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专业学科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2002年,由青岛海洋大学更名。学校拥有国家投资亿元,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
招办电话:0532-667824266678247866781723
王牌专业: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药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招办电话:0411-847272338472430384724305
王牌专业:轮机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大连海洋大学
2010年,由大连水产学院更名而来。学校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水产和海洋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有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
招办电话:0411-847631568476315784763158
王牌专业:自动化、水产养殖等
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整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学校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育锋”教学实习船,“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帆艇及29艘水上训练艇。
招办电话:021-3828439538284396
王牌专业:航海技术、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等
上海海洋大学
2008年由上海水产大学更名而来,学校目前有临港新城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三个校区。2008年学校主体已搬迁至临港新城校区。学校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招办电话:021-619006076190060861900609
王牌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等
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05年,由湛江海洋大学更名而来。
招办电话:0759-2396115
王牌专业: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
浙江海洋学院
学校位于浙江舟山。1998年由原浙江水产学院和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此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化学校、舟山商业学校等相继并入。
关键词: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24-03
《饵料生物培养》是高职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和水族科学等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动手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按照生产实践要求完成各种饵料生物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并能够对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类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前沿技术,与生产实践接轨,具备在生产实践中从事饵料生物培养所需的综合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可提高学生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转化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提高学生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大纲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三部分。从内容上可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分为七大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的类别可分为必做任务(见表1)、选做任务(见表2)和自主选题任务(见表3)。必做任务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通过该类项目的培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基础的实验理论和技能,达到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选做任务则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拟定若干实验项目,告诉学生每一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从着手准备实验到实验实施,最后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教师只需从旁指导,给予启发性的答疑;自主选题任务是由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内容范围内,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符合自己小组的实验任务,独立地开展,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类的实验任务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自选任务的具体实践实施步骤:确定实验小组成员查阅文献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实验的实施实验成果总结和讨论交流撰写实验报告和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之外,还必须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至少完成3项选做任务和1项自主选题任务。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先讲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示范,接着才是学生动手做,最后写实验报告,教师讲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上《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课时,我校教师不再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也不操作示范,而是重点分析实验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及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指引,教师只需给出实验题目和要求即可。学生不再是“照单抓药”和“依样画葫芦”式地做实验,而是在充分查阅资料、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材料和仪器设备,自己配制试剂,相对独立地完成全部实验。每个实验小组都要准备好记录本,要求学生把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用到的材料清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等都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实验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也容易分析找出问题,同时也便于在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析。实验教师则改变了以往学生有问必答或替学生直接解决各种难题的习惯教学方法,而是从实验现象、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学生碰到各类难题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解释实验现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和交流。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评估及相互辩论中求得共识,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还可以做些启发性的演示,并对表现较好的小组或成员进行表扬。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敢于动手,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外,学校也积极扩展校内外的教学实验基地,先后与学校科技示范园、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学生的试验安排和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每学期都不定时带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教学实习,以期进一步贴近生产,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开放性实验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实验考核评价方法。总分由:培养成果评价(40%)、教师评价(30%)、学生互评(20%)和学生自评(10%)4部分组成。培养成果评价主要以培养实验的最终成果来表现,在同一条件下,培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的为满分,其他的按比例进行评分;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等方面;学生互评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核定,包括实验出勤情况、在小组中承担工作的复杂性、工作量的多少、与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学生自评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撰写自评报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反思反馈等。本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动手、思维、设计、创新、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考核。
(三)全方位、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计划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对时间的要求比较特殊,大多数实验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或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仅靠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时间根本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更好地完成。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饵料生物培养》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开放时间一般设在晚上、周末、节假日或者是其他空闲的时间段,而且每个实验小组可以提前预约,实验室教师根据预约实验小组数和实验任务来安排时间。对于时间跨度较长和连续性较强的实验可以考虑安排在暑假集中开放,因为在暑假期间教师、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长,无教学与学习任务之忧,能集中全部精力从事实验工作,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有些实验需要到校外基地完成,则先跟基地负责人联系,由他们来安排实验时间、场地、设备等等与实验相关的事宜,教师和学生密切与基地负责人配合,听从基地负责人的统一安排,跟生产紧密结合,认真做好实验,实现互利双赢。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保障措施
《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任务种类多、内容不确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时间不确定性、所需要用到的仪器和材料多样等诸多因素,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基地的各种资源,必须制定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作者在《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制定了“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指导教师工作条例”、“饵料生物培养校外基地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开放式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申请表”、“开放实验项目申报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预约申请表”、“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开放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室仪器和药品使用记录”、“饵料生物培养实验记录”等一系列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自从实施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选择实验任务、实验方法和实验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实验,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发挥个人才能的实践平台,并适合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发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学生认为“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用于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能够显著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高达 98%的学生对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表示满意度。
每个开放性的实验都是由实验小组来完成,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密切配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查阅资料、确定任务主题、可行性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到整个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过程中学生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既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在泰州水产养殖场、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和靖江水产养殖场等单位完成实验,一方面给这些单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单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这些单位的一致好评。我们实施的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技能过硬、善于创新,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并为我国水产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得到了水产行业的高度认可,许多企业和单位纷纷到我校招聘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学生可谓是供不应求。目前,我们培养的很多毕业学生已经在一线的大型的水产苗种场和水产养殖场从事水产动物的饵料培养相关的工作,并受到了这些单位领导的好评。
结语
高职院校《饵料生物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找到学生学习《饵料生物培养》这门课程的兴趣点及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才会变得越来越来好,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水产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季建莉.浅谈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5-47.
[2]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35-137.
[3]黄斌,冯志国,李芬.动物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88-90.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展工作,为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控制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函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的现状
1、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比较注重使用而轻维护管理。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一旦出现了故障问题,并非逐级上报、更换,而是索性听之任之。从送修的仪器中可以看到,其间总是聚集着大量的烟灰与尘土,甚至还存留着很多的纸屑、小昆虫的尸体。这些事实证明部分基层台站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对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维护与管理方面更新匮乏。近年来,气象监测现代化给配备的新型仪器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因此备份的仪器数量非常的少。
2、维护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
近年来,随着气象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气象仪器自身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台站工作人员若不随之提高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则很难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环甚至非常小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气象仪器都可能发生故障,有些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如何正常开关机都不清楚,关键设备更不必说能维护好。一旦故障发生,上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远程进行维修指导,因此也严重影响到了各项业务的开展。
3、对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等,缺乏有效的培训
近年来,虽然气象部门对基层台站工作人员使用新型仪器设备上也做过一些技术培训工作,但对于如何进行安装、管理以及维护等内容却很少,每一个台站培训人员最多不超过2人。从实践来看,新型气象仪器采用的多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模块化结构、计算机模块以及新型的探测元器件。若管理人员缺乏基础知识,则就不懂得基本工作原理,同时也不能判断出气象仪器的故障所在,至于维护则更是难以做到的。
三、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与大气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农业气象仍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目前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水平较低,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未来将在大量科学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提示生物圈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能量物质转换传输过程和农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各种过程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复杂关系,并以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精湛的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再现这些过程。生物圈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的作用;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预普、评估、防御;农业气象预报的原理、技术方法等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2、加强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
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依法建立气象站、气象哨,自愿进行当地气象观测,并通过此渠道为广大农民及时传送气象信息;采用气象部门的气象监测网络与农业部门病虫害监测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优化布局技术,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变对策。
四、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气象服务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也并非想象的添加一些服务内容就可以把气象对设施农业的作用得以体现,并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
2、现有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技能还很欠缺,这种欠缺我认为是从上到下的,这需要引进一些成熟的理念和与设施农业相关的微观管理技术、栽种技术等。
3、在棚室内安装监测仪器是我们获取室内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做出气象服务和分析的主要数据依据,但该仪器的价格无论是气象局还是农户都难以承担,况且仪器的安装应用是否能够让农户更加直观的体会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今后服务的一个重要问题。⑸在服务环节上,在种植后的气象服务保障我们相对能够做到跟踪紧密,但容易放松或疏忽对种植前和收获后的气象服务,这也是我们农业服务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在初期品种筛选、习性,收后存储运输等等环节上应该充分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加强这方面气象知识的宣传,从而做出对种植农户有帮助的举措。
五、农业气象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1、细化服务内容,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站网
根据江西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发展要求,农业气象服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稳定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的基础上,细化服务的内容,增加新的服务站网以及观测项目,例如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的观测等,以满足多元化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气象局也要探索农业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过程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尤其是在新增的农业经营环节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个完整体系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在这方面,江西可以向广东省等省份学习,结合本省的农业气象实际,拓宽思路以及服务的领域,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2、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农业气象服务需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情报,所以所需要的技术也要不断地更新。要时刻关注当下社会发展的各项科学新技术、新成果,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如GIS等高新技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准确、最有效的情报,并指导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信息的传输方面,农业气象观测到最新的信息,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农民中,这样才具有价值。所以,农业气象部门要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的信息传播渠道,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针对本省,甚至本市、本县,建立专门的农业气象服务网站,做好宣传,及时更新网站的农业气象预报信息,向农民及时传达有效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力量,迅速传达农业气象信息,尤其是突发的灾害行天气信息,更要采取这种方式。
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立一支农业气象科研团队,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精神,不怕苦、肯奉献,到实地调查,以提供更优质的农业气象服务。
关键词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开放式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53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LIU Bianzhi, GAO Chunsheng, LI Guoxi, SUN Xiangl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o meet the demand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develop strong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high-quality talent,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for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an open and full open teaching mode, increasing overall the contents of the experiment, positive initiative to mobilize stud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 words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Science; open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属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近年来,我国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和高质量配合饲料开发以及在环境营养学、繁殖营养学、免疫营养学、分子营养学等领域取得可喜进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水产动物营养生理需求以及饲料学方面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培养出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水产饲料工业和科研实践中的高素质人才。
该课程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方法很容易通过课堂授课引入教学中。实验教学却因实验条件、实验经费的制约,大多停留在验证性实验上面,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1 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必要性
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营养物质能量含量的测定,消化道粗酶液的制备、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酶)活力的测定以及各种饲料原料(鱼粉、蛋氨酸、赖氨酸等)真假的识别等验证性内容。实验设计和内容相对独立,机械性的操作步骤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很少有学生会花时间和精力去问几个“为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学科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不断的涌现,研究领域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这对未来人才能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验证性实验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思路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可参照“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进行开放式或者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步骤: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试验的设计,先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实验的设计可以涵盖整个课程内容。如在进行《鱼类饲料的总消化率及其蛋白质消化率的测定》实验时,按照实验鱼的驯养、实验鱼分组、正式实验时鱼的饲养、粪便的收集、后期样品分析等步骤,分批、分组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根据实验步骤,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把握,进而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
类似实验内容有: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溶氧、氨氮等)对鱼类生长代谢的影响、饲料中营养含量(蛋白、脂肪、微量元素等)对鱼类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配方的设计及优化等。也可引进当前研究热点:如不同投喂模式对鱼类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相关酶制剂对鱼类生长及免疫的影响等,也可适当增加分子营养方面的实验。
(2)学生参与进实验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将学生分组,进行全开放式教学。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现有的研究热点,结合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与饲料学知识进行实验内容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指导老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的毕业论文计划以及自己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提高学生获取数据、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开放式和全开放式下的教学,允许教师根据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热点问题进行实验的安排,补充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学生实验分组时,应根据学生能力进行互补搭配,应将分析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搭配。这样的组合,可以很好地进行优势互补和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2)实验的内容要有很强的综合性,要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加工处理,同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开放式特别是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完成实验设计、饲料配方的设计、饲料的加工、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实验动物的养殖、实验指标的选定、后期指标的分析、数据的统计等内容,这对学生和指导老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第二,要求指导老师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整体的把握;第三,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仪器和实验分析的标准化操作等培训。同时每一个小组安排1~2个负责人,实行小组责任制,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
4 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验课程考核主要依靠学生的考勤率和实验报告进行,这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开放式和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内容上应该增加对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评估的项目,减少实验报告和考勤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主要考核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否合理、严谨等。实验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考核,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文菊,何雅林.开放式教学初探[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5(3):50-51.
[2] 李晓梅.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34.
[3] 林建斌.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2012(4):27-32.
[4] 王子康.论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开放性实验教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3):106-107.
[5] 熊双丽,张建国,段宁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性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63-264.
[6] 杨继新.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2):135-137.
一.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部近年来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四个方面全面加强公益性基层推广机构建设,发挥其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体系改革与建设,理顺乡镇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乡镇推广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收归县级农业部门管理,实现管理在县、服务在乡,保证推广服务职能得到切实履行。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学历提升计划。完善扶持机制,引导农科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推广服务。大力推行科技入户工作机制和‘’专家一农技人员一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普遍建立人员聘用、推广责任、人员考评、人员培训等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模式
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对劳动力技能提升的需要,突出重点,满足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要求。培训重点集中于农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农业创业等7大类22个职业培训岗位,引导和促进农民分业、农业分工。广泛发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将条件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作为参与农民培训的重要力量,促进培训与产业发展、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作用,将培训与科技创新成果示范相结合。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考虑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具体来讲,在制订政策路线和方法路径时,应把握好以下六个关键点:
1.强化统筹协调
围绕现代农业重大需求,优化科技力量布局,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好科研、教育、推广、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职责定位,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之间等关系,处理好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组织机制,上中下游紧密衔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施机制,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衔接、优异科技资源与优势产区紧密对接、中央与地方科研力量上下贯通、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科专家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格局。
2.完善管理机制
推进农业领域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大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完善立项机制,强化产业需求导向,系统梳理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以需求定项目、以应用定项目的科研立项机制。创新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不同机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等分类评价机制,强调学术引用率、技术使用率、成果筱盖率,重点考虑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突出评价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对农业生产的实际贡献。创新完善稳定支持机制,遵循农业科技自身规律,对基础研究、基础性工作、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科研领域给予连续稳定支持,对实施进展良好项目和研究团队予以连续滚动支持。
3.突破重点领域
适应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基本国情,着力开展育种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加快培育农业新品种,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适应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的基本状况,着力突破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技术,创新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应农村务农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态势,强化农业机械与装备研发,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步伐,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适应我国农业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新特点,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适应对质量安全越来越高的新要求,着力强化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开发绿色安全农业投入品,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技术能力。
4.抓好关键环节
加快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提倡管理在县、服务在乡,发挥县乡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人员上岗条件,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发挥好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在推广中的作用,引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着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工作,使农业科研成果由样品、展品尽快变为市场需求的商品。
5.加强人才建设
人力资源是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主要力量。加强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创新农业高等教育与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以领军型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加强以骨干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学历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以提高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核心,抓紧培训一批农村发展带头人、农业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型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
6.完善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