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培养语感的诸多方法中,大家都推崇朗读的作用。叶圣陶老先生十分推崇美读(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有感情朗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起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他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是莫大的收获”。美读可以培养语感,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读者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在教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我指导学生用心倾听,用心诵读,用心倾诉。在反复示范后,学生用心诵读,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当再次朗诵时,学生对语句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如其分。最后,学生在用心灵倾诉的时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让人耳目一新:“只要你抓住时间,你就会变得伟大”“虚度时间是敲给生命的警钟”“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明天你就会更美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积累的源头活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语言是为了拿它来用。只有运用了,语言才能周转起来,静止的语言才会变成活的有生命的语言。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人的一生,吸收、储备语言的最佳时间是在小学阶段;形成语感,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小学阶段;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发展智力,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小学阶段也是重要时期。另外,小学生学习语言理解不深,但记忆语言材料的能力却很强。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的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词典”。对于教师来说,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从所记内容看,作者为什么不选用《回忆我的父亲》这个既通俗又朴实的题目?从所记情景看,作者为什么不用《送别》这个更见凄切的标题?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通过比较理解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教师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得困难。”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又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如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语言是形象、情感、美感的统一体,即便这样,如果让学生机械刻板地记忆也会寡味无趣,时间一长,还会减弱学生积累的心情。因此,教师可将开展有情有趣的活动和丰富语言储备结合起来,让学生乐记、活记。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学生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含义,则是重点。我们在教学时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碰到陌生的字词,要先阅读课文语句,经过自己领会,再查字典,然后回到原文中去,进一步求得理解。同时,学生要用自己的话解释词义。有些词义往往只要意会,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讲,学生要特别注意词语在文章特定的环境里所表达的思想和感彩。在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总结,帮助那些还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手册和大字典解释的教师赶快把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来。
关键词: 中职生 英语语感 形成与培养
英语语感的培养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有重要作用。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感。英语语感是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感受,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对英语语法或语言组织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良好的英语语感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并增强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提高英语应用和应试能力,因此,我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之一是增强语感,那么,如何培养英语语感呢?
一、善于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反复朗读,特别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音调,有助于学生领悟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和美感,进而促使学生正确语感的形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明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诵读可以逐渐形成语感。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反复朗读背诵单词、词组、句式和名篇名段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单词的音、形、义及其他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在正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选一些来自课本或其他相关文章的精美句子或段落让学生朗读、背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而且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实用的英语语言材料,开阔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地理历史知识,使他们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使语言技巧能不断提高。
二、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英语思维训练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在阅读训练中提高语感
语言学家Francoise Grellet认为,阅读就是在从短文中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概括。通过阅读,学习者可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出口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多阅读是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两点:
1.重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语篇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摒弃“手牵手,逐句讲”的教学模式,重视语篇的整体输入,重视材料的主旨、意义、内涵,培养学生对段落大意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他们的语篇意识;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坚持每天使用英语,在不断的阅读、运用中巩固知识,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精读和泛读紧密结合。其中泛读是学生借助语言知识,快速、大量阅读语言材料,达到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经验、开阔视野的目的,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言语活动、实践的过程。精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泛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在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报纸杂志、英文原版小说,访问英语学习网站等方式,开展大量的课外泛读,熟悉各种题材和体裁,接触活的语言,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在阅读中复习词汇,熟悉俗语,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准确度。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选取适合学生阅读、语言浅显、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和合理推断,随时摘下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
四、注重英语听说的训练
我们所教的学生大多英语能力不强,英语学习都采用“聋哑”方式,不“听”,不“说”,更谈不上语感。听、说是英语语言的基本能力,是读、写的前提条件。只有开展听说英语训练,增强听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英语听说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对策:(1)要求学生每天听英语课文、歌曲等材料1小时,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及课外实践,引导学生集体听英语,也可以让学生合理安排内容,从而让英语始终萦绕在学生的耳边,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2)在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口头交流机会。课堂上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敢于开口,学生可以随意组队进行活动,从而营造较好的英语氛围,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录像教材,结合各类文教英语短片,进行多媒体语音教学录像片,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语音实验室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接触声像并茂、原汁原味的英语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面,训练英语听力能力。(4)教师要注重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开展各种趣味性英语活动,将英语贯穿于音乐、美术、游戏、表演中,这样不仅创造出英语听说环境,还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英语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实践证明,多听、多读、精讲、多练有利于培养语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贯穿整个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把握、实践语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想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教法呆板,教得反味,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学得厌烦,学了也不会用。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的字词句段篇章。教师只注重了课堂气氛的热闹和花样,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以为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把“课文讲深讲透”,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缺乏理性思考,忽视了课文内容的描写,教学中淡化了阅读,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表演,以议代读,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来代读。有些教师就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由于老师的全面讲解,学生渐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缺少了主动的参与精神,这都是教学方法陈旧造成的结果。
3.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
不少一线教师不能虚心地、深入地钻研教材,在实践中挖掘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指导性,不能用足用好一切教材资源,在此基础上发现教材的不足和局限性,不能进一步完善它、丰富它。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往往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通过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领悟教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正确把握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耗时低效的状况。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或越位或不到位,造成阅读教学的盲点。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达成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训练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
2.深入挖掘教材,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书海浩瀚无边,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每个单元阅读主题的典范,是学生今后能读好更多书的基石。我们教师作为文本的先行探路者,一定要沉入文本语言的深处,以学生的终身阅读为计,既要读书,又要得法,真正做到读与法的结合,这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所以说,准确地把握教材,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3.重视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性看,培养语文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如果一味以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语言感知,那就无情地侵占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说,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要只注重形式。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手段也不都是落后的。我们经常使用的、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好像不多见的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是成本低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使语文教学的价值最大化。
一、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
所谓的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感的培养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是经常被忽视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语感较差。然而,借助反复的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学生若是能对某篇文章阅读一遍,肯定能够明确该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阅读两遍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大意便能准确理解;阅读三遍或者是四遍甚至更多遍,部分学生肯定就会在知道上句的情况下,将下句的意思或者是将某处的用词准确地说出来,其实这就是语感。它是在学生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反复阅读并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一目十行,而是认真地用心在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总之,我们可以借助反复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借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实现的。因此,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并将之进行摘抄,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学生将其灵活地融合到自身的写作当中,对提高写作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余秋雨的散文时,我引导学生摘抄下了以下经典的句子,如,“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等,这些句子都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写作内容当中,不但可以为自身的写作增加亮点,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广泛阅读的价值,从而使学生端正阅读的态度,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大幅度提高。
三、凭借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鉴赏的功能,要让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感受文本中的美,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的冬景》时,为了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了鉴赏,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冬景美,进而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审美情趣获得大幅度提高。
四、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中时期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情感水平较差,尤其是生命观和亲情意识都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语文阅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位截瘫者、孤独者对生命的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会走进地坛?(2)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生”的想法?(3)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什么是生命”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去感受文本中所体现的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促使学生在坚持不断的阅读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最终为学生全面而综合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2).
[2]周头云.浅谈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途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5).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近几年来,语文界掀起了一股语感探索热,常有些研讨争鸣性质的文章见诸于刊物上。可见,语感是近年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语感的概念是什么?目前,语文学术界对此认识不一,就阅读所及,归纳起来:“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一种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重要的概念,而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认同和理解,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那里,语感作为一种心理语言学概念,强调发挥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使语感上升为一种教学思想(语感教学论)。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传统教学的重新审视中,越来越关注“语感教学”这一话题。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想而知,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但“语感”一词在不少教师的头脑中大都被理解为一种对语言的天赋直觉,既无法量化,又难以操作。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主要靠后天培养,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个人语感素质的高低、强弱。我们要重视语感的训练与培养,使得学生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次的语感水平推进,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培养方法和途径是阅读教学,不管个人先天语感的素质如何,都必须与相应的教学形式相配合,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必须强化语感方面的训练,注重语感训练方法,达到培养目的。
一、多加实践、培养语感。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靠灌输形成的,也不是靠教师分析出来的,而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感中的“感”是由“语”悟出来的,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成为培养语感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就要给学生自己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多角度进行实践活动。首先可进行诵读练习,诵读通常指朗读和背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巨细无遗、滴水不漏的授课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学生难以长进,这时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从诵读中感悟是最妙的。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领会作者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从课文阅读中体验语感的形成,才能从感性上、直觉上对材料进行吸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可通过读来感知语言的优美、好坏。著名现代作家巴金先生对熟读有独特见解,他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熟读与背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好方式,也能达到实践、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目的。其次,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立足于课堂外,还要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途径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平时,学生可以多留意书报、广播等,通过多看、多听,潜移默化地训练语感,关键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语感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