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第1篇

一、引言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尽管程度各不相同,但已毋庸置疑地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成为引发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加入WTO至今,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问题,在我国也存在,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运行。尽管在学界早就有学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截止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的解决对策被提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步伐都变得滞缓,基于此,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研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点及原因,并探讨解决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将能为世界各国走出经济阴霾,促进世界经济健康、良性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特征

总体来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并非是朝夕即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渐累积、形成的过程,其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金融危机的产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开始出现了失衡现象,其明显的表现,就是二者的数量比例不均衡,与实体经济部门数量相比,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增多迅速,并且在在资产、规模上也更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缺失,而原本处于辅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地位的金融经济,已经超越实体经济而占据了主导位置,并逐渐开始脱离实体经济,实现独立发展。金融资产系数、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量比率等,是衡量二者之间分离程度的指标。如果这些指标上升的幅度越大,说明二者之间的分离问题也就越严重。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兼并行为导致经济体过度集中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在实现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风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大型金融机构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源与竞争实力,逐渐开始兼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机构,这种优胜劣汰导致的规模较大的兼并行为,使资源与资产逐渐集中到少数较大的金融机构受众,这就使得全球经济体分布过于集中,从长远来看,将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从层面来说,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将使金融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产生功利性心理,过度追求更高薪资。如果大型的金融机构发生破产,那么,为了维持经济稳定,政府就不得不伸出援手,出于这种考虑,大型金融机构对破产的顾虑更加忽视,甚至做出很多与正常经营及自身发展目标相悖的风险经营行为。

2.经济活动过多地出现在金融经济中

与实体经济相比,金融经济无论在规模、资金,还是发展实力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基于这种优势,很多经济活动都趋向于在金融经济领域进行,其导致的结果,便是实体经济遭受金融经济的挤压日益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使二者比例逐步失去均衡,从而发生分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纯粹投机行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金融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剧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3.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衡

金融经济的片面强大,以及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直接导致了二者在数量上出现比例失衡,而且,在金融经济中,还存在大量的投机因素,这些投机因素影响了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导致很大一部分的价格指数,均无法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从而也无法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价格指数丧失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反映与指导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其原因在于,由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不均衡,使实体经济受到了金融经济的严重损害,社会资本不断地从实体经济中流失,并注入金融经济领域中,不仅使金融领域中的投机行为更频繁,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虚假繁荣的现象。这种虚假繁荣的现象,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降低了国家宏观指导策略的科学性、正确性,甚至会导致宏观指导错误,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利弊分析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金融经济的独大及片面过度发展,使金融经济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并占据了主导。而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却因为金融经济的强盛而日益降低,世界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转变。整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出现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从有利方面来看,随着金融经济地位不断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大量的社会资本及资源流入金融经济领域中,使得金融经济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由于资本及资源的强力整合,金融经济对社会资本及资源的大规模流动与优化配置,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如果二者发生比例失衡或分离,不管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都将带来空前的破坏性。因此,如何对二者之间的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促进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探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将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控制二者的分离。

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表面原因,主要是金融经济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极大地超越实体经济。但是,其深层次原因则远不止这些。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金融资产增多加剧了分离风险

从出现的时间顺序上来看,显然,实体经济是先于金融经济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而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贡献上,实体经济也是起着根本的作用的。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金融经济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进行自身发展。同时,实体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也需要金融经济的支持,可以说,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中介与桥梁作用。由于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要相对滞后于金融经济的增长速度,适当的金融资产比率增加,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对二者分离的影响

从技术角度看,科技就是生产力,技术的创新程度会极大地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全球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具有国际性的。金融经济的发展,也收到技术的影响,但是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金融经济发展速度及金融资产比率方面,显然更易见成效。从制度角度看,因为制度的相对不完善,对于金融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效的制约,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效的支持,导致金融经济发展强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

3.金融管制自由化与弱化的影响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不可否认的直接直接因素之一。由于国际上解除了金融管制,这就使得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有的国家内部,对于金融管制未加重视,甚至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金融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4.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失衡、地位的颠倒,是导致二者分离的最重要的深层原因。金融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发展,它需要基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尽管金融危机是存在于金融经济领域,其实质却是金融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导致的后果。金融机构自我强大趋势过于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干扰,并使二者产生了分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经济发展必须要以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支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才能有效解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一体化

一、虚实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因此,现代经济学需要高度重视对虚拟经济的研究,高度重视和积极展开现代市场经济的虚实一体化研究。

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不论是由股票的交易拉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还是说哪一方面的影响更大一些,那要看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因而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看到实体经济领域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就只是治理试题经济领域的价格,那是比较片面的,而虚实经济一体化研究的前言意义也正是体现在这里。在21世纪,关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研究,不论是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还是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都必须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因为在现实中这两大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二、股票市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

股票市场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是自然人和法人(买方、卖方,以及中介方),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股票市场中进行股票的交易。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其行为完全理性。按照这一理论,股票价格是投资者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实体经济变量未来价值的理性预期,也就是说一种股票的价值应当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但是,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们受到信息和知识的限制,难以了解和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通常只能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而且在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也 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来自其本身的虚拟性,虚拟经济系统中存在的正反馈作用也会增强虚拟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例如购买某种股票的人越多,就会促使更多的人购买这种股票。人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就是正反馈作用,它会造成放大效应,使股票的价格大起大落。

三、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对于股票市场的研究就是虚实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研究。在现代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虚拟经济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虚拟经济的运行中,股票市场的运行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虚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股票市场的运行不仅对虚拟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股票价格通过改变资金成本;影响信贷渠道;影响固定投资等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

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股市的上升会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并且由于“财富效应”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反之,当股市泡沫破灭时,人们不仅减少消费,而且因心理恐慌而争相抛售各种金融资产,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发生经济危机。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实质上寻找二者相互作用的媒介物及其运行规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二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经济变量相互作用。

第一,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格,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有直接影响。利率下降就相当于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它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购买力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以及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第二,汇率传导机制。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作为开放经济中的重要变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以本币升值为例,本币升值引起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进而导致产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再者,本币升值引起进口物价下降,若国内物价水平不变,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等。

第三,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股票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股票收益率提高,则会引导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体,实体经济发展缺乏资金,经济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第四,金融衍生品,实物金融产品等投资收益率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类似于股票收益率传导机制。

五、建立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由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致全球,表明虚拟经济和试题经济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的。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还需要认真探索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虚实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的问题。

现代经济是高度虚拟化的,如果宏观调控知识调控实体经济,那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宏观调控不涉及股票市场,不涉及金融衍生品市场,早晚是要出现大问题的。自由的股票市场应该终结了,自由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应该终结了,而应当建立的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系统。

这个新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长期规划研究;第二个层次是财政政策运作;第三个层次是货币政策运作;第四个层次是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跨国化已成为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染和溢出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使全球经济得到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12).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虚拟资本

国务院总理在2012 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所谓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是用钱生钱的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在《资本论》第 3 卷第 5 篇中,马克思对虚拟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细致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是用货币表示的现实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但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的运作,只是作为实体经济获取收益的凭证。虚拟资本主要采取有价证券的形式,但有价证券并不都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也不是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而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时才成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对有价证券未来收益预期的高低,与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虚拟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的生产活动。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一切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了无形产品。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程度。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附属物,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带来虚拟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实体经济根据其发展需要决定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与交易规模,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虚拟经济的载体,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性根植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带来效率的改进,满足微观个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第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带来虚假的繁荣,从而危害实体经济,引发泡沫经济,而金融危机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破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反之,若虚拟经济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强大,才会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稳定。当一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稳健、相适应时, 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适度流动,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虚拟经济发展适度时,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还可以凭借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行业与领域流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虚拟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不健康发展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灭, 会扰乱投资与消费市场, 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对投资与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虚拟经济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不仅会引发虚拟资产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还会带动实体经济中固定资产、生产原料以及生活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诱导大量境外“热钱”入境,产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导致投机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诱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集聚潜在的经济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匹配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和失衡现象,还存在以下问题。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4-0019-05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实体经济始终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的经济核心地位判断源于其为经济服务的神经中枢作用。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其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毛克贞,王超,2011):反之,虚拟经济的运作则是直接以分配和交换的产生增值,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赵朋。2011)。纵观全球金融的发展进程,几乎历次金融危机都是由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所致:一旦國民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置不当引发实体产业萎缩,虚拟经济就会缺乏发展根基进而诱发经济大衰退、金融危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金融支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不可或缺。

近几十年我國金融业的高度集聚快速发展得益于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國民经济之本在于实体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这一本原。当前我國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平稳,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实体产业发展空心化问题突出,面对全球经济恢复发展不确定性以及國内经济转型中过剩产能调整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防止产业出现空心化,本文由我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统筹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二、我國实体经济企稳回转基础不牢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國内经济进入转型期,虽然短期通胀的风险尚不明显,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金融资本“脱实向虚”问题突出,实体经济的反弹基础并不牢固,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实体经济整体效益水平欠佳

國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价格因素的下拉作用影响,國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增加、费用增长、产能过剩、资金断裂等严峻挑战,造成企业利润下行,尤其是大部分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纷纷遭遇资金困境、订单荒、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实体经济产量及价值增速回落。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全年471种工业产品中有34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相对于金融产业盈利增速,实体经济利润增长缓慢。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915亿元,同比增长11%;但相对于商业银行全年同比增长18.9%,累计1.24万亿元的净利润收入而言,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与增速并不理想。在资产泡沫快速膨胀和高通胀蔓延的双重作用下,实体企业的发展出现一定意义上的萎缩,形成产业空心化格局。

(二)生产要素减退引发产业空心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技术、管理、企业融资能力等多种要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资产泡沫和高通胀率的双重挤压。实体企业发展的要素流失,引发实体产业空心。一方面,由于资源瓶颈约束、用工成本增大,资源产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劳动力选择机会日益增多,使企业的投入成本高涨,实体经济投资回落显著。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企业投资增长处于十年来的历史低位: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化、模仿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发展困境,金融资本日益脱离实体产业,生产资本流出大于投入,实体经济整体表现较为平淡、实体企业在证券、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减弱,使得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预期下降。

(三)虚拟经济挤占资本投向实体

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资金增量相对减少,原本稀缺的信贷资本使用成本进一步升高。实体经济资金供应紧张;本身处于议价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资金供给使得处于议价低位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在银行得到资金支持,造成民间金融成为相当部分企业的融资来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國“银子银行”的规模约在27.88万亿左右。占2012年GDP比重的53.68%;民间投资增速为27.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大量“游资”和“热钱”游离实体经济充斥虚拟经济,金融资金大量从实体领域转向投资领域和投机领域。使虚拟经济的发展缺乏进一步拓展的根基;此外,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造成破产、跑路等危机事件引发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可能蚕食实体经济,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四)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现象渐现

近年来,在虚拟经济投资时限短、高回报率的特征诱导下,我國大量的实体企业纷纷离开实体经济市场,投向债券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高回报、高风险为特征的虚拟经济领域。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入以房地产、期货、贵金属为代表的虚拟市场,通过炒作、投机、市场运作等形式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脱实向虚”现象逐渐显现。虽然“脱实向虚”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作用所致。但却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以我國温州地区百强企业为例,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均涉足了房地产开发领域。更有甚者。实体经济企业将企业、项目作为融资平台,以此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转而投资房地产、民间金融等虚拟行业。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自全國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各地也陆续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纳入金融产业框架内;但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方式尚待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亟需提高。

(一)实体利润空间缩小削弱支持动力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金等成本的压力不断增大带来的企业利润空间缩小,部分实体企业不得已向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欠发达地区迁移,致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畸形发展。在温州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制鞋业曾经有6000家之多,而当前数量跌至了2000家,部分强实力品牌企业已经在转移生产基地,影响当地金融资本投资方向与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有限、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企业缺少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动力,进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利益的驱动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资本“脱实向虚”。从2006年开始,随着國内房价的快速上涨,房地产行业毛利率急剧上升,突破30%,近两年来更一直维持在35%以上:与此同时,制造业毛利率却持续下降,到2009年仅为18.7%,与房地产的毛利率差距扩大至18个百分点,促使金融资本脱离实体企业投向房产领域。

(二)虚拟经济高回报率诱导资金投入

虚拟经济的高收益、高回报诱导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出实体经济,财务杠杆和高利贷的盛行催生经济活动中的投机性质的经济行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失衡,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信心不足,金融资本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行业内部自我投资增值,造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以房地产基金为例,据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共计94支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完成募集,相较于去年的67支增幅明显,相比之下新募房地产基金的金额的增幅则不那么显著,90支披露金额的房地产基金共计募资59.5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可见,社会资本对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远超出一般的心理预期。而此市场行为由虚拟经济高回报率所诱导,具体如图2。

(三)金融政策缺位导致金融支持不足

依据破窗理论,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直接影响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整体功效的发挥。一方面,目前金融支持主要倾向于高端产业链条以及核心企业的金融需求,而处于低端产业链条以及狭小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影响金融支持作用的扩大:而且此类实体经济又具有一定风险,金融支持动力不足。同时,与金融支持相关财政政策改革、信用环境等也制约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尽管國家已出台多项推进金融支持策略,但部分地区信贷倾斜政策未有效落实,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政策缺少规范。另外。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支持不足导致民间闲散资金投资渠道不畅,高利贷盛行,引发有限的金融资本的逆向配置问题。

(四)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

从信贷规模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体制制约实体经济融资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商业金融机构参与力度不足及民间资金未有效参与。由于自身基本信贷条件不足以及相关的信贷配套抵押、担保、信用评级等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从正规金融体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结构单一等系列问题。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制不畅,导致闲散于民间的资金难以有效合法的参与实体经济运营发展之中。资金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大量游离于监管体系边缘的民间资本趋利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虚拟经济。造成严重的资源错配与浪费。而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从融资结构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占据绝对高的比例,而國内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实体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导致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弱化,而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之中,进而增大整个金融系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与脆弱性。

(五)民众投资的风险偏好倾向于高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國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國内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下,社会中依靠虚拟经济短期内的暴富行为普遍,民众对于“盈利”行为的追逐愈发强烈。经济生活中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使得多数社会人在高额的资本投资回报面前忽视背后的高风险性本质。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民众的市场化意识、快速致富的意识也改变着诚实经营,合法守信的传统理念,浮躁心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蔓延。另一方面,中國的企业家精神正在逐步衰退,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我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雷同、产品雷同、恶意竞争、模仿成风等怪象严重侵蚀着企业发展的根基,引发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恶性循环。

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建议

在我國转型升级的重要攻坚时期,深度把握國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确保社会资金切实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举措。

(一)强化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是各种金融资产、各方市场参与者、各类交易方式和政府金融监管形式的综合体,其本身就是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相互适应与协调: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与实体经济的适应与协调。因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并非中性,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应效率。一方面。从政策体制着手真正意义上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实现对内对外开放,不因权力集中度、经济实力、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形成某种等级差别。从宏观调控人手。通过政策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与國际接轨的规范化市场金融,借鉴國际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要点,新建一套既符合國情又适应國际环境的市场金融环境与金融体制。

(二)优化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优化调整现有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政策,提高信贷政策的适用性。围绕区域集聚性产业发展特色,根据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出台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产业项目准入、客户准入、分类管理、资金定价、风险防控上实施差异化要求。同时根据资金经营周期性特点,加强资金账户监管。确保回笼资金及时归还,并做好贷后检查,提高风险预警前瞻性,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引导金融资源投向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金融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因此,在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不能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体实施单一粗放对待。而应该择优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第一,坚持商业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强化客户准入条件和其他要求,采取联户营销,批量开发的策略,发挥平台金融服务优势,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以及区域集聚发展产业区。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科技新兴、能源产业。优先重点特定产业链条上的实体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以期所支持的实体经济产业要能够带动上下游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上大量中小企业企业成长壮大。第二,根据我國实体经济发展的地域非均衡性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以及前景等。结合國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梯度发展规划。在东部沿海地区,重点支持國家战略产业,做大金融支持总量:在东西部地区。重点支持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狭小市场以及产业末端中小企业发展实力。第三。建立中國金融资本投向的跟踪警示制度,可包括金融资本投向领域的跟踪、资金流量的定期监测、以及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等。在弄清金融资本投向的基础上。对资金的流量进行定期监测,以准确的把握金融资本量的流动情况,通过筛选和分析各种实体企业的运行状况,向社会实体经济要素缺失状态警示通告。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

在金融总体布局、融资规模、融资结构中合理权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适当支持实体经济通过股权、债权、金融衍生渠道融资。从商业银行看,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在做好原有金融产品推广适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新兴产业主体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实体经济群体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盈利空间,规范收费,立足于产品使用对象、贷款用途以及信贷额度等要素设计满足客户群体的一揽子信贷需求。从债券市场来看,为改善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的状况,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手段。应加速债券市场产品创新,设计适应特定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中企业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股票市场看。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经济活跃地区中有基础的行业引导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渠道,保持较高的扩容速度,满足有条件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衍生品市场看,于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我國已推出的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股票衍生品、权证、股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并继续推进衍生品的品种和业务创新。推进基础资产金融化。

(五)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我國经济独特的资金“双轨制”定价体制下。由于中國银行业内部缺乏市场性和竞争性。加之政府部门对利率的严格监管。致使企业经营状况与银行业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造成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差别数倍以上。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一方面就要继续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以SHIBOR为唯一基准利率下的市场定价机制,加快资金价格双轨制的并轨,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空间,给予银行机构更多的定价权,给予实体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最一般的价值规律,将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上,保持一定比例的民间资金配置与实体经济利润相挂钩,制定联动性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定价机制。引导资金供给主体实行差别化定价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根据实体经济所属的行业类别与利润空间实际,在一定范围内界定融资标准。

(六)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首先,完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设立促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低保证金,存入央行账户,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大量脱离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出现由融资困难导致的经营困难,则没收保证金并按制度的要求追究金融机构责任。其次。变革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修订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贷款余额等纯经济指标考察银行效益的机制,建立促实体经济发展成效、银行资金投向、实体产业效益与银行利润双增长的多指标考核机制。再者,建立金融体系促实体经济发展的评价制度,按照考核、评价的结果对未按制度要求的金融行为给予相应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

五、结束语

实体经济的稳企回转是國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國民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通过对國内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足、成效不佳主要源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政策以及举措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通过强化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统筹,切实保证金融资本投入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增强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克贞,王超,金融危机:kC_N的反思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实体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90—192。

[2]赵朋,从金融危机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价值决定[J],改革与开放,2011(02):67。

[3]陆岷峰,张惠,金融产业资本与实体经济利润合理分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6):53—57。

[4]201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_3%[EBIOL],网易一新闻,2013-1—18。

[5]2012年全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3%[EB/OL],國家统计局网站,2013-01—27。

[6]商务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2012年中國实体经济发展报告[EB/OL],中國经济周刊,2012—12-19。

[7]康文峰,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引发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3(01):86—87。

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均衡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作用分析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是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的关键行业,金融的发展是指金融结构发生了变化,既包括业务形式的变化,也包括企业结构的变化,既有长期的变化,也有短期的变化,金融的均衡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一定要保证金融的均衡发展。

1 金融均衡发展的现状

金融的均衡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对金融的管理更加规范、严谨,推动了金融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金融业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金融机构的代表,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管理能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促进了金融的均衡发展,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但是金融业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

2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意义

经济可持续增长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增长两个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每天投入使用的经济资本不会少于后一天产生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当代经济、社会福利的增加的同时不会减少后代的福利。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当前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在实现当代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确保后代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所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衡量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并且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足够的社会经济支持是社会取得进步的重要支撑。

第二,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实体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的增长是实体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的前提条件,实体产业的结构、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可以有效促进实体产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经济的持续性增长能够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金融的发展情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能够优化金融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

3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

3.1金融均衡发展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的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均衡的现象,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当前金融领域中银行占主要地位,而保险、证券等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新兴金融活动,由于监管力度不够,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很多的投资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涉及到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给人们的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强调金融的均衡发展可以使保险、金融以及新兴金融活动等受到足够的发展重视,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完善。

3.2金融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相互影响

金融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之间有明确的相互发展关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金融发展的均衡程度越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稳定性就会越好,相反的,金融发展的均衡程度越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的稳定性就会越差。通过经济行为可以解释为,金融发展失去平衡则会使部分金融领域处于强势地位,部分领域处于弱势地位,长久下来强势金融领域会形成垄断形势,使得服务、业务等金融活动出现不合理的现象,而同时因为弱势金融领域缺少足够的金融监管力度,使在金融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打乱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加剧金融市场的失衡情况,并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阻乱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想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需要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可以提高金融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分析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时发现当前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可以更加清楚金融企业以及发展模式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效果,促进金融体系的规范化,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3.3金融均衡发展能够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成果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很容易实现,但是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取得的成果则很难。金融均衡发展能够促进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成果。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并且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当实体经济中发生经济危机时金融市场能够借助自身具有的巨大弹性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中危机带来的冲击力。金融的发展相当于一张网,只有在金融均衡发展时才能使网的各处性能的平缓变化,从而具有强大的抗冲击的能力。如果金融发展不均衡则性能的变化会比较快,并且可能会因为实体经济重大的冲击力而被摧毁。所以,金融的均衡发展可以增加抵抗实体经济危机的能力,从而维持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成果。

3.4金融均衡发展可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金融的发展状况,很多的资本家开始由金融体制执行者向制造者转变。金融的均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吸引更多人进行交易活动,从而不仅能够保障经济的稳步发展还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4 促进金融均衡发展的方法

为了促进金融的均衡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完善金融市场能够有效维持金融的稳定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金融市场中参与人员的行为规范,并要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执法力度,严厉惩治扰乱金融正常运行的个人或单位。

第二,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以便金融机构对个人或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提高投资机构的经营水平,加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化,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三,建立风险预测以及防范措施,使得在发生金融动乱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减低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实现金融的均衡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并能有效维护经济持续增长中的成果,对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深入研究金融的均衡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能够我国金融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