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 生产实习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5-01

生产实习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塑造农业素质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 使学生了解社会, 接触生产实际, 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 巩固已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各种作物的病害和虫害的动态过程进行观察、记载与分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指导生产、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笔者指导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经验,谈谈本专业生产实习管理方法方面的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类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实习点

随着人才培养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的日益提高,实习基地在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愈加显著。我院植物保护系历来注重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先后与有关科研单位和植保站等地方技术业务部门合作,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现有实习基地多处,它们各具特色。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是新疆北部较大的国营农场单位,主要以棉花生产为主;新疆兵团农垦科学院是新疆兵团最大的农业类科研单位, 主要以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研究为主,自治区农科院以小麦、西甜瓜等农作物研究为主等等。这些基地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能为学生生产实习、科研参观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制订生产实纲、贯彻实习实施方案

生产实纲是组织和检查实习的主要依据,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制订的。植物保护专业实纲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和实习内容。为使实习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在实习前根据实纲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订实习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带队教师(学校派出)、指导教师(生产单位派出)、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内容要求、考核办法等。实施方案中要认真安排实习内容:实习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生产实习不仅要为专业课教学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而且实习本身就是专业课教学的深化环节,要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专业课中的地区主要病虫害和顽固病虫害等内容主要应在生产实习中解决,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好的结合,更透彻的讲述重点和难点。

三、合理配备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实习中占主导地位,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青年教师(学校派出)要虚心向富有田间经验的技术员和植保员(生产单位派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指导生产实习的能力和业务能力。多年来,我植物保护系生产实习都是在经验较为丰富的青年教师带队下进行的,带队教师又以主讲专业课的教师为主,这样可以保证生产实习和专业课教学能够密切配合,同时,也积极有效的锻炼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

四、严格管理

为了使学生建立和保持足够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生产实习前应在学校进行实习动员, 对此进行反复强调,严格制订规章制度。进入实习单位后,首先请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安全教育讲座,明确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守则,然后要求学生勤看、勤问、勤记,虚心向技术员请教。一般来说,学生在每个岗位实习的初期,积极性很高,态度也很认真,实习日记内容也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习进行到中后期,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这时候就需要带队教师积极引导,督促学生要看哪些关键内容,并作现场讲解。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每次实习期间都要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植物保护技术人员作专题讲座。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的相关情况,我们通常在实习期间安排学生参观相应的试验站、生产基地、科技园区,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工作的业务能力甚至求职、找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科学考核

生产实习成绩由三部分考核后综合评定。(1)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考勤情况、平时表现、实习日记的记载情况评定,由带队老师给出。(2)实习报告成绩(占30%),根据实习报告内容和质量来评定。(3)实习单位成绩(占30%),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努力程度、知识掌握情况等的成绩。

六、总结

多年来,我植物保护系就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生产实习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实习单位愿意成批接受学生的实习, 从而建立和保持实习基地和实习点, 为此, 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已有的实习模式,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当然这对教师日常教学改革和实习的指导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实习并不是什么新课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地探索,总结出更好的方法,以保证生产实习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德松,王春娟,谢慧琴,等.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作物生产实习的实践与探讨,中国校外教育 2011-3

[2]王小平, 周兴苗, 朱芬, 等. 植物保护专业作物生产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姚安庆.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整合优化模式的研究,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 2003-6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9-01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实施植物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乃至世界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生存,绿色植物的大范围推广能够不仅能够减缓环境的恶化,还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

二、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在具有遮阳、降热、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而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其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不仅会丧失植物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植物保护现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目前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面临的新问题

1. 耕地资源减少给粮食增产带来了压力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这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尽管大量推广选用优质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等,确保粮食产量,但是,却增加了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频率,加大农作物的防控难度。

2.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的实习有三种,分别是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些都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创新性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平台。可是现在内容越来越过于形式化和任务化,包括:形式单一,看和听是主流,缺少动手的机会;二是教师实践技能缺乏,不能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三是学生实习时间不能与整个农业生产季节相匹配;四是经费过少,学生往往只能在生产一线参观而不能长时间去参与生产实践;五是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常把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生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造成理论研究内容过多,与实际农业生产脱节。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豇豆问题”出现之后,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也为人类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除此之外,世界各个国家提高对进口农产品指标的要求,所以,当前世界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要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步。

4. 农业生产与农民就业形式要求彻底改变植保服务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分散方式变为规模化经营方式,这样一来,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趋于规范化生产。现如今,我国农村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然而,剩下的主要为生产能力非常弱的成员来管理农业生产,但是,这些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偏差,再加上对植保防控技术认识存在不足,从而严重阻碍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植物保护的对策

1. 培养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新型农业体系的形成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特别是植物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植物保护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以保证农业的增产增收,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传统的植物保护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受到化学用品的毒害,现象严重。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提出培养人才的方案来培养人才解决问题;我国基层农技队伍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基层植物保护人才严重匮乏,知识老化,断层严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存在植物保护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才能增加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服务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 绿色植保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指的是对生态环境一作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并且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求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但是,在实践过程,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禁止使用那些含有高剧毒的农药,而是要积极推广使用不破坏环境、高效、低毒的农药;第二,应该回归到大自然中,建设多样性的农田,换言之要建造一个品种、种植与景观多样性的农田。

3. 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我国传统防治对策主要以化学农药为核心,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控制某个单一有害生物,但是,此种防治对策,又会杀死有害生物体的天敌,污染环境,此外,还会使病虫害抗药性增强,进而招引更多有害生物的繁殖,这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等工作。

4. 强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

首先,进行测报防治。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应该结合病虫害发作的规律,另外,还要结合天气、土壤、植物生长情况等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只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可以更好的掌握植物保护趋势,进而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第二,实行档案管理。构建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以及信息档案,总结归纳常见病虫害病例,以便在后续工作中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常见病害虫进行实验研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第四,实行市县乡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网络构建。

五、结束语

植物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着实做好这一项基础而艰巨的工作。提高植保成果的利用率,并树立起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大力度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切实加快由粗放型农业向精细化农业的转变,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雁华.城市园林植保的现状与防治对策及新技术展望[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6):27-30.

[2]陈恩祥,甘国福.发展“绿色植保”的障碍因素与应对措施[J].甘肃科技,2011(11):19-21.

[3]梁萍.植物保护教学中应用病虫害新鲜标本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

[4]安长富.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园艺,2012,(20):148.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改革;教学目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17-02

studyonteachingreformoflandscapeplantprotection

yang jin-hong

(department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inkuitun campus,yili normal university,kuitun xingjiang 833200)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rainning characterisics of 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and disscused the content,teaching mothod,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vid experence for the course.

key wordslandscape plant protectio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objectives;trainning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其实践性强,如何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从该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熟悉课程特点,明确教学目的

园林植物保护作为研究园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一门学科,其特点一是实践性。该课程最终目的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相关专业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二是综合性。整个课程包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苗圃、花圃和草坪杂草的防除以及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等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有动态描述,又有静态分析,其知识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

在明晰学科特点的同时,还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应该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2]。一方面,根据能力的要求组织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传授知识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解决园林绿化管护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生产实践,改进教学内容

结合当地园林生产实际,通过合理的取舍、补充、简化、重组等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出该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使教材乡土化、实用化,是做好该课程改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园林生产状况,删繁就简,提炼教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园林生产水平各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要求做到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为此,删去教材中与实际无关以及生产上不常见的病虫种类,增加了病害和虫害的识别、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以及最新园林植物保护研究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补充近几年在新疆地区园林中出现的一些病虫,如春尺蠖、双条杉天牛等,教学重点放在病虫害的识别及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上[3]。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突出地方性,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行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充实教学内容。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是生产第一线,大部分学生直接从事园林植物养护工作,而目前的园林花卉及园林绿化树种中病虫危害较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用基本理论阐明及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利用实习及假日时间,鼓励督促学生走出校门,到附近的花圃、苗圃参加生产实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讨论和病虫鉴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反馈于教学内容之中。这不仅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园林植物保护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变革,学生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兴趣普遍增强。课程改革中改变过去病虫害防治课“重理论轻技能”的作法,强调人人会动手、个个会操作。要求学生不但了解病虫特性,知道怎样防治,更要会实际操作[4]。教师则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还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对病害防治、药液配制、药械器具使用等都要亲自动手操作,做到熟练掌握,确保学得会、用得上,严格考核,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日后工作能力,因此,必须严格检查学生每次实验实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确保人人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实践表明,学用结合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园是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伊犁师范学院定点实训单位苗圃站栽培花卉林木种类多,常有许多病虫害发生,因此,病虫害防治课教学中安排学生定点观察该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病虫的危害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配合绿化人员进行实际防治,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例如在病害防治中,组织学生进行树干涂白、喷洒石硫合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手段革新的主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当注意克服速度太快、信息量太大的缺点,同时还应注意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5]。多媒体教学不应当只是书本内容的电子化,有的教师几乎将讲稿中全部内容复制到课件中,造成课件主次不清、繁简不当、重点不突出,学生往往对课件中堆积的大段文字不知所措,难以搞清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精力逐渐分散,听课乏味。因此,多媒体课件应当做到图文并茂、音色俱全、动静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应当适当保留,例如黑板讲解,有利于给学生思考和理解消化的时间。

此外,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不但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教学时,尽管用挂图、多媒体讲解,但许多学生对病害特征仍掌握不够、分辨不清。采用现场教学则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叶部病害时,带学生在市区现场观察月季白粉病、小檗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的病害症状,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让学生留意发病时间,讲解发病规律,独立设计防治方案,既有效讲解了课程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材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 课程改革 教材建设

一、概述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大变革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使用,在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1] 。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投入大量资金对相关的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作者所在学校的农业技术工程系的专业课也采用了项目化教学。通过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它最大突出的优点是将纯粹的理论教学变为现场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详细化。同时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密切相关,因此要求老师要选择典型模块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将课本中与学生未来就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不少。但是在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材。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急需开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项目化教材,这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2]

二、目前高职院校《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知识点过于陈旧

目前园艺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园艺植物保护教材版本数量很多,但是教材内容大都是由本科类教材《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改编而成,几乎是千扁一律,并没有突出新知识、新方法,未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结构体系。

2. 教材体系不符合人才需求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目标,为了更好地突显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需要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据编写全新的高职教材体系。

3. 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

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于然是以旧的教学大纲作为依据,而旧的教学大纲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脱节,已满足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要求。高职教材的编写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与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3]

4.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际运用不够

根据几十年教学所使用的园艺植物保护教材中发现,这些教材很少收录近年来园艺植物保护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未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未将教材建设真正转入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

5.对当前高职教育不适合

近年园艺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一些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农药如何的安全使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一些剧毒高残留危害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农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现有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很明显不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

6.教材缺乏对职业氛围构建的要求

目前高职教育强调学生过硬的动手操作动力,在校期间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那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尽量模拟和详细分析工作过程的情况,为学生尽快融入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应对任务完成所需职业氛围作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加深工作情感的体验。[3]

三、.《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建设的构思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是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和发展职业能力。因此,教材的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其目标是构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2]

项目化教材建设的思路是:首先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通过工作任务驱动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组织编写。以学生更好掌握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摒弃学科课程的思路与想法,紧紧围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的建设步骤

1.确定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专业调研,聘请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参与讨论,依据园艺植物生产、技术推广及农资营销等岗位能力要求、植物保护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并参照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岗位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确定设置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是能识别病虫害,设计防治方案,组织实施及防治效果的评价。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是依据园艺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而设置的,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基础知识、亚热带园艺植物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和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本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目标如下表1所示),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创新思维及团队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精选了五个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亚热带园艺植物昆虫识别、亚热带园艺植物病害诊断、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药使用技术。这些项目也就是教材所要确定的项目。项目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前面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每一项目下分有若干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有相应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拓展知识;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

2.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

教材的各个项目确定后,开始着手组织每一项目的具体的工作任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就是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的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项目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昆虫外部形态的识别、昆虫变态的识别、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植物病害症状识别、植物病原物形态识别、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虫害调查方法、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用农药的剂型及使用特点、农药质量鉴别、农药的配制方法、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安全使用、常用农药特点及使用等工作任务,教材内容突出学生对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综合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既要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涵盖该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工作任务当中。

3.实施具体的工作任务

通过上面的任务布置后,课程就要确定了所有的工作任务,并且为每项任务制定了知识目标和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紧接着要具体地实施工作任务了。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要遵从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工作任务实施步骤以项目2作为例子,如表2所示)来执行。

教材按上面的格式编写能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材主要以技能为主,以相关知识为辅的编写原则,理论实践知识合理的融合,学、练、考、评编排合理,既利于教师很好地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五、《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的编写特色

1. 一体化

项目化教材的编写能够把实践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充分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多让学生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质性的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体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2. 实用性

基于项目化教学为依据的教材编写过程中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准则,重点围绕着项目任务这个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要求学生首先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然后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采用科学、有效、实用的办法逐步完成项目任务,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将努力实现数字化,随书配备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软件、Flash动态、多媒体声像、试题库等多种资料,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4. 突出重点与新颖性

教材应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格式,以亚热带园艺植物为主,突出常见亚热带园艺植物主要病虫草害的为害状、识别要点与防治等技术。教材应尽量运用图表说明,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查阅。同时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章节结束后面附有思考题,有利于学生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另外,教材内容还增加了与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有关工种的考证知识,围绕考证内容,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5.加强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在内容上着重以技能操作、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为特色,注重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战技能。

6.行业资深人员参与

学校的老师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理论教学水平高,但老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行业资深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实践经验不如行业资深人员丰富。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结果。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性强、技能型课程,从项目的选取, 工作任务的设计等都聘请行业资深人员参与,这样才可以写出一本与职业技能深度相融合的教材。

总之, 编写适合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教材是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因此要编写好项目化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建设目标和方向,具体掌握当前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编写过程别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项目化教材的建设探讨,为高职教材改革的建设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9-29.

[2] 关 巍.基于项目化的局域网组建课程教材的建设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0(12):92―100.

[3] 刘 玉 新.浅析高职项目课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5):175―176.

[4] 徐智跃.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材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98):117―178.

[5] 张 迪、申永康、刘洁.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96―98.

植物保护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双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与农产品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植物化学保护理念与技术迎来了许多变革与挑战。一方面,为了顺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要求日益提升,不仅促进了绿色植保、精准植保技术的显著进展,也进一步消除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跨国农化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在植保产品研发过程中投入多、进展快,其产品在我国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升。此外,重大生物入侵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要求对国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充分了解,实现及时预防与高效防治。以上发展态势,均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农药学领域人才展示了旺盛的需求。《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是我国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针对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方法与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植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程由赵善欢院士开创于1952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1-3]。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全英、双语化教学,许多高校也已进行了一定的尝试[4-5],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双语、全英教学形式并不等同于国际化的授课形式。如何将这样一门传统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国外植物保护前沿进展相接轨,培养顺应本领域国际化进程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是进一步提升《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效果与实际意义的重要教学改革议题,也是推动我国植物保护产业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有力力量。本文针对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的思路进行探讨,分析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内外相关学术资源与教学材料,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潜在限制因素

1.1学生状况。《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植物保护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英文读写能力。但是,不少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仍然是应对英语水平考试,缺乏专业英语词汇储备,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较低。此外,本课程涉及的专业英文单词数量大、难度高,导致教师在对英文材料进行讲授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英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不仅限制了授课内容的深度,还容易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整体教学效果。1.2师资力量。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植物保护学科的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不少教师具备海外学习经历,对国外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也具有较高的熟悉程度。但是大部分教师的本科阶段学习依然是在国内完成的,并没有参与过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因而在对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时缺乏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且在专业知识表述、学习思路引导方面仍可能存在不足。1.3授课内容。国外高校与植物化学保护相关的课程内容常常分属农业科学、园艺等不同学科,课程也基于不同防治对象类型分别开设,鲜有与《植物化学保护学》授课内容完全对应的课程设置。因此,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国际化改进时,依然缺乏可供借鉴的思路。当前全英、双语教学的常规做法,仍是将原本的中文授课内容翻译成英文,虽然有效地使学生对相关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进行了熟悉,且在教学内容上依然保持在原有框架以内,距离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1.4教材选择。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国外并无与本课程内容对应程度较高的原版英文教材。全英教材的直接使用,一方面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其阅读难度、内容深度也超出大部分国内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已有中文教材内容进行英文直译,也可能由于教师英文水平不足、缺乏参考材料等原因,在语法、表述方面存在不严谨之处,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1.5授课形式。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国外常用的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已在国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6-7]。但是,国际化课程通常涉及大量英文阅读材料,大部分学生受限于有限的专业英语水平,很难有效地参与至互动或讨论环节。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甚至挫败,从而丧失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2《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参考思路

2.1与国际化接轨的建设目标。《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展对国外植物化学保护行业发展焦点、前沿进展的认知,学会应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索,从而成长为符合植物保护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与双语课程建设相比,虽然同样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读写的等方面技能的培养,但其侧重点更偏向于对学习方法的国际化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综合使用国内外教学方式,还应教授学生主动获取国外相关信息的渠道,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仍能有持续性地自主获取相关知识。2.2英汉互补的教学内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中,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议题,也是其区别与双语教学的主要特性。《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发展已有多年,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徐汉虹教授主编的《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教材中,已经为许多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作了明确的注解[8],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专有名词的英文表述进行初步了解。可以考虑在本课程已有教学体系的框架外,在合适的切入点引入、借鉴国外专业书籍中的有关知识作为延展与补充,着重分析国内外在研究重点、实施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讨论,从而充分帮助学生在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熟识相关知识的英文表述,有效扩展对前沿进展的认知与理解,切实体会国际化思维的特点与必要性。一些可供参考的国外专业书籍与信息资源举例如下:2.2.1“IntroductiontoCropProtection”。[9]本书是由“美国作物科学学会教学提升委员会(theTeachingImprovementCommitteeoftheCropScienceSocietyofAmerica)”组织国外植物保护领域杰出专家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撰写的阅读材料,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植物保护的相关概念、技术及原理、系统构建等内容。虽然出版年份较早,但其深度、广度均比较符合学生在本科生阶段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初步通识本课程中基本概念与原理的专业英文表述。本书可结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学术书籍与科研论文,共同作为课程内容的参考与补充。2.2.2“ModernCropProtectionCompounds”[10]本书编者均来自国际顶级农业化学品公司,对农用化学品的研发、产业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入的见解。书中通过“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个章节的阐述,针对主要农药品种的化学性质、作用方式、应用范围、工业化状况和商业产品等信息进行了详尽地介绍,不仅可以作为《植物化学保护》对应章节的扩展内容,也适合农药领域科学工作者的“一站式”参考材料。2.2.3“PesticideChemistry:CropProtection,PublicHealth,EnvironmentalSafety”。[11]本书内容主要来自于2006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11届IUPAC农药化学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论文。多名国际顶级农药开发与使用领域专家集思广益,聚焦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技术与聚焦点分别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具体内容涵盖了农业发展、农用化学品的开发与管理、环境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全球性议题。通过阅读本书相关章节,有助于学生针对感兴趣的植物化学保护领域前沿热点进行深入了解。2.2.4国际农药管理信息官方网站。关于农药合理使用、环境安全方面的规定,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与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明确的准则与条例,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标尺作用。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相关章节是最能体现出国际化差异的部分之一。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介绍国外相关管理部门官方网站资源,如国际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美国环保局农药信息网(epa.gov/pesticides)、欧盟官网农药信息页面等。授课时可以考虑将相关章节提前讲授,便于学生在课程早期便了解到建立国际化思维、了解国内外行业差异的必要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3灵活多样的授课与考核形式。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讲授形式,也是实现课程建设国际化的重点与难点。与国内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国外的本科生课程的授课形式通常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能力,不仅经常在课堂穿插互动讨论环节,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也常常是开放性的题目,并且平时成绩在最终考核成绩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纲要,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如下:2.3.1海报制作。针对国际关注的植保领域热点话题或重大新闻(如生物入侵、新农药开发、食品安全问题等),可以让学生收集总结国内外相关新闻、政策动态、科研进展等信息,制作“专题海报”,面向全体学生及授课教师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学生与老师的提问。通过这种简约而直观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初步熟悉国外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还可以对课堂上习得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锻炼信息整理与表述能力,加深学习效果。2.3.2视频学习。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文视频,并在之后设置分组讨论环节或者请学生课后撰写评论,阐述观点。视频内容建议选取引发广泛国际关注的相关新闻,浅显易懂且能提出引人思考的议题,便于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产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兴趣。来自于国际粮农组织库、国际知名新闻媒体网站等在线资源的相关视频,均可作为学习资源所使用。2.3.3文献翻译。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术深造的必备技能。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的前言部分通常能够很好体现国际上相关学科的发展热点,且在研究现状、常用实验方法等方面都有概括性的阐述,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授课教师可以收集部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前言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初步锻炼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当前学科研究热点问题的认知。2.3.4课题讨论。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组,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议题,给学生预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储备,之后在课堂上阐述观点、相互提问并回应质疑。教师可以根据提问、回复的数目与质量给予一定分数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国际化进程虽然具有很高的必要性,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本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外教学科研资源与授课考核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仍能持续、自主、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植保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家莉,易欣.基于本科学生分类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4):120-124.

[2],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237-239.

[3]兰亦全,林美珍.《植物化学保护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93-194.

[4]刘铜,侯巨梅,左豫虎.园林植物保护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2):19-20.

[5]王香萍,王文凯,李传仁.普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9):89-90.

[6]巩文峰,卓玛曲措.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03):41-43.

[7]张永强,杨晓琴,肖伟.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2):69-70.

[8]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9]EnnisWB.IntroductiontoCropProtection[M].Madison,Wisconsin,USA:AmericanSocietyofAgronomyandCropScienceSocietyofAmerica,1979.

[10]KramerW,SchirmerU,JeschkeP.ModernCropProtectionCompounds,SecondEdition[M].Weinheim,Germany:Wiley-VCH,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