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学”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空前的冲击。而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如雨后春笋,以致出现了一个地区同年级的学生并用数套教材的状况。由此引发出教学评价与考核的一系列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日趋成熟的“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考核理念,虽然较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却进而深化出语文如何教或《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的教学策略问题。没有必要像一些人一样整天把“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挂在嘴上。我认为,只要将教材不仅仅当作“例子”,更进一步把教材当作“载体”,于教学实践中,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着重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指导与训练,问题便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因此,我将教学实践的策略定位为八个字: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抓住教学材料中知识性、能力性、规律性的东西,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下大功夫指导训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兴趣趋向、个性体验、生活感悟等个性化的东西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这一策略,具体可以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现仅阅读教学的几个层面做简要阐释。

一、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是作品、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作品?、学生和教师是其核心元素。三者各有其特征。

就文章来看,任何作品都不是具体到如同生活真实的程度,都留有“空白”,需要读者的再创造。如朱自清的《春》中,“东风来了”怎么刮,“水涨起来了”是什么情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形态如何,……都需要读者将自己的经验或想象所得出的具体事物返回到作品中完成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兴趣价值趋向、活动经历遭遇各不相同。因而在阅读同一作品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与作品的共鸣点也不相同,所获得的体验感悟也不尽相同。阅读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其结果只能是限制了学生开放而活泼的体验和思维。

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仅是整体上对知识性、能力性、规律性的东西的发现过程的引导、激励和点拨。这是由不同学生与文章的对话的结合点的多向性,不确定性决定了的。阅读过程中,只有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是学生感受最深刻、获得最实际的东西。语文的这种熏陶作用比之教师的影响作用来说显然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实践中,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质疑问难不可能统一要求,只能多鼓励,并在鼓励中诱导出其独特的体验。这一过程是随机而变、无法预知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必须采用“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教学策略。

二、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课堂设计是教学实践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教学实践则主要是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决定了教学实践具有活动性特征。而阅读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这种特征。这其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理解、接受的程度能否与教学设计同步协调进行,决定了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

语文阅读教学信息量大,对课文理解的不确定性和语文应有的生动活泼的学科特点,更能显示出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故课堂设计不宜每个环节都做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畅或滞后,都势必影响到整节课教学内容的完成和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落实。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运用“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策略,就是要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节奏的控制、效果的落实、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质疑探索的步骤等大的环节上下功夫做好。至于其中的细节的东西,在设计教学时则可不作深入的考虑。这样一来,既可以使阅读教学在科学化的同时,又尽可能地生活化,课上得轻松愉快,也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

三、阅读教学练习指导中的一点经验

反馈练习是评价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知识性、积累性的题目难度相对较小,而学生对能力性的考查题在很大程度上摸不着头脑。于是,研究题目类型以求准确解答者比比皆是。仅一家全国性的语文专业报刊的初三专版,就将阅读题型分为十大类型,五种现代文体以及古诗文体裁,并且型中有类,课内课外有别。若以此连教师都感到庞杂的东西,去作为对学生阅读练习的指导,恐怕学生将被其名词概念搞得头晕目眩,怎么能期望有良好的效果呢?

我不是反对对作阅读题型的归类及解题思路的指导,因为这毕竟是促进阅读效果的—条良好的路子。但一定要在精要、好懂的前捉下归类和指导,这就需要讲究策略。

遵循“大体则有,具体则无”的策略,结合阅读教学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整体感知阶段、具体精析阶段、整合迁移阶段,我将阅读能力考查的题型归类如下:

整体感知阶段内容要点概括A 结构技巧分析B

具体精析阶段关键词句理解C:精彩之处欣赏D

整合迁移阶段内容写法探讨E 比较 阅读F

上表右栏的题型中,A、B、C、D是能力考查题的四种基本类型,适应于所有文体:E大致是技巧分析、词句理解、精彩欣赏题型的相加:F大致是要点概括、结构技巧分析题型的综合。教学中只要抓住四种基本题型,阅读练习便可以非常顺利地展开。而四种基本题型则完全可以融合到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作同步点拨指导,也可以在集中的反馈练习中强化巩固。经过历练之后,学生的阅读练习的答题准确率极高,且在阅读效率捉高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图示法;表格法;关键词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渗透适当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能,逐步培养其语言学习能力。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使用的方法。阅读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快速阅读策略(寻读和略读)、细读策略(找主题句、找细节、区分重点与次重点和推理)。元认知策略按阅读阶段可分为:读前策略――预习、预测、想象;读中策略――自我询问和自我监控;读后策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在阅读过程中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运用图示法,梳理信息,概括主旨

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转换信息输出”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并为以后的交际储存更多的可以随意提取的信息。课文是信息的载体,纯粹以文本形式呈现的信息往往头绪繁杂,会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师可利用信息转换形式,帮助学生把文本形式的阅读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便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转换形式有图片、简笔画、表格、树形图、网络图、流程图和时间线等。这些形式可以通过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关系(网络图)、分类关系(树形图)、事件的发展过程(流程图)以及戏剧场景(简笔画)等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为之后的交际活动储存更多的有效信息(葛文山,2012)。

这种以图形为主要方式、揭示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的教学策略就是图示法,其实质是使科学知识现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统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便于学生处理和存储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将繁杂的文字表述转化成清晰的图示必须建立在真实而有效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如,教师用排序的方式启动阅读教学,就可以降低任务难度,保证学生能较快完成任务,为下面的阅读活动做好有效铺垫。

二、设计表格法,再现谋篇布局的过程

笔者借鉴了胡学军(2010)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表格填空任务型阅读。这是一种逆向阅读方式,能够再现作者谋篇布局的过程,提纲挈领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理解要义。其常用方式为:先列提纲,确定主题词;后配分列信息,丰富相关内容。

表格填空任务型阅读是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将纲领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形成主干信息与分列信息相关联的意识。同时,表格填空任务型阅读还可兼顾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与其他填空题一样,要求所填的内容符合语法。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使用此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1.以标题为切入点,采用问题呈现模式表格

“问题呈现模式”即5W & 1H(who、what、when、where、why、how)形式,其优点是信息匹配性强,便于直观呈现信息。材料虽然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梳理出要点,学生通过解答来把握文章信息。

2.设计表格填空任务,在实践中内化阅读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根据问题来寻找答案,而此设计却反其道而行之,先呈现标题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再让学生从行文的角度去思考,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要提出恰当的问题,就必须看懂这篇文章,这样就促使学生从被动的阅读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

3.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和延伸阅读策略

开放性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撰写文章、交流汇报、介绍成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从而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阅读教学不单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一个给予学生支持、帮助的过程,一个进行阅读策略培训的过程,一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

三、捕捉关键词,凸显文章的整体脉络

课堂不是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杂乱无章的堆积,它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明晰的线索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加工和处理(葛文山,2012)。而关键词能够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识句段关系。换言之,抓住关键词就能引领学生对文章全篇的解读。

1.设计问题

教师先通过“通读全文――分段――找段落大意”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而后在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节理解时,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捕捉各部分的关键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板书关键词句。

2.注意关联词

各种起语篇纽带作用的关联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既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脉,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领会情感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文脉。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的关键词句,以及文本框架结构或文章整体脉络复述课文。

四、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阅读策略渗透中,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细致到位的指导和垂范。如,scanning前教师做快速寻读的示范并讲解要领。阅读中鼓励学生做好划线、圈点等标记工作,在核对过程中,逐一确认学生对所学阅读技能的运用。让学生寻找每段话的相关主题语句,并明确提示学生注意每段文章的首句或末句。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渗透在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

2.多采用小组活动和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就阅读材料展开讨论,共同处理阅读中的有关信息,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不同方式。

3.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确定阅读的材料、阅读的目标和需采用的阅读策略,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阅读中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应切合学生实际,反映学生的需求,适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第3篇

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对话、交流和训练呢?

1.重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阅读文本是凭自己的阅读个性和经验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并为满足师生对话的需要而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你哪来与学生对话的资本呢?

2.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交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标题信息获取法”,即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从文体、概念、含义等方面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中思考和寻找答案,获取有效信息。“思路提纲阅读法”即扣住文章思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纲性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要点。“专题阅读讨论法”即根据教学思路,确定一两个专题或话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

3.在学生积累了阅读对话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朱熹说:书要自己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叶圣陶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可见古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情境、条件和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还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合作与互补、倾听与评价。阅读教学对话不仅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受学生素质和文本内容的影响,所以有一个创设情境的问题。这个情境,就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适宜的情境。为了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记下问题、别人的发言要点、自己的发言提纲等,因为这种动笔保证了倾听与思考,是保证全员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对话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问题为对话核心,二是教师的示范和提醒,即教师以自己的学识和见闻,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对话受阻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阅读教学对话,尤其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机会,这不仅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把学生活动和讨论内容作为重点,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各层次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发言机会。

5.有效训练,增强综合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巩固、迁移的过程。

这种训练分基本训练和迁移训练两类。基本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分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阅读,寻求规律,以积累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在感性和理性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基本训练重点有三方面:

(1)精要语段训练。精要语段训练是课堂教学对话中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精要语段训练要巧妙,能体现阅读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得到训练,学到东西。可以从三方面设计精要语段的训练题: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含义,理清语段层次;体会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精妙或意境的优美;通过对内容和表达的综合思考,获取有效信息,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2)精要语句品味。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含意深刻,表现了重要的思想意义,对突出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有些语句,构词造句精妙,极富表现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巧妙设计,适时点拨,让学生去品味、感受。

(3)精要内容设疑。学生的课堂对话,常存在“浅”、“散”、“乱”的情况:“浅”,即只从字面来理解;“散”,即回答问题、阐释问题分散有较大的跳跃性;“乱”,即不注意完整性和有序性,常前后倒置、或重复、或遗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我阅读和课堂教学仍难理解的,教师可以扣住文章思路,设疑点拨,引导讨论,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

(4)迁移训练主要是与文本有关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可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语段,设计阅读训练题。设计训练题,即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又要适当引进典型的中考题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真正学会阅读,培养能力。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第4篇

1. 理论依据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是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用公示表示为“i+1”。意思是二语习得者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应稍高于其目前的水平。如果二语习得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连续地、大量地接触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输入,便会自然而然地习得目标语。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他在肯定了Krashen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提出:二语习得还需要产出可理解的输出才能达到高质量地使用目的语的程度。他认为:尽管“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者来说很重要,但不足以充分开发学习者中介语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因为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内部反馈意识到中介语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输出促进了句法处理、自我监测和外部反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出可以发挥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元语言功能。可见,语言输入和输出是英语学习中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以读促写型”英语阅读教学就是一种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它以语言输入,即英语阅读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语言输出,即写为目标,使得英语教学从输入转向输出,以输出驱动输入。“以读促写型”英语阅读教学对阅读文本的处理与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有所不同。“以读促写型”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为写提供话题、语言等信息,为学生文本输出提供了规范的语言储备和范式,该课型有效地利用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以输入促输出;其基本流程是:阅读-赏析-写作。

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把“以读促写”落实在常态课之中?现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4 Project一课为例,完整呈现“以读促写型”阅读教学课型是如有效何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

2. 教学案例

【学情分析】当前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Reading和Project的教学基本以输入性的教学方式为主,轻语言的有效输出。本堂课,教者针对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探索“以读促写型”阅读教学模式,既培养阅读能力又重笔头输出,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佛教如何传入中国、白马寺的建筑风格及它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探索“介绍一个宗教圣地”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及该类文章的基本结构,并用英语完成一份介绍宗教历史名胜的报告。

【重点难点】本课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解析,熟悉报告的框架结构、写作要点,学会如何撰写有关宗教历史名胜的报告。

【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A quiz)

Please name the following historic site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information.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quiz的方式激活学生关于历史名胜等已有认知图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入新授环节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Step 2. Fast-reading

(1) Why was it named the White Horse Temple?

(2)What did India and China plan to work together to build west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Step 3.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and speaking

(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port

(2) The story behind the temple

(3)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emple

(4)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mple

【设计意图】把阅读理论中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交互补偿、图式和语境理解等阅读模式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训练活动,已被证实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了解文章大意――明确阅读目的――有目的阅读――准确把握所需信息”的快速阅读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Step 5: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1)The White Horse Temple is important to Chinese people and history, and as such, it is one of the first historic buildings that the government listed to receive special state protection.

as such: 在这里意思是“正因如此”。代词such指前面的分句

(2)At the time of their arrival, there was no Buddhist temple in Luoyang or any other place in China, so the emperor invited the monks to stay at Honglu si, which the emperor used to house foreign visitors.

【参考译文】当他们抵达时,洛阳以及中国其他地方都没有佛教寺庙,因此皇帝邀请僧人住在鸿胪寺,这里是皇帝用来接待外国使臣的客舍。

【设计意图】在中学英语课堂重视文本欣赏能够改变英语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训练、忽略语言与文化思想的关系的不良现象,从而提升学生对目的语文本赏析的能力。

Step 6: Writing

Wr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hite Horse Temple.

Homework

Write a report about a historic religious site in our hometown.

【要点提示】

其一,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长江北岸,海拔106.94 米,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

其二,狼山广教禅寺,建于唐代,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寺内支云塔建于北宋,高35米为南通三塔之一。

其三,寺庙龙形布局,建筑林立,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终年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其四,广教寺列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是江苏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设计意图】著名语言学家Swain(1985)提出输出假设,认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性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的输出。我国学者文秋芳(2008)也认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果也有限。因此本课设计了两个输出活动:一是与输入文本相同内容的概括性输出活动Writing,二是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设计了相似话题不同内容的输出活动Homework。两个活动的能力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思考与启示

3.1 导入环节要激活学生原有图式,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关于某一话题的知识与经验的激发常常发生在文本阅读的前的“导入”阶段。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提问、组织学生围绕话题讨论、头脑风暴或知识小测验竞赛等方式引入阅读教学话题,让学生根据提供文字、图片、插图等对阅读材料的主题、内容等作出预测,激活学生头脑中有关话题的图式,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和认知需求,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续的文本阅读活动做好认知、请感等方面的准备。

3.2 阅读环节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供高质量的输入;

作为把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集中的课堂学习来获得语言,缺乏潜意识中习得语言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者除了课堂学习外,很难把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课本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信息输入。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Reading和Project板块正是学生接受英语信息的重要环节,它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两个板块,因为它是语言学习者高质量语言输出的前提和保证。

3.3 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欣赏中感悟典范;

在品读欣赏中感悟语言魅力是阅读重要任务之一。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本中有的写人叙事、有的说明议论、有的描绘美景、有的优美抒情。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文章内容之美、结构之美、用词之美、修辞之美、论证之美,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悟。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通过默读、朗读、背诵、角色扮演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材典范文本之美,增强其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鉴赏力。

3.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输出活动,在写作中收获成功。

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高质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通过精心设计写的活动,为学生创作语言输出的环境和机会,高质量输出目的语。根据 Harmer,输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操练性输出,第二种是交际性输出。传统英语课堂中使用较多的是操练性输出,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输出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的有组织的活动。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教师要多创造交际性输出的任务,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说、写任务中输出语言,体悟语言,锤炼语言,运用策略,互动分享,取长补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进步,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提升英语语用能力。

4. 结束语

“以读促写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型。该课型的落脚点在写,阅读教学是实现写的路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写作的任务要求来处理阅读文本,结合写作的内容或形式重新解构阅读文本,设计出相应的任务”。英语教师要在阅读环节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并先给学生输出的机会,再提供表达的语言形式或内容,即新的输入。这种基于输出基础上的输入才有利于触发学生注意、验证假设,反思元语言的功能,促进下一次输出的流利度、准确性。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写的任务要基于阅读文本,有利于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迁移。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脱离了阅读文本,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写作兴趣。课堂中可从概括、仿写、续写入手,逐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中英语阅读;影响;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在现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记忆,使知识体系更加体系,完整,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教学工作者能够合理引导,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极难实现的目标。而合理的,人性化的学习和服务,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学习效率更加高效。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的影响

1.能够明确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更具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更多的偏向于教学工作者的单向传递,在这一期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很多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主体地位,总是被动的吸收理解阅读中的重难点而变得兴趣缺乏,不努力的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探索,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因此建构主义理论的改革和突破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具主观能动性,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能够坚持学习,在不断的自信建立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不断地自我补充和完善,使自身的英语综合水平更加体系。

2.有利于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良性的学习氛围,在思想的探讨过程中使思维更加清晰。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注重英语口语,英语结构的剖析和深入挖掘,教学工作者在这一期间进行合理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对知识要点进行同化和顺应,在不断地知识记忆加强及吸收新的要点这一过程中努力寻求平衡,需要学生在不断地整理和分析中使自身思维更加清晰。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更合理的建构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促进感情之余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信息交流和分享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内容,使英语阅读效率更高。

3.能够减轻教学工作者的任务量,使教学更加科学,使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教学的人性化。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更多的前期备课时间和准备,在课堂中的教学更是以教学工作者为主,但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学工作者转变角色和态度,更多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其自身的学习体系,教学工作者的引导和配合成为教学工作中的要点,因此使教学工作者的备课内容得到了调整和改变,教学工作者的课堂安排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内容,因此在更加人性化的,科学学习英语阅读的进度中,会使学生更加活跃,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更有收获。

二、构建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1.注重情境创设,注重前期分析和准备,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立体深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图式记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形象的阅读记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高的英语学习效率。例如在W习关于机器人的英语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在课前进行对现阶段机器人的发展归纳和总结,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本篇阅读中机器人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大框架的理解和分类使学生对本篇阅读的架构更加熟悉,能够在教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下形成较为稳定的记忆结构,让学生对英语阅读分析更加合理。

2.为学生创建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思维碰撞使学生更有收获。教学工作者在此时更多的转变为合作者和陪伴者,除却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外,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习惯,想要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和节奏,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分工更加明确。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假设,让学生自主或是结组解决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自身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交流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信息互换或重组会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话和顺应过程中更快掌握教学节奏,努力达到自身的平衡状态。

3.建立良好的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关系。在此过程中除却课堂中的有效讨论之外更多需要的是教学工作者及学生身份核态度的转变。教学工作者的帮助和陪伴更多的给予学生支持作用,但更多需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地自我发掘和探索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成为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让学生和老师在相应的身份转变过程中有更好地配合和引导,在良性的互动过程中建立对彼此的真诚和信任,让教学工作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在不断地改进过程中实现英语阅读的高效学习。

三、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因此需要教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同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需要教学工作者的改变,但更多的是学生意识的觉醒和学习主体的确立,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多的时间和突破需要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更加形象的图式和形象记忆,会使学生在不断同化和顺应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平衡,而这种记忆体系的建立,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