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动止血带机; 不同压力值;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中图分类号 R68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09-02

The Influenc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SHEN Xiao-q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4):9-1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L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in arthroscopy by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of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Method:177 case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pressure value,the control group 77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600 mm H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Result:The operation tim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anxiety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using tourniquet 1 h and 1.5 h,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with pressure value 300-400 mm Hg can improv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increase the hemostatic effect,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Electric hemostatic machine; Different pressure value; Arthroscop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in Xiamen City,Xiamen 3611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4.005

前交叉韧带在损伤之后很容易出现关节不稳定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对于膝关节正常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1-2]。手术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在应用电动止血带机过程中给予适宜的压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还可以预防并发症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3-4]。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7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77例,依据电动止血带机不同压力值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男50例,女27例,年龄18~53岁,平均(37.2±10.3)岁,受伤原因:运动性损伤40例,外力损伤37例;损伤类型:新鲜类损伤47例,陈旧性损伤30例;左侧37例,右侧40例。观察组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19~55岁,平均(37.8±10.1)岁,受伤原因:运动性损伤49例,外力损伤51例;损伤类型:新鲜类损伤57例,陈旧性损伤43例;左侧51例,右侧49例。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ATS-Ⅲ型电动数控气压止血带仪(杭州麦迪克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入室后按一般常规护理,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首先将电动止血带机电源打开,电源指示灯显示为绿色,面板压力调节到0,同时报警红灯短暂的闪烁,从而表示报警系统已经启动,然后在患肢大腿根部选用合适的棉纸做衬垫,宽度超过袖带2~4 cm为宜,平整缚扎,保护受压皮肤,再将止血带平整缚扎其上,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并在外系好固定带,后以绷带加固,以防充气后滑脱,然后把止血带上的蓝色连接管和机器上的蓝色螺旋管连接好并且拧紧。观察组的充气压力值调整为300~400 mm Hg,对照组充气压力调整为600 mm Hg,持续时间为1.5 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间情况。(2)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情况。烦躁的评价标准,无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轻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轻微的不适感觉,但是可以忍受;中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胀痛的不适感觉,按照要求需要应用镇静药物或者镇痛药物;重度烦躁: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有胀痛不舒适感觉难以忍受,要求立即将止血带撤下。(3)观察两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情况。效果判定标准,优: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术野清晰,没有出血,解剖结构层次清晰;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显示清晰,有轻微的出血,能够进行基本的解剖分离操作;差: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显示有明显出血,没有办法进行手术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6±0.2)h,低于对照组的(2.5±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0,P

2.2 两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情况比较 例(%)

组别 应用止血带后1 h

应用止血带后1.5 h

轻度

烦躁 中度

烦躁 重度

烦躁 轻度

烦躁 中度

烦躁 重度

烦躁

对照组(n=77) 60(77.9) 10(13.0) 3(3.9) 52(67.5) 16(20.8) 9(11.7)

观察组(n=100) 6(6.0) 0 0 9(9.0) 1(1.0) 0

字2值 106.14 13.90 3.98 72.45 20.18 12.43

P值

2.3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止血效果比较

组别 优 例(%) 良 例(%) 差 例(%) 优良率(%)

对照组(n=77) 59(76.6) 17(22.1) 1(1.3) 98.7

观察组(n=100) 80(80.0) 20(80.0) 0 100

3 讨论

止血带是外科手术常用的工具,随着止血带的发展,电动止血带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动止血带可以通过在使用过程中对压力和时间进行设定,自动调节成恒压状态,如果超时会报警,有效的提高止血带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排除人为疏忽进而导致止血带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创面的出血,利于手术术野清晰度的保持,从而对于手术操作清晰的显露,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效率[5-6]。但是电动止血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压迫呈现恒定的压力,可能出现止血带麻痹、休克、止血带疼痛、神经损伤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状。电动止血带属于机械性压迫,如果压力调整不当,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止血带麻痹、肾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出现肺栓塞和急性肾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8]。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对于手术消毒范围相对较大,要距离术野20 cm以上,所以止血带要绑缚在大腿根部,止血带部位的皮肤和衬垫要处于平整的状态,不能有褶皱。本组患者均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止血的要求较高,手术过程中止血带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烦躁不安情绪,直接对患者手术进程造成影响[9-10]。本研究拟探讨电动止血带压力值设定情况,电动止血带充气压力值要保持适宜状态,如果压力过高,会造成止血带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压力值过低,只是对静脉血流形成阻断,无法对深层的动脉血流进行阻断,从而起不到止血的效果,同时肢体充血,会影响关节镜下术野的清晰度,影响手术效果[11-12]。电动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和安全时限进行有效的把握,皮肤和深部组织的血管和肌肉受到压迫之后可能造成止血带部位疼痛,其原因是止血带造成机械压力过大造成的。有资料显示,如果电动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值越大,对于患侧肢体止血带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压迫会越大,从而出现止血带疼痛,甚至于造成神经损伤或者麻痹。严重的疼痛会造成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和乱无目的的乱动,对手术治疗过程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77例临床资料,依据电动止血带机不同压力值进行分组,结果表明,观察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止血带后1、1.5 h烦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时止血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在相同的时间内,300~400 mm Hg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出现疼痛,从而减少烦躁发生率和降低烦躁程度,进而进一步的降低坠床、软组织挫伤等意外性的发生率,另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恢复的水平。

综上所述,电动止血带机压力为300~400 mm Hg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率,降低烦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晓琴,李泽萍,向春艳,等,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854-856.

[2]张磊,陈百成,马世云,帕瑞昔布钠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33):4532-4534.

[3] Esler C N,Blakeway C,Fiddian N J,et al.The use of a closed suction drain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s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Br),2012,85(8):215-217.

[4]黄海璋.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88-89.

[5]郝秋彦.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自体胭绳肌肌腿镜下重建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39-41.

[6]李建明,拉华欠,韩丽,关节镜下“二步法”定位六股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23-24.

[7]黄永光,黄铭图,米琨,关节镜下自体8股胭绳肌腱重建青年前交叉韧带损伤[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46-47.

[8]陶敏敏.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临床诊断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50-51.

[9]雷玉凯.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6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29-30.

[10]秦瑞云,张勇奇,王海霞.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26(9):2540-2542.

[11] Shii Y,Noguchi H,Matsuda Y,et al.A new tourniquet system that determines pressures in synchrony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10,23(3):1050-1056.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统计学 课程建设 发展沿革 缺点和不足

我国统计学的建设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已达到了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要求。通过我国不断的对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已经能很好的与数学及其他学科专业知识进行结合,统计学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推广。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课程全面等环节,来发展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的宏伟目标[1]。

一、统计学课程的发展路程

(一)从统计学的初步基础知识开始学习

20世纪初期,统计学在我国完成了从传入到发展的第一个变革。当时的价值观、政治经济的发展等问题都影响着统计学的发展,对于传入的数理统计知识也都是最表层的,使得统计学的课程学习无法全面的发展。初步的基础知识学习使学习者大概的掌握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课程学习方法,比如:通过实验设计法来加深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对于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提高,大量观察法来加深对与统计学的探究,运用实际例子来锻炼学者的观察能力,或者通过对描述统计法的学习来提高学者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自己的看法,还有推断统计法利用基础知识推断出结果和结论[2]。我国统计学课程建设正是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发展的。

(二)统计学课程任务的划分和衰退时期

在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制定之后,统计学课程任务就被划分为了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分是数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是研究有效的运用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多种模型与技术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等,对科技前沿和国家经济问题进行推断和预测的基础性学科[3]。另一个部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计方法不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统计方法具有一致性和目的性等特征,其特点主要是数量型、综合性、具体性。正是这种划分,使得每个统计学课程任务的统计范围和统计结果都不同,统计的方式方法也都在发生着改变,就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学者提出:数理统计学到底还是不是统计学,引起了双方学者的激烈争论。同时对于这种课程划分的教学任务的改变导致统计学的发展停滞不前进入到衰弱时期。

(三)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发展趋势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经过各个阶段的不断探究和发展,我国统计学的课程建设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程建设的重点也转移到以统计方法上来,使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更加现代化。通过对统计学的不断认识,增加了对统计操作的锻炼,通过统计操作课程课时的增加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于统计操作的理解能力。统计学课程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授课的方式也更加科学、合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统计学的发展日趋完善,统计学课程建设可以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

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统计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不够全面

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发展到全面、健全的新模式,实现了正规化和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课程的建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统计学》课程的开设问题。《统计学》课程涉及到学者对于统计专业的理解和运用,各个部门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统计学整体的认知。如果不能全面的教学,学生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遗漏知识。所以,在统计学专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应该加强对《统计学》课程的强化工作,细致、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上的不足

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应用。利用计算机完成教学任务,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扩大了教学范围,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应用环境和数据系统越来越庞大。正是因为看到了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优势,教师就更愿意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授课。相反,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授课的同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过去在统计学的课程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们多学习统计计算,现在在计算机课程讲授中,学生们会把学习重点放在统计学的系统操作中,缺少了对统计学计算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的锻炼。表面上看来,同学们对于统计学的知识学习和运用很熟练,但是一旦没有了计算机,那学生们就不能正常的处理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课程建设中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讲授老师要认真负责的进行讲解。不要投机取巧。

(三)统计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不细致

统计学的知识量很大,而课时的设置安排又很有限,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对于统计学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等实用操作没有很好的运用,这就降低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统计结果,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片面和肤浅的。所以,壮大师资力量队伍,强化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改善统计学课程讲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教育部门应该发展的重点。

三、总结

通过学者们实现的统计目标,合理的控制在统计规律中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使我国统计学专业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平。统计学课程的建设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发展,通过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弊端的改进。讲究科学、有效的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使统计学的应用和操作得到运用。通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使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的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卫,关小斌等.国际统计高等教育概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15):18-14.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22-02

在我国,《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方法论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统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为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实践问题提供重要途径。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对统计思想深入理解,对基本的统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懂得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是目前经济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西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过程中始终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应用型人才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有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统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平台必修课而开设的。鉴于笔者多年从事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

1.授课课时不够。一直以来,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中,统计学课程的课时并不多,大多为54学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调查与整理、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等,同时还增加了统计数据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统计决策等。统计推断内容的增加丰富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发展的需要。但在有限的课时容纳这些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课时不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有限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更谈不上经济管理实践中去应用。

2.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不衔接。与统计学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微积分、概率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等。由于在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这些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分别承担,使得各课程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各门课程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在统计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其中的统计推断与概率论中课程存在着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时的大量浪费;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内容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便。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合理。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是单一的以传统讲授为主,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启发,课堂上师生缺少一定的互动环节,以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某种程度上对许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在讲授过程中各章内容增加了一定的案例分析,但由于课时有限,案例分析大多只能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堂信息,但相关软件(EVIEWS,SPSS,STATA等)并没有跟进,使得学生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的提升。

4.实践环节缺失。统计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统计实践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统计实践教学一般通过实验课和实践课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统计学相关软件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情况是,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时教学时间较短,每周仅为三课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统计学教师往往由于受限于课时少等原因,把统计学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而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同时,学生在课后主动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也是比较少见,致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

二、改革探索的举措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统计教学组的教师通过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措施,重点解决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管专业 问卷调查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77-02

统计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例如,计量经济学现在已成为经济学科的核心课程,而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来源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而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著名学府经济系、金融系或商学院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在《金融中的统计方法》一书中揭示了金融研究中若干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学科分支在统计学、数学及金融学的交叉与融合。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建设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一环,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力量,统计学在经管专业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因此,经管专业教师(本文中指非统计专业的经管专业教师,以下同)对统计课程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论探索

现代统计学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要基础,统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认识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传统的统计教学,侧重于统计理论知识讲授,注重理论推导,缺乏适当的应用背景,使学生难以理解统计学的意义及其作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大部分经管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统计学的价值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的用途、作用,认为自己和统计的距离比较遥远;普遍认为统计学的学习难度大,看到数字和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的排斥,缺乏学习信心;与经管的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趣味性要欠缺一些,而更强调的是逻辑性、推理性和严肃性,学习过程较枯燥乏味,所以导致许多同学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容易产生心理暗示,对统计学学习缺乏兴趣,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心态。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分的要求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被动学习的成分较大。

大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各学科中,在商业以及工业中,统计被用来了解与测量系统变异性,程序控制,对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第一产业方面,可运用统计计算出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及价格分布,从而指导生产;在生产行业中,统计学可以运用在产品开发、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在服务行业中,例如在金融行业中,运用统计技术将各种交易资料加以分类、整理,从而得到如客户贡献度、客户偏好、存款变动趋势、产品分析、行业发展等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等等。这就要求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多涉猎一些经管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有关领域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统计学的应用价值。由于统计学课程在经管专业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经管专业课程存在很多交叉部分,这就要求经管专业教师对统计学课程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对本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予以正确应用。但我院目前的经管专业教师对统计课程的了解到底怎样,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实证分析

为了了解我院经管专业教师对统计课程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和国际工商管理系中,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份,从结果中可以得到经管专业的专业教师对统计学的基本了解情况。下面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及结果进行分析:

1.对于经管专业学科是否需要开设统计学课程及何时开设?

经管专业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较为一致,专业教师的选择见图1,73%的专业教师选择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较为合适,没有教师认为在大学四年级开设,由此可见,在大部分经管教师眼中,统计学还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2.在各专业课程中统计学的重要性?

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管专业教师从事的专业课教学可以分为经济类、金融类、管理类教学,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将管理类中的会计专业教师单独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无论哪个专业方向的教师,普遍认为统计学在各专业课中的重要性一般,而学院的师资大部分是硕士研究生学历,管理类(不含会计)专业教师更是认为统计学在其专业课的重要性比例高达89%。而会计专业教师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略有提高,但仍然低于经济类和金融类的教师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实际上,无论是在经济学、金融学,还是在管理类的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课中,都可以见到统计学的身影。

3.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发现所教授课程中有知识点和统计学相重复?

从图3中可以看出,各专业教师中只有27%的教师认为统计学和其所教授课程中有知识点和统计学相重复,而有73%的专业教师认为统计学在其所教授课程中几乎用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由各位专业教师写出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在这个问题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只有一个老师能够写出统计学的基本内容,而大部分专业教师只简单认为统计学就是计算平均数等类似的描述统计。正是因为专业教师对统计学课程的不了解,造成了很多专业课和统计学相同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即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使学生反感。

三、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经管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的教学中,由于各经管专业课程与统计学课程的交叉作用,其他专业教师应该对统计学课程有所了解,和统计学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对所教授课程进行整合,明确统计学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讲授情况。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能否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已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独立学院最大的生命力就是逐年满足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适应社会、满足市场需求,则要使独立学院在众多的高校教育中办出特色,多学科交叉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复合型人才是多元型的人才,重应用、动手能力强,同时在科学文化方面又有一定的基础和造诣,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随着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不断深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教师能重视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间的不同课程相互补充,实现交叉讲授和专业优势互补。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观念、优秀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观念、创新精神这六种必备的基本素质,才能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英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

2杨绪忠.财经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2(5)

3贺 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J].中国统计,2001(9)

4亚 非、朱远程.经济管理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8)

5刘淑茹.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6)

6 章文杰.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7 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以浙江大学的两个独立学院为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对经济统计学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29-02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对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讲,如果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话,则会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和理解、非常不容易学的一门课程。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统计学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一、当前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参与某些教学研讨会、专业教学论坛和专业教学群,与若干高校经管专业的统计学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到目前统计学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教学理念和条件的制约,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体现在学时安排不足上。实践环节所给予的时间普遍不足,甚至许多学校根本没有给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各学校统计学的总学时大约在40~70个学时,其中,50学时以下的教学安排仅理论教学就相对紧张,因此,几乎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50~60学时的统计课程,除完成理论教学外,可以拿出8~10个课时的实践课程,相对能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0~70学时的教学安排,其中,拿出10~20个学时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就比较理想。而多数院校统计学学时大约在50课时左右,因此,实践教学安排不足是通病。二是体现在相关教学设备支持不足上。有些学校统计学课程没有安排上机,教师在各章的讲述中只能对软件进行演示,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演示结束就忘记的差不多了;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SPSS、Matlab、SAS、EVIEWS等。三是体现在考核要求弱化上。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而很少把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在此指导下,实践课课程考核可能没有单独成绩,也可能把实践操作作为考查课来对待,弱化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四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从学校到学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先天不足;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就要不断对教师进行专业新知识的培训,某些学校培训经费少,减少了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二、提升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几个环节

(一)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安排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保险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在学生层次上有专科和本科。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针对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各专业课程对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及课时的多寡安排教学计划。比如,市场营销方向,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学生今后工作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抽样推断、统计预测等有关章节就是实践教学的重点章节;生产管理方向可以侧重生产统计,利用真实的统计凭证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统计核算,认识并掌握统计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经济学方向可以注重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既可以与民生相关的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区域差距等经济社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等宏观问题相结合。只有选择合适的实践课题,才能激发不同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要有完备的教学组织程序

要提升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方法、步骤及内容体系。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编排好实践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对于实践教学学时、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实践要求及考核方式要有个明确具体的安排。二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即时的指导,控制好整个实践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既要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又要让学生把实践中得来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认识。三是要注意做好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估及实践成果的应用。要对每名或每组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鼓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鼓励将实践成果进行发表或进行建言献策,将成果进行实际的推广应用。四是改革考试方式,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要注重各种能力的考查,考试模式除通常的闭卷考试外,还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讨论、答辩和论文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分析报告、调研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着重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统计理论和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组织实践教学方式

1.课堂现场演示教学

对于某些没有实践教学安排的统计学课程,因条件有限,可以根据实践之需现场演示。在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上,EXCEL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极为普遍,所以具备现在演示的条件和推广价值。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依据EXCEL的函数、电子表格和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可以适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课后再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释数据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原始数据、次级数据的能力和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把社会经济现象纳入课堂,如中国宏微观经济分析、公共政策与区域规划分析、股市业绩评估、财务分析、金融资产市场分析和调查、数据挖掘等案例,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应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社会经济,接触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经济统计分析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案例的了解、分析或体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熟悉和掌握统计和分析的方法。

3.上机实验

对于有上机安排的实践教学,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预测软件介绍给学生,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数据处理软件Excel和其他有关预测软件等。另外,在调研实践中,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也需借助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必要的上机安排是不可或缺的。

4.校内统计调研

主要组织同学们做一些和自身相关的调研。比如,以学习成绩、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学习时间、消费状况等为调查内容,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资料,进行样本资料计算,进行估计和精度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身处其中直接感受到抽样调查和估计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5.校外统计调研

一是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某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中,调查这些单位有哪些统计类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分类,让学生形成研究小组,分组去解决某一类问题。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面对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为学生设计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经历一个针对实际问题而建立模型、分析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锻炼他们准确解释结果的能力。三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咨询等实践活动,从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到调查报告及统计分析报告撰写,这些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实践水平。四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建模比赛和创业大赛,其中,有定量分析的内容或难度系数高,或挑战他们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能力,通过这些有益的比赛,拓展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深厚和扎实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这样更容易打开应用统计方法组织实践教学的思路;其次,教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并指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再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通过从事学术研究中的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到有关单位去调查、学习,大力开展与实际部门的横向联合科研等来提高实践水平;最后,通过如参加统计年会、国际会议、某些进修研讨班等学术活动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分析科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使统计学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书丽.实践导向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