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莫力达瓦旗;粮食物流;体系

一、莫力达瓦旗粮食物流的现状

(一)粮食流通现状

从粮食的销售区域看,莫旗的粮食大部分要出口和销往省外,销售区域基本上覆盖了东南亚地区和南方各地,每年平均外销粮食约为130万吨。运输方式主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两种方式,经由的港口主要有大连、营口、秦皇岛等港,2005年以来,当地粮食物流的结构逐年稳定,粮食的外运量逐年增长。

从粮食的流通方式看,包粮运输和散粮运输成为目前莫旗粮食物流流通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通常以包粮运输为主。包粮流通的过程中需经过多次的搬倒,不仅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因此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早已不再采用这种落伍的粮食流通形式,而是采用相对先进的散粮流通形式。散粮流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作业效率、不需要过多的装运费用和包装费用,形成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二)粮食仓储现状

虽然莫旗粮食物流仓储设施有多处,但是大多容量较小,相应的配套设施不齐全,其中部分仓储设施由于建设时间比较久远,早已不适应当代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截止到2012年底,全旗粮食仓库网点为12处,粮食总仓容22.68万吨,有效仓容为18.9万吨,约占全国粮食年仓储总量的0.381‰;现有散粮发放设施2套,烘干设备4套,输送机45台,清理设备50台,其他移动式设备30台。由于仓储设施利用效率低和经过人工多次搬倒,使得粮食损耗大,粮食仓储成本较高。

二、莫力达瓦旗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低

物流信息化正以其快速、安全可靠、高效等特点迅速出现在粮食物流行业中,大部分物流企业很早就开始采用,然而在莫旗的粮食物流体系中,由于先进的技术水平相对的的缺乏,应用水平落后,致使粮食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健全,粮食物流流通各环节中还存在着价格失真、信息沟通不畅、农民掌握粮食服务信息不及时、不周到,造成粮食交易效率低、速度慢。另外由于粮食物流涉及的运输距离较远、产品基数大、客户较为分散、范围广等因素导致莫旗尚未形成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通常的粮食物流业务只能由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在较小的地域内运用有限的运输业务承担运营,在这样分散的局面下使得各物流主体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物流各环节的业务衔接不顺利。

(二)“四散化”程度低

“四散”是指粮食流通过程中的散储、散装、散运、散卸,是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实现粮食流通“四散”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粮食损耗、降低经济损失和保证粮食品质。在莫旗粮食物流体系中,“四散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以包装储存、包装运输为主的方式经常出现在粮食流通过程中,而包粮运输、散粮打包等重复性作业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各种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物流节点尚未形成良好的衔接网络,配套设备等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此同时,负责粮食散装、散运的交通、铁路等部门未能及时就粮情信息进行交流沟通,错失了许多商机,另外缺乏网络化、系统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也令粮食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科技应用水平低。

(三)运输季节差异大

由于粮食生产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莫旗又地处北方,因此粮食的外运大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间,运量是其他月份的2.5~4倍,而相同时期也是煤炭等重要物资运输的繁忙期,紧张的铁路运力严重,再加上长久以来形成的农民集中售粮的习俗,同时受粮食运输的无序化组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影响,使得各时间段内粮食外运量的不平均。莫旗地区粮食外运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集中外运时运输压力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优化莫力达瓦旗粮食物流体系的措施

(一)推动信息化建设

现代科技信息的应用是传统粮食物流和现代粮食物流的最大区别,要实现粮食物流的综合服务功能,必须努力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按照现代化的运行标准进行粮食流通,现代粮食物流才能得以高效、快速地实现。政府及相关领导部门应充分积极地发挥导向作用,打造粮食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同时鼓励企业联合,从而不断推动现代粮食物流信息技术的革新。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引导和鼓励部分工商企业和粮食物流企业分层次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推动粮食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例如: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可以通过对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车辆调度、货物配载、运输状态的查询、货物跟踪来确定任务的执行情况,对运输实行有效的监控,可以有效地解决效率低下、准时性差、物流成本高、无法满足客户服务等问题。仓储管理系统WMS能够充分掌握仓库操作流程,对仓储空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不间断的实现动态盘库、周期管理和准确的出入库,减少货物损耗,避免资源浪费。

(二)推进“四散化”建设

从节约粮食物流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控制粮食损耗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首先,粮食流通“四散”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不断深化粮食物流体制改革,促进粮食仓储运输服务的专门化和市场化,进而推动粮食物流在各个物流环节能够有效的进行衔接。其次,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增加对运输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大力发展铁路运输设备的同时,要努力满足散装汽车的需求,不断地更新并完善散粮自动包装、贴标、称重设备和专门的运输工具,另外还应适度发挥集装箱运粮的作用。同时,对已经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技术升级已变的刻不容缓,包括配备粮情预测、谷物脱水、环流熏蒸、烘干冷却、机械通风等设备,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最后,优化重组现有的传统粮食企业,发挥其在粮食批发、储运、购销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示范作用。

(三)强化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粮食物流宏观调控的主体,首先应引导企业完善适时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方法,制定粮食物流发展规划,提高粮食物流水平。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粮食物流的信息导向和信息服务,统一组织和协调,解决现代粮食物流中的组织无序化,各有关部门要清醒的认识到与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矛盾,清除影响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各项因素,积极促进现代粮食物流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建立健全粮食物流市场的运作秩序。最后,莫旗政府应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地域优势,从当前实际出发,科学构筑“北粮南运”的粮食物流模式。

(四)合理调整粮食物流收购制度

首先,应改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并继续完善农户科学储粮等专项措施,引导粮农分期分批的将粮食向外出售,以缓解来自仓容不足的压力;其次,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在粮源地储粮机制,在粮食购销合作中,探索新的运输模式,实现反季发运,打破原有的运输格局,清除繁忙期运输带来的矛盾,对错时外运的粮食给予适当的补贴,提升粮农的积极参与性;最后,应继续增加建设粮食仓储基地,以减轻秋粮集中上市带来的压力,进而缓解运输压力,实现粮食运输平衡。

四、结论

莫旗粮食物流体系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宏观调控力度弱、“四散化”程度低、运输季节差异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粮食物流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紧密配合,从加速信息化建设、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四散化”建设、强化宏观调控、合理调整粮食物流收购和铁路运输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断优化莫旗粮食物流体系。

参 考 文 献

[1]王金鑫,曲淑杰,王雷,.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豆产业发展调查[N].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6~87

[2]许骏,珂宇.吉林省粮食物流现状分析[N].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

[3]曾凡慧.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J].改革与战略.2009(8):192

[4]李智彬,易伟义.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9(1)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肥料 农业生产 土壤

[中图分类号]S15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049-01

为全面了解景县耕地施肥现状,分析和掌握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使土肥技术更好地为全县农业生产服务,我们对全县16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施肥情况调查,基本摸清了小麦、玉米、棉花的施肥现状。

一、景县基本情况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地区东偏北,东部隔南运河与沧州市吴桥县和山东省德州市相邻,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故城县、枣强县接壤,西北与武邑县毗邻,北部与阜城县为邻。总面积1182.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9万亩,辖10个乡6镇,848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5万,农民人均耕地2.64亩,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景县地处东经115°54′21″-116°28′2″、北纬37°27′54″-37°52′21″,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干旱少雨,夏季气候干燥闷热,秋季天气明朗,冬季寒冷,干寒少雪,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降雨主要是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的80%,全年平均气温12.4℃。≥0℃的积温为4391℃,无霜期201天,平均日照时数为2710.6小时,年日照率为67%,太阳辐射年总为127.6千卡,平方厘米,蒸发量1200毫米,干旱指数为2.3,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及降水。

二、耕地土壤类型及耕地利用现状

景县耕地土壤绝大部分为中壤质或轻壤质冲积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较好。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景县土壤包括两个土类、四个亚类、十二个土属、四十八个土种。两个土类即潮土和褐土,四个亚类即潮土、褐土性土、褐土化潮土和盐化潮土。

按照土壤质地的划分,我县主要分为砂壤、轻壤、中壤三种类型:

砂壤主要分布在王同、连镇、梁集、杜桥、龙华、景州六个乡镇,占景县总耕地面积的30%。

轻壤土在景县各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后留名府、青兰、广川、留智庙、北留智、安陵,刘集。占我县总耕地面积的63%。

中壤主要分布在景县的降河流、温城、王谦寺三个乡镇,占我县总耕地面积的7%。

三、景县施肥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施肥习惯发生了改变,施肥品种和施肥数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1.从肥料结构来看,由原来的施用单元素肥转向施用复合(混)肥。

2.从元素品种来看,氮、磷肥的投入大大增加;钾元素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敏感作物有所投入;中微量元素在大田作物上的投入不足。

3.有机肥的施肥现状分析。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提高由依靠土杂肥、厩肥、堆沤肥的施用向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过渡,根据我们的调查,小麦秸秆还田率在90%左右,玉米秸秆还田率在8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是:玉米秸秆还田的麦田,必须有良好的底墒、施入部分氮肥加快秸秆的腐烂、浇一次冻水,防止干旱的年份出现死苗情况的发生。

四、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1.重化肥、轻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一般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各种养分含量高而且全。

2.氮肥施用过量与施入不足同时存在

如小麦春季追施氮肥过量,一般肥力、长势正常地块,春季亩追20-25公斤左右尿素即可,而大部分农民亩追尿素量达到30-35公斤尿素,甚至更多,造成肥料浪费和污染环境。氮肥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玉米上,目前我县的玉米产量一般在550公斤以上,部分群众在玉米上重磷、钾肥的投入,氮肥的投入不足成为制约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3.磷肥过量

通过试验看出,磷的后效可长达12年24季作物之久,过量造成元素之间的拮抗,如磷锌拮抗造成玉米缺锌引起白化苗。

4.钾肥施用不当

对一些敏感作物,如棉花、玉米施钾数量和面积较小。

5.忽视了中微量元素的作用

五、测土配方施肥。改变施肥现状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桃加工、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BO3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中国有发展核桃产业的的良好机遇和优势,但要搞好中国核桃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先进性的理念、机械化的设备、标准化的体系等等多方面的配合完善。因此,中国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就是引进国际成熟先进模式,根据我国现状,逐步改变现有的种植模式,逐步采用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从生产到加工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的完整标准化体系。高效、高产、高品质,让中国的核桃产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让中国的核桃走向世界。

1、核桃加工产业在我国的生产现状分析

1.1核桃粉加工现状

核桃粉的制作大致经过:核桃仁、去皮、杀菌、喷粉、成品等工艺流程操作。核桃粉以喷雾干燥法得来,具有速溶性与流动性佳的优势,冲调快速溶解但不分层。核桃粉由超微粉碎法得来,其表面吸附力强,溶解性、分散性佳,消化吸收方便,该法简化了工艺程序,设备利用较少,投资得到节省,应用前景广阔。

1.2核桃仁加工现状分析

核桃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铁等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物质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并且还包括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当前市场上销售着多种风味的核桃仁,有原味的、甜味的(如蜂蜜核桃仁)和咸味的(如椒盐核桃仁)等,这些核桃仁的加工工艺很简单,大致程序是炒、入味、冷却等,不同口味的核桃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辅料以调整其口味。

1.3核桃蛋白加工现状

核桃中优质蛋白质含量约为14%~18%,能实现87.13%可消化率,其氨基酸品种多样,有8种为人体必需。核桃蛋白常在核桃乳与核桃粉中应用,另外,也是不错的风味强化剂、填充剂、黏合剂等,在火腿与香肠中应用,锁住肉汁水分与风味物质,促使脂肪的吸附与避免走油的发生,可使制品质地良好、组织细腻。在蛋糕与面包中使用,可增加食品蛋白质量,也可让食品富有弹性、松软。

1.4菜肴烹制现状分析

早在我国古代核桃就用于了菜点的烹饪中,一般都是在盛产核桃的城乡区,通过简单地烹调制作成焦酥核桃、核桃羹、雪衣核桃、八果夹心核桃等,也有的加入猪肉中制成饺子馅,在饭店中的一些菜肴也用到了核桃,如桃仁鸡丁、核桃豆腐、核桃烩口蘑、鸡粥鲜桃仁等,另外还有一些从国引进的核桃菜肴如核桃丸子、核桃鱼等。总的来说核桃相关的菜肴烹制制作简单、风味独特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受到大众的喜爱。

1.4核桃壳加工现状

当加工完核桃后,核桃壳多被焚烧或丢弃,这极大地浪费了资源。有数据显示:仅在2003年,我国拥有393万t的核桃产量,而1/3为核桃壳质量,所以,大概有130万t的核桃壳。所以,综合利用核桃壳,增加其附加值,是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有效措施,也是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潮流。

1.5艺术品加工制作现状分析

用核桃进行工艺品制作已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因其具有和和美美之意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的“雕刻河北核桃”已经远销国外,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雕刻河北核桃是采用核桃和核桃揪的天然杂交种进行雕刻的,因为它具有单果大、圆正、皮厚且质地坚硬、凹凸有致等特点是雕刻良品,由于核桃艺术加工工艺复杂、数量稀少,都是由人工雕刻且图案各不相同使得其价值极高。

2、我国核桃加工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核桃作为广域适生树种的生态价值

核桃在我国的分布极其广泛,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区外,均有核桃栽培和分布。核桃的垂直分布从新疆吐鲁番处于海平面以下约30m的布拉克村到拉孜海拔4200m的地方,均有核桃自然生长。我国核桃整体属山区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和栽植在浅山丘陵区,泡核桃分布在山坡或沟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核桃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在平原农耕地上建立了大面积的核桃密植丰产栽培园区。核桃不仅是很好的经济树种,还是优良的生态先锋树种和用材树种,即使在石缝中,只要有少量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治理生态、实现农民增收“双赢”的“革命性”树种。

2.2综合利用核桃树资源

(1)核桃花。核桃花含有21.33%的氨基酸、25.88%的蛋白质、11.08%的可溶性糖,另外,也多含有钾、磷等矿物元素。核桃雄花鲜嫩、纤维素、脂类与糖分丰富,可做时令菜肴。(2)核桃木。核桃木细韧,刨面色泽淡雅、光泽突出、木材坚实、不易变形,可运用到国防军工行业,也是乐器、包装箱以及家具、枪托的木材。(3)核桃枝条。核桃枝条药用价值突出,对于甲状腺癌、宫颈癌有治疗作用。(4)核桃树叶。核桃树叶的成分为核桃叶醌、葡萄糖甙、反油酸、没食子酸、金丝桃甙等成分,风干树叶可做饲料,也可从中提取维生素C。(5)核桃果实。果实未成熟时富含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B、C富含于青果皮中。另外,也含有扁蓄苷、山萘醇、胡桃醌、胡桃苷、金丝桃苷等物质,在中医上常用,可治疗胃神经痛、皮肤病。果皮也是农药的配方,果壳也可燃烧为活性炭。

2.3核桃油的发展

核桃油将会成为未来的消费新宠,成为保障国家食用油的重要补充,我国的植物食用油需求量逐步上升,草本植物的油料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核桃的生产受土地限制相对较小,并且核桃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能够帮助人们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另外还可以净化血液,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用油,所以核桃油将来一定会成为未来植物油品的消费新宠,为我国的食用油提供重要补充。

2.4核桃作为珍贵用材树种的价值

核桃不仅是重要的油料坚果树种,而且是珍贵的用材树种。核桃木硬度中等至略硬重,纤维结构细而均匀,有较强韧性,特别是在抗震动、抗磨损方面性能优良,具有一定的耐弯曲、耐腐蚀性。由于核桃木工艺价值很高,西欧和地中海附近也广泛培植,并成为国际性的珍贵家具和装修材料。其贵重程度与桃花心木齐名,并被作为枪托、器械和镟切工艺的标准材。

发展材用型核桃符合我国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方向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对珍贵树种木材需求十分殷切,珍贵树种木材的年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6%,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6200万hm2,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人工林以杉木、马尾松和杨树等速生树种为主。发展果材兼用型核桃可以实现短期效益(坚果)与长期效益(木材)的有机结合,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2.5我国的核桃产业将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模式

由于对核桃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就要求我国的核桃产业必将会扩大规模,并且我国财政部也曾相关又件指出要加强核桃油的产业发展,所以说核桃需求量的增加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必将会使我国的核桃生产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

3、核桃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

目前,我国核桃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山地、地埂田边等边际土地上,不与粮食生产争地,一次种植,数十年甚至百年收益。作为林地资源,我国尚有0.57亿hm2宜林荒山荒地、0.54亿hm2左右的宜林沙荒地、相当数量的25°以上的陡坡耕地和未利用撂荒地,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栽植核桃等林果树种,可见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核桃单产大幅度提升存在巨大潜力。经测算,核桃园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核桃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的2倍。因此,发展核桃等木本粮油林可保证国家粮油有效供给,减少粮油产品的进口依赖,维护国家食品战略安全。同时,可减轻我国粮油生产对耕地的依赖性,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它农作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地域空间潜力。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既提高了国土资源利用效率,又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束语

核桃作为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分布地域广泛,发展空间广阔,产业优势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极具发展优势的木本油料和保健果品树种,是继油茶之后,极具产业开发价值的优势产业树种。

参考文献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新常态

1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不仅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农民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呈上升态势。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与2003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保有量相比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1亿kW,联合收获机、插秧机、大中拖以及烘干机的保有量均有较大的增幅,装备结构不断优化[1]。

2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式

“新常态”这一战略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增长而非高速增长,经济形式更趋向于结构合理和分工复杂以及形态高级。经济结构做了深度调整以后,更趋向于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转向新的增长点,发展的模式由原来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优化为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3新常态下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3.1农产品需求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加大

由于中国每年新增人口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全国每年增加粮食需求约100亿kg。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每年耕地面积减少大约40万~47万hm2,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导致需求持续增长,资源却急剧减少。这一现状将使农产品供求长期处在紧平衡的状态。

3.2农业生产日益趋向“高成本、低效益”

近些年,由于粮食生产效益连年下降,为了扶持农业发展,国家陆续了出台了各项政策。但农业生产成本上涨但效益下降的现象仍未有质的变化,农业生产“高成本”的特征日渐明显,这些现状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

3.3农村劳动力短缺,家庭经营规模小

当前,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经营制度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①土地经营的规模小。目前中国农业人口数量几乎是世界上最少的,承包农户大约有两亿多户,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承包农户仍然会是中国农业生产以及经营的主体,农业小规模经营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愈发严重,导致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缺失的问题更加严重。

3.4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确保粮食的产量,生产者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看出,粮食产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十一连增的成就。

4新常态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4.1提升农产品机械服务水平,规范补贴政策

政府将会继续推进购机补贴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操作方式的便捷化,做到实施和监管同步进行,同时注重规范和高效。引导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购买高性能及大功率的作业机械,实现农机装备向多功能和高性能的复式作业机械转变,各类农产品机械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效益。

4.2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效率

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争取实现产业的全覆盖,这不仅要求促进平原地区的机械化,还要探索山区和丘陵地区机械化发展的方法。

4.3加强农机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力度,不但要注重数量的增长,还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加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注重新型农业机械经营主体的发展。

4.4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农业机服械务组织的沟通更加方便,因此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利用率。农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农机技术得到了一定提升,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4.5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目前农业机械化不仅存在于平原或山地,有些偏远地区也开始推广农业机械化,这对于提升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各类农作物的机械作业都更加精细,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不仅如此,机械化的类型也更加复杂,无论是在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有机械化的进一步推进[3]。

4.6推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改善,这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各地区之间农业发展变得更加协调,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和农机服务组织推广一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变革和创新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农业发展状态逐渐均衡,微观上利于整体提升我国农机化水平,宏观上利于农业经济长效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安平.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北京农业,2015(20):4-9.

[2]张俭.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思考[J].时代农机,2016,43(7):5.

浪费粮食的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环境 污染 措施

中国城市经济不断腾飞的同时农村经济也在进行着飞速的发展,但随着农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危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在全省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不仅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

一、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1.耕地污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四川省耕地污染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化肥、农药,②乡镇企业废水废渣污染,③生活垃圾的污染④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排放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污染。耕地的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土壤肥力降低,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2.生活垃圾的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固体、液体为主,如塑料袋、废纸、玻璃、厨房垃圾、生活污水等,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2.8亿吨,露天堆放量超过30%,平均处理率为20%左右,绝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90多亿吨,平均处理率15%左右。 生活垃圾不仅是苍蝇、蚊虫的繁殖地而且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生活垃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磷氮等元素,重金属等,经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累,并沿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另外农村生活垃圾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或挥发入空气,造成土质恶化,空气质量下降。

3.水污染

随着科技的进步,往日的农家肥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所取代,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此同时,又渗入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的方式处理。

4.空气污染

农村的畜牧养殖虽然规模较小,占用土地较少,但由于相关管理制度缺失和设施的缺乏,动物粪便污染物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农村空气状况。秸秆焚烧是农村空气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煤炭、液化气等开始作为农村燃料代替了秸秆,使大量秸秆成为无用废弃物,大量的秸秆无处存放,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农民只有将其焚烧,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焚烧秸秆导致空气中颗粒悬浮物增多,影响空气质量,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容易引起酸雨的形成。

二、防治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既解决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2.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建设、维护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

3.完善农村环境监督和管理体制

3.1立法加强综合性环境管理监督体制,明确行政职责

制定一部综合性环境管理体制组织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地位,各类环境部门的管辖范围,环境执法和处罚的机构设置,环境监管的程度,从而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避免权力的浪费或滥用。完善和创新环境犯罪刑罚制度,调动公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政府对环境的有效管理。

3.2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

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政府监管和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自律是相互配合和补充的关系。环保领域更是如此,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引入公益诉讼,促进舆论监督方式的革新。

3.3狠抓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落实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对完不成环境保护任务,达不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人,要有严格的处理措施;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将每一环节置于监督和控制下,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环境监管和治理落到实处。

三、结语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好农村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同时有利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干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J].理论前沿,2009(7) :5~8.

[2]陈润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初探[J].环境保护,2008(11B):31~33.

[3]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8(10):32.

[4]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90.