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临床病理讨论课;病理教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临床病理讨论课顾名思义是通过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结合典型的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针对这一病症以及这一临床案例进行相应的谈论,教师通过将探讨的问题不断的深化,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临床案例的发病机理,发病状态以及治疗方向等,在该过程中能够实际的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在病理教学中实际的融合临床病理讨论课,对于提升病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提升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相应的促进效果,为明确化临床病理讨论课应用于病理教学的观念正确性,需要对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意义探讨分析。
1.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对于医学领域中各科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规定也就相应的提高,病理学就是其中一种学科,病理学是医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病理学教学提出的主要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为学生全面的掌握以及理解病理学理论知识,学生拥有丰富熟练的临床经验,学生能够活用病理学知识,学生病理学学习主动性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对于实际场景病理判断能力强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病理学教学现状与该目标相距甚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病理学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临床能力不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师生关系僵硬,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能力一般,病理知识学习较为表面,临床经验不足,实际应对能力弱,没有探索精神以及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病理学教学无法取得进一步发展提升[1]。病理学教学成果不明显,这对于医学的发展而言十分不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局势,通过对现今病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能够确定病理教学中最需要更正的问题就是纸上谈兵,采取的具体改进对策是引进临床病理讨论课这一教学模式,临床病理讨论课重视临床能力以及临床案例教学和实际的接触,能够实际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步骤为选出临床案例,提出相应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解剖实例展示,总结知识,这样教学步骤之间的衔接紧凑化,教学的效率质量得到实际提升,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化,同时临床经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积累。由此可见,临床病理讨论课应用于病理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究
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仍旧十分局限,范围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各大院校没有实际的了解以及体会到临床病理讨论课的作用,对于病理教学的实际促进作用,为改变各大院校对于临床病理讨论课的认识,就需要实际的分析列举出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而引起各大院校的注意,对此重视,加强研究以及应用力度,让临床病理讨论课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2]。
2.1.临床病理讨论课改进病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
临床病理讨论课的引入冲击了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病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得到实际的提升改进,具体表现为临床病理讨论课的引入,增加了学生的临床学习内容,增加了学生临床接触的机会,病理教学模式往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向发展,理论实际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适合现今病理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在该基础上的教学方式也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临床病理讨论课是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师生辩论方式,实际情景讨论方式,实验解剖讨论方式等,该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能够较大限度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该环境下学习能够实际快速有效的提升病理教学的质量[3]。
2.2.临床病理讨论课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化提升
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还包括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首先通过病理讨论课引入实际的病理案例,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病症、病理、并发症等,同时提供解剖接触机会,这样能够抓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病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病症的探究以及对于病症的了解逐渐往主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从抽象往具体化方向发展,对于知识的认知深刻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此过程中还能够接触到相应的设备以及相应的操作流程,这对于病理诊断的进一步发展有实际的促进作用,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过程中还能够发挥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联系的作用,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锻炼学生知识综合性学习能力,学生在该过程中随着学习的能力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在临床病理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以及自我的理解,在该过程中学生为在课堂上表现不落后,会主动的搜索资料,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积累知识,能够为学生今后进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4]。
2.3.临床病理讨论课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临床病理讨论课还能够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缓解师生之间的僵硬关系,因此,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应用过程中不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还能够实际的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在于学生交流过程中也能够逐步发现病理教学的改进方向,教师在临床案例查找过程中也会发现自我的不足之处,进行资料的查询,丰富自我的知识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实际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储备量也得到实际的提升丰富。
结束语:
临床病理讨论课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较为明显,对于病理教学的发展有实际的促进作用,临床病理讨论课能够全面的提升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质,这对于病理教学突破性发展有实际的促进作用,病理教学的提升对于医学的发展有侧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赵静,曹翔宇等.《病理尸检技术及病例讨论多媒体课件》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577-578.
[2] 李道坤,张帆,山超等.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地方高校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55-57.
一直以来,广西大部分综合性医院病理科的现状与全国一些基层医院病理科有着同样的情况。
1科室建制不全由于医院领导普遍对病理专业的性质认识模糊,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医院的病理专业没有独立的病理科,甚至隶属于检验科,管理混乱,更谈不上细胞病理检查在病理科开展。
2人员编制不足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培养病理诊断医师的医学院校,病理从业人员的收入与临床科室相比反差过大,导致病理队伍不稳定。目前普遍科室现有的人员数量配备不足,很难达到国家的规定(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按1~2人配备,技术和辅助人员按与医师1∶1比例配备)。
3人员结构、层次、资质不尽合理病理科医师专科培训时间长,医学生毕业后长时间不能独立诊断。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到病理科工作,导致病理医师青黄不接的现象日益严重。部分科室无长远人才培养规划,靠老教授支撑局面,断层现象严重,甚至,从事病理诊断的医生很多没有进行严格的专科培训,有的是从检验专业的技士改行,或者是医院为了应付等级评审而进行速成培训上岗。技术人员基本上由检验、医士或护理专业等人员改行,无上岗培训和进修制度。
4设备落后由于部分医院病理切片的数量较少,收费低廉,经济效益较差,投入大型设备较难收回,加之医院领导对病理专业性质的认识不足,所以很多医院不愿意投资购买较好的设备,甚至有的医院病理科全部设备加起来都不过万元,基本设备不全。病理制片环节只能采用繁琐的手工操作步骤,效率低,制片质量不好,直接影响病理诊断质量。
5无“三级检诊制”由于医院病理工作人员少,分工不明确,很多人都是集诊断和技术于一身或同时兼职临床,无法实行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三级检诊制”,严重影响病理科的工作质量和队伍的稳定。
6工作环境条件差病理科室房间设施、工作间不符合分区设置的要求,工作空间局限,二甲苯、甲醛、液蜡等挥发性物质对空气造成污染。
规范管理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近年来,鉴于广西综合性医院病理科的现状,广西病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心对全区各家医院进行了多次质量控制检查,规范了细胞病理学的管理工作,规定只要独立开设有病理科的医院,细胞病理学检查与诊断归属病理科开展及管理。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规范管理对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细胞病理学属病理学的细胞学部分内容,由病理科开展及管理属于顺理成章之事。另外,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细胞病理学检查报告必须要有相关资质的医师才能出具,而病理医师具有相关资质条件,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
2提高病理科地位由于细胞病理检查有组织病理诊断做为参照,对应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能不断为细胞学诊断积累细胞形态学的经验,提高了细胞学诊断水平,也提高了细胞病理检查准确率。因此,细胞病理学检查在病理科开展,能提升病理科的地位,提高医院领导对病理科的重视度。
3促进病理科与临床的沟通由于病理医师具有较好的形态学基础知识,细胞病理学的检查与诊断报告由病理科医师出具,其准确率相对较高。而临床医师往往缺乏病理及细胞病理学的相关知识,故常乐于与病理医师进行交流、沟通及合作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同时,由于脱落细胞学标本如胸腹水、支气管刷检液、痰液等在体内易于抽出,对患者身体创伤性小,患者易于接受,故临床医师乐于送检。因此,细胞病理学检查归属病理科管理和开展有利于促进病理科与临床的合作与交流。
4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常规病理检查项目收费不高,且工作压力大,而细胞病理学可用于大量的人群普查,亦可用于常规医疗检查,TCT、细胞DNA定量分析、细胞沉渣切片、HC-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项目能为科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病理科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5有助于提高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细胞病理学在病理科开展,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提高病理医师诊断水平。常规脱落细胞学的检查与诊断,如常规宫颈脱落细胞涂片、痰液涂片,主要应用于癌症普查、体检,利于早期发现肿瘤、诊断肿瘤并及早治疗肿瘤。胸腹水细胞涂片检查与诊断,能让医师第一时间了解患者胸腹水中有无肿瘤细胞,如有发现肿瘤细胞,可将剩余胸腹水进行离心取细胞沉渣进行组织包埋切片,并做免疫组化等,从而进一步明确肿瘤细胞来源,为不愿再做创伤性组织活检或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明确疾病的诊断。进行手术中病理诊断时,在手术中送检组织病变切面上加印压一两张细胞学涂片进行诊断,可以大大降低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所带来的高风险,尤其是适合应用于术中良恶性难定的病变,如胰腺癌、管胆腺癌、卵巢癌等。由于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均在病理科开展,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都可以得到相互验证,诊断结果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病理科医师通过不断比较、不断学习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使得自身的细胞病理与组织病理的诊断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肉眼及显微镜下改变以及疾病走向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临床病理见习则是医学生初次接触临床的最佳切入点[1]。基于这些,我们在暑期组织安排学生进入病理科进行临床病理见习。
现结合我们在学生见习过程中的教学要点和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带习体会,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见习的教学水平。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参加对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病理科的容纳能力有限,我们采用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方式,从已学过病理学理论的大二临床本科学生中选出部分同学参加了暑期的病理科临床见习。
2.前期准备工作。要保证见习效果,充分的见习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对见习学生介绍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流程和详细步骤,与临床科室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注意事项,等等。
3.正确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诊断医师与临床医师不同,大多不能直接见到患者,只能见到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与病理检查申请单。这时反映患者病史及手术所见情况的申请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现在很多临床医生并没有意识到申请单的重要意义,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内容非常不规范,往往会对病理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见习学生这一内容的训练,使他们了解病理申请单的填写对病理诊断的影响。当他们正式投身临床工作后,能够重视临床与病理的沟通,正确规范的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4.熟悉病理制片过程。见习学生分组,先由相应的诊断组带教教师带领,从接收手术病理标本开始,观看取材,然后上脱水机脱水,再由技术组教师带领观看包埋、切片、染色,最后再由诊断组教师讲解显微镜下如何观察诊断。这样不但使学生直观了解了上课时使用的病理切片如何制作,也熟悉了临床病理科的整个工作流程,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了整个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环节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制片的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病理诊断的结果需要3~5个工作日才可以发出,而不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或者临床医生所想象的很快就能出结果。
5.熟悉病理诊断工作。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多见的疾病,比如食管癌、乳腺癌等,通过多头显微镜指导学生镜下读片并初步诊断,使学生明白如何对镜下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的热情并再次复习病理理论课的学习内容。
6.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对一些病变典型的大体标本进行取材,并包埋、切片、染色,然后在镜下观察,进一步理解大体标本的病变与镜下改变的一致性,训练正确的病理思维。
7.了解冰冻切片流程。在临床工作中,部分临床医师简单的认为冰冻切片可以快速的知晓病变性质从而滥用冰冻切片检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风险,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对冰冻切片操作步骤的观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冰冻切片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及意义。
8.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现在分子病理学逐渐成为病理发展的热点及新方向。通过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哪些疾病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明确诊断;选择这些免疫组化标记物的原则和意义;了解关于免疫组化的实际操作步骤。现在有部分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其中一些正需要借助一些病理技术开展,同时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以后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要求也会有所提高,较早了解病理学的相关技术对他们日后的科研课题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临床病理见习的一些体会
1.参加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参加见习,这部分学生通常对病理学相关的内容比较熟练,学习的自主性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见习效果。
2.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病理见习,学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可以亲身参与到临床病理诊断的日常工作中,不但可以了解临床病理诊断的一般操作流程,还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上课时封存在玻璃缸中的病理标本在见习时可以带上手套仔细观察触摸,使相关理论印象更加深刻,亦可以看到与教科书上或实习课上有差别的一些病例,之前较为单一的内容也变得丰富了,很好地补充了学校内学习的不足,锻炼了学生运用整体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翻阅科室现存的专业书籍或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甚至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临床病理见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比如接待患者或家属、为其查询病理结果、学习怎样正确解释病理结果。同时与临床各科室医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比如询问病史、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也可以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4.提高今后临床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质量。学生体会了病理科的活检流程后,进而可以对病理科前的一些工作做一些了解,明白标本在进入病理科前还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比如临床医师取材不到位或病理申请单填写不清影响病理诊断,甚至标本处理不当,如标记不清或标记错误、固定不及时或放错固定液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各临床科室共同协作才能确保病理诊断的质量,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高度重视[2]。
作为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明白病理诊断对送检标本的要求、固定的方法和时间、冰冻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的适用范围等,能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5.教师从见习带教中收获颇多,实现教学相长。临床病理见习对学生来说上课时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丰富,而对带教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变得更有挑战,不能简单的重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不同病例的临床资料转变为有规律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理解一些常见病的临床病理诊断,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再次梳理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自身教学能力;同时必须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这也有利于见习带教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与提高的机会。
三、待改进的方面
1.时间有待改进。要求参加见习的学生很多,但病理科容纳量有限,为避免影响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目前见习时间仅安排在暑期,有必要争取更多的见习时间,以便更多的学生能轮流到病理科见习。
2.与临床相关专业联合示教。临床病理诊断仅仅依靠学生所学的病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与一些临床课程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真正起到桥梁学科的作用,应该积极争取和相关科室教师联系,邀请多个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和介绍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3.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见习手册。编写一本适合学生见习使用的工作手册,包括见习所含内容及注意事项,方便学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综上,通过临床病理见习,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机会与途径;同时通过见习,学生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3],值得一直推广实施。
【关键词】PBL教学法;病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06-01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其实践性很强。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学类人才的培养需求[2]。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需求和当前教学方法的变革,我校病理学学科组结合本校教学改革特点,在病理学教学中尝试应用 PBL 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10级临床专业2个班[10(2)班和10(5)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0(2)班61人,10(5)班61人。其中10(2)班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10(5)班为实验组(PBL教学法组),授课时每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有7-9人。两组基础理论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示教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手段。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在应用PBL教学法的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的五步教学法。在新的理论课前数周,教研室全体教师根据病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选择并编写或修改典型的临床病例,设计问题,然后分发给学生。学生7-9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它途径,自学和预习相关教学内容,并充分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小组的其它成员应积极地进行交流,,形成小组的整体意见,制作成PPT形式。理论课时由学生介绍病例,教师需引导或启发学生思考。各学习小组针对病例及问题,推选代表以PPT的形式向大家报告各自的观点看法,阐述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在听取小组代表发言后进行点评,分析各小组解答的问题;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和倾向性问题进行小结和集中解答,归纳、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要求。另外,还需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成绩组成:理论成绩由客观成绩、主观成绩组成,分别各占50分,期末考试总成绩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成绩采用 ±s 表示,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尾t检验,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比,实验组(PBL教学法组)病理学客观成绩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病理学主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PBL(Problem-Based Lea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有根本的区别。P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高等医科院校已经开始尝试PBL教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之一的病理学,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因而,实施PBL教学可望在一定程度上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但实施PBL教学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
我校自2006年开始进行PBL教学,其中病理学就是首批开展PBL教学的课程之一。目前PBL教学法已被应用于病理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中。通过理论教学发现,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主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有显著性差异(P
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可能与PBL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而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参与度;因可获得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信息,致使有关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当场暴露,在深入讨论中深化了对该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把握住正确理论,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答新问题;另外,可使学习过程缩短,但学习印象深刻,这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充分地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合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主导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特别是提高了文献识别及质量评价和汲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3]。这些都将为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病理学采用PBL教学法后,教学理论成绩有明显进步,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PBL教学方式的新颖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因此,PBL教学法是优于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应用PBL教学法时,也需要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病理学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4]。但在当前形势下,尚不具备单独开展PBL教学,而摒弃其他教学方法的条件。
另外,在PBL教学法的实施中,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如没有现成的PBL教材,没有现成的PBL教学大纲,没有现成的病例体例可供参考,大班授课如何开展PBL教学?……针对没有现成的PBL教材,教学主管部门可否指使编辑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教师编写?针对没有现成的PBL教学大纲,学校可否指派教务处组织专家编写?针对没有现成的病例体例可供参考, PBL教学组可否组织人员编写?……针对在PBL教学法实施中,带教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其素质直接影响该法成败,所以开展PBL教学的教师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另外PBL教学时,教师工作量将会成倍增加,学校如何计算?相信,只要以上问题逐个解决,PBL教学法将在医学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玉芳.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2] 刘小花.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探讨) 2010,28(11):46-47.
[3] 马彬,杨克虎,田金徽,等.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81-483.
[4] 靳俊峰,郭瑞珍,吴秀香,等.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17(2):355-356.
作者简介:
戴建国,男, 1971年生,江苏溧阳人,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项目(NZY1103)和哲学社科基金(11XSK29)
关键词:PBL教学法 中职教师 教学影响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57-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其特点是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主要在国内外大专院校应用较多,中职医学教育基础课应用相对较少。
1 研究进展
在PBL教学法提出之后,经多位医学专家和教授的共同努力,开始在医学教育中进行尝试和改进,并且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医学生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在医学专业所涉及的病理学教学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PBL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自主性。以美国医学院为例,在20世纪末期就有70%左右的医学院尝试了PBL教学法,而其中以哈佛大学医学院对该教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他们的经验是,通过分组学习,将医学专业各个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形成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有学者对PBL教学开展了深度的探索,侧重分析了病理学科内容在PBL中的合理设置,以及团队任务的破解、临床实践的渗透。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尝试,美国医学院对PBL的应用已经从基础层面的“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上升到“探索促进或阻碍学生学习的因素”这一层面。
20世纪90年代,PBL教学法开始进入欧洲国家的医学教育系统。以东德大学为例,他们在评价PBL教学法时专注于以下两方面:通过研究学生、教师与临床病例之间的变量关系来预期课程教学效果;通过探求解释或补偿学生对论文案例的评级的预期的变化的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对课程理解的因素,逐步改善课程教学方式。东德大学的研究表明,通过提高PBL教学病案的质量,完善病案的辅导指南,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扩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及熟练掌握群体动力学等方面,有利于推进PBL教学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英国部分医学院校自1990年代开始也成功地实施了以PBL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其中圣乔治医院医学院实施以问题定向的课程。包括四方面含义:第一,基于指导自学的理论。由教师设定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根据临床的常见病例、典型病例、特征性病例建立重要的病例库,这一病例库汇集了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适合学生的学习;第三,将PBL教学法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用于不同的教学章节;第四,为增加加学生对PBL整个课程的了解程度,每周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培养他们重要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教授从对比的角度出发,研究PBL与传统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表现情况。对比的内容包括:将传统教学的学生和PBL课程教学的学生在知识测验(加拿大资格考试)中的表现进行比较;比较接受了PBL教学的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第四年末进行的知识测验考试中的表现;将接受了PBL课程教育和接受了传统课程教育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参加资格考试的表现进行比较。他们的实验结果证实,PBL教学能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需要。
2 中职院校中PBL教学法经验总结
为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该校护理及检验专业《病理学》课程进行PBL实践教学。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采用了PBL教学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证明PBL教学法适合中职病理学教学。现将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影响总结如以下几点。
2.1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PBL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明显区别的新型教学法。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过多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让PBL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PBL教学前首先应对PBL的基本概念、实施过程、评价体系深入理解,熟悉其教学过程。才能在教学中及时转变角色,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
2.2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虽然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正确的引导、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BL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在PBL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作为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和评价者,要求具有很高的教学技能。[1]要具备的整个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学科的知识,还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在实施PBL教学前教师应先吃透病理学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制定教学目标。结合中职学生心身特点及知识结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学生资源检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加强“入门”指导,要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上的、工具上的支持,努力为学生寻求并提供运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各种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使PBL教学法效率更高。[2]
2.3 灵活掌握课堂节奏
教师作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具有严谨的思维和对课堂气氛准确的掌控。在PBL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敏锐地洞悉学生想法,实时的抛砖引玉,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争取让每一组的同学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抓住学生对临床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心里,教师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相关内容灵活的串联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由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步步分析,解决问题。[3]既保证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能维持住秩序,使课堂秩序不至于失控。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使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有利于营造学生发展的自由环境、导致积极的教育结果。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和优秀学生的交流上,对部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注,提问时注意问他们一些相对简单些的问题,答对后及时表扬、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力,这样有助于提升这一部分学生参与感。最后及时点评、鼓励为主。
2.4 加强课后分享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PBL课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必不可少。教师间通过共同探讨、切磋研究、经验分享,纠正不足后,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改进教学,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PBL教学法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张文玲,冯晓,刘艳林,等.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