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第1篇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经常这样说:“老师,我有个问题。”“老师,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经常这样说:“同学,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倡导学生展示自我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给出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在自主思考后,学生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鸟”和“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和“渴”的理解:“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培养学生学习个性

个性化学习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这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又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发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培养反应慢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培养学生爱动脑动口、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协调个性差异与整体发展的手段之一。其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引导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基础知识;教学方式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变化,教育工作者教学方式方法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近几年,小学语文授课方式更加注重积极的研究与实践,过去一些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和陈旧的教学理念已经远离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开发并能从中受益。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创设活跃课堂气氛,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参与,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学习语文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授课方式。在人教版《我想发明机器人》一文中,留给学生有趣的问题,如自己崇拜哪位科学家?为什么?发明机器人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课前通过看书、询问、多媒体等方式搜索发明机器人的资料,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利用幽默的言语和适当的形体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与学生交流中,课堂气氛达到了。

二、快乐识字,独立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学生从运用语言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过渡,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人教版《司马光》一文中,总共13个生字,并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诵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能积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多阅读名著和优秀的书刊,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生字标记下来,利用网络、书籍工具查找,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内容不断的增加,文体出现的多样化,在课文阅读中,教师要更注重学生默读质量的提高,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要精读、略读。教师在授课中只有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才能实现。首先,教师采取阅读示范影响感召学生。其次,让学生预习后带有情感地进入角色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和争辩问题的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感受作者在写文章的心情和内心世界。再次,尽量提供自由的空间,不限制学生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够明白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

三、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家长注重学生写作成绩,忽略写作对学生真正的意义。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报以消极抵触的心理,普遍在写作中态度消极、缺乏创新意识、感情漠然,辞不言情,完全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会变得淡薄。

提倡学生自由命题,发挥想象不限制作文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记录每个时刻,按照自己的思路畅所欲言,张扬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易于想象、乐于动笔,对观察的事物加以想象并多写多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让学生先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思路,把描写优美的句式掌握熟练,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表达。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寻找灵感,把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到的及时记录下来,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

四、加强学生积累形式,提高文化修养

学习语文是积少成多的一种积淀过程,增长文化知识也是要点滴积累。在这过程中就是不断积累所学的课文内容、背诵、摘抄,牢牢记住。在授课中,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背诵文章、诗词、名人名言、俗语或歇后语等,这样有助于学生脑海里的内容量,每天不断地增加巩固熟练背诵。所以,老师应采用多样式的活动,让学生享受学习中的乐趣。

五、老师要与学生融为一体

对于小学生哪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说,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生字时,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联想的方法去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模式,解放思想,探索、明确自主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创新语文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06.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第3篇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⑴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习惯于传统教育师道尊严,习惯于用训斥口吻而不是用“导游”口吻,对于“俯身侧耳以听”,训斥后“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学生,表示欣赏;⑵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后面再谈。至于“管”:⑴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⑵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⑶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所以,教师既要重视讲课,又要善于组织教学。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三、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让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

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1、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3、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却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令人堪忧。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一辈子穿惯了旧鞋,走惯了老路,现在却要他们换新鞋,走新路,确实勉为其难。虽然新课改的诸多新型理念生发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师的笔端,也能常见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检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甚至去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在困惑之中。现在谈谈我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内存价值、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外在价值、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习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二、从语文学习的评价目的上看

新课程强调语文考查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的评价上,仍强调甄别、检验、选拔的功能,轻视学生情感、态度、发展的个性;重视的是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检测训练,轻视的是学生多元的、逆向的思维创新;重视的是语文技能技巧的机械训练,轻视的是学生探究、发展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的有效养成。

三、从对教师考核评价上看

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因为诸多的农村小语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己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惑,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无法畅行。

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景况。

总之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取得成绩,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真正树立终身教育不雅,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快乐,让学生安享教育,安享生活,安享人生

参考文献:

[1]肖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心红.农村有效教学策略[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年.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范文第5篇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如何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很快学生找出了“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我及时给予了肯定,但学生没有找到“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我顺势提问:“苇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教师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们,他们回答错了也不讽刺他们,这样就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使之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或指正。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我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有一次上公开课,我发现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在我们灾后重建后,学校配齐了多媒体教室,更完善了“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 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发现,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我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我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造的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我看了以后,微微地向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我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我内心一阵惊喜,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