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书写文化史;写本研究;东西方;中古时代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3-0052-11

Constructing a Holistic Cultural History of Writing:

Thoughts on Studying Ancient

Manuscripts of the East and West

YU Xin

(History Department,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ws new light on the methodology for studying medieval manuscripts, and points out new approach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utilize multiple tools from many disciplines (e.g., history, archaeology, religion, material culture study, book history, art history,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manuscript culture, and to achieve knowledge thoroughly from the age of manuscript to the age of print,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anuscripts of the East and West. These new research fields will open vast vistas.

Keywords: Cultural history of writing; Manuscript studies; East and West; Middle Ages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云: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目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1]

读昌黎之诗,未能参悟“学问得所欲”之真如,惟仰羡“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之气象,寻章摘句,以之为写本时代私家文库之证{1},宜乎小儒之刺。自甲戌(1994)之岁,初窥石室秘藏,从业已十余载{2}。然则中古写本之底蕴究竟为何,昧昧我思之,乃于《中古异相》之后[2],复有《博望鸣沙》之编次{3},倡言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试图以敦煌吐鲁番文献、日本古钞本及相关图像资料的整合性探讨,观照中国现代学术成立史之一侧面,追索其内在理路,重绘其变幻云图,进而构建中古写本研究及其现代镜像之“交错的文化史”,并藉此对写本文化之于中国学术研究之意义进行博观与省思,期望不仅拓展敦煌学史、写本学、知识社会史诸领域之疆界,亦有资于推进东亚世界学术思想史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更大的宏观视野进行了思考,提出从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物质文化研究、书籍史、艺术史、知识史等多学科角度,来综合考察中国写本文化传统,并尝试进行写本与印本的通贯研究以及东西方古写本的比较研究,是极富前景的学术新疆域。谨将近年思虑所得,缀为小文,求教于同道,所献轻陋,愧惧唯深。

一 碎片之学与寻常之书

敦煌吐鲁番研究,由于是建立在新材料基础上的学问,虽被冠以“国际显学”之尊号,其实圈外不乏鄙薄者,以为无非靠一些破纸残字,写些饾饤之作。不容否认,以往敦煌学界的确充斥着这样的情形,至今仍不绝如缕。然而在学术史和方法论层面,其实最近二十年,也有许多省思和突围之作问世,可以看作是敦煌学的“学科自觉”。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第2篇

艺术市场作为一般市场的特殊形态,是按照价值规律进行文化产品或服务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也指相关主体形成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指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企业与文化企业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①就秦皇岛市艺术市场的区域结构而言,根据《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要(2011-2015年)》数据显示,作为“核心层”的艺术文化在区域产业协同中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艺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19%,艺术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8%提高到2011年的3.1%。

当前,随着艺术文化产业数量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区域产业领域的拓宽,以市场自主经营为主导的艺术市场迅速发展,形成了动漫影视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出版业、传媒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多门类与多层次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并伴随着知识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为秦皇岛市的区域产业和艺术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首批具有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的北戴河国家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园、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艺术体验与工艺产品创意基地的产业群落,已成为了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由此为未来不同产业及行业的协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聚集效应,催生了新的产业和部门,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多元化形态下的艺术市场主体,带动了秦皇岛艺术市场的整体发展新趋势。

秦皇岛艺术市场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是艺术市场发展成熟的表现。虽然,各类艺术文化在市场的集中度及分布特点都有所不同,但是,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成熟,艺术市场的集中度便会逐步提高并趋于相对的动态均衡。例如,传媒市场与书画市场相比,前者市场集中度较高,后者市场集中度较低。然而借助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多媒体制作和网络技术传播书画艺术文化,就已经促进了网络传媒业和书画艺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健康发展,这样艺术市场的集中度也随之再度上升起来。由此,可以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得出,区域产业与艺术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对区域规模经济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产业协同才能使每个区域合理地承担其在整个区域系统中的分工职能,使各区域分别发展不同的经济与产业体系,解决各区域经济与产业“同构化”的问题。

二、文化艺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艺术与产业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常常把文化艺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采取漠不关心以至于规避的态度。实际上文化艺术早已跨越了单一的时代,其极强的渗透力已将多元化、多样性,把多业态的艺术性与工艺品制造业、旅游业、装饰业等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如,前端链接的各类制造业,广播电视、演艺、印刷等产业,其后端对接着各类电子制造业,动漫、电子游戏、数字媒体产业,还有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也在改造和提升工艺品、包装材料及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并且其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都是彼此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著名经济学者张敦富认为区域就是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特征②。笔者认为,对于区域的基本内涵,更符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状况的理解与归纳,应该是理解文化艺术和区域产业的联系与合作的主要方式,重点分析掌握区域产业在发展条件、发展基础、经济结构、资源赋存、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因素或具体要素又不能或不能完全与自由地流动。在这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面前,为了以最有利的条件、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效益来满足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就必然会在区际关系格局中,按照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和最具有优势的文化艺术产业或项目来发展。

可见,在探索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组织、布局与运营所普遍存在的规模经济现象和规律中,文化艺术作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因素,在不可阻挡地向一切可能的产业中渗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得艺术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还大大刺激拉动了区域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协同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艺术产业市场化运作的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运作对艺术市场协同发展的指导

面对秦皇岛文化艺术相关产业来说,区域产业在艺术市场的规划中,无论是整体的市场机制还是营销策划,都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初始阶段。在艺术市场与产业协同方面都要遵循行业惯例,进行必要的运作与策划以此维护艺术市场发展的动态和区域产业向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为此,根据目前国内外艺术市场动态变化,有效规划区域产业与艺术市场协同发展的运作,是当前秦皇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趋势中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我国艺术品成交规模来看,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BAMF)曾报告:中国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的34%,高于英国的22%。中国艺术品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提高,推进了秦皇岛文化艺术产业经营模式已开始转向进入国际艺术市场。例如国际长城节、国际葡萄酒节,俄罗斯度风情文化园的有效运作,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当下的市场需求,更是迎合了多种合作的发展方式,确定了合理的国际渠道来适应区域市场经济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形成了行业龙头目标,实现了旅游业、会展业、广告业等多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生共融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第3篇

马克吐温普说过:"正确的广告常常可以使微不足道变成举足轻重"。在当代社会里,甚至人们要吃什么、喝舒适以、穿什么等等都受到广告的摆布。广告已经构成了大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告无处不在。从三个层面看广告的本质。一是传播层面,将广告作为一门传播科学和艺术,着重探讨广告作品的艺术价值、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研究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者、受众通过广告媒体建立特定关系;二是经济层面,将广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着重研究以广告活动为纽带、营销策划为轴心、市场经济为舞台、塑造品牌形象为目标的现代广告运行模式;三是文化层面,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着重研究以广告作品、广告活动、广告要素中折射出的美学价值与文化理念,聚焦于文化和广告的辩证关系。从行业角度看,广告设计是一种职业,是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从艺术角度看,现代广告设计属于视觉造型艺术的范畴,是一种大众文化艺术,是视觉传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广告目的而作出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广告媒介和辅助手段,主要是用视觉语言的形式诉求来实现广告的目标。广告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发明,是一种商业创意,它带有辅导的性质。基于广告设计自身的规律,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某种功能性,商业性、文化性、科技性与艺术性一体化,突出现代人之追求。

二、文化元素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1、文化元素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特征

作为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文化",实际上包括了知识、信仰、风俗、语言、科技、物质文明等十分广泛的领域,所有的这一切,都与广告的产生、发展、广告的制作,传播及其功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在这种宽泛的文化定义下,广告设计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表现文化现象现实活动。现代广告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广告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审美意识的群体,由于传播范围的不同,广告的受众群体在各个方面也会有差异性。需要广告设计者注意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区域范围内消费者的宗教、文化、生活习俗和对色彩,图案数字,动物和植物的喜好等,疏忽一个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广告还体现了企业厂商及广告设计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价值取向。在宣传产品或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输出着某种文化意识,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在推进社会物质发展的同时,也提高和唤醒了人们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和审美判断意识。创新是广告的生命动力,推动着广告设计的社会市场进程,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文化的推广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特征。

2、文化元素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汲取一切周遭事物为题材发挥创意,无处不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本身就是一种传递品牌或社会事业的信息形式。因此,流行文化只能通过广告才能施展开来。通过依靠消费者对某个产品品牌的名牌效应,激发其购买欲望,调动社会服务为社会事业行动起来。地域文化也是广告设计的创意制作的一种文化艺术。同是一个产品,在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创意,创意是永远发掘不尽的,包括反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许多广告以此为创意背景,反映了文化的差异。在广告制作的初期,设计师就要考虑其本身是否能够符合某些区域的特定的文化,从而来判定该广告是否成功。现代广告设计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全球市场的广阔行,它便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规定性。它是根据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民族文化,其广告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因为民族文化构入广告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特定的广告理解、广告意识、广告传播、广告接受等。广告语言中成语的运用、俗语的运用、双关语的运用、对偶句式的运用、古诗词的运用等,就明显地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文化形象。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是采用文化艺术手段,通过这种视觉媒介向消费者传递最新最直接最易认知的视觉信息。使消费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信任链,产生固定的企业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心理"雀巢"咖啡的广告宣传无疑在传达信息方面还是在迎合消费者心理上都是较为成功的,喝茶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传统,但"雀巢"咖啡却闯进中国消费群体的购买市场中,一举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言简意赅好记好理解大众能够迅速牢记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以及它的广告形象画面:喝"雀巢"咖啡,你就能够得到一种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活。这与越来越追求高品位追求精神生活的中国各阶层消费群体来说都是一种视觉上的勾引和冲击,让消费者很想尝试一下这种口味,从此大部分中国的大部分消费群体已经离不开咖啡的存在,这就是广告的带来的超前文化。这种超前文化从视觉的角度,利用"图底关系",把要宣传的东西凸显出来,同时借助于摄影、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给人造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身临其境之感往往会被消费者误认为身同其境。

3、实例分析

水井坊酒包装以浓郁传统的东方文化内涵和简约洗练的现代设计手段,是酒业拥有包装专利最多的产品包装之一。一个成功的广告不仅传递着产品信息和服务咨询,还不断提高并唤醒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兴趣和判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享受和文化视野,酒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在其中,采用内烧花工艺白酒酒瓶,将单纯的白酒产品进行了艺术化升华。并且其内置六面井台在突出水井坊本身文物价值外,也寓含着锦官城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水井坊。此举获得了国际大奖"莫比乌斯"包装广告奖。更将水井坊的广告宣传效果达到了一个顶峰。水井坊广告包含了中国五行相生的文化元素,金,酒瓶使用金属瓶盖以及铜制铜钉;木,酒瓶下垫以木质基座,可作烟缸使用;水,火,酒乃"水之形,火之性";土,中国的白酒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不同于现代社会发明的各种现代技术的蒸馏酒,不同之处就在于窖泥中微生物的神奇作用,窖泥是特殊土壤培养后的产物,白酒缺此不可。包装设计体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有机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设计。把具有水井坊的锦官城六处著名景点:武侯祠、杜甫草堂、九眼桥、合江亭、水井烧坊、望江楼彩绘图烧制在井台六面,纯属手工艺术制作,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寓含着锦官城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水井坊。

三、现代广告设计文化发展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内涵和形态也会不断变化,广告设计中的文化表现也必然会不断改变。广告设计除应注重创意创新外,更应立足于社会的认知感和消费需求,使人们对广告有感受、有互动。因此,社会文化与消费需求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将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同时对于文化艺术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媒介、新知识的出现也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再设计提供了多样性,更加扩展和深化了整合的趋势。广告设计师需要不断追求具有生命及永存的风格,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我国民族内涵的设计,具体结合产品自身的文化优势,这样才能使广告设计与文化完美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广告作品。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第4篇

辛文:证大集团的文化艺术事业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从朱家角美术馆到艺术超超市再到喜玛拉雅美术馆,证大集团在艺术馆经营方面的理念在如何变化发展?

沈其斌:随着证大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我们对艺术馆发展的战略思考也在变化。以前我们是把学术性和专业性放在首要的位置,但从2009年开始我们要把社会底层人文价值的美学实践放在首位。这是一个战略调整,社会底层人文美学是跟普罗大众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值得讨论和研究的话题,把它作为我们艺术馆的方向和工作中的一个核心价值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以它为基础就回到我们的价值观的问题上,我们原来提倡以亚洲文化价值观作为我们艺术馆在当代文化中所推行的核心价值观来工作,而今天所提出的“以社会底层人文价值”为核心就丰富和补充了我们艺术馆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这又回到了一种普世价值观上来工作。

我们的董事长戴志康这几年思想上所完善和发展的就是关于普世价值观,通过建筑、生活艺术方式去发展和实践普世价值观。而我们艺术馆从社会底层人文美学角度去发展,这样的话,各个轨道就能并行。这意味着我们在艺术馆的发展上,跟公众的关系上都有了较大的转换。我们不再把实验性和前卫先锋性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关注于美术馆的公共性和普世性。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因此就只做大众文化,艺术馆的前沿态度、专业性和学术性肯定是要有的,只是从哪个点去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公共参与去建设一种真正的有参与互动的本土文化力量,突破原有的精英文化意识。

辛文:证大的艺术馆发展非常强调拉近与普罗大众的距离,似乎更加注重文化的公共性,您怎样看待艺术馆的真正公共化?

沈其斌:任何文化都有其公共性,而公共性的本质,其实就是开放、共享、交流和互动。从这个意义讲,公共文化的整体界面应该是平坦的、无墙的。而公共的文化空间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质。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电影院、艺术中心、公园、广场等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其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商业娱乐场所,构成了广义上的公共文化空间。但某些作为公共性文化空间代表的博物馆、美术馆,实际上在表面的公共性之下,骨子里始终都隐伏着精英化取向,因而在建设上总是在走着殿堂化的道路,也就是希望自己成为文化的朝圣场所,所以一方面它们总是对公众开放的,另一方面又是保持距离的、等待仰视与朝拜的。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尤其是后者,事实上也确实总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到文化历史的建构过程中,它们希望获得某种权力与地位,而公共空间在现实中又确实容易获得那种权力与地位的,也正是这种权力与地位的存在,使得它们的公共性慢慢变得模糊起来,常常显得模棱两可,这也是造成它们的局限性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某些美术馆的精英意识,从某种程度上也引导强化了艺术的精英化取向。这就使得从美术馆的立场与角度重新思考文化的公共性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而更为迫切的是与此相关的行动。

辛文:证大将现代艺术馆“改装”成艺术超超市,可以说是一种让艺术更加亲民的有效方式,“艺术超超市”这个概念是怎样产生的?它与“艺术介入生活三百六十六天”的活动有何联系?

沈其斌:我一直“战斗”在艺术的前沿,从事着艺术各方面的活动、展览、平台建设,但是,总觉得我们经常所谈的精英艺术、当代艺术总是跟百姓很远,隔着很多重山,艺术总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在转,没有真正打开它的缺口,让社会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这是当代艺术所面临的社会处境。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我总在试图寻求一些突破,比如说,平台的建设,让平台成为一个公共的平台,注重教育等等,但还不够,于是就策划了“艺术介入生活三百六十六天”这样大型项目寻求突破,尽管有了很大的反响,但本质上还是一个试验产品,并没有形成普遍意义上的社会接受度和效应。这些尝试刺激着我寻求一种真正有效的方式,能够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和艺术联接起来。

艺术超超市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想法,三五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时机不成熟。促使我来坚定做艺术超超市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契机,就是我跟栗宪庭老师的谈话。我们在谈及中国艺术市场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低端艺术市场。看着很多年轻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一届一届毕业,去寻找自己的路,但很多沦落为盲流,整个市场宣扬的都是几个人的市场神话。这就让年轻人眼看着天,但脚下没有平台,悬在空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形成一个非常尴尬的失重的现实生存境况。怎么样让这些年轻艺术家能够落地来学会通过自己所学的艺术技术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一方土地,能够脚踏实地进行艺术的生活,通过艺术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后再去谈艺术梦想。所以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跟栗宪庭老师在谈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深有同感,这是一个在现今,在业界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要再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那些天王巨星上了,他们已经光芒四射了,不需要扶持了,需要扶持和关注的是这些年轻人。由此我们想到,要去培育一个低端市场。这个低端市场能够跟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联系起来,同时让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一条生路,找到一种生存的方式。如果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思想中,我突然之间,一个闪念,又重新找回了当初曾有过的艺术超超市的梦想。

辛文:艺术超超市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对于传统的艺术馆运营模式来说,它做出了怎样的超越?

沈其斌:艺术超超市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个新的艺术商业模式,它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的艺术事业理想的至关重要的现实着陆点。这个艺术商业模式和平台的出现,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意味着在成千上万的年轻艺术家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将会实现前所未有的最便捷的供求契合。到那时,将会有大量的原创艺术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而那些尚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们也将会通过这个过程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这样的一个艺术商业模式最终注定会使艺术家、消费者以及运营者实现三方共赢。

运营模式上,我们打破原有的画廊、博览会、拍卖单线路的模式,把艺术品的买卖与连锁超市、博览会综合起来,创建新的艺术市场模式。这个模式是什么呢?是学术与市场的交互模式。艺术超超市一进门是证大艺术银行,进到展厅有艺术家,有大卖场,同时随时可以做主题性的小型展览。四号展区有多媒体室,可以展示纯粹的学术作品。格子铺和五号展区非常商业化,但是有很多原创的设计,书吧里还有证大推荐展。这就是“超超市”,既重视学术,同时也关心市场。

艺术超超市的运营,回到现实中,它是一个商业模式,是一个商业操作,它必须自我循环,能够盈利,良性循环。项目是理想的,操作必须现实而具体。如果两个环节脱节,就一定会失败。在操作层面,就要按正常的超市模式来运作。如何选择空间,如何选择产品,如何定价,服务流程,营销方式,团队执行,发展战略等等系列工作,都回归到具体的实体化商业模式中去,做充分的准备和考量。不同的是,很多商业模式都可以参照,但艺术超超市不是,它没有可参照的现成模式,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我觉得艺术超超市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它的理念,而是取决于它的执行。现在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商业模式,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人才,来完善运营队伍,把握好操作的环节。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模式,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画廊和艺术博览会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特别是中低端层面的画廊和艺术博览会。假如艺术超超市的商业模式能很好地推广的话,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全国重要城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艺术市场的潮流。

辛文:艺术超超市的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沈其斌:近期目标是寻找到有效的便捷的商业模式,第一年收支平衡,第二年将在北京、广州开连锁机构,复制这个模式。前两三年,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中期目标,两到三年后,向海外扩张。在近期完成基本的商业模式的建构之后,开始进入一定的资本化的运作,吸引新的股权投资,扩大营运扩张能力,去抢占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远期目标,最终我希望做成一个在这个行业中具有创新性的商业成熟模式,并通过国际资本运作,成功上市,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我想,这个模式一旦成功,对这个行业将是革命性的突破。这个模式一定会被迅速拷贝,我现在所担心的是,假如我们没有准备好,我们的服务,我们的团队能力,很有可能我们会成为牺牲品。所以资源、资本、人才、团队、媒体等各各方面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要准备到最充分,准备到最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一切趋于成熟。

辛文:证大集团现在正在全力打造喜玛拉雅中心,意在将喜玛拉雅中心打造成为以引领新文化发展为理想的地标,喜玛拉雅中心将会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文化意境?

沈其斌:喜玛拉雅中心的定位,是一个文化的梳理和演绎、展示,所以喜玛拉雅分两个层面,一是传承,二是引领。它也是我们突破旧的博物馆模式的一个体现,它要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博物馆,二十四小开放的公共博物馆。任何公共空间的价值与意义最终都将在其公共性辐射的充分度上得到验证和体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喜玛拉雅中心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全新模式的开放性公共博物馆概念。总之在这里艺术将是充分体现出介入性的,是无所不在的,也将会是多元化、多层次、多内涵的。各种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现象都将在这里得到展现。所有的一切将要触发的并不只是关于艺术是什么的思考与想象,更重要的还从艺术开始重新关注生活本身的状态,从而激发真正富有创造的生命力。

喜玛拉雅中心不仅作为文化艺术的呈现,同时它的存在方式和观看方式将改变、影响和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将真正成为广大公众的文化艺术的殿堂和精神的家园。当然实现这个理想需要时间,但它至少给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可能性,我们将会花八到十年的时间去完善它、实现它。

辛文:未来的喜玛拉雅美术馆会是怎样的美术馆?

沈其斌:身处喜玛拉雅中心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艺术殿堂,它将打破原有博物馆的物理空间,以开放性的姿态把触角延伸到喜玛拉雅中心整体的公共空间中去,将完整呈现我国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演变脉络,同时将重新梳理和审视我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为公众创造一个最具开放性公共性的学习教育的平台。一方面它将作为在公共空间中进行常设性的展览呈现,同时也可作为流动展览的方式体现,它将全天候面向公众开放。

从空间形态来说,未来的喜玛拉雅美术馆是一个“白盒子”加一个“黄盒子”。我们固定的美术馆空间中要建构起一个“白盒子”空间,这是在学习西方博物馆建设的基础之上我们去完善和建构的。我们的建构会有一种引领的作用。过去我们证大现代艺术馆已经通过五年的实践证明了我们有这个能力,而且也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口碑。

第二个是“黄盒子”。黄盒子是什么样的?回到我们传统艺术的欣赏方式当中,我们古代的艺术是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欣赏方式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假如说回到明朝、清朝,今天我们聚会的时候,一人会拿一个手卷,一人会带一支笔,口袋里会揣一个印章,赋诗、作画、弹琴,艺术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比如说我送了一幅作品给你,你回家可能往书房一挂,客厅一挂,饭厅一挂,或者是摆在案上。它没有绝对的所谓今天的“白盒子”,都是一个灰空间,我们把这样的一种空间,比如说是在竹林里边、在一个茅草棚下、在一个文人的书房,称为“黄盒子”。同时它又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具有专业功能性的艺术展示空间,它是和生活形态、方式相结合的一个“黄盒子”。

假如我们今天这些人在竹林里面赋诗、作画、饮酒,在那一刻,它就是一个博物馆,是这个概念。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写出来的,大家到了一个地方,然后很放肆地在玩,把酒杯浮在溪水里面,顺水而下,停在谁那里,谁就要饮下酒,赋诗一首。这种感觉,整个过程就是行为的艺术,就是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种“黄盒子”的概念。

酒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范文第5篇

因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史铭刻着清晰的文化艺术,因此白酒企业本身就更需要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来推进(这是企业管理的要求,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态)。我们力图从白酒的商品特性以及立足于白酒特有的历史特征、人文特征、社会特征来阐明白酒企业文化建设的焦点。 一、历史性是白酒企业文化的资本

“杏花村”“茅台”“大全烧坊”“泸州老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都曾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人物发生了关系,留下了美丽的传说和经典的酒事。因此,历史文化成为白酒的地域价值或者品牌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企业(含品牌)无不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强势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白酒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有高瞻远瞩,用历史的内涵,文化的基因不断地塑造我们的企业及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白酒企业及品牌才会越来越有厚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白酒品牌都拥有历史资本,因此在不具备历史文化或者历史文化的价值不足以承载起一个企业、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免“东施效颦”。比如,目前白酒市场上充斥的大量历史文化名酒就是套用历史、剽窃历史的“伪文化”。他们借助一个典故、一首诗歌就号称历史文化——其实,历史文化只是他们欺骗经销商、欺骗消费者的漂亮外衣。

围绕历史性塑造的企业文化对消费者有极强的号召力。“水井坊”的成功在很大意义上说是企业文化历史性的成功。——当然,对历史性的挖掘和把握必须通过系统细致的规划,才能让历史在传播中爆发,产生巨大的能量。 二、人文性是白酒企业文化的精髓

第一,由于白酒是一种情绪化的商品,她是精致生活的体现,此消费人群的主体具备蕴致的文化内涵,即使是低端的消费者也有极强地对文化的崇拜性(即使是目不识丁的村夫,在酒桌上也会吟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因此白酒的企业文化必须富有丰富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化是考虑人文性的首要。

第二,白酒的企业文化须考虑白酒人力资源的人性化。由于白酒是精致生活类消耗品,她对人的心理性、身份性、场合性、实惠性都需要完备地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地让白酒品牌贴近消费者,因此白酒的企业文化必须富有较多的人性化,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此类人群。人力资源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对销售人员服务的表现、对经销商、网络成员的人文支持以及和目标市场地域文化、人情的融合上。

第三,白酒无论工艺创新还是CI设计、产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都得考虑消费者适应性、喜好度、风俗习惯等等。  三、品质性是白酒企业文化的商标

由于白酒是一种奢侈消费品,这样对于消费者的切身感受就是来自于品质的优异,因此,品质性是白酒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焦点。

随着白酒酿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陈酿”“不上头”“口不干”等等原有的优越品质的标志已经日渐成为白酒品质的基本要求——更丰满的口感,更香醇的味道,更少的有害物质甲醇的含量,更具个性的酒体特征等成为优越品质的新标准。消费者依照自己对白酒品质的判断来选择品牌,来确定是否购买。因此,让品质成为商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泸州老窖、剑兰春等知名白酒企业莫不如此,把品质当作企业的生命,把消费者的评价作为衡量品质唯一标准,不断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的品质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对品质的追求除了企业本身的工艺创新,产量限制以及原材料的严格控制,还体现在对营销品质的管理上。比如,致力于市场的规范管理,致力于企业电子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上——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品质性的完整和不受侵害。 四、时尚性是白酒企业文化的内涵

酒和时尚有什么关系?很多人一定会发这样的疑问。我们知道,白酒不可以用来解渴,是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品位、点缀美好生活的奢侈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研究消费者关心的热点事件,了解时尚的基础与方向,不断地改进我们的企业战略以及品牌战略,使之不断地适应潮流,成为消费者身边的一个朋友,无论是他幸福、快乐、忧愁、郁闷,都可以和酒倾诉,和酒共享。当然,时尚性中包含着强烈的美学因素——只有美的东西,才能激起人们享受的欲望。

相关期刊更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酒史与酒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中外食品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