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第1篇

我们可以看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说,从后端顾客接触方式的变化,零售方式的变化,到销售渠道扁平化之后,互联网逐渐对整个生产组织产生冲击。通过C2B(customertobusiness,消费者对企业。以下皆由C和B简称)形式,对产品生产的组织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议价权和产品的组合设计权真正向消费者偏移。

互联网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冲击模式渐进式展开,从表及里,从产业链后端逐渐向前端转移,强度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的冲击,对产业结构的改变,不会如海啸一般扑面而来,只会是渐进式的发生。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分三层展开——

对社会结构冲击第一波,改变资讯传播的方式,这当然也就改变大众接受资讯的方式,于是,传统媒体成为受害者。大多数人能切身感受到互联网对传播方式的冲击,网络资讯平台兴起,网络成了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传统媒体开始退化。

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互联网天然的免费、开放、互动的平台特性,给了企业可以用网络宣传推广、接触客户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轮冲击波。第二波是对传统经济结构的后端部分的冲击,也就是对流通渠道的冲击。整个社会的流通渠道分为零售和中间渠道两个部分。

互联网对整个渠道的冲击是同时进行的。先是对社会零售体系的冲击,由于线上销售覆盖面广、接触半径大、产品展示空间无边界,展示成本低,库存成本低,无需巨额房租和水电等运营费用。所以,网络销售中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的零售价格,于是,线下销售纷纷转向网络,线上电商大行其道。所以,第二轮冲击波首先从流通体系的最末端——零售环节开始的。

传统经济结构中,很多生产商和品牌商,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不借助商的帮助,很难到达远距离的市场,很难大量接触客户。所以,企业必须借助于中间商,如总经销、商到零售商等。碰到调配、退换货等情况还要反复运输,长此以往形成了巨大的浪费,企业的运营成本巨大。而今天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品牌都在网上直接做销售。

生产商、品牌商除了借助网络实现和顾客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销售以外,他们不需要借助中间商的帮助,就可以了解顾客的需求。于是销售距离变短,渠道去中间化从而变得扁平化;

但在网络上,企业配送货物可以实现中央配置。如像京东商城一样实行大区配置,全国设置20个左右的配送点,减少回流等额外损耗。

再比如民航产业,过去航空公司销售机票是借助于机票商等代售点,伴随着网络的进步,所有民航直接对乘客销售机票,同时逐渐形成携程网、艺龙网、芒果网等网络巨鳄,售票由线下搬到了线上,2011年中国关闭了两万多家机票代售点。这是渠道层级被压缩,渠道扁平化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三波是到对制造商、服务商生产组织过程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随着渗透加强而日渐深入到产业链的前端。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对整个生产组织的冲击,在压缩了销售渠道之后,巨大的网上需求,开始对生产的组织产生影响。

在过去,厂家是按照对市场的预期、判断去组织产品的,包括款式设计也是来自于设计师也许顾客会喜欢的产品功能,自己组织生产。这其中会产生的问题是厂家的预期和市场的真正需求不一定吻合,所以会产生大量库存,形成对资金链的压力。

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是C2B顾客批量订制的概念,需要企业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了解。

2012年底,海尔和淘宝聚划算合作推出了“定制更划算”活动,淘宝网友5天定制4万余台家电,为我们展示了C2B模式对厂商的驱动力。多种颜色,功能配置,容量大小都不同,顾客根据需求在网上以团购方式定制海尔家电,购买人越多价格越便宜,而海尔公司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发货。这次活动在12月18日10点开团,仅15分钟内便成交超过6000台,截至12月24日活动结束,5天累计成交突破6750万元,共计42671台。

在买到心仪商品的同时,消费者聚集起来进行集体议价,抢回由厂商主导的定价权。企业组织生产小批量定制,也会在基本的成本控制基础上。

按照消费者的真实需要,企业组织采购配件进入生产线,按照定制分发出去——C2B的批量定制概念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组织运营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定制不是一对一的订制,大量的小C形成批量向B去定制,不过大批量的一对一订制对有些企业也是可以实现,也就是大C2B。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经济;现状分析;探究

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创造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智能手机以及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平台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当然人们当前的消费习惯,并促进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一、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当前处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涌现出了淘宝、京东、唯品会等诸多有实力的网站营运商,领域也已经扩散到了许多不同的实体经济体中,淖畛醯姆装等生活用品,扩展到现在的食品,旅游等文化产品,应该说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足不出户者的首选购物方式。“双十一”从无到有,直至成为“购物狂欢节”,其发展历程,本就是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的产物。它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在这样的现状下实体经济的发展则进入了缓慢甚至倒退的现象,首先由于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省略了诸多的中间环节,因此它的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市场的导向作用和价值规律,因此在实体经济这种倒金字塔的结构中,它的销售量远远低于电子商务。开设实体经济,必须要有相应的店面和设备,需要诸多的资金来支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肯定要从利润中获取。但是网络平台购物就不需要了,许多商家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成本支出,这样就导致店面开设越来越少。同时,实体经济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进行进货销售,而电子商务要想将经营范围扩大比实体经济来得容易得多,因此,总的来说,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

二、互联网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特点是互联网创新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创新的价值主要是依靠它在金融市场上获得的投资者的追捧来进行判定。这种模式在美国的实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知识经济热”的兴起,再到2000年左右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再到2007年和2008年金融创新的破裂,导致金融危机。这些实践都很清晰地反映出这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资本运营灵活,在创新端带来的全面竞争和全面繁荣非常引人注目。缺点就是,它基本不提供存量,它并不带来实质意义上生产力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种模式是德国模式。就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从设计到加工到原材料,再到整个生产的全过程。这就是实质性的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而且它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和就业机会。如果从流动性、从金融财富的创造来看,它的速度比美国模式慢得多,但是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地往前走的。

因此,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要为制造业注入新动力,而互联网正好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更应该借鉴德国模式,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实体经济的改革探究

虽然电子商务平台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诸多冲击影响,不仅表现在交易成本和范围的影响,它还严重弱化了当前实体经济的存在地位。但就是因为这些劣势给实际经济的冲击,也造成了实际经济的改革发展和创新。

(一)调整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一般来说,网络上的贵重物品购买总是得不到较好的保护,总会发生一些难免的磕碰,影响到购买东西的质量。因此实体商店可以改变自身的一些销售渠道,通过已有的完善的规范系统,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要想和电子商务竞争,实体经济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服务态度,将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让顾客得多更好的优质服务体验。

(二)加强设施投入,提供更多的优惠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停车场以及一些人性化的区域布置,这一投入可以有效促进顾客的满意度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实体经济的管理效果。实体经济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优惠活动,牢牢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同时,树立起一个长期的发展策略,并积极进行忠诚顾客建立工作,经常举办忠诚顾客的回馈优惠活动。

(三)进行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

实体经济在宣传自身时,可以通过当前十分流行的微信、飞信等高科技手段平台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发展,或者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宣传,对于一些换季清仓的活动还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媒体平台,实际经济能够有效加强自身实体店的知名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

虽然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这也给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小的机遇。实际经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可以积极转变自身的弱势,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重新包装自己,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第3篇

日本的电子商务市场年流通额约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83.51亿元)。而在2012年,在中国光淘宝一家就轻松超过万亿。亚马逊日本、乐天市场及雅虎日本占据着日本电商的前三位。据NHK电视台报道,亚马逊的日本分公司“亚马逊日本”2012年度的营业额高达7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6亿元),独占鳌头。这样的销售额还不足京东商城的销售额。

为什么日本的实体商业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的冲击呢?

第一点:日本的线下实体商业网络相当发达。以大阪为例,大阪的商业形态有商业街、车站商业生态图、便利店布局。通常商业街集中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同时各商业街通过各车站生态圈相关联,在各车站之间的地带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从而构建地上地下,从区域以点带面的网状商业生态图。

每家实体店店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日本的商品包装一般都偏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层,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实体店也能置放绝对数量较大的商品品种,以供顾客挑选。而且线下实体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

第二点:日本B-C电子商务配送体系是以遍布全国的几万家便利店为据点,实行就近配送。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日本电商体系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另外日本的便利店的设置密度较大,没多远就会有家便利店,就像familymart前不久还在庆祝其在全日本开第10000家连锁店。

第三点:顾客在电商网站购物,一般情况下需要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这些势必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日本的民众相对保守,也比较注重个人隐私,由于比较忌讳个人信息的泄露,因此,诸多民从对于电商还是持怀疑态度。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第4篇

在谈到实体经济到底行不行这个话题时,马云独到地指出,“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那么,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电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身为企业家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下面原汁原味的讲话将一一满足你的好奇心。

实体经济到底行不行

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看到会有更多新型的实体经济诞生出来。

大家都讲企业很艰难、实体经济很艰难,请问实体经济什么时候不艰难,企业很难,请问什么时候企业不难,实体经济不难吗,还是虚拟经济不难,虚拟经济也很难。大家讲BAT,中国有几十万家互联网公司在做,也就是诞生了这三四家企业,而这三四家企业也是每日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今天是你,明天就不是你了。什么是实体经济,大家都讲实体经济非常艰难,实体经济真正的定义是什么,是人类通过思想、财富、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生产和流通的商业,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希望大家不要统一把这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立起来,企业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实体经济中也有烂企业。我们必须淘汰那些落后的生产力,如果没有这种定力,我们还会回到昨天,而且很有可能没有办法面对明天。

谈苏商与浙商的异同

共性:

大家都精明智慧、善于经营、敢拼善闯、包容开放。

区别:

江苏自然条件优越,苏商是“离土不离乡”,而我们浙江靠山沿海,土地有限,浙商喜欢走出去。

苏商有一点“自顾自”,就是有一点单打独斗、闷声发大财,团队合作相对少一点,我们浙商,尤其是号称宁波帮、温州帮,善于抱团取暖,相互扶持增长。

江苏企业稳健、不张扬、柔韧、低调,典型的水文化,而我们浙商比苏商高调,是一个自带“网红”体质的群体。

说江苏企业会造,浙江企业会卖,我们浙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其实会造不会卖,会造不会说,其实今天的世界,会说也是一种生产力。

江苏企业注重制造业,利润虽然高,但是极其有限,我们浙商注重贸易,浙商从事投资、金融行业、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等格外多。所以江苏注重制造业,我们浙商注重现代服务业。

江苏企业注重权力,而我们浙商崇尚市场,苏商和浙商都注重权力和市场,但是先后次序不一样,苏商比较崇尚权力,但是瞳得尊重市场,我们浙商崇尚市场,但懂得利用好政府。

江苏擅长学习其它地方优秀的经验,所以江苏的外资都来了。而我们浙江善于创新、擅长改变,我们浙江擅长营销,所以我们浙江的“奇葩”企业比较多。

企业家的“三商”

我最近跟很多浙商企业家讨论交流最多的,就是情商、智商、爱商,企业要做大,企业要做成功,你要看他的情商,情商强的人,一般容易做起来,但是J情商强,没有智商,很容易失败,失败。智商就是要不断学习,你有智商以后,有知识、有结构,未来的速度会非常之快,但是企业家光有情商不够、光有智商不够,得有爱商,只有爱商是把天下人,把其他人的责任,把其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真正的企业家,

不是在社会发展中寻找漏洞去发展,而是在社会发展中,去弥补这些漏洞,去创造这些价值,如果你真正有这些担当的时候,你真正有这个爱商。你不赚钱,是不会受人尊重,但是你真正要受人尊重,一定要有强大的爱商,所以说情商、智商和爱商都非常重要。

零售不是要学怎么卖,而是学会如何服务

纯电商会越来越艰难,纯线下零售会越来越艰难,零售线上线下互补,必须结合起来。为什么美国电商没有发展起来,不是美国不支持电商,而是美国原来的传统零售做得非常完善,他们懂得服务体系的建设,他们懂得去服务好客户。未来的零售不是要学会怎么卖,

而是学会如何去服务。新零售将会在未来十年以内铺天盖地的对城市商务区、

商业区进行全面的整改,全面的进行革新,各位如果你手头上有现有的零售体系,请注意必须加互联网,如果你现在的纯互联网公司,必须加实体,而且这些实体不是纯粹你在公司内部去简单的并购合并报表,而是真正思考通过技术、通过创新来改变自己。

我认为未来二十年以后,一定是能用人的地方,一定要用人,因为如果纯粹是用机器去做的时候,我们创造出来的产品,将会缺乏真正的体验感,只有人,人是有文化、人是有情感的。

以前讲的制造业是规模化、标准化,未来的制造业是智慧制造、按需定制,未来的制造业讲的是智慧、个性定制。

淘汰你的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思想

我们必须思考,美国因为原来的传统零售发展得很好,所以电商很难发展,传统零售在美国是主流,而互联网不是主流。IT发展时代越强,数据时代阻力越大,在数据时代碰上最大的阻力,不是那些贫困的地区,而是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那些IT技术设施越好的省份,越不愿意接受数据时代的技术,而那些贵州、云南贫困地区,原来IT不够好的地区,一下子把握机会,面对未来创新。

昨天巨大的技术革命,昨天的最强就是今天的最弱,昨天的优势变成了今天的历史,新技术的冲击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电商实体经济的冲击范文第5篇

互联网经济是拥抱还是回避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导向的时代前提下,传统的经济市场正一步步被互联网经济吞占,这也使得许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经济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在今年召开的“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就表达了一些忧虑,他说,“我们要警惕互联网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现在有的网商公开说要颠覆传统经济,也就是说要颠覆实体经济。网商应算是虚拟经济,如果把实体经济全搞倒闭了,他还能做什么生意”,“网店搞乱了既有的价格体系,致使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只能关门歇业,这进一步造成了更多人失业”。

其实事实的逻辑却并非如此,电子商务只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最终也是基于实体经济而发展,倘若说实体经济都不复存在,那么电子商务甚至互联网经济也无从依附。

对于迎面而来的互联网经济,更多的企业选择的是欢迎与拥抱。在8月29日,万达、腾讯和百度在深圳联合召开会,正式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额高达50亿人民币,并且王健林表示,50亿只是第一批投资,5年之间总投资要接近500亿。豪气之中透显的是企业要真正融入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决心。

由此可见,在当今情境下,面对互联网经济,人们在认识上有所碰撞,一种认为互联网经济就代表未来,因而从内心高度认同,积极创造条件向互联网经济挺进。另一派却对其抱有一定的质疑。而采取积极行动的企业人不仅在意识上超前于他们的同辈们,在行动上也快人一步,在由传统向互联网的转型中抢占行业先机并获得了成功。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或者说,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核心的核心,经济的转型

如今,国内涉及到民生的诸多产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没有发现经济已由产品为中心转向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于作为如今消费主体的年青一代来说,互联网已成为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反之面对的是一个极为丰富广阔的商品市场,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仅仅用十几年时间就改变了国人的消费行为模式,而这种商品数量已不再占优,更注重服务体验的消费行为模式则逼着企业不得不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最为传统的零售业来说,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疑是革命性的。淘宝“双11”一天的交易额就相当于国内多家零售百货一年的销售额,今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71亿,先不论其中的水分有多大,即使折掉一半,其销售额仍是国内许多实体零售百货所无法企及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网络购物的低价优势,面对互联网经济的价格挑战,长期处于垄断渠道的传统零售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将不得不降低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回归商品本身的价值,使消费者在心理上认同实体零售业中也存在着优惠,同时放下身段,真心实意将重点落于服务质量上,从而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使消费者从线上向线下回流,这是当下面对互联网经济冲击中最为明智的一条道路。

互联网经济对于这种转变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能够推动经济的整体服务化层次的上升,在质量与经济附加值上进行提高,由做强转向做优。我们可以看到,在早年的网购平台上,低廉但劣质的商品随处可见,而如今,消费者们往往对此不屑一顾。这使得更加追求质量与服务的电商纷纷出现,在价廉的同时做到质优也成为了大多数电商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转变,更是整个经济的一次转型。

近日麦肯锡的报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中,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描绘了乐观的图景。报告预测: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GDP增长率0.3-1.0个百分点。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元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年GDP总量。当然,报告中互联网最主要的贡献还不在于GDP贡献,而是转型,“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之一,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将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正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所在,即透过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使经济增长模式由依靠第一第二产业增长转为依靠第三产业增长,换句话说也是由依靠农业工业的增长转为依靠服务业的增长。这是由于数字化的不断提高使得差异化的经济成本不断下降,支撑以提高差异化水平为核心的产业,即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在宏观上支持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由此可使经济服务化增强,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质量,推动GDP更为优质的上升,这同时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央对于互联网经济释放出了极为友好的信号。

就业与投资,第二张王牌

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绝不仅仅如此,除去促进GDP的增长,服务业比例的提升,它在另一方面能够极大的解决就业的难题。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关系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总理曾表示,“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就业。政府要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也是为了增加就业”。而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阿里巴巴为例,仅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就创造了1200万个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而如果销售额达到10万亿,还能够再创造850万人就业。其中1200万并没有将围绕互联网经济存在的生产流通环节的就业机会算入在内,这相当于整个国家一年的新增就业人口。这也证实前文中宗庆后关于失业的怀疑并不成立,人口是流动的,传统经济方式动力减弱的同时需要看到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从传统经济失业的人口最终会流向互联网经济提供的新岗位上,并且只多不少。业内有关人士认为,互联网经济对就业的贡献,保守估计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经济无疑是他们的一根救命稻草。尽管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实体之一,但生存困难、盈利微薄等问题严重的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他们融资、出货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一开放的平台上,他们能够方便地推广自己的商品,最近地接触自己的客户,直接面对他们真实的需求与想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其的重要性同开拓市场同样重要。尽管央行始终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然而过高的门槛,繁琐的手续,现有体制的束缚,使得中小企业们望而却步,传统金融业服务的对象仍旧是绝大多数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降低了投资与借贷的门槛,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与周转来源。而这一作用,则得到了来自管理部门的认可与鼓励。

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更有可能推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即分享型经济,在这种环境下,平台免费与应用收费相结合是其特征,既不同于公有制也不同于私有制,暂且可以称之为互联网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好处就在于解决了公私对立的死结,在不影响收益的情况下妥善地处理了公平的问题。企业能够通过此种所有制,借助云端,零成本地复制他们所需的信息资产以及数据化的生产资料,凭借使用权而非支配权介入资本运作,创造财富。换言之,若赢利则将收益中的一部分对价给生产资料所有人,若亏损则不需承担生产资料上的损失。这对那些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

核心之外有优势也有隐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增加就业岗位,活跃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而这也恰恰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单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如今现有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在经济转型上,它迫使厂商由原来的重量转为重质,提升服务品质;在增加就业上,能够覆盖全年的新增就业人数,缓解就业危机;在中小企业上,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转亏为盈;在产业结构上,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促进经济高质量提升。可以说,互联网经济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不小动力。

然而互联网经济的优势远不止这些,在推动内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国家软实力上也有着不小的贡献,即使这些并非其最核心的优势,但也不能小觑。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互联网金融中的P2P借贷来说,仅今年跑路的P2P网站就达到了二百余家,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尽管互联网金融获利巨大,远超出传统金融的上限,但还是要注意,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们还需要看到,互联网经济虽是在工业经济上发展而来,但不能刻意强调他们之间的关联性与相通性。在目前这样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互联网经济的独特性才是最需要去探索的。并且,这对于大多数思维仍处于工业经济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在无意间将工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套用至互联网经济上,虽能暂时缓解其对于互联网经济时代到来的恐慌,但最终还是不利于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