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德育 教育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性格放在首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和管理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晓之与理,动之于情,正确引导,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例如我们养成学生见到教师后,能够主动向教师问好,教师也能够主动回答向学生问好,通过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学生见到教师能够主动问好。我们也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键盘、鼠标,填写上机记录,同时学生通过每日擦拭微机上的灰尘,清扫地面卫生的日常劳动,使学生养成爱护微机设备,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自觉维护保持机房环境卫生,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现在的中小学生节约意识不强,花钱大手大脚,特别是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总要买一些价格不等的贺卡互赠。买贺卡不只花掉学生很多零花钱,同时也给环境造成污染。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教学生做电子贺卡,电子贺卡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而无须纸张打印出来,修改也非常容易,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之间相互传达情意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可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养成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如何养成他们的节约意识呢?由教育局倡导的爱心助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把日常的废品如纸、塑料瓶等物品积攒起来,统一由学生科把各班的废品卖到收购站,卖废品的钱捐赠给那些需要救助的学生。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养成了学生节约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内容

“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有很多不良信息便通过网络方式泛滥。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因特网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的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四、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

俗话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在我们的学生当中,不乏有很多敬师爱师的好学生,但也有些学生觉得“老师教我,天经地义”。在校内或校外遇上,不主动问好,有的甚至于装作没看见,低头匆匆躲过。在制作贺卡这节课上,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让同学们把平时想跟老师说又没机会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用E-mail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和祝福传递给老师。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在贺卡上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有的同学写:“老师,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冷酷,但接触久了,发现您是一个温柔的人。”有的同学写:“老师,希望您别生气,您一生气,我就觉得天空要下雨。”还有的同学写:“老师,是您使我爱上电脑的。”“老师:感谢您给予我们那么多的快乐”等等,通过这一张张贺卡,一句句稚气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情感。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天才,某某某是大”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们在每一台微机上建立了备份,切实有效地保护微机上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随意删除其他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对你们个人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了机房规章制度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除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六、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在计算机教学的考试时,有的同学由于机器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文件的丢失,不是把情况如实向老师反映,争取补考机会,而是擅自拷贝其他同学的上机答案,以求蒙混过关。为此,一方面,对这两位同学成绩作不及格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另一方面,我们以此事为例,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是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同时,还教育学生,计算机课上教的复制拷贝知识是让大家用来提高工作效率,而非用于投机取巧,“知识要用于正道”的道理。

总之,作为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强迫;只能促进,而不能代替;只能给予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素质持长,因势利导,而不能任意摆布;只能示范要求、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尊重为主,而不能批评、惩罚为主,更不可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冯丽英.论师范生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J].教师与职业,2008(01)

[2]史君.高等师范院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科教文汇,2007(12)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优化整合

学习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分析、运用的过程。地理教学中的信息以社会信息为主,可分为基础信息、隐含信息和外围信息三大部分。基础信息是指经过教材编写者、教学材料的编制者以及地理教师事先加工好的地理知识。就我中学地理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情况加以适当扩充构成,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隐含信息指隐含教学需要的信息的各种地理数据(如文字、图片、图表、数字等)。外围信息是指学生通过非正规教学获得的地理信息。例如,通过看电视、报纸、课外读物、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各种信息的运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可操控的优势,将各种信息优化整合,使学生在对现象步步深入地探索中发现规律,查找问题、寻求办法,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特色。

一、利用视听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乐、声音、视频等形式将外围信息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中东”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外围信息非常多,但大多零散。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节选一段视频新闻,学生们马上能说出事件发生地,并积极交流关于这一地区的相关信息,学情高涨。然后我们简单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并提出本课探索的主题:“频繁的冲突、战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里战争不断?”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将学习当作任务,研究更加积极,对生活更加关注,认识更加理性。

再如,在介绍“亚洲人文环境——多样地域文化”这个地理知识时,教材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阐述了什么是文化,亚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地理区域文化差异,目的是认识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此节设置成活动课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又发挥出它的优势。准备阶段,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制作成小课件;授课阶段,小组代表一边展示成果一边描述情境,其他成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评价阶段,进行年级内部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以资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对地理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全员热情参与,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利用图表整合,培养发现性思维

培养发现性思维,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的同时,不断提炼隐含信息的思维过程。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到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细心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要求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地理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些组成要素涉及范围很广,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既有空间因素,也有时间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虑岩石、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挖掘出每篇资料的隐含信息,而且找到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信息网络,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一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个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化解这个难点。

三、利用虚拟技术,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对学生较高层次要求的思维能力,有赖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深奥的原理、现象进行模拟再现,可以把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帮助学生对教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海陆变迁”这个地理知识时,由于地表大规模海陆变迁经历漫长历史时期,人类身处其中无法直观认识过去、现在及未来。关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两种假说描绘的情境,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科学清晰的影像。我们要结合大多数人对学说的理解,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模拟动画,再现几亿年间的沧海桑田,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代替语言文字性描述。学生们通过观察大陆整体及局部板块的运动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加深了对学说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大容量空间,落实教学反馈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自然阅读;心理过程;信息处理;语言学习

一、引言

心理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使用涉及什么样的心理过程,表现在英语阅读中,即阅读理解涉及阅读者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心理语言学家把语言的使用看作信息处理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对语言编码的解码过程,是实现符号心理表征的过程:首先,使用“感觉记录器”感知和辨认书面语言;然后,将“注意”到的信息输入“工作记忆”暂时存储并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解码,最后,根据解码形成对阅读对象的图式和命题网络并将信息存入“永久记忆”;同时,信息处理的过程伴随大脑无意识的监控。根据心理语言学对言语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可以分为语言的感知和辨认过程、词汇理解过程、句子理解过程和篇章理解过程,但是,在英语学习者实际的阅读中,这些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明显的时间划分界限和方向性。

二、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辨认。书面语言的感知与阅读理解过程中早期的视觉语言的处理有关,涉及特征、字母和词三个层次,其中对词的辨认最为复杂,包括孤立词的辨认和在语境中词的辨认。语境影响词的辨认表现在所谓的词汇优越效应的作用中,语境中词的辨认比没有任何语境的词的辨认迅速可靠。而且,人们倾向于将熟悉的高频词或结构当成一个整体来处理,从而大大缩短了辨认单个组成部分所需要的过程和时间。

(二)词汇理解。“感觉记录器”感知和辨认的词汇被暂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同时阅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从“心理词库”中选择提取合适的词汇信息。对于书面材料呈现的阅读材料来说,阅读者通常会提取所感知词汇的语音、意义、词法、句法及搭配等知识,即词汇信息的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其中,词目层涉及词汇句法方面的知识而词位层涉及词汇语音方面的知识,这也能够充分解释唇边现象,即有时候人们能够提取到词汇的语义信息和句法特征,却不能完全读出这个词,或只能读出词汇的部分发音。

在词汇提取的过程中,词汇的出现频率、词汇歧义、词素结构、上下文语境和词汇性因素都会影响词汇概念信息的提取速度和结果。一般说来,高频词和近现率高的词、不带词缀的词及意义单一的词会直接被提取到。对于附带词缀的高频词来说,仍然会被直接提取到。如果多义词的多个意义在频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词汇的高频意义往往被提取,但更多时候,多义词合适意义的提取则有赖于上下文语境,因为词汇的理解离不开认知系统中相关信息的支持,而上下文信息以图示的形式存储于认知系统中,所以,上下文语境——句子或篇章能够加速词汇提取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三)句子理解。阅读者感知并辨认词汇并从“心理词库”中选取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然后把它应用于句法结构的分析和句义的理解。由于大脑认知资源有限,读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遇到一个词汇就把它传输到句法处理器,决定它在句子树形结构中的位置,在此过程中,读者会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句法处理的速度和概率性,其中有代表性的策略有:把新输入的词汇匹配到使用最少节点的句子成分中去的起码连接策略和将新输入的项目连接到邻近的句型结构中的后封闭策略。句法处理器从词汇处理器中选取词汇并经过分析形成句子的表层结构,然后传入信息处理器将句法结构转换为语义图式和命题网络。句法结构的形成和语义信息的表征是句子理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步,但前者只是形成后者的途径,能够影响后者形成的素的和质量,后者决定句子理解信息处理过程的优劣。

(四)篇章理解。Gernsbacher(1990)把篇章理解的过程看作是读者根据篇章语义内容和工作记忆中存储的图式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句子信息处理的结果即句子的语义表征进入读者的工作记忆中,并与上下文句子语义表征相连接形成篇章的命题网络。篇章的命题网络的形成不但涉及篇章的局部连贯即相邻句子的语义承接,而且包括全篇连贯即对篇章主题衔接。篇章主题能够为读者提供篇章的图式,从而与读者语义记忆中的命题结构相连接,指引读者对于篇章命题网络的形成。相邻句子可以通过信息的直接匹配、已知信息的间接指代、未知信息的合理引入和逻辑关系的搭桥推理实现篇章信息表征的局部连贯。相邻句子间语义的连贯通过大脑的工作记忆实现,但人脑认知资源有限,各个语言层次的信息处理和工作记忆同时进行难免会互相影响,并最终会影响篇章理解的质量,所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读者虽然可能能够细读篇章细节,但不能在工作记忆中有效储存较多信息,不能处理好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记忆和全篇主题连贯的关系,也就不可能会形成完整的篇章图式,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然而,工作记忆容量较大的读者在阅读中可以存储较多的信息量,进而把上下句信息相连接,形成句群和篇章的整体语义结构,既能形成篇章语义的局部连贯又可以实现整篇的语义连接,既能有效的记住文章细节又能形成篇章命题网络,并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五)阅读过程的方向性。阅读的理解过程以自下而上的处理开始:首先,读者感知并辨认书面符号,然后将信息传入“心理词库”提取合适的词汇信息,并将提取项目传入句法处理器形成句法结构的表层表征,然后进入信息处理器形成句子的语义表征并存储于工作记忆,最后通过上下文顺序和逻辑关系把句子语义表征相连接形成篇章的命题网络图式。与此同时读者会运用上下文语境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网络来影响词语语音、词性的辨认和提取,句法结构的形成,语义制约的认定,和篇章信息的局部连贯和全篇连贯,加快并促成这个自下而上的信息理解过程。换句话说,阅读中信息处理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动。

三、对于教学的启示

(一)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词汇能力是英语学习者阅读不可或缺的基础,词汇能力的缺乏会导致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水平不高。如果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词汇基础,处理词汇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这些低层次的信息处理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会为英语学习者处理其他层次的信息节省大量的认知资源,即使英语学习者工作记忆效率不高,英语学习者也可以有精力顾及句子衔接和篇章整体连贯这些中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所以,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加强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对于语法教学的启示。句子信息处理过程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过程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句法结构影响句子信息的心理表征。语法教学中注重对功能词和实义词句法功能的讲解,使英语学习者能够熟练利用功能词和实义词对句子成分进行合理的切分,形成规范的句法分析程序,实现句法分析的自动化,加速句义心理表征的过程,快速地形成合乎逻辑的语义命题网络。

与英语阅读能够促成英语学习者隐性的词汇习得不同的是,对于已经掌握了汉语语法结构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单纯的英语阅读并不能使学习者无意识的习得语法,英语学习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语法讲解才能形成系统的英语语法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语法教学中,与孤立的语法形式相比,形成命题网络的语法形式更能激发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轻理解和记忆负担,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语法项目来说,有利于语法规则的记忆和提取,使语法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如上所述,加强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和语法基础有利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合理的理解策略也是促成学习者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对于已经形成了汉语概念范畴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外语学习环境内学习英语,不可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全面接触和理解英美文化,因此必须对英美文化背景进行有意识的学习,了解语言所传承的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习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策略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曾做过最全面的研究之一(Nunan2001:265),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针对不同类型的篇章和不同的阅读目的列出了21种阅读策略,比如主动阅读、辨认要点等,可以成为系统的阅读教学的内容。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态校园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远比一般人群高,且有上升趋势。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构建生态校园的影响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构建生态型校园,是多数农林类院校共同的建设目标。生态型校园的“生态”内涵,不仅要求校园环境要达到生态要求,低耗能、低排放,环境优美,有可持续的校园生态环境,而且需要从人文精神、制度文化等方面达到一种生态,包括人事关系、制度文化的和谐,也包括广大师生关系的和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校园稳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构建生态校园,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广大在校学生拥有了优良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利于和谐氛围的形成、生态校园的构建。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校园的稳定和发展。“非稳定状态”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集聚,在这一时期,校园秩序容易被打乱,学生心理容易失衡,心理满意度、快乐感降低。如果控制不力则易引发系列问题,如学生行为发生偏差,自伤、自杀甚至违法犯罪,从而影响校园的稳定、破坏校园的和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成才与学校构建生态校园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构建生态校园所必需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构建生态校园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承载了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适应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学业、经济、人际交往、情感及就业压力等矛盾造成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心理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人际关系和学习态度等问题;二、三年级学生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学习等问题;四年级学生的就业去向、考研问题和情感等问题[1]。因此,要构建生态校园,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态人才”,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不同阶段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形成生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生态文化中。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复杂,知识的不断更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给学生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心理异常或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不能从集体中吸取力量,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往往一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而难以树立远大的理想。面对新形势下生态校园的构建,必须保持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为学业、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制约着学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要构建稳定、生态的校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生态校园构建的几点建议

(一)认清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

当前,不少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预防、减少少数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治疗方面。这实际上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与矫正、治疗心理异常混为一谈了。依照这种认识,必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身上,从而丧失了对多数学生的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多数高校只开设了一些公共选修课,许多学生接触不到心理健康知识,也认识不到心理咨询的作用、意义,以致于当产生心理问题时,不会主动进行甚至回避心理咨询。

就学生个体而言,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顾及全体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采取面向全体、重视个别的行动策略。

因此,我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一门以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作为在校生的必修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学会心理疾病的预防。

(二)重视管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建设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与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反映学生现有的心理面貌,能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及时建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在内容设计上可以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可以设计登记表和参考学生学籍档案等方式进行搜集,应包括:(1)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专业班级、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兴趣爱好、教育简历等。(2)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构成,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和健康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族疾病史等。(3)学生本人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学生以前有无重大疾病、慢性病、传染病及现在的健康状况等。(4)既往心理健康状况。包括以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进行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有无创伤史等[2]。

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特点的资料。这部分资料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获得,在国内使用较多的有: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简称16PF)、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等,可根据侧重点不同进行选择。

通过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可以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透视出学生心理状况的共性问题,为在全校范围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还可以筛选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后继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确保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治疗,使部分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经建立,必须由专门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并确保心理健康档案得到合理地利用,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三)壮大专业队伍,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

随着学校的发展,高校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来自不同地域、家庭的大学生进入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也随之增大。针对这个现状,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还满足不了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仍然缺乏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通过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来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为构建生态校园提供保障。

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优越性:熟悉学生,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但也有不足,容易受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束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员的角色会有冲突,影响心理咨询的质量,这就需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员加强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知识、技能、时间、精力等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多种干预措施相结合,降低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人际关系敏感问题,表现为社交回避及苦恼、害羞、社交焦虑等。人际关系不良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3-4]。所以降低人际关系敏感水平,带来的不只是人际关系的改善,同时也会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了,才有利于和谐、生态校园的构建。

我认为,团体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工作坊、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及个别心理咨询这四种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均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其中,人际关系工作坊与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效果更明显,这两种方式效果相对明显的原因可能是:(1)成员间增加了接触、交往和互动的机会。学生在团体中一起参加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了成员间的相互交往。(2)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相互接纳、相互支持,改变了对人际交往的歪曲认知。(3)在活动中学会了倾听、相互关注、畅所欲言,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各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上一直在不断探索,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成立,到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的增设,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较好的平台和条件。在农林类院校构建生态校园的背景下,认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健康发展,为生态大学的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明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科教文汇,2007,(7):26-27.

[2]隋丽丽,杨秀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有效方法[J].兰台世界,2007,(8):25-26.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4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56-02

【关键词】 教育;学习;适应,心理学;成绩不良;学生

心理控制源分为外在控制(外控)和内在控制(内控)。外在控制是指结果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一种普遍信念,而内在控制则指事情结果与个人努力相一致。外控的父母将孩子的发展归因于自身难以控制的外力。由此,他们很可能认为,让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调控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努力是无用的。外控也可能导致高压和专制的育儿方式,这种育儿方式已被证明与孩子的行为问题有联系。相反,内控的父母认为他/她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示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自我调节及对环境的控制[1]。现有的关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心理控制源与人格、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等方面[2-4]。国外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心理控制源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行为问题等显著相关[1]。本文探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高中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父母的教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市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各1所,每校选择高一至高三各2个班,共12个班。发放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630份,收回有效问卷550份。同时发放学习适应性量表630份,收回有效问卷625份。用量表本身的效度量表删除无效问卷,既有心理控制源得分又有学习适应性得分的有效被试为494人,其中男生310名,女生184名。

1.2 方法 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 PLOC)[5],该量表包含了5个因子:教育子女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控制、运气或机遇及父母的控制。学习适应性的测查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初中、高中使用版)[6],该量表由4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又包括3个内容量表,分别为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和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包括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和应试方法)、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朋友关系)和心身健康(独立性、毅力和心身健康)。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职高生和普高生在同一时间段内施测,施测时间差不超过半个月,以防止考试来临等重大外部事件对测试结果造成干扰。所得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由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没有建立常模,所以,首先对总量表分和各分量表的总分进行标准化,用Z分数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控制不同类型学生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非常显著(r=-0.211,P=0.000)。职高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孩子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和-0.173,P值均<0.05。但从平均数可以看出,普高学生的父母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方面的平均分(M=-0.196)低于职高学生的父母(M=0.237)。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5个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教育子女成效、父母的控制和子女控制3个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显著(r值分别为-0.201,-0.144和-0.100,P值均<0.05),父母的责任、运气或机遇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不显著(r值分别为-0.058和-0.023,P值均>0.05)。其中,教育子女成效与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都达到非常显著的相关;子女控制与学习环境相关显著,父母的控制与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和身心健康相关显著,见表1。

2.2 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得分比较 学生类型分为普高生和职高生,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生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1,490)=0.307,P=0.58),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0)=15.314,P=0.000)。

经多元方差分析表明,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方面,性别和不同类型的学生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学生因子主效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F(1,488)=8.024,P=0.000),其中教育子女成效、子女对父母的控制2个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分别为:F(1,488)=18.058,P=0.000;F(1,488)=27.710, P=0.000)。在父母的责任、运气或机遇及父母的控制3个分量表上差异不显著(检验结果分别为:F(1,488)=3.489,P=0.062;F(1,488)=0.01,P=0.92;F=(1,488)=2.019,P=0.156)。

2.3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施测高中生期中考试的6门学科成绩的总分,经标准化后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考察子女教育控制源与高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子女教育控制源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显著(r=-0.144,P=0.015)。进一步研究发现,心理控制源中的教育子女成效和父母的控制与学业成绩相关显著(r值分别为-0.156和-0.142,P值均

3 讨论

从结果来看,虽然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习适应性总体相关显著,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5个分量表的教育子女成效、父母的控制和子女控制3个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显著,说明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孩子的学习适应性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父母的教育信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性,但是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下,是一种弱相关,这说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虽然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受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可能更多地从教育方式、家庭环境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教育子女成效、父母的控制和子女控制3个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有显著相关,而父母的责任、运气或机遇2个分量表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不显著,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那些在教育子女方面有问题的父母,在成效、子女控制、父母控制量表上外控性的得分较高,而运气或机遇量表却未显出任何区别[7-8]。这说明运气或机遇分量表的效度有待提高。

4 参考文献

[1] BERIT H, GUNILLA B, ANNIE H. The role of parental perceived control in child development: A longitudinal study. Int J Behav Devel, 2001,25(5):429-437.

[2] 郝振,崔丽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30(5):1 199-1 201.

[3] 赵国秋,陈树林,王义强.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8):472-474.

[4] 姚梅玲,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3):172-174.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1-21.

[6] 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7] 孔德荣.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环境与心理控制源的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9):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