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一、引入概念,为理解奠定基础

1.借助感性材料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出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其抽象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在形成概念前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使之认识到引入此概念的必要,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认识上产生飞跃。

2.借助旧概念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表述比较困难。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概念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充分运用旧概念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新概念与旧概念内在的联系,上课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概括性较高的一般概念讲授新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教学技巧,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促新,转新为旧,不断循环,既帮助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二、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形成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间的异同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从而为概念的应用奠定基础。

1.要注重通过引导学生用概念语言来对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别掌握概念所拥有的属性,然后从具体到一般,逐渐进行归纳。如在“循环小数”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先通过举例来对循环小数的属性进行分点概况,如“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抓住这两点在探究的基础上来归纳而得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的概念。

2.要注意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间是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在教学中,只有分清了概念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

3.借助变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如在三角形概念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形状、位置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对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1.促进记忆 对于概念的学习肯定是需要记忆的,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能很快记住课本上的概念表述,但是也很容易遗忘,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机械记忆上升到理解记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延伸,这样记得久也能灵活运用,更加根深蒂固。

2.自举实例 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具体特点,在延展了概念后让他们自己例证,在脑中更加具体化,能将学习到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加法减法学会以后,可以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运用到了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对神奇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3.强化应用 学生有没有掌握好概念,不仅在于他能熟练地说出概念定义,还要会灵活运用概念。强化应用训练,深化概念理解,增强记忆在应用训练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内涵应用,可以偶尔在课堂开始时抽查以前学过的概念定义,复述填空或是判断对错,选取一两个定义题,让学生根据定义计算证明,以此联系让学生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概念的外延上,让学生根据概念举例,辨认例证的对错并说明理由,同时还可以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行训练。

四、拓展概念,活学活用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取得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孩子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说“千米”“吨”等,由于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教师这样说了,他也便这样记了,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而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那么“千米”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至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1吨”到底有多重?孩子们心中并无底,才使得经常会出现:一幢居民楼高约20(千米);一节火车车厢载重量为60(千克)这样的笑话。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来进行切身的体验,再附以一些小实验,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衔接;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知识、基本的运算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对学生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

1.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

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明显,它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进行实践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且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整体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体现了教师的组织以及引导作用,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分析。

2.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有限,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由于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对于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数学更体现出趣味性的特征,更多关注身边周围环境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小学生对于这样形式多变、具有趣味性的知识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3.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

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小学数学主要强调的是基本的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进行的。在教材的内容选取以及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同,侧重对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进行培养,其中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在教学内容方面,初中数学相比小学数学也有了较大的扩展,初中数学中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初中数学在深度与广度方面进一步拓展

初中数学包涵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平面几何以及代数等方面的知识。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等有理数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无理数等方面的概念;在小学对于简单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的相关内容;在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初中数学引入了方程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此外,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等都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2.初中数学的逻辑性以及推理的严密性要求更高

小学数学主要是一些直观的数学知识以及简单的运算,更多地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以及推理分析的严密性,这与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知识积累是紧密联系的。初中数学中对于二次方程的讨论、函数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描述等都需要具有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这是与小学数学不同的特点。

3.初中数学应试的目的性更为明显

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小学生进入初中学校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数学除了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外,还要承担升学方面的巨大压力。

三、做好小学高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1.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尤其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讲解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值运算能力和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以及解题习惯。

2.逐步渗透中学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念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能够逐步渗透中学数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分析整数以及小数的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学生知道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在进行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图形方面的知识的思考。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属于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课程的内容、课程教学的侧重点等方面,二者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以及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并从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的可行性,以期能为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提供借鉴,提升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广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心得[J].校长阅刊,2006,(07).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少而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对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更应如此。本专业的大学数学教学时数只有150学时,远远少于一般理工科的200多学时的教学时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与基本数学思想,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判断基础的标准要有两个考量。一是站在大学数学系统的角度考虑,哪些内容的能奠定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二要站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去考虑,哪些知识与小学数学有联系,能有效的提高师范生数学素养,促进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通过这两点的考虑,就能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在哪里。万万不可谈多求全,如果内容过多、过繁,过深,势必不得要领,脱离专业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最基本的东西,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实质、方法和思想,使学生在后继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教学过程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

本课程的学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深入浅出、平实自然,不故作高深。应当通过典型的实例、直观的表述、详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数学叙述,正确把握和理解其内容的实质。在教学中要把握形式化度。由于教师受自己的专业研究影响,养成严谨的习惯,习惯追求叙述的一般性和抽象性,强调形式化和符号化。这对于以后不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的非专业学生而言,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来讲实在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形式化,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而且歪曲了数学的本质,误导了学生。能用直观描述性语言去解释的首先要用直观性的语言去描述,让学生通晓其大意,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做适当的抽象,给出抽象化的形式,这应当是本专业大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形式。

3教材处理要紧密联系小学教学实际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二,一是掌握掌握大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方法,为其它数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观点的认识小学数学,提高自己判断小学数学价值的能力,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紧密的联系小学教学实际。在教材处理是要考虑到这一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存在什么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要把这种联系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一明晰、深入的认识。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要去研究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呢?有的人会认为学过大学数学,这种联系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的,看待小学数学的有关内容会水到渠成的明晰与深入。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会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水平。例如,极限与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圆柱体积的推导;极限与圆周率;积分与面积计算等都是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之处,而且这些地方也是小学教师是是而非之处。这样的联系既可以使含糊的东西变的明晰,也是学生增加对大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学学数学无用的想法与论调。

4教学要突出思想性文化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数学数学教学与其它理工科的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该课程学习是其他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不同之处是,理工科的大学数学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往往直接用于以后的工作,大学数学成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其作用往往是间接的,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小学数学认识的层面,而很少直接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大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如:讲极限,可以让学生体会曲与直,有限与无穷,精确与近似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处理的数学方法;讲导数时,可以通过导数概念的产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概念抽象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既可以体会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感悟到哲学上抽象的一般过程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一哲学方法;讲中值定理,从罗尔定理到拉格郎日定理再到柯西定理,引导学生弱化条件,使结论更具有一般性,这个教学过程即可以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也可以体会到哲学上特殊到一般哲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不仅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应当挖掘出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点知识和技能,而且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及人文精神,乃至一般科学方法论,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方法论水平的提高,去把握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方法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方法最有价值,高观点的处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5教学要视基本训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好一门课程,单单掌握有关数学结论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并做好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在数学上学而有成的人都能体会过,通过做题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结论和方法;获得计算推理的能力;理解、掌握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锻炼自己刻苦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这些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们来说,也非常必要。因此要学好大学数学要有一定的题量来保证。但是,这些题既应有一些基本题,也要有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探索才能解决的题目。这些题目应具有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应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

6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数学本质 活动经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86

课程标准提出,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才能有效把握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借力活动经历,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积累基本经验,由此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一、借力活动经历,理解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基本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借力层层深入的交流活动,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对比、思考、辨析、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从而凸显数学本质。

例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分类活动:先出示天平,让学生列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学生列出算式“(1)50+50=100;(2)x+50>100;(3)x+50=150;(4)x+50

以上教学,通过两次分类活动,学生经历了观察、对比、辨析,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经历了分类和建构的数学思想,凸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二、借力活动经历,培养基本技能

操作是思维的花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操作活动,能够将操作、语言和思维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推导”时,我设计了操作探究的活动:如图1,让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和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提出:圆的面积比半径平方的4倍少一些。我再出示三个圆(如图2),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圆的面积。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圆的面积之后,经过计算发现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三倍多一些。由此我提出问题:到底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如何求出圆的面积?学生提出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操作,将一个圆等分成16份,也有学生将其等分成32份、64份……通过操作发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宽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如何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由此,学生从猜想到计算、操作、推理,一步步深入探索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和推理过程,在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转化和极限思想方法,大大提升了基本技能,实现了方法性经验、策略性经验的有机结合。

三、借力活动经历,积累基本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就要借力活动经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从而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我设计了反思回顾的活动:先出示“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最大面积的花圃”这个问题,让学生说说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的困惑,有学生提出在列举的过程中容易重复和遗漏,因此要按顺序列举;也有学生提出列举的方式可以是列表、文字、画图等;还有学生提出,列举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列举的方法。通过反思活动,学生的个体经验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完善,对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了深刻理解,积累了自身的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小数数学的阅读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数学的阅读理解大多反映在概念和文字题的理解当中。要掌握好数学知识必须理解好数学的基本概念。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数学的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和挖掘概念本身的隐含的条件,并适当加以练习巩固,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一、根据概念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好概念。

1.运用“讲授―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好概念。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具体方式。讲解主要是解释与说明概念、公式和原理,如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公式和原理等进行逻辑的论证和系统的讲解,以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悟性。讲解虽然在各门学科中广泛运用,但在理科教学中运用最多。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的概念。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遵照规定的条件与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去深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特殊作用在于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加强概念间知识的训练,形成知识网络。“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一种的教学方法。所谓“纲要信号”图示,就是由一种字母、单词、数字或其它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数个“信号”组成,却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概念教学要以最基本的概念为中心,在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种联系紧密的知识,就为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运用图例讲解法加强文字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图例讲解法是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斯卡特金提出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不同的手段向学生提供某种现成的信息(知识),学生接受这些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并将它们牢牢记住。教师向学生提供信息采用以下方式:口头的方式;书面的方式;借助直观的手段(如图片、图表、电影、幻灯片等);自然物质和实验室作业;生物和物理考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手段教学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文字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采用线段图或投影动画分析会使学生清晰理解。数量关系是指文字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对于复杂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画线段图来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理解方法,突破理解的“瓶颈”。使学生牢记掌握好知识。注重让孩子在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