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诊断方法

病理学诊断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诊断方法

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病理解剖学;教学;研究;学科建设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两大类: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①尸体解剖(autopsy),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②活体组织检查(biopsy),即用局部切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③细胞学(cytology)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包括:①动物实验,是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②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形态学科中重要学科,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学医师,都要掌握病理学科中教学、诊断、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全面发展。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仅懂得教学、研究,不会诊断,这是不够的,因单纯病理教学是枯燥,乏味,没有临床病理实践,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附属医院病理学医师,仅懂得诊断、研究,不会教学,这也是不够的。病理学科中教学、诊断、研究这三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以下是我个人观点谈一谈教学与研究、教学与诊断、研究与诊断三者的关系:

一、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病理学教学和研究活动是不能分离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还有医学科学研究工作。教师仅有教学工作,而不搞研究工作,即使这位教师教学水平有多高,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缺陷,因为他带出来的学生可能也只会教学,不会研究,这样教师是一个不完整的高校病理学教师。只有病理学教学,还会做病理学研究工作的高校病理学教师,才是合格的高校病理学教师。因为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相互相成、相互促使,不能孤立存在的。比如:病理学教师在心血管病理方面,特别对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有很深的研究及理解,他们在给学生上心血管疾病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栩栩如生、生动活跃,增加教师自信心。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病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更不能孤立存在的。

二、教学与诊断的关系:作为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其诊断水平包括①尸体解剖诊断(autopsy);②活体组织诊断(biopsy);③细胞学诊断(cytology)。如果病理学教师或者是病理科医师诊断十分正确,其病理学教学质量就会得到保证,学生的水平也就大大提高,这就是名师出高徒。反之,如果病理学教师或者是病理科医师诊断不正确,其病理学教学质量就会得不到保证,学生的水平也就会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通过教学后,促使他们认真地学习、上网查找病理学教学用典型的大体、镜检、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的图片及资料,这样也就会提高其病理诊断水平。高校病理学教师或者是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在医院病理科实践工作过程中,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验及细胞学诊断,收集典型疑难的新病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建立病理学图库,在网上,提供给病理学教师、病理科医师及医学生共享,也是给病理学教师、病理科医师也是一个学习机会。医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了解所学内容,扩展知识范围,查询最新医学信息、网上检索、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已成为医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病理学教学与诊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更不能孤立存在的。

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第2篇

1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EBM的必要性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③分析评价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第3篇

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都要同步进行骨髓组织活检;但是,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先做骨髓穿刺涂片,当诊断有困难或有疑问时再做骨髓活检。这主要是因为骨髓组织病理学与一般的外科病理学略有不同,用常规病理的石蜡包埋技术,细胞往往不容易识别,因此一般的病理科不愿意做。一些医院把这一技术放在血液实验室来做,进行塑料包埋,细胞容易识别,而且能与骨髓涂片相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随着WHO淋巴系与髓系肿瘤分类在国内的推行,骨髓的组织学检查已成为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指标或条件,因此,许多医院开始开展骨髓组织活检技术,这需要一批有相关知识的检验人才。根据黄斌论等对浙江省27家三级医院检验科的调查发现,有12家开展了骨髓组织活检技术,因此,希望在医学检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进行调整,加强临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开设血液病理学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在淋巴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方面,目前在国内是由检验技术人员制片、病理医师阅片;这也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有很好的血液病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切片的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才能保证在与临床医师交流时,为相关疾病提供准确信息,继而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

血液病理学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医学检验专业设置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课程主要有病理学和血液学检验。在病理学中,血液系统疾病一般设置2学时左右,没有安排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对分类复杂的骨髓肿瘤及淋巴瘤的诊断显然是不够的;血液学检验虽然有大量的涉及血液病诊断的骨髓形态学知识,但一般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对组织学形态特点一般设为自学内容;对淋巴组织肿瘤的学习一般安排0~4学时不等,但没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学时。这是因为这两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将与血液病相关的技术和研究热点传授给学生。因此,开设《血液病理学》介绍各种贫血及恶性血液肿瘤的淋巴及骨髓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基因诊断等热门的专题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是对血液学检验的重要补充。

2医学检验专业开设血液病理学的教学实践

2.1开课时间大连医科大学于2003年设立了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方向),血液病理学为其必修考试课。学生完成课程到医院实习后,临床医生反映学生对血液病知识掌握较好。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进行教学大纲修改,经专家认证批准后在医学检验专业增开血液病理学,课程类型为考查课,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实习前的最后一学期),应落后于血液学检验开课时间,此时学生已对血液疾病有了很好的概念。血液病理学教材为自编讲义,共设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血液病理学理论授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讲授的方式,主要内容:骨髓活检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内容及诊断要点;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白血病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正常淋巴结结构;淋巴瘤的分类、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淋巴瘤侵犯骨髓的诊断及鉴别。实验课主要观察骨髓组织活检切片及淋巴瘤切片,其中2次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一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另一次为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目前,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2009级92人、2010级98人已完成血液病理学课程的学习。

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课程涉及的医学知识广、针对性强,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同时临床病理的定性诊断也被看成诊断疾病的“金标准”。而病理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学思维模式,为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独立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毕业后的自我提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点,针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然,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1目前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样化教学模式落实不到位导致效果不如意

目前,中职医学教育不断推出各种方式的教学模式,由于各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师资、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实际上多数中职学校中病理学的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LBL模式。这使学生在课堂中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整体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相对冷清、肃静的状态。教师这种一面式课堂,无法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对于病理学习的兴趣[1]。这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抵御,盲目的依赖与懒惰的思考,严重阻碍医学专业所要求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另外,由于病理学课程内容的繁杂与难懂,导致多数学生只应付学习课堂中的内容而忽视课外所需拓展的内容,现实中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真正理解病理学的精髓,进而影响他们后期构建良好的临床诊断思维体系,也进一步阻碍了病理学教学发展和临床课程的学习。

1.2培养方式失衡

现阶段,部分中等医学职业学校以执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加上多数人对中职教育水平高低仅凭借着资格证的过关率来衡量,导致中职开展了大量与资格证有关病理学教学的改革。但是国家助理医生资格证的考试大纲中,病理学仅仅占据一小部分,且大多内容与临床案例不相符合,若一味地按照考纲内容去改革病理学教学方向,会导致病理学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2],很难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医学思路,也无法将病理学的整体精华传授给学生。另外,按照考试纲领改革,会将灵活性高、自主性强的中职医学变成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仅通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去学习病理知识,是无法满足今后社区医疗、全科医生所要求的自主性人才培养,也会阻碍学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以及后期的自我提升。

1.3教材不够严谨质量有待提高

近几年主要使用由各中职与高职病理教师参编的教材,存在编写时间较为仓促,不够严谨的现象。新教材编写内容相对农村医学专业针对性不强,病理学最新进展纳入不足,常几个专业共用一本相同教材,安排相同的授课课时。这对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无法及时学到更实用,更实效的知识。这明显影响后期临床课程的理解和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今后学生步入医疗机构后的医疗诊断水平。

1.4病理学学业评估简单局限

病理学学习效果最终评价方式简单,一般以一个阶段时间的作业,试卷考试成绩来衡量,侧重学生知识点测试,无法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态度,认真程度,真正对病理学学习掌握程度,无法区别死记硬背,临时应付的成绩。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病理学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需求。需要重新设计建立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自觉提升病理学的学习效果。

2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2.1探求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1.1问题基础教学法问题基础教学法(即PBL)是在讲授式教学法(即LBL)基础上拓展的方法[3],主要是以具体的病理案例为基础,将各类病理学科知识点渗透其中,主要以培养学生今后医疗诊断的横向思维为目标,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回答问题为主,但中职学生由于入学时的学科基础较差,很难开展预学习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中需要结合LBL教学方法,通过半讲授半自主的学习模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学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提升病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进一步去巩固学生的病理基础知识与掌握程度。

2.1.2团队基础教学法团队基础教学法(即TBL)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4],主要由自学、讨论以及应用三阶段构成,但中职教育的病理学知识仅局限于深度,不局限于广度。因此在这个三阶段实施中,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通过建立班微信群体团队,教师结合专业特点依据相关授课的病理知识,准备一些较为简易的基础题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借助微信的便捷即时信息,通过课前或课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成队,通过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花费一些课外时间去查阅和积累相关的病理知识,及时在微信群上,以队代表为首约定时间和教师互动反馈。各学生相互参与讨论,来提高病理教学的综合效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兴趣,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讨论协作能力。此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兼顾着学生的自我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

2.2调整培养方案

2.2.1增加验证性培养中职教育的病理培养方案一般都是以4∶1的比例去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而实际操作上,各专业统一压缩课时,常导致课程实践环节缺失,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动手能力。因此,农村医学专业更需要增多病理学教学课时,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小班教学为主要单位,进行大体标本与切片的病理诊断教学,侧面加大对于大体标本实验描述的要求与报告,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内容梳理能力。在实践课中,结合基于微信的团队基础教学法,开展相关的临床实例讨论,通过团队讨论与探究,将基础病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试中[5],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能力,也能很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动态开放性培养根据中职医学生在社会上实际就业的情况表明,中职单一的实验课程的内容难以锻炼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也难以进一步去提高今后在医疗机构中的实践核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病理学实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相关的探究与分析,积极进入当地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中,设置一些动态开放性的医疗实践安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也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本校每学期都安排2周见习周,针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其中专题参观医院病理科,观摩医院的外科手术,体会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性重要性。由教师主导,推荐学生通过网络参与病理学的病例讨论,观看前辈们的远程讨论和诊断,通过这种动态、开放性的实践培养能有效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也能改善他们今后进入医疗机构的适应能力。

2.2.3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目前,多数以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率为奋斗目标的中职学校需要及时进行理念的转变,要将培养人才目标由应试教育转向学生实际核心能力的培养之中,通过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拓展[6],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质疑能力可通过专题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得到训练。另外,课堂上教师的授课理念和技巧也需要进行改善,在有限的时间内,应将病理知识中最有用的精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的知识去引导课外探索和巩固病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的医学诊断能力提前打下基础,也留有提升的空间。

2.3注重拓展更新充分运用互联网+

2.3.1信息化与自我提高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临床病理必将迎来一场大变革,诊治手段不断提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需要及时汲取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不断扩充和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因此在中职医学农村医学病理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现今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与新兴医疗技术来进行教学,注重自身的病理知识补充和更新,参与临床病理实践,去发现与摒弃书本上所存有的相对落后,不够严谨的病理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存有丝毫的错误,以最权威最新型的有专业针对性的病理学教材为标准进行教学,同时为学生筛选和推荐优秀的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学习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为学生答疑,共同讨论病例。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减少学生后期临床课程的知识联系的障碍,也能及时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病理学知识[7]。

2.3.2互联网+和资源利用如肇庆医专的“随身课堂”云平台的医学卫生类专业教学信息化,全方位体现了互联网+医学教育,走在中高职教育的前列。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建立专门的课程微信平台,由主讲教师在平台中结合教学进度,同步给学生提供相关课件、视频、病理学图片、微课等。利用微信即时通话功能,建群给学生课后讲解习题,病例分析。最大优点可反复听取教师讲解,让学生即时得到教师解答,对病理学教学方式进一步扩展和精准补充。运用打卡小程序,调查学生们的动态学习情况和学习笔记,及时点评,以评促学。另外,可以在校园网站链接一些免费或收费的病理学网站,建立精选的病理图片库和相关病例题库,让学生在遇到问题之余,可以去借鉴和查看,去更正自身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以此达到自我检测自我更正的学习目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医学教育的模式来补充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去运用和实践。

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

R392-4

医学本科生在学习病理学过程中,由于刚从高中毕业,对大多数疾病的感性认识很少,普遍感到病理学内容艰涩难懂、枯燥零散, 难于形成系统的记忆,久而久之,形成对病理学学习厌倦的态度,进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激发医学本科生的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增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 总结了一些重视临床与病理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 明确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达到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得让学生对病理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首先要以明确的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学习,要让医学本科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内、外、妇、儿科学等临床课学好就行了,不必要学好病理学,只是认为病理学是基础课,只要考试过关拿到学分就行了,岂不知只有把病理学、生理学等这些基础学科学好了,才能更好更简单的学好其他临床课程。因此,在给学生讲第一节病理学课的时候,老师就需要把这些思想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学好病理学的重要性,不至于在学习临床课程时费脑筋、似懂非懂。

二、 适时导入病例、活泼课堂气氛

不能否认,大部分本科学生都喜欢临床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老师们就可以适时的导入一些经典的病例,让学生们也参与进来,进而活泼课堂气氛,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们重新拉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课前导入,在做家兔空气栓塞实验课前可列举某诊所一30岁成年男子因静脉输液时不慎入空气导致不幸死亡的案例。学生们很吃惊、很疑惑,一30岁的青壮年男子都能因静脉输注空气而死亡,那么老人、小孩等就更危险了。进而在实验课开始后,学生们会对实验过程观察特别仔细,为什么对家兔静脉注入5~10ml空气时,家兔就会死亡呢?解剖前后,家兔会出现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做小兔死亡前后的比较,一起讨论分析家兔的死亡原因,进而引入空气栓塞实验,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使课程丝丝入扣、步步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病例与病理的紧密结合,让医学本科生们深刻认识到病理学科的桥梁作用与重要性,通过病例讨论,让医学本科生们学会了举一反三,了解如何运用各种思考方法剖析一个新病例,这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思维分析力、判断力的培养和运用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1]。课中及课末导入病例的重要性,道理亦然。

三、 紧跟时代科技、密切师生联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我们的本科教学领域,应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将课堂内容更系统地展现到学生面前,使以前靠想象才能得到的病变组织或标本更生动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老师们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病理学让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有味。老师们在讲解PPT和组织标本的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到首要位置,让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他们的独立观察能力,老师们多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自己解答问题,根据组织病理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作出初步诊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增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搞好校院关系、拓宽教学空间

病理学实验课的讲授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应与教学医院的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随时掌握有关科室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课时的安排,适时带领学生们分批进入科室,利用事先挑选好的特殊病例服务于近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在进入科室前完成,例如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患者是否同意学生们进行观察并了解病情等,这就需要老师与医院的医务人员事前都要与患者搞好充分的沟通工作等。老师或本科室医务人员应就挑选好的典型病例向学生们进行病例的分析讨论, 特别是涉及到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时。由于是分批进入临床科室,不同的学生们可能面临不同的临床病例,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课下互相分享见到的病例,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验, 能够及时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及时将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改进考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

病理学实验课的考试基本上分为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病理实验成绩占30%。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老师们也要多次向学生们强调实验课学习的必不可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阶段测评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考评,明确告知他们每次的考评都会计入最后的30%的病理学实验课总成绩上,这样就会引起他们对此次考评的重视。具体的操作方法简单介绍如下:每次实验课留出一定时间抽考5-10名学生观看切片和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切片和大体标本做出诊断,并且写出诊断依据,老师们可当场对他们的考试进行讲评并计算分数。在讲评的过程中,重点讲解怎么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病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考评中学会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观看标本、切片的自觉性和考评的严谨性。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总之,病理学的本科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工作,老师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使之更适应本科学生们的学习与掌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老师应始终在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至于每堂课选择讲授哪些内容和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讲课的时间、讲授的地点、学生们的精神健康状况等综合考虑。只有不断的探索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医学本科生的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剑锋,彭绍华,谢平平,等.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15-24.

[2]张国芳,李平.病理实验课的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2007,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