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的基础知识

茶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的基础知识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技术;岩土工程;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U582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岩土工程是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其中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的基础。我国的岩土工程最初以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工程勘察技术发展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累计,岩土工程已经逐步在我国建立起来。在我国建立的岩土工程技术中,地质勘察技术、岩土工程的施工和施工的检测必须紧密结合。其中基础勘察工作制岩土技术的基础。

基础地质勘察技术的主要工作是对区域地质进行调查和基础地质进行研究,为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勘察成果和岩土的参数,对工程安全的作用至关重要。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勘察的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勘察技术已经能够承担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以及海上平台、核电站等工程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的勘察技术市场没有合理的约束,所以我国的勘察技术存在着勘察水平不均、勘察的可靠性不足等问题[1]。基础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包括现场探测、原土取样、室内试验以及现场原位测试等多方面。由于岩土工程中勘察技术中的设备、方法和仪器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勘察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传统的地质勘察技术并不在足以应付现代大型工程的设计要求,因此的对基础地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更有效而且更科学的技术进行基础地质的勘察。而且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测定,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客观有效性。合理的勘察结果对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

2、基础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2.1基础地质勘察方法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关于基础地质勘察方法逐步形成了标准化和程序化。程序化可以有效的缩短基础地质勘察的时间,从而解决成本。在现阶段的基础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包括工程的士的测绘、工程地质的勘探、工程地质实验以及工程地吃的长期观测,通过进行程序化的勘察之后形成完整的地质勘察报告,为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4]。

2.1.1基础地质测绘

基础地质勘察中的的测绘工作是勘察工作的重点。测绘工作主要永远调查地质条件的表面分布,以及地质条件的地下分布。通常采用计算机建模的方法进行描绘,并且从宏观上对工程地质条件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以了解当地的地质发展的长期情况。

2.1.2基础地质勘探和基础地质试验

基础地质勘探主要是确认工程条件下的地下分布规律。主要的勘探工作有工程物探和工程钻探。在地质勘探的工作中,既需要对整个地质进行线上的描绘,以确定在测绘基础上覆盖层等地下层的分布情况。同时需要对岩土的情况进行探测,对工程下岩土的物理学参数进行确认。钻探也是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方法之一,为室内试验提供样品,并且为原位试验创造可行的条件,是勘察必须的方法之一。

通过基础地质实验可以对岩体结构、结构面、力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质变对岩土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这些地质试验能够有效的确定地质的力学参数,通过子钻孔技术、试坑和竖井等技术可以对地质进行力学试验。

2.2.3长期观测

因为地质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下水、雨水或是其它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对地质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通过长期的测定,了解自然规律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形成模型进行预测和计算,可以了解较长时间的地质发展情况。并且长期的观测也可以对突发性的工程危害进行观测。

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得到基础地质的相关参数,包括地下层的分布情况、岩土参数、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等数据可以进行总结,对岩土物理学指标进行真理和树立统计,并且对工程地质计算和图件汇编的结果对勘察报告进行编写。编写的过程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而且勘察的每一处单项都需要编写单项报告,并且根据验收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5]。

2.2岩土取样技术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对岩石的取样并进行力学参数的测定是了解工程地质的主要步骤之一[6],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岩石取样的结果来说,因为钻探取样的过程会对岩石进行扰动,从而造成测试结果发生影响。而且岩土结构并不均匀,所以取样岩石技术是否能够代表整个地质岩土还存在着争论。

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原位试验能够快速的进行测试,但是经过取样后的室内测试能够对岩土进行全方位的测定,从而得到岩土的参数,包括粒度、密度、含水量等。这些能够对于岩土工程有较大的物理学意义。

但是取样过程并不简单,如何能够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是工程技术的难点之一。有些工程会采用单层岩心管进行深层采样,但是这样对土样的扰动比较明显。对于取样的的工作,我国已经发行《原样取样标准》和《原装取土器标准》,对勘察过程中的岩土进行规范化说明。而且这些标准既与国际接轨,照顾到国际工程;也和我国国情联系比较紧密。

在基础地质勘察技术中所使用的钻探技术已经有相关的说明,在《原状土取样标准技术》中已经介绍。但是这些标准与矿山等工程的钻探技术有所不用。

2.3室内试验技术

在对岩土样品进行取样之后,要对取样进行力学参数的室内测试。但是由于未及时开样测试或是不按照操作规范,则会造成测试的参数不准确。比如在对土试样进行测定的过程,如果饱和时间没有达到,则测试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这样会造成岩土勘测报告的准确性下降。这样所产生的结果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室内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则必须对送达的样品进行及时有效的测定,并且按照国家的荷香标准和规范进行测定。针对岩土物理学性能的室内测试,是为岩土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参数。

2.4原位试验技术

原位试验技术是不讲岩土取出,而直接对岩土参数进行测定的技术。原位试验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岩土相关的物理学参数,而且不会受到扰动和时间的影响[7],因此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在对岩土结构进行参数测定的过程中,取出然后进行室内测试会对岩土中的含水量、压缩模量和密度的结果产生误差。为了保证原位试验的准确性,可以采用旁压试验的方法测定深层的土的参数、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砂土的重量和耗水量以及用剪切法进行鹅软石的参数测定。关于原位试验技术的标准,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已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3.4地质勘察新技术

除了上述的集中相对传统的地质勘察技术之外,物探技术也用于地质勘察中。物探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工程地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且具有检测快速、效果明显,通过仪器测定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的优点。因此物探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勘察。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技术探测也不断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用于地质勘察的物探技术。

地震雷达技术最初用于矿井试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引进之后用于工程地质的研究。这是一种利用高频脉冲探测地层分布的勘察技术。通过发生天线发生脉冲电池波后,遇到电性差异的界面会发生相应的反射和散射现象,通过一定的物理技术方法对所接收的波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界面,从而建立地层结构的模型,并且知道地层的厚度。

地震波CT技术最初用于石油勘探工作,是今年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算法的提高,地震波CT技术逐渐的用于岩土工程的基础地质勘察中。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向不同方向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激发和接收点的排列,并且利用波动的形态反演计算,从而得到工程技术中的波速分布情况。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卸荷影响带的探测中曾经用到地震波CT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获得在船闸影响下的波速分布参数,并且建立了地质构造和稳定性的模型,从而得到永久船闸对地质的影响参数。

电法勘探是以岩土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勘察技术,随着仪器和软件的发展,电法勘察被用于工程地质的许多领域。在进行电法勘察后,可以得到地质中的土层扰动、断层破碎带和岩溶进行勘察,检测结果相对准确。

GIS(地理信息系统)与RS(遥感)技术也用于地质勘察技术中。主要对城市的地质情况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行勘察,从而对城市的建设和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地质勘察技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技术,也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技术。在对岩土工程的地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综合得出地质勘察的参数,以提高勘察的精确度,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预测提供尽量可靠的参数。但是在勘察技术的选择中,并不是采用的勘察方法越多技术越先进越好。在对地质进行勘察的技术选择中,要考虑到勘察技术的经济性,选择的技术要能够进行互补,并且在勘察时要充分的利用经验和理论进行指导。

4、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4.1 地质勘察技术应用

地质勘察技术首先是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工程地质的相关信息,对水资源的查明、国土开发政治、水坝选址、、城市的建设与规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勘察技术了解地质分布、岩土信息和开发现状,能够对与国民生产有关的岩土工程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而且在岩土工程中,基础施工和基础处理的要求使勘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地质勘察技术的使用,能够对地基进行分析,从而为岩土工程的基建工程提供参数。

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对岩土工程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地层岩性复杂,构造运动多变,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的分布广,危害严重,只有进行地质灾害的勘察、检测和防止才能够使地质财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认识岩土工程地质情况,从而对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地质参数。

4.2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对基础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嚼用基础建设进行了空前的投入,对交通运输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为基础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大量的工程经验、勘察新技术的使用、勘察咨询行业的兴起能够使我国地质勘察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天然气的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利用率会越来越高。我国城市天然气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对天然气管道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样的情况对地质勘察技术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浅层地质信息以不保证管道工程的建设,可以积极发展深尺无线勘测技术,从而对地质勘察新技术产生积极的作用。岩土工程中的挖掘技术在隧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使地质勘察技术不断发展。

新技术的使用,会带来地质勘察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比如纳米材料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使用,能够进行多功能勘察,及时方面的了解地质情况,为勘察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良好的前景。勘察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资金的投入和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勘察技术的发展,会逐步实现智能化、机械化,并且与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更好的结合,以实现地质勘察技术的合理化使用。

5、结论

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勘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相应的规范化已经建立。但是在勘察的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已有的规范进行勘察并且撰写勘察报告,为后续的工程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大力发展岩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对勘察技术进行创新,使地质勘察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生活,在岩土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起到作用,是地质勘察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6、参考文献:

[1] 顾宝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及发展问题述评.工程勘察,1998,(4).

[2] 邓伟军.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 (1).

[3] 王若锋,贾志强.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勘察设计,2009, (2).

[4] 陈俞佐.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技术问题[J].中国科技纵横.2010(8)

[5] 张在明.国内外工程勘察行业发展水平及趋势的研究.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建网十五周年综合科技情报交流会论文选集.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拱桥 病害 处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10-02

1 前言

据统计,拱桥在我国所有桥梁中的比例超过60%,在西部地区更是高达8成,旧桥中拱桥的比例更大。圬工拱桥建造费用低廉,需要钢材数量少,且结构耐久性好,平时需要维护少。但是,考虑到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各方面的原因,既有圬工拱桥在其运营阶段产生各种病害,降低其承载能力,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主要病害

2.1 主拱病害

西景桥主拱拱腹存在较大面积砌缝渗水和石料风化、钙化现象。主拱侧面与侧墙连接处上下游均存在砌缝开裂、不密实,上游侧拱顶位置石料破损、脱落。

2.1.1 拱圈渗水

病害特征:水滴、水流从拱石或砂浆缝间渗出,或沿拱上建筑侧面流到拱圈表面,或桥面排水直接流到主拱上,再沿着拱圈或横墙流到拱脚。

成因分析:(1)拱上建筑填料不密实,填料防水效果不好:(2)砂浆缝不饱满,或桥面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等导致桥面积水渗透至拱圈。

危害:将引起拱石软化、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等病害出现。

2.1.2 石料风化、钙化

病害特征:拱石表面呈粉状并伴有白色或灰色屑末状覆盖层,致使拱石强度、耐久性等削弱,呈鳞片状脱落。

成因分析:周围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各种有害气体、污水长期侵害、腐蚀拱石,或桥龄较长,石料自然风化。

2.1.3 砌缝开裂

病害特征:砂浆等砌筑材料强度和密实度低,砂浆开裂、脱落形成空隙。

成因分析:(1)材料自身强度低,或因风化、水蚀只是强度降低;(2)因渗水或汽车冲击力作用导致砂浆等砌筑材料开裂甚至脱落。

2.1.4 拱石脱落

病害特征:拱腹局部区段(特别是拱顶段)拱石被压裂后脱落,拱圈表面极不平整,截面面积急剧变化,可能引发应力集中,加速各种病害的产生与发展。

成因分析:(1)砂浆不饱满或脱落;(2)拱顶填料厚度不够而导致超载超速车辆对拱圈造成极大的冲击。

2.2 拱上建筑、桥面系病害

拱上建筑和桥面系是石拱桥的主要传力构件,同时也起着分布荷载的作用:桥面系还承担了保护拱圈、拱上建筑,避免它们受车辆冲击和雨水等侵蚀的作用。拱上建筑和桥面系的工作状态对石拱桥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2.2.1 腹拱病害

腹拱是拱上建筑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形态与主拱圈类似,因此腹拱的病害类型、特征和成因与主拱圈亦相当。

西景桥有8个腹拱,自城区至西山公园方向依次编号为1~8#腹拱。经检测,腹拱石料普遍存在风化、砌缝不密实,部分腹拱渗水,石料表面剥落,砌缝开裂。

1#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拱腹石料风化严重,砌缝不密实:两端横墙均渗水,靠西山公园岸横墙严重渗水,且下游侧横墙底部存在砌缝开裂。

1#腹供靠西山公园岸严重渗水

2#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靠西山公园岸拱腹严重渗水,石料风化严重:靠西山公园岸横墙砌缝不密实,横墙上下游侧底部均存在砌缝开裂。

3#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拱腹石料严重风化,表面剥落,砌缝不密实;靠西山公园岸横墙砌缝不密实,横墙上下游侧底部均存在砌缝开裂。

4#腹拱拱顶石料风化较严重,砌缝较宽、不密实且存在开裂,上游侧面上缘存在砌缝开裂。

5#腹拱严重风化且表面剥落

5#腹拱石料风化严重且表面剥落,部分砌缝不密实。

6#腹拱石料风化严重且表面脱落,上游侧面上缘存在砌缝开裂。

7#腹拱石料风化严重,表面剥落,砌缝不密实,砂浆部分脱落,上下游侧面上缘均存在砌缝开裂。

8#腹拱拱顶石料严重风化、部分剥落,靠城区岸横墙局部砌缝不密实,上下游侧面上缘均存在砌缝开裂。

2.2.2 耳墙病害

城区岸耳墙采用石料砌筑,上下游侧耳墙砌缝均严重渗水,石料均严重风化。西山公园岸耳墙采用混凝土砌筑,上游侧耳墙下部存在宽度介于0.16~0.20mm之间的横向贯通裂缝;下游侧耳墙下部存在宽度介于0.15-0.22mm之间的横向贯通裂缝,顶部靠岸处存在混凝土破裂。

病害特征:耳墙常出现顺桥向、横桥向裂缝;裂缝沿砂浆或石料发展,裂缝也可能同时贯穿砂浆和拱圈石料;裂缝宽度,多为上宽下窄形态;裂缝深度,不同病害导致裂缝有深有浅。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因不同的病害根源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引起耳墙开裂的因素主要有:

(1)荷载过大,或其冲击作用太强使耳墙承受的土侧压力增大。

(2)拱上建筑中的填料不密实,或填料质量不好,桥面破损后积水渗透至拱上填料,降低其强度。

(3)耳墙的砌筑砂浆或石料强度低。

(4)设计、施工等原因。

2.2.3桥面铺装病害

西景桥桥面采用沥青铺装,桥面开裂较严重,并存在较多破损。城区岸至西山公园岸5m处存在多条裂缝和铺装破损。城区岸至西山公园岸约12m、17m、27m、30m、36m、41m、47m、52m、54m、55m位置处均存在宽度0.80~2.50mm的横向贯通裂缝。人行道板部分破损,存在多条纵向和横向裂缝。主桥桥面栏杆表面严重脱落,存在多处开裂、破损、露筋。

病害特征:桥面出现裂缝,出现推移、拥包等现象,造成行车道有坑槽、不平整。

成因分析:超重车对桥梁的损害:桥面排水等相关措施不力。

2.3 其它病害

2.3.1 引桥病害

引桥栏杆破损、露筋。桥面采用沥青铺装,靠近下游侧人行道位置铺装破损,与主桥连接的伸缩缝处存在宽度0.4~0.6mm的横向贯通裂缝。引桥两端伸缩缝均被泥土填塞。

引桥伸缩缝被泥土堵塞

2.3.2 挑梁病害

桥面上下两侧各支出1.78m挑梁,上下游侧挑梁均存在破损、露筋现象。

3 处治建议

综上所述,桥跨结构主拱、腹拱均存在较大面积渗水、石料风化,部分砌缝不密实、开裂,部分横墙底部砌缝开裂;桥面铺装、人行道板及栏杆破损均比较严重,引桥伸缩缝填满泥土。建议对开裂砌缝进行修补:对耳墙裂缝进行修补;对桥面及栏杆破损进行修补。

4 结语

本文基于南充市西景桥的现场检测、调查结果,系统地介绍了西景桥各构件的病害及其成因。由于多数的石拱桥在运营阶段都会出现类似的病害,因此可以建立石拱桥的病害档案,为类似石拱桥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圣祥,既有圬工拱桥检测和评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5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生50名,女生5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20.37和19.49岁,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男生48份,女生49,有效回收率为97%。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以调查法为重点,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其中,对问卷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是可行的。问卷内容包括卫生、营养、睡眠、保健、运动、运动损伤预防、心理健康七个方面,共计120道题。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营养知识

20道相关营养问题中,平均答对10.5道题,答对率仅为43.2%,答错率排序前5的题(见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缺乏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营养的来源,营养成分,成分作用和营养缺乏或者过剩造成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通过之后的访谈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营养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知道合理膳食对身体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其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其营养意识,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表1 答错率排前5的营养常识题目一览表

2.2睡眠知识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障学生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是大脑进行休息调整的时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问卷从15道睡眠知识判断题的统计数据看,全部答对的占60.1%,只有两道题的出错率最高,超过20%,如表2,总体说明大学生掌握有关睡眠常识情况较好,这对培养健康、科学的睡眠习惯是极为有利的。可是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睡眠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矛盾,没有学以致用,都认为睡眠很重要,可是还经常熬夜,不按时睡觉,早睡晚起。这需要学校的监督和学生的自觉。

表2 答错率超过20%的睡眠常识题目一览表

2.3卫生知识

问卷中有25道一般卫生常识题。统计显示,平均答对19.2道题,答对率为72.2%。卫生知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和遇到的常识问题,说明大学生对这部分了解较好,对增进学生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但还有5道答错率较高如表3,都是些简单的,也是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这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注意一些科技问题,更多地了解日程生活常识。

表3 答错率排前5的卫生常识题目一览表

2.4保健知识

这部分问卷总共有20道题,问卷内容涉及自我急救、家庭护理、事故处理和心脏病诱发四个方面。平均答对10.5道,答对率49.7%。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了解欠缺,尤其是自我急救和事故处理两部分,说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应引起学校和大学生的注意,加强这部分的教育和学习,系统掌握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答错率较高的前五道题如表4。

表4 答错率排前5的保健常识题目一览表

2.5运动知识

此部分有10道题,由运动技能知识和运动常识两部分组成,平均答对8.5道题,对于运动技能部分,学生基本答对,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技术知识。答错的题集中在一些运动常识方面,例如运动时要注意的问题,这些常识较浅显,却容易出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技能的传授,忽略相关理论知识传授。表5是答错率较高的题。

表5 答错率排前4的运动常识题目一览表

2.6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应该了解运动损伤预防知识,这样能更好地预防事故发生,做到安全参与体育锻炼。

此部分10道题,学生平均答对8.06道题,答对率占80.9%,总体情况较好,但答错率较高的有4题(见表6),多集中在简单的常识性问题,如体育锻炼与环境、与穿着、与强度、与时间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才能排除安全隐患,使学生安全而富有成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使一切防患于未然。

表6 答错率排前4的运动损伤预防常识题目一览表

2.7心理健康知识

在与运动有关的20道心理健康题中,学生平均答对15.65道题,答对率达76.1%,表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基础较好。这20道题只是反映了与运动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层面,表明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理的重要影响,能够通过运动调节心理,但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8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这样才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丰富学生相对短缺的知识,找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2.8.1由于社会环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体育课,忽视健康教育。这使得学生受到的教育有限,同时影响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导致学生自身不关注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内外因相结合造成学生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缺乏。

2.8.2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观念的误区、目标定位不当、对教学质量评估的片面理解,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造成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传授的缺失或忽略。

2.8.3现有体育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认识上尚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培养的体育教师多数属于技术结构型,重技术、技能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则放在次要地位,使得体育教师缺乏相关知识,也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知识。

2.8.4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包括的内容较多,具有复杂性、科学性等特点,不仅对教师要求高,更重要的是受学生长期以来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师不容易授课,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局面。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以上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1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睡眠知识和心理知识。但是对于睡眠知识来说,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差距。

3.1.2最为欠缺的是自我保健、营养和运动预防知识,尤其缺乏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

3.1.3造成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自身知识体系的复杂性、教育制度的影响、体育教师自身原因、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等等。

3.2建议

3.2.1加强对体育老师的教育与培训,要求其不仅要掌握技能,而且要掌握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水平和素养。

3.2.2进一步改变社会观念,加强社会对体育课的重视,加强对体育健康的宣传。

3.2.3将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简化,授课内容生活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其更重视。

3.2.4从授课方法来说,体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结合,与实际相联系,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接受兴趣,以弥补前期教育带来的不足。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机构改革暨落实“财政支出八不准”的调查与思考

最近一段时期,××市按照中央及省关于农村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大刀阔斧对全市个乡镇场、个机关事业单位分性质按政策要求进行了撤、转、并,共撤并个乡镇场,撤消个办委,转并个行政事业单位,清理富余人员人,调整人,人员精简比例达,年可节约资金万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财政支出八不准”制度是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提出的,通过执行效果良好。近日,经过与有关部门领导的座谈和深入的调查,我们深深感到这两项改革这无疑是成功的举措,为解决多年来行政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支出高居不下这一困扰财政的难点问题,找到了一把消臃节支的金钥匙。

一、改革前后之对比

据统计,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前,全市财政供养人数人,行政政法部门财政供养人,年财政负担支出万元。改革后,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人,行政政法部门财政供养人,较改革前减少人,年节约支出万元,第一次出现了财政供养对象的负增长。自年机构改革以来,虽然重新确定了财政供养对象,但由于自然变动因素和部门工作的延伸,特别是行政职能的扩充和政法战线的拉长,使财政负担人员逐年增加(年递增),财政支出刚性上升,成了典型的“吃饭”财政。在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同时,机构臃肿带来的人浮于事,干部多,领导多,能说的多,能干的少,形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制约了经济发展。改革后,雍者下,能者上,工作态度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增强了战斗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

年,我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农作物大面积绝收,财政收入严重掉坎的严峻形势下,我市提出了“财政支出八不准”规定,即:不准安排超编人员经费、不准编外购车、不准公款旅游、不准开无实际内容会议、不准节假日庆典、不准乱发奖金补助、不准新建楼堂馆所、不准超标准支付话费。这一制度的下达,曾经引起各部门的争议,认为财政部门管得太宽,自己收的钱也要“八不准”。财政管理力度加强后,各部门对这项规定有了新的认识,走上了规范化支出的轨道。公用经费的压缩使我市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八不准”制度的落实,年节约财政支出万元,占全年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既保了吃饭和稳定,又抵制了相互攀比、盲目建设,调整和优化了支出结构。

两项改革的推进,控制了困扰财政的“人、车、会、话”四大顽症的蔓延,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找到了效益财政的新路子。

二、改革实践之启示

实践告诉我们,解决财政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改革。应该说,与本地区其他县市相比,汉川的经济基础较好,近几年汉川市国民经济年递增率均在以上,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已达到亿元。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汉川人民没有停滞不前或自我陶醉,面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果断改革传统的支出模式,提出机关公务支出要走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的路子。我们认为,改革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委“富民强省”的战略部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财政状况实际。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兼顾国家与个人利益、并以国家利益为主。以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为例,按照“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原则和“一次定编定员,三年分流人员”的办法实施。分流对象每月基本生活费三年内逐步递减,政府给予了他们再就业的机会,而不是“一刀切死”。这样一来,财政支出压力逐步减轻,个人铁饭碗被打破,但参与市场竞争的认识得到加强,使财政压力的一部分转移到个人身上,个人可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或进入企业或再创业,获得利益,同时,企业及个人创业活动的利税上缴财政,政府又收回了部分资金,可谓一举两得。正是由于妥善处理了国家与个人的分配关系,找到了改革的活力之源,才使这项改革风险小、速度快、易接受,成效显著。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朝着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即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迈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思维方式必须扭转,支出改革,特别是机关后勤改革必须朝着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方向迈进,没有方向的突破,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成效与发展。我市的改革,在充分考虑市场化、社会化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用货币缓解矛盾、用规律取代纪律的原则,是向国际惯例靠拢的一个实际步骤。这样做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不正之风,而且使各个方面普遍增强了效益观念。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推进方能奏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难度、阻力很大,时机不成熟不能改革,条件不具备也不能改革。我市正是认识了改革的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推进改革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下岗人员如何安置、“八不准”的尺度如何掌握。在这些问题上,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首先,下岗人员可在就业中心学习培训,并可参与下一轮竞争上岗。其次,成立托管中心,拓宽再就业渠道。其三,出台“八不准”配套改革制度,加强部门配合、社会监督,实行政务财务公开。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下岗问题和“八不准”的界定难题,免除了下岗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不正当手段竞争现象。

三、效益财政之建议

从财政角度看,当前全市财政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市上下要勒紧裤带过几年紧日子才能渡过难关。我市的两项改革,无疑为有效节约财政支出提供了样板,特别是对解决困扰财政的重点、难点问题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结合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在推进机构改革中,矛盾最集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分流人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各地、各部门应当消除等待观望或抱残守缺旧习,进一步解决思想,积极探索机关后勤人员分流的有效途径。比如可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组建出租汽车公司,组织下岗司机自谋出路,以减轻财政负担;以此为借鉴,对机关食堂、幼儿园、理发室、卫生所以及机关印刷、清扫等项工作,都可按货币化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财政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扶持,最终实现机关后勤经费与财政的彻底脱钩。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继发性出血;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68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主要针对:(1)肾盏结石大于肾盏颈部,或嵌顿于肾盂肾盏的鹿角形结石,不能经肾盂取出。(2)肾脏多发性结石,肾盂较小或肾盏漏部狭窄,切开肾盂难以取出或取尽,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口不能除结石者[1]。我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了肾实质切开取石术303例,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10例,发生率为3%。根据本科的临床观察,分析了10例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克服了继发性出血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了肾实质切开取石术303例,男187例,女11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继发性出血10例,占3%。本组10例中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其中7例与活动有关,1例因感染所致,2例因残余结石梗阻所致,可见继发性出血与活动相关因素占70%。

1.2 手术方法:自腰部11肋间切口,切开肾周筋膜,游离肾脏,并分离出肾动脉,5 min内静脉注射肌苷2.0 g,用心耳钳阻断肾动脉,肾周用冰屑降温,于肾脏前段和后段之间的相对无血管区,钝性分开肾实质,显露结石并取出。经术中X线摄片证实无残余结石后,置双J管内引流及肾下极带侧孔的F8橡胶管外引流。用220肠线将肾包膜、实质、肾盂或肾盏作一层缝合,肾周脂肪垫在切口处打结[3]。

1.3 继发性出血相关因素:因肾实质切开长度较大,对肾脏损伤程度也相应大,又因肾血流丰富,组织脆嫩[2],缝合止血不易,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而引起出血[3],故术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度活动或近期内活动不当均可导致继发性出血。因活动不当:(1)加重肾脏损害,导致肾游离,肠线脱落引起肾窦旁的叶间血管和肾皮质及髓质交界处的弓状动脉出血,这为主要因素[4];(2)活动不当还容易引起各引流管脱落、受压、扭曲、肾盂冲洗不通畅,如不能及时冲出血块和组织碎屑及溶解残余结石等,引起残石梗阻;(3)剧烈运动又可加快出血,使血块形成而堵塞,如不及时处理,造成更为复杂的并发症,如: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而继发性出血多因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所致[4]。主要表现在术后7~10天,病人可能突然发生从肾盂造瘘管、肾造瘘管中涌出大量血液,并可凝结成块,堵塞引流管,病人可因大失血而休克,此出血现象可呈周期性(即隔5~7天可重新继发出血),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1~2周[4]。轻微出血不必处理,短期内会自行停止,严重者往往因阻塞输尿管肾盂造口管及膀胱发生难以忍受的腰部剧痛及排尿困难,且多有发热、寒战等,多需紧急手术治疗[5]。本组10例继发性出血中有7例与活动有关,其中5例是术后4~7天下床活动,1例为术后第三天因床上过度活动腰腹部有关;1例为治愈出院后(术后27天)因剧烈运动引起。

2 继发性出血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1)术后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行尿培养检查,若有急性尿路感染者,应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后再行手术治疗,以防术后感染引起继发性出血。(2)备红细胞2~4个单位,便于术中术后出血抢救用。(3)备冰冻无菌生理盐水数瓶和冰块。(4)术前正确评估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咳嗽等,如有要积极治疗,并训练床上大小便,教会其做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告诉病人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如咳嗽、用力大便等有关,嘱咐病人要预防感冒和便秘,防止因腹压增高而引起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术后大出血。

2.2.2 定护理目标:病人不发生继发性大出血。病人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出血性休克。

2.2.3 护理措施:(1)认真落实预防性措施:防感染、防肠线脱落、防残余结石梗阻及肾功能衰竭等。(2)遵医嘱加强抗炎及支持疗法。(3)留置导尿应用0.2%碘伏清洁尿道口每天2次,预防感染。(4)有肾盂持续冲洗者,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及肾盂冲洗的全套用物每日更换1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冲洗的入量与引出量速度是否一致,以及引出液体的颜色,较鲜红时,冲洗液应换上冰冻生理盐水。如导管引流受阻时,先用手挤压管道,不行时用注射器冲管道,但必须注意冲洗前先消毒管口,注入时压力要低,动作要轻,每次注入量不宜超过5 ml,且每次冲洗抽吸清冲洗液后方再作第二次冲洗,若仍无效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疼痛处理:因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伤口较大,术后1~3天内均有伤口疼痛,疼痛使病人精神紧张,辗转不安,过度活动腰腹部,很难配合治疗护理,这样容易引起继发性出血。我科自1998年开始术后使用PCA自控镇痛器后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过后的疼痛,并教会病人疼痛时的自我处理方法:如看电视、做深呼吸运动等,效果理想,从而减少了出血发生率。(6)护理观察要点:①遵医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观察有无内出血迹象。③引流管是否保持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应严密观察引流液血色深浅,进行性出血者,积极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④观察伤口敷料渗液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有无肿胀,病人有无感觉腰腹胀痛,如突然出现患侧腰腹剧痛,继而肾周引流胶管迅速引出大量鲜红出血性液体,伤口周围肿胀,血压下降、脸色苍白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如单纯性伤口周围皮肤肿胀,可用冰块外敷。(7)健康教育:①可进食时如肾功能良好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3 000 ml以上,以加强利尿和自我冲洗及补充血容量,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出血的机会[3]。②告诉病人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如咳嗽、便秘有关,嘱咐病人要预防感冒和便秘,防止因腹压增高而引起出血。③讲解肾盂冲洗的目的,叮嘱家人不能自行调节肾盂冲洗的速度。讲解各管道的作用,并教会其管道的自我护理方法,防止管道受压、扭曲、脱落。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④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告知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须要绝对卧床休息7~14天左右[3],翻身动作宜轻,近期内不要使用腰腹肌力。具体的活动指导:术后3天内后护士协助病人翻身,方法是:护士站在患者侧床边,双手分别托住病人的腰部和臀部慢慢地将病人翻向健侧,用枕头垫于腰部,每2~3小时翻身1次,取平卧和健侧卧位交替;3天后指导病人自己翻身,方法是:病人手握床边缘,患侧下肢向健侧弯曲,然后慢慢翻向健侧:手术10天后可取半坐卧位,适当床上活动;等待尿色转清1周后可适当床边活动,视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康复出院后2~3个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特别是腰部运动。

2.2.4 重点评价:病人有无继发性出血的诱发因素,如咳嗽、便秘,过早活动。有无出血迹象。有无休克征象。

3 讨论

因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与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所致[4],而活动不当又可导致肠线脱落、管道引流不畅及脱落,从而可导致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所以活动不当为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关键因素,故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前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前术后预防感染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活动指导是防止继发性出血的关键。针对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我科制定了以上的护理措施,自2005年7月~2007年6月我科共施行63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仅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出血发生率由原来的3%下降至0.5%。

参考文献:

[1] 愈天麟,全锡策.手术学全集泌尿外科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1.

[2] 自 华.泌尿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10.

[3] 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