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发展

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园林的本质可以说是自然之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那么,也可以说园林文化的基本线索: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狭小者不显拥促,狭长者不显冗长,扁阔者不显短浅。

3、植物造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几何形的植物进行构图,通过平面与立面的变化,造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使作品具有精致的舞台效果;

4、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脱离具体物象,也不脱离群众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带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较浓的装饰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

5、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现代园林设计师要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使中国园林和人文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造园既可以遵从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两者都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对古今中外的造园史、造园术以及它们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条件进行探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人文,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

纯粹的模仿和复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对西方及古典园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袭拼凑是不可取的。只有端正态度,融会贯通,方可运用自如,创造出更精彩、层次更高的新园林,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本土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的风景园林作品,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杨彦.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

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化景观;植物配置;丘陵特征;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3;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255-03

Discussion on College Campus Plant Disposition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Jiangnan Hilly Areas

PENG Jin

(Department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437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campus garde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and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as explo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regional culture and pla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the center campu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re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Jiangnan hilly areas were deeply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plant landscaping; arrangement of plants; features of hills; spatial environment

大学校园绿地反映了校园的办学理念与学术思想,呈现着学校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校园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师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休憩活动场所[1]。

江南丘陵地区主要是指鄂、湘、赣、皖四省,江南丘陵地区的高校进行绿化时,要利用江南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文脉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营造宜人的景观,满足师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达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充分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最大化,营造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以湖北科技学院中心校区为例,研究大学校园绿化景观对塑造生态型山水园林特色环境,实现大学环境育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湖北科技学院绿化基本理念和景观营造原则

湖北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南部的“中华桂花之乡”,属低山丘陵地貌,湖北科技学院中心校区位于咸宁市城市中心地段,中心校区保留了一座自然山体和三处自然原生态树林,山形坡势较缓,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方向长于南北方向。在规划景观分布设计时,主景观轴线为自南向北延伸,南端以主大门广场为起点,山体自然区在主景观轴线的北端点,东大门为次景观轴线的起点,西区学生宿舍群为次景观轴线的端点。从自然景观分布看,主要位于景观轴线十字线交点及两侧。揽月湖位于景观轴线的交点处,东大门、医药楼、体育馆三个次景观轴线节点旁,分布着保留较好的岗地自然生态区。各功能区的绿化设计采用因地制宜、整体布局、优化配置的原则,融合地方文化体现校园园林特色,并将自然山水贯穿整个校园环境中,通过功能空间和景观的组织,运用显山露水的自然景观设计手法,创造具有特色的江南丘陵地区山水园林景观。

湖北科技学院中心校区的园林绿化特点反映了江南丘陵地区高校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特征,现进行下列阐述与分析。

1.1 表现生态性

大学校园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休息、活动、游戏场所,校园规划用地分配40%~50%的绿地。学院绿地由乔灌木组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空间,树种选择丰富多样[2]。通过绿化改善学校的小气候环境,可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涵养水源、防风固土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了绿地系统的生态、景观、游憩等多种功能,形成了“山水、植物、建筑”诸要素凸显的校园园林特色风貌。

1.2 突出文化性

湖北科技学院以“现代化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融合不同的建筑风格与人文生态景观为一体,通过对绿地空间进行功能分区与合理的植物配置,集中展现了一个高校的历史文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为师生交流搭建人性化的平台。

1.3 延续地域性

依据高校的园林绿地规划,充分考虑丘陵岗地的土壤、气象、地形、地质、水源、适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结合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水系,满足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各种绿色植物生长的需要,使学校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3]。因地制宜运用地域性园林模式,借用咸宁市独特的桂花、楠竹、赤壁等符号元素,实现了植物运用本土化,植物配置群落化,湖岸绿化自然化,林荫道路生态化,特征明显地凸显地域特色。

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

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所以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因为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有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二 中国南北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南北跨越纬度广,造成南北景观和自然地形地貌相差甚远,造就了不同地域文化,在园林当中也体现无疑。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力在不仅在国内无可替代,更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一)北方的园林特点:

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旷,厚重沉稳。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四合院是北方普遍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二)南方的园林特点:

南方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不同,多为私家园林,在气势上无论如何不能与北方的园林相比,但是江南园林的婉约细腻也同样是皇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很多其实就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南方花园长于小中见大,于有限的空间蕴涵无限的意境。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等词用来形容南方园林真是贴切之极。南方园林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看似狭小的空间中创造最强烈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比起那些大气恢宏的宫殿,同样令人震撼。南方园林在立意上,超然出世;在规划布局上:面积较大,主辅对比,建筑陪衬,园景、园宅相对独立,空间多变;建筑装饰上:建筑量较少,布局灵活自由,造型轻盈飘逸,装饰淡雅;水面大,曲折有致,多天然水景;体现一种“润、幽、雅”的境界。叠石理水、花木繁多、布局讲究、建筑风格淡雅古朴是南方园林的最大特色。

三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当然不能忽略社会层面对地域文化景观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古典园林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一定的表征作用,所以从某种层次上来谈,景观中所流露的文化具有一种特别的品质。有些社会结构适合文化景观的发展而有些结构会造成文化景观的停滞。不同社会结构下人们在景观文化艺术里渗透的程度也不同。

同时要注重多样性文化。简而言之,多样性要从从物质、精神和行为三个层面,挖掘、保护与继承地域文化和保护自然景观,更加要研究开发、发展和展望地域文化的未来,以把握地域特征和品格,指导景观物质空间建设,丰富和增强地域生活活力,提升其形象和品位,进而达到提高地域内公众的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的主要目标。

地域文化要注重乡土的保护性,因为文化是建立在土地上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会对地域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冲击,改变了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导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壳,变成空洞没有灵魂的园林。

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当地生活的人们有着继承当地地域文化的传统,所以在园林景观上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和当地人文的有机结合,令整个园林富有生命力,不会只是美丽的景观而缺乏园林的灵魂。注重当地的人文状况、风俗习惯,和园林建筑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而有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园林,是走出千园一面的重要一点。

四 小结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园林设计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气,可以更能带出园林自身的灵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乱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为主,和更远的文化相融合时,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耳又. 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D]. 北京: 北京林业大

学,2007.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渊11冤院6673-6675.

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通过考察学习几个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校本实际认为:城市规划专业必须抓住设计主线,充分利用农林特色,兼顾城市宏观规划,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力求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相应地城市规划学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也有以农林专业为特色发展而来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1]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几所学校中,既有农林占优势的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通过走访与学习,对本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国内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

(一)农林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国内依托农林优势而建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多走风景园林方向,风景园林要求学生要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人工生态环境的理论和方法,能胜任城市开放空间,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观赏植物学、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工程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从其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来看,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大的方面——景观生态角度进行城市规划,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设计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园林、园艺和城市规划的优势。这一点和我们园林学院的目标相一致,因为我们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学院农林的优势,今后走风景园林这个方向。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属于园林学院,是该学院五个专业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院培养方向与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五个现有专业(即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园林、园艺和旅游管理专业授予农学学位,而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均授予工学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负责人介绍,办真正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区域经济、交通规划、市政、园林等,计划加强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力量和师资。今后要办成既有农林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专业靠近的城市规划专业。

2.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在林学院没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只有硕士点是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方向。但是中国农业大学因为其自身的农林优势,本着“规划的基础是生态,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理念,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规划着重是考虑生态化。而城市生态学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农田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当然这一点,现在也切合国家重视环境生态的的实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华,生态规划和水系规划也开始被重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开了植物学以后,仍然在规划设计阶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这些高校中还不乏有农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说应该加强学生在植物和生态方面的训练和思维,将此思想引入风景区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让学生知道好的生态要保护,不好的环境我们要恢复,以此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和建筑学课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学科是建筑学,主干课程中除了公共课程以外,在专业基础课中就开设很多门类的不同课程,如设计基础课群像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图示思考与表达、美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另外开设专业基础课群像建筑设计及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规划师业务基础、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重点培养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最后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专业史论群像城市规划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和创作内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前两个专业的学制五年,最后一个专业的学制四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门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因为是以建筑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础课程的开设,在贯彻理论和实践的原则下,相关院系还开设很多的实习和实践课程,如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城市交通工程实习、城市认识实习、城市市政工程实习、城市规划设计实习等。所有这些都是对理论课程的良好的补充和完善,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设计作品,从而使学生尽快及早进入设计创作中来,而不是统统把设计集中到毕业设计阶段。

2.清华大学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还有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从其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来看,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显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学专业,相关设计模型作业也可以看出他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这几所以建筑为主的学校里,一个共同点是都注重学生的基础课训练。在设计初步阶段,都分别有学生开始接触设计,并且做一些相关的模型。特别是清华大学,学生作业分为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并且全是计算机绘图,可见学生的设计是从开始就逐步渗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开。当然传统的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的院校均有一个共性,其学科基础架构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这一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设计思维能力强,擅长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但不足之处是对社会经济等宏观城市问题分析训练少,对专门的规划技术掌握不够。[2]

二、完善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特色的确定

1.抓设计主线

作为一个省属高校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针对我们现有的师资和专业情况,我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抓住设计的主线。因为大的规划虽然学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强,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而一些详细的设计如现在就有新乡市区周边的县市做一些新农村规划、小学校改造等等,这一类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学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实的话,就连这些小的设计也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设计的主线,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专业课程调整。

2.充分利用农林特色

对于整合资源来讲,我们在园林、特别是园艺方面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划出一条园艺——园林——规划方面的一条线,让资源共享,同一门课可能在三个专业都开,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园林植物学,对园林和园艺专业,植物生理、植物识别、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对规划专业则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点突出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点,使学生能够重点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顾城市宏观规划

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以设计为核心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无法解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复杂且庞大的城市问题。如现代城市规划摇篮的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专业教育内容从传统的建筑学和工程学扩展到了地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领域。[3]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较广的专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所以我们还要抓好学生宏观经济、地理、社会、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可以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提高其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1.基础课

现代园林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字:江南园林;月湖;借鉴;区别

江南园林委婉秀气,虽小却细致,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小中见大,玲珑剔透。同时注重人文历史,寄托寓意,以物抒情,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江南园林因其鲜明的特点而广为应用于各地新建园林中,但现阶段的造园设景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应用和适当的更改。

1江南园林特色

江南园林具有叠石理水、花木种类众多、建筑风格淡雅朴素3个显著特点。江南水乡,水是江南灵动的特征,以石映水,以水带景,构成园林主景。太湖石、黄石、宣石等形态各异,或玲珑多姿,或厚重沉稳,或纹理奇特,可做孤石、假山、水岸等,是构成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而江南气候湿润,季节变化明显,植物品种丰富,因此在园林景观中,各种植物的合理配置是构成江南园林色彩的重要组成,植物高低错落,层次有序,布局合理,或观枝、或赏叶、或品花等。江南植物丰富多样,建筑则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白墙、黑瓦、红色的柱与绿树、碧水、翠竹、蓝天,构成了一幅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

2现代城市开放式景区与古代私家园林的不同

作为开放式景区,尤其是位于市区中心位置的开放式景区,除了作为城市景观之外,更多的是注重对当地居民的实际使用功能,其不仅用以“看”,更具有一定的“聚”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考虑管理、成本、空间分布、休憩点数量等因素。

作为现代城市开放式景区,我们首先要考虑到景区与周围城市整体环境的融合,而不能以一堵围墙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周遍的独特的公园。其次,要考虑景区的人流量与人群结构,从而决定空间广场和路线的分布,不能一味的以幽深小径,羊肠细道来作为游步道。第三,要考虑景区的功能,不仅用来游览,也有用于居民日常散步、锻炼、聚会等作用。第四,还应考虑景区的管理和经费等问题。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的部分特点,也就造成了在应用江南园林造景上的有选择的应用,有需求的更改建造。

3 江南园林在现代造园中的应用,以宁波月湖风景区为例

3.1 月湖简介

月湖,位于宁波老城区西南隅,开凿于唐贞观年间, 是宁波市区内唯一的湖泊。1998年,宁波市政府斥资6亿,启动月湖景区建设工程,建成后,占地面积28.6hm2,其中水域8hm2,绿地20.6hm2,成为宁波城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月湖在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千年的历史变迁使月湖具有特殊的地理人文特征,汀洲岛屿、水陆交融,并形成“城中湖、湖中岛、岛中池”的交互特征。

3.2 月湖景区的特点和功用

月湖与其说它是一个景区,不如说它是宁波人民,尤其是老城区人民的一个小区公园,尤其是月湖西岸偃月街依然保留着大范围的老式民宅。这一地区的人们清晨在月湖中打拳跑步,早起在月湖边淘米作饭,傍晚在月湖岸清洗衣物,夏夜在月湖边摇扇聊天,可以说月湖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长,而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月湖的哺养下发展。

月湖景区改造后,必须将这一“小区后花园”的功能保留下来,不能因为单纯的美观而剥夺了人们在生活上对月湖的要求,当然,有些如游泳、清洗衣物等影响到城市形象的行为必然被阻止。因此,月湖景区的建造在沿用江南园林传统造园特点的基础上必定有所变更。

3.3 江南园林特色在月湖景区的体现和变更

历史上的月湖十洲,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多已湮没,仅存松岛(又名竹岛)、花屿、柳汀、芳草洲等四洲,月湖景区改建过程中,分别对十景中的八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或点景(其中 “松岛”因有宁波市第二中学,暂不改造,“柳汀”因为已经形成儒、道、释三教并存的建筑格局,予以保留)。月湖由于其历史悠久,因此其建筑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种建筑,在改建过程中,绝大部分都给予了保留,因此产生了月湖特有的多特色的风格。

以下以月湖的部分景观做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