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体操;训练;伤病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02

本研究针对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队队员实施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队队员运动训练时运动伤害发生时的活动项目、伤害部位等。将所得资料整理分析,并提出预防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队队员伤害的建议及防护措施。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目的在探讨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队队员于平日训练或比赛时,发生运动伤害的现状及发生运动伤害时的训练活动项目、伤害部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问卷参考艺术体操类项目伤害有关文献和资料及其它技能性项目运动伤害调查文献,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及研究目的,来编制本研究调查问卷内容。 下发测试问卷,并进行回收,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68份有效问卷。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所获得数据经过整理与数据处理后,提出下列结果分析讨论。

(一)伤害的基本情况

由上列表格数据中显示,从事艺术体操运动第一次的伤害部位以脚踝关节44.44%最多,次为指腕关节22.22%,膝盖与肘关节均各为16.67%;从事健美操运动第一次伤害的活动项目以旋转运动50.00%最多,次为支撑动作33.33%,其次为跳步11.11%及平衡动作5.56%;选手认为在训练或比赛时,最容易受伤的项目以旋转动作40.00%最多,次为平衡动作35.00%,其次为支撑动作15.00%及跳步动作10.00%。

(二)伤害部位、类型、原因

从了解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体操项目运动受伤中以下肢部位55.94%最多,次为躯干部位20.48%,再其次为上肢部位19.84%、头颈部为3.90%。至于细部位的伤害比例,则以脚踝关节占19.84%为最高,次为脚趾、跟12.85%,再其次为腰背部12.03%、膝关节11.38%、指腕关节10.73%、小腿肌肉6.83%等。就各单项训练项目的运动伤害比例而言,体能训练运动伤害部位高低依序为脚踝关节、膝关节、腰背部;转体运动伤害部位高低依序为脚踝关节、腰背部、膝关节;空翻运动伤害部位高低依序为指腕关节、腰背部及脚踝、手肘关节;转体加空翻运动伤害部位高低依序为脚趾、跟、踝关节、指腕关节及小腿肌肉。体操活动项目的伤害、详细部位与百分比。

有许多学者对艺术体操训练的伤害进行了研究。Kirialanis等人(2003)研究结果认为受伤部位以脚踝关节45.7%最多,次为膝关节26.5%;Gapeyeva(2001)研究结果以下肢部位伤害80%最多,次为上肢部位15.5%、腰椎4.5%;Kolt and Kirby(1999)研究结果认为伤害部位以脚踝、足部31.2%最多;次为下背伤害14.9%;Kolt and Kirby(1993)研究伤害部位以脚踝、足部31.7%最多,次为下背伤害15.0%;Michanel and Peter(1993)研究女子体操选手伤害部位依序为踝关节16%、腰荐椎骨12%、脚部12%;吴升光和陈俊忠研究大专组伤害比例高低分别是脚踝24%,下背部18.3%,手腕13.5%;麦秀英研究以脚踝部最多18.99%,次为肘部、腕部。上列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女子竞技体操与艺术体操项目的受伤部位相类似。

(三)伤害类型

艺术体操项目伤害发生的类型,以肌肉酸痛21.58%最高,其次为韧带扭伤19.26%,再次为肌肉拉伤15.78%及挫伤、撞伤15.78%,擦伤及腰背神经均各为8.35%,其它为4.64%,骨折及抽筋均各为3.02%,脱臼0.23%。就各单项运动伤害类型而言,体能训练运动伤害类型高低依序为肌肉酸痛、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转体运动伤害类型高低依序为肌肉酸痛、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空翻运动伤害类型高低依序为挫伤撞伤、擦伤及肌肉酸痛,空翻加转体运动伤害类型高低依序为挫伤撞伤、肌肉拉伤及擦伤。

四、建议

为了避免艺术体操运动员受伤,现给出以下建议:

(一)教练应于平时指导选手正确的运动伤害防护与处理方法,在训练或比赛中若发生伤害,应立即得到妥善的医疗处理,千万不可延缓就医,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二)教练必须确实要求选手于训练或比赛前后固定实施热身运动与整理运动,并配带护具或贴扎来预防伤害。

(三)拟定训练计划要先评估选手的个别差异,并与选手讨论后再调整训练强度、频率、负荷量,避免量太强、时间太长,而造成过度疲劳及使用过度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尹博.体操运动员选材理论和评定方法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00,(04).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干细胞移植;护理

我国是肝病大国,各类肝病导致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数量众多,后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生活质量低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可以在微创性操作中置入支架进行分流,达到降低门脉压及控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目的。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利用其组织再生和损伤修复的功能可一定程度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将TIPSS与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09年以来开展TIPSS与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例,均收到显著效果,现将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4例均为住院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0~58岁,平均47.5岁。肝硬化病程为5~10年,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标准分级均为C级,均多次发生过食道静脉破裂大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或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效果欠佳,遂行TIPSS联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1.2 方法 整个操作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监视下进行,常规消毒右侧腹股沟及右侧颈静脉手术区,行右侧股动脉穿刺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间接门脉造影。行右颈内静脉穿刺,送入导管至肝右静脉,再送入导丝至肠系膜上静脉;沿导丝送入多测孔导管至脾静脉远端,测压;经肝内穿刺通道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取干细胞稀释后注入,用球囊导管扩张肝内穿刺通道,植入支架;再次测压。予动脉压迫器压迫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同时压迫颈静脉穿刺点止血,包扎穿刺点,术毕。

1.3 结果 本组4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操作成功,术中顺利。门脉压力由3.4~4.3KPa降至2.2~2.7KPa。1周后复查B超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可见支架,血流充盈良好。分别于术后1月、3月进行回访,均无并发症发生及再次出血。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如TIPSS术的适应症、方法、术中不适、并发症及该术所需费用,操作人员的资历与经验等,列举手术成功的例子,从而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 术前准备

2.1.2.1 术前检查的配合 术前行肝脏CT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肝内血管解剖情况、血流方向及与周围的关系。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抽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合血备血等。行术前宣教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2.1.2.2 术前备皮、做各类过敏试验,导尿,建立静脉通道(以左下肢静脉留置针为宜),嘱患者洗澡更衣,必要时床上擦浴,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及呼气末屏气训练(20s以上),停用高蛋白饮食。做好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和保存备用。

2.1.2.3 用物准备 携带病历、CT片、备用药品(如杜冷丁、勃乐斯、平衡夜等),手术用物记录本。手术耗材多为高值耗材应于术前一天做好准备。

2.2 术中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放射DSA室后,由于室内由仪器设备构成,在很大程度上让患者感觉不适,加上对手术恐惧,会给患者带来紧张情绪。因此,应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放松。告知患者医护人员会随时与他沟通,有不适或疑问可以及时进行交流。

2.2.2 患者准备 患者取垂头仰卧位,头偏向左侧,肩下垫一软枕,充分暴露颈静脉,连接监护仪并记录术前血压心率情况,注意电极安放位置应避免胸前区及上腹部。

2.2.3 术中用药护理 (1) 勃乐斯或凯时 门静脉造影时常规使用,便于显影,利于术中靶向穿刺。(2)杜冷丁注射液 球囊扩张TIPSS分流道过程中,若患者疼痛明显可肌注。(3)局麻药、造影剂、肝素钠用法同常规介入手术。(4)其他药物 术中出现相应情况酌情使用。

2.2.4 术中监护及记录 (1)颈静脉穿刺时,应注意有无出血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变化和血氧饱和度变化。(2)术中常见并发症有:①心包填塞:操作时器械损伤右心房。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紧、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手术积极处理。②腹腔内出血:穿刺损伤血管。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应加快输液速度,做好输血准备。③胆系损伤:穿刺损伤肝内胆管或分流道阻塞了肝内胆管[1]。④急性消化道出血:应随时观察患者呕血、黑便情况,防止误吸。(3)密切观察尿量情况:使用造影剂对肾脏会有一定影响,可予利尿剂等处理,促进造影剂的排泄。(4)护理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认真记录手术相关情况。

2.2.5 院内感染的预防 手术涉及颈内静脉穿刺术、经肝静脉门静脉穿刺术、肝内分流道开放术、管腔内支架置入术及干细胞注入术等,过程复杂,所有步骤均应在无菌状态下操作,因此应加强手术间的清洁与消毒,术前更换无菌仪器罩,术中提醒医生勿跨越无菌区[1],术毕妥善处置各种材料和器械。

2.3 术后护理

2.3.1 穿刺点情况观察和护理 穿刺点予敷料和绷带包扎,颈静脉穿刺点局部按压20~30分钟,股动脉穿刺点予压迫器压迫止血8小时后放松压迫。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观察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温情况。24小时后更换敷料,放松绷带。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2.3.2 病情变化观察和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位24~48小时,在床上大小便,密切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同时观察肝功能,定期察看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化验指标,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2.3.3 用药观察和护理 干细胞移植无排斥反应,故可不需特殊用药,为防止支架阻塞,必须使用抗凝药物,可根据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决定肝素钠用量及时间。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方法。一周后,可改为口服药。服用抗凝药物期间,特别是前三个月应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肤散在出血点等应及时就诊。

2.3.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体内出血:肝内穿刺所致腹腔内出血;术中术后应用抗凝剂;肝硬化致凝血机制降低;穿刺部位压迫不当等都是引起出血的原因。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痛情况。(2)预防肝昏迷:肝昏迷为主要并发症。术后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神志、行为异常倾向,根据医嘱口服乳果糖,静脉滴注抗肝昏迷的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限制蛋白质摄入。(3)感染: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门体侧肢循环开放增加了感染几率,故常发生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等。穿刺点常规换药,以防感染。本组4例患者术后1~5天均有轻度体温升高,体温波动在37.3~38.9℃之间,经温水或酒精擦浴并按医嘱静滴抗生素3~5天后,患者体温均恢复至正常。(4)分流道狭窄、阻塞的观察和护理:分流道狭窄、阻塞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短期内发生分流道闭赛与支架放置不当及血栓形成有关。为了防止血栓形成,术后需使用抗凝治疗,使用抗凝剂易导致出血,故需严密监测凝血时间。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避免接触利器,穿刺及注射时注意按压,以防引起局部出血或形成血肿[3]。

2.3.5 饮食护理 术后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由于术后活动量少,应指导可先进食高维生素半流质,如米粥、果汁为主,促进胃肠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之后可进食富于营养、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饮食,但应控制蛋白质总量的摄入,切勿无暴饮暴食。做好口腔护理。

2.4 出院指导 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是避免再次复发的重要环节。(1)原发病的治疗:乙肝肝硬化如乙肝病毒在继续复制,应抗病毒治疗。(2)按要求坚持服用抗凝药物。(3)术后复查:术后第一年每3月复查血常规、肝功等及腹部彩超(了解支架血流及畅通情况),第二年后每半年复查血常规、肝功及腹部彩超等。术后一年行肝内分流道直接造影。(4)防止肝性脑病及再次出血的发生:正确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如怀疑发生肝性脑病时,应留人照看,同时暂停进食蛋白饮食,服用乳果糖。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5)其他:避免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操作,如高空作业、驾车船等危险工作。

3 讨 论

TIPSS术作为一种非外科门体分流术,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配合以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率高,降门脉压效果显著,可作为急性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的首选方法。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很重要。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训练呼气末屏气,严格执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严格遵医嘱给药,防止患者过早下床及剧烈运动,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 伟,梁翠萍,李 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术中护理[J].华西医学,2008,23(2):363.

[2] 廖明燕,刘 林,杨泽松.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见问题及护理[J].重庆医学,2009,38(10):1266-1267.

[3] 刘幼方,曾 讯,龙 腾,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15(2):95-96.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导入性练习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练习应紧扣新旧知识更新的“联结点”,使习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切忌那些与新课无关的习题。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以这样设计: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计算?

(2)100米铁丝,剪去一段后,还剩,还剩多少米?

(3)100米铁丝剪去后,还剩多少米?

(2)(3)两题有何异同之处?

这组习题不仅复习了简单分数乘法应用题,而且很自然地把学生思维引到知识的“联结点”,为迁移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性练习

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攻克疑难,从而获得新知识。习题应围绕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并完成知识的迁移。还是以上面一课为例,转入新课时可以继续设计下面的练习:

(4)第(3)题实际上是求100米的几分之几?这个,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办?

(5)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首先应求出什么条件?(问题的对应分率)

(6)为什么用“1-”?“1”表示什么?

连续提问,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就在老师的引导下瞄准了新知识的迁移点。

三、巩固性练习

旨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弄清其本质属性和纵横联系,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也可获得反馈信息,检验新授课效果,进而采取相应的强化和矫正措施。如“百分数的意义”,可利用下列提问进行复习巩固:

(7)和29%的意义各是什么?

(8)1吨的1%为什么不等于“1%吨”呢?

(9)百分数中为什么允许分子大于分母、分子是小数、分子和分母不互质的情况呢?

这组提问,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了对百分数的理解,认清了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变式练习

“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方式变换事物呈现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让学生进行局部的专项练习或半独立性的“照猫画虎”的练习,只是巩固新知识中基本的一步,要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全面、深刻、稳定,还必须在进行巩固重点的练习后进行变式练习。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变换形式、变换叙述方式、添或减关键字的变式等形式出现。

1.变换形式的题

的倒数是( )对应变式题:( )的倒数是;

(9-3.25 )÷2+10.25对应变式题:(6-5.4 )×-=2.95。

2.变换叙述方式的题

例如,小明有50本故事书,小军比小明多10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变式为:小明有50本故事书,小明比小军少10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

变换叙述方式多用于应用题的练习中,同样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式、顺序叙述,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打破解题的固定程序,避免见到什么词就一定用什么方法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认识得到深化。

3.添、减关键字的变式练习

例如,50是80的几分之几?变式为:50比80少几分之几?又如,一袋10千克大米,吃了,还剩下多少千克?变式为:一袋10千克大米,吃了一部分后剩下,还剩下多少千克?

添、减关键字的变式练习,多用于文字题或应用题中,此种类型常常通过改变关键字来改变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看似不起眼的几个字却使原题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这类练习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巩固性练习

首先,确定各单元习题训练的取材范围、题目形式及数量,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习题编拟应尽可能反映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习题的文字叙述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晰,每道习题都应提出明确的问题;提供的条件应是准确完善的,答案应是确定和无可争议的。习题不但要体现单元教材的基本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要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不能在习题上出现偏题和怪题,而使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完成,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124―01

分数应用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分数又是一个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这部分内容就教材学教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建构数学模型,解题时漏洞百出,以至于对后续“百分数的应用”以及“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针对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梳理、建模、拓展”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梳理知识

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知识的习惯,要鼓励他们把整单元知识中每一个课时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串成一条知识链。例如,分数除法中第一课时“分数除以整数”围绕平均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围绕包含除阐述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除法中不论平均除还是包含除都是乘法运算的逆运算,因此,学完这两课时内容后,可以把分数除法的意义串成一条链,总结为“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而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可概括为“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0),就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分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学完后,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对比,找出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进而正确解答。教师可设计对比性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梳理。

例如,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8只。(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几分之几?(2)鸭的只数是鸡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得出答案后,可调换问题和条件改编成以下4道练习题:

(1)王大爷家养鸭8只,鸡是鸭的,问鸡有几只?

(2)王大爷家养鸡8只,鸡是鸭的,问鸭有几只?

(3)王大爷家养鸡6只,鸭是鸡的,问鸭有几只?

(4)王大爷家养鸭6只,鸭是鸡的,问鸡有几只?

二、建构模型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都有固定的结构特点,学习后,让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理解此类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在分数乘法(二)的试一试中安排了这样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的例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的棵树比女生多,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这种“比”字结构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对于初学分数乘法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进行调整,改成“是”字结构的问题:同学们植树,女生植了20棵,男生植树的棵树是女生的,男生植树多少棵?”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分数乘法(二)中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接着解决课本中的例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实质也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再把例题中的问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改成“男生植树多少棵?”通过线段图分析,使学生明白“男生植树的棵数=女生植树棵数×(1+)”,实质上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继续改编,将例题中的“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多”改成“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少”,问题还是“男生植树多少棵?”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模型会一一储存在大脑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合理拓展

学生系统学习分数乘除法后,一定会理解分数问题的根源,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具体解决问题时,学生也能准确进行判断。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已知,直接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问题;如果整体“1”表示的数量未知,就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数,求出整体“1”的量。但是到此为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停留在模仿阶段,不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树立模型思想的意识后,在模型基础上适当拓展,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拓展练习:

小红读一本36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第三天刚好读完,第三天读了多少页?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第5篇

一、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学习情境和数学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把所教年级的教材吃透,更要掌握小学各年级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这样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统观全局。所以应重视以下几点:

1.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进行分析,从而,才能对五年级的《分数的认识》进行升华、拓展,达到教学目标。

2.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其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更容易融会贯通。

3.抓住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所以在分数部分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至关重要。

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才能确定出最佳落脚点,最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二、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预设一节数学课时,不仅要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终极目标,更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弹性目标,关注学生的体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探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这一问题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长方形”。“一定是长方形吗?”被我这一问,学生愣住了,开始重新思索、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思维豁然开朗:

1.沿高剪开是长方形。

2.斜着剪开是平行四边形。

3.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是正方形。

4.沿两边对称处斜着剪开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只有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开放学生的手脚,学生的思维之潮才会奔涌而来。学生也只有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了,才会有科学高效地探索、发现和创造。

三、超越教材、创编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练习题,就教材中常见类型的练习题进行“旧题新编”,并创编出一些有新意、综合性较强、能考查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题目供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1、从基本题练习中进行创编

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之后,我紧跟着让学生练习一组题目:

(1)一块正方形的玻璃,边长是15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2)一块正方形花圃,周长480米,它的边长是(

)米。

2、从发展题练习中进行创编

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例如:在练习完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接着让学生练习:

(1)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2)把一张长12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一共可以剪出(

)片?

3、从开放题练习中进行创编

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小明家利用一面院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养鸡场长10米,宽6米,求篱笆长多少米?

如此创编数学练习题,可以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以帮助,也更有利于提高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而且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下异常兴奋地得到不同的答案,调动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言的精炼表达,增强了学生思维逻辑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