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管理项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1、对进度进行管理

所谓进度管理指的就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对其基本项目可以顺利的进行,这也是管理的关键。当前,在我国的现行建筑管理体系当中,作为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施工,要按照合同示范文当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从而确定工期的进度,同时也可以应用网络技术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工作。此外,作为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还应进行密节的配合,从而制定出管理进度的工作目标,明确职责,进一步做好协调工。

2、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当中,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对自身进行监督,并且由各级主管部门进行宏观控制,对于参与的各方应有明确的分工,也应进行密切的配合,从而确保建筑工程可以达到质量标准。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当中存在几点影响因素,这主要包括有:受到人为因索的影响。它主要是指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要素质,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技术等方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对环境外部情况的要求会很高,尤其是对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方面的选择上,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影响。对于工艺的流程、技术方案以及检测手段等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3、对项目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当中,一般管理人员的工作都是比较复杂的,主要都是在一些大型的项日管理当中,所以一旦没有在进行施工前制定好完整的一套工作计划,就无法在工作当中有计划的进行协调,也无法达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以及标准化。

二、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1、监理单位在制定计划时发生了偏差

如果监理单位在制定计划时发生了偏差,则会限制施工进程的稳定发展。在现阶段,我国随着建筑业的日益创新,并且也有了快速的发展,而监理单位从数量上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一般的监理单位在技术力量、资历以及管理经验上都比较缺乏,也受到了相关的限制,所以在中远期的发展目标当中。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拓,从而也就导致了项目管理与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的问题。

2、监理制度落后

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仍处于落后的状态下,所以就很达到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我国建筑业随着不断的发展,因此,项目管理标准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我国的一些监理单位中仍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指导,只是在探索中求前进,很难达到管理的目的。此外,在我国的建筑业当中,由于监理单位也只是处于协助的管理当中,所以也很难得到各行业的认可,也不能确保其服务质量,基于几上因素的影响,这也制约了监理单位的作用发挥。

3、监理人员的素质较差

由于监理人员的普遍素质较差,也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这也很难满足建筑项目管理的需要。此外.在我国建筑管理当中,由于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都在不断的提高,如果监理人员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他就很难承担重要的管理职责。

三、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组织如何做到相互促进

现在的建筑工程正在朝着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这对于工程监理提出了挑战了。工程实践证明,实施建设工程监理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与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和沟通,引导工程监理与施工组织的相互促进,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促进工程质量提高。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监理企业从事的监理业务,仅限于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保修等建设过程,各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连续性和相关性。该阶段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以下几方面: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分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应与监理实施细则有效的对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而施工质量在双方的共同促进下,通过技术保障,也得到相应提高。

2、保障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作为建设工程监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从国家或社会要求,还是从监理单位自身利益着想,搞好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工作刻不容缓。该阶段施工单位安全保障措施应体现以下几方面: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强化安全教育与演练;加强安全检查;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协调统一;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监理单位应针对建筑工程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控制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3、确保工程进度目标。

当前社会是一个讲究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时代,建筑工程更是必须讲究高效率与高质量相并重。因此,能否管理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是衡量建筑工程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阶段施工单位进度保证措施应体现以下几方面:进度计划做到早、全、实、细、真正体现计划指导施工;各职能部门应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及时调整;计划的考核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施工方案的制定应满足计划要求;进度款以工程质量为依据经考核后发放。监理单位在总目标的规划组织管理下,确保施工进度计划按部就班,以实现预期的任务。

4、完善造价控制手段。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它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施工阶段的控制只是其中间环节,但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很大的。该阶段施工单位成本控制措施应体现以下几方面:抓好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从施工组织、技术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做好市场材料价格调查,建立询价体系;控制工程变更,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做好反索赔工作;控制工程款的动态结算。监理单位应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通过协调建设方与施工方,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实现工程成本最小化。

5、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

5.1需要从施工的质量进行改进

力求施工质量可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以高标准和高要求对施工进行衡量,加强工程监理,在实践工作之中还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分析、积累丰富的施工经验,并且对相关施工建设理论体系进行完善,达到改善技术水准的目的。其次还需要从施工的进度这一角度来进行考虑和研究,现代化的建筑项目着重强调的施工时间观念和经济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施工项目的进程管理,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对于当前的建筑单位来讲,只有深入的贯彻并且落实了工程监理的相关理念,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够确保施工可以按照既定的计划完成,甚至是超前完成。同时其中离不开新型技术的保障,当前的施工进度不断强化和改进,需要大力的推行新技术,来发展建筑行业的各项管理标准。

5.2从建筑行业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当前不断强调新型技术和新手段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行业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阻碍较大,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加强技术的系统性,强化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并且依赖于市场建设的原则,以此来不断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建筑企业今后的工作制定出长远的目标,并且为各项工作和经营项目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方案政策。

结束语

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项目当中,它属于比较复杂的一项,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从设计到施工当中,再到验收竣工等全面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过程当中,工程监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引起各方的重视。当前形势下,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非常的激烈,作为建筑行业如果想继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在施工质量上得以坚守,从加强工程监理,从而实现在项目管理上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相结合,切实做到把质量标准放在第一位.从而才可能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军,刘庆.浅析建筑监理如何更好的确保施工安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项目管理;业主;建筑工程;协调管理

一、引言

业主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内容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资源供求、信息交换等方面,资与信息交换协调可以统称为技术协调。从业主方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建设项目管理术协调的重点,主要是技术信息协调。

二、夯实技术协调管理

业主方的技术协调应从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制约机制、协调程序等方面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内、外部结构项目管理组织是项目所有参与方的组成形式,其分结构决定了技术协调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一方面,我方方项目在必须分包时应适免不合理肢解工程的做法。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应充分考虑我方自调能力。

(二)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管理的实践经验无疑是做好技术协调的良好条件,但是熟的技术及信息协调应更多地依靠科学、严密、规范的协调程序,对每个环节进行多多参数的客观分析与控制。

(三)质量控制上做到“严进严出”,每周定期联合项目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质量巡检召开质量例会,“赏罚分明”。本工程曾经在监理单位检查后,两次复查出少负弯矩筋加密区没加密的严重的钢筋漏少的情况。此类问题均属于威胁结构安全的大问题,中必须慎之又慎。

(四)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并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三、注重专业协调管理

(一)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屯、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二)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三)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五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不便,也是产生间题的重要原因。

(四)各专业的业务水平低,不按图施工。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四、完善制度协调管理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中业主、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建立严格的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业主、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调工作,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五、细化组织协调管理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建立专门会议制度,施工中业主、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

六、优化关系协调管理

(一)项目内部及周边关系协调:协调项目内部各单位的关系,并负责协调与周边、政府主的关系。重要协调事项应事先向主管领导报告。在手续办理过程中,与自来水公司、司、煤气公司、市政养护部门等进行接洽,起草相关供水、供电、供热、排污等相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二)要处理好与质量监督部门的关系。质监站对工程进行质量等级核定,是对该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依据。在搞好现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协助、配合质监部门的工作,充质监部门权威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工程施工 协调管理

一、引言

建筑工程, 就其各专业本身, 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 不论在设计, 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 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在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 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特别是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各施工单位在协调方面出了问题, 往往出现返工, 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 影响工期, 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由此可见, 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重要, 同时也非常必要。作为业主(甲方)或者项目经理,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 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 下面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 牵涉到从工程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 多专业技术工种, 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分工越来越细, 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 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 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 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 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 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 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 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 很少有类同, 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 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企业培训跟不上技术的发展,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最新技术, 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2、施工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仍延续以前的某些体制, 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 总希望其他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量和责任, 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和责任,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 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 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 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组织管理方面

现场施工过程中, 各施工单位、作业工种交叉混合, 尽管各单位指定了协调员, 但没有专职人员, 一般由项目经理兼任, 而项目经理的工作千头万绪, 根本无暇顾及、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协调问题, 等到问题出现时才想到协调, 但为始晚矣。

4、人员素质方面

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 人的素质对施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没有树立整个工程一盘棋的集体观念, 想到的是自己单位或部门的利 益, 导致有的工序需要各个单位配合时, 大家互不相让, 协调也就成了问题。

5、其他因素

建筑施工是在工程所在地进行施工, 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当地自然条件、环境条件、政治条件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作为施工单位没有考虑到上述条件或者考虑不充分, 想当然地以以前的所在地施工经验来处理现在所在地的一切情况, 众多问题也就出现了, 有的甚至出现大问题, 这个时候才想到协调, 已经太晚了。

三、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 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 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 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 并认真落实, 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 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 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 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 由专人统一指挥, 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 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 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 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 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 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 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 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 从提高行业标准, 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 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 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 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 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 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 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 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 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 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 而应是实实在在, 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 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 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 才有可能一级一级的落到实处。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为技术管理人员, 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 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 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 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5、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 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施工中不遗琐碎, 不留后患。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策略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1.1建筑施工人员管理上的问题

建筑工程行业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许多工程施工企业都缺乏完善的施工人员管理模式。难以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合理控制,在工程量需求大的时候,无法对施工人员进行快速、合理调配,进而导致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除此之外,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拔以及员工技能培训上做的不到位。对于部分施工单位来说,大多采取的是包工制度。一个或者多个包工头需要同时带领好几个施工队伍,由于人员管理上的缺陷,这些施工队伍常常是东拼西凑形成的,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调配和管理,时常会出现劳动力浪费以及窝工等问题。

1.2施工材料管理当中存在问题

从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过分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规划。这在施工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例如使用质量较低的建筑材料以节省施工成本,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常常会从一些不正规的制造厂,引进螺纹钢、圆钢等工程建造零部件。施工企业认为零部件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不大,选择质量稍低的零部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还能够节省企业成本。这些零部件无论从韧度上,还是强度上,都难以达到实际需求标准,运用在建筑工程当中,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些建筑企业节省成本甚至采用含煤量较高,强度较低的施工红砖,或者使用一些碎砖,这些材料的使用会导致墙体硬度较低,墙体出现裂缝等问题。在砂子的选择上,有些企业选择含泥土量较大的砂子,而且不进行水洗处理,就直接运用到建筑工程当中,或者在选取砂子时,并没有进行筛选,这种砂子制造而成的混凝土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较低。如果将这种混凝土用在建筑基础环节,会对整个建筑物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1.3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依赖于管理制度的有效指导,但是在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当中,常常忽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整个企业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做统一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结构等部分的问题影响施工建设。还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客观考察,使得这种管理模式与工程建筑实际情况不符合,管理模式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2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

2.1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上的缺陷

要想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管理的价值,就要在管理模式执行的过程中做好监督。工程监督手段的有效实施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工程监督的有效性认识不足。工程监督手段的执行力较差,使得监督人员也无法正视自己的工作,最终导致施工质量低下,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等问题频发。不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下,对建筑企业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2建筑材料质量较差

我们都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价值。只有选择符合建筑工程需求的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出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建筑工程。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从经济、质量两方面着手,选择最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做好监督工作,防止某些采购人员采购质量较差的产品。除此之外,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配合,对建筑材料的制造行业进行严格的监察,防止质量较差的建筑产品流向市场。

2.3建筑工程施工水平较差

科学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各大行业的工作方式都面临重要的转型。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时期,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准入门槛较低,时常出现施工水平低下、科技含量较差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上升阶段。其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系统管理手段不足,施工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等。这种种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4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在建筑企业当中,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都会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缺乏学习先进管理手段的理念。这样的管理人员常常无法认识到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常常会忽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管理等的重要性。而且,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除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自身的问题之外,建筑企业忽视员工培训也是十分突出的原因。

3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策略

3.1严格控制成本管理

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建筑企业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的。要想保障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要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办法。建筑企业要设计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模式,然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控。使得企业的每一笔流动资金都有迹可循,对已经出现的资金浪费进行高度重视。

3.2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

在提升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工作中,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工程施工之前,就要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对各个操作环节都进行精细的考察,采取最为合理的监督方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之前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以及施工材料采购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3.3注重细节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就要充分重视施工的各个过程,加强对施工前、中、后期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保障各个环节都得到严格控制,尽可能降低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进行质量控制就是要做好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的控制。要对施工材料安全进行严格把控,如果合作的材料单位出现一次材料质量问题,就要立即终止合作。

3.4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的施工作业都是由施工人员直接参与的。因此,为建筑企业提供施工人员的相关单位必须要做好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工作,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也要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严格考察。在这种重视程度之下,施工人员也会有意识地提升个人的施工能力,充分调动施工人员施工的积极性,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培训之后,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一个综合考察,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施工人员就不予录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从自身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施工单位能力等各个方面着手,探究出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改善策略,在现有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这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王伟 单位:南京交通土地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寅.建设工程质量政府差别化监管方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5.

建筑工程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就这样一个项目,合同工期450天,居然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完工交付,在临近交付的一年内,一致在抢工期。探求原因,让人不得不深思。先看看本工程参建单位当时的现状:

该项目由一家具有较大规模的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开发运营,该企业机构庞大,部门多、领导多、员工多,管理过于分散,流程环节多部门间缺乏协调,效率低,管理制度过于固化、形式化,缺乏灵活性。例如管理过于分散、不协调,表现在营销策划负责人、设计负责人、工程负责人,当工程现场施工出现问题时,好多立即能判别处理的施工问题,因领导各负其责,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大量问题积压得不到解决,阻碍了工程总体的进度计划。例如有些现场技术问题,因为公司设计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和设计院进行协调反馈,出具设计变更单,延误了工期;即使有些现场已经调整落实的实体方案,因缺乏签证设计变更资料,而得不到及时签证,降低了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也给现场管理协调带来了难度。

该项目引进了三家设计单位,因各家设计单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同、管理模式不同,设计深度也不够,加上前期设计阶段时间仓促,施工图会审阶段过于形式化,从而好多不同设计专业诸如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通风空调专业等各专业设计阶段,未做到有效及时的沟通,从而造成,在进行工程实体施工阶段,大量交叉问题暴露,返工居多,既影响了工期,又增加了施工成本,给现场作业人员也带来了施工困难。

监理单位因工期耗时过长,加上监理合同外新增监理费用,未及时落实,造成现场监理人员匮乏,缺少责任感。本来甲方和施工方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出现分歧时,需要监理单位出面进行协商解决的,也得不到监理的支持。相关需要监理单位进行签章的技术文件、工程资料等也大量积压,从而影响了房屋中间验收和最终的竣工验收。

总承包单位同样因为工期耗时过长或部分工程款未及时到位,出现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脱岗,分包单位缺乏有效一致管理和协调,出现了层层分包,现场施工管理混乱。项目经理不到岗,而委托有关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加上管理人员和班组的多次更换、有关工程材料设备、机械设备进场不及时,从而使拟定的总进度计划严重滞后,现场施工质量更不能保证。尤其给各参建方的现场管理协调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例如该项目的水电现状,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将现场30栋单体分半,委托两名项目副经理进行现场生产管理,同时又将水电安装肢解为四个批次分包给四家单位水电安装责任人进承包施工,而这四家水电安装责任人很少来现场安排工作,只负责提供材料,现场又安排了四个班组带班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分包模式,会给现场的甲方、监理工程师带来多大的协调对接困难、多大的工作量。要知道现场的安装工程师,不尽要负责室内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进度,同时要兼顾负责室外工程,诸如要负责室外雨污水、外网强电、室外生活供水、室外消防、室外智能化、室外通信广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的现场协调、管理工作,因为这些工程相对室内来讲,涉及的事业单位多、相关人员多、现场管网交叉作业多、对应的专项验收多,同时这些基础配套工程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竣工验收,即保证房屋投入使用的一个先决条件,其功能性、安全性都不容忽视。

针对以上工程案例,同样从参建方的角度出发应该纠偏:

从甲方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考虑,要做到诚信、务实,选择健康有效的管理机制,摒弃多余的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沟通效率,尊重客观规律、客观事实,选择制定最优方案,跟踪落实,做好动态主动管理,及时纠偏。做好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高效配置,有效对接,诸如现场工程师可以直接对接总承包单位的施工员、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垂直相对可以向上对接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于反馈不符合预期要求的,对接本项目本部门的上级直接或间接负责人。可以说这样一种对接模式,形成了一种闭环解决问题的机制,有益于问题的圆满处理。

从设计单位的角度出发,要充分领会甲方的框架理念,现场查看掌握基础工程设计资料,充分发挥公司自身或设计师的自身优势和特点,根据项目周期、时间长短、规模等,设计阶段的有效控制,平稳快速的进行设计计算、扩大设计、技术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尤其是各专业之间,诸如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电气、通风空调等设计部门或设计师之间要及时有效的做好交接和沟通,避免专业间冲突打架,给后期工程实体施工阶段埋下隐患。只要你是从施工单位走出来的,会明白现场实体做永远要比概念或理念性的调整困难、复杂、辛苦的多。

从监理单位角度出发,要依照监理合同,做好项目前期、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有效跟踪管理,根据制定批准的监理规划大纲、监理细则,结合批准的总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现场做好“三管理、三控制、一协调”。充分发挥监理企业的技术咨询优势,为工程实体的推进,工程资料的完善性,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