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打造智慧校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常规管理。“万众一心”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如何才能杜绝漏洞,消除盲点,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思。
我个人认为治校之道最忌的就是管理者孤军作战。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以“情”注资,营造出一个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家人”般的人际文化,让全校员工皆有“学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情怀,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学校,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局面。
在我们校园有这样几句话:“工作着就犹如行驶在大海中的一帆小船,有时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有时则有风暴,有暗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划动包容的桨,挂起理解的帆,彼此感动着支持着才能到达彼岸。”我把这几句话视若珍宝,并用心经营着,让感动凝聚力量。新学期,我亲手送给教师们附有亲笔赠言的书一一本书一份情;开学典礼上,老同学亲自给新同学戴上一朵希望的花,一朵花一份情;马路上,老师自觉地穿梭在车流中接送着学生一一个牵手一份情;讲台上有学生为老师准备的金嗓子含片一一粒药一份情;雪地里有家长们铲雪的身影,一锨雪一份情……以情育情、情暖一校,师生们彼此感动着“亲若一家”,我们顺势开展了系列“感动”的评选活动:感动皇小的师德标兵、家长、学生,感动皇小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节课等,在家的“温馨文化”中,感动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果能让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人士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成一个同心圆,从而把原来的金字塔形管理变成同心圆式管理,要求就会变成自觉,就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到那个时候教育不出精品都难!
二、校园设计。“别具匠心”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如此看来,让人和环境能产生一种互动效应,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校长的重视,不少校长把构建校园文化做为打造精品教育的突破口,在教育界兴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热。参观不少学校总会给人一种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之感,观后也有不少人大叹“美啊!”
每每学习完他人之后,我总在思考:如何打造皇冠小学的校园文化?亭榭楼台,小桥流水,春和景怡……这样的精致校园固然美,然而静观的美景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校园文化不求繁华而要精华,只有生态的文化才能成为教育的源头活水。总之,只有精心构思和设计校园文化,把环境视为一种有生命的朋友,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块石头都能育人,每一片花木都能传情,每一处风景都是学生实践创新的园地,都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才能打造出卓越的教育精品,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三、教育教学,“存乎一心”
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意思是说,要根据战场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的特点,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岳飞正因突破了按阵图布防和出击的常规,才能屡建战功。
细思起来,优秀的将军指挥战斗往往是亲临战场,那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校长理当亲临教学一线,并能打破教育常规,运用“审时度势”的领导艺术,带领教师实现教育的“妙”,打造教育的精品。因为最好的管理是引领,而最好的引领源自于作研究的行者。
作为校长的我仍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三尺讲台,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始终不脱离教学一线,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教学和管理的研究上。和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更好地改变课堂中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行为方式;亲临课题研究,在科研中寻求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校的发展;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育儿袋”,在活动中扬起自信的风帆;秉承着“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精神,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纵向评价的力度,用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引领师生不断地超越自我,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地走向更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一名智慧校长的管理艺术,更是校长专业含量的体现。
北京分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豆教育”),成立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证券代码:831850)。
当前,在线教育领域风起云涌,K12、外语培训及职业教育这三大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分豆教育作为中国首个云智能教育平台的提出者成为新三板的耀眼明星。分豆教育在四年时间里如何做到新三板挂牌?如何“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开展K12在线教育的?又将如何实现“2020年有5000万分豆用户、覆盖国内70%地级市、千亿市值的企业”?
国内首个云智能教育系统
在分豆教育CEO张金荣看来,未来的教育是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而目前对于教育的主体――家长、校园内和校园外,每一部分的教育体系之间相互不流通,三体之间的链接方式并不流畅。“举个例子,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课上内容哪些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而那些不会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长可能不是很清楚。而对于老师、学校,可能会知道孩子现在面临的困难,但在授课过程中的问题、知识难点到底是什么样的,可能也不能洞悉到。而学生自己可能也说不清楚。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信息,但每个人的信息都是很片面的,不能够全面、完整、科学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基于这些思考,分豆教育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云智能教育理念”,在分豆教育创立伊始就建立了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这在当时在线教育行业处于萌芽发展的时期,代表和引领了教育变革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分豆教育云智能教育系统包括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系列产品――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校园版)、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机构版)、慧学云智能提分王(学生端)和慧学云智能提分王(家长端))、状元计划、云智能教辅等K12产品。
云智能教育平台区别于“互联网教育”的知识共享特征,它打破了传统在线教育平台单一场景的碎片化数据,通过云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打通现有教育环境壁垒。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时间链记录教育行为过程和结果数据,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记录,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方便教师、学生、家长,在学校、家庭、社区随时随地的开展专属化的解决方案。
慧学云智能教育平台是当前分豆教育深耕并不遗余力地做好的一件事情,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学生们改变了教室授课的单一模式,全方面的通过PC、手机、平板及其他移动设备,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用全国各地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分享各种信息。
依托云智能强大的功能和数据为支撑,分豆教育开展GD商务模式、PPP模式和SOS三驾马车,并驱推进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构建校园智能化新生态。
GD商务模式(Government Development)即政府拓展、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SOS (Student Online School)是分豆教育面向拥有教育资源或渠道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培训机构、私立学校及各类公司等)展开合作的模式。其销售内容集合了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慧学云智能提分王、状元系列产品、云智能教辅等在内的云智能教学产品。这三套模式和产品应用,通过云端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可打通现有教育环境壁垒,以学生为核心,连接家庭、校内和校外。目前,分豆教育已经联盟衡水中学、西工大附中、北师大附中等17 省市35 所核心重点中学,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大规模的应用于多地公立教育系统。截至2016年上半年,分豆教育PPP项目累计签约教育局达39个。到2016年底,预计覆盖不低于60个地市级教育局。
“云智能”无疑让传统教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做到真正的校园围墙,打破教育壁垒。张金荣介绍说,今后,分豆教育不仅要不断开拓各省市的教育市场,也要在已签约地市继续深耕细作,让慧学云智能教学平台尽快走进课堂。
回归教育本质 重塑教育生态
“回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是分豆人的使命。在分豆人看来,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因材施教、点燃智慧的火焰,挖掘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学生。而教育的生态分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生态,分豆教育做的是云智能教学平台;另一种是课外辅导生态,分豆教育做的是云智能辅助教育平台。“为了打造这种教育生态,分豆教育在发展当中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张金荣如是说。
作为一家以科技为驱动的教育企业,分豆教育始终将产品的研发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分豆教育是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队伍,在2015年还是200余人的团队,在董事长于鹏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支约400人的团队。张金荣向《融资中国》记者介绍,目前,包括教研、产品、技术等在内的研发团队占到整个人员配比的60%-70%。对研发能力的着力基于分豆教育是一家应用型公司的考虑,希望通过一些好的应用,给用户、给客户提供一些好的产品体验,达到一个聚众的效果。同时,年轻队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在成立初期,就毅然决定成立产业研究院,这在教育企业中十分罕见,却也预示着分豆教育未来在战略布局方面的野心。研究院的设立集公司战略规划、产业研究和资源整合为一体,同时扮演分豆教育“智囊”和“引擎”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战略发展中心和创新研究中心,一方面组织实施公司战略制定,一方面进行云智能教育行业研究,在分豆教育原有的云智能教育产品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的孵化。同时做好云智能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传播者”,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云智能教育学术研究,并撰写报告,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未来,分豆教育希望把云智能教育写入国家教育2020年规划纲要里去。
2015年,分豆教育正式“状元计划”。100名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主要为省、地市级高考总分状元、单科状元以及奥赛金牌得主,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与分豆教育签约。他们将以兼职研究员的身份加入分豆教育,共同参与开发“状元计划”旗下的培优、乐学、公益三大系列产品,包括出版培优教程、成长系列丛书,组织冬夏令营、游学以及参加“状元支教团”,赴贫困地区支教等,利用状元优质资源增加现有产品线的培优功能。“状元计划”的启动,能让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得到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慧学云智能教育的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依靠科技手段实现因材施教。
2014年,分豆教育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发起的“千校万人・爱心传递”公益活动,计划将在全国15个省市的1000所中学,目标为10万人。活动资助在线教育平台慧学云的学习终端,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观看全学科名师授课视频,使用习题测试、考试、知识问答等在线学习功能。不同于其他公益活动的捐款捐物,本次助学计划把具有科技含量的在线教育模式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由常规的公益捐赠转变成“授之以渔”的帮扶计划,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方法。
作为处于创业期的一家科技型教育企业,分豆教育天生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复杂的属性。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肩负社会责任,更要追求教育本真,这无疑是对分豆人的严峻考验。对于张金荣来讲,这位80后总裁脸上倒显得颇为从容:“做教育行业首先不能是以盈利为第一目标的,它本身具有公益性质。分豆教育就是把校内校外的围墙推倒,要先创造社会价值,做好服务,不忘教育初心,在数据流转过程中产生它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多层次的,包括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都会产生。”这也许就是分豆人的精神和情怀所在。
深入生态布局 目标千亿市值
2016年初,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在提出了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做到千亿市值的生态型公司、形成5000万分豆K12学生用户、将云智能教育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
作为企业龙头地位,成立二十多年的新东方在2020年能否做到市值千亿?好未来在2020年能否做到市值千亿?这一切还是未知。对于成立五年的初创期的分豆教育,这一大胆的目标吸引了行业人的强烈关注。
作为2015年初才加盟分豆教育的新人,张金荣却已是教育行业浸润十几年的资深元老。对行业有深度研究的分豆教育CEO来说,他对此目标颇有信心:“2016年仍然继续将PPP业务作为今年业务重点,在这一年分豆教育的PPP业务合作地级市教育局的范围将不少于60家。为实现未来五年目标,到2020年分豆教育的用户达到5000万,按照每位用户最低消费100元计算,分豆教育的销售收入至少达到50亿元。这50亿元的收入只是分豆教育千亿量级市值的‘参考’。2020年,分豆教育的目标要向国内70%的地级市挺进。真正实现千亿量级市值的根本,在于分豆教育自身业态的与众不同――分豆教育要做成一家生态型公司。”他认为,教育行业里可大致分为三类公司:十亿市值的应用型公司、百亿市值的平台型公司、千亿市值的生态型公司。
如何打造生态型教育企业?分豆教育认为路径仍然是从校内向校外推倒围墙,真正打造一个K12入口级的平台,得公立学校者得天下。分豆教育与国内35所名校、40个地市教育局合作,同时签约高考状元,实质就是进入到公立学校校园之内。至于进入公立学校的目的,则是获取足够的学生学习数据,同时,通过一些好的应用及不断升级迭代,给予最优的客户体验、用户体验,然后慢慢过渡到平台型公司,同时实现数据和用户的海量积累,随着海量数据、用户积累、沉淀形成价值,则能够向生态型公司过渡。生态型公司肯定是基于数据和用户提供的服务,销售的是服务、品质、品牌。
今年年初,分豆教育创始人董事长于鹏除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外,将退至“首席规划师”岗位。接力棒交到张金荣手中的大半年后,张金荣交出了一份战功赫赫的成绩单。根据分豆教育最新的财报显示, 2015年分豆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7倍;净利润6285万元,同比增长37倍,预计2016年收入2亿元,利润8000万元。同时,张金荣上任后积极推动了分豆教育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2500万股的股权分配给优秀员工,一大批员工成为分豆教育的“合伙人”。
分豆教育成立五年来,尤其是近一年的蓬勃发展为今后远大的目标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于外界来讲,分豆教育是初入视野的一匹黑马,但在强大的数字业绩背后,是分豆教育团队的辛勤耕耘。企业要“二次创业”是张金荣及分豆教育管理层一致的共识。“分豆教育挂牌新三板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个节点,算是初步得到了认可,我们的发展是依托于整个在线教育行业时机。我一直在强调做事情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分豆教育之前几年的积累就是为了这个时机。虽然你前面为这个时机的来临做了很多很多准备,当机会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做教育行业的新生态会有一点点先发优势。但未来的发展机会就是分豆的吗?不见得。所以对于未来要摆好一种心态,我们要进行二次创业,远远还没到守业的阶段。企业和人一样,有条不紊的前进步伐不是被外部打败的,是被自己打败的。要抱有危机感,要永远对市场抱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度,只有这样机会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前察觉得到,进而抓住机会,所以现在大家全都动员起来,分豆教育要拿出二次创业的劲头。”张金荣介绍说。
现在我们的教育有时很难做到超脱。有时教师会以“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自己,把“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常用权威性语言教育孩子,以至于压制了他们的独立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让富有灵气的孩子成为机械的读书者,没有了自由徜徉的天空。带有功利色彩的教育,实质上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的客观规律。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教授在《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中提到:“教育在帮助学生生命成长之时,并非‘给予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当地留有空白,这样,学生生命本源之东西才有可能自现。”
长久以来,我始终渴求一种彻底给孩子们带来思想的解放、人格的独立、快乐童真的绽放的教育形态。在对斯宾塞提出的“快乐教育”教育理念的系统学习,并大量参考“愉快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等文献基础上,我着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快乐”元素,植根“快乐教育”于学校办学过程之中,努力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把他们自身本源的人性美激发出来,引领教育回归应有的常态。具体在以下四个方面凸显呈现“快乐教育”实践:
一、乐在其中,改善学习,享受一种过程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学习不仅仅指在校期间的学习,而是强调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品质和学习的精神,乐于学习,让学生看到学习的价值。所建构的“快乐课堂”必须具备这样八个特征:充满爱心,安全和自由,轻松和愉悦,尊重个性,倡导宽容,拥有自主与挑战,重视合作与分享,呈现满足与成功。我立足课堂教学,积极为教师搭建了“多元化学习,多角度研究、多形式实践、多层次反思”的专业化发展平台,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六型课堂”的创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育智慧,达到生与生、师与生的精神同构,不断促进学生健康、充实、快乐的成长,力求通过在自主学习、多元理解和交流互动中,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用已有的知识、阅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其中,在互动、交流、思考和情感的共鸣中,生成多姿多彩的“生命课堂”。在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上,动静结合,寓教于乐的讲授,既彰显了文本之美,使学生领略了文字的魅力,又最大限度地接近孩子们的心灵和思维发展区。充满趣味的训练环节,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望,吸引着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怡然自乐,打造书香校园,展现一种生态
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养生;对于孩子们来说,读书则是一种成长。引领学生走进书海,品读书香,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这是学校能够而又必须做到的。
多年来,我校始终倡导“书香蕴乐、幸福盈心”的文化理念,推动全校师生以及领导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引导学生用爱书、读书、品书的方式造就自我独立、挺拔、自由的文化精神,在宁静中收获智慧。
(一)处处弥漫书卷味道
为了丰富读书内容,我校系统开发了阅读课程资源。即(1)诵读课程。每天15分钟的晨诵课,师生一起诵读《小学古诗70首》《三字经》等经典古诗文;(2)自由阅读课程。每天20分钟午读课,读图画书、文字书。以持续默读为主。日不间断的自由阅读,兴趣与素养自由成长。(3)学科阅读课程。将各学科较多课时进行整合,通过学科阅读打通学科学习与拓展阅读的通道,让丰富的学校图书资源成为支援学科学习的资源库。(4)国学课程。以《国学经典》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阅读,为其打下国学学习的基础。
(二)人人充满文化气息
我校一直致力于教师读书沙龙这一活动形式的创建和推进,学校围绕着“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专题进行了几轮的教学沙龙和读书沙龙,并成立了“启文读书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以《沟通从心开始》为主题的读书沙龙、利用“问题树研究法”探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研修活动分别在省、市校本研究现场会上做了精彩展示。2016年,我校又一次成功举办了读书节活动,全校师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读书漂流、读书超市三个板块的展示,使浓郁的书香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期末,我们还召开了亲子阅读展示会,家长代表在会上畅所欲言,分享了与孩子一同阅读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津津乐道,施行“人本管理”,形成一种氛围
在学校管理中,我校积极推行的“人本理念”下的人性化管理,把尊重、理解、赏识和善待教师切实渗透落实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让这种精神力量,转化成教师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极其热衷的职业幸福感。进而召唤师生之间、干群之间和谐融洽的共处,影响带动家校之间、密切关系,消除疑虑,促进合作。学校通过强化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不去漠视、压制、打击、嘲讽和贬抑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能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帮助,在学生碰到迷惑和烦恼时,能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尊严,作为个体的精神感受。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途径。比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桌之间采取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给他人提意见,学会赏识他人;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同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同伴的观点。引导向健康交往,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进而努力消除个别学生的孤独感、闭塞感。满足每个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使他们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
四、其乐无穷,践行求真向善,引导一种生活
德育中的“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文明中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行动上的自律,心态上的自控,情感上的自悦。最终促进人格上的完善,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多年来,我校始终围绕德育“八点”重点内容,通过“树‘三心’、立‘两行’”的工作模式,从学生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基础抓起,特色入手,常态运作、持之以恒,形成了学校育人的新格局。今年,我们探索出了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快乐德育”模式。全面启动班级“德育在行动”。通过以多彩活动为平台,构筑学生发挥特长的天地;以行为规范为载体,开展“规范行为、快乐成长”主题教育;以开展评选“全优加特长、星级学生”等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心向、感恩心态、健全心理,这“三心”,我们视之为德育培养的“魂”;引导学生做到“行为文明、行为规范”,这“两行”我们视之为德育培养的“根”。在这种“树魂立根”的理念引领下,通过编写《启文小学一日行为规范三字歌》《文明规范知、评、行》、组织“小记者团”等活动,帮助学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文雅规范的行为举止、大方得体的仪表气质成为启文学子的独特风范。
此外,学校本着“人文关怀、快乐发展、体艺见长、孕育特色”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艺术节、书画展、演讲比赛,组建启小电视台、启明星管乐团等来推进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产生持久的、高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小一根绳,快乐无极限”的特色跳绳活动的开展,花绳队、运动队、轮滑队、体操队的组建,《舞动彩虹》等校本教材的编写,也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人文校园和谐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27-02
人文校园建设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一个越是充满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和人文关怀的校园,师生就越是心齐气顺,校园也就越安定有序、繁荣发展。现代教育关注社会生活的变革,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激发,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和谐校园的建设宗旨是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使师生能在校园中体验校园生活的愉悦,具有幸福感、满意感与成就感,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长成功的乐园。下面本人就结合如何打造生态人文校园,建设和谐育人环境,谈几点体会:
一、以思想为源,打造人文校园建设之魂
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思想。唯有科学的、个性化的、定位准确的办学思想才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真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教师是一个具有高知识层面、有着鲜明的思想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和成功欲望的特殊群体,就是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的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他们的自尊心需要呵护,积极性需要保护;他们渴望真诚的沟通、人性的关怀和人格的平等。实践证明,只有以道德引导为核心的人本化管理才可以使教师产生和谐共振,真正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学校向心力、凝聚力,从而强化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把振兴学校、促进发展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强者的个性。在教育管理理论中,管理行为最后分为“抓组织”和“关人心”两大类。前者是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工作,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等。而成功高效的管理应是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既“抓组织”又“关人心”。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新时期的现代校长更应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长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实际是说一名好校长的思想。但我认为,只有建立一整套以人为本并且发挥作用的现代管理制度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政绩是暂时的,思想是永恒的。在实践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以责任激励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充分依靠教师、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努力建立了以“人本和谐”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产生了较好的管理效益。
二、以校园文化为托 ,打造人文校园建设之家
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特别是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丰富和提高师生的精神生活,其影响还能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类校园活动中,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是创建人文校园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办学理念、人文景点、教室和实验室的布置,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一)润物细无声
如何彰显校园文化,创设人文育人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是走廊文化。在寝室与食堂的走廊上,精选了一些和谐理念标语,强化学生德育教育,以此树立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学楼楼梯两侧的走廊上温馨地提醒大家“请不要大声喧哗,把安静送给大家”、“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你轻我轻大家轻,教学楼内真安静”、“彼此让一让,心情真舒畅”、“轻声慢步上下楼梯,右行谦让注重文明”。这些和谐、怡人的提示语处处充满着善意的提醒,人文的关怀。二是墙壁文化。开设文化墙,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征集优秀学生作品再把作品上墙,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更融于学校环境治理,一举而多得。走进各班教室,浓郁的班级文化扑面而来。在教室玻璃窗上,让老师和同学们用爱心和巧手共同创建了一个情趣盎然、快乐无边的学习环境,在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国旗的召引下,让各班制订了适合自己的班风班训,这些班风班训或鼓舞斗志,或树立远大志向。这些班训让真情无处不在,使激情处处有声。同时,根据班级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构起了“绿草地”、“赛白石”、“芳草园”、“才艺苑”等日清学习乐园。建起了“春苗源沃土”、“成长足迹”、“今日助跑明日腾飞”、“挑战极限创造奇迹”等“”成长乐园,在班级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知礼、懂礼,学会了宽容,品尝了快乐,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书香溢满
创设了真正贴近师生、有利身心健康、促进和谐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让浓浓的书香溢满校园。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橱窗、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德育阵地作用,大力弘扬三大主流文化:一是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懂礼仪、知廉耻。在学校的文化长廊内张贴了《文明三字歌》、《八荣八耻歌》、《安全歌》、《文明谣》,定期举办学生自创歌谣的展示、评选活动,使优良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二是弘扬先进的时代文化。让学生与时俱进,继往开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去品味、体会书中的奥妙,通过写读书笔记去探究课堂以外的知识、去获得无穷的乐趣,进而弘扬了先进的时代文化。三是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文化。让学生勤奋进取,勇于创新。可以每年都定期举办好体育节、艺术节、美育节等形式新颖的大型活动,使校园内洋溢着浓厚的时代精神文化气息。
(三)诱导高品味
让智慧飞扬,让心灵奔放,让理想远航,是创设校园文化的宗旨。为此,确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求真务实,博学精思,培养特长,打造品牌学校”的发展目标;时刻提醒全体教师要不断追求更高、更远、更优的目标,时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公室内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警示语,时刻警诫着全体教师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美术室内“用爱画出美丽的世界”使学生倍感亲切,促使他们用五彩的笔描画出心中最美的画面。音乐室内“让美妙的音乐叩响你的心扉”带人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实验室里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专业术语,更使科学课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略到科学的奥妙。阅览室里的“心清自得读书味,闲淡时间翰墨香”的品味让学生在书海中回味无穷。
三、以制度管理为据,打造人文校园建设之最
在学校管理坚上持以人为本、德法并重,管理策略呈现刚柔相济、和谐共生。长期以来,依靠制度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注重科学管理,依法按章治校,依法以德从教,促使学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和谐发展轨道。人本化管理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但这种和谐并不是人与人之间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要以先进、正确、公正的思想行为代替落后、错误和偏私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协调一致,和谐共生。为此,在对教师的管理上,要坚持用法规道德、科学理论、良好校风、正确舆论和高尚情操去武装、引导教师,坚持管理中带深情,把教育、引导、激励人和尊重、理解、关爱人有机结合。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遵循“爱之当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规律,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力求教育活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能走进学生心灵,富有人情味、亲和力和感召力,并能张扬学生个性。
透明度决定公信力。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的梳理,细分类别,逐条评估。分别召开各类会议,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反复斟酌,将学校的“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落实在制度的制定上,把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体现在制度的制定上。让教师肩负责任献计,带着追求献策。征求意见,调研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原有制度体系中行之有效的部分,删减了原有制度体系中部分与当前工作目标不相适应或根本无法执行的内容,增加了当前工作所必须的制度规章。制度体系的完善,充分体现人文文化的主旋律。
四、以师生为主,打造人文校园建设之本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充分理解教师的劳动和尊重教师的人格,要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1、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师德建设。教育家魏书生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又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原因在于老师的工作有三重收获?一、收获各类人才;二、收获真挚的感情;三、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为了让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切身感受,学校可以组织了班主任、教研组、年段教师经验交流会和各种主题交流会如“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多看别人长处,少看别人短处”等活动。一次次普通的经验交流会活动,完成了一次次可贵的精神洗礼和情感交流,它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道德说教。此外,为了推动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我校及时树立学习典型,开展向典型看齐的活动。学校及时总结她们的事迹,并在全校推广。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一句名言“评价一个人不看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行动证明一切。积极的评价能唤起人的热情。可以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新的工作目标。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工作目标,完善了评价标准,奖惩条例,使教师在自评、互评中不仅正确认识了自我,而且正确的认识了他人。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我们不仅提倡教师个人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更鼓励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他们依据师德规范,评选师德优秀集体,使教师的个人行为溶于集体行动之中,形成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把评价与考核、聘任制联系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从教师的德、能、勤、绩、责五方面记录教师工作。学校考核、评先评优通过计算积分评出优秀教师,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重视活动之后的点评。教师的工作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每次活动都要注重活动总结,表扬先进。活动之后必有总结,要成为学校的工作惯例。总结再现了所走过的历程,描绘了昔日如火如荼的工作场面,教师们听着入神,听着亲切,陶醉在成功之后的喜悦之中。多年来,我校注重活动的总结,有纪实,有议论,叙写教师的出色表现,表达对不良现象的感受。
4、关注着教师的生活。无论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工作到生活,还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学校都想办法让老师们体会到工作的快乐与舒畅,体会着做教师的幸福与满足。一是丰富生活。首先是教师们的脑袋,努力塑造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风范;第二丰富教师们的口袋,尽可能为教师搞一些福利;第三丰富教师们的生活,女教师可以成立舞蹈队,合唱团,男教师组建篮球队、乒乓球队。
关键词:机房 文化建设 信息素养
当你走进一所好的学校,必定会被其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所感染,你会暗暗佩服校长的治校有方;当你走进一个班级,你会被它漂亮的富有特色的布置所吸引,如学习园地、作业展览、书画作品、读书角等。而当你走进一个普通的电脑室,除了看见一些冷冰冰的机器设备之外,你还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事实上,比起普通教室,机房的硬件设施完全可以说是配置高档,空调、地板、窗帘,那绝对是学校中最昂贵的教室。可是在软环境方面机房与普通教室的精心设计相比却显得寒碜了很多,真可谓是“家徒四壁”。当学生到机房上课惟一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这些电脑,感兴趣的就是电脑里的游戏。我们时常感到在机房里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不好控制、引导起来难、上课纪律差、课堂教学效率低,或许还真应该在机房的文化建设方面找找原因。
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建设。人们都听说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机房文化”。机房文化是建立在校园文化背景之上,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机房文化也绝不仅仅是把机房布置得漂亮一点就叫机房文化,它应包含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文化,既有显性文化也有隐性文化。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将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教师、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机房文化到底应该怎样建设?怎样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感到温馨愉悦,同时具有特色和育人功能的机房呢?
一、以物质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提升
通过物化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愉悦的工作环境。
1 张贴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可以给人思考、启迪和告诫等作用。选择在机房张贴的名言警句要与信息技术教育或信息素养培养相关。可以在学生中征集,并且由书法好的学生来书写,然后装潢后悬挂(如图1所示)。通过学生的参与,不仅可以让他们注重这些名言警句背后的深刻涵义,而且更主要的是希望这些来自于他们的名言警句能够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过程中,起到督促他们学习的作用。例如我校学生原创或搜集的名言警句有:“掌握信息技术做时代弄潮人”“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努力提高信息素养”“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网海冲浪不要迷航”,等等。
2 悬挂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名人画像或重大成果
事实胜于雄辩,榜样的力量无限,信息技术行业中的一些榜样往往能起到更好的说服教育作用。如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又如马云、张朝阳、李开复、比尔・盖茨等。还可以悬挂现代信息技术各个应用领域的图片及简介,如通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航空航天等。把它们张贴在学生随时都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吸引学生自己去了解(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自豪感,从而在思想上引起他们对这门课的重视,这比教师在课堂上拿着课本苦口婆心地一言堂要来得有意义得多。
3 建立学生光荣榜或荣誉栏
信息技术课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等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差异性异常明显。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尖子生的心理需求。要让他们能充分发挥学有所长的作用,也要因势利导将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短暂兴趣转化为一种稳定的长期的动力。我们可以在机房建立光荣榜或荣誉栏,通过张贴各班电脑高手照片简介,在电脑竞赛中获奖者的奖状照片等方式,培养这些优秀学生的成功感和优越感,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
4 开设优秀作品展示区
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相比其他学科,学生会更感兴趣地去完成。由于学科教学特点,一幅作品往往凝聚了一个合作小组的智慧、汗水和灵感。如果能将它展示出来,这将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最大肯定和鼓励。在信息技术学科作品中,有很多可以书面展示出来,如美观漂亮的画图作品、有创意的word小报作品、设计合理的幻灯片封面、个性化的原创网页等都可以通过彩色打印机打印后张贴(如图3所示)。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及创作热情,而且作品也能起到一种示范学习的作用。
5 设立图书角
在一些学校,专门订阅了一些电脑方面的杂志报刊。如果能在机房里布置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把阅览室的电脑类书籍搬到机房里,学生就可以在自由上机时间进行翻阅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堂更注重分层教学,机房里有了图书角,教师就可以允许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从图书角借阅一本电脑书籍进行自主学习。
6 布置适当绿色植物
机房的环保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机房的墙角、电脑桌上等地方适当摆一点小型绿色植物,不仅可以增添一种清静幽雅的气氛,而且可以减少辐射,净化空气。可以选择一些清爽淡雅的植物,以调节神经系统,消除工作和学习产生的疲劳,创造一种清静雅致的气氛,给人一份温馨,一份愉悦。
二、特色文化建设,打造学科本位
以上的文化建设很可能与班级文化有类似之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阵地――机房如何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呢?华东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一个关于创新的报告给了笔者灵感。报告中他向我们展示了谷歌公司的办公室文化,办公室独特富有个性而又十分美观的布置来源于一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由此笔者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电脑的更新换代很快,每所学校淘汰下来的电脑很多,这些淘汰的电脑往往当作废弃物品要么被卖掉,要么闲置在仓库。
在现实教学中,当小学生走进机房,看到最多的是整整齐齐的电脑,他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电脑里到底有些什么?电脑是怎么记住东西的?电脑怎么会发出声音……一连串的问题显现在他们幼稚可爱的小脸蛋上。
由此笔者产生了将这些淘汰下来的电脑再次利用来为学生服务的想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想出了一个妙招:将旧电脑的机箱中的主板、硬板、内存条、网卡等分别拆解了下来,还把键盘、鼠标等拆开,然后请美术教师帮忙,进行一定的装潢设计,这些物品固定于展板、墙壁等,同时每样物品配以简单文字说明和介绍(如图4所示)。这样当学生走进机房,除了电脑整机外,还能看到电脑内部的物件,通过文字说明他还能认识各物件,了解其简单作用。此外,笔者还让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和创意,利用这些旧设备的零部件创造出有新意的小设计、小装饰分别悬挂在机房墙壁上。潜移默化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加了兴趣,同时这样的布置还彰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更增加了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