年龄段。幼儿绘本一般图案精美、文字简练、色彩鲜艳。对孩子的视觉冲击比知识效果来得直接、强烈,不但可以给予幼儿以情感、想象、联想和审美感的启迪,而且还是他们日后继续学习获取成功的源泉。但是,幼儿识字量少、理解力不强,还远不能进行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阅读,在绘本阅读中,教师不应简单地让幼儿自己去观察那些精美的图案与模仿重复画面语言,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去寻求不同的答案。促使他们调动、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依照绘本上原有的语言范例,通过置换填补来表达一种新的意思,有效提高幼儿口头的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活动一般是通过师幼对话、幼幼对话交流互动这一形式进行的。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层层点拔下,幼儿大胆探究,勇敢质疑,积极应答,达到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在如此的师幼互动中,不难看出,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实施互动的桥梁,是决定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一个好的提问设计,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启迪幼儿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幼儿绘本阅读的积极性。否则,就难以激起幼儿探究的愿望。因此,在幼儿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起到“关键之处点拨,问题之间衔接,重点之处强调,阻塞之处疏导”的作用。设计精当的提问可以引领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直达探究事物的核心。
一、诱发欲望,经验迁移,让幼儿“想说”
提问是幼儿教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诱发幼儿学习欲望的工具。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向幼儿出示图片后,可以运用信息式直接提问,简洁、利落、明确。目的在于最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幼儿注意力,粗略地观察绘本画面,获取最初的表象信息,为后面的讲述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例如,中班的绘本《公共汽车到站了》教学。教师创设公交车的情境,先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喇叭声),然后放映出公共汽车的画面。问:“你们乘坐过公共汽车吗?你们乘着公交车去过哪里?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教师一连串的提问,勾起了孩子乘车的记忆,激发了大家述说的欲望。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我坐公共汽车到过×××。”由于幼儿在讲自己乘车经历时,有了确定的方向,所以能准确抓住问题线索,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因为教师的提问联系了孩子们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而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大家在讲述时,都能踊跃投入,积极参与。这样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从开放到封闭,让幼儿“能说”
“绘本阅读”作为语言文学教育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中一部分内容为较单纯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另外很大的一部分则是培养孩子们优良品性和道德情操,进行德育的有效工具。教师在组织绘本阅读活动时,既要设计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提问,以拓展幼儿思维空间,激发幼儿思索和探究,读懂绘本的画外之音,又要设计一些封闭性的提问,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封闭性提问和开放性提问是阅读活动中的两类提问。封闭性问题一般属于直接的、低层次的,其答案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则属于间接的、高层次的,答案是多样的,需要孩子更多地迁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和阐述。美国学者认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某一阅读内容的提问,最好逐渐由开放性问题向封闭性问题转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开放性到封闭性的提问要反复出现若干个回合。例如,在中班阅读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教师从一张小朋友生病治疗的画面,引发了大家对于中草药的讨论。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小朋友会生什么病?感冒会有什么症状?你感冒发烧时吃什么药?中医会给小朋友开什么药?大家认识这些药吗?它们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从开放性逐渐转向封闭性。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二者的比例要合理。有关研究表明:再忆、回现的封闭性问题一般占七成~八成为宜;而需要幼儿进行拓展、推理的开放性问题则以两成左右为宜。能回答这两类提问的对象,覆盖了全体幼儿。加上“有用的植物”随处能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大家回答起来就比较顺利,投入也比较积极,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使幼儿“会说”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根据幼儿的观察程度,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提供的线索,层层递进,大胆述说。递进式提问的针对性比较强,几个问题之间互相联系、呈现递进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加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组织成一句句结构完整的语言,对大多数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随机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重视调控思维清晰度,引导幼儿把话说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有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例如,大班绘本《我的幸运一天》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趣味性。内容讲的是一头小猪不小心闯进了狐狸的家,小猪沉着冷静,用智慧逃离险境,使狐狸贪婪的一天变成了小猪幸运的一天。故事角色形象鲜明,语言多次反复,情节不断变化,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看看、想想、猜猜、说说,大胆推测故事的发展情节。使幼儿在不断地猜测中,被绘本情节深深吸引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提问,先让幼儿仔细看画面,看图描述,再理解画面,然后开始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找出前后两幅画面之间的联系;最后,将几幅画面连贯起来进行具体、详细描述。要让幼儿注重对前后情节的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分析。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绘本学习的宽松氛围中,通过完整的语言讲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想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以更好地发展,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培养的力度,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讲述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讲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绘本阅读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谈话类活动,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利用积极、有效提问,让每个幼儿都想说、能说、会说。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各方面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婧梅.图画书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08(7).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指导策略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绘本的特点
1.图画的叙事性
绘本的主体是图画,这里的“图”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相脱离的配图,“图”本身是叙事的。绘本中的图画本身就可以表达完整的故事,光看图也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这也就是柯南所讲的绘画传达性,他认为这是绘本最具实质性的特征。如果没有这种传达性,绘本就失去了生命。
2.文图的完美结合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从文学形态上讲,它是文字和美术的相互配合、相互丰富和相互激发。图、文不是简单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其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的变化,而图画也具有一种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文字主要诉诸于听觉,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绘本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介来表现故事内容,并且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3.内容充满趣味
绘本之所以成为流行读物,不仅幼儿喜欢读,成人也喜欢读,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绘本特有的趣味性。绘本画面直观生动、幽默风趣,文字优美流畅,常用逆向思维来编织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故事中的虎斑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有一百万个人宠爱过他,可是他不喜欢任何人;一百万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哭过,可是他连一次也没哭过。这么多个“一百万次”和猫的“一次都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故事的趣味性增强,让幼儿和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4.主题富含哲理
绘本的图画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快,但主题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比如《失落的一角》,低龄儿童可能会被它吸引住,但他却无法真正领会故事中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所以说,绘本不是常人心目中的“小儿科”,而是一种既高深又轻浅的儿童哲学的体现。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优秀的儿童文学是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阅读的。”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
通过绘本阅读研究和个人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1.深情导读,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和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对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从而让阅读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带领孩子学习绘本《我爸爸》时,一边声情并茂地给孩子朗读,一边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不时还做个动作,孩子听得异常认真,笑声不断。我知道,他们的阅读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后来很多同学都自发地去购买并阅读《我妈妈》。
2.指导看图,敏锐观察
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加深。
3.巧设悬念,激发想象
一些绘本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看云说:“好的童书,其情节、语言必在总体上呈现循环往复的回旋之美。是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进展,给了儿童秩序感、音乐感、亲切感,以及顺流而下大致猜到内容的成就感。”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同一的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让小兔回家呢?”在孩子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孩子那浓浓的爱,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
四、联系生活,感悟内涵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更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绘本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使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 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当鼠小弟站在苹果树下,所经历那么多次的期待――羡慕――尝试――失败――期待……我想大多数成人都会放弃的时候,鼠小弟却不灰心,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最终获得了成功。让孩子谈感触的时候,孩子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如果我们像小鸟、小猴、大象、袋鼠、长颈鹿、犀牛一样有本领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往下看看,说不定就有那么一只小小的鼠小弟在等着我们帮助呢!”有的说:“如果我们像鼠小弟一样,又矮又小,暂时还没有更多的本领,那也不能放弃,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加油。”还有的说:“或许我们也能遇到一个像海狮一样热心又善良的好朋友,把本来一个人不能解决的事情,通过相互合作,达成目标。”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有人这样评价绘本阅读:“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绘本的阅读是高尚的阅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悲悯胸怀,长情大爱……像春天的雨露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就让孩子的阅读生涯从这高雅、高尚、高贵的绘本阅读起步,让孩子在美轮美奂的绘本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探索到人生的大智慧吧。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7.
[2]薛瑞萍. 薛瑞萍班级日志――我们二年级啦[M].长春出版社.2005-8.
[3]梅子涵.童年书――文字的儿童文学[M].明天出版社.2011-7.
[4]梅子涵. 阅读儿童文学[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5]薛瑞萍.我们班的阅读日志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为了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园级调研 教师 保教水平 资源共享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教师是课程与幼儿之间的桥梁,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系到新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幼儿成长的速度和方向。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群办教师占较大比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我园实际状况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保教水平,就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研究的一个问题。
渐渐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园级调研是提高教师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经过两个学年度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确立园级调研项目,激活每个教师的潜能
在每学期开始,我园就明确本学期将要进行的一些园级调研工作项目,从而让每个教师都重视起来。我们的园级调研一般来讲类别分的较细(见下表),这样能使调研的目的性更强、调研的结果更翔实、指导反馈得更细致、对教师的启发更大。相较于过去的检查,园级调研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上党中心幼儿园园级调研分类一览表
我园的各种园级调研结果是紧紧的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挂钩的,因此每个教师都非常重视平时的各种园级调研工作,尽量的按要求做好各类园级调研工作。
二、做细做实园级调研工作,促进教师的能力发展
为了做细做实园级调研工作,我们在以下三方面作了文章:
(一)每一次的园级调研都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园每次的园级调研都由三个环节链组成:“活动方案(目的、时间安排、调研方法)——活动实施(调研反馈、组织学习讨论)——活动总结(音像资料、文档资料)”,这三个环节链有效的保证了园级调研的严肃性与严谨性。
每一次的园级调研我们都会先拟好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制定不仅利于调研者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调研工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教师对调研的目的、时间安排、具体的调研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至于活动过程中的实施,我们则强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于调研结束后的总结,我们则要求既有现状反馈,又有改正和提高的措施,且对教师要有启发性。
(二)我们既注重园级调研的结果,更重视园级调研后的学习与提高
寻求园级调研的结果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好此项工作的一个平台,一个媒介。例如,针对我园区域游戏开展的这个薄弱项目,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园级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的班级投放的材料不仅单调,而且与主题活动明显不吻合,有的班级则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与该区域的内容不一致,有的年级组区域游戏投放的材料则相互抄袭。
第一次调研结束后,园长和我园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郑老师都相继写了详细的总结材料,在教研学习时和大家作了交流。紧接着,园长还立即在网络上找了几篇关于区域游戏相关的文章发到了我园的网站上,郑老师则找了大量的区域游戏的图片发到了我园的群共享里。这样一来,教师对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说实话,原来我们制定的方案就是一次对区域游戏材料的调研,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还不够,还需要再细致的一个一个的轮回。因此,我们又在十一月的中旬再次组织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专项调研。
这次调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至少有4个班级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有些科学合理了,教师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游戏材料投放,这样一来,主题活动内容在区域游戏中得到了巩固和延伸。既然有几个班级在此项工作中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我们就立即抓住这个契机,请这四个班级进行展示,让其他班级的教师能近距离的学到别人的经验,从而受到启发。不仅仅如此,我们对在此项工作中滞后的小班年级组进行了“回头看”,进一步细致的指导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及活动的组织。整个过程下来,老师们真切的看到了我们在抓园级调研方面绝不是敷衍,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去做这项工作的,这样一来,对教师的触动真的很大。
针对我园卫生保健工作不够扎实的现状,园长要求分管卫生的副园长和保健教师一起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在该项调研之前,首先在园网站上公布了调研活动的时间安排、调研内容和方法,然后通过现场查看、幼儿问答、保育员操作考试等。通过该项工作的调研,发现了一些班级的好的做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户外活动时间不够;茶杯和碗进消毒柜之前建议先沥干水,避免消毒柜生锈;因为天冷,个别班开窗通风的时间不够……调研之后的结果我们立即在园网站上进行了公布,这样近距离获得的一些信息真正可以起到了促进先进触动落后班级的作用。
再如,我们在进行教师电子备课的调研中发现,教师所建立的电子备课,字体大小不一,固定值不一,二次备课和反思字体的颜色不一。为此,我园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电子备课的具体要求,固定值的大小、字体的选择、标题和内容的字体大小以及二次备课和反思的颜色都作了详细规定。这样一来,无论到哪个班级,检查哪个老师的电子的备课都是统一的格式,非常的赏心悦目。不仅如此,我园还将教师所有的电子文档如何归类都作了详细的要求与指导。
(三)不同类别的园级调研参与的对象不一,使得调研后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每次我们组织的园级调研所参与的对象是不一致的,有时是以学科分类进行的,有时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有时又是按各自不同的分工进行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个人可以触类旁通,更加便于同类型的工作进行问题式的会诊。
三、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一)园级调研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
园级调研工作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例如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特点注定了教师的忙忙碌碌,一日生活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班上两个老师的密切配合,教师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的学习研究信息化教育技术。鉴于此,我们组织了“信息化教育水平”的专项调研,具体的调研项目有:网站上传的各类文章、各种电子文档的建立与完善、自制的PPT等。自从我园展开对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调研之后,我们把我园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分成了几个等级,让大家结成相互学习提高的对子,另外我们还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相关的培训。这样一来,大家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就提高的很快。
(二)园级调研利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每次的园级调研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一些好的闪光点,发现一些教师的进步,发现教师从中所做的努力。为此,我们在每一项的调研结束后所写的总结里总不会忘记记下这些。例如在一次半日活动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郑老师尝试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绘本阅读在大、中城市已经流传甚广,但对于农村中心园来说,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那一次郑老师勇于尝试与探索,组织了绘本阅读“是你在想我吗?”的语言教学活动。这则故事出自《早期教育》家教版,是郑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选择的一个补充教材。活动中,郑教师采取了设疑——提问——讨论——解惑——倾听——欣赏——学说——归纳共8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非常精彩。这一次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使其他的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今后自己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三)园级调研利于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
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她们无法做到每一次的活动都去精心的准备,每一次使用的教具都去用心的制作。因此,资源共享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这样就可以节约教师更多的时间,让她们投入到对孩子更用心的教育与照顾当中去。例如,我园的吴老师在有一次半日活动调研中,她自制的PPT“特殊的电话号码”在教学活动中很出彩。通过吴老师播放PPT,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及用途。吴老师制作的PPT非常吸引幼儿,幼儿看了PPT之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见此,平行班的钟老师立即将吴老师制作的PPT用于她的教学活动中,并将教学活动进行一些合理的修改。
(四)园级调研利于我们开展会诊式的研讨
每一个幼儿园所有的优势与不足是不一样的,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科研活动,这是每个幼儿园所为之努力的。而通过各种类别的园级调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继而可以进行会诊式的研讨。例如在有一次的对班级进行的半日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位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具的出示不够科学严谨。为此,我们展开了一次如何说规范的数学语言,以及教具如何一一出示方面的研讨。这样的问题因为就出在身边,因此教师讨论起来就更有感触。再例如,在一次半日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一位教师承上启下的语言不够自然,有的环节甚至直接就没有承上启下的语言,为此,我们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会诊,商讨如果是我,该如何来组织这承上启下的语言。
【关键词】早期阅读独特反应有效互动自主学习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从零散的可有可无的状态发展到当今的备受关注,不得不说得益于对早期阅读在儿童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特殊价值的认识,然而对于一线工作着的教师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那么,在中国文化情境中,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应当如何进行?这个问题成为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立足于集体教学情境需要,如何组织幼儿学习阅读,如何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如何根据不同水平幼儿学习阅读的需要开展活动。我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幼儿园班级集体教育情境下,怎样促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参与早期阅读学习。本文通过对“动”态阅读的研究,运用唱、说、做、画、演、聊、想等“动”起来的组织策略,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参与早期阅读活动。
一、让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动”起来,尊重幼儿阅读的独特反应。
阅读反应是幼儿与图画书对话的真实的反映,是幼儿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域图画书主动建构的过程的反映。在阅读过程中,幼儿突然用手捂住故事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图案争吵着“我当它”的情况比比皆是,模仿角色有趣动态、表情的表演也屡见不鲜。幼儿容易“入境”,并主动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中,对他们来说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他们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在故事世界里遨游,经历各种或曲折或者有趣的变化,体验各种或喜或悲的情感,“上演”图画书这幕故事剧。这时候幼儿的早期阅读表面上看是一个静态的行为,实质上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意识中“泛灵论”的体现,并适时的为他们搭建平台,大胆的表现表达自己的阅读反应。让幼儿从看、听、说、演,即运用身体的眼睛、耳朵、嘴巴乃至各个部位来感受和表达书中的内容,即让幼儿“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幼儿深刻的掌握和理解书中的精髓,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朱自强教授指出,图画书阅读“给幼儿以身体阅读的乐趣”。让幼儿能够通过触摸、倾听、甚至嗅觉等来感受图画书和图画书所描述的故事,这不仅增加幼儿阅读的趣味性,还向幼儿暗示了“身体的行动能够使一个新的世界向自己敞开。”
二、让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动”起来,促进师幼有效互动。
从教学行为上看,我们往往缺乏有效互动的早期阅读教学,容易出现“一言堂”的局面,没有给幼儿充分观察、思考、内化、自省的时间,没有给幼儿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幼儿的阅读经验没有办法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上得到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过多的受到成人的暗示而缺乏主见。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有效的互动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动”起来,想一想、说一说,在小组中发表见解、在小游戏中沟通合作、在体验中分享感受等都是实现师幼有效互动的途径。如:教师根据阅读重点、热点、疑点问题引发幼儿动动脑筋,让幼儿在小组中、集体面前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幼儿在思维的碰撞中丰富生活体验、提升知识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在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反馈,不断发起新的探索,促成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良性循环。
三、让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动”起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动作、表象认识世界,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操作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因此,发现学习更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发现就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把部分阅读的权利留给幼儿,让他们带着对图画书内容的渴望,自己翻翻书或者看看图画书的图片尝试阅读,在读图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发现秘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敏锐地感知幼儿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促进幼儿思考,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在支持中培养幼儿自立、自治、自主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即是让幼儿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过程。《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初步具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基础。只有让幼儿通过亲自阅读,充分与绘本互动,才有可能获得阅读的直接经验。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自主阅读”,是让幼儿带着必要的要求和主要问题而进行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阅读行为,区别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阅读和自由翻阅。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根据实际情况与个别幼儿轻声交流,进行阅读的个别指导。面对幼儿阅读经验差异大的班级,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进行必要的经验调查和知识准备,并在活动中根据不同程度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支持幼儿在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满足幼儿获得自主阅读的成功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体教学情境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可以打破“沉静”的,可以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是可以和幼儿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并完美融合的,是可以“动”起来的。“动”是一个辅助手段,是集体阅读的一个组织策略,是让活动生动有趣的一种调味剂,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个体现。然而,“动”起来终究不是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单纯强调趣味而忽略幼儿的阅读心理建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阅读教材、准确判断幼儿的阅读经验、准确抓住幼儿“动”起来的时机,准确做到见好就收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早期阅读活动开展得生动、有趣、自然、有效。
参考文献
[1]康长运.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2]周兢.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
[3]松居直.幸福的种子.山东:明天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