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技术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生物技术;科研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68-02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农业、环保等领域。对于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如何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1 生物技术专业在吉林医药学院的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是吉林医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针对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覆盖率高,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对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 教学改革思路
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在教学工作中,积极鼓励他们担任本科班次主讲教师、课程组长等,为他们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参加教学研讨会议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协调他们申报各级课题基金,定期选送拔尖人才到国外对口科研院所进修,定期邀请名师大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通过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措施提升师资力量,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采用实践实训模式培养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量从事技术操作工作,如在生物医药公司、医院中心实验室等从事实验和技术操作,面临所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都充分验证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借鉴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成功案例[3-4],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背景现状,将实践实训模式教学法引进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①平衡基础性实验和专业性实验的比重,注重课程的顺序和渐进性,优化校内实验室实训教学平台。重视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要求熟练使用相关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遵循“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引入高水平演示实验。生物技术领域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实验中心搜集一些高水平的演示实验视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播放,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最新的仪器和技术研究进展,开拓学生视野,并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③建立新型培养制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培养机制,做到因材施教。如建立实验室选修课制度,加入实验性选修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教授,提升综合素养。
2)前沿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大纲规定的基础课时之外,加入以前沿成果研讨会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将院系部分教师完成的相关项目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感。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教师可以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紧跟时代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3)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思维和思路后,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构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网络虚拟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平台上沟通彼此的想法,进行交流。另外推荐资深教师进行在线答疑,让学生问有所答。院系定期组织学术报告,邀请生物技术企业相关资深人员进行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同时开阔眼界。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把“熟悉科研”“参与科研”“自主立项”教学模式引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1)熟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接触常规设置课程所不具备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向教师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大致流程,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以及前沿的研究领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素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选拔的方式,让其较全面完整地参与研究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的工作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水平。
2)学生自主立项。实验中心建立了学生研究基金,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独立阅读文献,了解前沿进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审批通过后即可开展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申请学生研究基金,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科研课题申请过程,能够真正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科研,投入其中,将所学方法和培养的思维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化实验于创新,化知识于能力。教师根据情况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训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答辩。在项目结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规范研究论文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措施,实验室不仅限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同时加入探索性实验。
3 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来进行,采用科研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科研思路的交流,达到为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目的。
吉林医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四期间进行实习,挑选合适的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的综合能力在实习期间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都会更有优势,实习单位也更愿意收取这样的学生作为实习生,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军,许金廉.加强基础医学中青年师资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Z1):28-29.
[2]钱峥,何军,等.以学科科研优势促进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30-1033.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57-02
现代生物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和实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进,现代生物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物种的定向改造、新产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生物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正迅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的本质,对构建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抽象,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及各种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其新理论新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以教材和大纲为基础,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本学科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最新的进展,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综合性强、涉及领域广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从厚基础、强理论、重应用的教学原则出发,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并已初见成效。
一、以“有用、有效、先进”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成为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关注和重点投入的一个范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应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代表,但是,在我们大学教育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眼高手低,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因此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而好多岗位却无人干的矛盾。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大学的教学积极地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用得其所”,不但先进,还要有用、有效。现代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以基因工程为主要内容,是生物技术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属于应用基础研究,下游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扩大生产,加工应用阶段,使经改造的新产品能达到商品化、工程化、企业化,进而创造相应的效益。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实验和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等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走出校门,到企业、农村、医院去寻找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和产品,让学生观察比较现代生物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进而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的直接服务对象。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在知识理解、实验操作及师生沟通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着眼于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接受慢的要给予鼓励,单独辅导。同时针对生物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增加讨论课的比重。如将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及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等内容模块化,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拟定讨论提纲,然后到课堂讲授。大家对所讲内容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讲,既感受传授知识的乐趣与不易,也训练了阅读、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互助团结的气氛,使其更有信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注重第一次课的准备和讲授,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一次课主要包括绪论的讲授和课程信息介绍,它就好像是老师和学生初次见面递出的一张名片,绪论讲解把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给大家,课程信息介绍使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重点和难点,应读哪些参考读资料。通过第一次讲授,使学生从已知世界中寻找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从实际需要中寻找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绪论既包括了生物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又展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因此在讲授时以生物技术已取得的某些重大的或和我们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相关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以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为基础,按“重视基本技能,开出经典实验,增加综合性、开创性实验内容”的原则对实验进行整合、归类,加大了综合提高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结合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自主设计实验,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如考研的学生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基因工程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掌握基因克隆、基因定向改造、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实验技能及其在未来科研中的应用。就业方向的同学以应用性实验为主,如设计细胞工程实验,让学生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观察植物如何从一个细胞成长为完整的植株,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酵工程实验让学生学习米酒、酸奶的制作,学习发酵的原理及发酵罐的使用,从自己生产的产品中获得成就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协助指导的方式,由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操作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3.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把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教学与科研互动是本科院校的重要特征,科研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是新知识的源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生物技术相关教材编写的全面性和编写速度远远跟不上该领域的发展速度,而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往往是较先进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因此在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归纳整理,在自己教案相关章节的讲授过程中补充进去。例如在讲授核酸分离纯化时,除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外,结合本院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罗氏高通量核酸纯化系统,介绍高通量核酸纯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讲授普通PCR的原理时,结合自己科研中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介绍荧光定量PCR原理;讲授DNA双脱氧测序和化学降解法测序时,对最新的Roche454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测序技术和ABI的SOLiD测序技术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介绍,并展示自己科研中所克隆新基因测序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把抽象的DNA序列形象化;在讲授高等植物基因工程这部分内容时,把自己课题中从“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植物转化、获得相应表型的转基因植株”的整个过程的图片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神秘的转基因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吸收有科研兴趣的优秀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的课题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田间,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大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用得其所”的创新教育模式。
四、对现代生物技术教学改革的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生物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涉及面广,发展迅速。如何适应该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本科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探索,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并在某些部分引入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避免了课本翻译造成知识时间差,将最前沿的热点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同时,在本科教学中,由浅入深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英语文献,从科普到专业,与学生一起阅读、讨论,由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启迪思维,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两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发现,新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反应良好,可以继续推进发展。
总之,由应试教育变为能力培养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增加讨论课和实践课,使老师和学生尽可能地面对面地讨论甚至争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具有活跃创新能力的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必将被淘汰。
参考文献:
[1]陈智武,陈珠琳,吴光皎.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09(中).
[2]张玲.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研究,2005,(2).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验室 开放式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对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肩负着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尤其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食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也必须从实验等实践教学入手。
我校食品科技学院自2005年成立实验教学中心以来,已开设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食品工艺学、水产食品加工学、烘焙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检验、仪器分析、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等多门专业实验课,以及承担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等工作,并兼有部分科研工作。专业实验室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专业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建立开放实验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2]。近年来,我们结合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式教学探讨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1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是传授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实验课基本上由指导教师选好实验项目,预先将实验内容和步骤、注意事项等写在黑板上,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甚至调试等均由教师进行,实验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只需严格依照实验指导书操作,按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就可完成实验,根本不用去思考研究,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自己很难加以解决。每次实验课班级学生有30多人,教师也难以一一顾及。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意识,并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尤其是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1.1 促进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开放专业实验室是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验课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要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而且要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成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相结合的方法。高校校园网给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教学手段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食品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一些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开设的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演示,这样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专业知识更牢固、更全面。
1.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按实验班级来授课,每班30多人,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式实验,不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深化理论知识。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改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学生自主选定实验课题、实验时间,拟定实验步骤,选择仪器设备及实验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目的要求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提供实验有关的仪器设备和玻璃仪器等易耗品,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室的安全。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高校扩招后,由于实验课各方面资源不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食品科技发展很快,教师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适当开出一些实用性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组织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以前,由于教学统一按班排课,学生只能在上课期间使用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许多时间不能安排实验课,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利用实验室宝贵资源的有效措施,开放式教学可以合理配置实验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仪器设备,使教学仪器设备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其最大效益,有效地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3]。
2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讨
几年来,我校根据食品专业实验教学实际,对食品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制订出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突出我校食品专业的海洋食品特色,更好地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实际能力培养
在全面审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应该增加的专业实验技能和应该建立的科学思维方式,全面整合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涵盖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内容体系。
改革后开设的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包含了食品机械、食品保藏原理、饮料工艺学、水产品综合利用等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对食品工艺实验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同时增加了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所开出的实验课中30%以上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某些工艺实验中自行调整配方、工艺进行实验。目前,食品科技学院两个专业16门课程开设实验课,有79个实验项目,其中25个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已形成实验课程化,该课程全部在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授课。烘焙食品工艺学是一门面向全校公选课,除了一部分理论授课外,大部分在食品工程实验室让学生在烘焙工艺实验中自行采购实验材料、调整配方及工艺进行烘焙食品制作实验,深受选课学生欢迎。
2.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 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了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食品安全检验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3个开放式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从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实验室均面向学生开放。双休日或节假日由学生申请,研究生或教师跟踪指导使用实验室,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和进行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也可根据社会需求或自身需要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2.2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探索,逐渐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自选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和环境。在基础实验中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或步骤,活跃其思维;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培养其自主实验能力。开设了开放运行的自选性、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2.2.3 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和科技活动
2008年以来,共有12组41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12项由学校立项资助的创新性课题研究。共有13组36名学生在实验室进行13项由食品科技学院立项资助的创新性课题研究。共有396名学生在食品工程实验室进行烘焙工艺实验中自行采购实验材料、调整配方及工艺进行烘焙食品制作实验。有60多名学生参加了食品科技学院团委主办的食品科技文化节进行烘焙食品制作比赛。有32名学生参加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主办的“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
2.2.4 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食品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两个分室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实验技术方法演示、操作与观察要点等制成课件,指导学生自主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将食品微生物学、水产食品加工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实验内容也上传到网上,进行网上辅助教学,方便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式教学。
2.3 积极编写实验教材或实验教学指导书
为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海洋食品特色实验教学需要,编写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水产食品加工学实验指导》《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和《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指导》等11本实验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满足了两个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3 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成效
经过近三年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实验室开放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等已初步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 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实验的观察以及座谈会、问卷调查、学生实验报告及考试结果等反馈信息证实,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完成了实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实验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去做实验;强化了学生实验技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设计性、创新性研究实验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学生到广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广州、珠海、东莞和湛江等地出入境检验局实习时均受到好评。
3.2 实验室开放成果
2008年以来,实验室开放取得显著成果。2009年荣获我校第六届大学生“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9年荣获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0年食品科技学院纪泽林、曾小勤等4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团独立研究、构思创意的“海之信卷心饼干”获“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唯一单项大奖―全新理念类奖。
3.3 实验室建设成果
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申请各种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保障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国家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2008年申报的中央与省(部)共建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实验室项目获财政部100万元资助。2010年申报的“海洋食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获得广东省财政厅15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于2005年至2011年连续7年被广东海洋大学评为先进集体。
4 结束语
经过3年的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充分反映出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有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食品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培养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华江,孙波,冯一兵,许岩,陈志红.浅谈高校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J].林区教学,2010(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