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第1篇

一、历史教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现状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网络计算机技术带给历史教学以新的生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理念变化,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地位和角色出现了裂变。这样的裂变有三种主要的方向,那就是: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培训者;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研究者;课堂成为教学的多媒体平台提供者。例如:在处理《秦的统一》一课时,教师应该从自己的角色出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从百度、谷歌等门户网站搜集资料制作成情景故事,围绕学生对于“统一必然性”的认知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而,以统一为主题设计“图片”“音乐”“文字”等形式的情景,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以情入境、体验故事,可以带来巨大的实际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培训者自居,全程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学生在模拟历史的情景当中,将网络计算机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实效的达成。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项变革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远超过过去任何一项发明。对于历史教堂教学模式而言,计算机技术出现后已经建立起了丰富的教学展示平台,加上借助网络的力量,更多更好的资源开始与日常教学“零距离接触”。当下,全国各地兴起的“网班”教学,以网络技术为联结,计算机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名校课堂教学实时呈现给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很好地优化了落后地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上初中历史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条件,选择优秀的远程历史教学课程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并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应,认认真真地分析历史教学名师的特点和长处,并结合自身的教师风格,加以有效融合便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台阶。学生在利用远程课程学习时,往往能够产生许多新的认识而见解,对于不同教师上课的风格,产生认知错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现场有效的讲解与疏导,对于学生及时解决现有问题,化解潜在知识冲突作用十分明显。

(三)教学工具的丰富

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教学工具就是第三位重要的因素了。然而,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具,大多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审美和学习需要,诸如: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必备工具逐渐被现代化的网络计算机取代,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平台展示功能,使得教学工具不单单是有形的物件,更出现了许多无形的“软件”。历史课前备课时,教师制作PPT最需要的便是计算机软件,借助网络连接的平台,这些常用软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工具的门类。例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软件——PPT,利用它教师不仅可以将多样的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呈现出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文字、图片格式、大小、颜色进行调节,产生各种美轮美奂的效果,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二、历史教学在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问题

(一)网络计算机的技术性束缚

实效性性束缚是人类对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最大诟病,出于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科学性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变化时,通常会遇到一幅人物图,那就是北洋军阀的照片,教材上有了样图而网络上更多的是跟风的资源,使得教师很难辨别真伪。在向学生传达知识时,教师极有可能利用错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而对于人物图片的误解则会相伴于学生终生。

(二)网络计算机的实效性束缚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Courses Classroom Teaching Analysis

Wu Jueluan

(Yuli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Yulin719000,China)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emerging secondary teaching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radually began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can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other disciplines, wil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fully integrated, computer cours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 Teaching quality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开始被应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兴的辅助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效果,受到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推崇,其音像动画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学率,近几年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多媒体技术也开始被广为应用,并迅速地得到推广,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成功经验,将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将动画、图形、音乐、声音、文字以及声像技术中的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并在这些媒体形式之间建立起相互关联的关系,将信息以更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这样的形式,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使得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就是一个教师、一本教案、一本书、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多媒体技术则使用了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高科技技术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讲解有关的教学信息,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容量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单凭教师按照教案来讲解课程内容,信息获得的渠道狭窄,限制了学生的信息积累,应用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在准备备课的过程当中,可以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根据学科学习的进展情况和相关动态,将最新的信息资源和相关素材充实到学科知识的讲解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习到课本之外的其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科理论的教授广度,使得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大大超过了课本的涵盖范围,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改变了学生对于原本抽象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的抵触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课程知识通过声音、图像等元素集合成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比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单纯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要有效得多,不仅能够使教师将学科内容讲解地更具体更形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技术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很难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不会深入去研究计算机的有关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理论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大多是教师用直接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讲解,有些教师也会采用模型展示或者挂图的形式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计算机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发展等内容,但不容否认的是,这样静态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技术优势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静态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对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将原本枯燥的理论更形象地讲解给学生,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的发展史”这一章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将计算机的发展年代及结构讲解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以图片或影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开始,将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中所使用的电子元件的结构特点和理论讲解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变化,还要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电子元件构造的实质性的变化。为学生深入研究计算机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实践性课程当中的应用。相对于计算机理论课程来说,实践性的课程知识教学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几乎是无法正常运行下去的,在多媒体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时候,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差,课堂的教学效率低,尤其是在对计算机开发工具和软件应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听得云里雾里,很难把握住教师所讲的实践性知识,例如,在讲到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当中,一般都需要用到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操作的硬件平台,离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撑,课程就很难进行,只有对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连续的使用才能使学生掌握到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方法,对于VB课程的教学来说尤其如此,例如在讲到创建窗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向学生展示按钮、文本框和窗体的控件和对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属性和外观形态,指出编写程序的位置,讲明编写程序的原因,然后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再进行调试程序,最后利用课件来演示整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并得出相关结果,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实践操作程序,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中的应用。计算机课程实际上是一门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性特点就能得到很好地发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能够使教师将概念表述地更加清晰,也能将理论知识充分地融入到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能够使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也能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三、结语

计算机的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在计算机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训练中,多媒体技术都能发挥自己的强大教学优势,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践练习,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越老越娴熟,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冀亚丽.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8(19)

[2]俞政.多媒体技术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

[3]王楠.课堂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2009(06)

[4]戴琪瑛.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方案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9)

[5]吴学涛.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自从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大招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大步迈进,同时带来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2014年,我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突出学校办学类型定位,我校更名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成为新形势下国家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和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以来首批更名为“应用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上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探索,学校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主题,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作为各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之一,在扩招带来生源素质下降的形势下,如何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目的,如何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因此,探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必要。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与尝试

在目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的大趋势下,对本科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定位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有技术、技能、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是具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重的能力, 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在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为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与尝试。

在理论教学中,第一,我拓展了课堂形式,将实验室、校园网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之外,增加了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局域网组网的内容时,我不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网络组网设备实物,还组织学生去校园网现场结合实际网络进行有关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主题讨论教学和角色变换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樵靥骞岽┙萄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发展史时创设问题,如以单处理机为中心的多终端联机系统存在什么缺点,为了克服缺点应该怎样改进等。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强化和激励措施,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转化为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任务,在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任务、设计或确定实验方法、分析或预测可能的困难。在实验过程中,我摒弃了手把手式的教学方式,而是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指导学生通过参阅实验指导书、技术文档、在线帮助和相互探讨完成所规定的实验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除了常规的实验报告外,要求学生撰写以实验心得、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工作日志,并在每个学期开设一至两次实验经验讨论课让学生进行实验经验交流,实验经验讨论课对于强化实验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作用,学生反映很好。此外,在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提供了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开放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与确定实验任务和目标、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以开放实验教学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全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理论教学学时由原来的60学时降到了46学时,从而在总学时压缩的同时实验课时得到了扩充,即总学时由原来的72下降为64学时,但同时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2学时扩充到了18学时;为了避免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负面效应,我在多媒体教学中以白板作为辅助教学设施。同时,将网络作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有效手段,在所建立的教学网站上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与教案下载、网上讨论与答疑、网上考试等。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

通过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科学分析社会对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需求,以培养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了先进性和多样性。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改变了过去课程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了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不再在课中“一讲到底”或“以讲为主”,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实现呈现方式、互动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学习。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第4篇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它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用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此种教学方式在初一段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初一的新生刚刚入学,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教师新教法的适应接受的过渡阶段,小学年段接受的是老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这样传统学习方法对这个年段的学生十分有利。

二、运用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指定位置;②文件-新建-文件夹;③转换输入法;④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⑤输入文件夹的名字;⑥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适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学校配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使用上存在着优良的条件,学生对新生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加上初中生的模仿性又很强,示范教学的成果也很明显。

三、运用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

四、运用任务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合课堂教学的相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兴趣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任务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完成一样。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指法时,完成了所有字母键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会画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协调,充分使用画图技巧。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全体同学都按同样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讲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80以上,中等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50以上,而差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速度20以上。由于这种教学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五、运用游戏引导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的、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就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从而提高输入速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进行指法训练,可以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着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花样百出的打字游戏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几次游戏的玩耍,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此时可以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六、运用自主学习法

计算机发展史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883-02

信息素质意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通俗的说就是获取、评估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今天,社会高度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成为基本战争的形态,部队对人才的知识和信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院校必须把对学员的信息素质教育置于战略地位。信息素质是指人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从而打赢信息化战争所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宽广的知识面、自觉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教育、信息道德和安全教育。

要培养信息素质,必须把信息意识的培养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强化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人,可以充分认识到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敏锐地发现并判断有价值的信息;知道如何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他就不能够在信息活动中成为积极主动的独立个体,甚至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就称不上是合格的指挥官。

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着,动作时大时小、速度时快时慢。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被逐步纳入学校基础课的范畴来进行管理和建设。进入21世纪,计算机基础教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对学员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

目前,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内容。计算机基础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会学员使用计算机、学会程序设计,掌握基本的硬件及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建立起分层次的连贯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员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处理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信息素质的要求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整体概念,培养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的指挥员。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从两方面着手培养信息意识:一是引导学员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意识的关系,让学员明确:计算机、网络等仅是信息的工具与载体,掌握了这些工具与载体的操作技能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意识,还有待于个人对信息技术的逐步内化,从而引导学员自觉加强信息意识的锻炼。二是强化学员信息制胜的观念,通过教学让学员进一步明确,要把握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就必须掌握制胜信息权,从而强化信息制胜的观念。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

目前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展示,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优点。但在授课过程中,由于采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学员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课程内容容易遗忘;另一方面,学员的学习过程仍然以听为主,这种“以教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受到制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忽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选择性较强,他们在毕业到部队参加工作后,普遍感到实用知识太少,期望通过学习,掌握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所以应该重视培养学员的信息素养,使学员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获取、整合信息的技能,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2.3 没有发挥学员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点

学员的职业性和纪律性,使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学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普通全日制学生更加成熟,对事物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这个特点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时尤为明显。另外,由于学员职业感较强,他们对学习更主动、积极,有利于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些学员的优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从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发挥。

2.4 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优化

其实,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是学员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员体现创造力的过程。所以优化其教学过程,是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2.4.1 在教学过程中使得学员学到信息知识

这里信息知识专指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如信息技术的原理(计算机原理、通信原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等。在运用信息资源中,有生动形象的视频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丰富的网上音视频信息资源,逼真的模拟训练系统,“真实”的虚拟现实训练环境,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帮助学员高效地了解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以达到了信息知识更加深一层的要求。

2.4.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员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1) 定位技能

在计算机上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地址”。它给出了一个对象所在的位置,简单的说找到所需要的对象或内容的地址,即定位。定位技能简单的说就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制作网页时,要明白网页中的图片是另外单独存放的,制作者必须知道图片存于何处。许多最初接触计算机的学员制作的网页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是完好的,但是上传到服务器上就变的一团糟:网页上的图片不见了;超级链接也打不开了。这主要是他们对如何对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如何对信息取一个恰当的名字这样的定位技能没有理解清楚。

2) 搜索技能

在网络中,搜索无处不在。有效地运用搜索,可以使获取地信息更加高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技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本地计算机文件的搜索,通过文件名查找特定地文件。常用软件地搜索,通过office办公软件等搜索功能实现内部文档内部搜索,还可以实现所有同类文档间地搜索。Internet搜索引擎,要学会正确有效地进行搜索,并从搜索结果中准确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曾对学员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员只知道使用Google、搜狐、天网、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来检索专题信息。对EI Village2、Elsevier Science、Springer、ⅢEE/IEE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学术性文献信息网站却知之甚少,或者不知道如何检索,这会影响学员信息获得途径与有效信息。因此,对于学员,一定要培养他们的客户端访问技能。只有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快速、准确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的有效信息。

3) 数字媒体转换处理技能

数字媒体包括文本、图像与图形、数字声音、数字视频及动画、数字化信息地呈现都是通过媒体来完成的。但这些数字媒体具有多种格式:不同种的媒体有不同的格式,同种媒体也有多种格式。熟练掌握不同格式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媒体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是信息处理技能的较高层次要求。只有掌握了这种转换和集成的技能,才能更加有效利用已有的信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速度和速率。

2.4.3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完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信息教育平台可以对培养学员的信息素养提供有力的支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空间,是信息技术融合于教育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信息过滤、资源共享的目的,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信息管理和协作技能,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这个平台首先应是一个交互式的平台,使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博客空间等互相交流。在教员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学员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求知识,学会构建知识。

其次,此平台必须建立一定容量的教学资源库和用户信息库。对师生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既可以方便师生地查阅,有利于教学工作地开展,又有利于锻炼学习者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再次,要使学员参与到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建立和维护之中,要和教学课程相结合建立作业专区,讨论专区,资源共享区等并要求学习者参与其中的维护和管理。这样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3 总结

提升学员的信息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信息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员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其核心是培养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作为教员要转变教学观念,针对学员的特点,不仅要教给学员知识,更应教会学员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卢青.信息素质与网络高等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5(7).

[2] 李艺,钟柏昌.信息素养详解[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3] 原亚玫,郭伟刚.基于网络学习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7(3).

[4] 艾明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