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园林构成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形象特征 物质要素 山水景观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了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流,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在布局方式、形象面貌上完全不同。从总体上看,既没有严格的轴线、笔直的道路,也很少有形状规则的水池、喷泉、雕塑以及修剪整齐的绿篱、树木和草地。今天,留存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古典园林实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构,经历了数万年的风雨沧桑,仍旧以其丰富多样的类型、样式,独特鲜明的风格、形象令世人瞩目,并带给人们极大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人工摹仿自然山水、表现理想化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要特征,营造出曲折幽深、林木葱郁的环境意象,运用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物质要素创造自然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独特鲜明的园林艺术形象,并因为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多变而呈现出缤纷多姿的类型、样式。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各种物质要素的和谐统一
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组成园林的主要材料和基本物质要素,它们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其中,山水植物是具有自然气息的要素,建筑则属人工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它们相互配合,不可或缺,共同作用,构成一幅幅完整和谐、赏心悦目、千变万化的风景画面。古代时期,不管是皇家苑囿还是私家宅院,都通常采用中轴纵向进深布置,规则而严整,表现出尊卑长幼秩序,而古典园林的布局却十分自由萧散,追求曲折幽深的意境,景物布置疏密相间,虚实相映,高下相称,极尽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和谐之美(图1)。
图1:中国古典园林的物质构成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2、自然山水景观的表现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画。神州大地,山川形胜,景象万千,成为造园创作的蓝本和不竭的源泉。长期的发展演进,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表现主题的造园风格和创作方法。山石与水体构成园林的基本空间框架,也成为构园造景的主体景观。它们既表现为峰峦洞谷、悬崖峭壁或江河湖海、池塘潭瀑,也表现为平板冈埠、假山峰石或清泉小井、溪流山涧。在典型的园林布局中,山水景观常常是观赏的主要对象,空间视线的集中处,建筑与植物点缀其中,完善了山水景观的整体形象,也营造出蓊郁苍翠的山林气氛。
3、变化丰富的样式风格
中国疆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显著,加之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古典园林在保持鲜明独特形象的同时,呈现出丰富变化的样式和风格。古典园林按使用性质大致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风景园林等若干类型。从地域上看,则有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等区分。其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成就、特点和面貌的当属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它们各具特点,装饰精致,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丰富变化的风格样式。
4、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倾向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因自然、地域、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得丰富多样,然而就具有代表性的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来看,在表现形式上均带有部分程式化的倾向。这种程式化倾向与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同,造园理念、审美情趣及构园造景手法的相似和固定不变的物质要素,包括材料、做法等同一性有密切关系。如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表现,自然山水的造景主题,赏石的趣味,叠石的技艺,天然形态不事修剪的花木等。其中,建筑形式的程式化对园林的影响尤为突出,如北方皇家园林内的建筑,无论大小,其用材、构造、做法均出自宫廷营造法式,江南园林虽遗之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其视觉形象多为青灰钻刻、磨空门窗、漏明粉墙。出入于不同的园林,建筑假山等景物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程式化的形象特征。
三、结语
关键词:环境; 创新;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当代,风景园林已经不再停留在早期表现个人创意的最初层面上,而是一种计划未来的专业,亦即是风景园林将土地及景观视为一种资源,并依据自然、生态、社会与行为等科学的原则以从事规划与设计,使人与资源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并符合人类对于精神上、生理健康与福利上的基本需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除了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而忽视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 。由此可见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人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才是当代风景园林应遵循的发展道路。
l 植根传统园林的精髓
1.1 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主体和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白天开”,就是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感受。
1.2 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生活基 础 。由于生活环境相对恶劣 ,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都十分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
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 ,形成适宜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3 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园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 ,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许多现
代园林设计师都把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参照,这与传统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是殊途同归的。
1.4 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人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 、不同
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且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 ,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的空间的局部,似乎是没
有尽头的。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西方现代园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同样得到完美运用。
1.5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将全园划分景区、水面的设置、游览路线的逶迤曲折以及楼廊的装饰等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是相对的,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浓缩,都是“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6 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 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 ,传统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及西方园林中,一些造园元素,如石刻、书法、文学典故、声音等等,也是随处可见的。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 。
2 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中国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功绩,对西方园林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7世纪在欧洲形成中国热还是追求异国情调的洛可可风格影响的话,那么,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无论在设计思想,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巨大影响。一些中国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 ,如采用环形游览线路的布局方式 ,散点式景点布局和视点的移动转换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之中,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其出处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旧中国社会体制的瓦解,中国园林赖以生存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外来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日益显现。此时,西方园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内容上和类型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完全是在西方园林的影响之下,亦步亦趋 、
步履艰难地到今天的。
一、点线面的含义
在画面中,点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线是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纯粹的知觉产物,面则是整个设计“形象”的呈现。同样,在园林设计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但是,所有的元素概括来说不外乎点线面这三种元素。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点线面的结合和转换就像语法结构一样,其每个形式之间都能通过种种组合或交感,成为园林美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都表现着空间的意义、情感、价值。
二、点线面在园林设计中的联系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这里的可行者、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可谓是画中的视点,也是园林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的,是美学的表现。可行者、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可以是同一个点,也可以是多个点的表现,而多个点相连就连成了线,这就充分显现出了整幅山水画的构图,线与线的连接闭合构成整个画面,在画面中,由视点引出视线,然后再引入整个面,由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在山水画中的园林,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园林设计就是山水画的真实写照。
(一)点在园林设计中的美学表现
“园”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圃、园亭、别墅、山庄等。规模虽不相同,性质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这里面的山水、地貌、植物、建筑等,都可以看成构成园林的点元素,都是构成和丰富空间美学的感受。由此可见,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在园林设计中,点作为视线的中心,园林中的景点则起着核心的作用。根据场地的需求和景观的要求来布置庭院、山石、水源、花木、建筑小品等园林构成要素,让景点从背景中跳跃出来,吸引游客的眼球和脚步。
点在园林中的分布和形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园林中亭榭的分布,相对于湖来说,亭榭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点,比起其他建筑类型来讲,它体量小,用料少,占地不多,施工方便,只要借小地一方,就能形成独特的景观之美。亭榭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结合性,恰恰体现出点的灵活性和结合性强的特点。湖相对于亭榭则会上升为面,亭榭作为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它的位置和大小对构图以及整体的布局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亭或榭作为湖中的一点,在游客不同的视角下会产生不同的点感觉差异,放眼望去,亭榭处在湖面之上,就会给人一种安定之感,注目性极高,四周湖面的荷花荷叶围绕亭或榭这个中心点放射开来,荷叶虽小但作用不可藐视。山水是园林美学物质生态建构序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比方在素有“城市蓬莱”和“小西湖”之称的——古莲花池中,环水置景,北塘呈不规则的矩形,水心亭作为一个视觉中心点居于其中,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荷花则呈放射状环绕水心亭遍及整个湖面,每一株荷花单体都是一个点,有虚有实,有大有小,疏密不一,产生了节奏感,让游客心中的意境有敛有放。湖面上处处亲切可人,给人们提供了种种不同的景观空间和美的享受。
(二)线在园林中的美学表现
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思想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中国的绘画特别注重线条,雕塑犹如画一般,特别重视流动的线条。中国的园林更是如此,线就是点在一个方向上的延伸,线条的形式丰富多彩,表达的情感、烘托的氛围极具层次感。《红楼梦》小说里的大观园运用了园门、假山、墙垣等,这里的园门、假山、墙垣可以看成是园林中的点,它们彼此之间连起来,其线之高低起伏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造成园中线条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产生了极强的韵律感,让游客产生了不同的情调。在园林中,线形有很多种,有水平直线、竖直垂线、规则曲线、自由曲线等,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带有动感,从而让整个园林富有了生命的活力。一般来讲,直线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区别性,以园林中的植物栽培为例,植株以线的形式沿着直线道路栽培,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沿着直线所指的方向游览景观,从而达到设计师的意图。同时,道路两边的植株也把道路和景观分割开来。曲线在园林设计中则给人更强的节奏感和流动感,曲溪、曲岸、曲堤、曲桥、曲室、曲廊等,给人一种在变化中寻求规律的视觉冲击,从审美功能上来讲,体现了“幽”“深”的审美境界。
(三)面在园林中的美学表现面
其实就是点或线围合起来的一个区域,园林设计中的面,可以理解为风景区,或是一种围合空间的手段,它也是相对其他元素来讲的。从直观来看,水面、地面、墙面、屋顶都是园林设计中的面元素,其实,站在整体角度来看,园林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所构成的场景也可以看作是面。面的划分是为了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景观格局,比方说,庭院中的堆山叠石,对于大型园林空间来讲,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常见的手法就是借山石将单一的大空间分割成若干小的空间,围合而成的空间相对于山石来讲就是一个区域或一道风景区,而这里的山石则称之为其中的点,这样在视觉上避免了单调和平淡,从而通过山石的高低起伏让整个空间更富有节奏感。相对于其他园林来说,苏州畅园的规模不大,但是布局巧妙精美,景区层次丰富。畅园的景点并不在入门处,从园门步入,首先浸入眼底的是桂花厅,厅后小院中植有桂树、梧桐树等植物,小院对面是桐华书屋,穿过书屋后,全园的景物尽收眼底。可见,在园林设计中,面的合理应用可以营造更多的功能区,丰富游者对于美的感受。
三、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要素;美学;意境
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构建,主要是在模拟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建筑和植物,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各种造景要素的艺术化处理,充分体现出造园者文学艺术修养和哲学思想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园林中“景”的灵魂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的有机结合。
2 多姿多彩的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具有错落有致、迂回曲折之特点,使得园林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扩大和丰富了园林空间。园林建筑主要包括廊、亭、堂、榭,阁等基木类型。廊是有覆盖的通道,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可达到“引人入胜”、“步移景异”的效果;亭主要用来休息观景,兼做景点,由此可以欣赏到外界空间中的自然景物;堂可用于会客、宴请,也可以用作观戏或用作书房,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园林中的榭小巧玲珑,精致开敞,近可观鱼,远可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景点;阁形体空透,是园林中最高的建筑,可供游人登高望景。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类型多样,园林建筑空间也非常丰富。在布局上,由于受我国儒家、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儒家讲中庸和谐,常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方法求得整体统一。如避暑山庄荟萃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巧妙借用自然美以开拓环境美,给人以雄浑磅礴,自然天成,野趣横生的艺术感受。道家主张返璞归真,任其自然,其建筑无论在情趣上或构图上都表现出曲折多变与自由灵活。如苏州园林的雅致、婉约、内敛就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表现在造型上,园林建筑房顶多采用举折和房面起翘、出翘,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楼造型如鸟翼舒展,飘逸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的曲线生动流丽。游廊特别是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蜿蜒无穷,如长虹卧堤景色宜人。
3 巧夺天工的置石叠山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园林”的典范,堆山叠石在我国的传统造园艺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山石赋予园林景观深层涵义。
首先山石具有自然的品格,但凡名山胜景,莫不以山为灵,借石增趣。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千奇百怪,令人赞绝。石的自然属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广泛运用,叠石为山,邻水置石,水石结合,自然之意顿生;其次山石具有文化品格,自古以来人们与山水泉石相依相伴,把对山水泉石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借以开启心灵窗户,净化灵魂;再次,山石还富有哲学寓意,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寓情于景、寓意于物。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和“道法自然”的崇尚自然之美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模山范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最大艺术特色。对自然界中真山形态特征和规律进行把握,胸中存有从自然界真山之美中提炼而来的真意真趣,按照石材的纹理去堆叠出合乎真山结构与脉络的假山,将来自于不同自然山体的美集中表现出来,构造出“浑然天成”的假山艺术品,让人生出“一峰则太华千寻”的审美意境。
4 宛自天开的理水
水体景观被称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观所没有的特殊魅力。园林建造有水则全园生动,无水则难以成园。园林里的水体景观以其多姿形态、悦耳声音、斑斓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崇高与优美,激起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著名诗人杜甫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近代著名学者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古代园林,特别是大型皇家园林之水,多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或泉池,也有借用地下水形成的池沼水。
园林理水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美学理论的园林景观艺术,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简单的浓缩,而是通过掌握自然水体的形态规律,顺合其本性去表现其意趣和精髓。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景观在园林艺术中都有体现,池塘、湖泊、山溪涧谷、瀑布、渊潭、清泉等应有尽有。为了在园林环境中表现水的这一审美意象,园林中的水面总是被渲染得曲折无尽,让人有烟波浩淼之感。园林中的水体水面有聚有散,力求曲折自然,岸有山石树木掩映,迂回曲折之间影射清旷深远意境。人们观赏时有无尽的曲折幽深之感。
5 风姿绰约的花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性的影响。在选择植物上十分注重“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意境上注重深远、含蓄、内秀。如拙政园的枫杨、狮子林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因此在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许多文人和士大夫往往自比凌霜怒放的秋菊、生于幽谷的芝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寄托于自然环境中。
植物是园林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其色彩与形态表现各异,从而引起园林风景的季节变化。古典园林中非常注重植物四季变化,如扬州个园利用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构成冬景。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表达了“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
花木衬托山水和建筑,使景观更加生动,层次更加丰富,轮廓更加鲜明。园林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结合丰富了建筑色彩与艺术构图,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园林植物与水体结合丰富了水景,为水景增添了内容。杭州的“曲院风荷”,以荷花为主景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突出了夏景;园林植物与山体结合,在保护山体的同时,给山体披上了充满生机的外衣;园林植物与园路结合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
6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要素与理念,多层次体现出自然式山水式景观格局,这种带有诗情画意般厚重色彩的园林特色直接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和哲学等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思想和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晓惠.文心画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