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设计是一个工程的基础,如果设计有缺陷或设计不完善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都会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如何完善设计,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是需要重点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设计交底之前令施工单位详细审图,监理也要认真审图然后把问题汇总,在设计交底时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找出来,解决掉。但是对于一些工程浩大、设计复杂、问题较多、时间仓促的工程,一次设计交底未必能把问题全部解决掉,所以设计交底后还要令施工单位继续审图。直到把在施工之前能够找出的问题全部找出解决为止。为了有效的控制设计质量,就必须对设计进行质量跟踪。实际当中质量跟踪不是监督设计人员画图,不是监督设计人员结构计算和结构配筋,而是要定期地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必要时要针对计算书进行核查,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要指示设计人员予以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这里的标准就是设计质量目标。必须指出的是,有了设计监理对设计文件的审查,绝不等于设计单位就可以因此取消原来的逐级校核审定制度。相反,这种校审制度应该更加加强,以尽量不把问题暴露在设计监理面前。在设计阶段为了确保设计的内在质量,把设计的要求、设计质量的目标描述清楚、具体就显得十分必要。对设计的要求有来自业主的,也有来自建设部门、城规、环保、卫生、电信、煤气等部门的,而建筑造型、实用功能及装修标准方面的要求主要来自业主,其主要通过设计招标文件、设计任务书或设计纲要以及设计合同来描述,因此要充分了解业主这方面的意图和要求,并将这些意图和要求转化成有关的设计语言详细描述到上述有关文件当中去。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有进一步的要求需要明确的,也可以通过有关的工程师函指示设计人员,但一定要及早提出。结构安全性、施工可行性、设计经济性也是衡量设计质量的依据之一。所以在设计阶段对设计文件的安全性的控制是控制设计内在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次对于一些设计不完善的工程,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写成书面材料,详细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督促甲方尽快与相关部门联系,完善设计,为施工铺平道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不断会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现,所以要与设计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从施工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对施工单位施工的管理是工作的核心内容,就质量控制而言大致有这几方面工作要做:

1)方案控制。项目实施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必须结合项目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审核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完善、切合实际。具体内容应包括: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明确;施工的程序、步骤、安装部分必须与土建的进度结合起来安排,总共有多少工作量,一步步如何展开需表述清楚;人员、器具的配置,其中管理部分要明确各岗位人员名单及职责;工程质量、进度的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施工方案要成为真正能够指导施工的这样一个文件。目前国内施工方案多数形同虚设,这与施工方案水准欠缺有直接关系,审核并完善施工方案,是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并成为施工质量、进度的保障,这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2)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管理健全是施工单位能够干好工程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们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许多不规范因素积重难返,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作为我们来说,健全施工单位的管理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实现质量控制的途径。

3)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控制。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

3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3.1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

3.1.1人员的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中人的控制是指对直接参与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为达到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外,还需要根据项目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人尽其才,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察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现场施工人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3.1.2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质量目标设计目标管理

【 abstract 】 : quality is enterprise whether in the competition well guarantee of survival, especially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s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directly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people's life safe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so is worth attention.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rk to discuss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goals and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executive process. Construction quality for building i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target the desig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nstruction directly determine cost, schedule and quality on the control objectives can rea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effects.

【 key words 】 :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goal design go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2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建筑设施的不断完成作为一种明显的标志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建筑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更加激烈的,随着我国《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建筑行业需要执行越来越严格的法律程序,这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没有质量是很难生存发展下去的,然而通过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是设定有一定的管理目标。以目标为前提的管理方案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也是完全适用的。目标设计与管理对于提高施工项目的安全保证,鼓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都是十分有效的。1. 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

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是对建筑施工结果的预期,要想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明确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确立需要相关负责人员根据具体工程详细设计、优化以及针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细致论证。

1.1施工项目质量负责人员的确定

建筑施工的工程负责团体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基础,一切建筑施工都是建立在项目施工队伍的基础之上的,建筑施工质量也是依附于施工队伍团体讨论的。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也是主要针对建筑施工项目这一工程以及完成工程的施工队伍而言的,然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班子的工作情况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质量目标的实施完成情况,因此在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中选择一支高水平的管理负责人员组成管理领导班子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开端。质量负责人员的工作内容是负责项目指导和具体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质量和各道工序质量均能符合目标要求。

1.2 目标设计要强调员工参与

员工的参与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目标管理作用于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十分注重建筑施工单位的各个组织、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消除工作中上下级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不统一意见。让员工参与到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当中来可以起到加深各部门对目标充分理解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从整体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只有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鼓励员工参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整个单位团结一致,上下一条心,顺利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管理。

1.3 建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建筑施工质量的总体目标是建筑结果的综合设计,将总体目标分为不同阶段的层次目标是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只有将总体目标分成不同阶段的层次目标才能完成质量设计的框架构建,利于不同阶段的验收和监督。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的需求将质量目标与设立品牌目标相结合,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建筑负责单位可以结合项目制定不同层次目标达标后的质量奖励,鼓励员工完成建筑施工质量的设计目标。这样不仅让目标制定具有层次性,而且利于企业在目标层次中对员工合理调配,分布资源,管理精力的合理投入可以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

2. 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管理

2.1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当前很多建筑公司都是通过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但是这些质量管理体系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推行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围绕争创品牌工程。具体来说,质量目标管理与项目的施工组织、质量计划、工作指导、不同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以上具体内容与防止质量问题发生起着十分显著的因素作用,因此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完善。

2.2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规范员工的施工技术

传统的管理流程过于注重项目的施工进度,对于质量问题没有给与充分重视,这种管理方式与我们所说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相互制约的,在实行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建筑单位需要重视对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高,将对员工进行的奖惩措施与工程的质量直接联系起来,通过增加人力物力来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发生本质上的提高。除了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筑单位还特别需要注意针对制度和方法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当的总结分析,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适时的调整工程进度,严禁为保证工程进度而忽视施工质量的现象。在施工细节上合理安排工序、时间和空间,做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保证施工质量。

2.3 组织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的管理队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目标管理的负责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所以在项目施工前确立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的管理班子,可以在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中严密认真地制定符合质量目标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质量和不同层次的质量目标均能达到要求。责成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的质量管理小组来推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工作,按照步骤进行管理队伍的选拔,保证各部门有关人员参与、目标制定、确定项目班子、协调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实行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行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的作用对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企业提高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的。在这个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时代作为施工单位对建筑施工质量加强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工作需求。

实行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管理可以帮助施工工程项目在细节上的改善和提升。质量目标管理的推行和实施围绕着质量体系开展,员工以争创名优工程为目标积极参与,特别是质量目标管理对项目的组织设计、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技术措施等细节问题都有明确的指导,可以大大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参与积极性。

4. 结语

建筑施工单位对于管理的重视和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质量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应当把通过标准认证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冯彦贺.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设计与管理[J].商业文化,2011,(01):298-299.

[2].孙秉正.建筑施工质量目标设计与管理[J].福建建筑,2006,99(3):146-148.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结构设计 ISO9001:2008 全面质量管理 表格 文本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正因为如此,设计单位执行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来保证设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a.委托书、 b.立项文件、 c. 地质勘察报告、 d.环评报告、e.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二、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三、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计算

书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实际在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比如设计项目因某种原因突然受阻、施工图时扩初又进行修改、业主要求设计周期提前等等,有时是没有办法的。本着为业主服务的思想,设计人员应正确面对现状、克服存在的困难,比如增加设计人员力量、进行集体合作,保证业主的要求同时也要保重结构设计的质量,切实把建筑结构设计ISO9001:2008全面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建平.建筑结构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界定[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它赖以生存、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财政资金和增加积累的源泉。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利益之所在,同时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之所需。何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产量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人则认为是市场畅销或上缴利润,也有人认为是产值。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考核企业的单项经济指标。马克思曾经说过,“真正的经济――节约――在于节约劳动时间,即低限度的,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生产成本,但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马克思这一论断完全反映出现代管理中有关“投入产出法”的实际运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有目标、有规则、有计划地按着“优质、低耗、高产、安全”优化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有程序、有系统地组织企业的生产技术,分配销售等环节的工作,通过产品销售回收资金。在此基础上根据多方面的数据运用现代数学方法计算其投入、产出比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从而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真正形成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基本层次。对此,分别研究建立它们各自的管理规律和管理途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上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八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抓好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经济体制改革上述三个相互联系的任务提出既指明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向,又提出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管理体制所必须具备的市场条件和微观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对于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问题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对而言的,它们二者之间虽然没有天然的鸿沟,但也决不仅仅是范围的区别、量的区别、层次的区别。

一、从内涵上划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主要有两个标志

第一,是否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一个企业、公司,它的范围再大,产值再高,但它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微观经济范畴。而县、乡的经济,它的范围再小,产值再低,由于它不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因而属宏观经济范畴。在旧的体制下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实际上是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而全国实际上也是一个大企业,也就很难区分宏观与微观经济。第二,是否是经济总体。一般说宏观经济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而微观经济则表现为一定的经济个体或经济系统要素。据此,不难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其外延包括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地区、城市、部门、县、乡镇总体等。微观经济则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活动,其外延包括企业、公司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经济单位。因此,单从管理主体方面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凡是国家政府机构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职能所进行的管理则是宏观经济管理。这一点也是划分宏观、微观经济管理的显著标志之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大体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所进行的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等过程。在这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是宏观管理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是它的客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是目的。规划、调节、监督、服务则是它应发挥的主要经济职能。

二、理解、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本质特征

综观我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包含了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是要坚持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二是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这两个基本方面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国民经济就不能协调稳定地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管理体系,这是由它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首先与微观经济管理相比,它的特点主要是:(1)管理主体的行政性;(2)管理客体的总体性;(3)管理方式的间接性;(4)所需信息的综合性;(5)管理目标的全局性。其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也有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1)指导思想不同;(2)管理主体与客体不同;(3)管理内容不同;(4)管理方式不同;(5)管理目的不同。

总之,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观经济体系不同于过去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在指导思想、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从指导思想上说,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而宏观调控体系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力求做到计划与市场即价值规律调节的统一。从管理的内容上看宏观调控体系则以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为前提,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混淆一起,统包统揽。宏观调控体系的着眼点主要放在国家政府部门以对整个宏观经济的长远和全局发展进行规划、调节监督和服务上。从管理方法上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主要运用间接管理的方式,运用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方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间接的调节和引导,而传统的国民经济管理则运用直接管理,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为主的方法进行直接的全面的控制。

三、完善探索实现经济管理结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