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新课标;新理念;新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评价建议明确提出:“要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更多的精神食粮?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 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当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呢?一是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二是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树叶不是绿色的吗?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三是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操场上》一文时,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小朋友会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借此情景,导入《操场上》一文的学习,重温在操场玩耍时的畅快。四是要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寓言两则》时,让学生参与游戏、演小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课文,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五是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经常性地讲一些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营养,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参与阅读活动。六是随机指导,树立典范。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2. 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使学生多读书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读书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拓展。应该寓阅读教学于有趣的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鼓励学生多读书。

如何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呢?一是要训练学生“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朝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变枯燥的阅读为有趣的乐事。二是要组织学生“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新农村建设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家乡新貌”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学校、新希望》、《火车从我家门过》、《热闹的集镇》、《农贸市场新变化》、《文明新村》等手抄小报。三是要指导学生“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要指导学生利用各节假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四是鼓励学生“提”。常言道:“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3. 指导掌握良好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只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能够阅读并理解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丰富其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 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阅读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大比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要增加学生的日常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转化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的训练学习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体验,并在阅读只能够有所体悟和思考,熏陶情感、启迪思想,获得审美享受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能动作用,强烈的兴趣爱好能够驱使人去从事某项活动。在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设计亮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置课堂环节,将阅读能力的训练贯穿到各种课堂活动形式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善于抓住学习中的机会,体验到收获知识的满足感,产生心理愉悦,刺激大脑兴奋。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实行每日一则新闻或者每日一个故事的制度,每天语文课都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到讲述最近看到的书籍、故事等,与大家交流心得体验。这样不但能够激励学生主动寻找阅读资料,争取表现的机会,也能使台下的听众有所收获,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试演文中的角色,再进行小组间的对比和点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玩的刺激下反复的阅读文章,增加对文章内容和深意的理解。

二、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丰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在阅读能力的提高上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方式选择的培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效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阅读训练。比如精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欣赏文章的韵律,跳读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到最多的信息量。比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学生就可以通过精度的方式理解文中不同事例的意义,采用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支持文章中心的几个论点。再如《晏子使楚》这类对话较多的文章,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在模仿人物语言、语气、神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主旨。此外,小学生在阅读中仍然存在一些自词障碍,比如不会读的生僻字、不理解的四子词语等,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先带领学生扫盲,读准真确的字音,理解正确的词义。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可以归类为两个环节,即略读和精度。略读也就是预习,指的是要求学生在新的文章学习之前预先通读全文,大概了解全文的故事梗概,可以包括字词、结构和内容,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阅读课文的盲目性,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文章的学习,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安排中熟悉阅读的技巧,应用到以后独自阅读的过程中。比如在字词预习中,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查找字的读音、词的解释,锻炼自学能力,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作关键的环节是精度,这要求学生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做到“不提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备摘录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优美的、有哲理的句子,名言,警句等摘录在笔记本上,积累词汇量,学习优美句子的写法,增加语言积淀。在学生精读时,还需要用笔标注出文中的疑难问题,边思考边勾画,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中需要勾画的内容主要有关键字、关键词、中心距、好句等,通常关键词用三角号标注,重点句用浪线勾画,好句用直线勾画,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

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模式从间接讲解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自主、主动学习。杜绝传统的讲、问、灌等方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生自主搭配学习伙伴,自由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解《检阅》的时候,学生要求观看国内外检阅的视频、图片,就可以自己去搜集,然后由教师统一整理后,再统一观看。在学生对检阅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再讲解课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比如讲解古诗《赠汪伦》的时候,学生要求听录音朗读,就可以反复播放录音,学生闭目感受送别的情境,古诗的情感意味,并且在录音的反复朗读中,尝试背诵古诗。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攻克的环节。要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贯彻《新课程标准》,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活化课堂,调整课堂结构,大胆放手。但是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教学进程还是要由教师把握,以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为中心,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难度,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四原则[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10)

[2] 陶永彬.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J]. 考试周刊,2009,(31)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诗歌 阅读 读到 品到 悟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10-01

新课改的大潮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教学主体的确立到学习方式的改善,从三维目标的确定到学习方式、方法的更新,无不要求优化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学更不例外,特别是阅读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探讨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新课改、新理念的大背景下,诗歌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又该怎样处理呢?

诗歌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建议,《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诗歌阅读教学的重点理所当然的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怎样培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总结新课改以来的教学经验,诗歌阅读教学读到、品到、悟到非常重要。

先说“读到”。因为“读”是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必然前提,是学生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必经过程。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读是必要的手段。诗歌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读”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独有的特色。“可以说,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跳跃性的结构、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特定社会境遇中情感体验的文学体裁。”(王一川主编《文学概论》170页)。不难看出,要理解凝练的语言,要把握跳跃的结构,感受鲜明生动的形象,要感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读,读到位。那怎样才能读到位呢?一句话:创设读的几率与情境。诗歌的音韵美,诗句的和谐美,本身就为“读”搭建了广阔平台。所以诗歌阅读要做到师生互动朗读、创设情境诵读、感知体验吟读、揣摩探讨品读。具体点说,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范读,学生的模仿、试读及互动对读,通过演示赛读、展示熟读等方式,达到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的目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复读机、录音碟带、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情境,也可利用学生想象、复述、描摹及情感表演再现情境,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通过体会、交流、推想、假设等方法实现揣摩品读。读是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的首要环节,是诗歌阅读教学“感知”过程的起步阶段,只有“读到”才可谈理解、欣赏和评价。

再说“品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诗歌阅读教学就必须“品到”。“品到”顾名思义就是抓住诗句品赏到位。如何“品到”?先品诗句、语言,再品意象、艺术,后品情感、主旨。也就是说阅读诗歌应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品赏到位。例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不仅要求学生品赏诸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千古传诵的优美诗句;还要品赏富有表现力的凝练语言,如“卷”“忽”、“凝”、“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等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赏析。诗歌的每一词、句,无不给人展示鲜活的意象,诗歌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一起活画、再现活生生的意象,把方块文字转化为可触、可读、可赏的生动画面,通过意象品赏沟通学生与文本,这是诗歌阅读教学独具的特质。因而诗歌阅读教学不得不品意象。捕捉到意象,理清了意象关系,学生自然就进入了诗歌意境。换言之,品就是化意象入意境形成整体感知的体验过程。要欣赏、评价诗歌首先要品意象。而文学意象的生成、布局本身就是艺术,无论事物表象还是意象的象征内涵,也无论是意象比拟的义理还是意象的指意、暗示,无一不是艺术的结晶,品意象的实质就在于品艺术。《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就告诉我们,品赏诗的目的不在“诗”,而在求其“志”、探其“心”。所以,诗歌阅读教学最终要剑指诗人的“心”和“志”,品赏诗歌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和意向主旨。这是诗歌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品到”。

后说“悟到”。读诗如行禅,“了悟”是最高境界。诗歌阅读不仅要感悟诗歌意境、艺术手法,还要感悟诗人感情、意旨,更要感悟超出诗歌本身的价值和启迪。阅读一首诗,如果没有从中获得社会价值体验和思想启迪、受到感情熏陶,就等于没读。所以“悟到”非常重要,不但要悟到内容,更要悟到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悟到”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的话题,但有两个基本途径可以推介,一是亲身体验、独立思考,二是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无论是古诗词阅读,还是现代诗歌阅读,都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的同时,或模拟情景、创设情境,或联系生活、回味体验,或虚设问题、激发思考,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感悟的目的。然而思想和智慧的资源绝不是私有独占的,它是可以分享、移植、裂变的。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搭建起合作的平台,拓开交流渠道,分享他人的思想结晶和智慧的火花,“悟”就不再是单位个体的思考了,而是群体思想和智慧的“克隆”。所以诗歌阅读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悟到”。

总之,诗歌是一种集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音韵美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尽量读到、品到、悟到,才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这不仅能够实现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也能让新理念、新课改放射光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试卷分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阅读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高中时期,是其形成良好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开展现代化阅读教学要重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首先,在新课改后,现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其次,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项目,所占分值比较大,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想要提高现代化阅读教学的水平,一定要以高考试卷为立足点进行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的具体分布

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课标实行之前,现代文阅读主要有两种题型:第一,论述类文本,以客观题型为主;第二,文学类文本,以主观题型为主。在新课标施行后,在原本两类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类文本题型,并且采用了主观题与客观题并存的形式,上述三种题型的分布具体如下:

(一)论述类阅读题。其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两个类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行,现代化阅读的教学理念呈现显著变化,而论述类阅读题型也逐渐向人文科学方向发展。从最近十年的高考试卷分析,论述类题型基本都是以选择题为主。

(二)文学类阅读题。文学类是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在新课标实行之前,文学类阅读题主要检验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控,在新课标施行后,文学类阅读题主要以小说的形式出现,文本也是以名家作品为主,并且将主观题与客观题充分结合。

(三)实用类阅读题。实用类阅读题是新课标实行后新增加的一类题型,其文本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出现,实用类阅读题主要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突出体现文本的探究性,对文本的要求主要有:体现科普、报告、新闻以及传记等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特征[1]。

二、当前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内容较为单一。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课本的题材、形式以及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材料的来源以及选择受到限制,教学重心集中与传记、小说以及散文等类型上,忽视对新闻、诗歌以及戏剧等类型的阅读,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十分不利。

(二)阅读教学模式老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通常按照字、词、句的套路对课文进行梳理和讲解,这种流程式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将学生固定于狭隘的空间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相关建议

(一)变革模式、创新理念。教师一定要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创新教学思维,针对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对课文进行适当的扩展,充分联系实际生活,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全文解读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阅读主体性。同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细读和精读,把握文中的精妙词汇,避免整体阅读而导致的处理弊端。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组织者以及引导者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心理,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能力、发展方向以及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2]。

(二)锻炼能力、激发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鉴活动组织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赏析,由于高中生背负繁重的学习任务,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和时间很少,因此,阅读教学只能在课堂开展。但是,仅仅从课堂的有限时间中很难获取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知识,无法实现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科学引导和组织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通过增设读书交流会以及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学会阅读、喜爱阅读。同时,教师还要推荐给学生一些中外名著,重视选修课中的新闻传记、戏剧小说以及散文诗歌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以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评价质疑和审美阐发。在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理性思考以及个人情感,教师要具备驾驭课文的能力和智慧,从整体进行课文把控,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3]。

在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关键性,以高考试卷为立足点进行分析,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水平,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丘天,田睿,王艳玲.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6,04:83-86.

新课标阅读教学新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学习者便缺少了很多机会来进行大量的听说英语,高中生平时所接触的文字也比声像资料更为普及一些。而对于报纸和一些科技方面的文献以及文学著作都需要进行阅读来理解,而这也是高中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形式上的单一性和内容的陈旧性,让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了很多的弊端。而阅读的重要性还在英语考试中有很好的体现,其在试卷中有着很大比重的分值。这让教师对英语阅读有很大的重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的阅读教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当然在应试教育还有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便自然而然表现了出来: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过于陈旧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很多教师仍然会因应试教育而被局限住,传统的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让学生学习很被动,这种简单的但很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受到挫伤,英语教师也会因为高中的升学率、压力还有工作量过大而很难用心地进行英语教学理论学习,这样教师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对教学方法更好地改进。

2.阅读材料在内容上也缺乏新颖

在新的教材里,阅读材料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这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过的阅读材料相比,还存在题材不够广泛问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阅读需求。而在教学应用中,只是提供内容雷同、单一训练材料的试题必然会让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英语阅读教学提升优化的方式方法

英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并让新课标理念贯穿到课堂中去。对教育教学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教学中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1.教学理念更新,让教学模式更科学化

教师应该更新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运用灵活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发展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上,还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内进行探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还有独特的个性都能够展现出来,更有助于交流。

2.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阅读中总会受这样两个因素制约,即文章和读者。而进行学生与文章的互动,是全新的一种模式,这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在阅读交流和互动中,学生会激活文章在修辞还有组织结构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会破除之前在不同程度上的理解障碍。并且因为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对于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日常的阅读进行指导和训练

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除了积累之外,还有一些技巧,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全面地阅读,提升阅读的质量。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阅读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同样,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纠正学生在阅读时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提升阅读质量。其次,要注意一些阅读的技巧培养。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如何更好地去阅读的技巧,省时省力。比如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关键字法。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和关键字,就能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阅读分阶段。首先是粗略地进行阅读,大致了解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其次是细读。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文章所写及所表达的内容。最后是精读,慢慢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深层次的思想。还有就是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强化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质量。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并在教学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相信英语阅读教学一定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素梅.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2]赵志彬.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化导入[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